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 格式:xls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4
3.2.6.4动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落距(cm) 50±2 76±2 100±2直径(mm) 40 74 74锥角(°) 60 60 60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深度(cm) 30 10 10锤数 N10 N63.5 N120(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1.穿心杆2.穿心锤3.锤垫4.触探杆5.探头B.试验步骤:(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
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D.试验成果的应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 15 20 25 30fa(Kpa) 105 145 190 230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J7-89)表3-35 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 10 20 30 40fa(Kpa) 85 115 135 160注:本表引自《铁路动力触探技术规范》(TBJ18-87)表3-36 含少量杂质的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 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fa(Kpa) 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空隙比 e 1.25~1.15 1.20~1.10 1.15~1.00 1.05~0.90 0.95~0.80 <0.80本表引自西安市资料.一、地基承载力1、挡墙基础:每侧每10延米至少检测2个点,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测点。
2.6.4动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锤的质量(kg) 10 士0.2 63.5 士0.5 120 士 1落距(cm) 50 ± 2 76 士 2 100 士 2直径(mm) 40 74 74锥角()60 60 60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深度(cm 30 10 10锤数N10 N63.5 N120(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 试验设备: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1.穿心杆2.穿心锤3.锤垫4.触探杆5.探头B. 试验步骤:(a) 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 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白由落体放下,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 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 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榛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
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 当N10' >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 资料整理:(a) 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 N10(b) 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
图3-7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D. 试验成果的应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 (击/30cm) 15 20 25 30fa (Kpa) 105 145 190 230注:本表引白〈〈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J7-89)表3-35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 (击/30cm) 10 20 30 40fa (KP@ 85 115 135 160注:本表引白〈〈铁路动力触探技术规范》(TBJ18-87)表3-36含少量杂质的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 (击/30cm) 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fa (Kpa) 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空隙比 e 1.25~1.15 1.20~1.10 1.15~1.00 1.05~0.90 0.95~0.80<0.80本表引白西安市资料.⑵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主要用于碎石土、砂土及一般粘性土。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3.8.1适用范围13.8.1 .1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及处理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土路基的施工效果,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黏性土、粉土、砂土、中密度以下的碎石及其处理土地基以及极软岩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岩石状况,评价处理土地基的施工效果;也可以用于检验振冲桩、砂石桩的成桩质量。
超重型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密度碎石土、极软岩和软岩等地基承载力。
13.8.2设备13.8.2.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13.8.2.2 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13.8.2.3 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曲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缝。
13.8.3现场检测13.8.3.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
13.8.3.2 圆锥动力触探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度宜为15~30击/min,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超重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100cm。
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晃动,圆锥动力触探孔倾斜度不应大于2%。
13.8.3.3 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13.8.3.4 应及时记录试验深度和锤击数。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记为N’63.5、N’120)。
13.8.3.5 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或贯入10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取为2倍的实际锤击数。
13.8.3.6 对于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时,可终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13.8.3.7 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13.8.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3.8.4.1 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附录C的规定修正。
动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锤的质量(kg)10±±120±1落距(cm) 50±2 76±2 100±2直径(mm) 40 74 74锥角(°)60 60 60探杆直径(mm)25 42 50~60深度(cm)30 10 10锤数N10 N120(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1.穿心杆2.穿心锤3.锤垫4.触探杆5.探头B.试验步骤:(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 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
