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服务城西科创大走廊
- 格式:pdf
- 大小:773.99 KB
- 文档页数:1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王祖强;孙雪芬【期刊名称】《浙江经济》【年(卷),期】2016(000)013【总页数】3页(P22-24)【作者】王祖强;孙雪芬【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正文语种】中文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要遵循小微企业的成长规律,优化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打造创业企业成长的完备生态链。
要在规划和引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创新链、完善资本链、构筑服务链,最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服务链四链融合发展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世界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
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创新增长极是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创新驱动的宝贵经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逐步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重要突破口。
浙江省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成为推动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发展新动力的重要抓手。
城西科创大走廊实际上是近年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升级版”。
在战略规划上,强调“整合”“提升”和“加快”六字方针:一是整合区域内科技创新、人才、平台、产业等要素,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二是提升发展档次和水平,争取在全球创新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三是适应国内外发展趋势,加快创新发展。
总体定位:打造中国版硅谷,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城西科创大走廊以打造“中国版硅谷”为战略定位,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形成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创新创业高地;力图整合人才、资本、数据等高端要素,形成区域创新发展的产业集聚合力,有效发挥核心地区对域内域外的辐射溢出效应,占据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创新体系的有力居位。
市场定位:理清政府市场关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城西科创大走廊要营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首要的是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让市场真正成为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形成创新主体自由选择、自由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机制,激活重组各类创新要素。
EXPLORATION 探索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人工智能产业特点2022年8月,工信部公布第四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城西科创大走廊入选企业16家,占杭州市入选企业的27%。
围绕攻克“卡脖子”技术,城西科创大走廊已集聚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工业互联网系统信息安全科学装置等一批人工智能重大基础设施。
目前,大走廊已逐步形成省级实验室、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的链式创新格局。
大走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以阿里巴巴、中电海康等平台型企业为核心,以人工智能应用层企业为主,占比约达70%。
相较而言,深圳超半数的企业布局在基础层、技术层。
而大走廊人工智能企业呈“哑铃型”分布形状,主要以头部企业营收为核心支撑,上下游企业网络有待加密,产业链韧性度有待加强。
大走廊科研机构持续集聚,已集群化推进之江实验室的“天枢”、湖畔实验室的深度语言模型体系、浙江大学的“智海”等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
但据不完全统计,人工智能进入转化进程的科研成果较少,在累计成交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中仅有约1/3在大走廊落地转化,转化率有待提高,“卡脖子”技术仍有待突破,实现“十联动”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仍有距离。
大走廊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场景日益广泛,比如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场景领域,大走廊内在智能辅助诊断、智能辅助治疗、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产品、智能康复理疗产品等领域,共有8家企业成功入选工信部揭榜单位。
但受制于产业化空间、资金支持等要素影响,人工智能产业链软硬一体化有待增强,部分人工智能企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外流风险,部分企业发展后劲有待加强。
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机制至2025年,城西科创大走廊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将建设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技术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集聚地、场景应用先行地和体制机制示范地。
结合大走廊在新型基础设施、平台生态、产业培育、场景示范等方面的基础优势,建议建立相应的培育机制。
产业发展联动机制。
城西科创大走廊,决胜未来的大平台作者:韩一丹来源:《杭州(上半月)》 2018年第21期10 月11 日,在云栖小镇,杭州宣布要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要在这座平均每天诞生602 个市场主体和109 个有效发明专利的数字城市,让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无网不在、在线创新成为一种常态。
这样的雄心壮志,杭州有足够的底气。
在城西科创大走廊,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高校系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主力军,正在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这里将诞生超千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未来即将被点亮。
在这里,“大走廊”缘何兴起?2015 年11 月12 日,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十三五”规划座谈会时指出,“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十三五’时期,浙江省既能干,又应该干的,而且能干成的一件大事。
” 此后,这条以科创为名的“大走廊”就日益频繁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为什么城西科创大走廊如此受到关注?放眼国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已蓄能多年,虽然杭州有“移动支付之城”“电子商务之都”的美名,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缺乏创新型领军企业,大而强企业不多。
据杭州市科委资料显示,目前,杭州市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数 2844家,深圳11230家,广州8000 多家,均远远高于杭州。
“十二五”期间,深圳年均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是杭州的2.39、2.25 倍;而杭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及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都低于武汉、苏州等城市。
一直以来,浙江的创新集中于商业创新领域,科技创新领域依然是“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
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内各大中心城市追求“增长极”的共识。
上海提出到2020 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武汉以“中国光谷”为基地,倾力打造“自由创新区”;苏州以吴江为坐标,双创高地迅速崛起……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下,杭州作为浙江省打造创新战略平台最有条件的城市,急需一块能够整合优势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抱团发展的区域,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创新发展的主战场。
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的对策建议作者:傅昌銮余晨阳应向伟来源:《杭州》2021年第16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面对数字技术驱动创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浙江提出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全省的创新策源地。
2016年8月以来,大走廊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科研能力和创新要素不足、各主体统筹协调能力不强、优质国际化公共服务不足等短板,需要参照国际经验,在多方面下功夫。
集聚创新人才及平台,打造硬核研发力量吸引大师级人才落户。
大走廊要积极依托省市引才平台,利用人才政策及公共服务优势,最大限度提升人才资源配置水平,构筑区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要完善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组织实施人才生态工程,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产业发展人才、青年创业人才和紧缺岗位人才,发挥各类人才的集聚效应。
