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72.81 KB
- 文档页数:1
肝性脑病的护理
一、概述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
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意识状态
及行为表现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二)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1)有出血倾向者要注意观察血压和大便颜色,及时发现出血情况。
(2)预防感染:注意保暖,定时翻身,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3)避免使用含氮药物和镇静药、麻醉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4)保持大便通畅:导泻或灌肠有利于清除肠内含氮物。
(三)饮食护理
(1)控制蛋白摄入
(2)多食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昏迷者可鼻饲或静脉补充葡萄糖供给热量
(4)大量输注葡萄糖过程中,警惕低钾血症、心衰和脑水肿。
(5)清醒后壳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最后给予植物性蛋白如豆制品。
(6)显著腹水者钠量应限制在250mg/d,入液量应加以控制
(四)昏迷病人的护理: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必要时吸氧。
做好口腔、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的护理,以免发生压疮、吸入性肺炎和其他感染加重肝性脑病。
给患者做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肌肉萎缩。
必要时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以减少脑细胞消耗,保护脑细胞功能。
(五)用药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概念: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主要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一、病因2.其他:肝炎的肝功能急性衰竭期;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3.诱因(1)上消化道出血:血液淤积在胃肠道内——经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由肠壁扩散至血循环——促发肝性脑病。
(2)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可引起低钾性碱中毒,促使NH3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产生氨中毒。
(3)高蛋白饮食:病人摄入高蛋白饮食,血氨增高。
(4)感染:感染增加组织分解代谢,增加了氨的产生。
(5)药物:利尿剂、安眠药(如安定)、镇静药、麻醉药、乙醇、抗结核药等。
(6)便秘:可使含氨物质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
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1.血氨:慢性肝性脑病有血氨升高。
急性肝性脑病时,血氨多正常。
2.脑电图检查:前驱期正常。
昏迷前期到昏迷期,脑电图明显异常,典型的改变为节律变慢,δ波或三相波,每秒4~7次,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δ波,每秒1~3次。
脑电图检查特异性不强。
3.简易智力测验:对于诊断早期肝性脑病、亚临床肝性脑病最有价值。
四、治疗原则1.消除诱因:消除——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快速、大量排钾利尿和放腹水、不用或慎用镇静安眠药、麻醉药。
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的代谢紊乱(1)降氨药物:谷氨酸钾或谷氨酸钠与游离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从而降低血氨。
精氨酸可促进尿素循环,从而降血氨。
(2)支链氨基酸:口服或静脉滴注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氨基酸混合液,可纠正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抑制大脑中假神经递质的形成。
4.其他:防治脑水肿和继发性感染、休克、出血等。
五、护理问题1.急性(慢性)意识障碍血氨增高、大脑处于抑制状态2.有受伤的危险与肝性脑病致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有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黄疸导致皮肤瘙痒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知识5.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六、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病情:密切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2.避免各种诱发因素(1)禁止给病人应用安眠药和镇静药物(2)防止感染:加强基础护理,观察体温变化(3)防止大量口服水分或输液:过多液体可引起低血钾,稀释性低血钠、脑水肿等,可加重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的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防止意外损伤,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供给
3、维持体液平衡,纠正低钾、碱中毒,限制水钠的摄入,计24小时出入量
4、加强临床护理和情感支持
(二)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病人的性格、行为、睡眠,生命体征、神志状态、黄疸。
.