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D.试验成果的应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5 20 25 30fa(Kpa)105 145 190 230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J7-89)表3-35 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0 20 30 40fa(Kpa)85 115 135 160注:本表引自《铁路动力触探技术规范》(TBJ18-87)表3-36 含少量杂质的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fa(Kpa)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空隙比e ~ ~ ~ ~ ~ <本表引自西安市资料.(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主要用于碎石土、砂土及一般粘性土。
动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锤的质量(kg)10±±120±1落距(cm)50±2 76±2 100±2直径(mm) 40 74 74锥角(°)60 60 60探杆直径(mm)25 42 50~60深度(cm)30 10 10锤数N10N120(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1.穿心杆2.穿心锤3.锤垫4.触探杆5.探头B.试验步骤:(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
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D.试验成果的应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5 20 25 30fa(Kpa)105 145 190 230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J7-89)表3-35 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0 20 30 40fa(Kpa)85 115 135 160注:本表引自《铁路动力触探技术规范》(TBJ18-87)表3-36 含少量杂质的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N10(击/30cm)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fa(Kpa)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空隙比e ~ ~ ~ ~ ~ <本表引自西安市资料.(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主要用于碎石土、砂土及一般粘性土。
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习惯上称为动力触探试验(DPT:dynamic penetration test)或简称动探,它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或贯入能量)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和相关参数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标准贯入试验习惯上简称为标贯。
它和动力触探在仪器上的差别仅在于探头形式不同,标贯的探头是一个空心贯入器,试验过程中还可以取土。
因为和动力触探试验由许多共同之处,故将其放入同一章中论述。
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在国内外应用极为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土工原位测试方法,具有独特的优点:(1)设备简单,且坚固耐用;(2)操作及测试方法容易掌握;(3)适应性广,砂土、粉土、砾石土、软岩、强风化岩石及粘性土均可;(4)快速,经济,能连续测试土层;(5)标准贯入试验可同时取样,便于直接观察描述土层情况;(6)应用历史悠久,积累的经验丰富。
因此,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在岩土工程中应用极广。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动力触探技术。
其中,美洲、亚洲和欧洲国家应用最广;而日本则几乎把动力触探技术当作了一种万能的土工勘测手段。
试验设备和方法试验设备动力触探使用的设备如图3-1,包括动力设备和贯入系统两大部分。
动力设备的作用是提供动力源,为便于野外施工,多采用柴油发动机;对于轻型动力触探也有采用人力提升方式的。
贯入部分是动力触探的核心,由穿心锤、探杆和探头组成。
图3-1 现场动力触探试验根据所用穿心锤的质量将动力触探试验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超重型等种类。
动力触探类型及相应的探头和探杆规格见表3-1。
表3-1 常用动力触探类型及规格类型锤质量/kg落距/cm探头规格探杆外径/mm触探指标(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备注锥角/底面积/cm2轻型10105030604512.64.92512贯入30cm锤击数N10贯入10cm锤击数N10工民建勘察规范等推荐英国BS规程中型28 80 60 30 33.5 贯入10cm锤击数N28工民建勘察规范推荐重型63.5 76 60 43 42 贯入10cm锤击数N63.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推荐超重型120 100 60 43 60 贯入10cm锤击数N120水电部土工试验规程推荐在各种类型的动力触探中,轻型适用于一般粘性土及素填土,特别适用于软土;重型适用于砂土及砾砂土;超重型适用于卵石、砾石类土。
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习惯上称为动力触探试验(DPT:dynamic penetration test)或简称动探,它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或贯入能量)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和相关参数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标准贯入试验习惯上简称为标贯。
它和动力触探在仪器上的差别仅在于探头形式不同,标贯的探头是一个空心贯入器,试验过程中还可以取土。
因为和动力触探试验由许多共同之处,故将其放入同一章中论述。
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在国内外应用极为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土工原位测试方法,具有独特的优点:(1)设备简单,且坚固耐用;(2)操作及测试方法容易掌握;(3)适应性广,砂土、粉土、砾石土、软岩、强风化岩石及粘性土均可;(4)快速,经济,能连续测试土层;(5)标准贯入试验可同时取样,便于直接观察描述土层情况;(6)应用历史悠久,积累的经验丰富。
因此,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在岩土工程中应用极广。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动力触探技术。
其中,美洲、亚洲和欧洲国家应用最广;而日本则几乎把动力触探技术当作了一种万能的土工勘测手段。
试验设备和方法试验设备动力触探使用的设备如图3-1,包括动力设备和贯入系统两大部分。
动力设备的作用是提供动力源,为便于野外施工,多采用柴油发动机;对于轻型动力触探也有采用人力提升方式的。
贯入部分是动力触探的核心,由穿心锤、探杆和探头组成。
图3-1 现场动力触探试验根据所用穿心锤的质量将动力触探试验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超重型等种类。
动力触探类型及相应的探头和探杆规格见表3-1。
表3-1 常用动力触探类型及规格类型锤质量/kg落距/cm探头规格探杆外径/mm触探指标(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备注锥角/底面积/cm2轻型10105030604512.64.92512贯入30cm锤击数N10贯入10cm锤击数N10工民建勘察规范等推荐英国BS规程中型28 80 60 30 33.5 贯入10cm锤击数N28工民建勘察规范推荐重型63.5 76 60 43 42 贯入10cm锤击数N63.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推荐超重型120 100 60 43 60 贯入10cm锤击数N120水电部土工试验规程推荐在各种类型的动力触探中,轻型适用于一般粘性土及素填土,特别适用于软土;重型适用于砂土及砾砂土;超重型适用于卵石、砾石类土。
