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母儿血型不合经验
- 格式:docx
- 大小:18.81 KB
- 文档页数:4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母儿血型不合如何治疗
导语:Rh血型不合孕妇,在孕中期(24~26孕周),胎儿水肿未出现前,可进行血浆换置术。
300ml血浆可降低一个比数的滴定度。
此法比直接胎儿宫内输血,或新生儿换血安全,但需血量较多。
母儿血型不合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
针对孕期出现的症状给予对症处理。
为了提高胎儿抵抗力,于孕早、中、晚期(即孕24、30、33周左右)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
包括25%葡萄糖溶液及维生素C,每日静注一次;维生素E,每日一次;氧吸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于预产期前两周开始服苯巴比妥,以加强胎儿肝细胞葡萄醛酸酶与胆红质结合的能力,减少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
2、中医治疗
茵陈蒿汤(茵陈30g、制大黄6g、黄芩15g,甘草3g),自抗体效价升高时,每天一剂煎服,直至分娩。
此方有抑制抗体的作用。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当代名医·刘润侠治疗母儿血型不合致反复流产经验刘 艳 巧(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157号,710004) 刘润侠(1952~),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医系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教研室、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重点中医不育不孕特色专病负责人。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深厚造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局级科研课题6项。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中西医结合疗法;名医经验;刘润侠 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是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种免疫性疾病。
如果孕妇缺少由父亲遗传给胎儿的血型抗原,则此抗原一旦进入母体,母体会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免疫反应,使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症,导致流产、死胎、新生儿早发性黄疸、重症黄疸、重度贫血,或因溶血产生大量胆红素渗入脑组织发生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
中医学对此病没有确切的病名记载,属中医“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胎黄”、“胎疸”等范畴。
1 病因病机母儿血型不合引起反复自然流产的病理特征为免疫反应,胎盘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新生儿性黄疸。
《诸病源候论》已有“胎黄候”的记载。
以本病的病理特征分析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刘老师认为,湿、热、瘀是致病的关键。
母体素体湿热偏盛,湿热之邪化为胎毒,传于胚胎,热郁湿阻,气滞血瘀,湿热瘀相搏,损伤冲任,影响胞胎生长发育,发为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死胎。
且湿性黏腻,不易速去,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此类患者屡孕屡堕,或屡次发生死胎或新生儿黄疸。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1卷第24期 中华医学·国医名师 -11-张大伟教授治疗母儿血型不合经验Zhang Dawei'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maternal and infant blood groupincompatibility刘青1张大伟2*常文蕊1冯优优1(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8)中图分类号:R2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24-0011-证型:GD【摘要】母儿血型不合作为妇产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其临床可仅表现为抗体效价增高。
张大伟教授将本病分为三期论治:即未孕期,妊娠期,新生儿期,三期发病均不离“湿、热”大纲,三期侧重不同,尤对妊娠期的发病机理及论治体会较深,临床运用庞氏安胎汤合茵陈蒿汤加减,遣方用药灵活,降低抗体效价效果明显。
