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离子含量与不锈钢的选型说课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氯离子对热力机组的腐蚀危害极大,其腐蚀表现形式主要是破坏金属表面的钝化膜,进而向金属晶格里面渗透,引起金属表面性质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氯离子对金属腐蚀的机理,并针对热力系统内部氯离子的来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岭澳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316L不锈钢管道点腐蚀的理论分析316L抋o简隆新1 ,时建华2(1.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24;2.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24)简单介绍了循环水旋转滤网反冲洗系统及316L不锈钢管道的使用情况,分析了316L不锈钢的抗腐蚀性。
详细介绍了点腐蚀形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了316L不锈钢点腐蚀的情况,提出了对反冲洗管道可采取的防护措施。
316L不锈钢;管道;点腐蚀: a 316L . 316L . , a . .: 316L ; ;1 循环水旋转滤网反冲洗系统简介循环水过滤系统()的主要设备是旋转海水滤网,在其运行中要不断清除滤出的污物,通过反冲洗系统来实现。
反冲洗的水源与主循环水一样引自旋转滤网后的海水水室,后经两级泵加压和中间过滤输至旋转滤网的特定部位冲洗污物,设计流速2.3m。
反冲洗海水管道设计采用公称直径150(壁厚 7.11)的316L不锈钢管。
输送的海水含氯量为17g,摩尔浓度为0.48,为防止回路中海生物滋生,注入次氯酸钠溶液,使循环水入口次氯酸钠的质量分数控制在1×10-6。
2 316L不锈钢管道的使用情况系统于2000-05-17完成安装交付调试,进行单体调试及系统试运。
2001年4月,1号机组管道首次出现泄漏,泄漏部位位于管道竖直段与水平段弯头焊口处,泄漏点表现为穿透性孔,孔的直径很小,但肉眼可见,管道内壁腐蚀处呈扩展状褐色锈迹,判断为典型的不锈钢点腐蚀。
当时的处理措施是切除泄漏的管段,更换同材质的新管段,并在新管段底部增加了一个疏水阀,目的是在管道停运期间排空管内积水以防止腐蚀的再次发生。
但在2001年9月,1号机管道又发现漏点。
不锈钢氯离子含量标准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良耐腐蚀性能的合金材料,因其在氯化物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不锈钢制品常常会接触到含氯介质,因此不锈钢中的氯离子含量成为评定其抗腐蚀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对不锈钢氯离子含量的标准规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不锈钢材料的氯离子含量进行了限制,二是对不锈钢制品在不同环境下的抗腐蚀性能进行了分类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不同用途的不锈钢制品对氯离子含量有不同的要求。
首先,不锈钢材料的氯离子含量标准是指在不锈钢材料的化学成分中,对氯离子含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目前,国家标准对不锈钢材料的氯离子含量限制在0.03%以下,这是由于氯离子是导致不锈钢腐蚀的主要因素之一,超标的氯离子含量会导致不锈钢制品在潮湿、氯化物环境中出现腐蚀现象。
因此,严格控制不锈钢材料中的氯离子含量,对于保证不锈钢制品的耐腐蚀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不同环境下的不锈钢制品对氯离子含量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对于在常温、常压下的不锈钢制品,国家标准规定的氯离子含量限制是0.03%以下;而对于在高温、高压、高氯化物浓度环境下使用的不锈钢制品,国家标准对其氯离子含量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在0.01%以下。
这是因为在高温、高压、高氯化物浓度环境下,不锈钢制品更容易发生腐蚀,因此需要进一步降低氯离子含量,以保证其抗腐蚀性能。
总的来说,不锈钢氯离子含量标准是保证不锈钢制品耐腐蚀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严格控制不锈钢材料中的氯离子含量,对于提高不锈钢制品的抗腐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根据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对不同用途的不锈钢制品制定相应的氯离子含量标准,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工程需求,保证不锈钢制品的使用安全可靠。
因此,不锈钢氯离子含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不锈钢制品的质量和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不锈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严格执行不锈钢氯离子含量标准,确保不锈钢制品的质量和安全使用。