加快破解高端人才普遍关注的问题,补齐交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短板。
打造高水平的研发机构。
大走廊要大力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机构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力支持浙江大学及阿里巴巴达摩院做优做强,利用创新龙头的带动作用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
发挥“一体两核多点”的体制机制优势,不断深化拓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政策效应叠加。
要围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大数据等领域,谋划建设若干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重大科学装置,实施一批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研发项目,努力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基地。
大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上市公司。
大走廊要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围绕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着力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大力支持科创企业上市,利用领军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百鸟朝凤”。
扶持优质企业发展,推动价值链上游产业集群发展。
围绕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加快构建产业特色鲜明、服务资源集聚、主体优势互补的众创空间。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理体制机制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中国杭州市建设的一个核心科创区域,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为了保证科创大走廊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本文将重点讨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应该高度透明和公开。
公开透明是科创大走廊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信息公开和公开招标等方式,确保各个科创项目的选择和运营过程公开、透明,减少非理性竞争和不当行为。
同时,建立一个公开的投资机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创新企业参与到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和发展中。
其次,科创大走廊应该建立起多元化的管理机制。
由于科技创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科创大走廊需要建立起一套包括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园区、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
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担负组织、协调和监管的职责,企业园区和科研机构则负责具体的项目运营和科技创新,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等。
这种多元化的管理机制可以让不同的机构和部门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科创大走廊的高效运行和创新发展。
第三,科创大走廊应该建立一个市场导向的管理机制。
市场导向是科创大走廊发展的核心,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
这需要建立一个科技创新评估和奖励制度,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评估和筛选,通过资金支持和奖励机制来激励创新者和企业家。
同时,科创大走廊应该积极推动全球创新资源的合作和交流,吸引国内外顶级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参与到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和发展中。
第四,科创大走廊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科创大走廊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引进机制。
通过建立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和发展机会,吸引更多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愿的人才参与到科创大走廊的创新项目中。
同时,科创大走廊应该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共享资源和成果,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节选)佚名【期刊名称】《杭州科技》【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11页(P9-19)【正文语种】中文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在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框架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的发动机作用,推进政府、市场协同发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
建设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
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建设一批开放式创新平台,吸引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导数据流、技术流、物质流、人才流在科创大走廊的集聚,打造国际水平的创新联盟、外国人创业园。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碰撞,构筑跨地区、跨国界的技术评估、引进与转化平台,成为国际性的自然和人文共融、创新与产业互动的“创客家园”“创新天堂”。
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省市校企共同努力,合力共建网络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之江实验室)。
整合区域内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等科研资源,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逐步向知识创新延伸,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拓展。
发挥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名校名企的创新源作用,瞄准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在网络信息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科技、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源头创新支撑,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成为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致力于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与产业化效率,促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全流程”参与和“双向互动”,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聚焦七大产业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推进产业智慧化与智慧产业化深度融合,形成以信息经济为引领、高端服务业为主导、智能制造业为支撑的科创大走廊产业新体系,成为引领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到2020年,初步形成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
依托“一带、三城、多镇”的走廊空间,围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技术与资本联姻、见物与见人并重,实现科技创新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发展,打造形成一廊三链的科创大走廊创新创业生态圈。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若干意见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6〕8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平台、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1.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
省级有关部门和杭州市要依法依规提出下放至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权力清单。
杭州市要整合有关行政审批资源,建立集中、便民、高效的受理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审批不出区域。
加强和改进对“互联网+”金融、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企业的监管。
2.改革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接的横向科研项目应由单位职能部门和研发团队负责人共同与委托方签订书面合同,收取的项目管理费最高不超过到账科研项目经费的10%;国有仪器设备有偿使用费按成本据实结算。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根据需要,安排财务部门或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为研发团队代理记账。
横向科研项目由委托方结题验收,结余经费由研发团队自主使用,鼓励其用于后续科研活动,或以资本金形式创办科技型企业。
项目研发团队可按约定获得劳务报酬,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不纳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绩效工资总额。