【关键词】抗体效价;庞氏安胎汤;茵陈蒿汤;名医经验【Abstract】Maternal and infant blood group incompatibility is a common refractory disease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ts clinical expression can be antibody titer heighten only. Professor Zhang Dawei believes that this diseas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of treatment: no pregnancy, pregnancy and neonatal period. they are all closely related to heat and humidity and the focus of them is different,especially for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during pregnancy experience deeper. Clinical use of Pangshi Antai Decoction (庞氏安胎汤) and Yinchen Decoction (茵陈蒿汤) to add and subtract. The prescription is flexible, and lower antibody titer effect is obvious.【Keywords】The antibody titer;Yinchen Decoction;Pangshi Antai Decoction;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24.005母儿血型不合是指孕妇和胎儿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种血型免疫性疾病[1],产生的免疫抗体IgG可以作用于受精、受精卵植入子宫或妊娠期的每一阶段导致流产,可以导致怀孕困难、胎儿畸形、胎儿发育受限、先兆流产[2],严重者可致死胎、死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力衰竭或核黄疸,甚至死亡,为妇产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是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3]。
母儿血型不合之孕妇用以防治新生儿溶血症(草药处方)处方1:处方:茵陈30 g,枸杞子20 g,黄芩、焦栀子、桑叶、当归、炒白芍、菟丝子、焦白术、党参、桑寄生各12 g,1剂/d,水煎服,直至临产。
处方2:茵陈9克,大黄4.5克,黄芩9克,甘草9克,赤芍9克,木香6克,川芎6克,益母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或药丸服,直至分娩。
(以上摘抄至《婴幼儿营养百科》)处方3:对部分抗体效价较高者配合给与维生素E,维生素C,25%葡萄糖液,吸氧30 min,2次/d,能提高胎儿在宫内分解胆红素的能力处方4:茵陈8钱,栀子4钱,大青叶4钱,炙山甲2钱,延胡索3钱,煅石膏4钱,黄芩3钱,橘红3钱,甘草2钱。
处方5:中文名称: 茵陈汤来源: 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陈惠美。
Title 简介[功能主治] 功能清湿热,消黄疸。
主治母儿血型不合之孕妇用以防治新生儿溶血症。
[处方组成] 茵陈15克、黄芩9克、制军3克、甘草1.5克,制成冲剂(以上为1袋量)。
每日2~3次,每次1袋。
自确诊后服至分娩。
[临床疗效] 应用16例患严重ABO血型不合之孕妇,新生儿全部存活,其中3例新生儿在出生后4天发生高胆红血症,6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此9例均未经治疗,黄疸自行消退。
应用10例严重Rh血型不合者,9例新生儿存活,1例死胎。
本方对轻至中度新生儿溶血症有一定预防作用,如果在妊娠前对Rh系统抗体高的妇女给服本方,至抗体下降后才开始妊娠,之后续服本方,效果更显著。
[处方来源] 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陈惠美。
功效: 清湿热,消黄疸主治: 母儿血型不合之孕妇用以防治新生儿溶血症主题词或关键词: 中医方剂母儿血型不合栏目关键词: 中医方剂妇产科母儿血型不合辅助分类项: 中医出处: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下册。
138第14卷 第6期 2012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4 No. 6 Jun .,2012王翠霞教授为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生,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10年,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独具特色,尤其对母儿ABO 血型不合的治疗更能体现其治疗思路及独特的治疗方法,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导师治疗母儿ABO 血型不合的经验介绍如下。
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和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其中以ABO 血型不合常见,胎儿由父亲遗传而获得的血型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内,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抗原抗体相结合而使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发生溶血,可导致流产、死胎、新生儿早发性黄疸、心力衰竭或核黄疸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