氯离子腐蚀环境下如何选择超低碳不锈钢材料?安排了老铁小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什么是氯离子腐蚀,对不锈钢有什么危害?在化学中,氯原子得到电荷后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氯离子。
氯离子半径比较小,扩散比较困难,但是当氯离子运动到不锈钢表面时就会附上表面,把不锈钢表面上的纯化膜一点点剥下来,直到纯化膜出现微观缺口。
当纯化膜出现缺口时,会迅速形成一个腐蚀出来的深坑,这种现象一般称之为点蚀。
除了点蚀之外还有因氯离子造成的应力腐蚀、缝隙腐蚀。
小编要补充一点,氯离子并不是跟谁搭档都会腐蚀,尤其氯化钠虽然常见,但是在海水中就是氯化钠氯化钾,海水腐蚀是最常见的氯离子腐蚀。
那么在氯离子腐蚀环境下如何选择超低碳不锈钢材料?3041不锈钢,是最广泛使用的奥氏体不锈钢之一,适用于浓度V30%、温度WIoOC或浓度230%、温度V50C的硝酸;温度WIOOC的各种浓度的碳酸、氨水和醇类。
3041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和用途与304不锈钢基本相同,但其含碳量更低(≤0.03%),故耐腐蚀性能(尤其是耐晶间腐蚀,包括焊缝区中含氯介殖(如冷却水)和可焊性更好,可用于半焊式或全焊式PHE。
3161不锈钢,也是奥氏体不锈钢之一,适用于浓度<50%的醋酸和苛性碱液;碳酸;醇类和丙酮等溶剂;温度W1(XrC的稀硝酸。
由于3161不锈钢含有2%-3%的包含量,故在海水和其他含氯介质中的耐腐蚀性比3041不锈钢好,完全可以替代3041不锈钢。
9041不锈钢,是一种兼顾了价格与耐腐蚀性能的奥氏体不锈钢,而且性价比比较高。
9041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比以上两种不锈钢好,特别适合硫酸、磷酸等和氯离子。
再则铭、银、铝三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比较高,故具有良好的耐应力腐蚀、点蚀和缝隙腐蚀性能。
不锈钢阀门试验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法标准不锈钢阀门试验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法标准如下:
1. 取样:从待检测的不锈钢阀门中取出适量水样,以备后续检测。
2. 试剂准备:准备好适量的硝酸银溶液( mol/L),用于与水样中的氯离子发生反应。
3. 滴定:将水样滴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当水样中的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完全后,溶液会呈现浑浊状态。
此时,可以继续滴入硝酸银溶液,直到浑浊现象消失,说明氯离子已经完全反应。
4. 计算:根据滴定过程中使用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水样中的氯离子含量。
具体公式为:氯离子含量 = (硝酸银溶液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使用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 / 水样的体积。
5. 注意事项:在滴定过程中,要保证水样的酸度适中,以避免干扰氯离子的检测。
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外界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以上是不锈钢阀门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可能因不同标准而有所不同,请根据所采用的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
不锈钢管道垫片氯离子要求不锈钢管道垫片氯离子要求导言:不锈钢管道在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其质量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是确保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垫片作为管道连接部件之间的密封元件,其材质和性能对于整个管道系统的可靠性和密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垫片要能够防止介质的泄漏,承受管道系统内外的压力差,具备耐久性和耐腐蚀性。
而氯离子则是垫片耐腐蚀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不锈钢管道垫片氯离子要求进行详细讨论。
第一章:不锈钢管道垫片的概述1.1 不锈钢管道垫片的作用1.2 不锈钢管道垫片的分类1.3 不锈钢管道垫片的材质选择第二章:氯离子对不锈钢管道垫片的影响2.1 氯离子的来源2.2 氯离子的侵蚀机理2.3 氯离子对垫片性能的影响第三章:不锈钢管道垫片的氯离子要求3.1 氯离子测试方法3.2 不锈钢管道垫片的氯离子限制值3.3 满足氯离子要求的不锈钢管道垫片材质选择第四章:提高不锈钢管道垫片耐氯离子腐蚀性能的方法4.1 材料改进4.2 表面处理4.3 涂层保护第五章:不锈钢管道垫片氯离子要求的应用案例5.1 某水处理厂管道系统的垫片材料选择5.2 某化工厂垫片材料的氯离子要求第六章:结论6.1 不锈钢管道垫片氯离子要求的总结6.2 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对不锈钢管道垫片的氯离子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从垫片的作用和分类开始,介绍了氯离子对不锈钢管道垫片的影响机理,并给出了不锈钢管道垫片氯离子的测试方法和限制值。
