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11.57 KB
- 文档页数:2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伴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言语交际也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言语交流中,人们想要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尽可能地表达出来。
但是有时候,像“模糊语”这样的言语交际策略也会被人们所采用,这也成为言语交际中受人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
根据言语交际理论,模糊语是指用于表达某个句子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不是来自于说话者的语用错误,而是一种有意的技术手段,并且它并不一定表示歧义或含糊,而是一种上下文的运用。
在言语交际中,模糊是指双方交流的过程中,说话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态度时,采用模糊的策略,以便让听话者拥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流畅。
英国语言学家K. Austin一九五六年提出了将模糊语称为“减少意向”策略,指的是说话者通过减少句子的范围来表达自己的意向。
在这种情况下,说话者的意图更加抽象,而听话者可以根据当时的环境来接受信息,这有助于说话者达到一些目的。
此外,许多语料学研究也发现,模糊语是一种语用策略,它不但可以表达说话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客观观察,也可以表达其对事物的主观看法。
而尤其是在社会性的对话中,模糊语可以使听话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主观意见,也使得双方交流变得更加和谐。
根据许多研究表明,当说话者使用模糊策略时,他的观点更容易被听话者接受,从而增强了交流的有效性,可以降低沟通过程中发生的误解。
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说话者通过避免明确的表达,而使用模糊的策略,从而能够缩小双方交流的差异,进而实现双方的沟通和理解。
尽管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一些弊端。
比如,由于模糊策略不能准确反映说话者的真实想法,因此会导致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理解误差,也会使得双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语用混乱,这也是言语交际中需要避免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模糊语在言语交际中是一种常用的策略,它有助于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如此就可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模糊通常被认为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信息传输策略,它允许建立者在表达信息时谨慎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或冲突。
研究发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使用模糊策略,以优先达到更高的灵活性,保留关系,实现社会凝聚力,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稳定性。
本文分析了语用模糊策略的作用,以及它对今日言语交际的重要性。
一,模糊策略、功能及影响模糊策略是一种会话中话语方式,是指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采用不太明确的表达方式,以保留一定的自由度,允许有效的二次交流,保持交流的流畅及双方之间的社会纽带。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会谨慎表达他们的观点,并采用模糊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要他们的观点不与另一方的观点相冲突,就能保留两者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此项策略还可以缓解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也有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周旋。
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还有其他作用。
首先,它可以让使用者对对方持开放态度。
通过模糊语言,使用者可以比较安全地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必立刻受到攻击。
此外,它还有助于区分形式与实质之间的界限,可以避免双方间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并且可以帮助双方解决问题。
二,模糊策略对言语交际的重要性模糊策略对于言语交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提高使用者之间的共识性,使接受者比较容易理解发送者的意图,从而更容易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和交际。
同时,模糊策略还有助于发送者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从而保持现有的友谊和关系。
此外,它还可以让参与者有机会讨论和说服人们,直到他们达成一致,从而达到社会友好和凝聚力的意图。
三,结论综上所述,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让使用者有更自由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双方间的交流更顺利,有效地缓解紧张,提高社会凝聚力,使他们能够在更长的时间里维持良好的关系。
因此,模糊策略的作用不容小觑,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肯定。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顺应性分析含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选择语言、作出顺应的元语用意识。
这种现象产生于具体的交际活动之中,又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的发展而继续进行,影响着交际的效果。
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
本文拟以该理论为视角,通过研究语用含糊的成因、机制、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功能,探讨其对于人们日常会话和语用学研究的意义。
标签:语用含糊言语交际顺应论一、引言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无论说话者是否有意为之,语用含糊(pragmatic vagueness)现象都是十分普遍的。
