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MIS开发方法-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53
第一章:1.MIS的定义:制造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2.MIS的功能:①数据处理功能;②预测功能;③计划控制功能;④决策优化功能。
3.MIS的特点:①面向管理决策;②综合性;③人--机系统;④现代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结合;⑤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4.IS发展的三个阶段:①EDPS(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电子数据处理系统;②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管理信息系统;③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决策支持系统。
EDPS:在该阶段,计算机主要用于支持企业运行层的日常具体业务,所处理的问题位于管理工作的底层,所处理的业务活动有记录,汇总,综合与分类等,主要的操作是排序,列表,更新和生成等。
其目的是迅速,及时,正确地处理大量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将人们从繁重的手工数据处理工作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可分为:单项数据处理和综合数据处理。
MIS: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其重要标志是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MIS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
DSS:决策支持系统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面向组织中的高层管理人员,以解决半结构化问题为主;强调决策过程中人的作用,系统对人的决策只能起辅助和支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决策过程的支持以应用模型为主,系统模型反映了决策制定原则和机理。
在结构上,决策支持系统由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相关的部分组成。
结构化开发方法,又称生命周期法。
1、开发过程:(1)系统规划;(2)系统分析;(3)系统设计;(4)系统实施;(5)系统运行维护和评价。
. 2、特点:1)“自上而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下而上”逐步实施相结合;2)用户至上的原则3)加强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4)严格区分工作阶段;5)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6)开发过程的工程化。
3、优势:自顶向下的观点;严格区分开发阶段;有理论方法的指导。
4、劣势:起点低,使用工具落后;系统开发周期过长,成本上升、风险增高,环境适应性不佳。
5、使用范围:大规模的,结构化程度较高,用户需求明确,用户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不变的系统的开发。
原型法1、开发过程:1)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要求;2)构造结构仿真模型;3)运行、评价、修改原型框架;4)确定模型后的处理。
2、特点:1)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方法;2)强调用户的参与;3)强调开发工具的使用;4)将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按个阶段融为一体,用户一开始就了解系统形成后的样子,消除了心理负担,开发风险降低。
3、优势:1)遵循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更容易为人们所普遍掌握和接受;2)为我们准确的认识问题创造了条件;3)减少开发时间,提高系统开发效率;4)改进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信息交流方式;5)简化管理,减少用户的培训时间;6)应变能力强,实用的学习工具。
4、劣势:1)对于大型的、复杂的系统,没有理论的指导,开发过程困难;2)开发工具要求高;3)管理水平要求高;4)系统的交互方式必须简单明了。
5、使用范围:1)不适于大型系统;2)不适于大量运算的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3)不适于原基础管理不善、信息处理过程混乱的问题。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1、开发过程:1)定义问题;2)抽象的识别对象;3)详细的设计问题;4)程序设计。
2、特点:是一种基于问题对象的自底而上的开发方法论。
3、优势:1)采用面向对象思想,使得系统的描述以及信息模型的表示与客观实体相对应,提高了系统的正确性和效率;2)系统开发基础统一于对象之上,各阶段工作平滑,避免了许多中间转换环节;3)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各种概念和特性,使软件的一致性、模块的独立性及继承性、代码的共享性和重用性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