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92法
- 格式:doc
- 大小:204.50 KB
- 文档页数:8
干货:《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92法》注解赵孟頫:笔画千古不宜,结构因时而变。
结构虽能调整,但万变不离其宗,贵在避让,搭配,舒展,缩进。
避让乘君子之本,搭配承阴阳之合,舒展成优雅之式,缩进呈谦谦之道正文昔人论间架以有中画之字为式,论结构以无中画之字为式,兹比而合之不复区别。
直画:竖画画:横画竖戈:戈钩横戈:心钩俯钩:横钩仰钩:浮鹅钩或者伸钩屈钩:小竖提中画:中间的横画(这里的横画指连接左右,或是区分上下的笔画)中画之字也就是指上下结构的字(这里也包括独体字),无中画之字:这里指的就是左右结构的字。
结构:组成整体的每个部分(如“加”是由“力”和“口”组成的,那么“力”就是“加”结构,反之“口”也一样)间架:对结构之间的位置,角度,避让,松紧,高低等的合理安排,(“加”的间架就是处理“力”和“口”之间的关系)这句话的意思:之前的书家在衡量字体的间架结构安排和布局时,主要是以上下结构(独体字)和左右结构为规则的,这个规则和所以的字体的间架结构安排是一样的。
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例字:宇宙定类似宝盖头这样的字,所有的笔画都要盖在宝盖头下面。
当然也不一定非是宝盖头不可,比如秃宝盖也是。
也不一定所有的笔画都要盖在下面,也可以露出了一点,但是所露出了的笔画大部分还是盖与其下。
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例字:至聖孟类似字底部有笔画或者结构把上部分的笔画全部托起来。
2,让左者左昂右低例字:敕部幼让左者,左高右低,这里的高低是相对应的。
4,让右者右伸左缩例字:读议让右者,右边要舒展高昂,左边相反5,横担者中画宜长例字:喜吾类似横画在字体的中间,也叫让横6,直卓者中竖宜正例字:平干直:竖画;类似中间带竖画的字,中竖要直7,勾拏法其身不宜曲短例字:葛蜀拏:同拿,钩拏法指的是横折钩的角度不宜过小,而且折过钩的竖钩不宜弯曲短小。
8,勾衂法其势不可直长例字:分勿衄:同女。
钩衄法指的是横折钩的角度不宜过大,而且折过钩的竖钩不宜直而长。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原文一、引言黄自元是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重要人物,他所提出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对于古代建筑工艺的发展与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的原文内容,探讨其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和影响。
二、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的原文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原文如下:1.竹木选优,取三秋茂竹为佳。
2.竹子经火炼,去虫蛀。
3.竹木截断,端平齐整。
4.竹木末尾破损,用木塞填补。
5.竹子交叉嵌入,加强结构稳定性。
6.竹木末端用绳索捆绑,增加连接紧密度。
7.竹木联接采用鱼肚结,确保稳固性。
8.竹木联接部位用竹钉固定。
9.使用灰泥涂覆竹木表面,增强耐久性。
10.取得石灰糊粉,用于竹木和木材的粘结。
11.采用石灰糊粉进行灰泥的制作。
12.竹子在地面上晾晒,去除潮湿。
13.竹子采用削尖方式处理。
14.绳子采用平滑的石头打磨,增加耐久性。
15.使用绳子将竹子固定在地面上,方便加工。
16.竹木用绳子进行捆绑,保持结构牢固。
17.竹木端部连结,保证稳定性。
18.竹木交叉固定,增加稳定性。
19.竹木的直径与长度比例,确保结构合理。
20.竹子表面涂抹石膏,增加美观性。
21.使用石灰糊粉将竹子与木材粘结。
22.竹子采用烤干方式,增加稳定性。
23.竹木纵向用棉线缝合,加强连接。
24.竹木用绳子加固,以防变形。
25.竹木端部用竹钉固定,避免松动。
26.竹木角落用铁钉固定,增加结构稳定性。
27.竹木纵向交叉绑扎,增加牢固度。
28.竹木与木材交叉连接,确保牢固性。
29.竹木间采用鱼肚结,增加连接稳定性。
30.竹子与木材一同曝晒,增加稳定性。
31.使用石灰糊粉涂抹竹木表面。
32.竹木端部用绳子加固。
33.竹子交叉连接,加强结构稳定性。
34.竹木与木材采用钉子联接,确保稳固性。
35.竹木纵向使用铁丝固定。
36.竹木端部纵向叠合,增加支撑力。
37.竹子与竹子相连,形成整体。
38.竹木与木材用绳子捆绑,确保连接紧密。
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黄自元是中国书法大师之一,其楷书著名于世,尤其是其间架结构更是独具匠心。
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可谓是独树一帜,这里总结了其九十二法:1、用笔坚硬有力,下笔直率有力2、笔画连绵不断,结构严谨3、用笔得法,笔画有力4、笔画有韵律感,有生动感5、结构严谨,笔画清晰6、用笔细腻,有质感7、笔画相互衬托,有层次感8、笔画有立体感,有深浅感9、用笔得法,笔画有变化10、结构稳定,笔画有力11、用笔灵活,笔画有趣味12、笔画有对比,有变化13、用笔灵敏,笔画有节奏感14、笔画有魅力,有吸引力15、结构细致,笔画有层次感16、用笔得法,笔画有规律17、笔画有节奏,有韵律感18、用笔灵活,笔画有变化20、结构稳定,笔画有力21、用笔灵敏,笔画有动感22、笔画有对比,有变化23、用笔得法,笔画有规律24、结构细致,笔画有质感25、笔画有节奏感,有韵律感26、用笔灵活,笔画有变化27、笔画有魅力,有吸引力28、结构严谨,笔画清晰29、用笔得法,笔画有力30、笔画有对比,有层次感31、笔画有变化,有动感32、用笔细腻,笔画有质感33、结构稳定,笔画有力34、用笔灵活,笔画有趣味35、笔画有节奏感,有韵律感36、用笔得法,笔画有规律37、笔画有层次感,有质感38、结构严谨,笔画清晰39