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19.86 KB
- 文档页数:11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本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经典常谈》。
这是一本由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朱自清先生所著的学术著作,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经典常谈》的作者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先生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其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经典常谈》便是他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经典常谈》最初于193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庄子》和《史记》等八部经典著作。
这些著作涵盖了我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一、《周易》《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对《周易》的起源、内容、思想进行了详细解读,使我们得以了解这部古代哲学巨著的精髓。
二、《尚书》《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它记载了从夏朝到周朝的历史大事。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对《尚书》的编纂过程、内容特点、思想价值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对《诗经》的成书背景、艺术特色、思想内涵进行了详尽论述,使我们得以领略古代诗歌的韵味。
四、《礼记》《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主要阐述了儒家关于礼仪、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思想。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对《礼记》的编纂背景、内容结构、思想精髓进行了深入剖析,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
五、《左传》《左传》是一部以《春秋》为基础的编年体史书,它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名著演讲稿13篇名著演讲稿篇1就像这段话一样,文学在当今社会上已占有了高大的地位,是我们青少年必读的书集,它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
前不久我刚看完了一本《欧也妮葛朗台》是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同时也是讽刺作品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
读完了这部小说,使我知道了:葛朗台他是个贪婪、狡猾、吝啬的人,金钱是他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为了钱,他可以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请水面包;弟弟破产无动于衷;侄儿求他置之不理。
直到他知道可以花费小笔资金解决弟弟破产的事情,同时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后,才肯出这笔钱,甚至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他的钱。
虽然,他是个守财奴却与别人不相同。
他不仅热衷守财,还善于发财,精明计算,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果断出击。
索漠城里,都尝过他的厉害,反倒佩服他,把他当成索漠城的光荣。
通过葛朗台使我明白了:金钱在当时社会具有无边的影响力,同时也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活动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而欧也妮,葛朗台的女儿,天真美丽的她喜欢上了破产的表弟夏尔,为了资助夏尔,她把父亲给的金币赠给他,这样的举动激怒了爱财如命的葛郎台,父女发生激烈的冲突,而她的母亲却因此一病不起,但最终欧也妮等到的却是个发了财的负心汉。
与此同时,在她的身边围绕着许多金钱的奴隶。
为了得到她的钱,拼命地在她的身边包围着。
使我同情她,为什么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金钱“这东西的怨恨是那么深,那么重。
每个人都觉得她是一个吝啬鬼,因为她同她的父亲一样省吃俭用,精打细算。
但是,一个个虔诚的机构,一所养老院,几所教会小学……却给了责备她爱财的人一记有力的耳光。
从这本书中使我明白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就如上帝一般,让所有人侵倒,甚至六亲不认,但有的看似吝啬的人却不是一个吝啬鬼而是一个慈善的人。
让我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多看人内心的世界……文学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加强修养,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阳光与滋润心灵的雨露。
诚实守信涵养德行演讲稿诚实守信涵养德行演讲稿(通用8篇)演讲稿以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为主,是为演讲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演讲稿很难写吧,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诚实守信涵养德行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诚实守信涵养德行演讲稿 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诗人说,诚信是三月的春风,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说诚信是宝贵的信富;诚实是力量的是一种美德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诚信对于建设人。
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个忠诚老实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时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
因此,忠诚老实的人也有可能犯错误,但同虚伪的人犯错误的性质不同。
诚实的人犯错误是由于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方面问题造成的,而虚伪的人犯错误则是由于不诚实,属于道德品质问题。
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
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
“诚实”是真实不欺,”信”也是真实不欺。