何自然认为,“语用含糊”应当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角度去分析才有意义,主要是指语言的不确定性;俞东明将这一概念定义为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不确定、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之力的这类现象。
Verschueren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
这种顺应主要体现在说话人受自身元语用意识的支配,根据语境对语言结构作出选择的动态交际过程。
语言的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层面,包括语言形式和语用功效的选择,二者相互作用。
“语用含糊”可以理解为说话者顺应会话环境所作出的一种策略选择,但也不排除由于说话人自身生理及认知上的原因违反关联准则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因为刻意和随意只是交际中元语用意识作用程度的区别,而不是明显的类别。
本文即以顺应论的基本观点为视角,对不同意识程度的“语用含糊”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动态言语交际活动中“语用含糊”的成因、机制、具体的表现层面及其功能作用。
二、顺应理论顺应论的基本观点即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
语言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作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
从顺应论的角度探析语用模糊现象作者:罗亚凤张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6期摘要:语用模糊是说话者在特定的语境中为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同时表达数种言外之意的一种交际策略。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说话人和听话人运用语用策略,顺应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
和物理世界,实现最终的交际目的。
本文基于语言顺应论,探讨如何在特定语境中澄清语用模糊策略,达到有效交际目的。
关键词:语用模糊;顺应论;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作者简介:罗亚凤(1980-),陕西省华县人,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在读,工作单位渭南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张华(1972-),河南省滑县人,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7--021、引言作为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模糊不仅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种本质特点,当语言使用者在言语交际中有意选择使用模糊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时,它还可以作为一种有助于日常交际的交际策略,这被称之为语用模糊 (何自然,1990)。
语言交际中,人们常常运用模糊语言去实现特殊的交际需要。
语用模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策略,广泛地存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各个专业交际领域当中。
语用模糊的研究是从 Leech(1983)、Brown &Levinson (1987)才开始的。
而我国学者对语用模糊的研究是从语法歧义的研究开始的。
本文则从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来研究语用模糊现象,讨论语用模糊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动态顺应,以便更有效的达到交际的目的。
2、语用模糊和顺应理论在英国有位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在他的观点里,模糊用语是非常之有用的。
也就是他所说的“谈话话语的不确定性,使话语的言外之力不明确是带有动机的,是为了交际双方的共同利益”。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语言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它能极大地拓展人们的想象力,激发更多的思考。
然而,由于语言的本质决定,在日常言语交流中,人们往往会避免使用清晰的表达形式,而是采用模糊的表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言语表达形式称为“语用模糊策略”。
语用模糊策略是一种通过模糊表达来达到“隐含表达者的某种意图”的语言行为。
它能够有效地避免交流中的语言障碍,使双方的交流变得更加流畅和有效。
与模糊表达法相反,语用模糊策略通常不清晰地表达它的意图,而是以含糊的方式来表达它的意图,有时以古怪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在实践中,语用模糊策略通常被用于在日常言语交流中营造出友好的氛围,让谈话显得更加自然。
例如,一个人要对另一个人表示拒绝,但又不想冒犯对方,可以用“如果有可能,我会考虑的”的句式来表达,这种句式可以让谈话变得更加自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紧张的气氛。
在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也被广泛用于限定表达者的态度,降低表达者的责任,减轻言语互动中的紧张感。
例如,一个人面对一个困难的问题,可以采用“等我想一想”的句式来回答,这种句式可以让表达者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也可以表达出表达者不太确定的态度,从而更自然地进行谈话。
此外,语用模糊策略也常被用于更加巧妙地控制谈话的方向,让谈话变得更加顺畅。
例如,如果你想转移话题,你可以用“说别的,……”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直接把话题转移到一个新的话题上,这样可以让谈话更加流畅。
虽然语用模糊策略可以极大地帮助言语交际,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
例如,如果一个人用语用模糊策略来混淆话语,使人难以明确其意图,这就有可能导致言语交际的失败。
因此,使用语用模糊策略时,应该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双方的交流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语用模糊策略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可以有效地帮助表达者表达更加自然的态度,并被广泛地用于日常言语交流中。
因此,表达者应当掌握和熟练运用语用模糊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言语交际的成功率。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含糊策略是指在有意避免直接陈述或明确表达的情况下,采用模棱两可、暖昧的表达方式。
这种策略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模糊的词语、语气弱化、借口推脱等等。
