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的人非常头疼的校对处理方法和技巧
- 格式:pdf
- 大小:159.29 KB
- 文档页数:3
事业编文稿校对题方法《事业编文稿校对题方法》嗨,我的好兄弟好姐妹!今天我要给你们分享一个超级实用的秘籍——事业编文稿校对题的方法!这可是我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保准让你在面对这类题时不再头疼。
第一步,咱得像个“扫描仪”一样,先整体快速浏览一遍文稿。
这就好比你去一个新地方,先大致瞅瞅全貌,心里有个底。
看看这篇文稿的主题是啥,结构有没有大问题。
比如说,是不是开头说了一堆废话,还没进入正题;或者结尾的时候突然跑题,不知道扯到哪里去了。
我跟你说,我有次校对文稿,开头居然在讲怎么种土豆,结果这文章是关于环保的,简直让我哭笑不得!第二步,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抠”。
这时候就得拿出“放大镜”的精神,千万别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注意错别字,这就像脸上的痘痘,虽然小但很影响颜值!还有标点符号,别小看这一个个的小点小点,用错了地方那意思可就差得远了。
比如说,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句号,那整个句子的节奏都乱套啦。
有一回我就看到一篇文稿里,把“他说:‘我今天很开心。
’”写成了“他说;‘我今天很开心。
’”,这一个分号,让整个句子都变得怪怪的。
第三步,检查语法错误。
这就像是给房子检查地基稳不稳,要是语法错了,这文章的“房子”可就要摇摇欲坠啦。
看看句子成分是不是完整,主谓宾有没有缺胳膊少腿的。
还有搭配是不是恰当,别出现“跑得像风一样快”这种让人笑掉大牙的错误,应该是“跑得像风一样迅速”。
我曾经看到过“他的笑容灿烂得像一朵花美丽”,哎呀,这重复啰嗦的,简直就是在考验我的耐心嘛!第四步,注意逻辑连贯性。
这就好比串珠子,得一颗一颗按顺序串好,不能乱了套。
看看段落之间的过渡是不是自然,有没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
比如说上一段还在说美食,下一段突然就跳到了宇宙探索,这谁能跟得上节奏啊!我记得有一篇文稿,前面说要保护环境,后面又开始大谈特谈怎么玩电子游戏,这跳跃的思维,我都怀疑作者是不是在梦游的时候写的。
第五步,通读全文,感受一下语言是否通顺流畅。
这时候你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挑剔的读者,要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那肯定不行。
材料校对主要方法整理!文稿校对是保证文稿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树立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也需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笔者通过实践,总结了机关文稿校对的几种方法。
一、重点校对法即重点校对标题、逻辑关系、固定用语等关键内容。
这些地方一旦出错,将会成为文稿“脸”上的疤。
重点校对适合已校对多次或时限要求紧急的文稿。
看标题,统全篇。
拿到一篇文稿,先不要急于一头扎下去、一字一句从头校到尾,而要先看大标题,再看小标题,大致了解文稿内容后再通篇校对。
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排除标题中的错别字、序号错乱等低级错误,而且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稿内容。
看数字,知内涵。
文稿中的数字一般都有丰富的内涵。
校对时,要弄清楚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才能确保准确性。
比如,在一份简介中,讲“××县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很明显把“平方千米”的“千”弄丢了,一个县的面积变成了一栋小楼的面积。
看称谓,须规范。
看文稿中使用的固定用语是否规范正确,多次使用时前后是否一致。
比如,党政机关的称谓,虽然全称、简称都能用,但一定要规范,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自创。
像“中国共产党××市委员会”简称“中共××市委”,如果写成“中共××市委员会”就是错误的。
看词意,不混淆。
比如,“权利”与“权力”,“截至”与“截止”,“起用”与“启用”,“制定”与“制订”,等等。
这些词语很容易混淆,校对时一定要分清该用哪一个,决不能含糊。
二、诵读校对法即在大致了解文稿内容的基础上,从头至尾朗读。
诵读校对能有效避免校对不深、不细的问题,适用于讲话、发言、汇报等类型的文稿。
看语境,不误用。
现在,各级机关起草文稿多用电脑,用哪种输入法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错字或错词。
比如,用五笔输入法输入“浓厚”时,会出现“深厚”和“浑厚”;用拼音输入法输入“年中”时,很可能会出现“年终”。
这些错误很多可以通过诵读来发现。
看句子,避繁冗。
编辑与校对知识:如何在编辑与校对中处理文章中的品质和创意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更容易。
因此,文章的品质和创意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只有优秀的文章才能在互联网上脱颖而出并引导读者的注意力。
编辑与校对在文章品质和创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编辑与校对过程中处理文章中的品质和创意问题。