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
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
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缅怀一位伟大的先贤——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世人所敬仰。
在此,我将用三分钟的时间,向大家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精髓。
一、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山东曲阜一个贫寒的家庭。
他的父亲在他三岁时便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
孔子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
他曾三次游说诸侯,希望得到重用,但未能如愿。
晚年,孔子回到故乡,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和著述。
孔子一生弟子众多,其中以颜回、曾参、子路等最为著名。
他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以德治国。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们将他的言行编纂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二、孔子的思想精髓1. 仁爱之心孔子认为,仁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仁者爱人,以德服人。
他强调,要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2. 礼仪之道孔子提倡礼治,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做到谦逊有礼,尊重他人。
3. 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他主张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以德为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4. 为政以德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引导百姓走向正道。
他强调,治国安邦的关键在于君子的德行。
5. 诚信为本孔子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他提倡,人们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做到表里如一。
三、孔子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学派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孔子的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
于丹《庄子心得》完整版于丹《庄子》心得之《庄子何其人》第一集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媒介学。
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
内容简介: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金圣叹批六才子书,第一个就是《南华经》庄子,这样的一个人,嬉笑怒骂,可以说上穷碧落下黄泉,骂尽天下英雄,但是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
我们也知道,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
庄子这个人在天地之间,可以说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这一切一切。
庄子这个人可以说在一个乱世之中,他从天地大道,直到人间名利生死,看破的、穿越的这一切一切了然于心,留到今天《庄子》这本书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那么,在庄子的这部书里面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呢?其实在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道法自然,和谐共生——探索人生真谛的智慧之光》。
(掌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崇尚自然、尊重道法的民族。
道家哲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智慧,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道法的世界,感受那份宁静与和谐。
首先,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道,无形无象,却孕育万物;法,有形有象,却遵循道之规律。
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人类应当顺应自然,与万物和谐共生。
(过渡)在我国古代,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曾说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这句话告诉我们,大自然有其固有的规律,我们只需顺应这些规律,就能找到生活的真谛。
比如,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休养生息,这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人类生活的法则。
(深入)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道法自然呢?首先,我们要学会放下执念,顺应变化。
世间万物,瞬息万变,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正如《道德经》中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顺应一切,不与人争,才能成就其伟大。
其次,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珍惜资源。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
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转折)然而,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却迷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忘记了道法自然的真谛。
人们为了追求物质财富,不惜破坏自然环境,甚至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
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地球,也损害了我们自己。
(结论)因此,让我们重拾道法自然的智慧,回归生活的本真。
学会放下,顺应变化,尊重自然,珍惜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最后,让我们共同呼吁:道法自然,和谐共生,从我做起!谢谢大家!(掌声)。
