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入门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9.51 KB
- 文档页数:3
锂电池需要了解的知识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如果你想了解锂电池,以下是一些需要了解的知识。
1. 锂电池的结构锂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正极通常是由锂化合物制成,如锂铁磷酸铁锂(LiFePO4)、三元材料(LiCoO2、LiMn2O4、LiNiCoAlO2等)等。
负极通常是由碳材料制成,如石墨、硅石墨等。
电解液是锂盐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隔膜则用于隔离正负极。
2.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正负极之间的离子传输来实现电荷和放电。
在充电时,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会向负极移动,同时电子会从负极流向正极,这样就将电荷储存在电池中。
在放电时,正负极之间的锂离子会向正极移动,同时电子会从正极流向负极,这样就释放出储存的电荷。
3. 锂电池的优缺点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但是,锂电池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容易受到高温、过充、过放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电池损坏、甚至爆炸。
此外,锂电池的成本较高,也需要特殊的处理方式。
4. 锂电池的维护和保养为了延长锂电池的寿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过充和过放,尽量保持电池电量在20%~80%之间;(2)避免高温环境,不要将电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3)避免震动和碰撞,不要将电池摔落或受到强烈的震动;(4)定期充电和放电,可以保持电池的活性。
锂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池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了解锂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维护保养等知识,可以更好地使用和管理锂电池,延长其寿命,提高其安全性。
锂电池基础知识锂电池基础知识目录一、前言二、锂离子电池的分类及性能指标三、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3.1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3.2 锂离子电池的缺点四、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4.1 锂离子电芯工作原理4.2 保护电路工作原理五、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一、前言自1958 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提出了锂、钠等活泼金属做电池负极的设想后,人们开始了对锂电池的研究。
当锂电极被碳材料代替时,即开始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业化革命。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 1990 年日本 Nagoura 等人研制成以石油焦为负极,以钴酸锂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同年日本 Sony 和加拿大Moli 两大电池公司宣称将推出以碳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
与其他充电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充放电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对环境污染小、快速充电、自放电率低等优点。
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学电池,锂离子电池由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及便携式小型电器所用电池和潜艇、航天、航空领域所用电池,逐步走向电动汽车领域。
在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交通工具纷纷改用储能电池为主要动力源,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高容量、大功率电池的理想之选。
二、锂离子电池的分类及性能指标锂离子电池可以应用到各种领域中,因此,其类型也同样具有多样性。
按照外形分,目前市场上的锂离子电池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纽扣式、方形和圆柱形,如下图所示:圆柱形的型号用5 位数表示,前两位数表示直径,第三、四位数表示高度。
例如:18650 型电池,表示其直径为18mm,高度为65mm。
方形的型号用6 位数表示,前两位为电池的厚度,中间两位为电池的宽度,最后两位为电池的长度,例如083448 型,表示厚度为 8mm,宽度为 34mm,长度为 48mm。
按照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形态分,锂离子电池有液态锂离子电池和固态(或干态)锂离子电池两种。
固态锂离子电池即通常所说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在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一代电池,比液态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而液态锂离子电池即通常所说的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基本知识锂电池是一种以锂离子为原料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巧小型等优点,因此备受青睐。
1. 锂电池的构造锂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四部分组成。
正极通常使用锂化合物,如氧化钴、磷酸铁锂等,负极则使用碳材料。
电解质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递的介质,常用液态电解质为聚合物电解质。
隔膜则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防止短路。
