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语言连贯规律介绍及相关训练(完美整理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1
语句衔接专练基础知识0412 07031.填入下文横线的能与上文衔接正确的一项是()我不能相信,一个从小不知体恤和敬爱父母,不知尊敬师长,对同胞毫无感情,对除了自己以外的广大民众的生存现状和祸福忧患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人,竟会。
A.不是一个真诚的而是一个虚伪的爱国者B.是一个虚伪的而不是一个真诚的爱国者C.不是一个虚伪的而是一个真诚的爱国者D.成为一个真诚的爱国者2、下列语句填入原文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实行经济责任制,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这项工作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 ,不要摔到水里去。
①走一步,看一步②要摸着石头过河③水深水浅还不清楚④两只脚搞得平衡一点A、③②①④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D、①④②③3.依次填人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1)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2)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①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有遮拦③天空皎洁,清光四射②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④清光四射,天空皎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西安是一块宝地。
在这里,中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
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有关联。
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刻神往盛唐呢?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的地方不会立即联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呢? ,;,;。
A.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B.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C.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D.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5.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有人曾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五百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但也大约有五百人却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说课稿模板未1123 0806:说课稿模板关于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生物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
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突出重点难点:通过突破难点关键: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专练基础知识0412 0705: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专练发表在2014.7.5《中学语文报》(高二版)第1926期(总第10961103期)第16版(暑假合刊)编辑:梁慧这是我公开发表的第101篇文章《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要求有: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常见的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最后是: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在语言运用题中,这些要求常常会综合运用。
命题更具开放性,形式更灵活、更自主、更有利于展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个性。
题目的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实用性强,经常有创新的题目出现。
但万变不离其宗,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变。
本文试着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三个方面做些梳理。
一、语言表达的简明【阐释和知识梳理】语言表达的“简明”是指“简要”、“明白”。
“简”即简练、简要,要求在语言表达上不重复累赘,清晰地传达出要传递的信息。
“明”即明白、明晰,要求表述清晰、正确,不出现歧义。
“简明”就是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符号传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在语言运用题中,考查的方式有:概括一句话新闻、一句话点评、写标语、找出语段的关键词、颁奖词、解说词、陈述观点和理由、辨析累赘重复的词语、修改有歧义的病句等。
【典型例题】【例1】(2008年浙江卷)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
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
我要节省力气。
”“我坚持着。
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
”“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
简明得体连贯基础知识0328 1426直击要点:1、“简明”是“简要”、“明晰”。
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此点可以落实在病句中考,也常和压缩语段、语法的综合修改、修辞、连贯等一起考。
2、“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此考点近年来是考查的热点,综合性强。
3、“得体”,就是指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跟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
常结合具体生动的语境来考查,也是考查的热点。
备考指引:1、简明的三种方法:去次留主法:此法常要求考生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原文的意思。
