打好你的精神底色
- 格式:docx
- 大小:16.41 KB
- 文档页数:2
打造生命亮丽的底色,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指导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中学阮招银笔者看到这样一则材料:为了解当前中学生在学习任务日益加重的情况下的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有专人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调查,得到了以下结果。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60%的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阅读都以在校主课的参考书为主,20%的同学经常阅读文学作品,15%的同学喜欢阅读体育,娱乐方面的读物,仅有5%的同学有广泛阅读各方面课外读物的习惯;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有80%之多只对社会流行的浅显读物和通俗读物感兴趣,而对经典,名著、哲学著作有所了解的同学不到20%;调查数据还显示,%的同学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很少选择,毫无目的,盲目随意,好读物也不重复阅读,因而,看过之后收获不大。
从材料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不高:阅读面过窄,阅读不加选择,对名著的阅读不够重视,这样直接导致他们的精神缺钙。
在2004年10月28日的这期《中国教育报》上,吴平安撰写的《中学生的精神缺钙》一文中就指出:快感阅读首先造成的是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社会矛盾的视而不见。
当眼中只有明星的绯闻艳事而没有工人的辛酸和辍学儿童的眼泪,当耳边只有流行歌曲的靡靡之音而没有灾难号哭与环境的呻吟时,一代人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便集体逃亡了。
在笑嘻嘻、甜腻腻、乐滋滋的阅读中,他们的心灵得不到磨砺,心理承受力明显降低,心灵变得异常脆弱,委靡和疲惫。
而国家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开放的视野。
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心的能力。
这就说明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人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这个要求与学生的上述现状之间无疑有着较大的差距。
如何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笔者对这个问题予以了关注。
钱理群先生认为:要给学生美好的光明的东西,使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进而感受体验人的精神的美,追求美好的理想,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在生命的起始阶,赋予他们的生命以最基本的底色。
研读国学经典打好人生底色【摘要】研读国学经典对于打好人生底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重拾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我们可以获得人生修养,提升自我的内在修养。
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塑造人生底色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通过研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获得启示和指导,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研读国学经典在提升个人修养和建设优秀人生底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深入理解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节奏,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助力打造优秀人生底色。
研读国学经典对于打好人生底色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国学经典、人生底色、传统文化、修养、现代社会、意义、塑造、研读、重要性、启迪、优秀、助力1. 引言1.1 研读国学经典打好人生底色研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传承历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是一种提升个人修养、拓展人生视野的途径。
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也应该注重精神世界的提升。
研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底色。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通过细心阅读和深入思考,可以让人受益匪浅。
研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还可以让人们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研读国学经典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是每个人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从中找到人生底色的养分,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研读国学经典,是一场精神之旅,更是一次人生之旅。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在渐行渐远的岁月中,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盛多彩。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大道,去感受其中的智慧和力量,去探索其中的真谛和意义。
2. 正文2.1 重拾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重拾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是指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如孝敬、诚信、仁爱等,重新认识和珍视这些传统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精神的底色作文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敢爱敢恨”可看出一个人的胆量,而“会爱会恨”却是由一个人的真善美这人的精神色底所决定。
我们要力求做一个具有真善美的精神色底的人。
一个敢爱敢恨的人要不误入歧途,就需要有正确的情感导向。
如果一个人敢爱敢恨的程度过高了,这往往会使他做出一些反常的事情;而懂得“会爱会恨”的人他会坚持适度原则,也就是说他有正确的情感导向,而这正确的情感导向,也就是我所讲的真善美的精神色底。
一旦拥有这个“精神色底”,敢爱敢恨不会超度,就能从“敢爱敢恨”走向“会爱会恨”。
我们要力求做一个具有真善美的精神色底的人,要自觉地把自己的立场和情感处理好。
我们要能事事从整体利益出发,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勇于做出个人牺牲;为了一件事我们要学会谦让,而不能争风吃醋。
我们要不间断地用真善美的精神色底来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他厌倦官场生活而归隐田园,这是他在自觉地追求“真善美”。
他厌弃官场热爱田园,就是在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色底而奋斗。
我们要学习陶渊明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精神。
当一个人对一些事抱有贪念的时候,那么他的“真善美”的精神色底就完全没起作用,那么,他将会出现一些与“真善美”相悖的行为;只有对任何事都无贪念的时候,真善美的精神色底才会占据他的心房,也才能成为他的真正的精神色底,在他的行为中也才能出现诸多真善美的事情。
所以,“贪”与“不贪”是有无真善美精神色底的分水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的人能为了自己的事业、理想而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这样的人就是具有真善美精神色底的人。
我们要向这些人学习,力求做一个具有真善美的精神色底的人,力求做一个敢爱敢恨又会爱会恨的拥有真善美的精神色底的人。
为了自己,为了未来,为了生活,我们向这方面努力吧!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031-2019年第8期(总第156期)GUANGJIAO 课堂广角尽情畅游语文世界,打好学生精神底色刁英芳摘 要:目前学生普遍不太重视语文,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精神家园荒芜,人文底色缺失。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三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首先,在教学中开展系列读写活动;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讲述文学大家背后的故事;最后,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通过这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尽情畅游,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为学生打好了精神底色,丰盈了学生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语文教学;精神底色;核心素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群力经纬中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中图分类号:G623.2一、开展“三个一”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这四个核心素养当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唯一属于语文的核心素养,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个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坚持常年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天课前进行五分钟演讲;每周写一篇周记;每月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课前演讲活动分为演讲—评价—感悟三个环节,通过环环相扣的三个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听—说—思—写的能力。
