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小数的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进行展开。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小数点的移动规律,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小数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学生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小数点搬家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点搬家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小数点搬家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课堂讲解:讲解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4.实践操作: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小数点搬家规律解决问题。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小数点搬家规律。
可以采用流程图、示意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搬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小数点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之间的联系,探索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初步应用规律。
2.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定律”与“小数意义”、“计数单位”等数学知识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小数点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之间的联系,探索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初步应用规律。
教学过程:一、故事介绍和新课介绍1、出示情境,讲述小数点搬家的故事老师:妞妞开了一家快餐店。
快餐只需0.01元,但很便宜。
森林里所有的小动物都来吃它。
妞妞很开心。
一个月后,妞妞计算了一下账户,发现它负债了。
我们该怎么办?这时,小数点出来说:“我要走了!”。
老师:学生们,你们知道小数点移动到哪里吗?学生:向左移动。
向右移。
师:往左搬数会怎么样?可以吗?应该往?师:往右搬变成了什么?怎么知道?0.1老师:虽然价格有点贵,人也比较少,但是妞妞是赚钱的。
这时,妞妞让小数点移动。
你知道该往哪边走吗?它变成了什么?对,12、组织交流“什么发生了变化”老师:你在搬家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生:小数一个比一个大生:两个数之间的进率是10生:往右搬是一个比一个大,往左搬一个比一个小。
老师:其他的小数是一样的吗?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例如师:通过这两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出示课题二、探索新知,层层递进1.以“0.01到0.1”为例,探讨小数点后一位的移动导致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老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在这节课上小数的大小是否有规律的变化。
(1)老师: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学生:扩大10倍老师:谁是谁的10倍?盛硕师:可以以0.01和0.1为例,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生:0.1是0.01的10倍老师:你能举个例子解释为什么0.1是0.01的10倍吗?不要在同一张桌子上讨论,然后再报告生1:0.1米是1分米,0.01米是1厘米,1分米-10厘米,所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数:567,让学生说出这个数是多少位数。
(2)教师提问:如果在这个数后面加一个小数点,这个数会发生什么变化?(3)学生回答:这个数会变成小数。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有什么作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对小数的大小产生影响吗?2.探索新知(1)教师出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3.练习巩固(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集体订正。
4.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一道拓展题: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缩小了100倍,这个数原来是多少?(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小数,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分析小数大小的变化。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进行问题解决,尤其是对规律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数:567,让学生说出这个数是多少位数。
学生回答:“这是一个七位数。
”(2)教师提问:如果在这个数后面加一个小数点,这个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个数会变成小数,比如567.0。
”(3)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小数点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小数点用来分隔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4)教师引导:“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对小数的大小产生影响吗?我们今天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小数点搬家知识点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 小数点向右移动。
- 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时,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例如,将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5,5就是0.5的10倍。
- 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0.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为25,25是0.25的100倍。
- 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时,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如0.1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到123,123是0.123的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
- 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时,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例如,5.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变为0.5,0.5就是5.0的(1)/(10)。
- 当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时,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25.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25,0.25是25.0的(1)/(100)。
- 当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时,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如123.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变为0.123,0.123是123.0的(1)/(1000)。
3. 规律的应用。
- 在单位换算中经常用到。
例如,将3.5米换算成厘米,因为1米 = 100厘米,也就是将3.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350厘米。
- 在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时,如一个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后是多少,或者已知一个数扩大或缩小后的结果,求原数等。
例如,一个小数扩大100倍后是56.3,要求原数,就将56.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563。
二、利用小数点移动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1. 乘法中的小数点移动。
