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分析最透彻的腐蚀破坏事故(5-6)
- 格式:pdf
- 大小:97.93 KB
- 文档页数:4
案例▕史上分析最透彻的腐蚀破坏事故(7每期编制两篇真实腐蚀案例,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页面底部“阅读原文”可查看腐蚀案例5-6事例7某厂生产氯化锌的方法是,将镀锌厂回收的锌和其它来源的锌用盐酸溶解,然后用化学药剂处理,再在浓缩槽中加热蒸发。
浓缩槽中使用的镍加热管发生孔蚀,寿命很短。
于是用锆制加热管在浓缩槽中进行了一个月试验,没有发现腐蚀问题,但锆制加热管仅使用了6个月就发生腐蚀破坏。
经过调查找出了原因:有的镀锌厂镀锌工艺配方中使用了氟化物,因此回收的锌中含氟化物。
评述锆是一种难熔金属,虽然锆的标准点位很负,化学性质活泼,但由于表面易生成致密的保护性氧化膜,所以具有优良的耐蚀性。
锆对碱和许多酸(包括氢碘酸和氢溴酸)耐蚀性很好,但锆不耐王水和氢氟酸的腐蚀,因为它们能使锆生成;络离子而溶解。
尽管锆对浓度低于35%、温度低于100℃的盐酸是耐蚀的,在本事例中耐蚀性应无问题,但由于回收锌中夹带氟化物,因而很快发生腐蚀破坏。
以上三个事例的共同点是:实际生产环境中含有某种杂质,对设备材料造成了严重的腐蚀问题。
而作为选材依据的腐蚀数据资料、使用经验、实验结果并没有包含这种环境细节。
相同的生产过程,相同的设备材质,往往腐蚀情况出现较大差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杂质。
这方面的事例还有很多,如:1.有的硫酸生产厂为用户提供废酸处理设备,因为用户难以使用不影响环境的方法处理废酸。
处理工艺是:将被有机物污染的废酸焚烧,热气体通过废热锅炉回收热量。
有一个这样的厂一次发现废热锅炉钢管寿命突然很短。
检查结果表明,腐蚀是由于含磷酸盐和铅量很高的熔渣造成的,原来一个用户的废酸中含有这些组分。
2.某厂一台蒙乃尔合金制的石油化工装置萃取设备用于处理50%~65%硫酸和乙醇(温度29~38℃),热交换器管子预期寿命5年,但在5周就出乎预料发生破坏,更换的管子不到3周又发生破坏;腐蚀部位主要是焊缝。
溶液中所含的铜离子很高,难以用合金的简单溶解来解释。
小化04-04原文事例1-20某石油化工厂常减压车间减粘事故线在109号阀后管道穿孔,引起火灾,使常压工段停工。
破口在管线底部距法兰盘50mm处,破口呈三角形,高85mm,宽72mm。
事故线介质为减压蒸馏塔底渣油,温度400℃,含硫量1.2%,流速0.3m/s。
事故线材质为20号钢,原厚度7mm,使用2年被蚀穿,最大腐蚀率达3.5mm/a。
评述与上一事例一样,渣油系统的腐蚀主要为高温硫腐蚀。
该厂渣油硫含量高(1.2%),温度达400℃,H2S和H2S分解生成的活性S反应生成无保护性的FeS,所以对碳钢腐蚀十分严重。
另外,流速和流动状态对高温硫腐蚀也有很大影响。
事故线渣油流速为0.3m/s,平常操作中109阀开度不足二分之一,在阀后一定距离流体界面最小,流速最大(约为0.8m/s),渣油直接冲击管线底部,故对该处管线产生严重磨损腐蚀,造成穿孔。
所以,应选择更耐腐蚀和磨损的材料。
比如管道可选低合金钢Cr5Mo,弯头和阀后管道可选1Cr18Ni8不锈钢。
介质流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
但流速对材料腐蚀的影响又是很复杂的。
不过在很多情况下流速增大将使材料腐蚀率增加。
因为当流速增大时腐蚀剂的供应会更充足,使浓度极化降低;腐蚀产物会更容易流走,难以对被腐蚀金属表面提供保护。
特别当介质流速很高时,会造成一种破坏性很大的局部腐蚀形态:磨损腐蚀。
这是由于高速流动介质产生的机械冲刷和腐蚀的联合作用所造成的破坏。
流体的冲刷使材料表面保护膜被破坏,露出新鲜金属表面,遭受介质的腐蚀;腐蚀造成表面不平,流动紊乱,形成涡流和涡旋,进一步增大了流体的冲刷。
这种相互促进的联合作用导致设备壁厚严重减薄,最终穿孔。
流动系统中的设备,如管道、管件、阀门、搅拌器、泵、叶轮、汽轮机叶片等,磨损腐蚀是一种常见的腐蚀破坏原因。
前面两个事例都属于高速高温硫化物环境中的磨损腐蚀破坏。
对这种环境中工作的设备,在选材时不仅要考虑到介质的腐蚀性,还要考虑介质流速和流动状态与腐蚀的联合作用。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氯气泄漏事故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的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三氯化氮。