周记分为三个板块:摘抄名言、美文欣赏、佳作园地。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释放,通过一收一放,为学生的写作积累鲜活的素材。
每月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更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虫,而是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具有现代视野和情怀的大写的人。
二、讲述文学家背后的故事,引领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每一个汉字都是有温度和热度的,走进汉字,走进文学世界,学生的心灵将会永远郁郁葱葱,繁花似锦。
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文学大家的作品,孔子、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鲁迅、老舍、朱自清、冰心……一颗颗耀眼的巨星闪耀在文学的天空,让后人景仰。
根植红色基因,擦亮精神底色——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教学策略摘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传承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红色经典教学,为小学生根植红色基因,擦亮精神底色,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了解革命传统,学习革命文化,提高革命精神。
本篇文章就是基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经典教学策略的研究进行探讨,通过进一步加强红色经典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红色经典;语文教学;红色精神引言:学习红色文化,传扬红色精神,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要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的学习,要深入阅读红色经典的故事,了解红色革命历史,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红色经典教学现状红色经典教学作为语文课本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于红色经典文章的教学,比较单一化,片面化。
带领学生学会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结构,灌输中心思想。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对革命的感悟不佳,难以对红色经典文章产生共鸣,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进行红色经典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秉持着,文化与道理并重,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深入解剖红色经典文章中的革命精神和内涵,引导学生学习革命思想,领悟革命精神,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策略(一)创立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氛围在进行红色经典文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红色经典故事中,更加深入的体会人物形象,领略革命精神和意义。
红色经典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是先驱者抛头颅洒热血,极致的,英雄的为我们迎来了现代和平的生活。
在一篇篇感人肺腑的红色经典文章中,学生们学会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舍小家为大家?什么叫不畏强权,勇于奋斗?什么叫聪明果断,机智勇敢?每一篇文章都富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让学生学习革命精神,学习革命文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鼓励学生未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为孩子一生打造精神底色读后感英文版As parents, one of our most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is to instill in our children a strong moral compass and a solid foundation of values that will guide them throughout their lives. Recently, I read a book called "Raising Good Humans" by Dr. Aliza Pressman, and it has inspired me to reflect on how I can better support my child in developing a strong sense of character.In the book, Dr. Pressman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odeling positive behavior for our children. Children learn by example, and it is crucial that we demonstrate kindness, empathy, and integrity in our own actions. By showing our children how to treat others with respect and compassion, we are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them to become good, ethical individuals.Another key point that resonated with me was the idea of fostering a growth mindset in our children. Dr. Pressman explains that praising effort and perseverance, rather than innate talent, can help children develop resilience and a willingness to take on challenges. By encouraging our children to embrace mistakes as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and growth, we can help them develop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setbacks and setbacks.Overall, "Raising Good Humans" has reminded me of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 mindful and intentional parent. It is not enough to simply love our children; we must also actively nurture their moral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them with the tools they need to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world with integrity and compassion.为孩子一生打造精神底色读后感作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责任之一是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坚定的道德指南和价值观基础,这将指引他们度过一生。
刚健有为是时代精神的底色作文
你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群刚健的人,他们不怕困难,敢于挑战。
就像小区里的李大爷,每天清晨都能看到他挥舞着
太极剑,那身姿,简直比年轻人还灵活!这就是刚健,一种从内而
外的力量。
有时候,我觉得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在跑道上奋力
向前。
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但重要的是,我们都在跑,
都在努力。
有为的人就是这样,他们不会停留在原地,而是会不断
地向前,追求更好的自己。
刚健和有为,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简直就是绝配。
就像我哥们
小张,他是个程序员,每天面对着一堆复杂的代码,但他从不退缩。
他说,“这就是生活,刚健点,有为点,没什么大不了的!”确实,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呢?
