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海滨小城(部编版三上)
- 格式:pptx
- 大小:27.04 MB
- 文档页数:64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
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
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教案教学要求: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 课文海滨小城,小城的名字叫三沙市。
它壮丽的海景、柔软的沙滩、多彩的海洋世界…都让人流连忘返。
岛礁,是三沙市的代表,而南海是它背后的天然屏障。
它的岛礁有的沙滩壮丽秀丽,有的地方石岸嶙峋。
有的岛礁山峰上秀丽的景色,有的热带雨林里葱茏的树木,还有的生长着大片的珊瑚草原,犹如海洋中的花园。
有一次,我们去了兴隆宫的沙滩玩。
兴隆宫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大家听着导游讲解,不自觉地走进了里面。
映入眼帘的是壮丽却凄凉的宫殿。
古代的皇帝在这里修缮岛礁,装点南海,支持海上贸易。
现在,这里已不是皇宫,而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
一座大的旗杆常年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证明它是中国的领土。
2. 课文解析本文介绍了三沙市的美丽景观和历史。
三沙市是位于南海的一个小城市,由众多的岛礁组成,其中的兴隆宫曾经是古代皇族施工南海的地方。
今天,三沙市已成为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它的海滩,海洋,和历史文化都很吸引。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三沙市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2.了解三沙市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3.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2.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了解三沙市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难点: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包括兴隆宫的历史;3. 教学内容及过程3.1 自然环境1.通过地理学习了解三沙市的位置;2.了解三沙市的自然环境;3.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三沙市的沙滩,海洋,和珊瑚草原;3.2 旅游资源1.分享兴隆宫和三沙市的历史;2.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三沙市的旅游资源;3.设计旅游海报,展示学生对三沙市旅游的想象;3.3 历史文化1.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2.聆听教师讲解兴隆宫的历史;3.学生分享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想象;4. 教学评估•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输出观后感或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三、课后习题1.三沙市在哪里?它的自然环境有哪些?2.兴隆宫的历史是什么?现在它是一个什么地方?3.考虑一下,如果你去三沙旅游,你会选择做什么事情?四、总结通过教学,我们让学生了解了三沙市的位置和自然环境,也让学生了解了兴隆宫的历史和三沙市的旅游资源,更让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认识。
上册三年级第19课海滨小城生字词理解及造句理解词语浩瀚:(星空、大海)广大,无边无际。
镀上:用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其他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薄层。
文中指太阳把机帆船等的表面涂上了金黄色。
理睬: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喧哗热闹。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整洁:整齐清洁。
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浩瀚:浩瀚的大海,令人感到自己的渺小。
镀上:我从里到外都镀上了偏执面.理睬:我们不能不去理睬整个世界。
寂寞:没有挫折的人生是寂寞的。
喧闹:闹声喧闹声,一般指杂乱无章或不谐和的声音。
笼罩:夜幕笼罩着大地。
整洁:把教室打整洁了,老师才会满意。
密不透风:整堵墙的爬山虎长得密不透风.2、一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生字组词造句一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生字组词造句青蛙写诗儿童天生就对有着浓厚的兴趣,精彩的文本很容易就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激发他们今后对动物世界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
青蛙写诗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巧妙地将几种标点符号镶嵌其中,这样通过生动。
具体、形象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极富情趣,很适合孩子们学习语言认识事物。
①生字组词造句下下雨上下这几天一直在下雨。
个一个个别图片上画着一个小女孩。
雨雨点雨水豆大的雨点落下来了。
们你们我们我们都是好朋友。
写写字书写我们一起练习写字。
诗写诗诗歌多优美的诗歌啊!点点头要点爸爸满意地直点头。
要不要要好我不要别人帮忙。
过过来过年我们在一起过年。
给不给交给妈妈交给我一百块钱。
当当心当地过马路一定要当心。
串一串串联妈妈买了一串糖葫芦。
以以为可以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成成为变成我想成为一名教师。
②生字组词下xi(上下、下山、下面)个g(一个、个子、个人)雨yǔ(下雨、雨点、雨水)们men(我们、你们、它们)写xiě(写字、写诗、大写)诗shī(诗人、古诗、诗歌)点diǎn(一点、点开、几点)要yo(不要、主要、要好)过gu(过了、过去、过来)给gěi(送给、交给、给你)当dāng(当作、当今、当地)串chun(一串、串通、肉串)以yǐ(可以、以后、以前)成chng(成为、成立、成家)3、一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生字组词造句一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生字组词造句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太阳光下有影子,灯光下有影子,皮影戏里也有影子,影子还会调皮的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19 海滨小城(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海滨小城》,使学生了解我国南方海滨城市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生字、新词,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海滨小城的赞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海滨小城》。
2. 生字、新词的学习。
3. 海滨小城美丽风光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备课文、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滨小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滨小城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圈出生字、新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海滨小城风光,并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4.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书写方法。
5.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海滨小城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珍惜大自然、热爱家乡。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滨小城的美丽风光,并尝试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海滨小城》2. 教学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教学重点:阅读、讨论、想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作业设计1. 描述海滨小城的美丽风光,要求使用课文中的词语。
