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小学科学实验方法及仪器的操作
- 格式:pptx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102
小学科学实验安全培训计划1. 培训目的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的安全意识,增强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通过培训,使教师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确保在实验教学中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各项活动。
2. 培训对象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员及相关教育工作者。
3. 培训内容3.1 实验安全意识- 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第一的原则- 教师在实验安全中的责任3.2 实验安全知识- 实验室基本安全规则-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与使用- 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 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3 实验安全技能- 正确佩戴实验防护用品- 实验室火灾、泄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与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指导4. 培训方式- 理论培训: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对实验安全知识进行讲解,使教师们掌握基本的安全理论和实践技能。
- 实践操作: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让教师们亲身体验并学习实验操作的安全技巧和应急处理方法。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使教师们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
- 考核评估:培训结束后,进行实验安全知识的考核,评估培训效果,确保教师们能够达到培训目标。
5. 培训时间与地点- 时间:培训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培训,共计4个学时;第二阶段为实践操作,共计6个学时。
培训时间安排在周末或假期,以便不影响正常教学。
- 地点:理论培训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践操作在学校的专业实验室进行。
6. 培训组织与实施- 培训组织:由学校教务处、科学教研组和实验室共同组织本次培训活动。
- 培训实施:请具有丰富实验安全经验的专家和教师进行授课,确保培训质量。
7.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后,对参训教师进行实验安全知识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 收集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容器3. 滴管4. 测量器具(如尺子、天平等)5. 温度计6. 火柴或打火机7. 实验剂(依据不同实验而定)三、实验前准备1. 小组分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
2. 实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将所需的器材和实验剂准备齐备。
3. 安全知识讲解: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例如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小心使用火柴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以下以“观察显微镜下的昆虫翅膀”为例)1.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实验室服装、戴上手套,并将实验区域保持整洁。
2. 取适量的昆虫翅膀样本,将其放在显微镜玻片上。
3. 调整显微镜:先用较低倍率的物镜观察昆虫翅膀的整体结构,再用高倍率的物镜进行详细观察。
注意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确保观察清晰。
4. 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昆虫翅膀的纹理、颜色和结构,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提出猜想或解释,并与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和比较。
6. 清理实验区域:将用过的显微镜玻片归位,清理好实验区域,确保安全和卫生。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安静,遵守实验室规则。
2. 实验前需经过老师或指导员的指导,不得擅自进行操作。
3. 如遇到实验器材损坏或实验剂不足等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或指导员报告。
4. 学生在使用火柴或打火机时,应由老师或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六、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行总结和思考。
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或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改进意见。
通过这份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我们将帮助小学生正确、安全地开展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希望这个指导计划能帮助到你们!。
小学科学实验室操作流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室操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下面将介绍一种小学科学实验室操作的流程,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1. 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实验目的可以是验证某个科学原理,观察某种现象,探究某种规律等。
明确实验目的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前了解实验的预期结果,为实验的进行做好准备。
2. 实验装置和材料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装置和材料。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实验装置,并把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摆放整齐,便于学生取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的名称和用途,让学生对实验装置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实验操作步骤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的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要简单明了,避免过于复杂和困难。
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在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时,可以利用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辅助说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实验的进行过程。
同时,还可以向学生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意义,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4.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通过记录实验数据,学生可以掌握实验结果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培养观察、比较、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学生需要准确地记录各个实验条件和所得到的结果。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整理实验数据,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分析实验结果。
5. 实验结果总结和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梳理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报告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让他们对实验结果有一个清晰的总结。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可以按照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等顺序进行写作。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实验培训记录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我校特邀请了著名科学教育专家举办了一场科学实验培训。
以下是培训过程中的记录。
培训日期:xxxx年xx月xx日培训地点:学校实验室培训内容:本次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器材使用技巧、实验安全与管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等。
1. 实验教学设计优秀的实验教学设计是实验教学的关键。
在培训中,专家详细讲解了实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教学内容。
参与培训的教师们积极思考、进行实践,并通过互相讨论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与教学设计。