所以啊,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刚健有为的
精神。
不管你是学生、上班族还是退休老人,都应该有点这种精神。
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
青年人的精神底色800字发言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年人的精神底色》。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挑战自我,战胜挫折,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当然,何为青年人的精神底色,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青年人的精神底色是什么?青年人的精神底色是不忘初心,把挫折当成人生的财富。
我们成长的过程必定充满曲折与坎坷,伴随辛酸与烦恼。
而挫折好比挫刀,我们的生命只有经历了它的打磨,才能闪耀出夺目的光芒。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历了挫折的人生更有意义。
历尽劫难,司马迁写成《史记》;半世潦倒,曹雪芹绘出红楼;屡遭挫折,林肯做了总统;颠沛一生,李嘉诚成了富翁。
青年人的精神底色是什么?青年人的精神底色是勇往直前,给挫折一个微笑。
当你遭遇到所谓的挫折,当你陷入痛苦无法自拔,不要灰心,不要绝望,请试着对着镜子露出微笑,因为当你笑迎生活的时候,生活必定将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你。
发明大王爱迪生实验室发生火灾,眼看着所有的研究成果即将付之一炬,满头白发的他却在人群中平静地观看大火。
隔天,爱迪生面对化为灰烬的实验室说:“感谢上帝,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的错误,我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三个月之后,爱迪生成功发明了留声机。
青年人的精神底色是什么?青年人的精神底色是勇敢面对挫折。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遭遇挫折,我们不要沮丧,不要退缩,应当振作起来,勇敢面对。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挫折是我们成功路上的铺垫,记录着我们的成长,只有经历了挫折,我们的羽翼才更加丰满,人生的足迹才更加坚实。
亲爱的同学们,青年人的底色就应该是我们的底色!让我们给挫折一个微笑,战胜挫折,不忘初心,勇往直前,找准青年人的精神底色,去书写自己灿烂的人生吧!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以奉献精神,亮青春底色新闻稿青春是什么颜色的?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里,有这样一群年轻人,用奉献精神为青春涂抹上了最绚烂的底色。
你看那些在社区里忙碌的志愿者们,就像一群充满活力的小太阳。
小张就是其中一员,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本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一头扎进写字楼,开始为自己的小日子打拼。
但他却选择了穿上红马甲,走进社区。
他每天的工作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从给孤寡老人送生活用品,到给小朋友们辅导功课,忙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生病在家,子女又不在身边,小张知道后,立马联系社区医生,然后自己跑前跑后,帮忙挂号拿药,就像老奶奶的亲孙子一样。
老奶奶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他的手直说:“你这孩子,咋这么好呢!”小张嘿嘿一笑说:“奶奶,我年轻,就该多奉献,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嘛!”再说说那些投身环保事业的年轻人吧。
小李是个环保达人,每次出去游玩,他的背包里总是装满了垃圾袋。
别人都好奇地问他:“你这是出去旅游还是出去捡垃圾啊?”他总是幽默地回答:“我这是旅游捡垃圾两不误。
”在他的影响下,他身边的一群朋友也加入了这个环保小分队。
他们不仅在城市的公园里清理垃圾,还会去偏远的山区,宣传环保知识。
有一次,他们在山上做环保宣传的时候,遇到一位大叔正在烧荒,小李赶忙上去制止。
大叔一开始还不理解,觉得这小伙子多管闲事。
小李就耐心地给大叔讲解烧荒的危害,从破坏土壤结构到引发火灾,讲得头头是道。
大叔听了后,恍然大悟,直夸小李有见识,还说以后也要加入他们的环保队伍呢。
还有那些支教的老师们,他们远离城市的繁华,走进偏远山区的小学。
小王就是这样一位支教老师,初到山区小学的时候,他被那里简陋的教学条件震惊了。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干劲十足。
他用自己的积蓄为孩子们购买了文具和图书,还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
有个孩子问他:“老师,大城市是不是有很多高楼大厦啊?”小王笑着说:“那可多了去了,等你们好好学习,将来也能去看看。
”他的到来,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孩子们的世界,给他们带来了知识和希望。
尽情畅游语文世界,打好学生精神底色语文是我们毕生的伴侣,是我们认识世界、表达情感的工具,更是我们思想深处的灯塔。
语文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认读和习得,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充实和提升。
尽情畅游语文世界,打好学生精神底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的目标。
语文是我们灵魂的粮食,是我们智慧的源泉。
在语文的汪洋大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可以领略到各种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认识到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人生哲理。