- 当一个小数乘以10、100、1000……时,就是将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例如,0.3×10 = 3(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0.3×100 = 30(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2. 除法中的小数点移动。
- 当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时,就是将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小数乘法小数点搬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三小数乘法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乘法,通过小数点的移动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小数乘法和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和例子,探索和发现小数乘法和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问题和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小数乘法和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小数乘法的方法。
2.新课导入:介绍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
3.探索与发现: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和例子,探索和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
4.巩固与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
5.总结与拓展:总结小数乘法和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给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年级小数点移动规律顺口溜
小数点往右移,数字变小一位。
小数点往左走,数字加一位。
移动一位,数字变十倍,
移动两位,数字变百倍。
在学习小数的时候,四年级的孩子们常常会遇到小数点的移动问题。
小数点往右移动一位,相当于将小数的值减小十分之一;而小数点往左移动一位,相当于将小数的值增大十倍。
这样的规律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顺口溜来帮助孩子们记忆和理解。
例如,当小数点往右移动一位时,可以用以下的顺口溜帮助孩子们记忆:
小数点往右移,数字变小一位。
十分之一,去掉个位。
这样的顺口溜简洁明了,让孩子们能够快速理解和记忆小数点往右移动一位的规律。
同样地,当小数点往左移动一位时,可以用以下的顺口溜帮助孩子们记忆:
小数点往左走,数字加一位。
十倍变大,数字变长。
通过这样的顺口溜,孩子们可以快速理解和记忆小数点往左移动一位的规律。
此外,还有一些更进阶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更复杂的小数点移动规律。
比如,当小数点往右移动两位时,可以用以下的顺口溜帮助孩子们记忆:
移动一位,数字变十倍,
移动两位,数字变百倍。
这样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小数点往右移动两位相当于将小数的值乘以100的规律。
通过使用顺口溜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小数点的移动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小数的运算和应用。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好!我是今天()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板书课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是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三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性质,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为以后学习小数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四年级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极强,并且具有了一定探索合作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遵循“数学教学要着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借助计算器来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二,过程与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知识的兴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教学重点是能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难点是掌握能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我从教法和学法上来谈一谈。
二、接下来说教法学法。
英国教育家瓦尔德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所以我会向伟大的教师学习。
本节课重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也已开始由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
故此,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其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再者,我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各位评委老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为了把自己的目标付诸实践,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课题小数点搬家设计者教学目标1、能运用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树乘除法。
2、进一步探究由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探索、概括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激趣导入自主学习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点搬家》,同学们回想一下,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想畅谈)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点搬家》探索奥秘。
(齐读课题)1请看书中36页试一试主题图,看图想一想,说一说,小组内交流?(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2.0.01的倍、100倍各是多少?0.01*10=0.10.01*100=()(0.01的10倍就是把它乘10……0.01的10倍就是把它乘10就是0.1 0.01的100倍就是把它乘100就是1)3.1的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各是多少?1÷10=0.11÷100=()(1的十分之一,就是把它除以10……1的十分之一,只要把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是0.11的一百分之一,只要把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0.01)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探究训练巩固运用1.书中37页3题计算(学生独立完成)2.书中37页4题世界上最矮的树是矮柳,它的高度一般只有0.05米。
(1)婴儿出生时的身高大约是矮柳的10倍,婴儿出生时的身高是多少米?(2)世界柏树王位于西藏林芝县巴结村,至今约有2600年的树龄,树高是矮柳高度的1000倍,这棵柏树的高度是多少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自由畅谈)3.书中37页5题,6题,7题(学生独立完成)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畅谈)板书设计小数点搬家0.01*10=0.1 1÷10=0.10.01*100=()1÷100=()教学反思。
课题买文具设计者教学目标1、能运用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树乘除法。
2、通过使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探索、概括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激趣导入自主学习1.我们之前学过了小数,在数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是什么?(学生回答:小数点)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点搬家》。
(齐读课题)1.请仔细观察主题图,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蚂蚁快餐厅有很多客人,因为价钱0.01元,涨价了1.00元,太贵了人少了。
)2.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说一说。
(生1:利用钱币来解释生2:标明数位来比较生3::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0倍,移动两位......)3.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说一说。
