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地里的小画家》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原文及赏析《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原文:
下雪了,下雪了!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课文赏析:
这篇课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冬天雪景中的生动画面。
通过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的活动,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首先,课文通过“下雪了,下雪了!”的反复呼唤,营造出冬日雪景的氛围,引发读者对雪景的好奇和期待。
接着,“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一句,巧妙地将小动物们的活动比喻为绘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分别描述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画作”。
这些“画作”实际上是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但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化的表达,将它们比喻为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既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又赋予了雪景更深的艺术内涵。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
小动物们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只需在雪地上自由行走,就能创造出美丽的“画作”,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活力的颂扬。
最后,课文以青蛙没有参加的原因——在洞里睡着了,作为结尾,既解答了读者的疑问,又增添了一份幽默和趣味性,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活泼的画面和富有哲理的主题,成功地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传达了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的重要价值观。
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原文及教案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原文及教案《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讲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里“画画”的故事,告诉我们它们的脚印形状不同,还通过写青蛙没有参加“画画”,告诉我们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作者准备了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原文及教案,供大家参考!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原文xiàxuělaxiàxuěla下雪啦,下雪啦!xuědìlǐláileyìqúnxiǎohuàjiā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xiǎojīhuàzhúyèxiǎogǒuhuàméihuā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xiǎoyāhuàfēngyèxiǎomǎhuàyuèyá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búyòngyánliàobúyòngbǐ不用颜料不用笔,jǐbùjiùchéngyìfúhuà几步就成一幅画。
qīngwāwèishénmeméicānjiā青蛙为什么没参加?tāzàidònglǐshuìzháola他在洞里睡着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程宏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篇一】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了解冬天的特点和自然现象;2.让学生能够听懂故事的大意;3.学习语文知识并掌握相关词汇,如“冬天”、“画画”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听懂故事并模仿其中的言语表达。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描述雪地的样子,以及小画家的心情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准备一份与本课程相关的故事或读物,补充马克笔或油漆等绘画工具,准备包括画纸和彩纸在内的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1.师生问候和互动;2.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物品引入冬天这一主题,并与学生讨论笔墨色彩、形状等与绘画相关的问题。
学习内容(25分钟)1.宣读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2.让学生跟着故事模仿其中的言语表达;3.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冬天的特点和自然现象;4.通过绘画活动,让学生感受绘画的乐趣,并尝试运用课程中学到的词汇和知识。
活动环节(20分钟)1.向学生介绍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并展示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2.让学生自由发挥,在画纸和彩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其他同学猜测它的意义和寓意。
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2.让学生逐个回答课堂问题,并进行点名。
教学后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冬天的特点和自然现象,并让他们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通过小学时期的绘画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培养他们对自然和人文的敏感度。
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劣势,以便更好地发掘并激发他们的潜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题;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能够用普通话流利地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PPT、生字词卡片、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找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雪天的感受,激发学生对雪天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交流,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讨论课文的主题和生字词的运用。
4.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的用法。
5.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仿课文中的小画家,创作自己的雪景画;或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情景。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课文内容和生字词,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巩固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创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和生字词,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讲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里“画画”的故事,告诉我们它们的脚印形状不同,还通过写青蛙没有参加“画画”,告诉我们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原文xià xuě la xià xuě la下雪啦,下雪啦!xuě dì lǐ lái le yì qún xiǎo huà jiā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xiǎo jī huà zhú yè xiǎo gǒu huà méi huā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xiǎo yā huà fēng yè xiǎo mǎ huà yuè yá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bú yòng yán liào bú yòng bǐ不用颜料不用笔,jǐ bù jiù chéng yì fú huà几步就成一幅画。
qīng wā wèi shén me méi cān jiā青蛙为什么没参加?tā zài dòng lǐ shuì zháo la他在洞里睡着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程宏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第 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汉字。
导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导入:冬天到了,小朋友们喜欢下雪天吗?一场大雪过后,房子上、树上全白了,在这样一个雪白的世界里,你最想干什么?在我们的森林王国里啊,有一群小动物也迫不及待的跑到雪地里玩耍,它们成了“雪地里的小画家”。