考生要善于找到所给语段的中心句、关键句,以次作为答案的核心内容,删除无关的语句。
辨识歧义法:可从以下角度辨识:句中有多义词;指代不明;重音不明;切分不明;关系不清。
删除繁冗法:多出现在改错题里。
找到题目中的重复、繁冗的词语并删除掉。
2、连贯的八项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
如果换了话题,整个句子就显得不连贯。
事理的逻辑性:在行文中,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如果在表述中违背了逻辑,就一定会影响语言的连贯。
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
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
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
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
不然就显得不协调。
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
在语言的具体表达中,也要满足这样的顺序。
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这样就保证了句子由短而长的自然顺序,语句就显得连贯了。
2014届高三全国名校第一次月考汇编连贯衔接(可作一轮专题复习检测)基础知识0305 06342014届高三全国名校第一次月考汇编连贯衔接(可作一轮专题复习检测)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A.④①⑤⑥③② B.④⑤①②③⑥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④①⑥⑤②A.(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和代词的提示作用。
①④⑤都以“世界”为话题,应放在一起;②③⑥以都“文学”为话题,应放在一起。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答案】A【解析】排序内容由总到分,注意小范围句间勾连,⑥① ⑤一定是连在一起的。
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
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墙。
短句变长句的解题技巧基础知识1124 0824短句变长句的解题技巧短句变长句,首先要分析短句之间的联系,看每个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相同;看各个句子有无共有元素;看代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句子之间有包容关系的,可先确定主干句,然后用附加或替换的方法加以整合;互不包容的可以拼接;下定义的题则按定义的形式处理,下定义的一般格式:小概念+“是”+修饰语+大概念。
或者: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
变换时这些方法要灵活运用。
【题目展示】(1)把下边几层意思组合成一个形式为“古人类学工认为……的外界因素”的长单句。
(1985年高考全国卷)①古人类学工认为大片森林的消灭是造成古猿发生以下变化的外界因素。
②古猿从树上转到了地面。
③为了适应地面生活逐渐运用两足行走。
【解析】本题要求将三个内容相关的独立单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
做这道题首先要分析原句三个句子之间的联系。
可以看出,第一句中的“以下变化”指的就是二、三两句的内容,据此可以把第一句作为主干,用二、三两句的内容替代第一句中的“以下变化”即可。
【参考答案】古人类学工认为,大片森林的消灭,是造成古猿从树上转到地面,为适应地面生活逐渐运用两足行走的外界因素。
(2)将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加词语),做到保留全部信息。
(2002年全国春招卷)中央电视台将于2005年9月26日和27日播出一个专题片。
播出的频道和时间是:第五套节目23点,第二套节目l 8点。
该专题片为《雅典奥运会——金牌背后的故事》。
【解析】本题三个句子分别从播出、播出时间、播出内容三个方面述说同一个话题:播出专题片。
三个句子互不包容。
整合这样的句子当用拼接法,把三个句子直接组合到一起。
【参考答案】中央电视台将于2005年9月26日和27日在第五套节目23点和第二套节目18点播出专题片《雅典奥运会——金牌背后的故事》。
(3)根据下文内容,用一个长句表述“古典主义”的定义,内容不能缺失。
①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
高考语文提取关键词备考攻略基础知识0404 1920高考语文提取关键词备考攻略考点扫描提取关键词在考纲里并不是一个单设的考点,它其实是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这两个考点的一个综合,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
它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
能力提升指导尽管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题型,但它涉及的能力要求在以前的相关考点中早有规定,只要大家掌握我们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解答起来,仍然可以得心应手。
一、研究语段话题任何语段,无论是记叙、议论或说明,它总是围绕一个话题来展开的,体现话题的词语肯定是关键词之一,如:例①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2005年高考全国卷)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
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这个语段谈论的话题是古籍修复的处境问题,“古籍”“修复”两个词是我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考虑的。
文段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告诉我们古籍修复的处境不好,具体表现是事多人少,这样,我们就又可找出另外两个关键词——“人才”“不足”。
二、寻找中心语句有的语段有较为概括的中心句,或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我们可抓住这个句子,顺藤摸瓜找到相关关键词,如:例②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2006年高考广东卷)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
语法知识概述未0718 0918一、语法知识概述(一)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高考语文语意连贯题的规律语意连贯题规律1、语言的照应性。
照应常常和*的内容主旨,条理脉络,层次结构有关,必须建立前有交代,后有照应的概念。
句式的照应主要包括:问与答的照应,总起与分承的照应,关联词语的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
(1)问答照应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作出正确的回答。