、用笔灵活,笔画有变化40、笔画有魅力,有吸引力42、用笔灵敏,笔画有节奏感43、笔画有动感,有厚薄感44、结构稳定,笔画有力45、用笔细腻,笔画有质感46、笔画有层次感,有魅力47、用笔得法,笔画有规律48、笔画有节奏感,有韵律感49、用笔灵活,笔画有变化50、结构严谨,笔画清晰51、笔画有力,有对比52、用笔灵敏,笔画有节奏感53、笔画有动感,有厚薄感54、结构稳定,笔画有力55、用笔细腻,笔画有质感56、笔画有层次感,有魅力57、用笔得法,笔画有规律58、笔画有节奏感,有韵律感59、用笔灵活,笔画有变化60、结构严谨,笔画清晰61、笔画有力,有对比62、用笔灵敏,笔画有节奏感64、结构稳定,笔画有力65、用笔细腻,笔画有质感66、笔画有层次感,有魅力67、用笔得法,笔画有规律68、笔画有节奏感,有韵律感69、用笔灵活,笔画有变化70、结构严谨,笔画清晰71、笔画有力,有对比72、用笔灵敏,笔画有节奏感73、笔画有动感,有厚薄感74、结构稳定,笔画有力75、用笔细腻,笔画有质感76、笔画有层次感,有魅力77、用笔得法,笔画有规律78、笔画有节奏感,有韵律感79、用笔灵活,笔画有变化80、结构严谨,笔画清晰81、笔画有力,有对比82、用笔灵敏,笔画有节奏感83、笔画有动感,有厚薄感84、结构稳定,笔画有力85、用笔细腻,笔画有质感86、笔画有层次感,有魅力87、用笔得法,笔画有规律88、笔画有节奏感,有韵律感89、用笔灵活,笔画有变化90、结构严谨,笔画清晰91、笔画有力,有对比92、用笔灵敏,笔画有节奏感。
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原文及注释黄自元(1837-1916)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字敬舆,号澹叟,安化龙塘人。
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
郑沅于《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说:“典试江南,被议镌级。
或云可以入资捐复,而卒不为。
终被朝廷昭雪,起用检讨。
”光绪年间,黄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
在任期间,常跨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隐;进而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宁夏人至今利之。
至中年,因丁忧回籍,不复出仕。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起用湘军。
黄被调北上,随军参战,后定居长沙,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德书院。
湖南新政时期,支持巡府陈宝箴兴办近代工矿业,联合王先谦等自筹资金在长沙创办了湘省第一家商办机械工业企业,,湖南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
黄自元一生勤于书法,博采颜、柳、欧各家之长,自成“黄”体,曾为同治帝生母录写神道碑,被誉为“字圣”。
所书柳公权《玄秘塔帖》、欧阳询《九成宫帖》,由长沙墨香簃书画店刻版印字帖之先河。
著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已收入《中国书法大辞典》。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美术出版社重印黄自元《临九成官》、《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两种,为学书者所珍爱。
于民国七年(1918)在长沙病逝。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
如:葡、萄、蜀、葛(8)勾衄笔不应直长。
如:句、匀、勿(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
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原文及注释黄自元(1837-1916)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字敬舆,号澹叟,安化龙塘人。
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
郑沅于《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说:“典试江南,被议镌级。
或云可以入资捐复,而卒不为。
终被朝廷昭雪,起用检讨。
”光绪年间,黄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
在任期间,常跨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隐;进而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宁夏人至今利之。
至中年,因丁忧回籍,不复出仕。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起用湘军。
黄被调北上,随军参战,后定居长沙,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德书院。
湖南新政时期,支持巡府陈宝箴兴办近代工矿业,联合王先谦等自筹资金在长沙创办了湘省第一家商办机械工业企业__湖南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
黄自元一生勤于书法,博采颜、柳、欧各家之长,自成“黄”体,曾为同治帝生母录写神道碑,被誉为“字圣”。
所书柳公权《玄秘塔帖》、欧阳询《九成宫帖》,由长沙墨香簃书画店刻版印字帖之先河。
著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已收入《中国书法大辞典》。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美术出版社重印黄自元《临九成官》、《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两种,为学书者所珍爱。
