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要素 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22.47 MB
- 文档页数:85
1.园林的五大要素:地形(包括水体)、植物、建筑、道路和园林小品2.造园的四大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3.园林的三大功能:游乐休憩、美化环境、改善生态4.园林设计原则:适用、经济、美观5.园林的类别:1) 依规模大小分:大、中、小三类2) 依坐落的城市:城市、郊区、远郊园林3) 依景观成分:天然、人工4) 依主题:山景园、水景园、各类专类园5) 依形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抽象式)6) 依内容:文化、娱乐、体育、纪念性7) 依功能:休憩、观瞻1.园林的最初概念:是以植物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供人游赏的户外境域。
2.园林的定义: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3.园林学:是研究园林专业系统理论和应用科学技术的综合学科,研究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建筑等)及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环境区域)的学科。
4.园林学的核心知识领域是和园林艺术创作有关的。
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A.和营造艺术有关的知识B.和有生命的材料—植物有关的知识C.和园林的历史文化有关的知识D.营造风景所需的技术知识10. 园林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A.传统的园林学B.城市绿化C.大地景观规划11. 园林艺术:研究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艺术构思园林设计: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科技手段处理12..城市绿地规划研究内容:A.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B.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各绿地的功能与有关定额指标与分布原则C.园林经济和园林事业的管理1.园林学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引入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艺术理论和表现方法用于园林的营造;另一方面,进一步研究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引入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理论,通过理论进一步了解人对园林的需要及解决方法。
2.园林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园林专业:专门从事建设和经营管理园林的专门行业的总称。
造园四大要素之一—建筑古典园林部采用古典式建筑。
古典建筑飞檐起翅,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
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
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
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
它的魁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设的古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
正如明人文裘亨所说:“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择,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园林建筑不象宫殿庙字那般庄严肃穆,而是来用小体量分散布置。
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
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
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严格的中轴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
通过对比、呼应、映村、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人画。
当然,所谓自由布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
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
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
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
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观赏价值,兼而有之。
园林建筑设计要素园林建筑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仅要考虑美学和实用性,更要考虑周围环境和人的需求,它的设计不仅要看到整体效果,还要考虑到微观的细节,因此,园林建筑设计要素极为丰富,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空间布局设计空间布局设计是园林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它是将园林空间尺寸、形态、比例、分布、运动方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过程。
空间布局设计不仅涉及到绿地、建筑、景点等园林元素的选择,还包括了它们的位置、形态、数量等园林要素的搭配。
在空间布局设计中,必须要从周围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出发,选择适合的园林建筑,布局合理的场地,打造出凝聚人心、美轮美奂的园林空间。
空间布局设计不同的设计师所追求的风格和理念也不相同。
例如,有些设计师追求浪漫、温馨的格调,就会采取弧形或流线型的布局;有些设计师注重对称美,就会采取对称式的布局。
二、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园林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指在园林中结合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创造出丰富多彩、自然舒适、人文内涵的景观。
景观设计需要考虑景点的选择、战略位置的选定、景观元素的布置、景观方式的选择等诸多因素,以便创造出融自然之质、展人文之美的景观。
景观设计的实际操作更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
要在设计中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的结合起来,打造出具有自然美、生态美、人文美和科技美的新型景观。
要用自然之美、景观之美、建筑之美和人文之美构筑起和谐、自然、舒适的环境。
三、植物设计植物设计作为园林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它不仅是园林的基础材料,同时也能够增强园林在审美、环保、文化上的含义。