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不连贯。
【例14】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要使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加速发展,我们要不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呢?根据我国国情可不可以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呢?__________。
A、不能,我们要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B、我们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就会犯政策上的错误。
C、我们的回答只能是肯定的,否则就没有改革的出路。
D、我们的回答是只有深化改革,不能踌躇停滞,更不能知难而退。
[点析]B。
原文就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和照搬西方模式一正一反提出两个設问,一是“要不要”,二是“可不可以”,应选项必须与两个设问相互对应,不能顾此失彼。
A只回答了“不能完全照搬”这一问题;C完全肯定两个问题,忘记了后一问题必须否定;D句答非所问;只有B句,虽未作直接回答,但都与两个设问相照应,且衔接最好。
(2)总起与分承的照应。
一段话中,哪些句子先说,哪些句子后说,这些都得瞻前顾后,通盘考虑,以使语句前后顺序得当,前后照应。
【例15】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
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_____。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点析]A。
原文是总述,选择支是分述,按顺序应该是先二厂再三厂,可BC 都是先说三厂再说二厂,造成语序颠倒。
D项语序虽未错位,但又未明确体现“各有所长”这层意思。
1.(17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二次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A.④②①⑤③B.⑤②①③④C.④⑤①③②D.⑤④②③①【答案】C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7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依据下列材料写一则通知正文,文字可删减调整,必须符合通知的语体,不超过130字。
(1)学校拟举办首届“水墨緣"杯现场硬笔书法大赛,请各班组织有书法兴趣和爱好的同学参赛.(2)比赛要求:自选一首唐诗或宋词作为书写内容,作品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比赛时间和地点:4月22日(周六)上午9:30—11:00.学校时代广场。
(4)本次活动由校书法协会和学生会联合举办。
(5)本次比赛将从参赛作品中评出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十五名。
(6)活动目的: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汉字书法艺术,提升学生文化艺木修养。
【答案】示例:通知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书法艺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我校拟于4月22日(周六)上午9:30—11:00于时代广场举办首届“水墨缘”杯现场硬笔书法大赛,要求参赛选手自选一首唐诗或宋词作为书写内容。
届时将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请各班组织同学参赛.校书法协会、学生会4月10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运用.明确通知的要求,注意格式及字数的要求。
要简明扼要,直接陈述事宜即可。
发布指示、安排工作的通知,这部分的写法跟决定、指示很接近,主要用来表述有关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点睛:通知的主体部分,所发布的指示、安排的工作、提出的方法、措施和步骤等,都在这一部分中有条理地组织表达。
长短句变换基础知识0419 1019长短句变换一、明确特征长变短就是把原来单句中的修饰成分变成几个复句分句或一个句组,变换后的短句既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或句群,但必须是一句或一段中心明确、内容完整、语句连贯的话。
短变长,则主要是把复句形式的几个句子组合成结构复杂的单句。
二、变换原则长短句变换要遵守‚三个‛原则:1、不得改变原意2、可适当增删词语3、可调整语序。
不得改变原意,这是句式变换的最基本原则。
特别是有否定词‚不‛‚无‛‚没有‛‚否则‛等或‚禁止‛‚推翻‛‚反对‛‚主张‛等词同用在一句中的时候,考生稍不留心就会把句意弄反了。
三、解题技巧(一)、长句变短句,可以分四步走。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慑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1、把长句的主干成分提取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短句——提取主干法。
无论多复杂的长句,总是只有一套大的主谓宾结构,即使里边还有其他主谓宾结构,它们也只是充当了大主谓宾结构的句子成分,所以长变短首先要提取句子的主干。
据此,不难得出此句的主干——大主谓宾结构是:俄罗斯科学家设计出新型星际‚指南针‛。
2、将复杂的修饰语(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根据表达的意思切分成几个短句——梳理枝叶法。
多层定语、状语的排列是有一定顺序的:①多层定语的一般排列顺序是:领属+数量+各种短语+形容词+名词;②多层状语的一般排列顺序是:时间+地点+副词+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根据可操作性原则,复杂的修饰语一定是由至少一个主谓短语、动宾短语或复句分句形式构成,因此本句我们至少可以切分出这样两个意义相对独立的语句,即‚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小主谓宾结构)和‚具有重量轻、能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慑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小动宾短语)。
3、将并列成分拆分,且重复跟并列成分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叠用句式,变成并列的分句——拆分组合法。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的连贯练习语言连贯属于修辞范畴,语言连贯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更强、更高级的语言能力。
共有两种题型,一种排序,一种是语句复位。
语言连贯的条件:1.话题的统一性2、主语的一致性3、顶真(指代)的巧妙性4、句式的对称性5、音韵的和谐性6、情调的和谐性7、语言的照应性8、表达的有序性1.话题的统一性。