3.完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规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担任管理职务的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制度。
科研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征得所在单位同意,可在职创业并按规定获得报酬。
担任公益类、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中层领导职务且从事教学科研任务的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在不涉及本人职务影响的企业兼职;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或者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可依法获得现金、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等奖励和报酬。
城西科创大走廊英文介绍Che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A Catalyst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The Che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a sprawling enclav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city, serves as a vibrant hub for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This corridor is meticulously designed to foster collaboration, nurture talent, and accelerat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thereby propelling the city's economic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dominance.A Vibrant Ecosystem for InnovationThe Che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is a carefully orchestrated ecosystem that brings together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industry leaders under one roof. This proximity fosters an environmentconducive to the exchange of ideas, cross-disciplinary fert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roundbreaking technologies. Universities such as Tsinghua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ovide a steady stream of highly skilled graduates and cutting-edge research, while industry giants like Baidu, Tencent, and Huawei offer real-world applications and market insights.Specialized Industrial ClustersWithin the corridor, specialized industrial clusters have emerged, each focused on a specific technological domain. These clusters provide a fertile ground for innovation, where companies can leverage shared infrastructure, specialized talent, and targeted government support to develop and commercialize their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me notable clusters includ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This cluster brings together companies specializing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data analytics, and cloudcomputing. It aims to develop next-generation AI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for various industries.- Biotechnology and Healthcare: This cluster fosters innovation in pharmaceuticals, medical devices, and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in this cluster collaborate to develop cures for diseases,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and advance healthcare delivery.- Advanced Materials: This clust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 such as graphene, carbon fiber,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It supports companies engaged in materials research, manufacturing, and engineering.- Clea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cluster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It aims to reduce the city's carbon footprint and foster a sustainable future.Infrastructure for InnovationThe corridor boasts an array of state-of-the-art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that suppor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se include:- Science Parks: Several science parks within the corridor provide dedicated spac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totyping, and business incubation. These parks offer shared laboratories, equipment, and mentorship programs to nurture startups and accelerate their growth.- Accelerators and Incubators: The corridor houses numerous accelerators and incubators that provide funding, mentorship, and networking opportunities to early-stage startups. These programs help startups navigate the challenges of developing and commercializing their technologies.- Investment Funds: The corridor attracts venture capital funds and private equity investors who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to promising startups. This funding enables startups to scale their operations, hire talent,and bring their products to market.Global Collaboration and Talent Attraction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global collaboration, the Che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has forged partnerships with leading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worldwide. These partnerships facilitate knowledge exchange, joint research projects, and the recruitment of top talent. Additionally, the corridoroffers attractive incentives to attract and retain 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s, fostering a vibrant and diverse community of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entrepreneurs.Economic Impact and Future OutlookThe Che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has already mad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ity's economy. It has attracted billions in investment, created thousandsof high-paying jobs, and stimulated the growth ofsupporting industries. The corridor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nthe years to come, positioning the city as a global leader i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32VIEW视点比肩“硅谷”,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如何补齐短板文|辛金国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作为浙江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旨在统筹力量打造以创新推动发展、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的一块科创热土,是杭州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必然选择。