同时,我们还介绍了提高不锈钢管道垫片耐氯离子腐蚀性能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应用案例。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对不锈钢管道垫片氯离子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实际应用中的材料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不锈钢管道垫片、氯离子、管道连接、耐腐蚀性能、管道系统安全。
不锈钢材质耐氯离子腐蚀标准参考关于不锈钢材质耐氯离子腐蚀标准可参照《火电厂循环水处理》一书第179页,明确约定:⑴、T304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0—200mg/L⑵、T316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1000mg/L⑶、T317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5000mg/L选择影响因素除了上述的循环水中氯离子含量多少、水的温度和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外,还有循环冷却水的酸碱度,同样的氯离子含量,在酸性环境下腐蚀性增强,反之减弱。
如316不锈钢材料,对于1.20×10I4(120 ppm, )氯离子含量的循环冷却水,在pH值为5时,不腐蚀的合适温度为:4o℃,在pH值为9时,不腐蚀的合适温度可以大于130℃202不锈钢相关资料:202不锈钢相当于我国的 1Cr18Mn8Ni5N,其中Cr前面的1是表示它的平均碳含量为0.1%(实际≤0.12%)。
奥氏体不锈钢按其化学成分又分为铬镍系(美国为300系)奥氏体不锈钢和铬锰系(美国为200系)奥氏体不锈钢两个系列。
铬锰系(200系)奥氏体不锈钢实在铬镍系奥氏体不锈钢基础上,往钢中加入锰和(或)氮代替贵重金属镍元素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奥氏体元素,除锰之外还有氮,一般还有适量的镍(4%~6%).钢中锰起稳定奥氏体的作用。
由于氮强烈的形成并稳定奥氏体且起很好的固溶强化作用,提高了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因此这个系列的不锈钢,适宜在承受较重负荷而耐蚀性要求不太高的设备和部件上使用.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就越高,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因此200系不锈钢具备奥氏体钢的无磁特性。
但由于抗晶间腐蚀和抗点腐蚀能力明显低于300系不锈钢,使用范围具有局限性。
四种不锈钢的鉴别方法①光谱:用高压电激发光谱枪(该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打光谱可定性区分出钢的元素种类,以及含量的大致高低.②化学试剂:有一种专门的试剂叫镍定性液,将其滴在不锈钢表面,通电后瞬间氧化,生成淡白色或浅黄色,说明该不锈钢不含镍;生成淡玫瑰红色且马上褪色变成深黄色,说明该不锈钢含镍在1%—2%左右;生成玫瑰红色且不褪色,说明该不锈钢含镍在4%以上,玫瑰红色越鲜艳说明含镍量越高.③色泽:经过酸洗的不锈钢的表面色泽:300系不锈钢银白色并呈玉色;400系不锈钢白色并稍灰,光泽弱;200系不锈钢的色泽与300系不锈钢相似,稍淡. 未经酸洗的不锈钢的表面色泽:300系不锈钢呈棕白色;400系不锈钢呈棕黑色;200系不锈钢呈黑色。
氯离子腐蚀环境下,VOCs治理设施的钢材选型在氯离子存在的环境中,因喷淋塔、RTO及深冷冷凝系统主体设备的材料均已钢材为主,那这些VOCs治理设施所用的钢材该如何选择呢?来看看下面的知识点!1、应力腐蚀:不锈钢在含有氧的氯离子的腐蚀介质环境产生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失效所占的比例高达45 %左右。
常用的防护措施:合理选材,选用耐应力腐蚀材料主要有高纯奥氏体铬镍钢,高硅奥氏体铬镍钢,高铬铁素体钢和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
其中,以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的抗应力腐蚀能力最好。
控制应力:装配时,尽量减少应力集中,并使其与介质接触部分具有最小的残余应力,防止磕碰划伤,严格遵守焊接工艺规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原料成分、流速、介质温度、压力、pH 值等工艺指标。
在工艺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添加缓蚀剂。
铬镍不锈钢在溶1 / 7解有氧的氯化物中使用时,应把氧的质量分数降低到1. 0×10 - 6 以下。
实践证明,在含有氯离子质量分数为500. 0 ×10 - 6 的水中,只需加入质量分数为150. 0 ×10 - 6 的硝酸盐和质量分数为0. 5 ×10 - 6亚硫酸钠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2、孔蚀失效及预防措施小孔腐蚀一般在静止的介质中容易发生。
蚀孔通常沿着重力方向或横向方向发展,孔蚀一旦形成,即向深处自动加速。
