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下道德与法治】2.1《坚持依宪治国》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教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总结第⼀单元坚持宪法⾄上第⼀课维护宪法权威第⼀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宪法的两⼤原则:①国家权⼒属于⼈民(基本原则);②尊重和保障⼈权。
2、国家性质:⼯⼈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4、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的⼀切权⼒属于⼈民”这⼀基本原则的?(宪法怎样明确“国家的⼀切权⼒属于⼈民的”?)P3(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切权⼒属于⼈民。
(2)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属于⼈民的经济基础。
(4)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民⾏使国家权⼒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5)宪法规定⼴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6)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量属于⼈民。
5.“国家的⼀切权⼒属于⼈民”这⼀宪法原则对我们中学⽣有什么启⽰?①⼀切权⼒属于⼈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②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活,担当起国家主⼈应尽的责任。
6.⼈权的实质内容和⽬标是什么?⼈权的实质内容和⽬标是⼈的⾃由、平等地⽣存和发展。
7、我国享有⼈权的主体有哪些?在我国,⼈权的主体⾮常⼴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等。
不仅保护个⼈,也保护群体。
8、受宪法保护的⼈权内容有哪些?宪法保护的⼈权的内容也很⼴泛,既包括平等权和⼈⾝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化⽅⾯的权利。
9、国家应怎样做到尊重和保障⼈权?(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权?)P7-9(1)尊重和保障⼈权是⽴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尊重和保障⼈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政、简政放权。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2.1 《坚持依宪治国》教案1一. 教材分析《坚持依宪治国》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依宪治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宪法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宪法知识和法治观念,但对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依宪治国的内涵还缺乏深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宪法的认识,提高法治素养。
此外,学生对宪法的实践运用能力也需要加强,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宪法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依宪治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宪法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依宪治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宪法知识水平。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宪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宪法知识水平。
2.讨论交流法: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宪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宪法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宪法相关案例。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宪法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宪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1坚持依宪治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2.1节“坚持依宪治国”是八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依宪治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培养学生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宪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宪法的理解还比较肤浅,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宪法意识不强,容易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案例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宪法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宪法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提高宪法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树立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宪法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宪法的思考,导入新课。
2.教学基本内容:介绍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讲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宪法的理解和看法。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依宪治国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清晰的学习结构。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节坚持依宪治国知识点梳理
为什么要保障宪法实施?
如果宪法得充分、有效的实施,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那么,国家行使将会违反法治的要求,我们的幸福生活就不能真正实现。
怎么保障宪法的实施?
保障宪法的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一、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的构成:宪法除序言外,设有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我国现行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实施的新中国第四部宪法。
3、我国宪法的本质: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4、宪法的内容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5、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6、宪法权威的重要性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
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7、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8、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
9、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10、宪法和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的区别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二、最高法律效力
1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
1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13、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1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得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1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规定内容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6、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宪法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以宪法为核心
18、怎样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