于民国七年(1918)在长沙病逝。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
如:葡、萄、蜀、葛(8)勾衄笔不应直长。
如:句、匀、勿(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
楷书间架结构92法详解摘要:一、楷书间架结构92 法的背景与意义二、92 法的具体内容与分类1.间距相等规律2.笔顺规律3.主笔规律4.缩短规律5.变化规律三、92 法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四、92 法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五、结论正文:楷书间架结构92 法详解一、楷书间架结构92 法的背景与意义楷书间架结构92 法,是由清末书法家黄自元根据前人书论整编而成。
它科学性地分析了楷书间架结构,对于书法学习者了解间架结构、掌握字形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92 法的具体内容与分类1.间距相等规律横与横:三、日、月、里、国、言、平、音、重、与等;竖与竖:川、洲、市、西、舞、带、删等;撇与撇:杉、衫、彩、形、物、家、象、多等;点与点:江、流、汗、点、杰、羔、恩、志等。
2.笔顺规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先主体后加点。
3.主笔规律独体字与上下结构(包括上中下结构),首先要找出横向的主笔,一般为横、撇、捺、横钩、竖弯钩。
其中优先级最高的为:四点底、皿字底、木字底、女字底、立字头等,次之为:人、儿、心等。
4.缩短规律玩、此、场、攻、到、乱、取、职等字的偏旁,底部长横。
5.变化规律根据字形特点,对一些笔画进行变化,以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三、92 法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楷书间架结构92 法在书法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字形结构分析方法。
通过学习92 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字形结构规律,提高书法水平。
四、92 法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楷书间架结构92 法的推广与应用,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使得书法学习者更容易掌握字形结构规律,从而提高书法创作水平,推动了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
五、结论楷书间架结构92 法详解,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是一份宝贵的书法学习资料。
通过学习92 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字形结构规律,提高书法水平。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
如:葡、萄、蜀、葛(8)勾衄笔不应直长。
如:句、匀、勿(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
如:乐、集(13)横长竖短。
如:十、上、下、士(14)横短竖长。
如:才、斗、丰、井(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颜、顾(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
如:御、谢、树(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
需、留(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
如:章、意、素、累(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
如和、知、细(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
如:嚣、器(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
如:爽、齿(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
如:七、也(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
如:云、去、且、旦(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
如:丈、尺、史、又(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
黄自元楷书九十二法(口诀)宇宙定宁至圣孟盖勑部幼即读蝀议绩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画即笔划,多指横笔,下同冖、宀等称称之天覆,其居上覆下,应罩住其下横笔。
土、皿等称之为地载,其居下托上,应稳托其上横笔。
3、让左者,左高右低。
4、让右者,右伸左缩。
注意左右结构的主次分配和迎让穿插,字的每一笔都不能孤立存在,要与其它笔划精妙配合,方能相得益彰、饶有趣味。
喜吾娄安甲平干午葡萄蜀葛句勺匀勿5、横担者,中画(竖)宜长。
6、直卓者,中竖宜正。
笔划无论多少,都有主次之分,要找准其关键笔划,即主笔,并突出之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
8、勾衄法,其势不可直长。
横折弯勾有长短之分,写法应有区分,应弥补其长短之劣衄读音:女四声左在尤尨右有*灰木本朱东乐棐筑柴9、画短撇长。
