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 教材

中国美术史 教材

中国美术史教材

以下是一些中国美术史的教材推荐:

1.《中国美术史》- 王明初:该教材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经典

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国美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涵盖了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

2.《中国美术史导读》- 李伯重:这本教材以清晰的思路和详

细的解读,介绍了中国美术发展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作品,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读性。

3.《中国绘画史》- 郝明义:该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国绘画的发

展历程和重要人物,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各个方面的艺术形式,配有丰富的图片和解析。

4.《中国雕塑史》- 姚庆仁:这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雕塑

的发展历程、艺术样式和重要作品,包括佛教造像、皇家陵墓中的雕塑等。

5.《中国工艺美术史》- 杨志平:这本教材重点介绍了中国传

统工艺美术的历史和艺术形式,包括瓷器、漆器、织锦等多个方面的传统工艺品。

这些教材都是经过权威专家编写的,并且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解析,适合作为教学参考和学习资料使用。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 第1周 教学内容:史前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 彩陶 授课过程: 第一章史前美术 概述 史书中被称为“帝王”的人,都同文化创造和劳动工具创造有关:燧人氏发明火;伏羲氏作八卦;神农氏造耒耜,作陶器。苍颉造文字;史皇作图画,曾画过蚩尤的像,并把“神荼”、“郁垒”画在桃木板上以御百鬼;禹铸九鼎,上面雕饰着鬼神百物之形,使民分辨“神奸”。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陶器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 第一节、石器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把砾石的边沿加以敲打,现出厚刃,可为敲砸之用,没有进行第二步加工。 继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之后的磨光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以磨和钻孔技术和极整齐对称形式成为石器工具发展的高级阶段。 先民已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创作活动,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约三万年前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中央有穿孔,可系绳佩挂。钻孔是人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劳动,钻孔突破平面,发展了第三空间,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山顶洞人已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第二节、玉器 我国古代有极发达的玉石工艺,玉石器具有多种形式:圭、笏、璧、环等,在古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及审美价值。儒家哲学中关于玉的学说,成为古代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的一部分。 良渚玉器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 “神似”是红山文化古玉最大的特色,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典型玉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修订》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2013年制订,2014年修订 课程代码: 091101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艺术学院美术系 开课对象:美术学专业一年级 先修课程:无 课??时:36学时 参考教材: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着,北京,中国 青年出版社,2002 参考书:《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着,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中国美术史》李福顺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概述: 《中国美术史》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中国美术史各时期的美术流派、美术现象、画家及代表作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美术传统和光辉成就,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艺术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 教学要求: 通过对中国美术史的系统讲授,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中华民族美术的悠久传统和光辉成就,在掌握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对各种流派和风格的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艺术分析能力,为日后的美术创作及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民族等诸多层面,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发展进程、重要美术现象、重要美术流派及人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运用美术史料分析美术史问题的能力。 鉴于《中国美术史》发展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而教学课时有限,把握知识点与面的关系,既要重点突出,又要系统全面,不能以偏概全,是教学过程的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有效阅读古代美术经典,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学时分配: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18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1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打制磨制) 2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 制作饰品(贝壳)使用染料 鸵鸟蛋壳和鸟骨管做成的佩饰物 3新石器时代 发明了陶器 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下层文化下层文化 中期仰韶文化(前段称为半坡,后段称为庙底沟文化) 晚期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 长江流域 早期河姆渡文化 晚期良渚文化 北方地区中期红山文化 第四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 陶器 1饮食器盆钵碗豆杯勺(敞口) 2炊煮器鼎鬲li 鬶gui 甑zeng 斝jia 斧fu 灶(三足) 3储藏器壶罐瓶瓮(球形半球行) 陶质来分红陶黑陶白陶灰陶 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器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大汶口中晚期就有}——蛋壳黑陶陶盘(黑光亮薄轻)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为突出 彩陶定义:指砖红色的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所绘图案烧成后呈赭红和黑色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优美,花纹绚丽多姿,色彩厚重浓烈,色调单纯明快,用笔生动流畅,构图细密严谨,器形丰富多样,技巧精湛熟练(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