2.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正负极之间的锂离子传递来实现电荷和放电过程。
当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释放出来,经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到负极的碳材料中。
而在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和隔膜,重新嵌入到正极的锂化合物中。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因此锂电池可以反复充放电。
3. 锂电池的优点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即单位重量或体积所储存的电能较高,能够提供更长的使用时间。
同时,锂电池具有较低的自放电率,即在不使用的情况下,电池自身的电量损失较小。
此外,锂电池还具有长寿命、低污染、快速充电等优点。
4. 锂电池的分类锂电池根据其正极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和锂硫电池。
其中,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用的,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寿命。
锂聚合物电池则因其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薄的设计,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
锂硫电池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成本,但目前仍在研发阶段。
5. 锂电池的安全性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性。
由于锂电池内部的锂金属非常活泼,在遇到高温或物理损伤时可能发生短路、过热甚至起火爆炸的情况。
因此,锂电池的设计中通常包含了安全防护措施,如保护电路、热敏感元件和隔热材料等。
此外,用户在使用锂电池时也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过度充放电、避免撞击或损坏电池等。
总结:锂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的电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的构造简单,工作原理清晰,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点。
锂电池百科知识
锂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使用锂离子在正负两极之间移动来存储和释放电能。
它是目前最常见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无人机和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以下是有关锂电池的一些基本知识:
1. 成分:锂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
正极通常使用氧化钴、磷酸铁锂等材料,负极通常使用石墨或锂钛酸锂等材料。
2. 工作原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充电时,锂离子通过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移动从正极向负极,负极材料将锂离子插入其晶格中进行储存。
在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移动到正极,通过外部电路释放电能。
3. 优点: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轻便和无记忆效应的优点。
它们还具有较低的自放电速度和较少的环境污染。
4. 缺点:锂电池的缺点包括较高的成本、安全性问题(例如过充、过放、过热可能导致爆炸或火灾)以及对稀有资源的依赖(锂)。
5. 类型:常见的锂电池类型包括锂离子电池(Li-ion)、锂聚
合物电池(Li-polymer)和锂铁磷酸电池(LiFePO4)。
Li-ion
电池是最常见的一种,具有良好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Li-
polymer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柔性设计能力。
LiFePO4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较长的循环寿命,但能量密度较低。
6. 充电和保养:为了延长锂电池的寿命,需要遵循正确的充电和使用方法,如避免过充和过放、避免长时间存储在高温环境中、使用合适的充电器等。
总之,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充电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还将继续改善。
锂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锂电池的组成一般而言,锂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其中,正极材料常见的有三类:钴酸锂、三元材料和铁锂材料;负极材料则是以石墨为主流;电解液则通常采用有机碳酸酯溶剂和锂盐混合物,而隔膜则是用来隔离正负极材料和防止短路的重要部件。
二、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正负极的化学反应释放出电子,形成电流输出。
当锂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解离出来,沿着电解质漂移到负极材料,并与负极材料中的碳形成化合物,释放出电子,形成电流。
当锂电池充电时,电流反向流动,将正极和负极中的化合物分解成正离子和锂离子,将锂离子重新储存于正极。
三、锂电池的性能特点相较于其他电池,锂电池有以下几个主要优势:1. 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能量密度(Wh/kg)通常在100至265之间,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
2. 长寿命:锂电池的循环寿命较长,通常可达到数千个循环,而且自放电率较低。
3. 快速充电:相比其他电池,锂电池充电速度更快。
4. 环保:锂电池不含有毒重金属,且回收利用率高。
四、锂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锂电池技术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
未来的锂电池主要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容量:锂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将继续提高,以适应需求更加高效、便携的移动设备。