2. 实验器材使用技巧在实验教学中,正确使用和操作实验器材至关重要。
专家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教授了正确使用各类实验器材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们积极参与实践,巩固了正确的实验器材使用技巧。
3. 实验安全与管理实验安全与管理是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培训中,专家强调了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并向教师们介绍了常见的实验事故及应急处理方法。
通过反复演练和模拟实验事故,教师们提高了实验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学生的困惑、实验难度适应等。
专家与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培训总结:通过本次科学实验培训,我校小学科学教师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获取了实践技能。
他们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并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培训结束后,学校还组织了一次实验教学展示活动,让教师们有机会展示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
展示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大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实验教学资源和机会,努力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小学科学实验常用器材使用方法(可直接复制打印)一、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方法一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方法二1.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2.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4.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
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5.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
6.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字和单位。
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新购置的酒精灯应首先配置灯芯。
灯芯通常是用多股棉纱线拧在一起,插进灯芯瓷套管中。
灯芯不要太短,一般浸入酒精后还要长4—5cm。
对于旧灯,特别是长时间未用的灯,在取下灯帽后,应提起灯芯瓷套管,用洗耳球或嘴轻轻地向灯内吹一下,以赶走其中聚集的酒精蒸气。
再放下套管检查灯芯,若灯芯不齐或烧焦都应用剪刀修整为平头等长。
2.新灯或旧灯壶内酒精少于其容积1/4的都应添加酒精。
酒精不能装得太满,以不超过灯壶容积的2/3为宜。
(酒精量太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气过多,易引起爆燃;酒精量太多则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
)添加酒精时一定要借助个小漏斗,以免将酒精洒出。
燃着的酒精灯,若需添加酒精,必须熄灭火焰。
决不允许燃着时加酒精,否则,很易着火,造成事故。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要立即用湿棉布铺盖灭。
用完酒精灯,火焰必需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3.新灯加完酒精后须将新灯芯放入酒精中浸泡,而且移动灯芯套管使每端灯芯都浸透,然后调好其长度,才能点燃。
因为未浸过酒精的灯芯,一经点燃就会烧焦。
4.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小学科学实验方法及其操作规范科学实验一般包括五个环节,①明确实验目的;②选择实验原理和方法;③合理选择实验仪器和装置;④确定具体实验步骤;⑤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
而选择实验方法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科学实验方法有很多,这里只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
观察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放大法、比较法、平衡法、转换法、理想实验法等。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实验方法。
简单的观察法就是仔细的看。
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1. 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观察要按着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在使用仪器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如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在使用温度计前,就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的变化。
2. 观察要有记录,记录要客观观察是有目的的活动,观察获得的信息要以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为科学认识的获得提供依据。
对观察结果的记录实际上是对观察对象的描述,这种描述要客观。
不能将推理加工后的结果作为描述,也不能将自己的感觉加入到观察结果中。
如对蜗牛的观察,“蜗牛嘴里有很多牙齿”——不能写出推理结果“蜗牛嘴里有一万多颗牙齿”,“一碰蜗牛,它就把头缩回壳里”——不要加入个人感情色彩“蜗牛是胆小鬼”。
3. 所观察的主题和变量要少观察的现象一般不超过两个变量。
如水的观察,提供纯净水或自来水,观察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等;提供污浊的河水或湖水,观察水的污染。
每次观察一个主题。
如果将纯净水和污浊的河水提供给学生,同时观察两个主题,学生的科学认识会产生混乱。
如观察摆角(变量一)、摆长(变量二)、摆球质量(变量三)对摆动周期(因变量)的影响,每次控制两个变量不变,观察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小学科学教师及实验室实验员培训提纲不做实验的科学教学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不做实验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
说明:本提纲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具体讲课顺序将根据需要做具体调整什么是科学?达尔文说:“科学就是积累事实,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狄德罗说:“我们(科学家)有三种方法—观察、思考和实验,通过观察搜集事实,通过思考把事实组合起来,通过实验把组合的结果进行验证。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观察、实验和制作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位置:(请牢记框架图)具体内容标准:①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活动建议:对动物、植物、水、空气、岩石等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②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活动建议:对花的构造、细胞等进行观察,并能画图和用文字说明)③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活动建议:测量物体长度、重量、温度等,并用计量单位记录)④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活动建议:杠杆平衡实验、斜面省力实验、种子萌芽条件对比实验等)⑤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活动建议:探究小车运动速度与载重量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⑥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活动建议:制作岩石标本,昆虫模型,火山、地层模型等)⑦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活动建议:起重机模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课程标准中关于观察和实验的界定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指不对观察对象施加任何影响的观察,它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问题甚至发现一些规律,如观察蚂蚁的行为、月相的变化、叶脉的形状等。
⼩学科学部分实验仪器的使⽤⽅法、注意事项及实验操作过程资料⼩学科学部分实验仪器的使⽤⽅法、注意事项及实验操作过程温度计的使⽤⽅法⽅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格对应的温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3、待⽰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法⼆1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2 根据估计的温度选⽤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4 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会⼉。
等它的⽰数稳定后再读数。
5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
6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相平。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字和单位。