(生1: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十分之一。
生2: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它的一百分之一。
)4.请你再举例子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们观察并汇报)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探究训练巩固运用(生1:0.04米=4厘米,0.40米=4分米,4.00米=4米,小数点向右移动……)(生1:8.00元=8元,0.80元=8角,0.08元=8分,小数点向左移动……)1.书中36页1题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2.书中36页2题请你也像淘气这样子举个例子说一说(学生独立完成)(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从5个0.1变成5个1了,5是0.5的10倍)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谁想与大家分享?(学生畅谈)板书设计小数点搬家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十分之一;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书是它的一百分之一。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小数乘法小数点搬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三小数乘法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实践性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乘法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不能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数乘法的本质,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纸等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小数点搬家”的趣味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数乘法和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问题小数点移动与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过程讲解 1. 分析图意图中描述的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保护师父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取出金箍棒怒打小妖的故事。
2.观察金箍棒长度的变化,初步发现规律金箍棒长度的变化是0.009m 0.09m 0.9m 9m ,在三次变化中,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金箍棒的长度变得越来越长,数也变得越来越大。
3.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借助整数的变 化规律研究小数的变化规律 0.009m = 9mm 0.09m = 90mm 0.9m = 900mm 9m = 9000mm方法提示将左边移“m ”为单位的数都转化成以“mm ”为单位的数,便于比较。
从下往上观察从上往下观察从上往下观察 从下往上观察 (1)小数点向右移一位 (1)小数点向左移一位 0.009m 0.09m 9m 0.9m 9mm 90mm 9000mm 900mm ×10 ÷10(2)小数点向右移两位 (2) 小数点向左移两位0.009m 0.9m 9m 0.09m 9mm 900mm 9000mm 90mm(3)小数点向右移三位 (3)小数点向左移三位 0.009m 9m 9m 0.009m 9mm 9000mm 9000mm 9mm====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01 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001==×100 ÷100 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1000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0001 ÷1000==发现: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100、1000……小数就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发现: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100、1000……小数就分别缩小到原数的101、1001、10001……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1;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1;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01…… 归纳总结【知识点二】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应用问题1 把0.07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过程讲解 1.思路分析 0.07 0.07×10 0.70.070.07×100 70.07 0.07×1000 702.正确解答0.07× 10 =0.7 0.07× 100 =7 0.07×1000 =70问题2 把3.2分别缩小到原来的101、1001、10001,各是多少? 过程讲解 1.思路分析3.23.2÷10 0.32 3.23.2÷100 0.032 3.2 3.2÷1000 0.00322.正确解答3.2 ÷ 10=0.32 3.2 ÷100=0.032 3.2÷1000=0.0032归纳总结1.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这个数分别乘10、100、1000……就是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2.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01、1001、10001……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就是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就是乘10 就是把0.0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就是乘100就是把0.0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就是乘1000 就是把0.0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重点提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当小数点向右移动后,整数部分最高位前面的“0”要去掉。
第5课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利用规律正确计算。
2.理解当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逻辑之美,激发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培养严格的逻辑思维。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43页例1、第44页“做一做”、第44页例2、“做一做”和第46页“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填一填。
0.120 0.12 3.6 3.6005.34 53.4 7.25 72.5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观察上面4组小数,前两组在后面添0,小数大小没有变化;后两组由于小数点的位置变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今天一起我们来探究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例1,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初步发现规律。
金箍棒长度的变化是0.009m→0.09m→0.9m →9m,在三次变化中,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金箍棒变得越来越长,数变得越来越大。
(2)引导学生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借助整数的变化规律探究小数的变化规律。
板书出示:0.009m=9mm 0.09m=90mm0.9m=900mm 9m=9000mm提问: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并在小组中交流,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0分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提问:如果小数点分别向右、左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小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独立思考,根据上面的规律作答,教师总结规律。
小结: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缩小)到原数的10倍(101)、100倍(1001)、1000倍(10001)、……2.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2,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