花纹陶器 代表器物1三鱼纹盆2人面鱼纹盆(半坡)3鹳鱼石斧图(庙底沟) 马家窑文化——人头形的陶器盖 红山文化——东方维纳斯玉龙 余杭良渚文化——玉琮玉璧 地画壁画岩画 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 第七节 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地面建筑(干栏式建筑) 第二章 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与发展 发源于黄河流域 青铜器:红铜加锡的合金,熔点低硬度大 分类: 1礼器(区分尊卑的)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1.中国美术史参考书目: ①《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院美术史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陕西美术出版社 ③《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薛永年、邵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④《中国书画》,杨仁恺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⑤《中国美术史》,张光福,知识出版社 ⑥《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⑦《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洪再辛主编,上海美术出版社 ⑧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⑨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⑩《辞海》(艺术分册) 2、中国美术史复习方法及重点:中国美术史试题常用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其中填空、选择、判断约占总分的40%,名词解释20%,问答题40%,总分100分。 中国美术史命题范围广泛,涉及内容全面、考察详细具体,时代从史前到近现代乃至当代,领域从绘画、雕塑、建筑到工艺,真题均有涉猎。其中,填空、选择、判断除个别涉及1949年后的中国美术题目外,均可通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获得正确答案。名词解释侧重对画家/作品、流派/社团、理论/技术专门术语进行命题,这类题目中有些可直接通过整合《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相关内容进行有效问答,有些则需要考生从其它书籍中补充(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等),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在《简史》的基础上扩充阅读范围、丰富知识储备。只有做好这一点,考生才能更有效地去面对问答题。从真题来看,问答题命题较多集中于唐至清的绘画,侧重于从形式分析、文化研究的角度考虑考生对具体绘画作品的了解程度和比较分析能力。在02——04年的6道问答题中,有5道属于这种类型。04年问答题命题范围突破古代,出现涉及近现代美术题目。在02——04年问答题中,不曾见雕塑、工艺、建筑方面的考题。 简评:曹庆晖(中央美院中国美术史教研室副主任) 世界美术史复习重点: 1、世界美术史参考书目: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 一、商周青铜艺术 1、青铜器分期 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 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 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 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 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 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 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 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 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 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 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 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 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 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 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 2、青铜器文饰: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时代基本消失。 3、青铜器铸造工艺: ①陶范:内外范两层拼合成中空铸模,铸造铜器,完成后打碎内外陶范 ②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加热去掉石蜡,得到中空的铸模。能铸成精密的器物纹饰。 ③错金银:战国装饰铜器工艺。用各种金银红铜金属矿石等填充或镶嵌在铜器的花纹缝隙间,色彩斑斓装饰效果。殷商时就有用宝石镶嵌在玉器象牙上,技术成熟。 4、青铜器的分类 ①酒器:爵、角、觚、觯、壶(有盖)、卣(有提柄)、方彝、盉(调酒,加热)、罍 斝(菌形柱,三脚)、觥(觥筹交错,有盖的)、尊(无盖,四羊方尊,水鸟酒尊) ②饪食器(祭祀):鼎(烧大块肉类,大禾人面方鼎,羊首鼎)、鬲(烧流食,稀饭)铙 ③盥器:水器、盘、匜、鉴 ④乐器:涌钟、镈、钲、铙、铎、铃、编钟组合(曾侯乙) ⑤兵器:戈、钺、矛、戟、剑 ⑥生产工具:凿、耒、斧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绘画)史著作诸版本梳理(按年代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绘画)史著作诸版本梳理(按年代一)《中国美术》伯辽内(另译为巴辽洛),法文版1887年 《中国美术史》大村西崖,日文版,1901年 《东洋美术史》大村西崖,1906年,审美书院 《支那绘画史》中村不折、小康青云,1913年,玄黄社 《文人画之复兴》大村西崖,1921年,巧艺社,1922年由陈师曾翻译后由中国书局出版) 《支那绘画史》伊势寺一郎(or伊势专一郎),1921年 《东洋画概论》金原省吾,1924年 《东洋美术史》大村西崖、田边孝次,1930年平凡社 《中国美术》英国波西尔(另译为布歇尔),1905年前出版英文版,戴岳译,蒋元培校,商务印书馆1928年再版(还有一说是1923年)德国的希尔德 《支那绘画史研究》下店静市1934年,富山房) 《中国绘画史》中村不折、小鹿青云,1937年,郭虚中译、正中书局 《支那绘画史》内滕湖南,1938年、弘文堂 《美术史》姜丹书,商务印书馆,1917年(朵云文库第三辑) 《中国绘画史》陈师曾著1,1925年;陈池瑜导读版本 《文人画之价值》陈师曾著2;陈池瑜导读版本 1约在1920 年左右在北京艺术院校讲授,是据日本中村不折、小鹿青云合著的《中国绘画史》加以改编翻译。该书由陈师曾的学生俞锟( 剑华) 在翰墨缘美术院出版 2该篇是他翻译了日本大村西崖所著《文人画之复兴》以后,结合中国文人画的特点,申明它的价值