任何一组句子都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话题,或者叙述一个事件,或者说明一个事物,或者阐明一个观点,或者表达某种感情。
衔接的语句和上下文间要保持话题统一[例1]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举世瞩日的风云人物。
当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统先生不无感慨地表示:这完全得益于中学时代的一次总统模拟活动。
A.从小立大志,定能从此走向辉煌。
B.学生时代的生活经历,对人的影响实在重要。
C.要想把理想变为现实,就一定要经历生活的磨难。
D.多方面开展模仿活动,对人的成长不无裨益。
【例2 】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的面前不过是颗粒儿。
但人们总是将山踩在脚下,那怕它是万山之王。
人为攀登而欣喜,。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而证明自己的伟大。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山,也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乎――它相信人永不会臣服于自己。
【例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内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磷虾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
_________________A.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
C.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
【高考阅读】文学作品阅读训练指导备忘(三)高考阅读练习与指导1123 0632: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备考指要一、语言修辞题型(一)描绘类1、提问方式:⑪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⑫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答题技巧⑪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⑫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3)熟知各种修辞格及其修辞功能,在鉴赏中能灵活运用。
3、答题示例例1: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例2: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①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②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二)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例3.“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并列短语致误类型例谈未0419 1536BC省:维多利亚国会大楼并列短语致误类型例谈并列短语充当句子成分,往往使句子结构趋于复杂,容易产生语病。
综观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并列短语致误句子比比皆是。
本文以2007年高考试卷中的典型句子为例,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等四个角度试作简要分析,希图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
在做语病辨析题时,能迅速找点,加以准确判断。
(一)语序不当并列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虽然关系是并列的,但由于它们在表达意义上时间有先后、空间有远近、范围有大小、程度有轻重、感情有浅深等,排列顺序时应该有一定的规律约束。
如:(1)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江苏卷)该句的错误在于前半句主语是“艺术家”,“通过”引导的介宾短语只作状语;后半句是“有”引起的动宾短语,显而易见,两下衔接存在问题,是典型的中途易辙语病。
无可否认,夹杂其间的三个并列短语和大程度上充当了干扰角色。
同时,对她们语序的判断也是考查点之一,应加以辨别。
“继承、提高、升华”三个词语并列,程序上一层强胜一层;“诞生和发展”两个词语并列作宾语中心词,时间上有先后顺序,而“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两个词语并列作定语,在范围上有大小,它们都遵循了一定的规范,排列顺序是恰当的。
倘使违背这些规律,就会产生语序不当的错误。
如:(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卷)全句主语是由两个动宾短语形成的,“发展和重视”语序却不合理,“重视”偏在主观认识,“发展”偏在实践活动,应是“重视和发展”才合逻辑。
还有一种现象也可引起注意。
并列套并列,故意拉长句子,但还要加上其他词语来干扰。
如:(3)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全国卷二)“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作为并列成分,要做动词“介绍”的宾语,,但“介绍表达效果”搭配不当。
1.(17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A.④②①⑤③B.⑤②①③④C.④⑤①③②D.⑤④②③①【答案】C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7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所谓氛围,是指意境造成的一种气氛、情调。
盛唐诗人多追求意境的整体感,使意境弥漫浓烈的情思,,。
,;,。
它是可感的,但又空灵而飘忽,而盛唐诗人正是表现意境氛围的高手。
①捉这种气氛很不易②就一下子把人带进某种气氛、某种情调中去了③因为它既不是写景,又不是直接抒倩,难以直接着笔,但又必须以写景和抒情烘托出来④在读者还没有对诗加以细细品味、对意境的具体含蕴加以细细领略之前⑤因为它是一种整体感受⑥表现它就更难A.④②①⑤⑥③B.④②①③⑥⑤C.②④①⑤⑥③D.②④①③⑥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
④②两句谈氛围的作用,应接在“使意境弥漫浓烈的情思”的后面,①句的“这种气氛”照应③⑤⑥的“它”字,可见①句应紧随④②句自后,③⑤⑥句之前。
③句“因为它既不是写景,又不是直接抒情,难以直接着笔,但又必须以写景和抒情烘托出来”照应⑥句的“表现”,应放⑥句之后。
3.(17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仿真模拟)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唯其如此,监督的社会化才是可能的,任何人和机构都不能超越于社会监督之上才是可能的。
②任何意欲走向清明的权利,必然以透明为首要条件。
③也就是说,真正的公开是面向全社会的。
