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与不予授予学位决定二审行政判决书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7
指导案例39号:何某某诉华中科技大学拒绝授予学位案文章属性•【案由】教育•【案号】(2009)武行终字第61号•【审理法院】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2009.05.31裁判规则1.具有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有权对学位申请人提出的学位授予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授予其学位。
申请人对高等学校不授予其学位的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2.高等学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学术自治范围内制定的授予学位的学术水平标准,以及据此标准作出的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正文指导案例39号:何某某诉华中科技大学拒绝授予学位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2014年12月25日发布)关键词:行政诉讼/学位授予/高等学校/学术自治相关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第八条第一款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基本案情:原告何某某系第三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以下简称武昌分校)2003级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武昌分校是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无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根据国家对民办高校学士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和双方协议约定,被告华中科技大学同意对武昌分校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并在协议附件载明《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
其中第二条规定“凡具有我校学籍的本科毕业生,符合本《实施细则》中授予条件者,均可向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授予学士学位”,第三条规定“……达到下述水平和要求,经学术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三)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
200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作出《关于武昌分校、文华学院申请学士学位的规定》,规定通过全国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是非外国语专业学生申请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
2007年6月30日,何某某获得武昌分校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由于其本科学习期间未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武昌分校根据上述《实施细则》,未向华中科技大学推荐其申请学士学位。
付宗泽诉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及行政复议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政府信息公开【审理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4.26【案件字号】(2021)渝行终171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邬继荣龙贤仲张莉【审理法官】邬继荣龙贤仲张莉【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付宗泽;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当事人】付宗泽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付宗泽【当事人-公司】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原告】付宗泽【被告】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本院观点】付宗泽向一审法院提起的诉讼请求为:请求判决渝北区政府履行公开“对付宗泽房屋违法强拆相关责任人的查处情况,请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
【权责关键词】行政复议合法违法拖延履行证明行政复议维持原判政府信息公开【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重庆市政府收到付宗泽的行政复议申请后,依法受理,经审查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被诉《复议决定书》并依法送达,程序亦无不当。
一审法院据此遂判决驳回付宗泽的诉讼请求。
渝北区政府、重庆市政府在二审中未向本院提交答辩意见。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付宗泽向一审法院提起的诉讼请求为:请求判决渝北区政府履行公开“对付宗泽房屋违法强拆相关责任人的查处情况,请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
履行政府信息法定职责之诉当事人若想获得胜诉判决支持,一般认为其判决适用条件为:第一,行政机关负有法定职责;第二,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或拖延履行;第三,行政机关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没有正当理由;第四,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仍有意义。
关于履行法定职责之当事人诉请,并不意味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要向任何一个行政机关提出任何一项请求,则该行政机关就负有履行该项特定请求的公法义务,只有当事人申请事项符合全部法律要件时,行政机关才负有公法义务。
刘燕文诉北京大学不授予博士学位、不颁发博士毕业证行政诉讼案案例法律关系类别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案例性质类别学位案原告刘燕文被告北京大学一审受理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案例内容原告:刘燕文,男,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92级博士生。
委托代理人:何海波、何兵,北大法学院行政法学博士生被告:北京大学委托代理人:周其凤,北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湛中乐,北大法学院行政法学副教授原告刘燕文认为自己符合大学毕业生的法定条件,被告北京大学拒绝给其颁发博士毕业证、学位证是违法的,遂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基本案情介绍:1992年9月,刘燕文在获得北大的硕士学位和毕业证书后,继续留在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主攻方向为电子物理,其导师是以吴氏理论著称于世的光电阴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全德。
由于实验仪器未能准时到位,刘燕文的论文推迟了半年才答辩。
对刘燕文的博士论文--《超短脉冲激光驱动的大电流密度的光电阴极的研究》--的审查经过了三道程序:其一是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审查(当时7位委员全票通过);其二是北大学位评定委员会电子学系分会的审查(当时13位委员中12票赞成,1票反对);其三是北大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查(北大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共计21位,对刘文进行审查时到场16位委员,6票赞成,7票反对,3票弃权)。
根据1996年1月24日北大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查结果,决定不授予刘燕文博士学位,只授予其博士结业证书,而非毕业证书。
并且这一决定结果未正式、书面通知刘燕文,他为此曾多次向系、校有关部门询问未获得学位的原因,也曾向国家教育部反映情况,均未得到答复。
1997年他向法院起诉,法院以"尚无此法律条文"为由不予受理。