同时,在植物设计中,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栽植方式、造型等多个方面。
植物设计是要综合考虑动、植物合谐,好的植物设计除了绿化环境外还能够最大化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比如调节气温、改善空气质量等,这样既拓展了园林建筑设计的意义,同时也为城市生态建设做出了贡献。
四、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园林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要素之一,水景包括喷泉、水池、小溪、瀑布等,可以使整个园林更加丰富多彩。
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园林作为一种精心布置的独特空间,拥有多种构成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共同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和谐的环境,给人们带来视觉与心灵上的愉悦。
以下是园林空间的几个重要构成要素:1. 植物:植物是园林空间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树木、花草和灌木等各种植物的选择与布置将直接决定园林的色彩、质感和氛围。
树木可以提供阴凉和美丽的风景,花草则给园林增添了色彩和生机。
2. 水池与水景:水池和水景在园林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清澈的湖泊、喷泉和流水等水景元素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能听到水流声的同时让人们心情愉悦,放松身心。
3. 建筑与构筑物:建筑和构筑物是园林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出不同风格和氛围的同时,也提供了人们休息、品味和欣赏园林的场所。
亭台楼阁、假山和桥梁等建筑与构筑物都能为园林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
4. 路径与空间布局:园林中的路径和空间布局不仅是为了方便人们的行走,也是为了引导人们游览和探索园林的美。
景观石板路、曲径通幽的小道、花坛和庭院等都是构成园林空间的重要元素。
5. 灯光和配饰:灯光和配饰可以在夜晚增添园林的神秘感和浪漫情调。
适度的灯光照射能赋予植物和建筑物以全新的魅力,照明效果可以为园林增添更多的层次和景观感。
构成要素在园林空间中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营造出一个美丽而宜人的环境。
这些要素的选择和布置需要根据园林的整体风格和设计理念进行搭配,以实现园林的美学效果。
同时,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也应该符合人们的视觉需求和使用功能,让人们在园林中体验到美好的感受和乐趣。
因此,在打造园林空间时,我们应该注重植物的选择与布局,合理利用水景元素,设计合理的建筑与构筑物,科学规划路径与空间布局,以及巧妙运用灯光和配饰。
只有将这些构成要素融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一个生动、和谐、具有指导意义的园林空间,给人们带来舒适与愉悦的体验。
简述园林的五大要素园林是人们为了美化环境而创建的一种人工景观,它是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产物。
园林要素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五大要素:景观、建筑、水景、植物和装饰物。
景观是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山水、云雾、湖泊、溪流、瀑布、花海、树林等,人工景观包括宫殿、桥梁、亭台、楼阁、坛庙等。
景观要素不仅能烘托出整个园林的氛围,也能让人们在其中体味到自然的美妙。
建筑要素是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建筑包括了有观赏功能的建筑,如亭、观、阁、榭,或是使得园林有更好的使用价值的建筑,如东屋和西屋等。
建筑要素在整个园林的布局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园林具有功能与美观两个方面。
水景要素是园林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势的流动、水声的悦耳、水气的清新都是园林中较为重要的需求。
水景要素包括湖泊、池塘、喷泉、瀑布、河流等,它们美化了环境,而且还能够起到调节气温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
植物要素是构成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植物要素包括了花、草、树等,在园林中可以种植各种花卉、果树、名贵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他们为园林增色不少,静下心来,感受植物的独特美之感。
装饰物要素是园林中最具有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要素之一。
装饰物要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动物雕塑、人物雕塑、花草、灯饰、花圃、壁画等。
装饰物要素可以起到点缀园林、增加园林整体的审美价值等多重效果。
五大要素是园林整个构成的基础和前提,它们要在总体设计中协调统一,达到整体美感的效果,也要通过局部设计去闪耀或扮演一定的角色。
园林既要注重整体的设计理念,又要注重细节的把握。
总之,五大要素是构成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五个基本元素,众多要素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美轮美奂的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包括山、水、植物、建筑和匾额、楹联与刻石等。
这些要素在园林的建造过程中被有意识地改造和组合,以创造富有诗意和美学价值的空间。
1. 山: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可以用于构成园林的骨架和支撑。
山景的设计要考虑到意境和美学效果,以达到“虽不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2. 水:水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用于营造园林景观的脉络和意境。
水景的设计要注意水的流动和形态,以及倒影和光影的效果。
3. 植物:植物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于营造园林景观和创造意境。
植物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季节和形态进行选择和搭配,以达到四季皆景的效果。
4. 建筑:建筑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于联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创造园林的意境。
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园林的整体规划和美学效果。
5. 匾额、楹联与刻石:匾额、楹联和刻石是园林中增加诗意和美学效果的重要元素。