一、品质问题文章品质是指文章的质量,包括语言运用、逻辑性、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处理文章品质问题的技巧。
1.检查语言运用语言是文章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不好直接影响文章的品质。
因此,在编辑和校对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检查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度和流畅度。
并且需要避免使用一些过于口语化的表述方式,让文章显得不正式。
2.确保逻辑性文章的逻辑性是指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是否合理。
在编辑和校对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整篇文章,确保文章中的观点贯穿整篇,逻辑上各部分清晰明了。
3.提高思想深度优秀的文章需要具备深度和思想性。
在校对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文章的内容是否有深度和思想性,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果文章表达浅显、缺乏亮点,我们需要通过增加深度和激发思想的方式来提高文章品质。
二、创意问题创意是指文章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在编辑和校对过程中,我们需要提高文章的创意性,以下是一些技巧。
1.利用独特的语言文章与其他形式的沟通不同,它需要使用独特、生动的语言来吸引读者。
我们可以在编辑和校对过程中结合不同的语言风格,使用幽默、具体的表达方式带有个性,从而增加文章的创意性。
2.引入新想法读者通常会被引入新想法、独特的观点所吸引。
在编辑与校对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能够与读者共鸣。
例如,我们可以调整视角、以不同的方式表达。
3.使用个人经验对于某些主题来讲,个人经验很有价值。
因此,在编辑和校对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自己或他人的经验,以此带出文章中表达的想法。
这能够让文章更有深度与共鸣,并且增加吸引读者的力度。
写材料常见的3大问题及解决办法!作为一个常年写材料的人,我发现很多人在写材料的时候,都会出现下面这3种问题。
我分别总结了应对之策,拿去用好,必能大幅度提升你写材料的水准和质量。
问题一:贪多求全,力求面面俱到有的人在写材料的时候,恨不得把上级所有的要求和领导所有的指示都放到材料中,以显得以上为纲,是严格按照上级和领导的要求来完成工作的。
适当地对上级的要求和领导的指示回应,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显得落实的单位很讲规矩,一以贯之。
但是,任何材料的篇幅都是有限的,大而全不仅会让材料变得冗长,脱离“短、实、新”的总体要求,还会让材料显得没有重点,主题不够鲜明突出。
如果你把材料的重点放在力求创新上,那就不要过多强调那些惯常的做法;如果你把材料的重点放在求真务实上,那就不要写太多务虚的东西。
总之,少就是突出,任何材料都应该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延展内容。
解决办法:先理清思路,确定材料的主题,再围绕主题配置内容。
问题二:结构混乱,逻辑不够严谨前面写了如何加强组织领导,后面还写健全组织机构,这就是一种重复和赘述。
因为加强组织领导,肯定先要健全组织机构,没有组织机构,如何加强组织领导。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健全组织机构放在加强组织领导的框架内,作为一个小分项来写。
出现重复赘述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先梳理材料框架,再填充相关内容,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一般情况下,新手比较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见过一个处长写材料,罗列大小提纲就用了一天时间,请示完领导后才完善的材料。
后来,我发现这种写材料的方法确实好,既能避免重复赘述的问题,还能大大提高材料的过审率。
解决办法:不管写什么材料,先理思路列提纲,再填充相关的内容。
问题三:内容空洞,感觉不接地气天下材料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
写材料比较常见的一种做法,就是借鉴其他单位的材料,借而用之。
这样写材料确实简单快捷,但是也有明显的问题。
那就是很多材料写完了以后,在本单位用可以,拿到其他单位用也可以,这就造成了材料的过于广泛化,没有针对性。
在任何组织或机构中,文字材料的起草和校对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这不仅涉及到信息的准确传递,更代表了组织或机构的形象和态度。
为了确保相关文字材料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技巧。
首先,明确目标与受众。
在起草任何文字材料之前,了解材料的目的和预期受众是至关重要的。
明确的目标可以确保信息有针对性地传达,而了解受众则有助于选择适当的语言和风格。
其次,组织清晰的结构。
无论是正式的报告还是非正式的通知,都应遵循一个清晰的结构。
开头应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主题;正文部分应逻辑严密,分点阐述;结尾部分可对全文进行总结或提出建议。
再者,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