对该病中医学虽无确切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以流产为主要表现者属于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以胎儿水肿为主要表现者属于胎水[1],以新生儿早发性黄疸为主证,则属于胎黄范畴。
该病起病隐匿,孕妇在妊娠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要依据检验血清抗体才能确诊,或既往有死胎、流产、早产或新生儿很快死亡或出生后24~36h 内出现黄疸者应警惕本病。
ABO 血型不合抗体效价在 1:64以上有意义,1:128以上有溶血可能,1:512以上严重[2],应给予高度重视。
1 病因病机母儿血型不合的病理特征为免疫反应,胎盘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新生儿性黄疸[3]。
吾师以本病的病理特征分析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湿热、瘀是致病的关键。
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言:“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致生下小儿体皆黄”。
母有湿热,热传胞胎,化为胎毒,闭结在血而生后即发黄疽。
孕母平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郁久化火,或脾失健运,或孕妇脾气素弱,或过食生冷,内伤脾阳,脾虚水湿不运久之内生湿热,或素有湿热内蕴,因妊体虚,湿热内蕴为患侵及胎儿,胎失所养,复因胎气胎火必致湿热蕴蒸,或由孕后摄生不慎,过食辛热肥甘之品,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侵犯胎体而发病。
治母婴血型不合性先兆流产经验
*导读:经验方:茵陈、银花、蒲公英各20克,栀子、黄芩、白术各8克,大黄4克。
加减:便秘者,加草决明10克;阴道出血者,加旱莲草15……
经验方:茵陈、银花、蒲公英各20克,栀子、黄芩、白术各 8克,大黄4克。
加减:便秘者,加草决明 10克;阴道出血者,加旱莲草 15克,白芍炭10克;腰酸者,加杜仲、桑寄生各12克;少腹下坠者,加黄芪15克,升麻10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母婴ABo 血型不合性先兆流产患者30 例,在医生监护下自妊娠早期服药至产前2周,结果有效 (抗体效价下降或稳定,症状消失,足月分娩活婴,无病理性黄疸)22例,无效8例。
第1 页。
名老中医治母儿血型不合经验
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和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一种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
胎儿从父方遗传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体所缺少,通过妊娠、分娩或流产,此抗原侵入母体,产生免疫抗体,此免疫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凝聚而导致胎儿,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
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西医采用中止妊娠或宫内输血。
观察此类疾病,临床表现为习惯性流产、胎死腹中、新生儿溶血等特征,与中医学的“滑胎”、“胎黄”、“胎赤”的描述类同,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夫胎乃阳施阴化,营卫调和,经养完全十月而产,若气血虚损不能养胎,所以数堕也”强调母体虚弱,气血不足、胎失濡养、冲任受损、胎胞失固,则为产生滑胎的基本原因。
而ABO 血型不合之滑胎有其特殊性,实验室检查孕妇血清抗体效价高于正常值,若高于1∶512时,则提示溶血较为严重,患儿会出现黄疸、水肿、贫血等症,对照古人有关儿科“胎黄”、“胎赤”,记述“母有湿热,热传胞胎,化为胎毒,瘀结在血而生后即发黄疸”“儿身遍体如金,湿热熏蒸胎受深,法当渗湿兼清热”,说明孕妇湿热太盛,凝结蕴于胞中,侵入胞体,胎儿受母体热毒熏蒸,故有此症此症。
裘笑梅经验
裘氏妇科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之滑胎,染色体错位之滑胎,抓住患者有多次流产史及新生儿黄疸这两大特征,推究母儿血型不合滑胎之成因,一方面由于冲任虚损,另方面是孕母胎蕴湿热所致,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治疗应标本兼顾,益气固肾以治本,清肝化湿以治标。
根据正虚邪实而立扶正清湿安胎一法,创似“裘氏异功保胎散”(绵茵陈30g、焦山栀15g、制大黄6g、党参15g、升麻15g、忍冬藤20g、大青叶10g、败酱草9g、白花蛇舌草9g)。
本方具有中医的清热化湿,利疸退黄,补肾固气,扶正祛邪,保肝利尿等作用;又有西医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谷丙转氨酶活力下降等功效。
对染色体畸变,特别是染色体错位引起的滑胎,以裘氏异功保胎散合“泰山盘石饮”(人参
12g、黄芪12g、当归9g、川续断9g、黄芩9g、白术6g、川芎3g、白芍10g、熟地20g、砂仁3g、炙甘草3g、糯米20g)化裁治之,使不治之症转化为可治之症。