正是在这样一个立体的语文世界里,学生们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形成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尽情畅游语文世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语文的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通过品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们可以学到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勇敢面对挑战、如何做一个有道德良知的人。
正所谓“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优秀的人交谈”,尽情畅游语文世界,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心胸,更能引导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不断畅游语文世界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功底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识字、识句、识段的训练,更需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地阅读、写作和朗诵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句表达的水平,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尽情畅游语文世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和吸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内涵和深意,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想尽情畅游语文世界,打好学生的精神底色,不仅仅是在学校的课堂上,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配合。
家庭是学生精神世界的第一所学校,家长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进行阅读和写作,引导他们主动地去了解和探索语文世界。
革命文化题材文本教学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一、本文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革命文化题材文本教学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在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首先概述革命文化题材文本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然后分析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意义,最后探讨如何有效实施革命文化题材文本教学,以实现其在中国底色和红色基因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二、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教学意义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教学,对于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些文本不仅承载着我国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尊严,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教学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的党性原则、艰苦奋斗的作风等。
通过学习这些文本,学生能够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仰的新时代青年。
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对革命历史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历史见证者和参与者的责任,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教学在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些文本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三、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教学策略针对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教学,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以打好学生的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
拼搏主题作文拼搏是生命的底色拼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追求。
无论在事业上、学业上还是生活中,拼搏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给予我们坚持和奋斗的勇气。
拼搏是生命的底色,犹如脚底的油漆,让我们的人生画卷更加灿烂绚丽。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道又一道的难关,感觉力不从心,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但是只要心中有了拼搏的精神,我们就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挑战。
就像曾经的奥林匹克运动员刘翔,他经历着长期的努力和付出,最终在奥运会上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他拼搏的精神,不仅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实力,更是对自己生命的认同和尊重。
拼搏是一种不言放弃的精神,是永不气馁的信念。
当我们遭遇挫折、失败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疲惫和彷徨。