天生我才必有用 everyone is made special for something.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年轻的时候都曾有过梦想,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或许不再做梦,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被现实之中的失败所打击而一蹶不振不再有曾经的斗志。
有的时候即使你努力了,现实还是不会让你在某些方面成功。
你气馁了,但是也许它只是想告诉你你在某些方面的弱点,也许它只是想帮助你真正找到你的强项。
就像视频中一样,在惠子眼里一无是处的葫芦,庄子却能发现它有用的一面。
人无完人却总有自己能够闪光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不要自卑,不要自怨自艾,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
i believe that man once had a dream when he was young.like i,when i was a little girl,i used to dream a lot.for example,when i was at primaryschool,all i wanted to do is being a scientist.some may think that the dream a littlechild dreaming of is kind of ridiculous,or maybe unrealistic,but i want to ask youthen :how many of you are still dreaming.sometimes i think that a dream’s broken is because the failure on theroad of your growing up may let you feel despair,thinking that whether i was goodfor nothing.but what i want to tell you now is that every man is good for something.just asthe story in the video shows, 当我看到nick vujicic的故事,我真的深深的被他感动到了。
《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导论(5篇材料)第一篇:《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导论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我国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有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那就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和宋明理学。
这四大思想传统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的学问都是生命的哲学,他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
这就是说,中国哲学的智慧是从伟大精神人格中、从哲学家的实践行为中流露或显现出来的。
中国哲学家是先知、诗人和圣贤的综合人格。
他们透视现在,玄想未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高尚的理想拿到现实世界来实现。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文约义丰,《庄子》诙诡谲奇。
《老》《庄》不独表达了特殊的生存体验、宇宙观念、人生智慧,而且代表了特殊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各类艺术的灵魂和源头活水,堪称世界文化的奇葩。
读《老》、《庄》既要用理智,又要用感情,要有自己对生活的体悟,甚至要投射全幅的生命。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
老子所著。
其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是轴心文明时代最著名的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又被奉为道教的鼻祖。
《庄子》一书(庄子著,其名周,先秦著名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
)是道家与道教的经典,主要强调的是整体的和谐与物我的相通,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源泉。
包含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语言风格接近,思想连贯,自成一体,乃庄子自著,是全书之核心。
庄子的精神,也正是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美学精神。
《老子》第一章既说“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恍恍惚惚的东西,无形无状,混而有一。
它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母”,是一个终极实在,是万物的根源,是一种不受局限的、无终止的、一切事物的源泉与原始浑朴的总体。
“道”不是一静止不变的实体,而是永远不停息的流转与变迁的一个过程。
道是整体与过程的统一。
道具有否定性和潜在性,它创造和维持了每一肯定的和实在的事物。
珍惜时间把握当下演讲稿珍惜时间把握当下演讲稿(通用17篇)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演讲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珍惜时间把握当下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珍惜时间把握当下演讲稿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时间,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
它会使人苍老,使一些事情变成永远的回忆,而我们却永远抓不到它。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短短数十个春秋,时间便会如白驹过隙一般在我们身边匆匆流过,留下的只是岁月的痕迹。
对时间的认识不同,人们对人生的态度便会不同。
有些人认为,既然人的一生这么短暂,何不今宵有酒今宵醉,整天沉迷于花天酒地、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等到将老时才发觉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索然无味。
而有些人便会每日匆匆忙忙,忙工作、忙学习、忙家庭,恨不得每天28个小时。
他们的每天都非常充实,每天都会有所收获,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国家作出了贡献,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我们经常会抱怨,时间总是过得太快,不等我们开始行动,它就已经匆匆地流逝了。
正如朱自清先生说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当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挡时,它又从遮挡的手指间过去。
天黑时,你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你身上跨过,从你脚边飞走了。