10、画长撇短。
“左”与“右”字形相似,但书写顺序不一样,左是先短横后长撇,右是先短撇后长横11、画短直长,撇捺宜伸。
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
要找到并体会书写时的节奏韵律感,轻重疾徐、行停有度,不局促不别扭十上下士才斗丰井丕正亚并目自因固13、横长直短。
14、横短直长。
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
16、左右有直,宜左收而右展。
汉字的间架结构,总体呈现上紧下松、左收右放的规律性。
确定主要笔划,使字体更挺拔舒展,笔划主次关系清晰无冲撞。
川升邛邦伊侈僇修亦赤然无三册冉聿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
18、左直右撇,宜左敛而右放。
19、点复者,宜以求变。
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板。
灬、火称之为点复,俯仰以求点划的意趣横笔较多的字,要注意防止行笔的单调重复偃仰向背,即俯、仰、相向和相背虽愿顾体御谢树术銮响需留章意素累21、两平者,左右宜均。
22、三合者,中间务正。
23、二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饶减。
24、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
掌握和熟悉字的结构特点,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要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吸呼峰峻和知钿细*嚣*器齿尔爽*25、左旁小者,齐其上。
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完整版)黄自元(1837-1916)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字敬舆,号澹叟,安化龙塘人。
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一生勤于书法,博采颜、柳、欧各家之长,自成“黄”体,曾为同治帝生母录写神道碑,被誉为“字圣”。
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答案: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
也就是说宝盖下的一切笔画不要超出宝盖哦。
别让宝贝跑了哈~!~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
也就是说,字的底下是横画的要写长些,因为要承载上面的一切笔画嘛。
你可以写得长些,但不能写短哦~!~3、让左者左昂右低。
答案;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
你试试看是不是只有这样写出来才好看呀?4、让右者右伸左缩。
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
看出什么意思了吧,不让失去平衡的哦~!~5、横担者中画宜长。
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中间有横笔画的字,你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宁可长些也不能短的,因为它像是个扁担,短了挑着吃力的。
6、直卓者中竖宜正。
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
解释:中间有竖笔画的字,一定要写的正直不能写歪的。
字如人的,写歪着别人看了就会笑话你的哦。
字正人正是个英雄哦。
7、勾拏法其身不宜曲短。
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
如:葡、萄、蜀、葛。
解释:拏的意思是“拿”。
写横勾时你要注意它要像弓弩一样强劲有力,不能写的曲短无力。
有结实的肩膀,就有依靠哦。
8、不可直长勾衂法其势。
勾衄笔不应直长。
如:句、匀、勿。
解释:对于横勾笔画里面的笔画少的字,写时注意转角和勾儿,不应直长的。
字的笔画相依为命的,别让人家骨肉分离哦。
注意勾的肩膀是像鼻子一样鼓鼓的饱满状的 .9、画短撇长。
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解释:对于像左这些字,横笔画要写的短一点,一撇要写的长些哦。
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结构,是书法学习中常遇到的头疼环节,也是楷书学习的基础内容,学好字体间架结构对写好书法实在重要。
清末书法家黄自元根据前人书论整编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帖》,科学性的分析了楷书间架结构,是楷学经典法帖。
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3、让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横担者中画宜长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
如:葡、萄、蜀、葛8、勾衂法,其势不可直长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倾,折角内收。
如:句、匀、勿9、画短撇长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画长撇短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画短直长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
如:乐、集13、横长直短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
