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标志性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
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
同时,患者还会伴有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等非运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帕金森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在未来或将长期增长并保持在高水平状态[3]。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主要采用以复方左旋多巴为代表的药物治疗,缓解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但其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有限,且长期使用会减低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如“开关”现象、剂末恶化、异动症等[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可发挥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5],且因为具有疗效持久、毒副作用较小的优势,中医药在某些条件下可取代复方左旋多巴制剂[6]。
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药在抗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及减轻神经炎症四个方面防治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中医药抗氧化应激作用机体遭受刺激时,体内会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引起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从而出现应激损伤状态,该状态称为氧化应激作用。
研究发现DA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高活性氧,使DA能神经元存在较高的氧化应激水平,且衰老时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活性降低。
高氧化应激水平与低活性抗氧化防御体系共同造成神经元损伤甚至死亡,因而氧化应激机制在PD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
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PD患者脑内处在氧化应激状态[8]。
陈浩[9]等研究发现,枸杞多糖可使PD小鼠SOD、GSH-Px以及CAT活性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可以缓解黑质DA能神经元的丢失情况,提示枸杞多糖对PD小鼠中脑的氧化应激具有缓解作用。
第22卷 第8期 2020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No. 8Aug .,2020摘要:帕金森病(PD)的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及路易小体的形成,最终造成PD 特有的运动功能障碍。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西药种类较多,但每一类药物都有不少不良反应。
大量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在治疗PD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该文从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抑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保护线粒体功能、增加多巴胺释放或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神经元免疫与炎症反应及改变氧化应激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期刊报道的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防治PD的研究进展,以为PD的新药及方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帕金森病;作用靶点;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08- 0162- 04Research Progres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rkinson'sDisease by TCM Active Components and PrescriptionFENG Shirui1,ZHANG Qingping2(1.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Guangxi,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Guangxi,China)Abstract:The basic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re the loss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stratum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lewy bodies,which eventually lead to the motor dysfunction peculiar to PD. 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western medicine for Parkinson's disease,but each kind of medicine has many adverse reactions. A large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in the treatment of PD prescriptions in the paper,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inhibition of substantia nigra dopamine prescriptions glue can neurons apoptosis,mitochondrial function,increase dopamine release or protect dopaminergic neurons,inhibition of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earch and the change of oxidative stress were review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prescription of PD,P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w drug and prescrip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words:active constitu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arkinson's disease;target;research progress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障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虽然西医药物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常常伴随着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
相比之下,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一、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药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疗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生地黄饮子、脑白金丸等,其中生地黄饮子具有滋阴补肾、生津润燥的功效,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此外,针灸、艾灸和推拿等中医理疗方法也常被应用在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中。
二、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运动障碍:中医药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运动障碍症状。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减轻肌肉僵硬,改善震颤等症状,从而使得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2. 保护神经细胞:中医药中的一些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抵御自由基的损害,保护神经细胞的健康。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
3. 调节免疫系统:中医药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这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与帕金森病的发病和进展密切相关。