”这时,我们不禁要问,怎样才能做到珍惜时间呢?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每天的'清晨你在做什么呢?是依旧在与周公相会还是稳坐书桌前大声朗诵英文呢?鲁迅先生说过:“时间犹如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会有的。
”晚上的自习时间你是认真的学习还是和同学闲聊呢?如果你用闲聊的时间来记英文单词,那得记住多少啊!我们不妨来做到数学题,如果你每天早起半小时,吃饭时间缩减十分钟,晚自习的闲聊时间减少半小时,听流行音乐改为英文听力,每天坚持听半小时,那么一天下来,你能用来学习的时间便会增加至少两个小时!量变必会引起质变。
名著的演讲稿4篇演讲稿特别注重构造清楚,层次简明。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演讲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的名著的演讲稿4篇,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中国古典名著,做自豪》。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佳作。
然而中国古典著作浩繁轶卷,何从入手呢?我把读过的删之又删,简而又简,最后剩下五部经典,向各位推荐:《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史记》、《庄子》。
《红楼梦》,它先引领我进入琐碎凡庸的家庭生活。
外表崇拜女性的贾宝玉,争夺的是高于人权的家庭主宰权,因为谁夺得家庭主宰权,谁就是大观园里的大爷。
说句胆大包天的话,从古至今中国的家庭生活大多阴沉、压抑,健全的人性遭到扭曲,天赋的创造力被窒息。
但被压抑的生命能量不可能消失,最终会积聚恶变为破坏力。
所以乖戾的宝玉才要夺门而出,去找寻他的“太虚幻境”,这让我联想到今天的韩寒冲出《三重门》的勇气一定受其影响,并发扬光大为冲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作家圣叹三道门槛的“坏小子”。
其杀伤力之强远远胜过宝玉对当年迂腐的士大夫的影响。
随着贾宝玉的出家,我从压抑的“家庭红楼”转向恣纵的“江湖”。
《水浒传》就是江湖生存的百科全书,它引领我的阅读从室内走向室外。
仇视女人的武松等梁山好汉,争夺的是高于家庭主宰权的江湖主宰权。
谁夺得江湖主宰权,谁就是江湖之上的老大,女人更不在话下,你看那被灭门的扈三娘,不也乖乖地成了矮脚虎王英的妻子了吗?中国的江湖生存野蛮而且血腥,欺诈无处不在。
读过《水浒传》的阳性凶残,会使《红楼梦》的阴性优美黯然失色。
险恶的江湖生存,似乎使压抑的家庭生活变得容易忍受了,唉!还是家好啊!暴政的父亲贾政和可笑的老祖宗贾母也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随着宋江们的被招安,我从辽阔的“江湖”转入幽深的“庙堂”。
《三国演义》是庙堂权术的百科全书。
这本对于中学生的我们存在着阅读障碍,从情感来说我最厌恶的大概就是这本经典,因为书中描写的每个人都不择手段,阴险的权力争斗在文学书籍中是少见的。
Make the best use of man and material Hello, ladies and gentlemen. I am henry from 1441. I amvery happy to stand here to make my speech. Today, my topicis that make the best use of man and material.There is an old saying that “there must be a use for mytalent.”I think so, but in the story, Hui Zidid not know whatvalue the gourds had, so he just broken it up. But ZhuangZimadea boat out of gourds so that he can have a sea journey.So, from the story, we can know Zhuang Zi makes the best useof gourds, but Hui Zi does not.So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material.As we all know, dog can catch the mouse, but it is not professional. For guarding house, a dog is better than amouse;For catching mouse, a cat is better than than a dog. So,dog and cat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mselves. Animal can dothat, so can we, human beings, do that? The anwser must beyes!I think most of youhear about Nick Vujicic, an Australianwho an Australian, who was born with no hands and nolegs.But h e said he can do everying.Through h is struggle, hebecame a real man with a strong heart and positive faith.Hecan swim, he can play golf, he can write, almost everying wecan do,he can also do, even better!Do not show the contemptuous to him, because Now he has made the best use of himself, and he has found his mission is to give others hope through his story. He thinks this mission is his best value granted by God.So, do you agree with me, that he is a superman?Ok now it is your turn, and also mine,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ourselves.As college students, we need to be more mature, but actually most of us are still self-contemptuous; we are still not confident; we are still thinking that we are no good. Why dowe have this feeling? The reason for this feeling is that we do not make the best use of ourselves. As for me, i was not confident in the past, because you can see, i am not tall rich or handsome my poor pronounciation and so on. But now i have changed. I try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myself. So today i am standing here.I know most of you is like me, so i hope you also can try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yourself.Finally, i will share two sentences with you.The person who can realize his value and make the best use is the wise; The person who can realize others value andmake the best use is the brave.So as the English majors, are you ready to be that one? 知识改变命运。
