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1、有创意的字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第一课有创意的字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第一课有创意的字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第一课《有创意的字》教学设计桂林中心学校吴海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习字体设计的知识,了解黑体、宋体等基本美术字体的笔形特征和写法。
②了解变体美术字的创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提出问题——欣赏实例——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测实践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倒理性认识,最终由理性认识指导设计实践,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美术字的形态美和意蕴美。
教学重点:掌握美术字体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教学难点:在美术字的设计与书写中能正确表现出情感特征与设计原则。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自己寻找的各类美术字;绘画工具:如铅笔、彩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导入。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显示从生活中收集的各种美术字。
提问:这些美术字体分别叫什么?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2、新授。
(1)引导学生了解变形美术字的创意方式。
⊙字形变化:字体外形一般都呈方形,我们可以改变字的外形,如三角形、圆形、弧形等,打破呆板、单调的传统格式,取得了新颖生动的艺术效果。
⊙字义变化:根据字或词的含义添加具体形象。
这种形象化的设计手法增加了直观性、趣味性,给人印象深刻。
⊙结构变化:在字体创意设计时,打破字“结构严谨、布白均匀、重心稳定”的绘写习惯。
夸大或缩小字的部分结构,移动字的笔画,改变字的重心,在保证可读性的前提下增、减笔画。
使字体设计产生新颖、别致、多样化的效果。
(2)引导学生了解变形美术字的创意方法。
⊙立体、阴影效果。
⊙装饰效果⊙连体效果⊙改变笔画粗细、拉长缩短等(3)字体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字形均匀,大小统一。
上紧下松,上大下小。
有争有让,适当穿插。
笔画统一,主次分明。
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
第1课有创意的字
一、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常用美术字体。
主要
分为宋体、黑体、变形美术字。
它们的字体整齐、醒目、美观、易认。
二、变形美术字的创意方法的总结
变体美术字变化的方法无论多么丰富,都要表现出整体和谐、统一、完美的艺术特点。
三、变体字的特点:
1、形象
2、有趣
3、丰富
四、美术字变化的原则
1、思想性:
从内容出发体现词意和属性,突出表现其精神含义,以增强宣传效果;
2、可读性:
易于辨认,不能过分的变化字形结构,随意删减和改变字形笔画;
3、艺术性:
美观舒服,整体协调。
五、变体美术字的种类
1、象形美术字
2、装饰美术字
3、书法美术字
第2课精美的报刊-----版式设计
一、版式设计
是指在平面上,把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图形、色彩遵循“美”的形式法则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
二、版式设计基本法则
1对称与均衡
2变异与秩序
3空白与疏密
4比例与分割
5对比与调和
6节奏与韵律。
美术单元作业设计(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
综合运用语文、地理等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创意实践包括营造氛围,激发灵感,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探究与实验,生成独特的想法并转化为艺术成果。
报刊设计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本学段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传统与现代工具,材料和媒介,以及所习得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作平面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提升创意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传递我们的心声所属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在这单元中包括了两课学习内容。
第一课是《有创意的字》内容一共两课(共2课时),第一课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生活中的创意字体欣赏;第二部分,分析创意字体的表现形式;第三部分,探究组合文字的创意表现方法。
第二课是《精美的报刊》,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版式设计作品欣赏;第二部分,版式设计的概念以及艺术特点;第三部分,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第四部分,主题手抄报的版面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及设计构成规律与方法,结合字体设计与版式设计原理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运用知识美化校园服务于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的设计能力和造型能力,对于字体和版式设计的规律和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学生乐于探索自己身边新颖、新潮的视觉形象,动手实践能力也较强,勇于创新、喜欢求异。
因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强调从“审美感知”入手,侧重学生的“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素养的提升,鼓励利用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从而进一步强化“文化理解”素养,提升家乡文化自豪感。
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有创意的字教学设计课题: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有创意的字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授课人:刘东波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时间:45分钟教材分析:本课是设计·应用课程,它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字体的分类及特征,创意字体的构思及类型,课本中分别列举了大量变形文字供学生参考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创意文字,从而达成学会独立绘写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首先从年龄特点上看好动、好奇,所以教学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从生理特点上看他们好动所以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同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发挥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掌握黑体,宋体等基本美术字体的笔形特征和写法,变体美术字的创意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创意字体的收集与分析,归纳创意字体的设计特点,探索创意字的设计方法、编排形式,尝试进行创意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和变化范围,并能独立书写出变体美术字。
教学难点:对学生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和象形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根据字体进行灵活合理、生动有趣的变形。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具:教科书、教案、PPT课件学具:教科书、美术本、铅笔、彩笔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和变化范围,并能独立书写出变体美术字。