避免使用冗长或复杂的句子,尽量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意思。
同时,确保用词准确,避免歧义。
此外,校对与审核不可少。
在完成初稿后,务必进行仔细的校对和审核,检查语法、拼写错误以及格式问题。
如有必要,可请同事或专业人士协助审核,以确保材料的质量。
最后,保持持续的学习与提高。
起草和校对工作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学习。
阅读优秀的文字材料可以提供灵感,同时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参加相关的培训或研讨会也有助于提升文字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做好相关文字材料的起草和校对工作需要细心、耐心和专业知识。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字处理能力,为组织或机构的信息传递做出更大的贡献。
办公室文秘的文件编辑与校对技巧在现代办公室中,文秘人员承担着重要的文件编辑和校对工作。
他们负责确保文件准确无误,语句通顺,提高文件的质量和可读性。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办公室文秘在文件编辑和校对中可以采取的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文件质量。
一、文件编辑技巧1. 仔细审查文件结构:在编辑文件之前,文秘应首先审查文件的整体结构和逻辑。
确认文件的章节标题设置合理,目录格式正确,保证整体的文档结构清晰有序。
2. 去除冗余信息:在编辑文件时,应尽量去除冗余的信息和累赘的表述。
简洁明了的句子和段落可以提高阅读者的理解度,并且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
3. 重点突出与排版:为了突出文章的重点,可以使用标题、粗体、斜体等方式来标注关键信息。
此外,合理的排版设计也能增加文件的可读性,如合理运用段落分隔、对齐方式、字体字号等排版技巧。
4. 统一与一致性:在编辑文件时,要注意统一和一致性。
统一使用正确的缩写、数字格式、标点符号等,确保文档风格的连贯性,以提升文件的专业形象。
二、文件校对技巧1. 仔细核对关键信息:在校对文件时,文秘应特别注意核对关键信息,如日期、姓名、联系方式等。
确保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2. 语法和拼写检查:文秘在校对文件时要关注语法和拼写错误。
使用专业的拼写和语法检查工具,确保文件中没有错误的单词拼写、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问题。
3. 风格和语气的统一:校对文件时要注意风格和语气的统一。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措辞,确保整个文件的风格一致,并与公司的价值观和形象相符。
4. 前后衔接和逻辑性检查:在校对文件时,要检查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流畅,逻辑是否清晰。
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内容的重新组织和调整,以确保文件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三、提高编辑和校对效率的技巧1. 使用专业编辑和校对工具:借助专业的编辑和校对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自动拼写检查、语法检查、排版工具等都能帮助文秘人员快速完成工作。
2. 制定编辑和校对流程:建立一套规范的编辑和校对流程,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文件质量。
写材料的人非常头疼的校对处理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写材料的人非常头疼的校对处理方法和技巧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材料,非常,头疼,校对,处理,方法,技巧,令写,材料,非常,,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范文大全中查看更多范文。
令写材料的人非常头疼的校对处理方法和技巧记得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纪晓岚当年作为总纂官修订四库全书,故意在前两页留几处破绽,让乾隆御改。
为的是让皇帝高兴,有一种亲自参加修史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这种谄媚叫做文谄,连自视清高的大学士纪晓岚也概莫能外。
但这是封建社会里畸形的校对工作,作为现在写材料的你,你敢故意留几处错误让你的领导修改吗?显然不敢也不能。
主要原因有三点:一个是领导看到你前两页就错误百出,还都是低级错误,可能后面的内容就不看了,觉得你的材料整体不行、质量很差。
因为一两处错误而否定了你加班加点付出的心血,你觉得值吗?另一个是更为严重的是领导对你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产生了怀疑,出现几次这样的事或者在重要场合出现一次这样的事,估计就会被领导弃之不用。
因为一两处错误而对你这个人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感,你觉得值吗?再一个是一般写材料的人都相对是比较严谨的,不仅不会故意犯错,而且都想尽量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力求高质量好标准。