常见的含糊策略包括“可能是”、“我不确定”、“也许会”、“看起来像”等等。
在言语交际中,采用含糊策略的人往往是出于种种原因不想表达明确的态度、看法或意见。
这些原因可能包括避免冲突、避免得罪对方、掩盖不确定性、迎合他人期望等等。
因此,面对含糊表达的话语,我们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顺应性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来确定含糊策略的使用意图。
包括分析说话者的身份、目的、情境等等因素。
比如说,在商业谈判中,一方可能会采用含糊策略来模糊自己的底线,以便更好地谈判;而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中,人们可能会采用含糊策略来避免冲突或者掩盖自己的不确定性。
其次,我们需要对含糊的措辞和语气进行分析。
含糊的措辞往往是含糊的核心,可以从中更好地理解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图。
比如说,“也许会”暗示着说话人对某个事情的可能性并不确定,并存在一定的猜测;而“我不是很确定”则表示说话人对某个问题有一定的怀疑。
最后,我们也需要结合上下文及非语言元素进行综合分析。
说话人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等因素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
比如说,如果说话人在说“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但是眉头却微微皱起来,那么很可能此人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愿透露。
此时,我们需要注意非语言元素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确定说话人的意图。
总之,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十分普遍,我们需要通过对语境、措辞、非语言元素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顺应性解读。
对于含糊语言表达,既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隐含意图,同时也需要注重礼貌、尊重,避免冲突并维护交际关系的和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模糊策略是在语言交际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指的是交流双方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一种非绝对的表达方式,通过不精确的表达来避免发生麻烦或屈辱的情况。
下面介绍常见的模糊策略:一、黑化(Blackout)黑化是指在对话中,当言语交际的一方遇到不可回答的问题,或者无法想到回答的方法时,就略过该部分内容,并且不去接着说,而是转移话题,从而避免了在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状况中进行回答。
二、重复(Repetition)重复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会重复自己所发出的一些信息,以便让对方清楚了解自己的意思,或者减轻自己的不自在状态,而不会提出明确的反应。
三、缩略(Ellipsis)缩略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避免更多的浪费时间和情感紧张,双方通过删减不必要的话题,边提示一下对方,边暗示,以防止时间和精力过度浪费,从而促进对话的推进。
四、调整(Adjustment)调整是指在言语交流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言论会进行变异、曲解,以达到合理的标准,避免可能引发冲突的状况下,把谈判氛围搞好,并使谈判顺利进行。
五、引申(Metaphor)引申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当该句主体内容过于深奥或是涉及到某个议题涉及到双方协商,双方会采取这样的一种手段,通过借助某个共通的比喻,以及使用动词、形容词等引申表达方式,避免局面激化,促进互动的进行。
六、改变话题(Topic Shifting)改变话题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当双方对某个议题存在某种分歧时,就会转而改变话题,以至于避免陷入僵局,激发再次的活力,进而能够继续谈论。
以上就是关于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模糊策略不仅消除了交流异议,也为双方在交流中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使交流更加顺利,增强对话者之间的信任和了解。
顺应论视角下周恩来外交语言语用模糊现象分析外交辞令指的是在外交活动中谈论较尖锐或较敏感的问题时所使用的经过慎重考虑的措词。
一般来讲,外交辞令是一种正式、保守、准确的说服性语言,但出于说话者的立场和语言表达的策略需要,说话人常常故意使用一些含糊其辞的言语,保证发言稳妥、严谨、灵活、礼貌和高效,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使外交活动顺利进行。
中国外交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周恩来总理,在外交场合中恰当地运用语用模糊,使其话语得体、适当,具有超凡的言语魅力。
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话语中的语用模糊进行分析。
一、语用模糊与外交语言语用模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指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的现象[1] 。
它是说话人在很强的交际意图的驱使下所作的语言选择,使用该策略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礼貌。
语用模糊是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谈语言的不确定性,常常表现为间接指示语、模糊限制语、低调陈述和间接言语行为等手段的运用。
语用模糊的现象包括约略(approximation),模糊(fuzziness),笼统(generality),两可(ambiguity),含混(ambivalence) 等,以及寓意表达,如比喻(metaphor),弱陈(meiosis),反讽(irony)和夸张(hyperbole)[2]。
外交语言是一种正式、保守、准确的说服性语言,其最普遍的含义是那种能够使外交官(家)措辞犀利而又不失谨慎和文雅的谨慎性保留陈述(Guarded understatement)[3]。
外交语言非常讲究措辞和言语技巧,为了完成交流,外交家必须既要有所言又要有所不言,因此建设性模糊可保证发言稳妥、严谨、礼貌、灵活和高效,以解决外交难题,达到最佳交际效果,正如何自然教授所讲,该精确的时候要精确,该模糊的时候要模糊;精确之中有模糊,模糊之中有精确这是问题的起点也是问题的最终结果。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摘要】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模糊和含糊的表达方式,可以减少交际中的紧张和冲突,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本文从含糊策略的定义与分类入手,探讨了言语交际中常见的含糊策略,并对其顺应性进行了解读。