如:十、上、下、士14、横短直长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
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
如:才、斗、丰、井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清代黄自元间架结构92法”注释及解析------董自强第2法: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释义:下面最后一笔为横画托载的字,其余笔画应托在横画的上面。
解析:本条“地载者”,一是独体字、上下关系的字中下半部分最后一笔为横画的字,上半部分的宽度一定不要超过下半部分横的宽度。
如:直、且、至、里、孟。
二是上下关系的字,下半部为“扁方形”与上半部分的“小方形”、“窄长形”、“大方形”组合时,一般写成“上小下大”如:至、孟、热。
特例:当上半部为“扁方形”和“大方形”组合时,并且上半部分中含有撇和捺组合,撇和捺组合的宽度可以超过下半部分最后一笔“横画”的宽度,如:室、圣。
第3法:让左者,左昂右低。
释义: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解析: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半部为“大方形”,右半部为“窄长形”的组合,要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
第4法:让右者,右伸左缩。
释义: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解析:左右结构的字中,右半部为“大方形”,左半部为“小方形”、“窄长形”的组合,右边占2/3,要长,左边占1/3,要短。
如:绩、议、读。
第5法:横担者,中画宜长。
释义: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
解析:横在中间的写法,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第6法:直卓者,中竖宜正。
释义:有竖画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解析:竖在中间的写法,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
第7法: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
释义:勾拿笔画,竖钩回抱不应弯曲、短小。
解析:讲解“横折钩”的写法,竖钩回抱的笔画多,应写的正直而略长。
如:葡、萄、蜀、葛。
第8法:勾衂法,其势不可直长。
释义:勾衄笔画,竖钩回抱不应该长而正直。
解析:讲解“横折钩”的写法,竖钩回抱的笔画少,应写的稍斜而略短。
如:句、匀、勿。
第9法:画短撇长。
释义:横短撇长。
解析:“横、撇”组合时,下面是“扁方形”“竖弯钩”时,应横画写短,撇画写长。
如:左、在、尤、龙。
第10法:画长撇短。
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92法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黄自元,清末书法家,实业家,他的书法是一种实用书法。
他所编写的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帖》,科学性的分析了楷书的间架结构,是学楷书者的入门法帖。
此外黄自元所临《九成宫》也对学习欧楷者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有湖南美术出版社重印和出版的《黄自元临九成宫》和《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以及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黄自元楷书九十二法》。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内容: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3,让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横担者中画宜长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
如:葡、萄、蜀、葛8,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倾,折角内收。
如:句、匀、勿9,画短撇长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画长撇短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画短直长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
如:乐、集13,横长直短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
如:十、上、下、士14,横短直长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
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
如:才、斗、丰、井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21,两平者,左右宜均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颜、顾、騵22,三合者,中间务正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
如:御、谢、树23,两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饶减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