1999年7月,他从报上看到"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田永诉学校拒发'两证'行政诉讼案,田永胜诉"一事的报道后,带着报纸来到海淀法院,院方终于受理了他的诉讼,至此他得以与北大对簿公堂。
罗建军与重庆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复议【审理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0.26【案件字号】(2020)渝行终671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邬继荣龙贤仲张莉【审理法官】邬继荣龙贤仲张莉【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罗建军;重庆市人民政府【当事人】罗建军重庆市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罗建军【当事人-公司】重庆市人民政府【代理律师/律所】阳长荣重庆北信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阳长荣重庆北信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阳长荣【代理律所】重庆北信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原告】罗建军【被告】重庆市人民政府【本院观点】《复议决定》的合法性是本案的审查对象。
【权责关键词】行政复议合法受案范围第三人质证关联性合法性证据不足行政复议维持原判听证【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上述证据已随案移送本院。
经审查,一审法院对证据的分析认定正确,本院予以确认。
据此认定的事实属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二审认定的事实与一审法院无异。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复议决定》的合法性是本案的审查对象。
罗建军向重庆市政府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为:“依法撤销被申请人(万盛经开区管委会)批准作出的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国土房管局《关于实施万盛耀皮工程玻璃项目拟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通告》(万盛经开区国土房管征〔2013〕116号)中的安置补偿方案”。
故罗建军的复议申请明确指向的是116号通告中的安置补偿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科毕业作业李某诉某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姓名:学号:专业:09秋季法律专科目录一、案情介绍二、争议焦点三、分析与结论李某诉某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案情介绍:1994年9月,李某考入某大学下属的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取得本科生学籍。
1996年2月29日,李某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
监考教师虽未发现李某有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按照考场纪律,当即停止了李某的考试。
某大学于同年3月5日按照“068号通知”第三条第五项关于“夹带者,包括写在手上等作弊行为者”的规定,认定李某的行为是考试作弊,根据第一条“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决定对李某按退学处理,4月10日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
但是,某大学没有直接向李某宣布处分决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李某办理退学手续。
李某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
1996年3月,李某的学生证丢失,未进行1995至1996学年第二学期的注册。
同年9月,某大学为李某补办了学生证。
其后,某大学每学年均收取李某交纳的教育费,并为李某进行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还安排李某参加了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并由论文指导教师领取了学校发放的毕业设计结业费。
李某还以该校大学生的名义参加考试,先后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BASIC语言成绩合格证书。
李某在该校学习的4年中,成绩全部合格,通过了毕业实习、设计及论文答辩,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及毕业总成绩全班第九名。
1998年6月,某大学的有关部门以李某不具有学籍为由,拒绝为其颁发毕业证,进而也未向教育行政部门呈报毕业派遣资格表。
李某所在的应用学院及物理化学系认为,李某符合大学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由于学院正在与学校交涉李某的学籍问题,故在向学校报送李某所在班级的授予学士学位表时,暂时未给李某签字,准备等李某的学籍问题解决后再签,学校也因此没有将李某列入授予学士学位资格名单内交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
独创性声明l嬲剐泄螋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论学位授予的可诉性一一以行政法为视角》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翮二薹日期:=生年—L月三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尘兰导师签名:日期:狸舞』月兰日要性。
1.2我国在学位授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当今竞争趋于白热化的社会,虽然通过读书、考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已经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一个较高的学位依然是很多行业的敲门砖。
数以千万计的学子寒窗苦读十几年,不断构建并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于这一切最好的证明就是那一纸学位证书。
修满学分、获取学位,人生今后发展的起点就会有所不同。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苦苦的求学路中,确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未被授予学位,这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成,法律知识越来越普及,许多同学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都拿起了法律武器。
可是,作为救济途径依据的《学位条例》自1980年制定以来,32年间仅进行过一次修订,己远不能满足现实纷繁复杂的变化要求,急需进行与时俱进的修改。
目前,我国在学位授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位授予行为是否可诉,及法院受理后对于此类案件的审查范围。
1.2.1学位授予行为是否可诉伴随国家法治地不断健全,学生自我维权意识地不断增强,因为不授予学位而被告上法庭的高等院校比比皆是。
而现行的《学位条例》是1980年通过的,短短20个条款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转型的加深,其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
某股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管理(专利)行政案文章属性•【案由】发明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号】(2022)最高法知行终15号•【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2023.12.27正文某股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管理(专利)行政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22)最高法知行终15号上诉人(一审原告、专利申请人):某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地:荷兰王国奈梅亨。
代表人:玛某,该公司知识产权副总裁。
委托诉讼代理人:侯婧,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专利代理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王媛,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专利代理师。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法定代表人:申长雨,该局局长。
