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格式:pdf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2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4 项内容
1.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健康体检、接种和其他健康服
务的信息。
这有利于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
的医疗服务。
2.预防接种: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包括常规免疫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所需的应急接种。
3.健康教育:开展健康宣传、科普和培训,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4.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提供孕期保健、分娩和产后护理,加强婴幼
儿营养、生长发育和疾病预防。
5.儿童健康管理:加强0-6岁儿童的健康管理,包括生长、发育、营
养和疾病预防等。
9.中医药服务:开展中医药服务,包括中医辨证论治、中成药和中药
注射剂等的应用。
10.疾病管理:通过健康档案、健康检查、医疗影像和实验室检查等
手段,拓展慢性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
11.疾病防控: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规范就医行为、加强传染病和慢
性病的预防与控制。
12.疫情监测和报告:开展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的
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
13.卫生应急管理:加强应急物资采购、预案编制和应急演练等工作,增强卫生应急能力和应对能力。
14.卫生信息化建设:推广卫生信息化,建立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健康档案管理、疾病管理和卫生监测等。
以上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14项内容,这些项目涵盖了几乎所有人的健康需求。
通过开展这些项目,可以有效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这也是我们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答: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4项内容。
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等。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如何确定的?答: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开展状况,考虑政府财政的最大支持能力,先肯定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偿标准。
在此基础上,国家找出对居民健康影响大、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种因素,选择和确定优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资源应用于与居民健康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上,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4、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平均化吗?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可以理解为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居民在可以需要获取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机会是均等的。
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得到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目前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很多内容是针对重点人群的,如老年人、孕产妇、-6岁儿童、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因此,均等化并不是平均化。
5、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哪些机构提供?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
简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摘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政府提供给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保障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卫生教育、健康检查等。
其重要性在于保障民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居民,内容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儿童免疫接种、孕产妇健康管理等。
实施方式包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等。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预防传染病的扩散,提高公共卫生意识。
展望未来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与覆盖面,强调公共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共同促进社会稳定与繁荣。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念、重要性、范围、内容、实施方式、总结、未来发展、必要性1. 引言1.1 简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政府为居民提供的一系列基本健康保障措施,旨在维护公众的健康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传播、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权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涵盖了疫情监测和应急响应、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宣传、基本医疗服务等方面。
疫情监测和应急响应是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重要环节,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可以有效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疾病预防控制主要包括疫苗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工作,目的在于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宣传则是通过宣传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引导公众正确养生、预防疾病。
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体检服务,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涵盖了预防、保健、医疗、服务等多个方面,是维护全民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正文2.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概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概念是指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和措施,为全社会提供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服务。
这种服务不仅包括医疗服务,还包括卫生教育、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等多个方面。
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要求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二是健康教育服务。
对辖区内居民主要是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服务形式包括发放印刷资料、播放音像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等。
三是预防接种服务。
服务对象主要是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服务内容是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处理。
四是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服务内容为新生儿家庭访视,满28天,3、6、8、12、18、24、30、36月龄时由村卫生室或卫生服务站随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五是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
服务内容主要是为孕妇提供孕期健康管理,孕12周内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1次产前随访,孕16—20周、21—24周、28—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随访,产后3—7天到产妇家中访视,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和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婴幼营养等方面的指导。
六是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本知识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的健康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含两个要素: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事件难以应付,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主要包括传统传染病爆发疫情、新发现传染病的引入、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射线污染事故、生活饮用水污染等突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事件。
【我的笔记】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疾病爆发三大类。