2. 长寿命:随着锂电池使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长寿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需求。
3. 安全性:锂电池在高温、过充、过放等情况下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4. 环保:未来的锂电池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总之,锂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储存方式,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的锂电池技术的出现,以满足人们对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更加环保的能量储存需求。
锂电池一些基本知识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锂电池的重要性 (3)1.2 锂电池的应用领域 (4)二、锂电池的基本概念 (5)2.1 锂电池的定义 (6)2.2 锂电池的组成 (6)三、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8)3.1 质子交换反应 (9)3.2 电池电压与电化学特性 (9)四、锂电池的性能参数 (11)4.1 能量密度 (12)4.2 充放电速率 (13)4.3 循环寿命 (13)五、锂电池的类型 (14)5.1 锂离子电池 (15)5.2 锂硫电池 (17)5.3 固态电池 (18)六、锂电池的安全问题 (19)6.1 自燃与热失控 (20)6.2 防止短路与热扩散 (21)七、锂电池的回收与处理 (23)7.1 回收技术 (24)7.2 废弃物处理 (26)八、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27)8.1 技术创新 (28)8.2 环境友好型发展 (29)九、结论 (30)9.1 锂电池在未来的重要性 (31)9.2 对锂电池研究的展望 (32)一、内容概览本文档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锂电池的全面而基础的知识,我们将从锂电池的定义和分类入手,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制造过程。
我们会探讨锂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
我们还将分析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充放电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锂电池的基本概念部分,我们将解释其工作原理,即通过正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我们也会介绍锂电池的各种类型,如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并讨论它们的优缺点。
在锂电池的应用方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其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普及情况,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以及在这些设备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还将探讨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的潜力,以及它们如何助力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
在安全性和性能优化部分,我们将分析锂电池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如过热、短路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我们也会介绍一些提高锂电池性能的方法,如改进电极材料、优化电解液等。
锂电池安全知识教育手册锂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存储方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化学活性,其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为了确保锂电池的安全使用,提高大家的锂电池安全意识,我们特编制本手册,供大家研究和参考。
一、锂电池基础知识1.1 锂电池的定义与分类锂电池是一种以锂为主要活性物质的原子电池。
根据电池的正极材料的不同,锂电池可分为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锂铁磷酸电池等。
1.2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电子;负极材料发生还原反应,吸收电子。
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动,形成电流。
在充电过程中,反应方向相反。
1.3 锂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 能量密度: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能储存的能量。
- 循环寿命:电池可重复充电和放电的次数。
- 工作温度范围:电池能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
- 充放电速率:电池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充电或放电的容量。
二、锂电池的安全使用与维护2.1 锂电池的存放- 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存放。
- 避免与金属、尖锐物品等接触,以免短路。
- 存放时应保持电池电量在20%-80%之间。
- 存放环境应通风、干燥。
2.2 锂电池的充电-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充电器和电池。
- 充电时避免电池受到撞击、振动。
- 充电过程中,注意电池的温度变化,避免过热。
- 充满后及时拔掉电源,避免过充。
2.3 锂电池的使用- 避免电池受到强烈撞击、震动。
- 避免电池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
- 避免电池过充、过放。
- 定期检查电池外观,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2.4 锂电池的维护- 定期对电池进行充放电,以保持其活性。
- 避免电池长时间不用,导致性能下降。