需、留24,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突出主笔,协调统一。
如:章、意、素、累25,左边小者宜齐上左偏旁小的字,左边笔画要与右边笔画的上边取齐。
如:吸、呼、峰、峻26,右边小者齐其下右偏旁小的字,右边笔画应靠下或与左边下部齐平。
如和、知、细27,外四叠者,体格必整方在字的四周出现相同的笔画,应排列整齐,大小相当,形成包围。
如:嚣、器28,内四叠者,布置匀密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
如:爽、齿29,斜勒者,不宜平平则失势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
如:七、也、乜、此30,平勒者,不宜倚倚则无仪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
如:云、去、且、旦31,纵捺之字,必要攒头收尾有斜捺的字,要藏锋入笔,回锋收笔。
如:丈、尺、史、又32,纵戈之法,最忌力弱身弯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
如:武、成、或33,横戈不厌曲有卧钩的字,其卧钩要弯曲圆润,切忌细长直挺。
如:恩、息、必、志34,伸勾贵抱持有竖弯钩且呈下包上的字,其竖弯钩要尽量向右伸展,以便包住被包围的部分。
如:勉、旭、抛35,承上之人,正中为贵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
天、父、外、文36,呈勾之势,退缩斯宜左右结构的字中,竖弯钩居左时,应缩小让右。
如:鸠、辉37,马齿法其拏钩之锋注射四点之半。
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
有横四点的字,横点的折钩的钩尖应指向二、三点之间。
如:鸟、马38,上平之字,宜齐首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
如:师、明、既、野、39,下平之字,宜齐足笔画靠下的字,应与底对齐。
如:朝、故、辰40,重捺者,须有缩有伸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
如:谈、茶、黍41,叠趯者,当或挑或驻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
如:禁、林、森42,上下钩趯者,下钩明而上钩暗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
如:哥、柔43,俯仰钩挑者,俯钩缩而仰钩伸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收,仰钩要放。
如;冠、寇、宅44,上占地步者,听其上宽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
如:普、皆、齐45,下占地步者,任其下阔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
如:表、禹46,右占者,右不妨独丰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
施、腾、靖47,左占者,左无嫌偏大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
如:敬、敛、刘48,左右占者,中宜逊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
如;弼、辩、衍、仰49,中间占者,中独雄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
如:掷、番;50,上下占者中小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
如:莺、寡51,纵腕宜典劲背抛钩的书写要弯中带曲,圆润有力。
如:风、飞、气52,横腕贵圆隽竖弯钩的书写要求竖直钩圆,应圆润俊秀。
如:先、见、元、毛53,纵撇恶鼠尾竖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要避免末端细而无力。
如;庭、居、底54,联撇恶排牙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
要有大小变化。
如:友、及、反、皮55,三撇法,以下撇首,顶上撇之腹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依次顶着上撇的中间。
如;修、参、须、形56,三点法,一下点提锋与上点驻笔相应三点的写法,第三点的出锋应与首点的结尾相对应。
如:治、洪、流、海57,卜字直勿偏,与上截中部相对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
如:是、足、走58,土字直勿偏,与下截左紧正对老字头中竖是字的中心。
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
如:者、老、考59,错综者,贵迎浪穿插而恶纷纭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
如:繁、馨60,缜密者,宜布置安排而嫌挤杂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
如:继、缠61,当悬针而垂露,则无韵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
如:车、申、中、巾62,当垂露而悬针,则无力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
如:卓、单63,体虽宜斜,而字心必正倾斜型体的字要找准折画和撇画的中心位置,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
如:易、乃、母、力;64,形本自正,而骨力必坚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65,字本瘦者,其形勿短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