高考语文——语言连贯考点分析:连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子间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间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语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连贯题考查的能力是综合性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语法、修辞、逻辑关系等等都会涉及,因此,加强连贯题的训练对语文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命题方式:客观题和主观题语言连贯需要遵循的原则一、话题一致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如:1、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秋之夜,一轮皓月已经爬到中天了,,。
;风来了,楼房和山峰在水中摇曳着,显得朦胧而又神秘。
①蓝蓝的夜空映衬着圆圆的月亮。
②高高地悬挂在蓝蓝的夜空中。
③向大地散射出银色的光华。
④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
⑤千岛湖碧绿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山峰和楼房。
⑥千岛湖两岸的楼房和山峰倒映在碧绿的水里。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解析]该题先要确定首句是选①还是②。
我们看到前句陈述对象是“皓月”,如果选①,①句陈述对象是“夜空”,与前句陈述对象就不一致了,而选②,则陈述对象仍然是“皓月”(承前省主语),与前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再确定次句是选③还是④,④的陈述对象是“光华”,与前句不一致,而③虽无主语,但可以看出是“皓月”,选③,则前后三句陈述对象均一致,读起来语意连贯,一气呵成。
确定了首句、次句,第3句则肯定是⑥,所以答案是B。
2、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佳的一项是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了他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解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做到语言连贯的重要因素。
从给定的语境上看,这道题的陈述对象(主语)是“小明”,要找到衔接恰当的语句,必须把握这一特点。
语言连贯规律介绍及相关训练基础知识0617 0900:一、什么是语言连贯?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连贯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
在高考中,除单独进行命题外,还贯穿在其它语言表达运用题型中,当然在作文中也不能例外,因为它和语言的简明、得体一样,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此类试题灵活,对传统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常有突破,每年都有一些新创意在这类题中出现,题型也年年有变。
1、陈述对象一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意思要表达连续、完整,陈述对象必须保持一致,这是句子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中途改换陈述对象,势必造成句子语气、语意的中断或阻隔,因此,陈述对象一致是语句衔接的重要条件。
(主语保持一致)例1:填到横线与上下文衔接最佳的一项是()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了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简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做到语言连贯的重要因素。
从给定的语境上看,这道题的陈述对象(主语)是“小明”,要找到衔接恰当的语句,必须把握这一特点。
A、D两项的陈述对象与题干显然不一致,题干中的“小明”,在此已转换成了“妈妈”;C项干扰性最大,因为在该项中,前半句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保持了一致,而后半句则变成了“妈妈”了。
B项中的陈述对象仍是“小明”,承前省略,用“让妈妈给找到了”这一兼语,顺畅地连接了用“拽”、“送到”这两个用法上表示受事的词语组成的连动句,陈述对象始终一致。
2、行文内容一致所谓“行文内容一致”,其实指的就是话题要一致,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围绕一个中心说话,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
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
话题出岔,节外生枝,内容当然就不能一致了。
做这类题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衔接句的内容一定要与原文的整体含义,特别是局部关键词语的含义要相互照应。
例2:和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表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简析]本题的引文由两句组成,前句一个“逊”字点出梅花没有雪花白;后句一个“输”字点出雪花没有梅花香。
可见,这两句都是从梅花和雪花的不足入手的,都是揭示美好的事物的缺点的。
A、C两项中的“短长”、“千秋”是从优劣两个方面分析的,D项的“各有所爱”是从优点方面分析的,它们都不能照应原文中的“逊”和“输”,转换了话题,内容不够统一。
只有B项的“各有缺憾”照应了上文,保持了内容的统一。
3、句式结构一致所谓“语句结构”,这里指句式结构和短语结构。
“语句结构一致”就是强调衔接句和其前后语句结构和短语结构要一致,破坏了这种一致性,也就失去了语句的连贯。
在特定的语境里,应保持句式结构的一致或相似,字数大体相同,句子形式对仗整齐,尽量运用相同的句式,这样能够使语言气势增强,叙事抒情透辟,节奏鲜明,连贯流利,读来顺口,听来悦耳。
例3: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
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 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赵院长总是保持着学者的风度,(a.脊背挺直,面容和蔼,b.挺直的脊背,和蔼的面容,)金丝眼镜后面有一双含笑的眼睛,头发梳理很整齐。
A①a②a B①a②b C①b②a D①b②b[简析] ①句中的a项“粗黑的眉毛”的结构是偏正关系;b项“眉毛粗而黑”的结构是主谓关系,而选项前后的“身体魁伟”、“两颊微微陷下去”都是主谓关系,依语句结构一致的原则,①句应选b项。
②句中的a项“脊背挺直”、“面容和蔼”的结构是主谓关系;b项中“挺直的脊背”、“和蔼的面容”的结构关系是偏正关系,而选项后面的“金丝眼镜后面有一双含笑的眼睛”、“头发梳理很整齐”的结构是主谓关系,依语句结构一致的原则,②句应选a项,这样答案就只能选C项了。
例4:①,②,人口不过二十万,③;④,⑤,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⑥;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的一石一木无不浸润着音韵的魅力。