这些元素可以用于园林的景点命名、题字和装饰,以达到人文景观的效果。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1.建筑景观2.自然景观3.园林山水4.园林植物5.园林文化三、各组成要素的详细解析1.建筑景观1) 建筑风格2) 布局结构3) 建筑功能2.自然景观1) 山石水系2) 地形地貌3) 气候条件3.园林山水1) 山水关系2) 山水布局3) 山水意境4.园林植物1) 植物种类2) 配置方式3) 寓意象征5.园林文化1) 历史背景2) 文化内涵3) 影响因素四、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自然美为主题,将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以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1.建筑景观建筑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建筑形式、风格、布局和功能。
这些建筑既包括供游客休憩、观赏的厅、堂、楼、阁,也包括宗教祭祀用的寺庙、塔、亭等。
建筑风格多样,如明清时期的建筑、江南园林建筑等。
布局结构灵活多变,有的以中轴线对称分布,有的采用自由式布局。
建筑功能丰富,可以作为景点、休憩场所、观赏风景等。
2.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主要包括山石、水系、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
山石是园林中的重要元素,既具有观赏价值,又能够分割空间。
水系包括河流、湖泊、溪流等,与山石相互映衬,形成优美的山水景观。
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对园林的植物配置和景观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3.园林山水园林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元素,它将自然山水美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山水关系密切,相互依托,形成优美的山水画卷。
山水布局讲究对称、平衡、和谐,注重表现自然之美。
山水意境则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体现了园林主人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
4.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包括各种树木、花卉、草本植物等。
植物配置注重层次、色彩、形态的变化,形成四季景色各异的美景。
园林建筑设计的要素首先,园林建筑设计要考虑场地的特点和地形地貌。
不同的场地具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和地貌特点,如山地、平原、水岸等,因此设计要根据场地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例如,在山地场地上设计园林建筑时,可以利用山势进行层次布局,将建筑与山体融为一体,形成山水相映的美景。
而在水岸场地上设计园林建筑时,可以充分利用水的元素,设计湖岸、水岸景观等,增加园林建筑的景观性和美感。
其次,园林建筑设计要注重景观的创造和营造。
园林建筑起源于自然景观的模仿和再创造,因此景观的创造是园林建筑设计的重要要素。
景观的创造可以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水景的设计、石景的摆放等来实现。
例如,在植物的选择上,可以考虑色彩的搭配、层次的设置以及季节变化的考虑,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在水景的设计上,可以利用喷泉、水池、溪流等元素来增加水的流动感和声音效果,提升园林建筑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另外,园林建筑设计要考虑园林与建筑的结合。
园林建筑是一种具有建筑特点的园林景观,因此要注重建筑与园林的结合。
建筑与园林的结合可以通过建筑的形式、材质和色彩来实现,使建筑与园林形成有机的整体。
例如,可以利用建筑的立面形式和色彩与周围的植物景观进行协调和对比,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同时,建筑的布局和功能也应与园林的布局和功能相匹配,以实现建筑功能和园林景观的整合。
最后,园林建筑设计要考虑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可以选择本地适宜的植物,减少对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此外,还应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开发过度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综上所述,园林建筑设计的要素包括场地的特点和地形地貌的考虑、景观的创造和营造、空间的组织和功能的布局、园林与建筑的结合、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这些要素相互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园林建筑设计的风格和特点,使园林建筑能够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地形、园路、山石、园水、植物、建筑共同组成造园的六大要素。
一、地形园林地地形貌是指园林用地范围内的峰、峦、坡、谷、湖、潭、溪、瀑等山水地形外貌。
它是园林的骨架,是整个园林赖以存在的基础。
按照园林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同造景有关的各种因素,充分利用原有地貌,统筹安排景物设施,对局部地形进行改进,使园内与园外在高程上具有合理的关系。
这个过程叫做园林地貌创作。
园林地貌的创作原则可概括为:1、因地制宜。
园林地貌处理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
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
中国有不少古典园林是因地制宜造园的佳例。
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原称瓮山)是北京西山的余脉。
在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以前,山南地势低洼,附近的玉泉和龙泉泉水汇集,形成瓮山泊,乾隆十五年(1750)兴修清漪园时,结合兴修水利进行了地形改造工程,加以浚深,并向东、西拓宽。
挖出的湖土除留筑湖上三岛和东、西堤外,部分增筑于瓮山东麓。
又在瓮山北麓挖出一条河(原称后溪河,即今后湖),所出土方沿北园墙堆筑了一列土丘。
原来单调的地形经过这些改造,顿然改观,形成山环水抱之势。
2、师法自然。
园林地貌创作要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掇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3、顺理成章。
在布置山水时,对山水的位置、朝向、形状、大小、高深,山与山之间,山与平地之间,山与水之间的关系等,作通盘考虑。
全园山水地貌的曲折变化,高低错落要符合自然规律。
地貌创作要根据土壤的不同性质确定山体或水体岸坡的坡度,使之稳定持久。
4、统筹兼顾。
园林地貌除注意本身的造型外,还要为园中建筑及其他工程设施创造合适的场地,施工时注意保留表土以利植物的生长。
在造景方面,地貌同其他景物要相互配合,山水须有建筑、植物等的点缀;园中建筑及其他设施也需要山水的烘托。
二、园路园路作为园林的脉络,是联系各景区和景点的纽带,在园林中起着较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园路起到导游的作用,它组织着园林景观的展开和游人观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