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药物药剂管理共5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57 MB
- 文档页数:53
美国阿片类药物风险管理行动浏览197次2009年2月9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召开会议,就处方类阿片药物的滥用问题展开讨论,目的是通知相关人员,FDA将采取新的措施控制日益突出的处方类阿片药物的滥用和误用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要求更加严格地控制阿片类药物。
倡导这次行动的呼声主要来自于家庭受害者,还有部分拥有阿片处方权的医生,他们亲眼目睹了镇痛药滥用造成的家庭悲剧。
事实上,对于校园发生的羟考酮致年轻人死亡事件,有谁能不为之动容?当然,遭受疼痛折磨也是同样的悲惨,只不过较少为公众所见。
因此,如何正确使用镇痛药,需要均衡选择,必须抛开情绪、夸张与偏见,关注阿片类药物能用于做什么,不能用于做什么,以及如何将其合理地用于疼痛治疗而不至于造成危险,这是任何一个人道主义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
确实需要采取干预措施吗?缘何美国政府现在要寻求干预呢?美国的药品法自20世纪初问世以来就基本保持不变(至少在疼痛治疗方面)。
尽管它无意中限制了阿片类药物在镇痛中的使用,但倡导控制疼痛的势力还是能够有效保留获取阿片的途径,因此法律看起来没有根本的变化。
近年来,新型长效阿片制剂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使得药品生产商越来越积极地赞助疼痛治疗,医生的处方习惯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仿佛一夜之间,需要阿片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以往大大增多,尤其在美国。
随着阿片药物使用量的增加,滥用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药物使用普遍化造成的负面影响迅速凸显出来。
许多调查显示,在美国处方阿片药物滥用的发生率高于违禁阿片物质。
由于处方药纯度高、相对安全且容易获得,因而更容易引发成瘾问题。
2004年,关于药物使用与国民健康的调查报告显示,首次使用处方阿片药物导致滥用的数量从1999年的62.8万上升到2004年的240万;在1997到2002年间,因处方阿片药物滥用而入院的病例上升了186%。
200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成年人中处方阿片药滥用的人数在各个年龄阶段持平,在12-17岁未成年人较少;在2002到2007年间,18-25岁年轻人处方阿片药物的使用率从4.1%上升到4.6%,26岁以上人群的使用率从1.3%上升到1.6%。
麻醉、精神、毒性药品管理制定责任人:药剂科全体人员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35条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以正确发挥其防病治病的积极作用,严防因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造成对人民健康、公众卫生以及社会治安的危害。
一、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1. 麻醉药品: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品种及分类: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制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
其中常用的有:盐酸吗啡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磷酸可待因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糖浆、复方桔梗片、阿片酊、哌替啶(杜冷丁)注射液、哌替啶(杜冷丁)片、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硫酸玛法控释片、盐酸二氢埃托啡等。
2.精神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郁,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的药品。
为了便于使用和管理,依据精神药品使人体产生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一类和二类精神药品。
一类精神药品:常用的有盐酸氯胺酮针;利他林针剂和片剂。
二类精神药品:常用的有氯硝安定针、安定针、羟丁酸钠针、速眠安(咪达唑仑,咪唑安定)针、力月西(咪达唑仑,咪唑安定)针、苯巴比妥针、氯硝安定片、安定片、舒乐安定(艾司唑仑)片、多美康(咪达唑仑,咪唑安定)片、苯巴比妥片、思诺思(唑吡坦)片、硝基安定片、佳乐定(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采购、储存1、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购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保持合理库存。
2、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药品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
入库验收应当采用专簿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
3、在验收中发现缺少、缺损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应当双人清点登记,报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