答案:a.面积不过八十公顷b.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c.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d.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e.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f.美得让人不忍离去【解析】根据所给句子标点符号的位置及句式结构一致的原则,可以得知:①和④处应是“这是一个……的小城”这种句式,又由于后边的句子有“清澈的多瑙河水”可以选定④处应是d,才能符合前文迷人的景色,理所当然①处是b;第三句话是“人口不过”可推出②处应是“面积不过”确定选a;c项的“偎倚在白雪皑皑的”正好和“枕着清澈的”句式一致,所以⑤处选c;当然只剩下e项只能放在③处。
答案:①b②a③e④d⑤c⑥f4、语句意境一致在描写或抒情的语句中或语段中,往往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意境,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明快或低沉,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保持一致,做到情景相融,才能使整段语句连贯衔接。
例5: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崖壁下有好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罗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 、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简析]这是一个描写性的语段,给出的语句中,荒坟残碑,瘦水枯石,构成了一种凄冷沉寂的情调。
而A项的五彩斑斓。
C项的夕阳落照,都是暖色调;D项“透明的羽翼”则透着“亮”色,都跟原语境不合。
只有B项无论从情景氛围,还是从描写景物的空间顺序上看,都是最恰当的。
这一道试题,除情调问题外,也有事理逻辑上的问题:A项说石壁“夹江高矗”,C、D两项都说“对岸”,而原语境中交代的是坟前石碑“字迹模糊”,如果真在“对岸”,如何看得清“字迹模糊”?5、组合一致有些并列词句组合的先后顺序遵循的是人们约定成俗的顺序,“组合一致”就是要求学生针对选项中的多个内容进行科学的。
例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天山连绵几千里,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湖泊、溪流,C、不论高山、森林,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深谷、溪流,D、不论湖泊、深谷,不论草原、高山,不论森林、溪流,[简析]这道题中对景物的角度要符合事理逻辑,选项中的六个概念,属于三个类别:山谷(“高山”与“深谷”)、草木(“草原”与“森林”)、流水(“溪流”与“湖泊”),依组合一致的原则及由高到低的俗成,当然应该选择B。
6、语句手法一致这里的手法是广义而言的,可以是表现手法,也可以是修辞手法,手法不同,表现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或质朴平实,或风趣幽默,或稳健庄重,“语句手法一致”,就是要求衔接句与上下文的手法一致,从而使整段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
例7:下列各句括号中的两种表达分别编为四组,表述最恰当的是()①现代战争使用电子干扰的主要目的是让敌方变成“瞎子”、“聋子”和“哑巴”,(a.摧毁其作战指挥的总系统,b.摧毁其“大脑神经网络”系统,)在彻底使敌方瘫痪的情况下再进行“外科手术”。
②我一个人走进林中。
我发现,此地无蝇,也无蚊,却有那么多蝴蝶、蜜蜂,无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身边飞,耳畔叫,(a.空气里,有松香味,有草木的青气,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
b.松香味、草木的青气,混在空气里,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
A、①a②bB、①b②aC、①b②bD、①a②a在①里,因为前后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故选b,也使用比喻。
在②里,因为前句多使用短句,节奏明快,故选a项。
7、事理逻辑一致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一定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语句的连贯。
叙事要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说明也应按事理的逻辑安排顺序,表述更应符合时间先后、空间位置、逻辑思维顺序。
例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简析]这道题要从表述的先后顺序考虑,这里的先后顺序应该是逻辑顺序。
“不传达上级指示”这一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应该放在“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这种具体实践操作的工作前面,而不落实这两项工作的直接后果是“环保工作没人管”,最终的结果便是“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C选项排列恰当。
8、音节和谐一致汉语十分讲究音节和谐。
尚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这说明我国古人写诗作文就十分讲究这一点。
语句衔接中提出音节和谐这一要求,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是十分有利的。
9关联词语一致关联词语是句子与句子衔接的重要枢纽,关联词语的恰当搭配,则是保证句子连贯的重要条件。
仔细阅读文段,看清句子与句子见的关系,添加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①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 ②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③ ,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答案】①如果②甚至③因此④否则【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及词语虚词运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特别注意结合语境,弄清楚前后分句的关系。
①处之后所说的内容只是一种假设,所以必须填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假如”“如果”等。
②处之后的“竭泽而渔”与此处之前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恶化,所以应用表示程度更深一层的“甚至”等词。
③处之后的结论,是从上文得出来的,存在因果关系,所以此处应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