近年来,城西科创大走廊坚定地朝着战略目标发展,在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建立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的同时,引领浙江创新发展,在规划引领、产业培育、人才集聚、生态营造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33大走廊面临哪些短板和挑战硅谷,也称圣塔克拉拉谷。
圣塔克拉拉市位于硅谷的心脏地带,是重要的硅谷组成部分,以电子与计算机业闻名。
尽管世界各国高新技术实力随着时间推移迅速发展扩大,但仍无法撼动硅谷作为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地位。
与硅谷相比,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面临以下挑战:重大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硅谷具有极强的科创竞争优势。
从区位上看,斯坦福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等拥有雄厚科研技术的世界及美国国内顶尖大学均在硅谷附近。
从结构上看,硅谷不仅集聚了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中小公司,还同时拥有Google、Facebook、Intel、Apple等行业巨鳄,能够实现科研—技术—生产一条链。
比肩“硅谷”,大走廊以下方面有待提升。
一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对标我国国内北京、上海、合肥、深圳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杭州世界级研究大学数量明显不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后,能带来科技赋能的世界级引擎企业不多。
二是科技原创能力。
绝大部分创新基本还处于应用层面,是一种“应用创新”,只是“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多还是“模仿”和“复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
真正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从0到1”突破的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硬核科技成果稀缺。
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亟待优化。
硅谷的成功秘诀之一,是构建了“政府—大学—企业”的协同创新机制。
一是政府介入。
在硅谷早期发展过程中,美国政府的主导引领作用是硅谷成功的因素之一,其中包括政府、非盈利机构对硅谷园区内各大高校科研项目的资金直接投资,孵化器建设和一系列服务支持及政策保障。
创新之匙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人大》 2018年第10期
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这块东西向总长33 公里、南北向宽约7
公里、面积约224 平方公里的狭长土地,是浙江的一把打开“增长之锁”、开启未来之门的
“创新之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2016 年8 月5 日,省委、省政府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动员大会上提出,规划建设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十三五”时期浙江省既能干又应该干,而且能干成具有牵引作用的一件大事。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以“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为目标,依托良好的人才和
产业优势,逐步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创新“生态圈”,不断推动浙江的创新驱动发展。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将按照“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市,在两个高水平建设中走在前列”
的要求,以科技扬帆,以创新掌舵,努力打造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城西科创大走廊搭建科创大平台Hangzhou W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Che Jun, Secretary of the CPC Zhe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 when referring to the coming five-year mission in the report to the 14th CPC Zhejiang Provincial Congress, clearly put forwar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big scientific innovation platforms, including Hangzhou W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and hi-tech park of central city, should be pushed ahead, southeast Zhejiang national-leve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should be actively established, and a leading Internet Plus scientific innovation platfor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soon as possible. From the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ngzhou W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Corridor has made same achievements.27编者按:省委书记车俊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在提到今后五年任务时,明确将大力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心城市科技城等科创大平台建设,积极创建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成“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龙源期刊网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争当新时代改革“弄潮儿”
作者:
来源:《浙江人大》2019年第01期
2016年8月,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时任代省长)指出,规划建设杭
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面向未来、决胜未来”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浙江补齐科技创新第一短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十三五”浙江既该干又能干成、对全省发展具有牵引性作用的大事。
两年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高站位深化“八八战略”,高端要素快速汇聚,科创动力不断增强,创新生态持续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呈现出高速度、高质量的良好发展态势,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高新技術产业增加值三大指标连破千亿大关,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排头兵。
关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学习心得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位于杭州城市西部,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经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临安区青山湖科技城,西至浙江农林大学,长约33公里,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串联起“一廊三城十五镇”的空间结构,坐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五常湿地、和睦水乡以及南湖、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等山水景观资源,拥有舒适优美、宜居宜业的自然环境。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省“面向未来、决胜未来”的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平台,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建设成为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拥江发展的背景下,城西没有那么的光芒万丈,但深厚的城西恰恰是杭州崛起的重要底蕴之一。
没有城西的孕育也就没有现在耀眼的滨江,也不会出现阿里、海康等互联网巨头。
城西科创大走廊再次将城西的活力激发出来,成了杭州冲击更高级别城市的最为重要的中坚力量。
一图读懂城西科创大走廊“四城”协同发展紫金港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 重点领域: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脑机智能、金融科技;●科研机构:浙江大学、西湖大学;● 科创平台:浙大紫金科创小镇、浙大创新创业学院;●发展定位: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发展示范样板区。
●重点领域: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科研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医学院等重点学科群;●科创平台: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微纳智造小镇;●发展定位:产学研紧密协同、产城人高度融合的“硬科技”创新策源地。
● 重点领域: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命健康;●科研机构:之江、湖畔、良渚三大实验室;● 科创平台: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数字·健康小镇、浙江人才大厦;●发展定位: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和未来城市样板地。