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努力,相信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拼搏就能让我们找到新的希望和方向。
正如智商只是一时的,而拼搏精神却是一辈子的。
当我们用拼搏来代替浮躁和消极的心态,就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和激情,成就自己的梦想。
在工作和事业上,拼搏更是不可或缺的。
职场竞争激烈,只有勇于奋斗和不断学习进步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拼搏就像是一剂强心针,给予我们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力量。
就像乔布斯,他在创办苹果公司的过程中,遭遇了多次失败和打击,但他从不言败,一直坚持拼搏,最终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他的拼搏精神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激励着无数人前行的力量。
拼搏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的态度。
我们只有拼搏,才能够赢得生活的精彩,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只有不断努力拼搏、奋斗,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的真谛。
”无论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拥有怎样的条件,只要我们有了拼搏的心态,就能够超越自己,追求更好的未来。
拼搏是生命的底色,给予我们人生的光彩和意义。
正是因为我们有了拼搏的精神,才能够成就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所以,让我们用拼搏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挑战,用拼搏的力量去实现我们的梦想。
夯实人生底色-铸就精神高地夯实人生底色铸就精神高地各位领导、老师们:主要讲四个问题: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与优化、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与实践、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与检测。
从纯技术的角度的构想,具体分六点讲。
分别是营造氛围,激发读;选择文本,优化读;创造条件,促进读;介绍方法,引导读;开展活动,强化读;检查评价,深化读。
一、营造氛围,激发读。
1、加大宣传力度。
贪玩好动的中小学生是很难培养起捧卷阅读的兴趣的。
如何营造氛围,让校园弥漫书香气,是课外阅读首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之初,可以举办以“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师生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师生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
其次,在“校园之声(广播)”中设置“书香心语”。
开辟宣传栏,以班级为单位选送名人读书故事、好书推荐、读书随想等方面的稿件及作品,让“多读书,读好书”的观念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2、建设校园文化。
提出“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的总口号,随后,各班可设计自己的读书口号,张贴于各教室的醒目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声朗朗,伴我成长”等等。
各班设立图书角,号召每个学生参与“存二读百”活动,让班级书柜里图书琳琅满目,每个书柜都设计一个响亮而动人的名字,“知识屋”“智慧泉”、“书香阁”、“金钥匙”、……每个书柜的名字都意蕴深刻,饱含着浓浓的书香,充分显示小书柜的大作用。
“好书推荐台”,“每月新书排行榜”、“好书大家读”、“让我告诉你”等主题的阅读专栏。
3、引导家庭文化。
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通过发家长报、编印相关材料等形式,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传递给家庭。
在家长会上,应大力宣讲课外阅读的意义,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坚持每天半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
二、选择文本,优化读。
(一)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实现阅读的指导性。
选择的途径:1、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也就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既深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
精神底色作文精神底色作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神底色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神底色作文篇1感恩是折射我们灵魂的精神底色!——题记有一种表情是感激涕零:有一种举止是爱恩施报:有一种意识是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还是塑造人格品质的基础!感恩这种无形于心而有形于行动的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创造了生活的美好。
幸福和人格的善良。
宽容,以及社会的和谐。
安定!孩子长大了以自己的能力赡养年老的双亲,路边受到帮助的流落者的一声道谢,灾区里接受援助的灾民默默的一滴泪……这一切都上演着生活中最真实的“感恩”,他们共同勾勒出世间最让人感动的轮廓,表现了生活最真挚的情感!感恩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与理解的桥梁,也是人与人之间摩擦后的和谐;感恩是萦绕我们心间的情感,更是释放于我们体内的一种体液!学会感恩是生活的重要课题,拥有它能够擦亮蒙尘的心灵,拥有它等于有了做人的支点,使我们内心平衡,更使整个社会平衡,拥有它就如同得到生活的润滑剂,使人与人间的友好。