自然灾害主要是指水灾、旱灾、暑热、雪灾自然起火、风灾、地震、海啸、泥石流、山体滑坡、火山爆发等气象和地质异常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也有虫灾、鼠害人畜共患疾病,以及异常出现的病媒昆虫、动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如登革热和疟疾等;人为事故包括战争与恐怖活动、空难海难、火灾、爆炸、道路交通事故、列车相撞,以及生物、化学、核辐射的事故和恐怖袭击等;疾病暴发是指短时间内,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突然出现症状相似的病例,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病例减少,像传染性疾病的爆发,食源性疾病爆发等。
【我的笔记】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形式的多样性: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人群分布各异;发生的突然性:出人意料,难以预测;危害的严重性:波及人群广泛,社会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处置的艰巨性:综合应急处理措施,由于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发生突然,很难在初期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所以处置起来相对比较艰巨。
又因为突发事件涉及的人群和社会范围比较广,单一卫生部门难以应对,需要政府其他部门,比如说公安、消防、学校等配合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
【我的笔记】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间期、前期、打击期、处理期和恢复期。
(一)间期,也称平常期,是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也是预防和应急准备的关键时期。
国家十四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公共卫生服务是指国家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提供各种预防、控制和救治疾病的公共服务。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健康服务,中国制定并实施了十四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十四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1.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和管理人口健康档案,记录个人和家庭的基本健康信息和健康状况,提供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
2.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宣传健康知识、培训健康技能、推广健康行为等,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3.健康检查和健康评估:提供定期健康检查服务,包括体格检查、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疾病筛查等,评估人群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和干预疾病。
4.妇幼保健服务:提供妇女孕前、孕期和产后的保健服务,包括孕前优生检查、产前产后保健、婴幼儿保健等,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
5.儿童疫苗接种: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提供免费疫苗接种服务,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儿童的健康。
6.传染病控制和防治:实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包括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等,提供传染病防控指导和技术支持。
7.慢性病管理和防治:开展慢性病的管理和防治,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提供健康管理方案和相应的医疗服务。
8.中医药服务: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包括中医诊疗、中药配方、中药保健等,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10.康复医疗服务: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辅助器具等,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11.预防控制环境卫生:开展环境卫生监测、污染源治理和环境保护宣传等活动,保护公众免受环境污染的危害。
12.食品卫生和营养健康:开展食品安全监测、食品安全宣传和营养健康教育,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和营养需求。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包括疫情防控、灾害救援等,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4.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前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为全民提供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是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经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我国目前实施的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2项基本卫生服务1.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档案管理是指为全体公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健康档案查询和管理服务。
这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健康体检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对公民身体健康进行综合检查,发现和预防健康问题,提高个人健康素质和预防性疾病发生的基本性服务。
3.计划免疫服务计划免疫服务是指按照国家规定为儿童和成人提供免费的疫苗接种服务,预防传染病。
4.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预防服务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预防服务旨在通过健康教育、药物预防和健康促进等多种形式,预防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5.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通过提供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检查、预防和治疗服务,保障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6.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包括中医健康保健、中医药预防和治疗、中西医结合等多种形式,为公民提供全方位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7.预防接种疾病健康咨询服务预防接种疾病健康咨询服务是指为接种疫苗而提供咨询、询问和答疑服务,保障接种个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8.精神卫生服务精神卫生服务是指通过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综合手段,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治疗心理障碍,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是指灾难性事件、传染病爆发和其他公共卫生危机的应急处理措施,维护公民健康和安全。
10.职业性疾病管理职业性疾病管理是指为职业病危害人群提供健康评估、预防和治疗服务,保障其职业健康和生活质量。
11.卫生检验服务卫生检验服务是指对风险物质、环境污染、微生物、生物、化学等卫生问题进行检测、监测和控制的卫生保障服务。
12.卫生知识宣传卫生知识宣传是指通过宣传、教育和媒体等多种手段,向公众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知识,提高公民健康素质和防护意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二项服务内容
一、传染病防治服务:开展传染病监测与报告、传染病患者检查登记与登记管理、疫情通报与应急处置等服务。
二、卫生环境服务:开展饮用水质量监测与管理、出入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二项服务内容"的内容生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二项服务内容
一、环境卫生监测与落实环境卫生标准。
开展环境卫生监测,监测饮用水质量、空气质量等环境卫生指标,落实环境卫生标准。
二、食品安全监督检验。
对各类食品实施监督检验,查封不合格食品,监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执业资格和条件。
三、传染病防治。
开展传染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集中隔离传染病患者,对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接种。
四、医用卫生监督。
监督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条件和服务水平,查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医疗机构。
五、卫生素质普及与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知识普及与科普活动,增强公众卫生自觉性与预防意识。
六、卫生事故调查处置。
对生产经营机构中发生的卫生事故进行调查处置。
七、对口医疗机构卫生工作指导与监督。
对所辖医疗机构的卫生工作实施指导与监督。
八、计生卫生服务工作。
开展计划生育咨询与服务,开展产妇与儿童医疗卫生工作。
九、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与调查处理。
十、定期免疫接种工作。
开展预防性接种,如儿童免疫接种。
十一、督导各地方开展职业卫生工作。
十二、统计分析和报告公共卫生重要指标。
定期监测公共卫生状况并作出汇报。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类是指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将公共卫生服务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服务、重大疾病防治服务和公共卫生应急服务。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提供基本的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等。
其中,健康教育是指开展健康宣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健康体检是指对成年人和儿童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检查;妇幼保健是指提供孕产妇保健、婴幼儿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计划生育是指提供生育指导、避孕服务和不孕不育诊治;传染病防治是指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