杭州 2022.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南北两翼联动发展区南向西湖片区富阳片区余杭片区杭州高新区片区●以之江未来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艺创小镇、龙坞茶镇为联动范围;●以文创、科创、云创“三创融合”和未来产业发展为重要特征;●建设面向未来、产城一体、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新城”。
●以银湖科技城和富春湾新城为联动范围;● 瞄准光电通信、智能装备、数字安防、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打造有影响力的硬核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以杭州高新区江北区块、滨江区为联动范围;● 在人工智能、数字安防、数字内容等领域推进技术攻关;●成为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枢纽。
北向云 城德清片区以莫干山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莫干山旅游度假区核心区为联动范围;发挥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全球地理信息大会、保税物流中心(B 型)打造全球地理信息创新应用策源地和区域国际交流新窗口,形成大走廊北翼中心。
HANGZHOU 2022.3。
增强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课题组【期刊名称】《浙江经济》【年(卷),期】2016(000)013【总页数】2页(P28-29)【作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课题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紧紧围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这一核心任务,通过打造创投基金集聚重镇等重大战略举措,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引领浙江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纵观全球科创中心的发展,一般都是以创业资本、高端人才汇集为源泉,以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等产业地理集中为依托,不断积聚和形成的巨大创新能量又最终扩散到周边腹地的区域范畴,既是富集创新资源的地理平台,又是相互增进的创新生态系统。
发展城西科创大走廊,要紧紧围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这一核心任务,通过打造创投基金集聚重镇、信息经济重镇、新型商业模式涌现重镇、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重镇等重大战略举措,把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引领浙江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金融向科创金融转型。
科技金融的前提是如何为企业增信,政府的推荐、补贴都有利于企业增信,从而帮助企业拿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双创”背景下,资金要更多地投向初创型科技企业,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变科技金融为科创金融,将服务重点放在创业前端,充分鼓励创新创业。
发展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着力完善科创金融生态。
发达国家对构建科技金融体系有很多有益经验可供借鉴。
一是强化国家制度安排。
美国、日本都对商业银行从事权益性投资业务做了例外的豁免制度安排,允许商业银行有限参与风险投资,支持科学技术创新。
二是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成长期需要场外市场融资,成熟期主要以证券交易所场内融资为主。
三是发展投贷联动的业务模式。
在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和专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之外,通过投贷联动方式提供信贷资金,以及为股权基金提供过桥贷款。
四是加强政府基金与信用担保体系。
发达国家政府既通过直接补贴贷款贴息或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也注重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帮助商业银行分担风险。
浙江大学:服务城西科创大走廊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科技》
【年(卷),期】2016(0)1
【摘要】以"大科研项目"变革带动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在大科研布局的指引下,学校不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持续优化科研规模与结构,形成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技术发明和成果转移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区域重大需求,凝练"16+X"大科学预研项目,积极抢占未来学术制高点。
推进科技联盟试点工作,以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互融的系统解决方案为目标,
【总页数】1页(P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借鉴中关村经验: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带动浙江科创大走廊建设 [J], 王立军
2.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动机——浙江大学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探索 [J], 刘娟;黄玉
3.打造"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高地:r城西科创大走廊之后,城东智造大走廊来了[J], 《杭州科技》编辑部
4.基于POI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的生活配套服务研究
——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为例 [J], 梁浩扬;童磊
5.科创走廊概念与边界辨析——以筑波-东京-横滨创新带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 [J], 李靖华;林甲嵘;姜中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大学:服务城西科创大走廊
以“大科研项目”变革带
动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在大科研布局的指引下,学校
不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持续
优化科研规模与结构,形成基础研
究、技术研发、技术发明和成果转移
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面向国际学
术前沿和国家区域重大需求,凝练
“16+X”大科学预研项目,积极抢占
未来学术制高点。
推进科技联盟试
点工作,以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互
融的系统解决方案为目标,探索集
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移一体
化的全链条研发,形成纵横交错的科研网络共同体,聚焦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学校率先启动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饮用水安全与大气治理、水稻与主要经济作物育种、神经科学交叉研究等科技联盟的试点,在政策、场地、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赋予首席科学家在组织大科学研究上更大的权责,促进校内外资源快速交叉联动,力争取得具有显示度的创新成果。
以“成果转化体系”变革引领提升区域创业层次
小镇聚焦杭州市城西核心区块,辐射带动杭州各城区的产业发展,配合杭州城西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助力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
浙江大学整合科研院、工研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院等产学研合作力量,建立技术转化、项目孵化的市场机制与专业团队,依托国内外高校及国际合作伙伴资源,以“绿色智慧城市”理念打造创新创业社区。
在小镇核心区着力打造以知识产权交易为核心的众创服务平台、创业学院、产业共性技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等三大核心支撑,全面支持师生创业、中小企业研发、国内外人才引进与技术合作,从创新研发、创新设计、创新制造、创业孵化实现新型产业培育和助推产业转
型升级。
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色与优势,信息经济、智能装备产业优先落户小镇,其它产业有序落户浙江省各市区的重点产业规划区。
以“科教协同”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在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科创活动提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及创业人才。
大力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推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改革,强化“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SRTP)”,将学科前沿、创新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搭建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斯坦福大学、隆德大学、硅谷孵化器联合成立“浙江大学硅谷创业实验室”;每年选拔优秀创业团队骨干到美国硅谷、UCLA商科中心等开展创业交流;与普渡大学管理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联合创办GEP项目;与美国百森商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联合设立“全球创业管理”硕士学位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的高级创业管理人才;学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设立创业教育教席,牵头组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
建立浙江大学创业学院,打造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孵化一体的高端
平台。
刊中刊Sub
PubIications
4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