2 、积极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及时清除肠道内积存血液、食物和其他含氮物质。
如并发
于上消化道出血后的肝性脑病,应给予灌肠灌肠和导泻。
(三)去除和避免诱因
1、避免应用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
2、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
3、防止感染
4、防止大量输液,引起低血钾、稀释性低血钠脑水肿等
5、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6、禁食或限食者避免发生低血糖
(四)昏迷的护理
1、体位: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致呼吸道阻塞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以排痰
3、做好口腔、眼的护理,保持床干燥、平整,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
止压疮
4、给病人做被动运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及肌肉萎缩
(五)用药护理
1、食醋灌肠阻碍氨的吸收,灌肠和导泻有利于清除肠内含氮物质,可用生理盐水或弱
酸性溶液(生理盐水加1/5食醋)灌肠,使肠内保持偏酸环境,有利于随粪便排出。
2、使用乙酰谷酰胺降低血氨。
3、左旋多巴对抗假神经递质。
4、复方氨基酸溶液纠正氨基酸平衡失调,脱水剂防治脑水肿等.。
肝性脑病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昏迷
与肝性脑病氨中毒有关。
2.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
与肝性脑病代谢失调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病人昏迷或躁动不安有关。
4.排便异常
与禁食或肠壁水肿或肠道感染有关。
【护理要点】
1.对怀疑有肝性脑病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找出诱因,如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利尿或放腹水过多、摄入含氨食物等。
2.做好病人生活护理,加床档,保护病人安全。
烦躁病人应约束四肢。
3.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严禁蛋白质的摄入,每日热量不能低于2000kcal(1kcal=
4.184kJ)。
随病情改善,适当给予少量豆浆、牛奶、肉汤或蛋类,但需监测血氨、水电解质的变化。
4.肝性脑病并发脑水肿甚至脑疝者,需严密观察神志、双侧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遵医嘱使用高渗液,尽快降低颅内压。
5.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以便及时排除肠道内毒素和有害细菌。
7.遵医嘱给予病人灌肠治疗,不能使用碱性液体灌肠,可使用生理盐水或白醋灌肠,保持肠道内pH<6。
8.肝性脑病病人如需输血,应使用新鲜血液。
库存血液可能因为时间过长造成含氨量上升。
肝性脑病的应急预案(二)引言概述:肝性脑病是一种由肝脏功能异常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肝硬化患者。
肝性脑病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和神经肌肉问题,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在应对肝性脑病的紧急情况时,采取合适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供及时的急救和治疗。
正文内容:1. 确认肝性脑病症状:- 观察患者是否表现出行为改变、精神错乱和认知障碍等症状。
- 定期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如注意力、反应速度和说话能力等。
- 检查血液和尿液中的氨和其他毒素水平,以确定肝性脑病的诊断。
2. 治疗肝性脑病的急救措施:- 给予流质饮食,以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供应。
- 使用抗生素治疗肝性脑病相关的感染,如腹腔感染或尿路感染。
- 给予适当的药物,如乙醇酸、依托咪酯或丙氨酸等,以降低氨水平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3. 控制肝性脑病的诱因:-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减少氨的生成。
- 避免使用引起肝性脑病的药物,如镇静剂、镇痛剂和抗生素等。
- 维持肝脏功能稳定,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
4. 监测和管理肝性脑病的并发症:- 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如运动协调能力和记忆力。
- 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心理咨询和物理康复等。
- 处理并发症,如脑水肿、肺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
5. 提供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支持:- 告知患者和家属有关肝性脑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的相关信息。
- 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肝性脑病的挑战。
- 教育患者和家属有关肝性脑病的预防措施,如限制酒精摄入和遵循规范的饮食习惯等。
总结:肝性脑病的应急预案涉及确认症状、急救措施、诱因控制、并发症管理和提供教育及支持等多个方面。
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症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改善治疗效果。
同时,通过教育和支持患者及家属,可以促进肝性脑病的预防和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肝性脑病是指在慢性肝脏疾病患者中出现的一种病理性脑功能障碍。
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肝性脑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
在观察病情方面,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
这包括认知功能障碍、情绪改变、注意力不集中、昏迷等。
护士应该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言语流畅性、记忆力以及行为改变等,以便及早发现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
护士还要关注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以及血氨水平。
血氨水平的升高是肝性脑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血氨水平超过50μmol/L时,患者就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在护理干预措施方面,护士应该严密监测患者的日常生活指标,如体温、呼吸、脉搏等。
特别是要关注患者的体温升高,这可能是肝性脑病的一个表现。
护士还要注意患者的危险因素,如体位改变、摇晃、抓挠等,以防止患者受伤。
护士还要督促患者遵循限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以减少血氨水平的升高。
对于一些重症患者,还需要进行禁食,以避免产生过多的氨基酸。
如果患者出现肝性脑病的急性发作,护士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气道管理、镇静、控制体温等。
护士还要与治疗团队紧密合作,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乳果糖、拜谷斯康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氨水平,并改善肝性脑病的症状。
护士还应该提醒患者遵循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按时服药,避免药物滥用或滥用。
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监测生活指标以及与治疗团队合作,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并应对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肝性脑病护理措施第一节:概述肝性脑病是一种由肝脏功能不全导致的脑部功能障碍性疾病。
它通常发生在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身上,如肝硬化、肝炎等。
肝性脑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认知障碍、行为异常、运动障碍和意识改变等。