第16卷增刊2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16 2020年11月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Nov.20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杆长修正优化与成果转换研究*单诗涵1,裴向军2,封奇博1,苏栋1(1.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0,2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59)摘要: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常用于我国西部地区水电开发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工程项目中,现行国家规范与研究相对较少,其杆长修正方法与试验成果转换土层变形模量等应用方法在工程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本文利用信赖域法的数学优化算法,对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杆长修正系数进行数学优化研究,获取了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系数与杆长、锤击数的二元函数关系式,同时基于西南某水电工程前期勘察所开展的钻孔旁压试验与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TU413拟合研究后,获得了该区域含砾中粗砂层的锤击数修正值和土层变形模量的相关关系,研究成果有助于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在该地层区域的快速有效应用。
关键词:超重型动力触探;杆长修正;非线性拟合;变形模量中图分类号:TU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836(2020)增2-0885-06Study onRod Length Coefficient Modification and TestResult Application for Extra Heavy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Shan Shihan1,Pei Xiangjun2,Feng Qibo1,Su Dong1(1.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Ltd.,Chengdu61000,P.R.China;2.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610000,P.R.China) Abstract:Extra heavy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is an in-situ test,frequently utilized for hydropower projects with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western area of China.The current Chinese Codes provide relatively less standards related to it.Also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test results utilization methods listed in the Codes has big limitation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ocess.Based on 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this paper utilizes a mathematical methods to study the rod length coefficient modification and introduces a function for modification.After applying this method to a large hydropower station in Southwest Chin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foundation soil deformation modulus is also obtained.The study can assist the extra heavy penetration test to be faster and more accurately utilized in the study area.Keywords:extra heavy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modified coefficient of rod length;nonlinear fitting;modulus0引言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方法[1],一般分为轻型、重型与超重型三类,分别采用10kg、63.5kg与120kg重锤,在固定高度自由落下,通过记录贯入一定土层深度的锤击数,经修正后可用于判断各类土层的密度、状态、承载力、变形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质[2]。
10.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0.4.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和适用土类应符合表10.4.1 的规定。
10.4.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 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 击;
3 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 宜转动探杆一次;
4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 或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50 时,可停止试验;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 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10.4.3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2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3 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10.4.4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和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等。
应用试验成果时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
勘察钻探与地基基础施工的对应关系摘要:岩土勘察工作的最终目的有一项就是提供地基基础方案,这也是甲方比较关心的。
而地基基础方案的确定,与勘察钻探密不可分。
这就需要勘察人员掌握各种钻探情况与对应的地基基础施工机械的关系,提供较为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
文章针对勘察钻探与地基基础施工的对应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基基础施工;勘察钻探;勘察钻具;地层特性引言:中国土地辽阔、土壤肥沃,土质复杂,使工程难度加大,有很多岩土问题需要解决。
工程开展时,岩土勘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重大作用,可以分析一些状况,如滑坡应该怎样提前做好准备,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后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等。
在工程中一些数据的需要,岩土勘察也可以解决,速度及时,保障准确性,质量又可以过关。
项目施工前,合理安排专业人员认真完成岩土勘察,得到可靠数据,为工程减少不必要的影响,使工程更好的完成。
1.土层及软岩土层钻进,某地区主要采用机动洛阳铲、钢丝绳冲击洛阳铲、螺旋钻(俗称麻花钻)3种,其中机动洛阳铲是探井施工机械,钢丝绳冲击洛阳铲、螺旋钻是钻孔施工机械。
一项目勘察,场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成因类型的粉质粘土、第三系的半胶结泥岩、半胶结泥质粉砂岩。
进行探井施工时,场区南侧机动洛阳铲不仅穿越粉质粘土层,还穿越了部分半胶结泥岩;但场区北侧机动洛阳铲仅穿越粉质粘土层。
这就说明虽然同为半胶结泥岩,但坚硬程度不同。
在选择地基基础方案时,南侧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CFG桩,但北侧不能采用此方案。
机动洛阳铲、钢丝绳冲击洛阳铲、螺旋钻这3种勘察钻具和CFG桩的长螺旋钻孔钻具是对应的,勘察时地层情况变化导致更换钻具的深度必须记录,与CFG桩的桩长有直接联系。
陕县一项目勘察,场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下更新统冲—洪积成因类型的粉质粘土、新近系的砂砾岩。
甲方拟采用内夯沉管灌注桩基础方案,桩端持力层选在砂砾岩上,但此方案基本不可行,因为内夯沉管灌注桩穿越较软土层合适,穿越坚硬土层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