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16日17:57,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经查是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发生了爆炸。
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
以坑为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的地面与建筑物上散落着大量爆炸碎片。
此次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事故分析经调查分析确认,事故爆炸直接因素的关系链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因震动引爆三氯化氮。
事故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含铵盐水流失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
列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1)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的腐蚀作用;2)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3)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4)列管和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5)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试验,对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过泄漏,造成氨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
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极具危险的三氯化氮,演变成16日的三氯化氮大爆炸。
2、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引起三氯化氮爆炸。
调查证实,厂方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速度,在对三氯化氮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储罐(计量槽)及1号、2号、3号气化器进行抽吸处理。
第八类腐蚀品1、硝酸惹祸的两起事故[案情介绍] 案例一1973年11月3日,欧罗巴帕美国航空公司的一架喷气式货运飞机自纽约机场起飞。
数分钟后,机场的地面指挥系统就接到飞机机长的报告:机上发生异常状况,机舱内着火。
尽管采取了自救措施仍未见效果。
35分钟后,飞机坠毁于波士顿机场,三名机组人员全部死亡。
经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在所装的货物中有一批硝酸。
其包装不符合运输要求,是桶装容器外套木板箱,中间用木屑作衬垫。
货物在装上飞机时,作业人员没有注意箱顶上“该面朝上”的指示标志,而是随意堆放。
由于箱内货物倒置,硝酸自桶中渗漏出来,与木屑相混,自燃而引起火灾。
案例二1989年2月6日下午4时20分,从西安开往济南的207次列车行至三门峡铁门路段时,8号车厢尽头的行李架上突然冒出一股呛人的烟雾,旅客纷纷夺路而逃。
车上秩序顿时大乱。
这时列车员与乘警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去抓起那只冒烟的手提包,打开车窗扔到窗外,接着又拉下紧急刹车的制动阀。
经现场展开的调查,查实了手提包的主人是河南省灵宝县程村乡的一个叫朱红军的农民。
他携带了一瓶硝酸,逃过车站的检查后自以为没事了,没想到手提包在行李架上倾倒,硝酸自瓶口渗出,险些酿成大祸。
就是这样,奋不顾身扔包的女列车员的手背已被多次灼伤,身上的衣服也被腐蚀后发脆、变色。
这个肇事者当即受到治安拘留的处理。
[事故原因分析] 硝酸,联合国编号为2031,属第八类·腐蚀品,是具有严重危险性的物品。
硝酸透明、无色,通常因溶有二氧化氮而呈红棕色。
有独特的窒息性气体。
硝酸的化学性能相当活泼,具有极强氧化性,几乎可以与一切金属、非金属起反应。
硝酸中溶有的二氧化氮越多,其氧化能力越强,腐蚀性就越大。
硝酸在发生腐蚀反应时一般总会生成有毒气体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从而对人体生成危害。
硝酸的氧化能力能引起木材和其他纤维素物品燃烧。
