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66 MB
- 文档页数:13
2019年第4期成语故事【读音】huìjíjìyī【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原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释义】自己有过失,不喜欢接受别人的规劝,就像护着自己的病症害怕去看医生一样,宁肯自己病死或身败名裂也不肯觉悟。
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
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愿改正。
【典故】扁鹊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被人们比作神医。
有一次扁鹊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站了一会儿,对桓公说:“您的皮肤间有点儿小病,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
”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
”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作自己的功劳。
”后来又有几次,扁鹊见到桓公,都提醒他病情在加重。
桓公不理睬他。
最后一次,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
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前几次他的病都可以治,但他拒绝了;而今病在骨髓,已经没有办法可以治疗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提前跑到秦国去了。
桓公不久就病逝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出“讳疾忌医”这个成语,现多用来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思改正。
【养生联想】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而一旦发生疾病就要及时治疗,千万不能讳疾忌医,否则对健康不利。
我认识的一位熟人陈阿姨,退休前是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师,工作的性质要求她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单位里。
陈阿姨也曾是公司同事们心中的不老女神,退休后,她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形象,也习惯了小毛病能忍就忍的状态。
去年体检时查出血黏度过高,大夫建议她复诊,陈阿姨没当回事。
儿女建议她听大夫的,她也置若罔闻。
一次她突然出现头晕,并且呕吐,差点摔倒,她也挺过来了,但半年后再次头晕,一下子跌倒,被送进医院发现大面积脑梗死,已经不可逆。
现在,严重的脑卒中后遗症让陈阿姨生活不能自理。
讳疾忌医有一天,名医扁鹊去见蔡桓侯。
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后,说:“大王,您得病了。
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
”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
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极为不悦地说:“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说什么鬼话呢,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
他只看了一眼,马上掉头就走了。
对此,蔡桓侯感到非常奇怪,便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
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
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深入骨髓。
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后,蔡桓侯的病突然爆发了。
他立刻派人去找扁鹊,但是扁鹊已经逃到其他国家去了。
不久,蔡桓侯因病去世。
——《韩非子》【解决帖】隐瞒病情,不愿治疗。
比喻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愿意接受批评和帮助。
【活学活用】对错误采取~的态度很不明智。
[Punch]蔡桓公的病情恶化是因为他不听扁鹊的反复劝说,最后他得了绝症,去世了。
要引以为戒,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实际上是害怕医疗的蔡桓公。
他们不想去发现缺了什么,也不想听别人刺耳的建议。
众所周知,怕病怕医,小到使一个人成不了才,大到可以毁灭一个国家。
【近义】文过饰非、拒谏饰非【反义】从善如流哲理故事讳疾忌医讳疾忌医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曾经去看过蔡桓侯。
《讳疾忌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汉字学习。
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等方法,学习本课的12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重点掌握“讳、忌、宴、询、讶、敷、隐、瞒、喻、掩、酿”11个生字。
2.词语学习。
通过查词典、联系已学过的词语、同义词比较、词语例释等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的27个新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教材中列举的“高超、深受、惊讶、无能为力、隐瞒、掩饰、恶果”7个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3.句型学习。
学习本课的“……不过……”“如果……将……”“只要……就……”3个句型,要求能结合语境使用。
4.课文学习。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
课文——《讳疾忌医》课内自读课文——《门庭若市》(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自己查字、词典来了解课文中生字和词语的意见和用法。
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全班分享和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介绍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的典故,老师应通过讲授课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缺点、勇于改正的态度。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词的预习情况。
(请学生解释本课重点词语并造句)2.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
(先请学生朗读课文,再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3.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课文导入导入1:世界上的人多种多样,有可爱的、可恨的、可恶的、可怜的、可叹的、可悲的……很多很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并不存在,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不足。
既然我们都会有缺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呢?相信学了课文《讳疾忌医》,你就会得到答案的。
导入2:当别人指出你的缺点的时候,你是什么态度?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个人都会有犯锗误的时候,当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或错误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虚心接受,努力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