诚实。
善良。
信任。
理解。
宽容更加光亮。
感恩的心时刻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态,不至于私欲膨胀,把自己困于人生坐标系上的原心……由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有着这份精神底色,而这份精神底色又在维持着这个民族!“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
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
”是唐代陈润感恩的心发出的叫唤:“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孟郊感恩的心写出的赞叹……《感恩的心》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它的歌词谱写出感恩的概念,它的旋律演奏出我们的感恩情,它的音符随着我们的心跳而跃动!我们凭借着这颗心奠下了基石,用心中感恩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和谐的民族,正因为有这一份创造力,我们能够维持着我们的民族,从而又使感恩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几千年的民族历史里,感恩几乎以文化的形式传承至今。
青年人的精神底色高中作文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新年伊始,冬奥会在乍暖还寒之时圆满落幕,“一起向未来”的贺词依然温暖而明亮。
那是嘱托,是号角,是国家对青年人殷切的期盼,那是号召,是倡议,是青年对未来的浪漫告白。
今日青年,应继青年伟力,一同奔赴未来的星辰大海。
同学们,青年,面向未来,无惧全新挑战。
世界环境错综复杂,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在不确定的诸多因素作用下,青年何去何从,又该如何审视自我,面对未来?被一场大雨耽误的,永远不是一场奔赴,没有勇气去迎接未来,或许只是我们还不够热爱。
青年的发展,本就同任何事物的存在规律一样,要经历曲折的蜕变,在颠簸中前进。
环境复杂又如何?百年前山河动荡尚且没能阻挡青年奋进的步伐,何况今日生于如斯中国,我们有何理由胆怯退缩?青年的力量,在于热血,在于一往无前。
敢于迎接未知的挑战,敢于将自己置于艰难的历练,才能成长为时代的舵手,掌握个人与祖国命运的航向。
失聪女孩江梦南未曾向命运低头,她以无声的抗争为自己改写了命运的羊皮书卷,而一路的坚持与拼搏最终也成就了她的清华梦。
趟过苦难湍急的河流,她昂起头,将自己开成一株向日葵,未曾生而向阳,但她选择向阳而生。
同学们,青年,迎向未来,尽展个性风采。
时代是最绚烂的舞台,青年们在奋斗之路上大放异彩。
无论是技压群芳,凌空绽放,夺得冬奥两金一银的谷爱凌,还是提前完成高中学业,顺利拿到斯坦福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谷爱凌,无论是决赛中的完美表现,还是最后一跳的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她的人生从不设限,她的青春闪耀着个性之光,和年轻人的肆意飞扬。
而苏翊鸣在17岁的尾声,以一金一银冬奥会奖牌赋予了十八岁以最沉甸甸的仪式感,作为刷新了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项目记录的他,每一个动作都是成千上万次训练的结果,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准安排和反复的打磨。
他的认真如是,他的坚持如是,个性鲜明,年轻的执着或许就是这个样子吧。
所以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做到最好的自己,未来便大可期许,未打开的生命,总有惊喜。
【导语】与经典同⾏,打好⼈⽣底⾊;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灵。
整理了朗诵⽐赛创意加油⼝号,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朗诵⽐赛创意加油⼝号1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2、读⾼雅书,做优雅⼈。
3、⽤珠宝装扮⾃⼰,不如⽤知识充实⾃⼰。
4、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5、与书本为友,与⼤师对话。
6、与经典同⾏,打好⼈⽣底⾊;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灵。
7、诵读,为精神打底;读书,为⼈⽣奠基。
8、营造诗意校园,建设精神家园。
9、诵读,让校园精神起来! 10、读书修⾝,读书养性。
11、诵读,为⼈⽣打下⾼雅的底⾊。
12、最是书⾹能致远。
13、诵国学经典品盛世⽂明 14、与经典同⾏,与圣贤为友 15、腹有诗书⽓⾃华,最是书⾹能致远 16、⾏万⾥路,读万卷书。
17、书⼭有路勤为径,学海⽆涯苦作⾈。
18、腹有诗书⽓⾃华,最是书⾹能致远。
19、感受⽂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20、读千年美⽂,做少年君⼦。
21、经典润⼼灵,书⾹溢校园。
朗诵⽐赛创意加油⼝号2 1、读书修⾝,读书养性 2、读⾼雅书,做优雅⼈ 3、诵国学经典,品盛世⽂明 4、与经典同⾏,与圣贤为友 5、读中华经典,做龙的传⼈ 6、与书本为友,与⼤师对话 7、诵读经典诗⽂,传承华夏⽂明 8、雅⾔传承⽂明,经典浸润⼈⽣ 9、传承中华⽂化,感受母语魅⼒ 10、学习经典⽂化,陶冶美好⼼灵 11、书⼭有路勤为径,学海⽆涯苦作⾈ 12、腹有诗书⽓⾃华,最是书⾹能致远 13、诵读,为精神打底;读书,为⼈⽣奠基 14、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15、与经典同⾏,打好⼈⽣底⾊;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灵 16、⾏万⾥路,读万卷书。
17、书⼭有路勤为径,学海⽆涯苦作⾈。
18、腹有诗书⽓⾃华,最是书⾹能致远。
19、感受⽂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20、读千年美⽂,做少年君⼦ 朗诵⽐赛创意加油⼝号3 1、书籍是⼈类进步的阶梯。
打好你的精神底色
朱铁志
当书店里充斥着实用主义成功学著作,你是否还能静下心来读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尼采、叔本华的那些哲学经典?