4. 缓解情绪变化:帕金森病患者常伴随着情绪变化等心理问题,中医药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三、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案例案例一:王先生,60岁,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病已有5年。
他开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案,每天服用生地黄饮子,并结合针灸治疗。
经过3个月的治疗,王先生的运动功能有了显著的改善,肌肉僵硬和震颤减轻了50%以上。
案例二:李女士,70岁,帕金森病患者。
她尝试过多种西医药物,但副作用明显,效果不显著。
之后,她选择了中医药治疗,包括脑白金丸和推拿理疗。
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不断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神经系统疾病概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脑血管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二、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常见疾病的中医药应用案例:1.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导致中风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医药在脑血管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针灸疗法可以调节脑血管活动,改善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同时,一些中药也具有活血化瘀、祛痰理气的功效,有助于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
2.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医药在其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例如,虫草、醉鱼草等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同时,按摩疗法和中药浴也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活动和血液循环,有利于康复。
3. 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中医药在其康复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例如,首乌、当归等中草药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平衡,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三、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研究进展:1. 分子机制研究通过对中医药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其中某些成分具有对神经系统疾病有益的作用。
例如,一些中草药中的天然化合物可以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抗氧化应激等分子机制来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
2. 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医药和西医药结合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与西医药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张力障碍、震颤和运动
缓慢。
目前,西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但长期使用会产生多种副作用。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
病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采用补肾益气、疏风理气、活血化淤等方剂,如肾气丸、回旋散、活血止痛片等。
近年来研究证实,催眠香附丸、复方异丙肝素锉等中药方剂对帕金森
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的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震颤、僵硬和运动能力,同时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3. 拔罐疗法
总之,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运动和生活功能。
但由于中医药治疗需要针对个体化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因此需要结
合实际疾病情况,分析治疗方案,准确用药。
此外,中医药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保证疗效和安全。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进展作者:邵子杰韩咏竹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6年第02期【摘要】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替代疗法等,中医多采取辨证论治、针灸等方法。
笔者就近年中医治疗PD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057-02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2%,随年龄增高80岁以上患病率达到4%[1]。
不但给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目前研究认为PD的主要病变在大脑的黑质纹状体,该处多巴胺合成释放减少,乙酰胆碱处于相对的优势,打破了多巴胺能-胆碱能的平衡[2],从而产生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目前PD的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其临床症状的控制,但都不能阻止本病的持续、慢性进展,并且长期服用西药都存在着疗效减退、进而剂量增加,药物副作用和依赖性会随之加重。
但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PD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就PD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1.1 传统中医对此病的认识 PD属于中医学的“颤证”范畴。
古代中医文献对此病有丰富详实的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载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脉要精微论》载有:“骨者,艘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
孙思邈于《备急干金要方·卷第八·诸风》中写到:“疗积年八风五痊,举身神曳,不得转侧,行步跋璧,不能收摄,又暴口噪失音,言语不正,四肢背脊筋急肿痛,流走不常,劳冷积聚,少气”从现代西医看就是典型的PD症状。
明代医家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把有震颤的疾病称为“颤振证”。
并有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有之,老年尤多的记载。
古代医家对此病的描述为现代中医医家诊疗PD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1.2 现代中医对此病的认识随着对PD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步完善。
不同的医家提出了相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如:沈晓明[3]提出从脾论治内风的观点。
王刚等[4]从虚,瘀,毒论探讨其病机,认为本病病在筋脉,病位在脑,筋脉失养而致病。
鲍远程[5]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指出瘀血是导致PD风气内动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因此在治疗上重视活血化瘀。
杨明会等[6]认为肾虚血瘀是本病之本,由肾虚致瘀,其发病与肝、脾密切相关。
马云枝[7]认为脾虚湿盛,湿久蕴热,痰热动风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提倡从脾论治。
杨宁等[8]认为:肝肾不足是PD发生的基础,血瘀风动是促使病情发展变化的中心环节。
陈德润[9]认为,肝肾阴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综上所述,大多数中医专家学者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在于年老脏腑之气渐衰,筋脉失养。
病位主要在脑,病性本虚标实,以虚为主。
虚表现为肝肾阴虚,实表现为风、痰、火、瘀。
2 中医治疗由于各大名家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侧重点不同,故辨证分型也不尽相同,如彭静茹等[10]分三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风痰阻络型。
杨文明等[11]将本病分为肝血亏虚风阳内动型、痰热交阻风木内动型、血脉瘀滞,筋急风动型三型。
闫蕊等[12]将本病分为痰热动风型、血瘀生风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阴阳两虚型5个证型。
高鹏等[13]将本病分7 型:肝肾阴虚型、痰热风动型、气血亏虚型、血瘀阻络型、髓海不足型、阴虚血燥型、阴阳两虚型。