,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在含有氯离子的水溶液中便产生了溶解,结果在基底金属上生成孔径为20μm~30μm小蚀坑,这些小蚀坑便是孔蚀核。
只要介质中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便可能使蚀核发展成蚀孔。
常见预防措施:在不锈钢中加入钼、氮、硅等元素或加入这些元素的同时提高铬含量。
降低氯离子在介质中的含量。
加入缓蚀剂,增加钝化膜的稳定性或有利于受损钝化膜得以再钝化。
采用外加阴极电流保护,抑制孔蚀。
3、点腐蚀由于任何金属材料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非金属夹杂物,这些非金属化合物,在Cl 离子的腐蚀作用下将很快形成坑点腐蚀,在闭塞电池的作用,坑外的Cl 离子将向坑内迁移,而带正电荷的坑内金属离子将向坑外迁移。
氯离子与不锈钢腐蚀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氯离子腐蚀是一种金属晶粒间的腐蚀,表现为不锈钢的脆裂,而且电焊修补后,这中裂纹会沿着焊缝延伸。
根据我们公司的使用情况,设备使用了10年,水温度在70,85摄氏度时候,氯离子在100PPM左右,304的设备开始产生裂纹,最初在焊缝上最为突出,而316L的设备倒是还未出现问题。
但是按照规范奥氏体不锈钢设备氯离子的含量应该控制在25PPM。
从我们使用的情况看,cl-对304的腐蚀一般表现为应力腐蚀的特征,而且多数从焊缝的热影响区、煅件的本体等应力集中的区域开始出现腐蚀。
不锈钢耐腐蚀的机理是由于存在元素铬,铬在很多条件下能钝化从而使设备得以保护。
而以氯为代表的活性阴离子极易破坏钝化膜,在材料局部区域形成孔蚀核,最终形成蚀孔。
因而不锈钢最怕氯离子。
从资料看,什么样的不锈钢对氯离子都没有防腐蚀。
但是我们公司有一种产品的反应釜中包含双氧水,氯化钠,氢氧化钠。
但反应釜使用了好多年还没有出现腐蚀情况。
个人认为,碱性环境氯离子对材质腐蚀不是特别明显。
氯离子一般都是海水里,所以要选耐海水腐蚀的钢种,通常的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经验证,耐海水腐蚀并不好。
在海水环境下不锈钢的使用,孔蚀、间隙腐蚀的局部腐蚀有时发生。
对这些局部腐蚀的抑制,已知增加Cr和Mo,奥氏体系不锈钢和双相钢,特别是添加N是有效果的,美国研制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牌号我记不清了),日本研制的高N奥氏体系不锈钢,因为316L,317L这类钢不抗海水腐蚀~以下钢种供参考:高强度耐海水腐蚀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00Cr16Ni6Mo3Cu1N高强度耐海水腐蚀不锈钢 00Cr26Ni6Mo4CuTiAl耐海水不锈钢Yus270(20Cr,18Ni,6Mo,0(2N)(2 ,3(6 ,海水因地域不同而多少有些差异,溶于海水的盐类浓度为3其中氯离子浓度为19000 ppm。
而自来水的氯离子浓度上限值为200 ppm,所以海水中氯离子浓度相当于自来水的lOO倍。
不锈钢材质耐氯离子腐蚀标准参考关于不锈钢材质耐氯离子腐蚀标准可参照《火电厂循环水处理》一书第179页,明确约定:⑴、T304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0-200mg/L⑵、T316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1000mg/L⑶、T317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5000mg/L选择影响因素除了上述的循环水中氯离子含量多少、水的温度和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外,还有循环冷却水的酸碱度,同样的氯离子含量,在酸性环境下腐蚀性增强,反之减弱。
如316不锈钢材料,对于1.20×10I4(120 ppm, )氯离子含量的循环冷却水,在pH值为5时,不腐蚀的合适温度为:4o℃,在pH值为9时,不腐蚀的合适温度可以大于130℃202不锈钢相关资料:202不锈钢相当于我国的 1Cr18Mn8Ni5N,其中Cr前面的1是表示它的平均碳含量为0.1%(实际≤0.12%)。
奥氏体不锈钢按其化学成分又分为铬镍系(美国为300系)奥氏体不锈钢和铬锰系(美国为200系)奥氏体不锈钢两个系列。
铬锰系(200系)奥氏体不锈钢实在铬镍系奥氏体不锈钢基础上,往钢中加入锰和(或)氮代替贵重金属镍元素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奥氏体元素,除锰之外还有氮,一般还有适量的镍(4%~6%)。
钢中锰起稳定奥氏体的作用。
由于氮强烈的形成并稳定奥氏体且起很好的固溶强化作用,提高了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因此这个系列的不锈钢,适宜在承受较重负荷而耐蚀性要求不太高的设备和部件上使用。
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就越高,形成100%的奥氏体结构,因此200系不锈钢具备奥氏体钢的无磁特性。
但由于抗晶间腐蚀和抗点腐蚀能力明显低于300系不锈钢,使用范围具有局限性。
四种不锈钢的鉴别方法①光谱:用高压电激发光谱枪(该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打光谱可定性区分出钢的元素种类,以及含量的大致高低。
②化学试剂:有一种专门的试剂叫镍定性液,将其滴在不锈钢表面,通电后瞬间氧化,生成淡白色或浅黄色,说明该不锈钢不含镍;生成淡玫瑰红色且马上褪色变成深黄色,说明该不锈钢含镍在1%—2%左右;生成玫瑰红色且不褪色,说明该不锈钢含镍在4%以上,玫瑰红色越鲜艳说明含镍量越高。