一般常见的有机物如松节油、醋酸、丙酮、乙醇等与浓硝酸相混即发生爆炸。
切尔诺贝利核污染等级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制定了
国际核事故事件分级,该分级系统称为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
根据INES,核事故分为7个等级:从最轻微的一级到最严重
的七级。
下面是每个等级的描述:
1级 - 异常事件:对于核安全运行或核材料安全有一些异常情况,但一般不会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
2级- 装置事故:超出了正常操作参数的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导致一定程度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3级 - 严重装置事故:设备或防护系统的严重失效,导致严重
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风险,但辐射风险仍限制在事故现场。
4级 - 严重核事件:对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产生风险的放射性
物质泄漏。
危及事故现场的辐射范围扩大。
5级 - 严重核事故:大规模放射性物质泄漏,需要采取进一步
保护措施以减小辐射的影响。
危及事故现场外的人员和环境。
6级 - 严重核事故:大规模放射性物质泄漏,对大范围区域造
成严重辐射影响。
可能需要疏散周围地区居民。
7级 - 严重核事故:大规模放射性物质泄漏,对全球范围造成
严重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评定为INES的最高级别七级。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被评定为七级的核事故,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之一。
“519”东六环氯磺酸运输槽罐车泄漏事故抢险救援战例一、背景介绍2024年5月19日,首都北京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化学品泄漏事故。
一辆装载有氯磺酸的运输槽罐车在东六环行驶途中突然发生泄漏,危险品泄漏的气体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当地政府迅速启动了抢险救援计划,展开了一次紧急的抢险救援行动。
二、事故现场情况氯磺酸是一种高度腐蚀性的物质,泄漏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
事故现场位于东六环上,周边有居民区和商业区。
泄漏的氯磺酸通过风的作用扩散到周围空气中,形成了有毒气体。
就近的居民、商家和行人都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三、救援行动1.现场团队的组建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召集了相关部门和专业救援队伍,组成了由消防、环保、医疗、交通等部门组成的抢险救援队伍。
他们分工协作,展开一系列救援行动。
2.现场控制措施首先,救援队伍立即设置了临时警戒线,将现场隔离出来,确保安全。
同时,利用水炮和泡沫喷射器喷水对泄漏源进行降温、稀释和隔离,减少了危害范围。
3.群众疏散和安全提示为了确保周边居民和过往车辆的安全,救援队伍通过喇叭广播和现场警示牌向周边居民发出疏散指令,并告知他们远离现场,尽量远离窗户和室外空气。
4.毒气扩散控制为了控制毒气的扩散,救援队伍迅速调派了专门的抢险车辆,装载了大量的喷雾器,将抗毒液体喷雾洒在空中,起到了抑制毒气扩散的效果。
5.救援人员装备和保护救援人员全部穿戴防护服和呼吸器,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救援。
他们将泄漏的氯磺酸进行液化和清理,并对滴漏的液体进行紧急封堵,减少了进一步泄漏的风险。
6.抢救被困人员在救援过程中,救援队伍还成功地找到了一名被困的司机,将其成功营救出来,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四、救援成果和总结经过几个小时的紧急救援,救援队伍成功地控制住了事故现场,氯磺酸泄漏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清除。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这次事故抢险救援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总的来说,这次抢险救援战例展示了政府和专业救援队伍的组织能力和快速应对的能力。
