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1.09 KB
- 文档页数:7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值一、细胞增殖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事实上,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2、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
3、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和细胞的核质比。
在有些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的细胞中,会出现2个或多个细胞核。
有些原生动物的细胞中有用于收集和排泄废物的伸缩泡。
4、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5、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3种:有丝分裂形成体细胞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它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6、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以及无丝分裂1.分裂间期:(复制合成,数不变)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前期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形数清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总结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下面是我整理的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总结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二、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前期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
、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必修一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过程,涉及到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等
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以下是必修一生物中与细胞增殖相关的知识点:
1.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细胞在从一个分裂到下一个分裂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
有序的事件。
一般来说,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G1期(细胞生长期)、S期(DNA复制期)、G2期(前期)、M期(有丝分裂期)。
2.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一种正常的细胞分裂方式,它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四个阶段。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并使染色体得以有效分
离和复制。
3. 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周期的进行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包括细胞外信号分子、细胞内蛋白激酶和细胞周期蛋白等。
这些调控机制能够确保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并
避免异常细胞增殖和疾病的发生。
4.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其中细胞的染色体不通过有丝分
裂纺锤体的介导进行分离。
无丝分裂常见于原生动物、原生植物和真核生物的一些特
殊细胞。
5. 细胞分裂与发育:细胞的增殖和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在一个多细胞体
生物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和特化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并最终形成各种
组织器官。
这些是必修一生物中与细胞增殖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更多
问题,欢迎提问。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总结细胞的增殖是生命存在的基础,它不仅是生物体现代谢的表现,更是身体发育、组织修复、疾病治疗等方面重要的基础。
细胞增殖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关键的知识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并掌握它们的应用。
本篇文章将对生物必修一细胞增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细胞增殖的基础,指从一个细胞开始,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最后分裂为两个新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G1期、S期、G2期和M期,其中G1、S、G2三个阶段统称为间期。
M期指有丝分裂期,即细胞发生分裂的时间。
2.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大多数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
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细胞体内的染色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变形,经过纺锤体的拉动,最终分裂成两个相同的细胞。
有丝分裂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的是分裂粘连蛋白、分裂酶、中心体等重要的生化因素。
3.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也是暂时的细胞增殖方式。
无丝分裂不具有真核生物的有丝分裂的复杂性,其过程比较简单,只要在细胞内合成核酸,然后细胞分裂成两个相同的种属。
4. 细胞生长与分裂调节细胞的增殖需要涉及到一系列的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从而实现生长和分裂过程的平衡。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平衡在正常生理过程中非常重要,失调将会导致异常细胞的增殖和很多疾病的出现。
目前,有关细胞分裂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到生长因子、激素、信号通路等多个层次,而为细胞分裂调节提供了更细化的解释。
5. DNA复制DNA复制是细胞增殖最基本的步骤之一。
DNA复制通常发生在S期(有丝分裂)或者在原核生物增殖的过程中。
DNA复制是一种复杂的过程,涉及到DNA主文件的分子生物学和生化学。
一般来说,DNA的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的规律,即新合成的DNA分子与原始DNA分子相互结合,并形成双螺旋型结构,因此它们彼此之间共用一个亲本。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归纳(优秀)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在减数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两次。
减数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性;在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细胞增殖是生物的重要基本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细胞分裂新间期细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前期胞中期增细胞分裂期后期殖末期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单细胞生物:产生新个体细胞增殖产生新细胞→补充衰老死亡细胞(方式:分裂)多细胞生物产生生殖细胞,形成受精卵,最终发育成新个体一、有丝分裂(分裂的主要方式)(一)细胞周期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是一个细胞周期。
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用时远长于分裂期(约1/10)。
【例】右图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A.a→b B.a→b→c→aC.b→c→a→b D.b→c→a(二)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分子数目加倍。
G1:DNA合成前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用时最长)间期 S:DNA合成期,进行DNA的复制。
(用时居中)G2:DNA合成后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用时最少)经过间期后的染色体(质)上,每个都含有2分子DNA,2个染色单体。
(三)分裂期:复制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各分裂相中染色体的变化)染色质→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植物: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1)前期出现纺锤体动物: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赤道板是个位置,无具体结构)(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计数的最佳时期)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3)后期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染色体→染色质纺锤体消失(4)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植物: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细胞质的分裂将细胞质分开,形成两个子细胞。
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与DNA的数量关系【例】请以有两个染色体的某种动物细胞为例,画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分裂相。
绘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曲线。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口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口诀:细胞基本单位,结构复杂多样化。
细胞膜包围着,细胞质其中央。
细胞核负责着,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器各不同,功能协调一体。
细胞的多样性的口诀:原核细胞结构简,真核细胞更复杂。