因为一两处错误而让你的秉性发生扭转,你觉得值吗?所以说,校对工作非常重要。
在报刊出版行业里面,校对是一个很重要的工种,不可或缺。
一般都有一校、二校、三校、点校、校对签名、印前阅读等程序,现在还有专门的校对软件。
可见校对工作的不可或缺。
在公文材料中校对又有着其特殊重要的意义。
由于公文的特殊属性,公文中一旦出错,影响面大,有的甚至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局面。
在领导讲话中如果出现低级错误,有的还会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话,直到另一个更可笑的错误出现。
实践中,总结出“三校”工作法,比较实用,也比较高效,可以极大的降低出错的概率:一是贯校。
编辑与校对知识:编辑与校对中如何处理文章中的批评和表扬问题编辑与校对知识:如何处理文章中的批评和表扬问题在文章中,批评和表扬是十分常见的主题。
批评可以用来指出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提醒作者注意错误或不足之处;而表扬则可以对作者的努力和成果进行肯定,鼓励其继续前行。
然而,如何处理文章中的批评和表扬问题,对于编辑和校对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批评的处理1.准确识别问题当编辑和校对发现文章中存在问题时,首先应准确识别问题。
这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分析作者的意图和表述方式,确定问题所在。
如果问题很明显,可以直接指出;如果问题较为隐晦,可以用举例子、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表达批评。
2.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批评涉及到文章中的问题和错误,很容易让作者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在选择表达方式时,编辑和校对要注意恰当的措辞和语气,避免过于严厉或亵渎作者的意志。
同时,还要注意表达的方式,选择贴切的句式、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
3.提供具体解决方案批评不仅仅是指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当我们发现问题时,可以直接指出怎样改进,或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这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并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二、表扬的处理1.识别表现出色之处表扬的关键在于识别作者文章中表现出色之处。
只有准确地看待作者的优点,才能更好地进行表扬。
因此,编辑和校对需要在阅读文章时认真分析,找到那些文学优美、表现深刻、逻辑严密的地方,或者发现作者对某个主题独具见解的地方。
2.用鼓励的语气表达表扬的语气应该是鼓励和欣赏的。
作为编辑和校对,我们需要找到适合的语言,用令人愉悦的词汇和态度来表达对作者的赞赏。
3.提供建设性反馈表扬应该给作者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这可能包括建议作者在某些方面加强自己,或者献计献策帮助作者发挥更出色的汇报。
在表扬过程中,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作者提高水平,更好地达成阐述意图。
三、结语批评和表扬对于文章的完善和作者的进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文稿校对技巧:文稿校对的“三字箴言”文稿校对是文稿工作的重要环节,多被当作习以为常的“小事”,可一旦失误往往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关系到文稿的质量、机关的作风和形象,容不得半点马虎。
文稿校对宜在“全”宜全员参与。
文稿起草分工有多少、署名有先后,但校对文稿的责任无差别,每个人都是文稿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稿校对过程中,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发现的问题也就不一样,往往是参与校对人员越多,文稿查漏补缺就越全面。
要鼓励全员校稿,既要站在人才培养的视角,让文稿新兵参与进来;也要站在虚心请教的角度,让文稿老手发挥作用。
宜全程贯穿。
文稿校对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道程序进行,但越到最后时间越紧张、人员越疲惫,进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忙中出乱”,如删除了必要的字词、符号,或是添加了一些无关的字词、符号等。
应把文稿校对贯穿整个文稿起草、审核、修改过程,文稿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要切实负起责任,从严从紧把好关口。
要坚持边写作边校稿、初稿完成即校稿,特别是对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稿更要重视早校稿,防止因赶时间而发生一些无法弥补的低级错误。
宜全新开始。
文稿校对不是简单地校正错别字,而是一次对文稿的全面审视和再创作。
文稿校对过程中,要敢于归零、挑战自我,特别是要敢于质疑,具有不惧权威的斗争精神,努力对文稿的政治方向、思想导向和工作指向进行全面“体检”,对有关字、词、句敢于进行全新表达,力求让校对后的文稿观点正确、言简意赅。
文稿校对忌在“自”忌自以为是。
特别是对一些用惯了的表述,切忌“想当然”,而应始终保持“新鲜感”。