- 如电池出现鼓包、漏液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妥善处理。
三、锂电池的安全事故处理3.1 锂电池安全事故的类型- 过充、过放导致的热失控。
- 电池短路导致的火灾、爆炸。
- 电池受到撞击、振动导致的破损、泄漏。
超详细的锂电池知识介绍目录一、锂电池基础知识 (3)1.1 电池的基本概念 (4)1.2 锂电池的历史与发展 (5)二、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7)2.1 锂电池的化学原理 (8)2.2 锂电池的工作过程 (10)三、锂电池的结构与材料 (11)3.1 锂电池的基本结构 (12)3.2 锂电池的关键材料 (13)四、锂电池的性能特点 (15)4.1 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17)4.2 锂电池的功率密度 (18)4.3 锂电池的循环寿命 (19)五、锂电池的应用领域 (21)5.1 锂电池在手机领域的应用 (22)5.2 锂电池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应用 (23)5.3 锂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 (25)5.4 锂电池在储能系统领域的应用 (27)六、锂电池的制造工艺 (29)6.1 锂电池的制造流程 (31)6.2 锂电池的生产设备 (32)6.3 锂电池的质量控制 (33)七、锂电池的回收与再生 (35)7.1 锂电池的回收方法 (36)7.2 锂电池的再生技术 (37)7.3 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的意义 (39)八、锂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 (40)8.2 锂电池的市场前景 (43)8.3 锂电池的环境挑战 (44)九、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45)9.1 锂电池的安全隐患 (46)9.2 锂电池的安全防护措施 (48)9.3 锂电池的安全标准与规范 (49)十、锂电池的标准化与政策法规 (51)10.1 锂电池的标准化组织 (52)10.2 锂电池的政策法规 (53)10.3 锂电池产业的政策支持与监管 (54)一、锂电池基础知识电池种类:锂电池是一种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进行储能和释放能量的电化学设备。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锂电池可以分为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锂铁磷电池、锂铁锰电池等。
工作原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经过电解质传输至负极,然后嵌入负极材料;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中脱出,经过电解质传输至正极,然后嵌入正极材料。
锂电池基础知识介绍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锂电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到电动汽车,锂电池的身影无处不在。
那么,究竟什么是锂电池?它是如何工作的?又有哪些特点和类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锂电池的世界,了解一下它的基础知识。
一、锂电池的定义与工作原理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和脱嵌过程。
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经过电解质溶液,嵌入到负极材料中;而在放电时,锂离子则从负极脱出,经过电解质溶液,重新嵌入到正极材料中。
这个过程中,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从而产生电流,为我们的设备提供电能。
二、锂电池的主要特点1、高能量密度这意味着锂电池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能,从而使设备具有更长的续航能力。
2、长循环寿命经过多次充放电循环后,锂电池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减少了更换电池的频率和成本。
3、低自放电率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锂电池自身消耗的电量相对较少,能够长时间保持电量。
4、无记忆效应不像某些其他类型的电池,锂电池在充电前不需要完全放电,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5、快速充电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充满电,提高了使用效率。
三、锂电池的分类1、按照正极材料分类常见的有钴酸锂(LiCoO₂)、锰酸锂(LiMn₂O₄)、磷酸铁锂(LiFePO₄)、三元材料(如镍钴锰酸锂 Li(NiCoMn)O₂)等。
钴酸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但安全性相对较差;锰酸锂电池成本较低,但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三元材料锂电池则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成本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2、按照形状分类可分为圆柱形锂电池、方形锂电池和软包锂电池。
圆柱形锂电池如常见的 18650 电池,一致性较好;方形锂电池空间利用率高;软包锂电池则具有重量轻、形状灵活等优点。
锂电池基础知识(⼀)锂电池的构成锂电池主要由两⼤块构成,电芯和保护板PCM(动⼒电池⼀般称为电池管理系统BMS),电芯相当于锂电池的⼼脏,管理系统相当于锂电池的⼤脑。
电芯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外壳构成,⽽保护板主要由保护芯⽚(或管理芯⽚)、MOS管、电阻、电容和PCB板等构成。
锂电池的产业链结构如下图:电芯的构成如下⾯两图所⽰:锂电池的PACK的构成如下图所⽰:(⼆)锂电池优缺点锂电池的优点很多,电压平台⾼,能量密度⼤(重量轻、体积⼩),使⽤寿命长,环保。
锂电池的缺点就是,价格相对⾼,温度范围相对窄,有⼀定的安全隐患(需加保护系统)。
(三)锂电池分类锂电池可以分成两个⼤类:⼀次性不可充电电池和⼆次充电电池(⼜称为蓄电池)。
不可充电电池如锂⼆氧化锰电池、锂-亚硫酰胺电池。
⼆次充电电池⼜可以分为下⾯根据不同的情况分类。
1.按外型分:⽅形锂电池(如普通⼿机电池)和圆柱形锂电池(如电动⼯具的18650);2.按外包材料分:铝壳锂电池,钢壳锂电池,软包电池;3.按正极材料分:钴酸锂(LiCoO2)、锰酸锂(LiMn2O4)、三元锂(LiNixCoyMnzO2)、磷酸铁锂(LiFePO4);4.按电解液状态分:锂离⼦电池(LIB)和聚合物电池(PLB);5.按⽤途分:普通电池和动⼒电池。