史上分析最透彻的腐蚀破坏事故(3-4)事例3一台大型立式热交换器管程走酸性工业蒸汽(196℃),上进下出。
壳程走锅炉进水(经脱氧和碱性水处理,PH值为10.5~11.5)。
由工业蒸汽换热产生低压蒸汽(134℃,21KPa)。
原设备壳体为碳钢,管子为70/30钢镍合金,上管板为碳钢包覆316型不锈钢,不锈钢为碳钢包覆铜镍合金。
使用几年后铜镍合金管在工艺蒸汽侧发生腐蚀破坏,决定改用钛管。
因为钛在这种工艺蒸汽中耐蚀性优于铜镍合金。
但仅仅使用三周,钛管就开始出现泄露。
检查是钛管外侧(壳程)发生腐蚀造成的。
破坏部位在靠近上管板的管段。
评述钛管外表面接触的介质是脱氧锅炉进水。
产生的蒸汽温度只有134℃,PH值在弱碱性范围,钛应是很耐蚀的,按理钛管不应发生这么迅速的腐蚀破坏。
问题出在这种立式热交换器结构。
由于壳程出口管比上管板低,产生的蒸汽不可能完全排除,在上管板下面会形成气液界面(如图1-3所示)。
死角中的蒸汽形成“热汽袋”。
钛管表面某些部分处于干态,干表面温度可达到进口工艺蒸汽温度(196℃)。
而在PH值等于11左右的水中,当温度超过190℃,钛就可能生成氢化物而脆化。
钛管与碳钢管板组成的电偶对中钛管为阴极,碳钢为阳极发生加速腐蚀,腐蚀形成的铁离子在钛管表面上沉积造成铁污染,能起到促进氢化物生成的作用。
所以,如果热交换器结构不改变的话,选择钛管就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上管板附近管段局部温度偏高的环境条件,因此造成钛管使用寿命远不如铜镍合金管的后果这个看似反常的现象。
结合上期发布的事例1-2,可见温度对钛的腐蚀有很大的影响。
在前一个事例中是工艺介质的温度超过了钛的耐蚀温度范围,而这一个事例中则是设备结构不良造成了局部超温,虽然介质主体温度在钛的耐蚀温度范围之内,但局部温度则超出了钛的耐蚀温度范围,使该部位的钛管发生严重腐蚀破坏。
事例4某厂从国外引进的一套水处理装置,硫酸系统的管线和阀门大多数采用20号合金。
In life, if someone gives help, it is lucky, and if no one gives help, it is destin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维修炼铁一车间“5?6”其它伤害事
故
一、事情经过
2015年5月6日上午10:00时左右,维修炼铁一车间高炉钳工班员工李圣佑在238#烧结圆筒作业完成后独自返回班组途中,途经238烧结圆筒旁水沟时不慎摔了一跤,经医院检查为
6-10根肋骨骨折,左下肺损伤性湿肺。
二、原因分析
1、李圣佑本人安全意识不高,作业完成返回班组途中注意力不集中,风险辨识不清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在员工作业完成后未能及时清点人数、统一返回班组,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防范措施
1、维修炼铁一车间应进一步对作业现场通道进行安全风险排查,规范合理的安全路线,并组织各班组进行学习。
(5月30日前)
2、班组应加强作业完成后人员信息的沟通和确认,确保所有人员都能安全作业、安全收工、安全返回班组。
四、责任考核
根据分析会责任划分及按照《维修厂2015年安环管理专项考核方案》非生产性事故考核标准,对相关责任人考核如下:
1、考核当事责任人李圣佑500元,高炉钳工班班长徐金才500元。
2、考核维修炼铁一车间主任胡勇500元、车间主管主任袁胧500元、车间安全员刘菊萍300元。
安全技术:列管冷凝器腐蚀穿孔导致的事故化工事故风险按照形式分类,可以分为热失控风险、腐蚀风险、粉尘爆炸风险、静电爆炸风险、设备风险、毒气泄漏风险、仓储风险、运输风险等。
下面介绍、学习一起因设备失效导致的事故情况。
2004年4月15日21时整,重庆某化工厂氯氢分厂的1号氯冷凝器列管发生腐蚀穿孔,含锈盐水进入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燃易爆的三氯化氮。
4月16日凌晨,排污罐突然发生爆炸,4h后,1号盐水泵发生粉碎性爆炸。
16日17时57分,在抢险过程中,5号、6号液氯储罐发生爆炸,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产生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9mX4mX2m的坑。
该起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群众紧急疏散,直接经济损失多达277万元。
事故主要原因分析: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形成的三氯化氮富集是造成本次事故的最直接原因。