《古画微》黄宾虹,1925年,薛永年导读版本 《中国绘画史》潘天寿,1926年,潘公凯导读版本 《中国美术小史》滕固,1926年1月,王洪伟导读版本 《中国画学全史》郑午昌,1929年,郎绍君、张鹏导读版本 《中国绘画变迁史》傅抱石,1931年 《唐宋绘画史》滕固著,1933年,王洪伟导读版本 《中国绘画史》苏亨吉,1933年,天津百城书店 《中国艺术史概论》,李朴园1930年代 《中国现代艺术史》,李朴园等人,1930年代 《中国绘画学全史》,秦仲文,1934年, 《秦汉美术史》朱杰勤,1934年 《中国美术的演变》王钧初(胡蛮)1934年or40年代出版 《中国美术史》胡蛮(应该是无此书) 《中国美术史》郑午昌,中华书局,1935年 《东洋美术史》史岩,1936年or1935年 《中国绘画史》俞剑华,1937年,周积寅导读版本 《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傅抱石,1940年 《中国美术发达史》,刘思训著,1946年4月,商务印书馆上海、重庆同时出版第一版,1948年出版第3版,1950年出版第4版 《福开森与中国艺术》【美】聂婷(LaraNetting)郑涛译2017年《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傅抱石著;万新华导读 所写,两篇合刊名为《中国文人画之研究》,由中华书局出版

[全]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教材真题详解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教材真题详解 1彩陶[厦门大学2011年研;清华大学2006年研] 答: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以仰韶文化(例“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例“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厦门大学2004、2005年研] 答:舞蹈彩陶盆是指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其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3马家窑文化彩陶[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马家窑文化彩陶是指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的彩陶类型,产生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类型。其中包括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等主要类型。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皿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黄河流域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也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4马家窑文化[厦门大学2003年研] 答:马家窑文化是指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马家窑文化按时间先后,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彩陶纹饰各具特点,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5比德说[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 答:比德说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6毛公鼎[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 答:毛公鼎指是西周晚期青铜器。整个器身形成优美、流畅而又富于变化的轮廓曲线。纹饰极其简洁,仅于口沿下饰两道弦纹,中填以重环纹,充分体现出西周

中国美术史教学方案

(一)、大纲说明 1、合用对象 2004 级实用美术和环艺设计专业学生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实用美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 3、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讲授中国美术史知识,通过介绍各历史时期各个区域的美术特点、风格及演变发展的过 程,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历史与现状,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能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提高审美眼光和设计思想水平。 4、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唐、宋、明、清各历史时期的美术状况和特征(尤以唐代为主) 难点: 艺术起源的探索(各种说法);唐代美术发展至顶峰的社会原因 (二)、各章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美术起源的说法:遮羞说、 巫术 说、宗教说等;原始社会美术 的主要特征 青铜器的形成 ;青铜器的种类; 青铜器的纹样 ;青铜器图案的 象征意义. 秦汉的绘画艺术(帛画) 秦汉的雕塑艺术(兵马俑) 秦汉的建造艺术 秦汉的工艺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美术 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发 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发 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发展概况 隋唐五代的人物画发展 概况 隋唐五代的山水画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美术 的起源情 况和新 旧石器 时代 美术概况 , 要求学生 理解即可 了解 掌握夏商周美 术的概况,特殊是青 铜器的形成及用途 了解 掌握秦汉美术 的发展概况 , 要求学 生必须深刻理解秦 代兵 马俑的历史意 义 了解 掌握魏晋南北 朝美术时期的美术 概况 , 要求学生深刻 理会魏晋时期 的玄 学之风对美术 的影 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对美术起源 的几种说法的理解 和原始社会美术的 主要特征 重点是青铜器的有 关内容;难点是青铜 器图案的象征意义 重点是秦汉的绘画 艺术和雕塑艺术 ;难 点是兵马俑的深远 意义和帛画的主题 重点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人物画和山水 画;难点是理解人物 画的深远历史意义 (步辇图) 名 称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第二章 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 秦汉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学 时 2 2 2 2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美术 一、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图案,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 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第二章:秦汉时期美术 一、帛画《人物御龙图》、《人物御凤图》、《马王堆出土帛画》。 二、画像石、画像砖:代表作《戈射收获画像砖》。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顾恺之:代表作《洛神赋图》 第四章:隋唐美术 一、隋唐人物画家:展子虚,善画人物、车马、楼阁、山水,尤以画山水闻名。它的山水 画被称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传世之作《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与北齐画家曹仲达并称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张萱:盛唐画家,善于画仕女。《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继承张萱的画风,《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二、唐代山水画:李思训、张璪 三、花鸟禽兽画:韩干:《照夜白图》, 四、石窟墓室绘画:敦煌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甘肃)﹑云冈石窟(山西)﹑龙门石窟(河南) 第五章:五代美术 一、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二、董源:《夏山图》、《潇湘图》 三、黄家富贵:是指黄筌为代表的这一派的绘画风格,因为他们多描绘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 花,画法精细,色彩绚丽。徐家野逸:是指徐熙为代表的一派,多取材于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这两种现象被称为徐黄异体。 第六章:宋代美术 一、宋代人物画:李公麟《五马图》、梁楷 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三、宋代画院:赵佶(对画院的发展有几大的贡献),《芙蓉锦鸡图》 四、马远(山水画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近景多在一个角上,以小见大)、夏圭(近景多 在一边《溪山清远图》)两人被合称“马一角、夏半边”。 第七章:明代时期美术 一、戴进:浙派之首 二、吴门四家(也称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六如居士)、仇英。(作为中国绘画史 上重要画派的吴门画派因其重要画家皆为苏州人而得名,创始人沈周与它的学生文徵明,以及周臣的弟子唐寅和仇英四人,因由师友关系,所以被称为“吴门四家”。)三、董其昌:绘画理论史中最大的贡献是一出了“南北宗”的概念。 第八章:清代美术 一、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中外美术史参考书目