委托诉讼代理人:杨永明,该局审查员。
委托诉讼代理人:史晶,该局审查员。
上诉人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与被上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一案,涉及专利申请人为某公司、名称为“新型CC-1065类似物及其缀合物”的发明专利申请(以下简称本申请)。
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第239462号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以下简称被诉决定),维持其作出的驳回本申请的决定;某公司不服,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以下简称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被诉决定,判令国家知识产权局重新作出审查决定。
一审法院于2021年9月18日作出(2021)京73行初11247号行政判决,判决驳回某公司的诉讼请求;某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于2022年1月10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并于2023年4月10日询问当事人,上诉人某公司的委托诉讼代理人侯婧、王媛和被上诉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委托诉讼代理人杨永明、史晶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本案基本事实如下:本申请系名称为“新型CC-1065类似物及其缀合物”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人为某公司,申请号为201611028228.7,申请日为2009年11月3日,优先权日为2008年11月3日。
最高法院发布第九批指导性案例|指导案例38-44号(详)资料来源‖ 人民法院报记者罗书臻阅读提示:12月25日,最高法院发布第九批七个指导性案例。
本批发布的指导性案例系经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清理编纂而来,包括行政案例四个,国家赔偿案例三个。
行政案例主要涉及教育行政案件的受理、高等学校学术自治、受教育者基本权利、工伤认定标准等方面问题;国家赔偿案例主要涉及精神损害赔偿、国家赔偿范围等方面问题。
指导案例意义要述指导案例38号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旨在明确高等学校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人民法院对校纪、校规的司法审查权限,以及教育行政管理应当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等问题。
本案作为我国首例大学生因受高校退学处理产生的教育行政纠纷案件,确认了高等学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地位,可以成为行政诉讼被告。
这对规范教育领域乃至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管理活动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指导案例39号何小强诉华中科技大学拒绝授予学位案:——旨在明确高等学校作出不授予学位的决定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以及高等学校在学术自治的范围内有依法自行制定学术评价标准的职权。
这对正确理解学术自治与司法审查范围的关系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指导案例40号孙立兴诉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劳动人事局工伤认定案:——对工伤认定中的“工作原因”、“工作场所”进行了准确阐释,并明确职工在从事本职工作中存在过失,不影响工伤的认定。
这对指导正确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具有指导价值,对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指导案例41号宣懿成等诉浙江省衢州市国土资源局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案:——旨在明确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引用具体法律条款,且在诉讼中不能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符合法律的具体规定,应当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这对规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行政机关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具有积极作用,对类似案件的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陈建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复议【审理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4.15【案件字号】(2021)京行终281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胡华峰赵世奎哈胜男【审理法官】胡华峰赵世奎哈胜男【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陈建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当事人】陈建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当事人-个人】陈建红【当事人-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原告】陈建红【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院观点】当事人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应当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受理条件。
【权责关键词】行政复议合法户籍所在地证据行政复议【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2020年8月12日,陈建红向福建省教育厅提交《子女入学申请书》,要求福建省教育厅安排其子女在泉州市区的学校继续接受高中教育。
因福建省教育厅未予答复,陈建红于2020年8月31日向教育部申请行政复议,其复议请求为:1、依法对陈建红于2020年8月12日向福建省教育厅申请接受教育权利的事项进行督促审查;2、责令福建省教育厅依法履行教育权利的职责。
2020年9月7日,教育部作出《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书》(教复不字〔2020〕92号,以下简称被诉复议决定)。
认定:请求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应当以行政机关具有相应的法定职责为前提,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福建省教育厅有根据陈建红申请,安排其子女在指定学校接受高中教育的职责,陈建红请求事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九项中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
同时,陈建红提出请求的时限亦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有关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规定。
综上,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二条、第六条、第十七条及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二十八条第六项之规定,决定不予受理。
指导案例38号:田某某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文章属性•【案由】教育•【案号】(1999)一中行终字第73号•【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1999.04.26裁判规则高等学校对受教育者因违反校规、校纪而拒绝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受教育者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正文指导案例38号:田某某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2014年12月25日发布)关键词:行政诉讼/颁发证书/高等学校/受案范围/正当程序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八条基本案情:原告田某某于1994年9月考取北京科技大学,取得本科生的学籍。