通过实例分析和探讨影响因素,揭示了语用含糊策略在交际中的灵活运用和实际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发展。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言语交际、语用含糊策略、顺应性解读、实例分析、影响因素、作用、研究展望、含糊策略、含糊性、语用学、交际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需求的研究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使用含糊语言来进行交流的情况,比如遇到难以表达的问题、或者是为了避免冲突或引起尴尬而选择使用模糊的措辞。
而对于这种含糊策略的运用,传统意义上常常被视为一种语言不准确或不负责任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多元化,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含糊策略的定义和分类上,但往往忽略了其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和作用。
有必要对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心理和社会机制。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使得人们更需要通过含糊策略来降低交流的风险和成本,因此研究言语交际中的含糊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1.2 研究意义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常用的一种语言策略。
对含糊策略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交际能力。
研究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言语交际中含糊策略的运用,可以揭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意图和目的。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言语交际是人类沟通的基本形式,它决定着传递的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语用模糊策略对提升沟通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语用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沟通质量。
一、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作用1、让话语更加地道模糊策略是一种地道的表达方式,在言语交际中通常使用模糊策略和不清楚的表达。
这样可以减少说话者对对方的压力,让对话更加地道,更有效率。
2、增强沟通的有效性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往往避免使用清晰直接的表达,而是使用模糊策略和不确定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观点。
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误会,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3、提高表达灵活性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模糊策略起着将话语错综复杂地连接在一起的作用。
说话者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模糊策略,从而提高表达灵活性,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二、在言语交际中使用语用模糊策略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语用模糊策略时,沟通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词汇的搭配在使用模糊策略时,要避免语言的不雅化和脱离实际的表达,搭配要讲究自然地道。
2、学会运用肯定与否定使用模糊策略时,要学会运用肯定与否定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便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学会运用“不”字在使用模糊策略时,要学会运用“不”字,即“不是”,“不能”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双方的沟通。
4、学会调整表达距离使用模糊策略时,要学会调整表达距离,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想要传达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沟通。
三、结论语用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对话更加地道,增强沟通的有效性,提高表达的灵活性等作用,但是使用模糊策略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若能从技巧上学会运用模糊策略,就可以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更好地提高沟通质量。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策略也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被视为语言学家们非常有趣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定义、历史和功能。
首先,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定义是什么?根据语言学家Vatral(1997)的定义,语用模糊策略可以被定义为“在发言中,说话者将某一概念进行准确和模糊处理,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语用模糊策略体现在语言中的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有:指称、比喻和关联性推论。
其次,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历史和起源是什么?大约在20世纪中叶,智力测验的研究者开始重视语用模糊策略,他们发现,语用模糊策略不仅深刻影响着智力测验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对对话的语用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用模糊策略也在不断发展,而且被各领域的学者越来越多地重视,从而使它形成了一个“研究热点”。
最后,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功能是什么?成功的语用模糊策略可以帮助说话者实现社会性目的。
它可以帮助说话者以更有效、准确地表达思想,不仅节省语言,而且也可以形成更合理的话语环境,从而使交流更有效、更深入。
此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策略还能够更好地传递消息,帮助说话者避免因交流出现偏差而产生的混乱。
综上所述,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
