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带蒂皮瓣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5.06 MB
- 文档页数:32
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护理体会前言手外伤是指手部遭受外力打击、砸伤或割伤等创伤所致,常见于工作和生活中。
其中,手指指关节以下的外伤占到了手外伤的大部分,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手的功能障碍,影响生活和工作。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外伤修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腹部带蒂皮瓣移植到手部,达到重建手指、手掌皮肤及软组织的目的。
在这项手术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作者在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护理方面的体会,以及对该术后护理方面的一些建议。
术前准备手外伤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检查和评估,保证术前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其中,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认真的身体检查和病史询问,以求得到一份详细、准确的病历资料。
同时,护士还需要对手术室和手术团队进行准备。
需要确定手术室的消毒情况,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各种器材和用品,并联系好相应的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等专业人员,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中护理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通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较长,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而周到的护理。
在手术开始前,护士需要协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术中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全程保持陪伴在患者身旁,时刻关注患者的状况,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护士还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予以清洗、消毒和包扎,保证手术后手部伤口的愈合。
同时,在手术结束后,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置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护理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后护理,以促进愈合和恢复。
在术后的第一时间,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部伤口的情况,如有出现异常,应及时跟医生沟通并处理。
患者还需要进行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手部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此外,在术后的第一周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注意手部的保护,以避免手部受到不必要的碰撞和摩擦。
带蒂皮瓣转移术护理常规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所附着的皮下组织所形成的组织块。
一般按供区部位命名,如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掌背皮瓣。
常见的有轴型皮瓣(皮瓣供区有轴心动静脉通过显微外科技术与受区血管吻合建立循环系统,如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非轴型皮瓣(不含轴心血管,移位时需保留一定的皮肤蒂,如腹部皮瓣)。
带蒂皮瓣是带有皮下组织和脂肪的皮肤,移植时必须有一部分与供皮区相连,相连皮肤称为蒂。
皮瓣移植后暂时有蒂部血运供给营养,使受皮的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新的血运后,再将蒂部断开完成皮瓣移植。
带蒂皮瓣转移术适用于肢体创面深部组织外漏、拇指脱套伤、游离植皮、手指再造等。
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手术后被动体位时间久难受,生活绝对不能自理,要有心理准备。
2.协助做好各种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出凝血时间测定。
3.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卧床需要,劝其戒烟。
4.手术野皮肤准备术前 1d备皮,包括受区与供区皮肤,手术晨用 75%乙醇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5.术前1d,做血型测定、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敏感试验。
6.手术晨按医嘱使用术前用药。
7.术后病室的准备,患者术后应安置在安静、清洁、通风的病室。
室温保持在25 ℃左右,若在炎热的夏季,最好放置在距窗户近的床位,因通风较好,易使伤口干燥,不至于因局部出汗、潮湿引起伤口感染及皮肤接触面溃烂,凡腋下、手指间皮肤面互相接触处要用锦垫纱布隔开。
二、术后护理:(一)协助生活护理。
(二)局部观察局部烤灯照射14d左右,烤灯距患肢皮瓣距离为30~40厘米,每小时观察皮温、肤色、充盈及有无出血点一次,并与健侧对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三)术后皮瓣的观察尤为重要,应从固定、渗血、温度及血运几方面进行,皮瓣固定包扎过紧,可压迫皮瓣影响血运,故如有过松或过紧应及时调整;皮瓣渗血属异常情况时,有少量渗血时,可用沙袋压迫止血,如有大量渗血易使皮瓣变硬,压迫而致皮瓣坏死,应立即进行结扎处理;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术后6 h~8 h即应查看伤口血运,特别是术后1 d~2 d最重要;查看时要看皮瓣远端缝合部位有无蒂部反折、扭转、受压等,观察皮瓣皮肤的颜色、温度、返红试验、皮肤的弹性,如皮肤颜色红润,皮温正常,返红试验好,按之有弹性,说明血运好;如皮肤颜色苍白或青紫、皮温低、伤口敷料有渗出或异味,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皮瓣是具有自带血供的一块皮肤和皮下组织在形成于转移过程中有一部分与本体组织相连,其相连的部分为蒂,随皮转移的部分为瓣,故称皮瓣。
皮瓣的营养在早期完全依赖蒂部,它既是含血供的皮肤、皮下组织,也是单一血管带,包括吻接的血管,故又称带蒂皮瓣[1]。
腹部皮瓣区皮肤具有完整、独立的动-静脉系统,且位置隐蔽,对手部皮肤缺损的病人是治疗的最佳方法,无论在美观上还是在功能上,影响均不大,病人易于接受。
现将26例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指骨外露、皮肤缺损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手部外伤皮肤缺损患者共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8~62岁。
本组全部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
1.2带蒂皮瓣移植的病情程度其中18例患者患指外露;8例清创缝合后皮肤坏死,造成皮肤缺损。
入院后确诊为手部外伤皮肤缺损。
2结果26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并发切口感染。
3护理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对突如其来的创伤,患者一时不知所措,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护士应以高度的同情心积极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等个体情况,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和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3.1.2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各种检查准备工作:心电图、血标本、皮试等,术前禁食水,做好胃肠道、皮肤准备,要特别注意保护供皮区的皮肤,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以适应术后卧床体位。
3.2术后护理3.2.1病室要求室温保持20℃~25℃,湿度50%~60%。
安排单人病房,减少探视,以利病人休息。
病房内禁止吸烟,反复强调不可主动或被动吸烟,因香烟中的尼古丁既容易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又可促进血小板凝集,易造成吻合血管痉挛与栓塞,所以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及家属配合。