1996年2月29日,田某某在电磁学课程的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
考试中,去上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
监考教师虽未发现其有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按照考场纪律,当即停止了田某某的考试。
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严肃考场纪律的指示精神,于1994年制定了校发(94)第068号《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简称第068号通知)。
该通知规定,凡考试作弊的学生一律按退学处理,取消学籍。
被告据此于1996年3月5日认定田某某的行为属作弊行为,并作出退学处理决定。
同年4月10日,被告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但退学处理决定和变更学籍的通知未直接向田某某宣布、送达,也未给田某某办理退学手续,田某某继续以该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
1996年9月,被告为田某某补办了学生证,之后每学年均收取田某某交纳的教育费,并为田某某进行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安排田某某参加了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由其论文指导教师领取了学校发放的毕业设计结业费。
田某某还以该校大学生的名义参加考试,先后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BASIC语言成绩合格证书。
何艳与重庆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政府信息公开【审理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9.23【案件字号】(2020)渝行终629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邬继荣龙贤仲张莉【审理法官】邬继荣龙贤仲张莉【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何艳;重庆市人民政府【当事人】何艳重庆市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何艳【当事人-公司】重庆市人民政府【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何艳【被告】重庆市人民政府【本院观点】何艳以其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处因查阅复印“渝府复〔2019〕743号行政复议案,被申请人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提出的书面答复、提交的当初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依据、其他有关材料和证据清单"未果为由,而向重庆市人民政府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申请公开前述查阅信息。
【权责关键词】行政复议合法受案范围第三人复议机关证据行政复议不予受理维持原判政府信息公开【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何艳以其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处因查阅复印“渝府复〔2019〕743号行政复议案,被申请人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提出的书面答复、提交的当初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依据、其他有关材料和证据清单"未果为由,而向重庆市人民政府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申请公开前述查阅信息。
本案中,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20年3月11日作出《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渝办公开〔2020〕74号),告知其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查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四项“行政程序中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以政府信息公开名义申请查阅案卷材料,行政机关告知其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之规定,何艳通过信息公开渠道申请公开行政复议程序中的相关材料,从性质上实际是以政府信息公开名义申请查阅行政复议案卷材料,实现其在行政复议程序中卷宗阅览权,其诉求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调整的范畴。
何艳与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限制人身自由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受理【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3.03【案件字号】(2021)渝05行终3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应禧龙晓波张华荣【审理法官】应禧龙晓波张华荣【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何艳;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当事人】何艳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当事人-个人】何艳【当事人-公司】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何艳【被告】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本院观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权责关键词】行政强制合法违法限制人身自由管辖质证回避维持原判改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作为渝中区公安机关依法具有维护本辖区内社会治安秩序的法定职责。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公安机关询问违法嫌疑人,应当在办案场所进行。
第三款规定,在询问查证的间隙期间,可以将违法嫌疑人送入候问室,并按照候问室的管理规定执行。
《公安机关代为保管涉案人员随身财物若干规定》第五条规定对涉案人员随身财物,除生活必需品且不影响执法安全的以外,应当告知涉案人员委托家属或者其他人员领回。
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视角下我国行政诉讼补救判决之完善作者:李傲章玉洁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20年第08期摘要:2014年修订后的《行政诉讼法》第1条增加了“解决行政争议”的立法目的,一些具体制度修改上对这一立法目的进行了回应,其中,第76条、第78条确立了一种新的判决形式——补救判决即是一种体现。
然而,上述法条仅以“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的表述对补救判决予以规范,但对该判决的适用条件、具体程序、救济制度等未予以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状况较为混乱。
补救判决相关规则的缺失,亟待对实践的反思及对实体规范的深究为基础进行完善。
在具体布设中,应当进一步明确补救判决的适用条件、确定具体适用程序、完善救济及保障制度,以达到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立法目的。
关键词:补救判决;行政诉讼;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基金项目:武汉大学与浙江欧硕律师事务所合作项目“行政诉讼法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1202/250001520)。