植物细胞壁有,动物细胞仅有细胞膜。
另外还有原生质均匀,结缔组织坚韧。
肌肉组织有力量,神经组织传信息。
细胞的代谢的口诀:光合作用运能量,解决了能量问题。
呼吸作用产能量,满足了生命需求。
消化作用吸养分,排泄作用清废物。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口诀: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分离本律先解决。
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自由组合律虽是,但交配同态原则不违弃。
DNA与基因的口诀:DNA结构是双螺旋,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外在序列决定特点,内在序列指导合成。
基因编码蛋白质,携带物质遗传。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口诀:生殖方式多样化,有无性生殖分裂法。
除此还有生殖细胞结合有性生殖的方式。
胚胎发育形态多,细胞分化特化发展。
细胞的遗传性状的口诀:显性性状掩盖隐性性状,同性质基因化简化。
纯合子和杂合子,决定于回交实验结果。
因变量与自变量,遗传计算必须掌握。
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口诀:细胞组成组织,组织合成器官。
上皮组织集保护,结缔组织封眼角。
肌肉组织有收缩,神经组织有传导。
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的口诀:氧气入体以气道,氧合分子肺才有。
心脏自律性搏动,回肺气体满脉孔。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口诀:消化管道负责消化,胃液胃酸排泄。
各类酶液发挥作用,小肠吸收营养物。
人体的泌尿和排泄的口诀:肾脏具有神奇功能,尿液排出体外。
控制体内水平衡,尿素尿酸准时排泄。
生物的繁殖与发育的口诀: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卵子和精子合并成受精卵。
胚胎发育经过不同阶段,幼体逐渐长大成完全个体。
高尔基复合体的口诀:合适地形状排列,蛋白质改性修饰。
内质网构成通道,高尔基装饰泡囊。
细胞的运动与支持的口诀:中心粒制造微管,细胞的骨架支持不倒。
纤毛鞭毛推动细胞运动,肌动蛋白收缩不停止。
这些生物知识点的口诀能帮助我们记住生物的重要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且方便我们在学习和考试中运用。
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增殖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3、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分裂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5、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6、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7、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8、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9、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10、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11、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一第一章主要讲述了生物的起源、生命的特征和生物的层次结构。
本章为学习后续的生物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下面将对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物的起源1. 生物的起源概述:地球的形成与生命的起源密切相关。
生命在大约40亿年前出现在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是原核生物。
2. 大爆炸和地球的形成: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地球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
3. 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大气、水、陆地等环境的演化,这些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起源和进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生命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化学进化假说和RNA世界假说。
二、生命的特征1. 细胞理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增殖与发育:生物能够通过增殖和发育来保持种群的稳定和进化。
3.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学反应,包括物质的分解和合成过程。
4. 感受与调节: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能够产生感受并作出适应性调节。
三、生物的层次结构1. 分子层次:生物体内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础,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
2. 细胞层次: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分。
3. 个体层次:个体是由组织和器官组成的,个体可以是一个细胞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4. 种群层次:同一物种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种群,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5. 群落层次:不同种群的物种在同一地域内互相作用形成群落。
6. 生态系统层次: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包括有机体、种群、群落和生物圈。
四、其他知识点1.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等步骤。
2.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生物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经历了观察、比较、实验和模型等不同阶段的发展。
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增殖是生物体内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
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组织修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命体内,细胞增殖的调控是由多种生物学过程紧密协调进行的。
细胞增殖的基本过程细胞增殖包含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有明显的纺锤体形成,包括有丝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准备、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对分离、细胞质分裂等步骤依次进行,最终形成两个功能和遗传物质相同的子细胞。
而无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时没有明显的纺锤体形成,包括裂解期和质体分裂期两个阶段。
在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的质体逐渐收缩,最终形成两个独立的细胞。
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细胞增殖的调控受到复杂的信号通路和调控因子影响。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增殖受到生长因子、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凋亡调节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当细胞接收到适当的生长因子刺激时,会启动细胞周期并促使细胞增殖。
而在组织修复或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也需要受到精细的调控,以确保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平衡。
细胞增殖与疾病细胞增殖异常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比如,癌症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细胞增殖受到异常调控,导致细胞无限制地增殖和扩散。
因此,研究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许多药物的作用机制也是通过影响细胞增殖来发挥治疗作用。
总结细胞的增殖是生命体内一项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对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细胞增殖的基本过程、调控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生命的奥秘,并为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以上是关于细胞的增殖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总结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下面是整理的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点总结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
、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例:蛙的红细胞
高中生物植物有丝分裂知识点口诀
一
仁膜消失现两体,
赤道板上排整齐,
一分为二向两极,
两消两现建新壁.
(膜仁重现失两体)
二
膜仁消,两体现
点排中央赤道板
点裂体分去两极
两消两现新壁建
三
膜仁消失显两体,
形数清晰赤道齐,
点裂数增均两极,
两消三现重开始。
四
有丝分裂分五段,间前中后末相连,间期首先作准备,染体复制在其间,膜仁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均分牵引到两极,两消两现新壁建。
五
前:两失两现一散乱
中:着丝点一平面,数目形态清晰见
后:着丝点一分二,数目加倍两移开
末:两现两失一重建.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1、结构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
(细菌、真菌、腐生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生产者植物
(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
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
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10、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14、生物多样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