教学难点:对学生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和象形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根据字体进行灵活合理、生动有趣的变形。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具:教科书、教案、PPT课件学具:教科书、美术本、铅笔、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字体?跟着老师一起来看一看吧!在门头广告,标志设计、书籍装帧、标志设计、海报宣传、学校宣传中……这些字体,是经过变形的美术字,它赋予了创作者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传递我们的心声——有创意的字[课型]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授课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美术教学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该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体现设计的创造意识,又具有特定的功能性特点。
本课教材罗列了生活中一些有创意的美术字,目的是通过欣赏,了解字体设计中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统一。
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创意美术字的设计方法,设计出具有现代感、造型美观的创意字体,同时也为下一课时《精美的报刊》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鉴于此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及技能技法的掌握程度,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根本。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文字的美术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和掌握创意美术字的设计方法,感受创意美术字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它的艺术之美。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表现力,丰富其想象力,激发其创造意识,体会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创意美术字的表现方法,归纳掌握有创意的字的设计特点及规律。
[教学难点]把握设计原则,追求新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①多媒体课件。
②制作步骤图。
学生:①搜集生活中有创意的字。
②图画纸、画笔等绘图工具。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汉字作为汉语的记录符号,历经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发展阶段。
文字设计注重形意结合,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创意美术字就是汉字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让学生理解美术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文化行为。
新授:活动一探索与发现艺术字的应用出示分别用宋体字、黑体字和艺术字表现的文字:喜羊羊与灰太狼。
教师提问:这两组图片中哪一组看起来更形象,更活泼,更美观,更引人注目呢?(学生欣赏后回答:用创意美术字表现的一组看起来更美观。
有创意的字
一、学习领域:
设计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美术字,学习美术字体设计知识。
2.学习宋体、黑体美术字的笔画与书写方法,并进行书写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美术字和美术字书写的五个步骤。
2.难点:美术字的写法。
三、教具和学生用品:
(1)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学生练习纸。
(2)学具准备:画纸、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引题(师说):同学们已经是中学生了,我不知道同事们的字写的怎
么样?有没有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演示一下?(学生活动:两名同学到黑板上随便写几个字)、(教师活动:简单评论)
2.切入课题: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初中一年级。
对于汉字,可以说
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个别同学还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或者是漂亮的粉笔字而在班级做黑板报时大显身手。
但是在遇到写黑板报的标题时,却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标题、大字写不好)。
这原因何在呢?主要是你们还没有掌握这种技巧,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技巧──美术字。
(二)内容展开的线索: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字吗?(课件2展示):街道上悬挂的条幅,
墙壁上书写的广告或警示语、产品外包装警示语、公共场所(如:楼道内)的警示语、公园或游览区的景物上、产品包装盒、标志、印刷品的封面、还有我们学校里的墙报和壁报以及舞台的设计等等。
师:这些,同学们是不是很熟悉?像这些东西上面都有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比较瞩目的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美术字”。
2.展开课题:什么叫做美术字?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特点是字体整齐、醒目、美观、易认。
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
具体的说:美术字是经过加工、美化、装饰而形成的艺术文字。
是一种运用装饰手法美化文字的一种书写艺术,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
3.美术字的应用:
师:美术字广泛应用在我们刚才看到的横幅标语、黑板报、墙报、会场布置、展览会,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报刊杂志和书籍的封面上。
4.美术字的分类以及各种字体的特点
(1). 宋体:端庄大方、笔划横细竖粗,点上尖下圆,横划起笔和收笔有顿角,笔划转折时顿角明显。
(2). 黑体: 笔划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3).变体美术字:是对宋体字和黑体字的字形、结构、笔画进行适当的加工、变化、装饰、美化而成的各种字体。
特点是新颖别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笔画变化要简洁明朗、生动活泼、连贯一致,通常有象形美术字、立体美术字、装饰美术字和阴影美术字等.
(三).美术学的书写:
1. 宋体、黑体基本笔画的特点及写法:
(1).宋体:展示课件7(宋体美术字基本笔画).
师:介绍特点:点圆.横细并带装饰性三角.竖粗.撇捺顺畅.折有肩头。
(2).黑体:展示课件7(黑体美术字基本笔画).
师:介绍特点:所有笔画都是齐头等粗,只是长短.方向有变化。
2.美术字的书写步骤(课件7‘步骤’):
(1).打格:根据字数和需要确定字体的大小和形状,并划好字格。
(2).布局:师举例分析常用汉字的结构、笔画,并合理安排布局。
汉字的组合结构:①单独结构,如:上。
②左右结构,如:行。
③左中右结构,如:做。
④上下结构,如:吕。
⑤上中下结构,如:草。
⑥全包围结构,如:困。
⑦半包围结构,如:句。
⑧品字形结构,如:森。
师:布局时应根据每个字的组合结构,划分各部分的比例。
(板书:以上字和行字为例演示)
(3).定骨架:用单线划出字形,用笔要轻,笔迹宜淡。
(4). 双勾字形:笔画要统一,按骨架的位置画出笔画。
(5). 填色:按需选择颜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中间填色。
3、课堂练习
学生:仿写美术字,师:巡回指导。
4、美术字的设计要求:(展示课件9)结构合理;比例恰当;笔画生动;含义深刻。
(四).说明:
(1).美术字与书法的区别:
书法讲究的是一气呵成,疏其排列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章法,字形可大小穿插,字距可插密排列。
而美术字则更讲究笔划的规范,字形和字距的统一。
(2).美术字的主笔要平稳、结实、次笔要互相穿插,灵活变化,随机应变,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3).由于人的错觉,美术字应实边缩进,虚边延伸。
(4).由于人有上紧下松的视觉习惯,因此美术字也应写成上紧下松,才会给人视觉心理上有种平衡与稳定感。
再以两个木字为例(演示:一“木”上紧下松,一“木”笔划偏下),结合人体的比例,说明上紧下松的重要性。
(5).美术字的重心要稳定,要给人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
(6).写美术字时,还需注意一些特殊的字。
如“曰”与“日”,要有区别,不要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曰”还是“日”。
六、学生评述:
本课学完后谈一谈本课的学习体会。
七、板书设计:
七.本课小结: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使用字体,字体整齐、醒目、美观、易认,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横幅标语、黑板报、墙报、会场布置、展览会,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报刊杂志和书籍装帧等都离不开美术字。
八.课后拓展:
1、尝试用宋体和黑体美术字设计自己的名字。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字、词,设计有创意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