2.板书课题。
12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组织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
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5.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三、指导书写。
1.出示5个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强调书写要点。
用“加一加”“换一换”识记“群、参、加、洞、睡”等。
(1)识记生字后再开小火车读生字,以加深记忆。
(2)小游戏:生字迷宫。
总结:你们各个是识字大王。
不仅认识这么多字,而且还会这么多识字的方法。
真的太了不起了!4.组织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检测。
1.我wǒ会huì给ɡěi下xià面mi ɑn带dài点diǎn的de 字zì选xuǎn择zé正zhèn ɡ确què读dú音yīn,并bìn ɡ划huà“ ”。
参.加(ch ān c ān ) 洞.口(d òn d òn ɡ) 2.选xuǎn 一yì 选xuǎn ,填tián 上shàn ɡ 合hé适shì 的de 量liàn ɡ 词c í。
群 幅fú 支zhī 匹pǐ 片 只 朵 弯 一( )竹叶 一( )月牙 一( )图画 一( )小鸭 一( )画家 一( )青蛙一( )小狗 一( )竹叶 3.填空。
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乌鸦喝水》一只乌鸦口渴了,它在低空盘旋着找水喝。
找了很久,它才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水瓶,便高兴地飞了过去,稳稳地停在水瓶口,准备痛快地喝水了。
可是,水瓶里水太少了,瓶口又小,瓶颈又长,乌鸦的嘴无论如何也够不着水。
这可怎么办呢?乌鸦想,把水瓶撞倒,就可以喝到水了。
于是,它从高空往下冲,猛烈撞击水瓶。
可是水瓶太重了,乌鸦用尽全身的力气,水瓶仍然纹丝不动。
乌鸦一气之下,从不远处叼来一块石子,朝着水瓶砸下去。
它本想把水瓶砸坏之后饮水,没想到石子不偏不倚,“扑通”一声正好落进了水瓶里。
乌鸦飞下去,看到水瓶一点儿都没破。
细心的乌鸦发现,石子沉入瓶底,里面的水好像比原来高了一些。
乌鸦喝水“有办法了,这下我能喝到水了。
”乌鸦非常高兴,它“哇哇”大叫着开始行动起来。
它叼来许多石子,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投到水瓶里。
随着石子的增多,水瓶里的水也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向上升……终于,水瓶里的水快升到瓶口了,而乌鸦总算可以喝到水了。
他站在水瓶口,喝着甘甜可口的水,心里是那么痛快、舒畅。
《小蜗牛》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它说:“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它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面,我着重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程序,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课标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
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儿童喜爱。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一年级阅读教学提出如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喜欢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童话阅读,诵读儿歌、童谣和故事展开想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
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几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知识。
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2、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此外我将准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学生
本课内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喜欢下雪,喜欢玩雪,因此在学习中利用多媒体力求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教法、学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诵读体验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观察对比,知识的迁移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
五、说程序
为了使学生能在看、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
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孩子的兴趣点燃了。
所以,引出“小画家”,再播放课件进一步引出银装素裹的雪世界,然后言语激发兴趣:在这美丽世界里,谁来啦?他们是怎样把这世界打扮得生机勃勃的?如此激趣导入新课,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层层递进,初读识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b.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记?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
3、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
(2)开火车读。
(3)齐读生字。
(4)男女生比赛读。
(二)(三)、品析课文,指导朗读
1、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比较差,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比较困难。
所以我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
播放课件,创设情景,以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进文本,让学生自然流露出高兴、激动的心情,跟随雪地里的小朋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并引导学生从“啦”字和感叹号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2、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播放课件,(听叫声,猜动物),引出小画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指导学生高兴地朗读第2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一群”的意思。
3、由于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又少,我就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脚印,并与实物进行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能直观地发现四种动物脚的形状各不相同,而且知道动物的脚印与实物非常相似,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我还补充问:他们的脚印还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用赞赏、夸奖的语气读第3句话(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4、课中轻松活动(听歌曲,律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5、同学们平时画画要用什么工具?而小画家呢?学生通过对比就能读出轻松、得意的语气。
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我还补充问:他们都是用脚画画,可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呢?(表演读、指名读第4句)
6、过渡语导入第5句话,引导学生从“为什么”和问号体会奇怪的、疑问的语气。
(这堂课两处这样安排都是为了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标点培养语感,同时指导了学生正确使用标点。
)
7、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轻且慢地读第6句话。
合作读,表演读5、6句。
(渗透青蛙冬眠的知识)(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做找脚印的游戏,即补充了板书,又完成了课后的练习。
2、为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呢?还有谁也没参加?(学生分小组讨论,仿照课文编儿歌,同学们可选一项或几项来说,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学生在学习第3句话时已经进行了知识迁移的练习,因此学生能编得比较丰富有趣。
这一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又将学习延伸到文本以外,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自编动作读全文。
(五)、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背诵课文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生动有趣,抓、住重点,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小狗
脚印贴图脚印贴图
小鸭小马
脚印贴图脚印贴图
青蛙(图)——冬眠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