要加强对中央最新精神和重要表述的及时跟进学习,做好经常性的对标对表。
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等重要论述提出初期,校对文稿时就不能主观地认为最新表述是错误的。
此外,针对一些专业性的表述需更加谨慎,如在防汛抗旱中有一个提法“面平均雨量”,其中的“面”字就不能被当作多余字删除;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实现黑臭水体整治的“长制久清”,不能写成“长治久清”。
稿件校对技巧⼀、⽹络⽂稿的修改⽅法1.稿件的校正稿件的校正就是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写法,包括稿件中的事实、思想、语法、修辞、逻辑等各个⽅⾯。
校正的具体操作⽅式:替代:以正确内容和叙述代替原稿中不正确的内容和叙述。
删节:直接删除稿件中有差错的部分。
加按语:对稿件中的错误不直接改动,⽽以加按语的⽅式指出差错。
2.稿件的压缩稿件的压缩就是通过对稿件的删意、删句和删字,使原稿在内容上更加重点突出,在章节上更加紧凑,在表达上更加凝练。
压缩稿件时要掌握以下原则:消除赘述,但不损害原稿主⼲,保留其精华。
与新闻价值相适应,稿件长短与价值⼤⼩相统⼀。
顾及版⾯刊播的可能,新闻稿数量与版⾯相吻合,不多不少。
3.稿件的增补稿件增补的信息内容主要有以下⽅⾯:扩充新闻价值⼤的部分增添回叙内容嵌⼊相关新闻和背景资料增添必要的字句4.稿件的改写稿件改写的⽅法主要有:综合改写分篇改写改写体裁改写结构改写辞章⼆、⽂稿的校对1.传统编辑⼯作中的校对⽅法校对即指校对⼈员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或通读检查,订正错误的⼯作。
传统编辑⼯作中的校对⽅法有:折校法:⽅法是将原稿与打印稿进⾏⽐照,找出并修改异同。
点校法:将原稿放在左边,校样放在右边,先读原稿,后看校样,左⼿指着原稿上要校对的⽂字,右⼿执笔,逐字逐句校对,长句可以分为两三段校对。
读校法:⼀个⼈朗读原稿⽂字,另⼀个⼈看着校样进⾏核对改正。
⼈机结合校对:采⽤计算机软件对电⼦⽂本进⾏⾃动校对,然后采⽤⼈⼯⽅式对校样进⾏⼆次校对,输出校样后由机器再次进⾏校对。
2.⽹络编辑编辑⼯作中的校对⼯作⽬前的⽹络编辑⼯作同传统编辑⼯作相⽐,在校对⽅⾯有四个突出特点:编校合⼀,校对⼯作完全依赖编辑个⼈。
只有校样,没有原稿。
⽹络⽂稿错误更多,⽂稿编辑更易出错。
编辑时效性要求⾼。
3.稿件的修改⽅式1)绝对性修改即原稿中的确存在着观点、事实、辞章等⽅⾯的错误,编辑的任务是要发现并改正这些错误。
2)相对性修改即稿件本⾝没有太⼤缺陷,但是在篇幅、⾓度等⽅⾯与本⽹站的要求有⼀定距离,或者不完全符合⽹络传播的要求,需要通过对稿件的⾓度、内容等进⾏调整,使之更符合本⽹站的传播⽬标,适应⽹络传播的特点。
令写材料的人非常头疼的校对处理方法和技巧
记得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纪晓岚当年作为总纂官修订四库全书,故意在前两页留几处破绽,让乾隆御改。
为的是让皇帝高兴,有一种亲自参加修史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这种谄媚叫做文谄,连自视清高的大学士纪晓岚也概莫能外。
但这是封建社会里畸形的校对工作,作为现在写材料的你,你敢故意留几处错误让你的领导修改吗?显然不敢也不能。
主要原因有三点:一个是领导看到你前两页就错误百出,还都是低级错误,可能后面的内容就不看了,觉得你的材料整体不行、质量很差。
因为一两处错误而否定了你加班加点付出的心血,你觉得值吗?
另一个是更为严重的是领导对你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产生了怀疑,出现几次这样的事或者在重要场合出现一次这样的事,估计就会被领导弃之不用。
因为一两处错误而对你这个人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感,你觉得值吗?
再一个是一般写材料的人都相对是比较严谨的,不仅不会故意犯错,而且都想尽量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力求高质量好标准。
因为一两处错误而让你的秉性发生扭转,你觉得值吗?
所以说,校对工作非常重要。
在报刊出版行业里面,校对是一个很重要的工种,不可或缺。
一般都有一校、二校、三校、点校、校对签名、印前阅读等程序,现在还有专门的校对软件。
可见校对工作的不可或缺。
在公文材料中校对又有着其特殊重要的意义。
由于公文的特殊属性,公文中一旦出错,影响面大,有的甚至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局面。
在领导讲话中如果出现低级错误,有的还会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话,直到另一个更可笑的错误出现。
实践中,总结出“三校”工作法,比较实用,也比较高效,可以极大的降低出错的概率:
一是贯校。
就是一以贯之的意思,一篇材料要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到底,一般这个人就是第一起草人。
如果公文甲一开始负责,中间又由公文乙负责,最后又由公文甲负责,那么公文甲在接手后,一定要从头到尾仔细看一遍。
这样做就是从过程上控制因为断续负责、不知前因后果,甚至被别人乱改错改造成的错误。
因此,最好是一个人负责到底,这样做更省时间,更不易出错。
二是互校。
也就是在印刷前,至少2到3人参加校对,这样做是因为公文甲从头盯到尾,材料看了若干遍,他已经与材料产生了感情,已经看不出其中的错误了,这时候需要公文乙帮助甲来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三是点校。
这个容易理解,就是材料每改一次,都要进行点校,保证每次都清清爽爽的,防止错误在过程中被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