[中图分类号] D925.3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0)008-0071-013[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ki.css.2020.008.007经2014年之修订,我国行政诉讼法确立了一种“新”的判决形式——补救判决。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76条①、第78条②的规定,补救判决存在两种适用情形:其一,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的案件,法院可以同时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其二,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相关行政协议的,人民法院判决被告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
上述法条均采用了“责令采取补救措施”的表述,此种表述早在2000年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8条、第59条即已经被采纳。
而将补救判决作为一种新的判决形式的原因在于《行政诉讼法》第76条、第78条以“判决”一词明确了“责令采取补救措施”的判决性质。
何学明与重庆市九龙坡区司法局重庆市司法局投诉答复及行政复议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复议【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0.16【案件字号】(2020)渝05行终54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封莎曾平龙晓波【审理法官】封莎曾平龙晓波【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何学明;重庆市九龙坡区司法局;重庆市司法局;张培淑【当事人】何学明重庆市九龙坡区司法局重庆市司法局张培淑【当事人-个人】何学明张培淑【当事人-公司】重庆市九龙坡区司法局重庆市司法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何学明【被告】重庆市九龙坡区司法局;重庆市司法局;张培淑【本院观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条“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及第五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改正;对当事人的投诉,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权责关键词】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合法违法受案范围第三人复议机关举证责任质证关联性合法性证据确凿行政复议不予受理撤诉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另查明,九龙坡区司法局于2015年11月30日作出《重庆市九龙坡区司法局关于何学明投诉彰义律师事务所张培淑律师有关问题的答复》,该答复认定的主要内容为:何学明投诉重庆彰义律师事务所张培淑律师在代理九鼎公司与何学明房屋产权纠纷案件中,未正确区分案件性质,错用案由,欺骗法官,造成司法资源浪费,加剧何学明与九鼎公司矛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简称《律师法》)的规定。
九龙坡区司法局认为,案由定性的最终决定权在法院,而不在于律师。
张培淑律师以民事诉讼的方式提起诉讼并不违反律师法的规定。
何学明认为张培淑律师对九鼎公司提交的证据未严格审查,冲抵的借条和公司出具的调查报告均不应当作为证据使用,张培淑没有尽到严格审查证据的义务。
何艳晏祥菊与重庆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复议【审理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2.24【案件字号】(2020)渝行终852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龙贤仲邬继荣张莉【审理法官】龙贤仲邬继荣张莉【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何艳;晏祥菊;重庆市人民政府【当事人】何艳晏祥菊重庆市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何艳晏祥菊【当事人-公司】重庆市人民政府【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原告】何艳;晏祥菊【被告】重庆市人民政府【本院观点】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警务督察是否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权责关键词】合法违法证明行政复议拒绝履行(不履行)改判维持原判行政复议回避【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警务督察是否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建立督察制度,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执行法律、法规、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负责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和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负责。
”第四条第七项规定:“督察机构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下列事项,进行现场督察:……(七)处置公民报警、请求救助和控告申诉的情况;……”上述法律法规明确警务督察系公安机关的一种监督机制,其性质属于公安机关的内部层级监督。
警务督察不直接针对行政相对人的请求作出是否予以支持的处理,而是通过对公安机关或人民警察是否违法违纪进行监督,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请求是否得以实现。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报告查处情况;下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查处不力的,上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可以直接进行督察。
陈立与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撤销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管理范围行政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撤销【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原四川省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原四川省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1.26【案件字号】(2020)渝01行终946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刘晓瑛夏嘉赵一【审理法官】刘晓瑛夏嘉赵一【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陈立;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当事人】陈立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当事人-个人】陈立【当事人-公司】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二审改判【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陈立【被告】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本院观点】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被上诉人沙区人社局具有作出本案被诉不予认定工伤决定的法定职权。
对工作岗位的认定,不应局限于劳动者日常的、固定的工作地点,还应当包括工作时间的前后一段合理时间内为工作做准备或为满足必要生理需求的必到场所,但陈筱民摔倒时既不在其工作的车间,亦不是在为工作做准备或满足必要生理需求,而是去向管理人员提出辞职后在下楼梯时突发疾病,显然不属于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
【权责关键词】行政撤销合法第三人证人证言证明维持原判改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另查明,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于2019年3月4日作出(2019)渝0106民初2718号民事判决书,确定被继承人陈筱民的工伤保险赔付的相关权利由陈立继承。
以上事实,有沙区人社局提交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务协议书、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中止决定书、恢复通知书、送达登记表、死亡证明、同事证言、调查笔录、(2019)渝0106民初2718号民事判决书以及当事人的当庭陈述予以佐证。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被上诉人沙区人社局具有作出本案被诉不予认定工伤决定的法定职权。