以帮助说话者表达思想,还可以更好地传递消息,而且还有助于说话者实现社会性目的。
因此,在发言时应充分利用语用模糊策略,使说话者的思想能够被更好地传达,从而使双方达成共识。
模糊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刘娜【摘要】基于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理论框架对模糊语作为语用策略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回顾和总结模糊语的以往研究进展,并对模糊语语用策略的类型与功能做了相应的论述。
模糊语的选用是语言使用者语用策略在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This paper first surveys the past research of vagueness from the different viewpoints and makes a conclu-sion the types and functions of pragmatic vaguenes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vagueness is actually the outcomes of linguistic choices inter-adaptable with language users’mental world,social world and physical world.【期刊名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155-157)【关键词】顺应性理论;模糊语;语用策略;语言选择【作者】刘娜【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4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随着一种全新的语言学理论——语言模糊论的产生,国内外的语言学家掀起了一股研究对于在语言生活中所产生的语言模糊性及其他模糊现象的狂潮。
模糊语是人们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传递信息时,交际双方常常会发出一些不够直接的、含糊的信息。
在政治谈判、商务往来、广告策划、课堂用语等领域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模糊语现象。
而日常交际用语是作为语用策略研究的首选。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义务传递清晰、直接的信息。
语言学学者们对于模糊语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尤其是在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的语用学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现代汉语“那个X”构式语用模糊的顺应论研究本文从顺应论角度讨论“那个X”构式的语用模糊现象。
对“那个X”的语用模糊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消极模糊和积极模糊两种。
通过顺应论的四个角度对该构式语用模糊的生成和理解进行探讨。
标签:“那个X”构式语用模糊顺应论一、引言语用模糊是一种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
俞东明(1997:29)认为,“语用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类现象”。
因此,语用模糊的产生和消除不是偶然的,带有动机和语境依赖性(context-dependent)。
它可以分为消极模糊与积极模糊两种:前者是因为通过话语很难表达清楚,所以说话人采用了语用模糊的策略;后者是说话人通过有意地制造模糊,去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
汉语“那个X”构式是一种很典型的语用模糊,其语用模糊的产生具有语境依赖性,且语用模糊出现时,说话人往往带有一定的动机。
本文从顺应论角度出发,研究“那个X”构式的生成和理解。
二、“那个X”构式语用模糊的分类通过语料观察,我们将“那个X”构式的语用模糊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模糊,一类是积极模糊。
第一,消极模糊。
由于表达的复杂性、语境的制约等因素,说话人很难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满足交际的需求,不得不采用语用模糊的策略。
例如:(1)现在想想,交行真是那个啥呀,我不说销卡,你既不送积分也不免年费,完全是拼概率,那么多申请者应该没几个像我这样不停要求销卡的,其他人他就大赚特赚了,唉~(2)今天过得很那个啥。
暖得出奇,已经低烧到第三天,这是第二次莫明其妙的低烧,找不出原因,心里别扭之极,让我总想起那个传说,心中真的很怕。
(3)这男的出镜率忒高了……长得还像台湾的那個谁!第二,积极模糊。
由于说话人具有特定的意图,因此有意地制造模糊去实现预期的交际意图。
例如:(4)亲爱的杨子先生!请你聘我作你的那个啥吧!作为顶级的托,我有外企做托的专业经验……不会正面的夸,全部引导调整感情,由黑入白,可以再把你打击的那个啥,充分利用群众同情的天平……让厌恶转为同情,然后再转为赞叹和仰慕……(5)心态那个啥,将来就肯定那个啥,不行的就别那个啥。
模糊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解读
余璐
【期刊名称】《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8)003
【摘要】模糊作为语用策略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分析人们在言语行为中选择模糊作为语用策略的现象,在语义、语用和认知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选择模糊作为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者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总页数】3页(P101-103)
【作者】余璐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语用模糊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分析 [J], 陶书贞
2.语用模糊作为外交语用策略的顺应性分析 [J], 林荔凡;黄一峰
3.模糊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 [J], 刘娜
4.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中论文标题语用策略的顺应性分析 [J], 姜萍;黄慧;郑友奇
5.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中论文标题语用策略的顺应性分析 [J], 姜萍;黄慧;郑友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顺应论视角看外交语言中的语用含糊
官科
【期刊名称】《鸡西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10)001
【摘要】在外交活动中人们经常会使用语用含糊这一语言策略,通过含糊的语言形式传达某种言外之力.顺应论指出语言使用者应当顺应语境做出恰当的语言选择,这为理解语用含糊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外交活动中的各种语用含糊策略顺应了交际语境,体现了使用者高度的政治智慧和语言技巧.