6.按性能特性分:⾼容量电池、⾼倍率电池、⾼温电池、低温电池等。
(四)常⽤术语解释1.容量(Capacity)指⼀定的放电条件下可以从电池锂获得的电量。
我们在⾼中学物理是知道,电量的公式为Q=I*t,单位为库伦,电池的容量单位规定为Ah (安时)或mAh(毫安时)。
意思是1AH的电池在充满电的情况下⽤1A的电流放电可以放1个⼩时。
以前的NOKIA的⽼⼿机的电池(像BL-5C)⼀般是500mAh,现在的智能⼿机电池800~1900mAh,电动⾃⾏车⼀般都是10~20Ah,电动汽车⼀般都是20~200Ah等。
2.充放电倍率(Charge-Rate/Discharge-Rate)表⽰以多⼤的电流充电、放电,⼀般以电池的标称容量的倍数为计算,⼀般称为⼏C。
锂电池基础知识三篇篇一:锂电池基础知识配料基础知识一、电极的组成:1、正极组成:a、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锂离子源,为电池提高锂源。
b、导电剂:提高正极片的导电性,补偿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
提高正极片的电解液的吸液量,增加反应界面,减少极化。
c、PVDF粘合剂:将钴酸锂、导电剂和铝箔或铝网粘合在一起。
d、正极引线:由铝箔或铝带制成。
2、负极组成:a、石墨:负极活性物质,构成负极反应的主要物质;主要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大类。
b、导电剂:提高负极片的导电性,补偿负极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
提高反应深度及利用率。
防止枝晶的产生。
利用导电材料的吸液能力,提高反应界面,减少极化。
(可根据石墨粒度分布选择加或不加)。
c、添加剂:降低不可逆反应,提高粘附力,提高浆料黏度,防止浆料沉淀。
d、水性粘合剂:将石墨、导电剂、添加剂和铜箔或铜网粘合在一起。
e、负极引线:由铜箔或镍带制成。
二、配料目的:配料过程实际上是将浆料中的各种组成按标准比例混合在一起,调制成浆料,以利于均匀涂布,保证极片的一致性。
配料大致包括五个过程,即:原料的预处理、掺和、浸湿、分散和絮凝。
三、配料原理:(一)、正极配料原理1、原料的理化性能。
(1)钴酸锂:非极性物质,不规则形状,粒径D50一般为6-8μm,含水量≤0.2%,通常为碱性,PH值为10-11左右。
锰酸锂:非极性物质,不规则形状,粒径D50一般为5-7μm,含水量≤0.2%,通常为弱碱性,PH值为8左右。
(2)导电剂:非极性物质,葡萄链状物,含水量3-6%,吸油值~300,粒径一般为2-5μm;主要有普通碳黑、超导碳黑、石墨乳等,在大批量应用时一般选择超导碳黑和石墨乳复配;通常为中性。
(3)PVDF粘合剂:非极性物质,链状物,分子量从300,000到3,000,000不等;吸水后分子量下降,粘性变差。
(4)NMP:弱极性液体,用来溶解/溶胀PVDF,同时用来稀释浆料。
2、原料的预处理(1)钴酸锂:脱水。
锂电池入门知识点
锂电池的定义: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作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1.锂电池的分类:锂电池大致可以分为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原理:以采用钴酸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为例。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出(脱嵌),然后经过电解质嵌入(插入)负极石墨材料中,形成锂离子的石墨嵌入化合物;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运动方式相反。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正负极材料在常温常压下发生以下氧化还原反应Li1−x Co O2+Li x C6LiCoO2+6C
放电过程中的电极反应为:
正极(还原反应,得电子)
Li1-x CoO2+xLi+e-→LiCoO2
负极(氧化反应,失电子)
Li x C6→6C+xLi++xe-
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极反应与上述式(1-2)、式(1-3)反应过程相反。
因此,当采用钴酸锂为正极材料和石墨为负极材料时,由于上述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优异;由于石墨嵌锂化合物密度低,锂离子电池质量比能量高;由于氧化还原对Li+/Li
的电位在金属电对中最负,Li+电池的工作电压比能量高。
2.电池结构及分类
锂离子电池通常包含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壳体等几个部分。
正负极通常采用一定空隙的多孔电极,由集流体和粉体涂覆层构成。
负极极片由铜箔和负极粉体涂覆层构成,正极极片由铝箔和正极粉体涂覆层构成,正负极粉体涂覆层由活性物质粉体、导电剂、粘结剂及其他助剂构成。
活性物质粉体间和粉体颗粒内部存在的孔隙可以增加电极的有效面积,降低电化学极化。
同时由于电极反应发生在固-液两相界面上,多孔电极有助于减少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中枝晶的生成,有效防止短路。
3.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按照外形分为扣式电池、方形电池和圆柱形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分类方法:
外形法分类:扣式电池、圆柱形电池和方形电池
电解液法分类:凝胶电解质电池和聚合物电解质电池,
正负极材料分类法: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和钛酸锂电池等
壳体分类法:钢壳电池、铝壳电池和软包电池等
用途分类法;3C电池和动力电池等
方形电池型号:通常用厚度+宽度+长度来表示
圆形柱电池:通常用直径+长度+0来表示
2.锂离子电池原材料
1、正极材料通常为微米级粉体材料。
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其中钴酸锂主要用于3C电池领域。
2、负极材料有石墨材料、硬碳材料、软碳材料、钛酸锂、Si基材料,其中石墨材料应用最广。
3、电解液通常为液体电解质和凝胶电解质,常用的锂盐为六氟磷酸锂,有机溶剂为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乙烯酯(EC)等混合液。
4、隔膜通常为聚乙烯(PE)单层多孔膜、聚丙烯(PP)单层多孔膜和PP/PE/PP三层多孔膜。
5、电池壳体分为铝塑膜复合膜、铝壳体和不锈钢壳体。
6、辅助材料包含导电剂、粘结剂和集流体等。
7、导电剂为炭黑、气相生长炭纤维(VGCF)和碳纳米管等:
8、粘结剂有聚偏氟乙烯(PVDF)和丁苯橡胶(SBR),其中PVDF 可用于正极和负极,SBR通常用于负极。
正极集流体为铝箔,正极极耳为铝片;负极集流体为铜箔,负极极耳通常为镍或者铜镀镍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