何慧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与不予授予学位决定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管理范围行政作为教育【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1.05【案件字号】(2020)渝05行终514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应禧张小明张华荣【审理法官】应禧张小明张华荣【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何慧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当事人】何慧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当事人-个人】何慧娴【当事人-公司】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何慧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院观点】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三条的规定以及重庆市学位委员会的决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对该校授权专业毕业生具有审查授予普通高校学士学位的职权。
投票及投票结果仅是是否授予学位的有关程序规定,并不是作出不授予学位决定所需认定的事实,《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中也没有设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授予授权专业学士学位的标准和条件。
【权责关键词】合法违法合法性审查质证合法性证据不足维持原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根据一审法院采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举示的证据,本院另查明:2015年6月6日,重庆市学位委员会作出渝学位[2015]9号《关于批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通知》载明:经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审议,决定批准你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同意增列学前教育、旅游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你院应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指导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等内容。
2016年5月23日,重庆市学位委员会作出渝学位发[2016]3号《关于下达2016年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名单的通知》,同意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对汉语言文学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三条的规定以及重庆市学位委员会的决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对该校授权专业毕业生具有审查授予普通高校学士学位的职权。
本案争议焦点主要涉及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以及司法审查的范围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可根据本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制定本单位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
"该办法赋予学位授予单位在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所规定授予学士学位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可在依法行使教学自主权和自治范围内对授予学士学位的标准进行细化,制定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权力和职责。
学位是否授予对学生的人生以及教育权利影响重大,因此学位授予单位在作出不予授予学位决定时应当尊重和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做到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对于学位授予类行政诉讼案件司法审查的范围应当以合法性审查为基本原则。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制定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及条件的文件是2012年12月13日颁发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办法》以及2016年9月1日颁发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本案被诉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不授予学士学位告知书》中载明:“……经学位委员会委员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同意票数不足全体委员的二分之一。
根据《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何慧娴同学未达到我校学士学位授予的条件,不授予我校学士学位"。
本院认为,投票及投票结果仅是是否授予学位的有关程序规定,并不是作出不授予学位决定所需认定的事实,《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中也没有设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授予授权专业学士学位的标准和条件。
因此,被诉的行政行为没有认定何慧娴不具备授予学士学位标准和条件的事实,也没有适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制定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及条件的文件,存在事实不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同时,本院须指出的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于2015年6月6日经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于2016年5月23日经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批准才具有对何慧娴所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授予学士学位的职权。
因此,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对何慧娴能否被授予学士学位是应当适用2012年12月13日颁发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办法》,还是应当适用2016年9月1日颁发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应当进行认真、严格的调查裁量后作出决定。
何慧娴在一审中撤回了要求判决直接授予学士学位的诉讼请求,在二审上诉中又予以提出。
各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实际情况在法定的基本原则范围内确定各自学士学位授予的学术水平衡量标准,是教学自主权和学术自治原则在高等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基于此,如前所述,在何慧娴能否被授予学士学位尚需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调查裁量的情形下,司法权不能代替学位授予单位的行政权直接作出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
综上所述,一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并无不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裁判结果】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二审案件受理费100元,由上诉人何慧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分别负担50元。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更新时间】2021-11-09 18:20:45【一审法院查明】一审法院查明:何慧娴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传媒)全日制本科专业学生,于2012年9月入校学习。