造成列管腐蚀的主要原因为: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水对氯气冷凝器都存在一定的腐蚀作用;由于氯气不纯,列管内氯气中带的水分对碳钢具有腐蚀效果;列管外盐水中由于存在离子电位差,因而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焊接处存在应力腐蚀;使用时间较长,未进行过耐压测试,未能在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腐蚀现象。
对于因管道腐蚀而导致的泄漏事件,怎么去解决?不可简单地更换管道就万事大吉,而是要考虑很多其他相关事宜,比如:管道的腐蚀率是否超标?如果是的话,是什么原因?这是否存在着一个无法避开、必须加以处理的工艺问题?相对已知的腐蚀率而言,检查频次是否足够以及为什么?在安全行业标准AQ/T 3034T-2021《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给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进行设备完好性管理其中的防泄漏管理。
(1)企业应制定泄漏管理制度,明确泄漏管理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责任落实到人,保证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的闭环管理制度,建立设备泄漏管理台账。
(2)企业应全面辨识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评估泄漏风险,建立静动密封点台账,重点关注毒性物料(硫化氢、光气、氯气等)、液化煌法兰密封、高温油泵密封、可燃气体的压力管线、装卸等泄漏风险,并明确具体防范措施。
小化03-21原文事例1-13利用燃烧废气(排烟)预热煤气是一种节能措施。
某厂煤气预热器管的结构简图1-6。
冷煤气为室温,预热后达250~200℃,烟气温度500~650℃。
设计寿命3年。
内管材质:20号钢,外管材质:对着烟气侧前二排管子为1Cr18Ni9Ti不锈钢,其余为0Cr13不锈钢。
使用近一个月发现管道堵塞。
经检查,内管的内外壁均大面积腐蚀减薄。
腐蚀产物剥落,堆积于内管底部造成堵塞。
腐蚀类型为高温硫化。
处于预热器前端中低温区域的换热器外表面发现有少量硫酸露点腐蚀区域。
但预热器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硫化。
评述尽管内管接触煤气的温度并不高,但燃料中一般都含硫,煤气中就含有硫化物,用高硫燃料所产生的烟气中硫化物含量也很高。
该厂煤气中H2S含量就比较高(g/m3),高温下的H2S与钢铁发生反应生成铁的硫化物FeSxFe+H2S+x/2O2----FeSx+XH2O成为高温硫化。
高温硫化物也属于高温氧化物范畴,即金属失去电子转变为化合物(这里是硫化物);而高温硫化比以氧为氧化剂的高温氧化对金属材料的危害更大,因为硫化物稳定性差(FeO和FeS的标准生成自由焓△G0分别为-244Kj/mol和-97.64Kj/mol);加之硫化物体积较大,因为生成硫化物时因膨胀产生内应力高、膜结构疏松、易破裂;硫化物的晶格缺陷多,硫化物之间或硫化物与金属氧化物之间可能生成低熔点共晶物,这些特点造成高温硫化物对其包覆的金属没有保护作用。
所以,对这种含硫高的煤气,选用这种普通碳钢制作预热器管是不恰当的。
含铝、硅和铬的低合金钢具有很好的抗高温氧化和高温硫化的能力,铝、硅的效果比铬更大。
也可以对碳钢进行表面处理,比如热浸铝,热浸铝钢的抗高温硫化和高温氧化性能比普通碳钢要好得多。
用这种钢不仅可以制作内管,也可代替不锈钢制作外管,以节省材料费。
在温度偏低的部位则会发生硫酸露点腐蚀。
硫酸露点腐蚀是锅炉烟道常见的一种腐蚀现象,解决这种腐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保证烟道温度不低于硫酸露点。
史上分析最透彻的腐蚀破坏事故(5-6)事例5一个碳钢容器装浓的乙二醇脚料,温度150℃。
脚料中含0.2%NaOH。
使用不久,碳钢容器发生严重的全面腐蚀,器壁减薄。
评述碳钢在NaOH溶液中的腐蚀与碱浓度和温度有很大关系。
在常温稀碱溶液中,碳钢腐蚀速度很小,属于耐蚀材料,这是因为表面生成了致密的保护膜。
因此碳钢是处理常温稀碱溶液的常用结构材料。
当NaOH浓度大于30%,表面膜的保护性能降低,腐蚀速度增大。
当NaOH 浓度大于50%,碳钢发生强烈腐蚀。
随温度升高,这一过程变得更显著。
碱浓缩罐中的腐蚀和锅炉碱腐蚀就是这类实例。
一般说来,碳钢材料可用于处理87℃以下、浓度小于50%的NaOH溶液。
当材料中存在应力,碳钢还会发生应力腐蚀破裂(关于应力腐蚀破裂,在以后的事例中还要介绍)。