如:身、目、耳、贝;66,字本矮者,用笔宜肥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
如:白、工、日、四67,盖下之法,撇捺宜均盖下(指人)的写法要使撇和捺匀称。
如:会、合、金、命;68,趁下之势,左右相称撇捺居中下俯的字,其捺脚双脚齐平,左右对称。
如:琴、吝、各、谷69,虽宜肥,而勿肿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臃肿;如:土、山、公、止70,虽宜瘦而勿臞笔画较少,形体较长的字,笔画要适当加粗,切忌细长无力。
如:了、寸、才、卜71,疏而丰之笔画少的字,就写的丰满些;如:上、下、千、小72,密者匀之笔画繁多的字,笔画间要相互迎让,布白均匀。
如:赢、鼎73,堆叠者,消纳之三角同型的字,在笔画的运用上要有变化。
既不拥挤,也不松散;如:晶、磊、森74,积累者,清晰之由下而上堆积起来的字,笔画要合理安排,伸缩有度,繁而不乱。
如:糜、零、靡75,下画宜微长,以承右竖之末下面的横画,应该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
如:口、日、田、76,末钩宜微拖似有带下之势末笔为竖钩的字,竖钩的钩锋稍像左平出,象有萦带下字之势。
如:丁、宇、亭77,之迭中字,宜于上略大而下小走之上的字,应上略大而下稍小,且紧靠左下。
如:远、还、逮78,画长撇短者,右不宜用捺横长撇短的字,右边不宜用捺而用反捺(长点)。
如:矢、契、莫79,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在一个字中,左竖短,则右竖不宜长;如:作、仰、冲、行80,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
如:臣、巨、佳81,宝盖之勾,如鸟之视胸乃妙宝盖的钩,要写得象鸟低头看自己的胸部一样才好;如:官、空、宰、82,排摹之画,如工之镂物乃佳纂集排列的笔画要象精工雕刻的那样才叫精美。
如:赫、鹧、鬻(yu)83,从卩之字,准此带单耳旁的字,横折钩宜短,长竖应为垂露,直挺向下;如:印、叩、却84,从邑之字准此带右耳旁的字,弯钩稍大,长竖应为悬针,直挺下垂。
如:郊、郑、邻85,从埠之字准此带左耳旁的字,弯钩稍小,长竖应为垂露,直挺向下。
如:阪、陔86,从葵之字准此带登字头的字,撇伸捺展,两脚齐平,舒展盖下。
如:登、凳87,从祭之字准此带祭字头的字,撇直捺伸,左低右略高,宽展盖下;如:祭、蔡、察88,从众之字准此带乑字底的字,上为短撇,中位垂露竖。
如:聚89,从豕之字准此从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家、象、豪90,单人旁字准此从单人旁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仁、仪、俯、休91,双人旁准此从“彳”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徐、循、行、很92,带竖弯钩字准此带竖弯钩的字,以此为标准。
如:乳、乱、色、包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3,让左者左昂右低4,让右者右伸左缩5,横担者中画宜长6,直卓者中竖宜正7,勾拏法其身不宜曲短8,不可直长勾衂法其势9,画短撇长10,画长撇短11,画短直长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13,横长直短14,横短直长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21,两平者左右宜均22,三合者中间务正23,两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饶减24,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25,左边小者宜齐上26,右边小者齐其下27,外四迭者体格必整方28,内四迭者布置匀密29,斜勒者不宜平平则失势30,平勒者不宜倚倚则无仪31,纵捺之字必要攒头收尾32,纵戈之法最忌力弱身弯33,横戈不厌曲34,伸勾贵抱持35,承上之人正中为贵36,呈勾之势退缩斯宜37,锋注射四点之半马齿法其拏钩之38,上平之字宜齐首39,下平之字宜齐足40,有缩有伸中捺者须41,迭超者当或挑或驻42,上下钩超者下钩明而上钩暗43,俯仰钩挑者俯钩缩而仰钩伸44,上占地步者听其上宽45,下占地步者任其下阔46,右占者右不妨独丰47,左占者左无嫌偏大48,左右占者中宜逊49,中间占着中独雄50,上下占者中小51,纵腕宜典劲52,横腕贵圆隽53,纵撇恶鼠尾54,联撇恶排牙55,三撇法以下撇首顶上撇之腹56,与正点驻笔相应三点法以下点提锋57,卜字直勿偏与上截中部相对58,土字直勿偏与下截左紧正对59,错综者贵迎浪穿插而恶纷纭60,缜密者宜布置安排而嫌挤杂61,当悬针而垂露则无韵62,当垂露而悬针则无力63,体虽宜斜而字心必正64,形本自正而骨力必坚65,字本瘦者其形勿短66,字本矮者用笔宜肥67,盖下之法撇捺宜均68,趁下之势左右相称69,虽宜肥而勿肿70,虽宜瘦而勿臞71,疏而丰之72,密者匀之73,堆迭者消纳之74,积累者清晰之75,下画宜微长以承右竖之末76,末钩宜微拖似有带下之势77,之迭中字宜于上略大而下小78,画长撇短者右不宜用捺79,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80,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81,宝盖之勾如鸟之视胸乃妙82,排摹之画如工之镂物乃佳83,从卩之字准此84,从邑之字准此85,从埠()之字准此86,从葵()之字准此87,从祭()之字准此88,从聚()之字准此89,从豪()之字准此90,单人旁字准此91,双人旁准此92,从乱()之字准此书法口诀点中周旋运笔锋,欲右先左横无平;欲下先上坚无直,悬针垂露两分明;撇勿过弯如劲啄,一波三折捺始成;钩挑顿处忽迅出,心手相应百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