针对这些症状,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第二节:护理措施1. 环境管理由于肝性脑病患者可能表现出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提供安静、舒适和安全的环境对于他们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环境管理的护理措施:•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噪音和刺激;•提供适当的照明,避免过亮或过暗的环境;•移除可能导致摔倒或意外受伤的物体;•提供清晰、易读的标志和指示,帮助患者定位和追踪;•定期巡视,确保环境安全和患者舒适。
2. 饮食管理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对于控制病情发展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饮食管理的护理措施:•提供低蛋白饮食,减少氨基酸的摄入,以减轻肝脏的负担;•配餐要均衡,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分小餐多次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患者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监测患者的饮食情况和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3. 管理意识改变肝性脑病患者常常出现意识改变,包括嗜睡、昏迷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管理意识改变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反应能力和运动功能等;•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和呼吸,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坚持正常的生物钟,规律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有助于改善意识状态;•提供适当的刺激,如听觉和触觉刺激,以帮助患者恢复意识;•避免使用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以免加重意识改变。
4. 并发症预防肝性脑病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脱水和肺炎等。
以下是一些并发症预防的护理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和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给予充足的水分,以防止脱水的发生;•帮助患者进行常规体位改变和活动,防止压疮和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重点及观察方法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常见于肝硬化患者。
正确的护理重点和观察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病情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重点和观察方法。
一、病情观察对肝性脑病患者,精心观察病情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应当密切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变化、行为反应、瞳孔大小、肌张力、手足震颤等方面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和向医生报告。
重点观察的指标包括:1. 意识水平:肝性脑病患者意识往往出现波动,从嗜睡、混乱到昏迷不等。
护士应特别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判断其病情稳定情况。
2. 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手足震颤、肌肉僵硬、肌张力增高等现象。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提示肝性脑病的进展程度和严重程度。
二、平衡液体和电解质肝性脑病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因此及时补充液体是重要的护理重点。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尿量、体重变化、血压和血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并按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的液体和电解质补充。
三、保持呼吸通畅肝性脑病患者常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导致舌根后坠和胰岛素抢手,可造成呼吸道梗阻和低氧血症。
护士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并保持呼吸道畅通。
对于意识水平较低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
四、控制肝毒素生成和吸收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肝功能不全引起的肝毒素在血液中蓄积有关。
因此,护理重点之一是控制肝毒素的生成和吸收。
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低蛋白饮食,限制摄入含氨基酸和肌酐的食物。
另外,护士还应严格控制患者的药物使用,确保不会产生肝毒性。
五、避免意外伤害由于肝性脑病患者神经系统的受损,他们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跌倒、碰撞等。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给予安全护理环境,提供床栏等设施。
六、定期康复评估肝性脑病的治疗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容易复发。
因此,定期进行康复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对肝性脑病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护理专业李家珍大专1003班20104421302012年4月5日【摘要】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临床上有肝功能失调或障碍的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在排除其它大脑疾病后即可诊断为肝性脑病,其发病机制迄今为止,仍不清楚,因此,其治疗尚未取得根本性进展,仍以综合治疗为主,对肝硬化患者通过严密的观察,一旦出现昏迷前期症状及时发现和去处诱因,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对预防肝昏迷的发生及治疗肝昏迷降低病死率均有利。
对于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患者采取及时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肝性脑病;预见性;护理措施【引言】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
是重症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由严重急慢性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病症1资料通过对肝性脑病患者的观察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得出采取预见性措施和出现肝性脑病时的治疗方法。
2预防的护理措施2.1病情观察:密切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如病人有无冷漠或欣快,理解力和近期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以及扑翼样震颤。
监测并记录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重及瞳孔的变化。
定期复查血氨、肝、肾功能、电解质变化、有情况及时协助医师进行处理。
2.2消除诱因,避免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各型肝硬化,特别是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肝性脑病的最常见原因,明显的诱因: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和放腹水、催眠镇静药和麻醉药、便秘、感染、尿毒症、低血糖、外科手术等。
应用脱水剂时要掌握滴速、时间和尿量。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休息,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恢复。
为预防继发性感染,须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①住单独病室,加强室间消毒。
②严密观察病情,对肝硬化、重症肝炎腹水患者,凡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腹水量进行性增多,利尿剂反应差,病情加重应高度警惕自发性腹膜炎,及时做腹水检查。