【总页数】2页(P134-135)
【作者】官科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从顺应论视角看商务口译中的顺应 [J], 桂仁娜
2.顺应论视角下看《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的省译 [J], 黄国霞
3.从语境顺应论的视角看模糊限制语在外贸口语谈判中的运用 [J], 谭玲萍
4.从顺应论视角下看模糊语在坏消息商务信函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J], 向锋
5.从顺应论视角看英语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使用 [J], 向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
语用含糊策略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一些模糊的词语或语言表达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使得对方不至于过于尴尬或者是推卸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面对不善言辞的人,我们可能会选择用一些含糊的措辞来回应,以避免冲突或者
尴尬。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策略是一种特殊的交际策略,它的使用对于交际者之间的关
系维护以及情境的协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从顺应性的角度出发,对言语交际中语
用含糊策略进行解读。
一、语用含糊策略的表现形式
语用含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表现出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模糊
的语气、说话含糊、模棱两可的表述等。
在交际中,当我们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或者是不
愿明确表态的情况下,就会选择使用这些含糊的语言策略来应对。
举个例子,当我们拒绝别人的请求时,我们可能会说:“看情况吧”,“我尽量”,“不一定”,“看看有没有时间”等。
这些词语或语气都是模棱两可的,没有明确的表态,从而为我们保留了一定的回旋余地,避免了直接的拒绝,也可以避免引起对方的不快。
另外一个例子,当我们在询问别人某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对方不愿意回答或者是拒绝了,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些含糊的回答,“看情况吧”,“我不确定”,“可能吧”,“等
会再说”等等。
这些语言策略的使用可以使得我们在交际中更加圆滑,不至于尴尬或者破
坏与对方的关系。
二、含糊策略的交际功能
语用含糊策略在交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功能。
1. 缓和对立关系
语用含糊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对立关系,使得交际双方在表达立场的时候更加
圆滑。
在言语交际中,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对立的情况,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可能会使
用一些含糊的措辞来缓和对立的关系,比如“可能吧”、“不一定”等词语,这样可以使
得双方的关系不会因为观点的不一致而产生矛盾。
2. 保持交际融洽
语用含糊策略还可以保持交际双方的融洽,不因为言语中的不确定性而产生隔阂。
在
交际中,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给出明确的答复,这时候含糊的答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它可以使得双方的交流更加顺畅,在不影响关系的基础上,保持着言语交际的和谐。
3. 保护自尊
语用含糊策略还可以保护交际双方的自尊,不让对方感到尴尬或者是尴尬。
在交际中,如果我们直接拒绝对方的请求或者是质疑对方的观点,可能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
这时候,使用一些含糊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样可以缓和对方的情绪,保护对方的面子。
三、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
语用含糊策略的使用是受到一定的语境约束的,也受到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以及情境
的影响。
从顺应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语用含糊策略进行解读,即这种语言策略是在
一定情境下交际者之间为了维护关系、保护自尊、缓和对立关系等目的而采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