名人演讲稿范文(模板7篇)小编专题“名人演讲稿”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名人演讲稿范文篇1感谢而且佩服日本朋友们,为论坛选择了这么一个丰满的议题。
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
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为什么人们厌恶贫困?因为贫困者不能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无论是食欲还是性欲,无论是虚荣心还是爱美之心,无论是去医院看病不排队,还是坐飞机头等舱,都必须用金钱来满足,用金钱来实现,当然,如果出生在皇室,或者担任了高官,要满足上述欲望,大概也不需要金钱。
富是因为有钱,贵是因为出身、门第和权力。
当然,有了钱,也就不愁贵,而有了权力以后似乎也不愁没钱(经典之言)。
因为富与贵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并为一个范畴。
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这一点孔夫子也给予肯定,但孔夫子说:尽管希望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应该享受的。
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
时至今日,圣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导,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羡钱财,不慕富贵者。
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国时高人管宁,锄地见金,挥锄不顾。
同锄者华歆,捡而视之,复掷于地,虽心生欲望,但能因为面子而掷之,已属不易。
庄子讲稿庄子介绍庄子,我们都很熟悉。
闻一多先生说“在中国古代那么多圣贤中,没有一个像我们对待庄子这样,对很多的圣贤我们是敬畏,但对于庄子,我们是既敬畏又喜爱。
”关于庄子,《史记》中并没有单独一篇传记,在《老子·韩非子列传》中有200多个字提到庄子。
我们从中知道庄子名周,宋国蒙人。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在今天的河南商丘民权县。
大概是公元前369年和公元前286年这个时候,属于楚威王,齐宣王的时代。
庄子一开始是个管理漆园的小官,叫漆园吏。
后来觉得做官不太爽,就不干了。
但是大家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不当官就只能教书。
很显然,庄子教得也不怎么样,我们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干什么的都有,有大侠客子路,大富翁子贡,还有两个学生口才极高,一个是子贡,另外一个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就是白天睡觉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宰我。
庄子经常编草鞋来补贴家用,就知道他活着多么的穷了。
有一次,庄子看见魏王,魏王说:“你很穷困啊!”。
庄子一听,马上辩解说:“我穷,但是我不困。
”穷它是物质上的不足,而困是精神的空虚。
一个人穷并不可怕,但是不能困,中国的价值的值,就是人要站直了你才会有价值。
但是没钱还是要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啊。
庄子经常就会去向那些有钱,或者贪官借粮食。
有一次他去监河侯贷粮,监河侯也知道庄子不好惹,要是你不借给庄子,庄子就编故事讽刺你。
要是有人整天讽刺你,你也受不了。
监河侯就说:“现在我粮食也不多了,等秋天,我多借给你一些。
”这时候,庄子就开始编故事讽刺他,我来的时候在车沟里看见两条鱼,鱼在相濡以沫,就是互相吐着唾沫湿润对方。
鱼和我说:‘你看我都快渴死了,给弄瓢水吧!’庄子说我跟鱼讲弄瓢水有什么用啊。
你等着,我到东海去和东海龙王商量一下,把东海的水引进来,到大海里去畅游,那多舒服啊。
然后鱼就和我讲,“等你把东海的水引进来,我早就变成鱼干了。
在枯鱼之肆你去找我吧。
这里可以看出庄子虽然穷但是很傲,他没有低声下气的低头。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也从侧面说明了庄子的傲,而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我记得好像学过,就是说惠子在魏国做官,有人就和惠子说听说庄子要来了,想要来取代你的位置。
于是惠子在国内搜了三天三夜。
庄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去找他说,我知道天上有一种鸟叫凤凰,它非梧桐不息,非练石不食。
地上有一只猫头鹰捉到一只腐烂的死老鼠。
这时候凤凰从天飞过,猫头鹰以为凤凰要来抢这只死老鼠,于是抬头作怪声。
庄子说你这个魏国相的位置就像死老鼠一样我不感兴趣。
大家注意,庄子的庄姓,在当时是非常尊贵的,来自大名鼎鼎的楚庄王的赐姓。
楚庄王就是那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春秋五霸。
庄子要做官是很容易的。
另外一点,庄子的学问很深的,《史记》就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本归于老子”。
那个写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说《庄子》里头还有很多生物学知识。
而且,在诸子百家中,文章写得最好的就两个人,一个是庄子,另外一个是孟子。
所谓“庄文如海,孟文如潮”,庄子的文章那是汪洋恣肆,气象万千。
而孟子的文章大家读了不少,气势很好,很多排比什么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孟子文章的说理折服,而且被孟子的气势所压倒,一浪高过一浪。
诸子百家中的其它人都是把文字看成是工具而已,比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就是说意思知道就好了。
关于庄子的更多描述,可以去看道教的,但是道教对庄子是神话过的,也就是不太靠谱的。
在道教中,庄子是南华真人,所以《庄子》一书就被称为叫《南华真经》。
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庄子》这本书。
《庄子》一书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史记》说庄子原有十万多字,但是现存只有六万多字。
目前《庄子》有三十三篇,有7篇内篇,15篇外篇,以及11篇杂篇。
基本认为7篇内篇外带《秋水篇》为庄子写,其它的可能争议比较大。
因为可能在外篇或者杂篇中有些和庄子的思想不太符合。
所以说,我们就围绕这内篇七篇,以及《秋水篇》展开叙述。
内七篇分别是讲大鹏和蓬间雀的《逍遥游》;万物平等,齐论的《齐物论》;讲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庖丁解牛的《养生主》;处世之道和人生态度的《人间世》;思想非常深刻的《德充符》,说了怎么内在精神充实,符合大道,非常深刻;《大宗师》,注意这三个字都是崇拜。
《秋水篇》虽然是外篇,但是普遍认为还是庄子所写,讲了河伯的故事,就是说秋天涨水,河伯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也。
到了海洋,发现自己太渺小了,然后望洋兴叹。
还有关于鱼快不快乐的子非鱼的故事,这个后面要讲一下,还有比如刚刚那个凤凰的故事。