中外美术史参考书目 一、《中国美术史纲要》 这本书是中国美术史的经典著作,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编著,以历史时期为线索,介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多个方面。该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学习中国美术史的必备参考书。 二、《西方美术史纲要》 这本书是介绍西方美术史的经典著作,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编著,以历史时期为线索,详细介绍了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多个方面。该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学习西方美术史的必备参考书。 三、《中国美术史》 这本书是中国美术史的经典著作,由著名美术史家潘天寿编著,以历史时期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多个方面。该书内容丰富,观点独特,是学习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参考书。

四、《西方美术史》 这本书是介绍西方美术史的经典著作,由著名美术史家邵大箴编著,以历史时期为线索,详细介绍了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多个方面。该书内容丰富,观点权威,是学习西方美术史的重要参考书。 五、《美术鉴赏学》 这本书是介绍美术鉴赏理论的经典著作,由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晓丹编著,详细介绍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艺术鉴赏的目的、意义、方法等多个方面。该书观点独特,内容丰富,是学习美术鉴赏的重要参考书。 六、《美术概论》 这本书是介绍美术理论的经典著作,由著名美术家袁宝林编著,详细介绍了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包括艺术的本质、意义、价值等多个方面。该书观点权威,内容全面,是学习美术理论的重要参考书。

七、《美术批评学》 这本书是介绍美术批评理论的经典著作,由著名美术评论家林木编著,详细介绍了美术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艺术批评的目的、意义、方法等多个方面。该书观点独特,内容丰富,是学习美术批评的重要参考书。 八、《中国绘画史》 这本书是中国绘画史的经典著作,由著名美术史家洪再新编著,以历史时期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绘画、近代绘画等多个方面。该书内容丰富,观点权威,是学习中国绘画史的重要参考书。 九、《西方绘画史》 这本书是介绍西方绘画史的经典著作,由著名美术史家迟柯编著,以历史时期为线索,详细介绍了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绘画、近代绘画等多个方面。该书内容丰富,观点权威,是学习西方绘画史的重要参考书。 十、《艺术史论》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课程号:265040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英文名称:Chinese Art History 先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美术学专业、绘画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把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社会背景结合起来讲授,较为系统的介绍中国美术的历史及其发展变迁的知识。关注艺术形式的发展,注重艺术内涵的挖掘,展示艺术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利用比较教学手法,通过中西对比、古今对比。理论联系实际,尝试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法,加强直观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美术史是美术类学生的一门必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种类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继承祖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丰富学生创作和习作的内涵。要求学习者认真地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理解教材和作品;热爱思考,在历史的框架中寻求各种艺术现象的解释。 三、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1章史前美术 [课时]:4课时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史前时期的美术种类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加深对民族 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求]:认识彩陶的纹饰及制作方法。 [重点]:彩陶 [难点]:原始美术的特点 [内容]:1.概况 2.岩画、壁画、地画 3.这种原始形态的艺术的特征 4.彩陶的概念 5.彩陶文化的特征 6. 陶器的概念 7.陶塑的创作手法 第2章先秦美术 [课时]:4课时 [目的]:使学生对我国先秦时期的美术种类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