酒精灯的使⽤⽅法使⽤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有⽆酒精,灯⾥酒精的体积应⼤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
在使⽤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酒精灯引烧另⼀盏酒精灯,⽽应⽤燃着的⽕柴或⽊条来引燃;⽤完酒精灯,必须⽤灯帽盖灭,不可⽤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焰沿灯颈压⼊灯内,引起着⽕或爆炸。
不要碰倒酒精灯,万⼀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即⽤湿抹布扑盖。
胶头滴管滴瓶的构造与使⽤⽅法1.先排空再吸液;2.悬空垂直放在试管⼝上⽅,以免污染滴管;3.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防⽌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头;4.胶头⽤后应⽴即清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交叉污染.出错点:中指与⽆名指没夹住橡⽪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将滴管尖嘴伸⼊接受器⼝内。
正确⽅法:夹持时:⽤⽆名指和中指夹持在橡⽪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不能⽤拇指和⾷指(或中指)夹持,这样可防⽌胶头脱落。
吸液时:先⽤⼤拇指和⾷指挤压橡⽪胶头,赶⾛滴管中的空⽓后,再将玻璃尖嘴伸⼊试剂液中,放开拇指和⾷指,液体试剂便被吸⼊,然后将滴管提起。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一、小学科学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一)常见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1、量筒量筒的容积有10mL、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多种,其分度(最小刻度每格)依次为0.2mL、1mL、1mL、5mL、5mL和10mL。
量筒用于量度一定体积的液体,应该根据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大小,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量取液体时,以凹液面最低点为准;量筒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量筒是有刻度的玻璃容器,温度的变化会使刻度不准确,且量筒受热可能引起炸裂,因此,量筒不能用做反应容器或用来稀释浓硫酸、溶解强碱,也不能量取过热的液体或用于加热等)。
量取液体时,应先往量筒里注入液体到接近刻度,然后改用滴管,将液体逐滴加入,直到指定量。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使读数偏高;仰视使读数偏低。
2、温度计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其中水银温度计的量程有200℃和360℃两种,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100℃。
使用注意事项:①应选择适合测量范围的温度计,严禁超量程使用温度计。
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③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应与液柱的最高点或最低点水平。
④禁止用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用完后应擦拭干净,装入包装盒,远离热源存放。
3、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可以精确到0.1℃。
体温计有一个U型弯,因此离开人体读数时,温度将会定格而不产生变化。
①腋下测量法。
使用前先将体温计的度数甩到35℃以下,然后把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下夹紧,保证水银泡与皮肤密切接触,维持5~10分钟。
取出体温计,读取数据后用酒精棉擦干净以便下次使用。
②口腔测量法。
口腔测量比腋下更能反映人体的真实温度,但这种方法有咬破水银泡的危险。
采用口腔测量法时同样先把体温计的度数甩到35℃以下,然后把体温计放在舌头下,稍用力压住,含5~7分钟后取出读数。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资料二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实验室常用仪器使用规范一、计量仪器(15种)1、量筒(三上、四上)主要用途:①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其精度可达到0.1mL)。
②通过量取液体的体积测量固体、气体的体积。
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即可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
出错点:①手拿着量筒读数;②读数时有的俯视,有的仰视;③有的不能依据需量取液体体积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
④液体加多了,又用滴管向外吸。
注意事项:①要看清凹液面和量程。
②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③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热溶液以免炸裂。
④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进行。
⑤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面的底部最低处保持水平。
(或凸面的顶部)⑥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
如量取15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2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0mL 或100mL的量筒。
量杯和烧杯是不一样的:①量杯上大下小、上疏下密,量杯的刻度线比较多,量程很精确,用普通玻璃做的;②烧杯也有刻度线,但是量程不是很精确,一般用高硼硅做的。
③烧杯可以用来加热,但要均匀加热,最好使用石棉网加热。
而量杯则不能用来加热。
2、温度计(三下、四上)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主要用途:用于测量液体的温度(三下)或气温(四上)。
测量液体的温度(水温)使用方法:①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
②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这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量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③测量时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温度计保持竖直,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器壁、容器底部接触,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本文将从培训背景、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以及培训效果等方面对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进行探讨。
一、培训背景1.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为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供了政策保障。
2. 教育改革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不断丰富。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教学能力培训成为当务之急。
3. 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科知识更新快、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等。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们迫切需要参加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学水平。
二、培训内容1. 科学教育理念与课程改革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科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与实施策略等。
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2. 科学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涵盖小学科学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设计与实施培训内容涉及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
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4. 实验教学与探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技巧等。
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实验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5. 教学评价与反思培训内容涉及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分析等。
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评价,不断反思与改进。
三、培训方法1.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科学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拓宽教师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