了解《庄子》,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中对自由的渴望,对平等,宽容,旷达的一种描述。
大家应该都听过《道德经》中对道对描述,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什么的大地的精神,就是厚德载物;天的精神是自强不息,而道的本性是自然。
这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
用一句话来概括庄子思想就是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只能改变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所以我们要以道观物,要与道合一。
注意一下,这个道不能那么好理解的,因为它不能说,也就是说说出来就不是道的了。
如果今天讲老子或者道德经,那么可能就要花上半节课甚至一节课来讲这个道。
而且如果讲完了,你们说听得迷迷茫茫,云里雾里那可能就悟道了。
如果觉得很清楚,可以描述出来,那就呵呵了,那可能就没懂。
庄子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讲,就是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逍遥游。
前三者是逍遥游的前提条件。
齐万物首先是齐万物,那就是一个无差别的境界。
佛教也有类似的描述,但是我认为不如庄子讲得透彻。
比如我们拜佛都是这个手势,叫双手合一,也就是不分彼此。
也就是齐万物的一种境界。
所以《齐物论》讲了两个东西,一个叫齐物,也就是万物平等;一个叫齐论,就是各种观点也有平等表达的权利。
在《逍遥游》里中大鹏和蓬间雀。
一直存在一种误解,就是大鹏很伟大,蓬间雀很渺小。
但是这并不是庄子的意思,李白因为这种误解才有那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里说什么“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百度百科说什么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以及蓬间雀的萎琐、渺小、卑怯。
这根本不是庄子的观点,只能说李白的雄心和毛泽东的野心对庄子的一种误解。
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是它的能力,是自然的。
而蓬间雀飞不过数仞,但是这也是它的能力,是自然的。
也就是符合道的,所以蓬间雀有必要去羡慕大鹏吗?没有必要,你要是学大鹏,可能不但学不成,还可能死得很惨。
所以说有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害了今天无数中国人,上次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叫《中国人为什么不快乐》,其中就说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攀比,比来比去,比得自己很纠结,很憔悴。
按庄子的观点说,就是你努力了,你就问心无愧了。
大家就应该平等,各安其乐。
说到庄子,有另外一个人叫陶渊明,他自己说他是庄子转世。
为什么很多人那么喜欢陶渊明呢?陶渊明到底有什么好呢?彭泽令没做好,挂印回家种田。
田也没种好大家都知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也就是那么几十首,文章也就是那么几篇。
你们要去买一本陶渊明文集也就薄薄的的一本。
但是林语堂先生却说“陶渊明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
正是他有一个伟大的人格,一个平等的人格。
陶渊明儿子在家无人照料,找了个仆人,陶渊明嘱咐儿子说:“此亦人子也,善遇之”。
这是一种伟大的胸怀和平等的人格。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还有一个人就是苏东坡,他身上是儒道佛三家都有的一个人,他说“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舍儿郎”。
我陪玉皇大帝不显得卑微,陪卑田舍儿郎不显得高贵。
这就是齐万物,一种平等的人格。
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就是庄周梦蝶。
我们都读过,“庄生晓梦迷蝴蝶”。
那到底是庄子迷还是我们迷呢?我们和蝴蝶应该是平等的,为什么只允许我梦见蝴蝶,而蝴蝶就不能梦见我们呢?这便是齐万物。
齐是非我们非常喜欢辩论,但是庄子说争论是没有必要的。
当然说这句话庄子所处的年代大家都知道是诸子百家的时候,学术争论那是很厉害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辩论是难免的。
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应该是平等对待。
从自己的角度来判断是非,这个标准是不准确的。
庄子不是认为没有标准,而是说不能够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去独断别人的观点对或不对。
庄子反对的是一种独断论,站的角度不同,大家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还有就是世界变化得太快,是非标准也在变化。
所以《齐物论》中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所以我们要宽容,哪怕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也得同意你有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权利。
懂得宽容的人才能够有对待人生这种幽默的看法,幽默的感觉。
那么什么是幽默呢?幽默不仅需要敏锐的反应,更需要宽广的胸怀,你有这种宽容之心,你才会有真正的一种幽默的胸襟。
北大美学双峰之一的宗白华先生在《论两种人生态度》种总结了一种是悲剧的人生态度,一种是幽默的人生态度。
悲剧的人生态度就是我认为这个世界不完美,有矛盾,我要解决这个矛盾,哪怕是殉于矛盾,就是说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把自己牺牲了,那我也在所不惜。
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别人看,却在这种毁灭中找到更高的价值。
而幽默的人生态度就是从不完美中找到意义和价值,用一种对待婴儿的天真烂漫自私的那种态度,来对待这个世界。
我们来讲《秋水篇》中子非鱼的故事。
有一次,庄子和惠子在渠边散步。
庄子看见鱼在水面自由游动。
于是庄子说,鱼怡然出游是鱼之乐也。
惠子反驳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
惠子说停,是你先说的,你先别管我,你先说鱼是快乐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注意,从逻辑上讲,惠子的观点是没有一点问题的,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了解另外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何况是鱼呢。
也许下面有鱼在追它,它吓得到此乱跑呢。
所以说庄子是没有办法来反驳惠子的观点的,因为从逻辑上,惠子的观点是不可反驳的。
但是从辩论的角度上看是惠子赢,但是从境界上看是庄子赢,也就是说从道的角度来看是庄子赢。
我们不仅要能以逻辑的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更要求我们从审美的,境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假如我们什么事情都按照惠子这个方法来质疑的话,用这个观点来看待个世界的话,那我们发现中国也好,西方也罢很多美好的事物,很多美好的语句就变成一派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