2012年12月13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印发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办法》,其中第四条规定授予学士学位的基本条件有在允许的修业年限内(3—6年),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学业成绩优良,经审核达到毕业条件。
第五条规定非计算机专业(不含艺体类)毕业生未通过全国高等学校(重庆考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CCT)二级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二级者,学校不授予学士学位。
附则中写明本办法自2012级全日制本科开始执行。
何慧娴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了校内相关课程并合格,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未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2016年12月14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制作了原告何慧娴《毕业证书》,何慧娴于2019年7月2日领取了《毕业证书》。
2016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根据教学计划和考核方式调整于2016年9月1日又印发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其中对全日制本科生学校不授予学士学位的情形取消了不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情形,但附则中写明,本细则从2016级本科学生开始执行。
2015年4月15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印发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
2016年2月29日,被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印发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该规定中写明本规定适用于2012-2015级本科学生。
上述两个文件对学士学位授予的程序作了规定。
2019年3月,何慧娴取得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合格证书。
2019年7月2日,何慧娴填写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申请报批表》,向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申请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
报批表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注明报请学校研究,具体情况见附件情况说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注明已超过本科学生最长修业年限要求,不同意受理。
2019年9月3日,何慧娴提交了《申诉书》。
2019年9月27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作出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生申诉委员会关于何慧娴提出学位证申诉书的回复》,告知何慧娴有权提出申请,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需要通过二级学院分委会受理、评议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受理、审核等程序。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是独立开展评议的,对于提交到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申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将以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赞成票过半数才能通过,能否授予学位证书要看申请是否符合授位条件和规定。
对何慧娴提出授予学士学位的申请,将以学校评定委员会最终评议结果为准。
随后,何慧娴又再次填写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申请报批表》,报批表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注明:经审核,申请人符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之规定。
2019年11月27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分学位委员会会议通过表决,同意授予何慧娴学士学位。
2019年12月25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表议,不同意授予何慧娴学士学位。
2020年1月6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对文学与传媒分学位委员会作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不授予学士学位告知书》,主要内容为:你委提交的2012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何慧娴(身份证号:50xxxxx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同学的“学士学位申请报批表",经由2019年12月25日举行的“2019年校学位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后经学位委员会委员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同意票数不足全体委员人数的二分之一。
根据《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校行办[2015]43号)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校行办[2016]18号)要求,何慧娴同学未达到我校学士学位授予的条件,不授予我校学士学位。
并要求文学与传媒分学位委员会将上述结果转告何慧娴。
何慧娴收到后,不服,故起诉来院,请求撤销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于2020年1月6日作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不授予学士学位告知书》。
【一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三条的规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对该校毕业生具有审查授予普通高校学士学位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对高等学校授予学士学位的情形,作了统一概要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可根据本暂行实施办法,制定本单位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
因此,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作为学位授予单位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制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授予学位的工作细则。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于2012年12月13日印发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办法》,将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与学士学位挂钩,并规定3—6年的修业年限,属于学校的学术自治范畴。
2016年,虽然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根据教学计划和考核方式调整,又印发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取消了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与学士学位挂钩,但是其附则中明确写明是从2016级本科学生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