第六单元第19课海滨小城内容分析《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介绍了家乡海滨小城美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美丽。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加强对写景状物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进一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滨、鸥”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
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1.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音频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初步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教学过程一、音频导入,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海浪的录音。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这是什么声音了吗?对,是海浪翻滚的声音。
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在靠海的城市停留过吗?漫步过它的大街小巷吗?2.揭示课题:去过的肯定还想再去,没去过的同学必然更加向往了。
咱们现在就去广东的一个海滨小城看看,那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齐读课题:海滨小城(板书:课题)3.作者简介:(课件)林遐(1921-1970)河北辛集人,著名散文家。
他的创作以散文、特写、评论为主。
19 海滨小城【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滨、鸥”等1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臂”,会写“灰、渔”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场景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滨、鸥”等1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臂”,会写“灰、渔”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段落。
3.练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
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呵!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2)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
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美丽花朵;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
(课件出示3)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
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清新、洒脱。
同学们,不想去瞧瞧吗?好!老师就带你们一同去――海滨小城(板书,海滨小城),注意读准前鼻音“滨”。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4)阅读要求:【设计意图: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出示美丽的图片,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
类文阅读-19 海滨小城椰风海韵天涯行蛇年初夏,我们与友人相伴,完成了椰风海韵天涯行的夙愿。
出发前,我天天留心天(汽气)预报,对海南的(炎严)热和潮湿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然而,当我们在午夜时分乘机降落在海口美兰机场时,那扑面而来的热浪和一股夹杂着椰树香味的潮湿气流还是让我们浑身一激灵,至此北方春天的寒意已消失殆尽。
第二天在海口的万绿园、假日海滩等处稍作浏览,就随旅行社安排的散客旅游团直奔此行终点——三亚市,这里是“天涯海角"的所在地,也是海南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当我们到达天涯海角时,映人眼帘的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游人,湛蓝的大海上面是蔚蓝的天空,波光潋滟、惊涛拍岸、海天一色;礁石耸立、沙滩连绵、蔚为壮观,几乎所有的游客都脱掉了鞋袜,在海浪轻掠的沙滩上感受椰风海韵的“原汁原味",我和友人一样像孩子似的兴奋,光着大脚丫在浅海与沙滩连接处追逐、嬉闹,一会儿捧一把海水把头发弄湿,一会儿在海水里寻觅贝壳、海螺之类,一会儿又跳到礁石上照“含情脉脉”的风景相片,把“天涯”“海天一柱”等名胜景点都留在镜头里;此时此刻,呼吸着天之涯海之角那洁(静净)、湿润的空气,赤足走在细密、柔软的沙滩上,任海风轻拂,任海浪轻摇,那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美好感觉几乎达到极致,几天来旅途的劳顿已烟消云散。
(选自《湖畔物语张文林散文随笔作品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1.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字,打“√”。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1)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2)肩碰肩,脚碰脚。
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
()(3)逐渐消失至没有。
()3.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请仿写一句:。
4.文章结尾“那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美好感觉几乎达到极致”,说说作者是从哪里获得这种感觉的?【参考答案】1.气炎净2.心旷神怡摩肩接踵消失殆尽3.排比示例:天上的云彩变化多端,一会儿像小鱼,一会儿像小兔,一会儿像小羊。
4.天涯海角洁净、湿润的空气,细密、柔软的沙滩,轻拂的海风,轻摇的海浪以及同友人追逐嬉戏时的愉悦心情,让作者获得了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美好感觉。
第19课《海滨小城》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滨、鸥”等1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臂”,会写“灰、渔”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场景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滨、鸥”等1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臂”,会写“灰、渔”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段落。
3.练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
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呵!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2)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
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美丽花朵;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
(课件出示3)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
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清新、洒脱。
同学们,不想去瞧瞧吗?好!老师就带你们一同去――海滨小城(板书,海滨小城),注意读准前鼻音“滨”。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4)阅读要求:(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
(2)自学文中的生字,理解字词。
(3)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小组交流,汇报发言,教师小结:第1自然段:美丽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