目前临床上常见症型大致可归纳为痰热风动、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肝肾阴虚四型为主进行辨证论治。
2.1 痰热动风型阳盛之体或肝郁化火,火盛伤阴,灼津为痰,痰饮内伏,痰热壅盛,引动肝风,则头摇不止,肢麻震颤。
治疗以清化痰热、熄风潜阳为主。
杨之源等[14]自拟化痰熄风汤治疗痰热动风型帕金森病24例,有效率达88%。
温占秋等[15]用化痰熄风方结合西药治疗PD33例,治疗组总达效率84.8%。
2.2 气滞血瘀型情志郁闷,忧思太过,脏腑气机瘀滞,瘀血阻络,经脉失养而致震颤。
治疗原则以理气活血、熄风通络为主。
王炜为[16]总结名医李如奎诊疗PD的经验,用止颤汤合通窍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PD,疗效显著。
2.3 气血两虚型年老久病体弱,气血生化不足,日久则血虚生风,虚风内动,可见肢颤头摇,动则心悸气短,眩晕。
治疗原则以补养气血,平肝熄风为主。
刘金涛等[17]对临床上气血两虚型的PD患者辨证论治使用八珍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7.00%。
2.4 肝肾不足型素体阴虚,精血亏耗,肝肾同源,水不涵木则阴虚生风,虚风内动、筋脉失养则四肢震颤。
治疗原则以滋阴补肾,熄风养肝为主。
董梦久等[18]使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不足型PD,不但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减少L -DOPA的用量,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朱宝霞[19]使用滋养肝肾、熄风定颤类中药联合美多巴治疗PD。
观察组7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92%。
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灸有疏通经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3.1 头针疗法头部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全身十二条经脉直接或间接皆上循于头面,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故头针疗法治疗本病临床上有良好的疗效。
姚丽芬等[20]采用舞蹈震颤控制区、风池、风府为主穴,配穴随症加减。
治疗20例,17例好转。
陈枫等[21]将114例PD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采用“颅底七穴”(即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哑门)隔日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美多芭0.25g,3次/天。
两组同时治疗9周,随访时间为半年。
针刺组对轻中度PD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89%,西药组为75.47%,两组有明显差别,远期疗效更佳。
3.2 体针疗法《难经·二十八难》说:"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
初步阐明了督脉在循行上与脑髓的密切关系且与现代解剖学中脑和脊髓的部位和功能相当吻合。
所以取督脉上的穴位可以治疗脑病。
朱志强等[22]载:武连仲教授以五心穴(即双侧劳宫,涌泉,人中)治疗PD,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3.3 腹针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腹部存在一个对全身具有调控作用的神经经络系统,且五脏六腑多居于腹部,故针刺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穴位,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张红林[23]等通过腹针对PD综合征进行治疗后,患者肢体僵硬症状减轻,脑供血增加。
明显提高PD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
3.4 灸疗所谓灸疗,就是通过温度、药物等刺激穴位来达到减轻疼痛、治疗疾患的方法应根据中医辩证理论结合针灸治疗特点选取穴位。
张鉴梅等[24]将60例PD患者随机均分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重灸涌泉穴,配合针灸十二经土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4 结语近10余年来,中药在治疗PD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中药可通过调节机体整体状态而起到防治PD的作用,且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便宜等独特优点,中药在临床治疗PD方面作为西药治疗的有效补充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针灸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肯定,全可靠,作简便,副作用,且可减少多巴胺等药物用量和毒副作用。
故中医治疗手段可延长和增强西药的疗效,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但是,目前的中医临床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辨证分型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专病专方疗效不稳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科研。
故应继续深入研究PD中医治疗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PD优势。
参考文献[1]高翔.老龄化时代:来势汹汹的帕金森病[J].健康管理,2013,7(41):116.[2]田明秀,张志清,解洪秀,等.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8(32):3597.[3] 沈晓明.帕金森病临证探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1):1025-1026.[4]王刚,王亚丽.从虚、瘀、毒论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J].新中医,2010,42(6): 1-2.[5]汪瀚,童建兵.鲍远程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1):1018.[6]杨明会,李敏,窦永起,等.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3):231.[7]张杰,马云枝.马云枝治疗帕金森病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0):1982-1983.[8]杨宁,康冰.滋补肝肾,活血熄风法治疗帕金森病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389.[9]郑开明,陈德润,等.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经验[J].河北中医.2009:31(2):169.[10] 彭静茹,杨海燕.中药配合针灸疗法辨证分型治疗帕金森病46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7 (8):83-84.[11]杨文明,鲍远程,汪瀚,等.颤病(帕金森病)诊疗方案[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1):1125-1126.[12]闫蕊,王亚丽.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18-1219.[13]高鹏,李燕梅,周娇艳.帕金森病中医辨证思路[J].光明中医,2011, 26(2):208-210.[14]杨之源,黄平林,徐彩弟.自拟化痰熄风汤治疗痰热动风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78-80.[15]温占秋,杨任民.化痰熄风方结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4):332-333.[16]王炜为.李如奎辨治帕金森病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2,44(4):9-10.[17]刘金涛,金燕,陈叶,等.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22(18):2050-2052.[18]董梦久,吴中兵,刘文武,等.六味地黄丸诊疗帕金森病[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60.[19]朱宝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7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2):62.[20]姚丽芬,庄礼兴,唐纯志.针刺治疗对帕金森病模型人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3):2057-2059.[21]陈枫,袁盈,蔡向红.“颅底七穴”针法治疗帕金森病114例临床观察[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5):547-573.[22]朱志强,路明.武连仲教授运用五心穴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8.40(2):11-12.[23]张红林,马淑芳,张俏,等.腹针对帕金森综合征治疗的体会[J].首都医药,2012,9 (下):55-56.[24]张鉴梅,胡丹,徐丽.重灸涌泉穴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804-805.(收稿日期: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