二、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服务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服务是指提供常见病和慢性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常见病和慢性病的防治服务。
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是指提供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冠心病和脑卒中防治是指提供冠心病和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三、重大疾病防治服务重大疾病防治服务是指提供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包括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服务。
其中,艾滋病防治是指提供艾滋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结核病防治是指提供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肝炎防治是指提供肝炎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四、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公共卫生应急服务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时,提供应急救援和防控服务,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等。
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提供应急救援和防控服务;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是指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时,提供防控服务和救治服务。
以上就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类的详细内容。
202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十四类54项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国家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提供的由行政部门组织和管理、覆盖全民、负担得起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一揽子服务。
202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包含以下14类54项内容:1.健康管理类(5项):a.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对全体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个人基本信息、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筛查等健康信息。
b.居民健康评估:对居民进行定期健康评估,采集健康信息,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健康指导和干预。
c.慢性病管理: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和干预,提供定期随访、用药指导等服务。
d.健康体检:对居民提供定期健康体检服务,包括体格检查、生化检验、影像学检查等项目。
e.健康风险筛查:对居民进行健康风险筛查,包括常见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2.儿童保健类(6项):a.婴幼儿健康管理:对0-6岁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包括生长发育监测、预防接种、营养指导等。
b.孕产妇健康管理: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检查、孕期保健、产后护理等服务。
c.妇女健康筛查:对妇女进行乳腺癌、宫颈癌等疾病的筛查,提供相关检查和咨询。
d.儿童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乙肝、麻腮风等疫苗接种服务,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e.儿童视力保健:开展儿童视力筛查、矫正和保护,预防和控制儿童视力缺陷。
f.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教育:开展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教育,提倡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3.健康教育类(4项):a.健康教育宣传:开展公众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水平。
b.健康素养培训: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素养培训,提供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c.小学生健康教育:开展小学生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d.高校健康教育:开展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艾滋病防治教育等。
4.传染病防控类(4项):a.传染病预防接种:提供常见传染病的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b.传染病筛查与诊断:开展传染病的筛查、诊断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播。
202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服务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惠民政策,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可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可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服务内容包括14大项,具体如下。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与非户籍居民)。
内容: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建立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的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是今后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共享及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库的基础,信息保密、安全,居民可主动或在接受辖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时免费建立。
2.健康教育服务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常住居民。
服务内容:免费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年不少于12种内容)、播放音像资料(年不少于6种)、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年不少于6版)、公众健康咨询服务(年不少于9次)、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卫生院年12次以上,卫生室年6次以上)、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等方式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旨在提高居民健康基本素养、改变影响居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达到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3.预防接种服务服务对象:辖区内O〜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内容包括:预防接种管理(为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等儿童接种档案,接种预约、通知查漏补种等)、预防接种(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免费接种疫苗包括乙肝、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A群流脑、乙脑、麻腮风、甲肝、白破二联、A+C群流脑等疫苗和补种乙肝疫苗等)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
二、服务内容(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分诊记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分诊记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1.报告程序与方式。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电话电话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禽流感、寨卡病毒病、黄热病、拉沙热、裂谷热、西尼罗病毒等新发输入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例如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健康体检、免疫接种、传染病控制等活动。
2. 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包括孕妇保健、新生儿健康管理、儿童健康体检、0-6岁儿童必备药品免费和营养补给等。
3. 常见疾病诊治和慢性病管理:提供常见疾病和慢性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服务,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4. 心理健康服务: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测评等服务,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
5. 确保药物安全:加强药品供应链的管理,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6.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身体健康情况和就诊信息,为医疗服务提供科学、全面的依据。
7. 康复服务:开展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8. 疾病监测和应急响应: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及时监测和应对,防控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