[王金生,等.裘笑梅老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4):230~232]
赵永梅经验
赵氏根据该病的发病机理,认为该病的病位在血分,病机主要是血瘀,瘀血内阻.血运小畅。
不能养胎,故见滑胎、胎动不安等。
在治疗方法上。
赵氏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两期进行治疗:即妊娠期和新生儿期分别辨证治疗。
其经验如下:
若妊娠期表现为腹胀、腹痛、腰酸及阴道下血,夫妇血型不合,抗体效价高。
舌质淡暗或紫,脉滑或弦滑,舌下静脉怒张,既往有反复流产、死胎或早产。
采用化瘀养血安胎法。
常用方药:坤草15g、川芎10g,白芍15g、续断20g、甘草10g:若阴道流血加仙鹤草,腹胀加苏便,腰痛加狗脊,下坠加党参、白术,恶心呕吐加陈皮、半夏,有流产史加杜仲,若妊娠后出现腹痛、胎漏下血、口干欲漱,大便干燥,小便色黄,带下量多,色黄稠,舌质暗红,苔黄而腻,脉滑数,既往有反复流产,死胎或分娩溶血患儿病史,夫妇血型不合,抗体效价高,治以清热利湿,化瘀安胎。
方药:茵陈20g,制大黄6g,坤草15g,川芎10g,川断20g,黄芩15g,甘草10g。
若阴道流血加旱莲草,腰痛加狗脊,新生儿按湿热内盛的黄疸治疗,治以清热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加黄芩、黄连、黄柏以增强其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
此外,更重视未病先防,如在孕期为ABO血型不合的妇女抗体效价在1:64以上者,早期应用中药,可降低抗体效价的作用。
同时孕期避免劳累,过食辛辣,节制或禁房事,保待乐观情绪.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
对有流产史的患者,在妊娠期除对症治疗外,应当绝对卧床休息。
[边俊.赵永梅治疗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经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1998;5(5):42 ]
程雁经验
程氏对本病按患者妊娠前、妊娠早期及妊娠中晚期的不同时期分早、中、晚三期分别辨证施治,其经验如下:
⒈早期对于曾有自然流产史的O型血患者,再次妊娠前先测定血型不合抗体效价。
若抗体效价大于正常,即进行早期治疗。
待抗体效价降至正常时方可再次妊娠,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方:黄芪、白术、当归、白芍、川芍、黄芩、茵陈、制大黄、益母草、木香、甘草。
月经先期量多者,加牡丹皮、生地黄;月经后期量少者,加鸡血藤、丹参;习惯性流产者,加菟丝子、续断。
⒉中期对于有自然流产史的O血型不合患者,于确定妊娠后即应作免疫抗体效价测定,其效价高于正常者,即进行中期治疗。
以健脾益肾,清热利湿,养血活血为基本方:党参、黄芪、白术、黄苏、茵陈、炒栀子、菟丝子、苎麻根、续断、当归、白芍、甘草。
孕后阴道少量出血者,去当归,加生地炭、早莲草、阿胶。
伴小腹胀痛者,白芍加至30g,加砂仁、木香;腰酸痛,习惯性流产者,加杜仲、桑寄生;
⒊晚期患者经以上治疗,抗体效价降至正常或控制在1:128以下,兼症消失。
习惯性流产安胎到超过以往流产发生的孕月,各项检查均为正常妊娠者,继续以益气、清热、利湿巩固善后。
方用:黄芪、黄芩、茵陈、甘草。
泡茶代饮,直至分娩,并定期复查抗体效价。
[程雁.从湿瘀论治母子血型不合35例.中医杂志2003;44(3): 207~208]
[1] [2] 下一页
刘艳巧等经验
刘氏等采用益黄胶囊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对Rh母儿血型不合孕妇进行防治,其治疗方法如下:
治疗方法立足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药用益黄胶囊:茵陈、生地、炙大黄、赤芍等10味药,由其院制剂室制成胶囊,每粒含生药0.5g,自妊娠16周服至分娩,每次6~8粒,每日3次。
[刘艳巧,等.中西医结合防治Rh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观察.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20(3):416,432]
洪善玲等经验
洪氏等分别采用减、合抗体汤交替疗法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方法如下:
先用合抗汤(茵陈20g,黄芩、栀子各6g,板兰根5g,丹皮、赤芍各 10g),加水400ml,煎取200ml,每次100ml,每日2 次,连服4 天;再服减抗汤(黄芩、柴胡、木香各6g,坤草、白术、炙甘草各10g,黄芪15g),煎法同前,每次100ml,每日2 次,连用10 天。
如此交替至分娩。
[洪善玲,等.中药交替疗法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40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1;17(12):6~7 ]
邹新英等经验
邹氏应用中药茵蚕二陈饮治疗血型不合孕妇,怀孕16周以上,且与其配偶血型为ABO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其血清IgG血型抗体(抗A或抗B)效价均≥1:128者。
其治法方药如下:
茵蚕二陈饮(由茵陈、蚕砂、茯神、法夏、陈皮等组成),日服1剂,每剂水煎2次,由500ml水煎至150~200ml,每次服药150~200ml,每日2次。
[邹新英,等.茵蚕二陈饮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临证初探.北京中医杂志2002;2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