人生有底色,就像油画必须打好底。
不同的底色往往能决定人生发展的不同路径。
毋庸讳言,一个饱读诗书的谦谦君子,和一个引车卖浆的普通劳动者,其人生走向肯定是有差别的。
构成底色的东西很多,有先天的,如秉赋和出身;有后天的,如读书和实践。
我这里特别想说的是后者,是读书学习,是生活实践,是所谓“读书行路”。
出身书香门第,还是出身柴门,由不得自己,起点的不公平有时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后天的道路可以选择,读什么书、做什么事,给自己的精神世界打上怎样的底色,完全可以选择。
虽然那选择仍然不免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先天的差别不能成为放弃选择的理由。
每个人受教育程度和人生阅历不同,对精神底色的理解和定位也就不同。
纯粹理性批判是底色,实践理性批判是底色,工具理性批判当然也是底色。
有人非经典不读,有人只满足于“职场攻略”、“入行指南”。
短时间内还看不出多大差别,甚至那看了“攻略”的可能还显出几分乖巧和机灵。
日子久了,就难免显出底色的单薄和苍白。
所以一般说来,人们无不向往和选择厚重的精神底色。
不同的选择,会驱动不同的精神状态,焕发不同的精神力量。
其结果,当然是人生境界和气象的天壤之别。
什么是厚重的精神底色?就是为人类文明发展证明了的经典作品,是曾经实实在在推动思想文化前进的作品,是为各门类学科奠基的作品。
古往今来,思想文化光辉灿烂;各类著述汗牛充栋。
以有涯之人生,怎能穷尽浩如烟海之无穷知识?网络时代,海量信息,更使读书学习变得无所适从。
然则在无穷著述和海量信息面前能够保持一份冷静,作出理性选择,本身就体现为一种能力。
我们不能像希腊哲学中那头愚蠢的驴子,徘徊在两堆草料之间,最后为无法选择而饿死。
知识的海洋虽然浩瀚无边,但并非无际可寻。
一般说来,决定一门学科成其为学科的知识,往往集中在少量经典著作中。
以西方哲学为例,无论秉持怎样的学术观点,站在哪个流派的角度,都绕不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不能不提洛克、笛卡尔、狄德罗、霍尔巴赫,都必须阅读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都必须对尼采、叔本华有所了解和把握。
没有这些知识打底,就不可能真正读懂马克思、恩格斯,就不可能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深沉厚重的理解。
对后来的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解读就缺乏一个适当的根基。
我们天天喊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把它作为指导思想。
但对马克思本身是什么不甚了了,对马克思的原著涉猎很少,对马克思主义赖以生长的整个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缺乏起码的把握,那种所谓“坚持”不是很值得怀疑吗?
哲学学科如此,其他学科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我的老师叶郎先生曾在讲课中说过,不妨采取一种叫做“十本书主义”的读书策略。
即精选若干门学科中的各十本经典著作,反复精读,力求真正读懂,可以起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阅读效果。
随着知识的大爆炸,各门学科的著述越来越多,像古人那样穷尽资料作研究几乎不可能了。
但真正决定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其实变化并不大,我们就是要抓住那些存在于经典当中的“根本的东西”。
只有那些“硬货”,才有资格成为我们精神的底色。
当然,底色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指望一劳永逸。
聪明人应该懂得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生长、更新、发展的道理。
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取得共识的东西需要下死功夫反复研习。
有些人曾经是苦读的学生,但进入职场之后,特别是当了一官半职以后,就不再读书,把“敲门砖”扔得远远的,精神生活永远定格在大学毕业的水平上。
他们总能为自己的不长进找到“工作太忙”之类冠冕堂皇的借口。
其实真有那么忙吗?在他的时间表上,
有读书学习的安排吗?在他的精神生活中,有本领恐慌的焦虑吗?他愿意为读书学习推掉无聊的饭局应酬、少说几句官话套话、少搞一点形式主义的表演作秀吗?
能在少年时期得到名师指点,少走弯路,直接与经典对话,当然很幸运。
一个人有没有“童子功”是很不一样的。
问题在于,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何况经人指点所得,和自己苦读悟得,特别是工作实践中悟得,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没能得益于名校、名师指点,就更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先天不足后天补,亡羊补牢,略胜于无。
最没出息的,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唯有志存高远、趣存高远,才能打好精神底色,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一生。
朱铁志《求是》杂志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