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求]:认识青铜器发展的历史原因,掌握其造型和纹饰。 [重点]:青铜艺术、帛画 [难点]:艺术与礼仪(实用)的关系 [内容]:1.青铜器概述 2.先秦美术的特点 3.青铜艺术 4.纹样类型 第3章秦汉美术 [课时]:4课时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秦汉时期的美术种类及其特点,有所了解。 [要求]:掌握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发展。 [重点]:兵马俑、马王堆帛画、画像砖石、霍去病墓石雕 [难点]:秦汉艺术风格的变化原因 [内容]:1.秦兵马俑秦俑艺术特点 2.画像砖和画像石 3.霍去病墓石雕风格特点 第4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课时]:12课时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种类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求]:了解这一时期画论的发展。 [重点]:艺术家、绘画理论、佛教艺术 [难点]:艺术觉醒的原因以及对于现代艺术创作的启示 [内容]:1.著名画家 2.顾恺之绘画特点和代表作 3.《画云台山记》是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 4.《论画》 5.竹林七贤 6.画论 7.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 第5章隋唐美术 [课时]:8课时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隋唐时期的美术种类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的人物画和山水画。 [重点]:唐代人物画的发展、山水的两种风格 [难点]:用笔的变化与水墨的使用 [内容]:1.人物画的画家及其艺术特征 2.仕女画

中国美术史_学习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学习参考书目 (加★为必读,加☆为重点推荐) 一、中国美术史 1、于安澜《画史丛书》(5册)★ 2、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8册),山东教育出版社★ 3、李淞《中国绘画断代史》(8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4、《中国绘画研究论文全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5、洪再辛《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附: 方闻《心印》/ 李铸晋《鹊华秋色》/ 高居翰《山外山》《气势撼人》《隔江山色》《江岸送行》/ 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 李淞《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 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以上☆ 王朝闻总主编《中国美术史》(1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 陈辅国《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 水中天等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伍蠡甫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 徐邦达、谢稚柳、启功、金维诺、林树中、薛永年、郎绍君等人有关论文集/ 《朵云》杂志(不定期丛刊)各期,上海书画出版社,/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 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 《美术论文论著资料索引》(上下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 陈高华《隋唐画家史料》《宋辽金画家史料》《元代画家史料汇编》/ 《中国美术全集》(60集) 《中国绘画全集》(30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40集)/ 《艺苑掇英》各期 二、中国画论 1、于安澜《画品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其中,元以前必读.★ 2、于安澜《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其中,元以前必读★ 3、葛路《中国画论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4、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附: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3年,/ 吴孟夏《中国画论》(2册,此书有注释),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年//湖南美术出版社潘运告主编“历代书画论丛书” 三、世界美术史 1、[英] 伍德福特等《剑桥艺术史》★ 2、[美] 休﹒昂纳等《世界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课本

中国美术史课本 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 第一节原始美术 一、原始美术的特征 1、幻想的实用性创造动机与激情流露的创作过程有机联系 2、知觉感受的记忆与夸张特征的写实高度统一。 3、造型风格属于稚拙、简朴的审美类型。二、旧石器时代美术奥瑞纳时期(距今3-2万年)梭鲁时期(距今2万年)马格德林时期(距今1.4万-1万元)旧石器时代美术特点: 1、原始雕刻主要以女性为创作母题。 2、题材作品主要围绕生殖崇拜。 3、雕刻作品比绘画作品出现的要早。 4、创作手法稚拙、概括、简朴、夸张。 5、原始雕刻中反应女性地位很高。洞窟:拉斯科洞窟阿尔塔米拉洞窟二、中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成就北欧岩画拉文特岩画三、新石器时代的美术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成就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物巨石建筑基本有三种形式:单石(石柱)这里是后来 纪念碑的原型,石棚(石台)这是陵墓建筑的开端,石栏这是教堂建筑的雏形。 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美术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分为四个时期1、苏美尔-阿卡德时期 2、巴比伦时期 3、亚述时期 4、新巴比伦时期两河流域美术的基本特征: 两河流域美术的创造更注重现实性,而且表达的题材上大多与战争和武力有关,他多具有宏伟雄健的气质,并表现出更多的活泼情调,在艺术处理上受埃及美术的影响,但却更加随意而自由。 第三节古代埃及美术 一、古代埃及美术的特点 1、强化王权的等级观念和服务灵魂的相互渗透,构成古埃及美术的动因。 2、理性因素与固定模式的结合。4、强调几何形式规整追求装饰风格的表现手法。5、刚劲、宏伟、刚劲明确且简洁干练的艺术风格。 二、古王国美术成就在哪几个方面,有哪些代表性作品, 人像雕刻遵循怎样的法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