本事例中虽然温度较高,但脚料中NaOH含量很低。
所以在使用中比较注意碳钢是否会发生应力腐蚀破裂,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
但忽略了碳钢的全面腐蚀问题,结果造成了严重破坏,原因是没有考虑到设备的具体情况。
这里虽然相对于整个脚料NaOH浓度很低,但相对于混合物中的水,NaOH的浓度就大得多,即这种有机化合物脚料中的水时NaOH浓溶液;加之温度较高,故发生了很高的全面腐蚀速度。
我们反复强调,在为设备选择制造材料时,首先要把设备将服役的环境条件搞清楚,所谓环境条件,当然是最主要的是介质的种类、浓度和温度。
腐蚀数据手册和图标一般也是按照这三个条件来组织和表达数据的。
但是,对于介质的浓度,除了应注意主体浓度,还应注意介质浓度的不均匀,比如局部区域介质因浓缩而比主体浓度高很多。
本事例就是这种情况,因此这里的选材时错误的,考虑到NaOH 局部浓度,温度亦较高,应选用更耐蚀的材料,如304型不锈钢。
事例6某厂输送35%硫酸的泵,原来的材质为20号合金。
在20号合金泵损坏后,改用哈氏合金B。
这是因为人们都知道哈氏合金B对中等浓度硫酸的耐蚀性很好。
但哈氏合金B泵只用两周就发生腐蚀破坏。
史上分析最透彻的腐蚀破坏事故(5-6)
事例5
一个碳钢容器装浓的乙二醇脚料,温度150℃。
脚料中含
0.2%NaOH。
使用不久,碳钢容器发生严重的全面腐蚀,器壁减薄。
评述
碳钢在NaOH溶液中的腐蚀与碱浓度和温度有很大关系。
在常温稀碱溶液中,碳钢腐蚀速度很小,属于耐蚀材料,这是因为表面生成了致密的保护膜。
因此碳钢是处理常温稀碱溶液的常用结构材料。
当NaOH浓度大于30%,表面膜的保护性能降低,腐蚀速度增大。
当NaOH 浓度大于50%,碳钢发生强烈腐蚀。
随温度升高,这一过程变得更显著。
碱浓缩罐中的腐蚀和锅炉碱腐蚀就是这类实例。
一般说来,碳钢材料可用于处理87℃以下、浓度小于50%的NaOH溶液。
当材料中存在应力,碳钢还会发生应力腐蚀破裂(关于应力腐蚀破裂,在以后的事例中还要介绍)。
本事例中虽然温度较高,但脚料中NaOH含量很低。
所以在使用中比较注意碳钢是否会发生应力腐蚀破裂,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
但忽略了碳钢的全面腐蚀问题,结果造成了严重破坏,原因是没有考虑到设备的具体情况。
这里虽然相对于整个脚料NaOH浓度很低,但相对于混合物中的水,NaOH的浓度就大得多,即这种有机化合物脚料中的水时NaOH浓溶液;加之温度较高,故发生了很高的全面腐蚀速度。
我们反复强调,在为设备选择制造材料时,首先要把设备将服役的环境条件搞清楚,所谓环境条件,当然是最主要的是介质的种类、浓度和温度。
腐蚀数据手册和图标一般也是按照这三个条件来组织和表达数据的。
但是,对于介质的浓度,除了应注意主体浓度,还应注意介质浓度的不均匀,比如局部区域介质因浓缩而比主体浓度高很多。
本事例就是这种情况,因此这里的选材时错误的,考虑到NaOH 局部浓度,温度亦较高,应选用更耐蚀的材料,如304型不锈钢。
事例6
某厂输送35%硫酸的泵,原来的材质为20号合金。
在20号合金泵损坏后,改用哈氏合金B。
这是因为人们都知道哈氏合金B对中等浓度硫酸的耐蚀性很好。
但哈氏合金B泵只用两周就发生腐蚀破坏。
腐蚀原因是管路中有一个喷嘴。
评述
前面已指出,可以用“腐蚀图”来考察金属材料在某种介质中的腐蚀行为。
20号合金在硫酸中有很好的耐蚀性能,铸材Durimet20适合制造泵和阀门;在本事例中没有说明20号合金泵为什么发生损坏,但比较20号合金和哈氏合金B在硫酸中的腐蚀图,可知在中等浓度硫酸溶液中,哈氏合金B在腐蚀速度低于20号合金。
图1-4是哈氏合金B在硫酸中的腐蚀图。
从图1-4中看出,在中等浓度硫酸范
围内,直到沸点,哈氏合金B的腐蚀率都是很低的,即哈氏合金B是能在中等浓度硫酸中使用的耐蚀金属材料。
但是,图1-4中的硫酸是指“纯硫酸”,即硫酸中不含其他杂质。
如果硫酸中含有氧化性物质,如溶解氧、硝酸等,哈氏合金B的腐蚀率将大大增加。
这是因为哈氏合金B的主要成分是镍(68%)、钼(28%),另有少量铁(5%)、钒(1%),不含对氧化性介质耐蚀性好的合金元素铬,所以哈氏合金B知识在非氧化性酸中表现出优良的耐蚀性,比如在不含溶解氧的纯盐酸中,在整个浓度和温度范围内哈氏合金B都是耐蚀的。
实际考查一下本事例中所用的泵,原来硫酸是经过了一个洗涤喷嘴后才进入泵,在经过喷嘴时吸入了空气。
因此泵送的硫酸中含有饱
和的空气,这就使哈氏合金B泵的腐蚀性为和不含空气的“纯硫酸”中该合金的腐蚀性为有很大差别,而这一点在选材时被忽视了。
对于这种含有空气的硫酸,应选用哈氏合金C。
哈氏合金C含有18%的铬,提高了对氧化性介质的耐蚀性,使它对含氧化剂的酸中耐蚀性由于哈氏合金B。
这是微量成分影响腐蚀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