第六节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一)概要肝性脑病又被称为肝昏迷,是指由肝脏严重病变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门体分流性脑病则是由门静脉高压导致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广泛形成后,使大量门静脉血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引发的肝性脑病。
而对无明显肝性脑病表现,但可用精细智力测验或电生理检测发现异常者,称之为轻微肝性脑病,是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目前本病无特效疗法,主要以去除诱因、保护肝脏功能、减少肠腔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促进有毒物质代谢清除、对症支持治疗及预防并发症为原则。
临床上肝功能较好、门体分流性脑病及诱因明确且容易消除者,大多预后较好;有严重腹水、黄疸、出血倾向等预后较差;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所致者预后最差。
(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常见的病因多继发于各型肝硬化及门-体分流术后,尤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
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药物(利尿剂、安眠药、含氮药物等)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便秘等。
2.身心状况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常因原有肝病性质、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诱因不同而异。
临床可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其分为四期。
但各期分界并不完全清楚。
一期(前驱期)以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为突出表现。
表现为轻度精神异常,应答尚准确,有扑翼样震颤。
病理反射阴性,脑电图正常。
因临床表现不明显,极易被忽略。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
表现为言语不清、书写障碍及定向力和理解力障碍,不能完成简单计算,多有睡眠时间倒置,此期有明显神经系统体征且脑电图开始出现异常。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
昏睡,可唤醒,尚能对答,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常阳性。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浅昏迷时生理反射存在,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
此期脑电图明显异常。
肝性脑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2-09-07T14:44:24.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3期供稿作者:张立娟
[导读] 应用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腹腔积液和水肿情况。
张立娟(安徽蚌埠市传染病医院 23301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365-01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失代偿常见的并发症,是以严重肝病引起的以物质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由于长时间肝功能异常,蛋白质代谢障碍,引起严重的思维障碍,多数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均有性格改变,情绪反常和行为错乱等表现,如不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常会危及生命,因此做好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观察护理对于降低病死率甚为重要。
一、临床资料
2010-2011年我科共收治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257例,合并肝性脑病69例,其中男49例,女20例,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5岁,平均53.6岁。
69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二、护理措施
1.严密监测病情。
密切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观察病人思维及认知改变,识别意识障碍的程度,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如有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2.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1)禁止给病人应用安眠药和镇静药物,如临床确实需要,遵医嘱可用地西泮、氯苯那敏等,也只用常量的1/3-1/2量。
(2)防止感染:加强基础护理,观察体温变化,保持口腔、会阴部、皮肤的清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浊口有感染症状出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给予抗生素。
(3)防止大量进液或输液:过多液体可引起低血钾,稀释性低血钠、脑水肿等,可加重肝性脑病。
(4)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及时纠正频繁的腹泻和呕吐,防止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5)保持大便通畅:大便通畅有利于清除肠内含氮物质。
便秘者,可口服或鼻饲50%硫酸镁30-50ml导泻,也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溶液洗肠。
弱酸溶液洗肠可使肠内的ph保持于5-6,有利于血中nh3逸出进人肠腔随粪便排出。
忌用肥皂水灌肠,因其可使肠腔内呈碱性,使氨离子弥散入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至脑组织,使肝性脑病加重。
3.饮食护理。
限制蛋白质摄人,发病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
昏迷者应忌食蛋白质,可鼻饲或静脉补充葡萄糖供给热。
足量的葡萄糖除提供热量和减少组织蛋白分解产氨外,又有利于促进氨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而降低血氨。
清醒后可逐步增加蛋白饮食,最好给予植物蛋白,如豆制品。
植物蛋白质含支链氨基酸,含蛋氨酸、芳香族氨基酸少,适用于肝性脑病。
显著腹水病人应限制钠、水量,限钠应250mg/d,水人量一般为尿量加1000ml/d。
脂肪类物质延缓胃的排空,应尽量少食用。
4.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
向家属等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了解这是疾病的表现,让他们正确对待病人。
对于躁动不安者须加床档,必要时宜用保护带,以防坠床。
帮助病人剪短指甲,以防抓伤皮肤。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病床,并请家属24 h陪护,以免发生意外。
医护人员在患者出现狂躁时,以说服、劝导的口气与患者对话,当劝说无效时,为了避免伤人伤己,可用约束带。
去除病房内一切不安全因素,如床头柜上的热水瓶、玻璃杯、刀子等,以防伤人。
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时,切不可滥用镇静剂,否则会加重或加速患者进入昏迷。
5.昏迷病人的护理。
保持病人卧姿舒适,头偏向一侧,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可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使脑细胞代谢降低,以保护脑细胞功能。
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协助病人翻身,防止感染、压疮。
同时,注意肢体的被动活动,防止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
6.药物护理。
遵医嘱迅速给予降氨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
静脉点滴精氨酸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出现流涎、面色潮红与呕吐等不良反应。
应用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腹腔积液和水肿情况。
三、讨论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病情不尽相同,应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心理、社会,结合治疗护理中病情变化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使患者早日得到良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