3.2.2心理护理术后由于切口疼痛、强迫体位等原因,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安情绪,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末梢循环血管收缩、血运差,影响皮瓣成活。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的护理【摘要】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是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对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围绕手术期护理,术后护理,皮瓣保护,预防并发症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展开,这些环节中的细节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情况。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同时也要教育患者正确的皮瓣保护方法。
在康复护理中,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护理效果的评估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护理措施,才能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为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护理、皮瓣保护、预防并发症、康复护理、护理效果评估、护理总结、背景介绍、手术原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手外伤是指手部受到外部力量作用所导致的损伤,常见于意外事故或其他外伤性事件。
手外伤患者往往会出现皮肤破损、软组织受损、血管神经受损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
在手外伤中,若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的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专业的护理团队协同合作。
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做好皮瓣保护和康复锻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本文将重点介绍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为护理人员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参考。
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效果。
1.2 手术原理手术原理是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的主要原理和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首先选择适合的腹部部位作为皮瓣供区,然后进行切割和整形,保留皮下组织和血管,确保皮瓣的良好供血。
接着,医生将受损的手部进行切割和整形,清理伤口,并准备好接受皮瓣的血管和组织。
随后,医生将腹部带蒂皮瓣转移至手部受损部位,对接血管和组织,并进行缝合。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外伤术后护理目的:观察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外伤术后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护理18例,手术后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包括:术后一般护理、术后皮瓣观察、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
结果:本组患者腹部带蒂皮瓣全部成活,3周后断蒂,伤口愈合,痊愈出院。
结论:加强对腹部皮瓣移植术术后患者的护理,可减少皮瓣并发症,提高皮瓣成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护理手指外伤是患者由于手部受到锐器或外力所致的手部损伤,多见于厨师、农民、建筑工人、工厂各种作业的一线劳动者,手是人类生活劳动的重要器官,致伤机会较多,腹部皮瓣移植术是将某一部位的一块带有血供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皮瓣转移到另一部位,达到消灭创面,整复畸形和缺损[1]。
因其手术简便,皮肤供给充分,疗效较满意,已成为手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而术后的护理工作对腹部皮瓣的成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通过对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者术后护理,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现将有关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3年11月—2014年5月收治18例患者,男12例,女6例,受伤年龄18—56岁,受伤原因:热压伤、切割伤、重物砸伤及机器挤压伤,均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
术后20—22天断蒂,住院30—40天,平均35天。
2.护理2.1术后一般护理2.1.1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切口感染:患者术后去枕平卧位休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心电监护,吸氧,静脉补液,维持有效血循环,备气切包于床旁,早期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保持皮片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做好记录,防止皮瓣空隙处积血、影响皮瓣成活。
2.1.2病室环境与温湿度:保持病室环境整齐、清洁、安静,室温应保持在25—28℃,相对湿度50%,局部可用60w烤灯持续照射,灯与照射部位距离30—40cm,避免烫伤,病房应定时通风,并同时减少外来人员出入病房,以免影响患者休息,增加病室环境污染的机会。
议腹部皮瓣修复术的护理腹部皮瓣术是利用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该手术具有手术操作操作简单,成活率高,皮肤质地较好等优点。
但由于术后需长期制动,对体位有很多的限制,为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同时,创伤显微外科的发展,给护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皮瓣移植术是一项创伤较大、难度较高的手术,病人的全身情况、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术前术后的良好护理,都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现将我科在临床上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一、术前护理(1)接诊护士首先评估病情,并及时测量生命体征,按医嘱抽血,建立液路;(2)解除顾虑: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及同种病例治愈的情况,使其对疾病充满信心;(3)进行入院宣教介绍科室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4)完善术前准备,和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
二、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初期由于麻醉作用、术前用药、手术反应、疲劳等因素,病人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病理变化,故应注意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处理;(2)血容量的观察:血容量不足可使心搏出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严重影响手术区域的血供,导致手术失败,所以术后血容量的观察尤其重要。
要密切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收缩压应保持在13.33KPA以上,如有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还有如下观察指标:血红蛋白、脉率、皮肤温度、尿量、末梢循环观察等;(3)出血情况的观察(4)疼痛的护理:剧烈的疼痛可使血管收缩,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血管痉挛及血拴的形成,因此要注意手术后的止痛,术后根据情况采取止痛方法,尽量避免引起疼痛的诱因,术后的治疗及所有操作要轻柔;(5)病房环境的要求:房间宽敞明亮,室温保持在25度左右,有相关的抢救设备,室内必须保持无烟环境;(6)术后体位的选择:不同的皮瓣移植手术后体位安放不同,但应把握以下原则:不影响移植物的血供;不可使移植物受压;有利于局部引流;符合麻醉后的体位要求;(7)局部皮瓣的观察:颜色:移植部位皮肤色应红润,色泽较健侧相同或稍红于健侧,观察时应注意光线、供皮区皮肤、消毒剂的影响,发现血管危象时及时上报医生;(8)指导患者自我护理皮瓣:腹部皮瓣留置时间长,为防止皮瓣的撕脱常需制动,固定2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