氯离子含量与不锈钢的选型304 CL-含量标准25℃时 100mg/L50℃时 75mg/L75℃时 40mg/L100℃时 20mg/L120℃时 10mg/L下面是不同氯离子含量对应的材料选择,仅供参考氯离子浓度 60度 80度 120度 130度< 10ppm 304 304 304 316< 25ppm 304 304 316 316< 50ppm 304 316 316 Ti< 80ppm 316 316 316 Ti< 150ppm 316 316 Ti Ti< 300ppm 316 Ti Ti Ti> 300ppm Ti Ti Ti Ti关于不锈钢材质耐氯离子腐蚀标准可参照《火电厂循环水处理》一书第179页,明确约定: ⑴、T304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0-200mg/L⑵、T316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1000mg/L⑶、T317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5000mg/L氯离子对不锈钢钝化膜的破坏处于钝态的金属仍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即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
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平衡便受到破坏,溶解占优势。
其原因是氯离子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新露出的基底金属的特定点上生成小蚀坑(孔径多在20~30μm),这些小蚀坑称为孔蚀核,亦可理解为蚀孔生成的活性中心。
氯离子的存在对不锈钢的钝态起到直接的破环作用。
对含不同浓度氯离子溶液中的不锈钢试样采取恒电位法测量的电位与电流关系曲线中可以看出阳极电位达到一定值,电流密度突然变小,表示开始形成稳定的钝化膜,其电阻比较高,并在一定的电位区域(钝化区)内保持。
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升高,其临界电流密度增加,初级钝化电位也升高,并缩小了钝化区范围。
对这种特性的解释是在钝化电位区域内,氯离子与氧化性物质竞争,并且进入薄膜之中,因此产生晶格缺陷,降低了氧化物的电阻率。
氯离子含量与不锈钢
的选型
304 CL-含量标准
25℃时 100mg/L
50℃时 75mg/L
75℃时 40mg/L
100℃时 20mg/L
120℃时 10mg/L
下面是不同氯离子含量对应的材料选择,仅供参考
氯离子浓度 60度 80度 120度 130度
< 10ppm 304 304 304 316
< 25ppm 304 304 316 316
< 50ppm 304 316 316 Ti
< 80ppm 316 316 316 Ti
< 150ppm 316 316 Ti Ti
< 300ppm 316 Ti Ti Ti
> 300ppm Ti Ti Ti Ti
关于不锈钢材质耐氯离子腐蚀标准可参照《火电厂循环水处理》一书第179页,明确约定: ⑴、T304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0-200mg/L
⑵、T316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1000mg/L
⑶、T317不锈钢氯离子含量为<5000mg/L
氯离子对不锈钢钝化膜的破坏
处于钝态的金属仍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即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
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平衡便受到破坏,溶解占优势。
其原因是氯离子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新露出的基底金属的特定点上生成小蚀坑(孔径多在20~30μm),这些小蚀坑称为孔蚀
核,亦可理解为蚀孔生成的活性中心。
氯离子的存在对不锈钢的钝态起到直接的破环作用。
对含不同浓度氯离子溶液中的不锈钢试样采取恒电位法测量的电位与电流关系曲线中可以看出阳极电位达到一定值,电流密度突然变小,表示开始形成稳定的钝化膜,其电阻比较高,并在一定的电位区域(钝化区)内保持。
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升高,其临界电流密度增加,初级钝化电位也升高,并缩小了钝化区范围。
对这种特性的解释是在钝化电位区域内,氯离子与氧化性物质竞争,并且进入薄膜之中,因此产生晶格缺陷,降低了氧化物的电阻率。
因此在有氯离子存在的环境下,既不容易产生钝化,也不容易维持钝化。
# d: ?, j' q. _ 在局部钝化膜破坏的同时其余的保护膜保持完好,这使得点蚀的条件得以实现和加强。
根据电化学产生机理,处于活化态的不锈钢较之钝化态的不锈钢其电极电位要高许多,电解质溶液就满足了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活化态不锈钢成为阳极,钝化态不锈钢作为阴极。
腐蚀点只涉及到一小部分金属,其余的表面是一个大的阴极面积。
在电化学反应中,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是以相同速度进行的,因此集中到阳极腐蚀点上的腐蚀速度非常显著,有明显的穿透作用,这样形成了点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