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的质量在无偿献血中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70.43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整体护理对无偿献血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摘要】目的浅谈整体护理对无偿献血者健康教育的影响。
方法通过运用护理理念健康教育、加强护理质量控制,针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沟通。
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的沟通,使无偿献血者了解到了一定的健康知识,体会到了义务和权利的对等;转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增强了其工作积极性。
结论通过运用整体护理理念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壮大了无偿献血队伍,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服务水平。
【关键词】献血者;健康教育;整体护理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整体护理作为先进的护理模式脱颖而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活动,积极的社会心态树立正确健康信念增加保健意识[1]现将具体的做法报告如下。
1转变观念,明确运用整体护理理念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1无偿献血的概念是指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可以再生的少量的血液或血液制备的成分去挽救垂危患者的生命,献血者不要任何报酬[1]。
1.2建立信息机构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多层次全方位向献血者宣传在决定献血所需了解对各种献血知识的认识。
建立网站、开通免费语音查寻系统和献血咨询热线,使献血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得到信息反馈。
2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注意护理工作实效,加强护理人员与献血者沟通和健康指导2.1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2.1.1献血前的心理健康指导科学研究证明适量献血使人健康长寿,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体80%的血液在血管内参与体内循环,其余20%的血液储存肝脾等器官。
一次献血量200~400 ml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只占全身血容量的5~10%,只有在血容量丢失>20%时,才可能出现低血容量的一系列反应症状[2]。
让献血者充分了解科学献血的生理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为献血者创造一个环境明亮、舒适、流程合理的献血环境。
医护人员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去接待无偿献血者,讲解献血的目的,科学献血的生理知识,指导献血者阅读献血宣传资料,为献血者讲解有关献血的健康条件和导致不能献血的危险行为及保密制度,介绍献血的经过和献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捐血无碍健康只需小小勇气。
浅谈采血护士如何做好献血者的整体护理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无偿献血已成为时尚。
但由于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各自心理活动的不同,献血行为表现也不同,要想成功采集血液,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采血护士必须要以献血者为中心,对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进行全程的整体护理。
1 献血前1.1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缺乏献血知识可导致献血者心理恐惧及精神紧张,特别是首次献血者。
献血者担心献血后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采血的物品是否无菌,是否会在献血过程中传染上其它疾病……因此,采血护士在采血前需向献血者简要地讲解必要的献血常识,献血程序、介绍血液生理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及献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内容,让献血者知道健康、适龄、适量献血无损健康,科学献血更有益健康,一人献血全家受益,无偿献血是安全的,不会发生血液传播疾病。
以此消除献血顾虑,增加献血信心。
对预登记献血的公民,采血护士应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其疑问,讲解献血前的注意事项,如不要空腹献血,献血前一天起吃清淡饮食,身体不适、过度疲劳、缺乏睡眠者要延期献血。
有严重晕针晕血者不宜献血【1】。
让献血者充分了解有关献血知识及献血意义,消除紧张情绪,为其愉快献血做好充分准备。
1.2营造舒适安全献血环境献血室里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使献血者分散注意力,保持愉快,消除紧张心理。
为献血者提供光线柔和、温度适宜、安静整洁、环境优雅的体检、征询、献血、休息环境,做到热情接待、态度和蔼、百问不厌、耐心解答献血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献血者感到安全、舒适,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1.3提供温馨优质的服务视每一位献血者为亲人,亲切关爱,嘱献血者献血前饮用一杯温糖水,如有空腹者提供适量食物等,以减少因空腹献血造成的不良反应。
2 献血中2.1高标准的护理工作采血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修养,仪表端庄大方,语言礼貌热情,观察力敏锐,善于从献血者的言谈、行为和情绪的微小变化中了解其内心活动,针对其不良心理状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给他(她)们耐心解释安慰,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医院无偿献血制度什么是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是指个人在自愿无偿情况下,将部分自己的血液无偿捐献给其他需要的人群,以满足医疗用血的需求。
无偿献血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也是一种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举措。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和关注无偿献血,并积极参与其中。
医院无偿献血制度的意义无偿献血制度是医院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医院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无偿献血的要求和规范,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2.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医院的公信力。
3.促进社会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广大公众提供贴心服务和帮助。
医院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医院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公正、公平和规范。
在献血者的选择、登记、检测和登记等方面需要公正、公平和规范,确保献血活动具有监督性和公信度。
2.安全、卫生和可靠。
实施无偿献血制度需要保障献血者的安全、卫生和可靠性。
献血活动应该遵循严格的标准和操作程序,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科学、高效和便捷。
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应该遵循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原则,提高献血的效率和效益,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在方便献血者和受血者的条件下实现献血和用血的便捷性。
医院无偿献血制度的重要性医院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对于医院的发展和献血事业的推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增强医院筹措血液的能力,满足病患者的用血需求。
2.宣传献血的慈善事业,让更多的人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和价值。
3.发挥医疗卫生系统为民服务的作用,为医护外的人群提供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4.提高社会的卫生素质和公民意识,培养和塑造正当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
具体实施细则无偿献血制度涉及到具体的程序和规范,下面是具体的实施细则:1.献血者必须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不患有传染性疾病。
2.献血者须具备献血的意识和义务,自觉的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贡献。
优质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优质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献血中心2019年2月~2020年2月无偿献血者100例研究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的方法将献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子以常规的献血护理,观察组献血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献血者在护理前的SAS(心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护理后观察组献血者的SAS评分明显低有所降低,且其分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及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的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优质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其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心理护理:血站: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是自愿将血液捐献给社会公益事业从而拯救他人生命,而不向采血单位或者献血者单位收取任何报酬的行为.【1】部分献血者会在献血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会对献血者心理及献血过程产生影响。
【2-4】所以血站工作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献血者至关重要。
该研究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在该血站无偿献血者100例观察心理护理对其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1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9~50岁,平均(35.0±4.5)岁。
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8~50岁,平均(35.0±5.0)岁。
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献血护理干预措施:无偿献血者来献血。
叮嘱献血者放松、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献血后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并对其进行献血前中后的护理支持而后告诉献血者离开。
优质服务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研究作者:穆鸿雁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6期摘要:目的提高采血人员的工作服务质量,以减少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发展更多的固定无偿献血者。
方法总结采血经验,加强服务质量,就其前后1年的献血反应、血流不畅及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意向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各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均比加强服务质量前有较大数量的下降而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意向明显增多。
结论采血人员的服务质量对无偿献血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服务质量;护理;无偿献血;献血反应;血流不畅;献血意向为了减少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发展更多的固定无偿献血者,充分保障临床用血的需求,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2年年初我站通过加大对采血护士就静脉穿刺技术、与献血者交谈技巧、礼仪形象、献血反应观察及护理常识等护理业务培训力度,着实提高采血人员的工作服务质量,各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均比2011年度有较大数量的下降而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意向明显增多。
以下通过2011年和2012年献血反应、血流不畅及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意向进行对比分析,主要阐明优质服务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1~2012年在本站无偿献血的献血者47702人,年龄18~55周岁,初次献血者19511人,发生献血反应26人,血流不畅89人,再次献血意向18836人(仅针对初次献血者)。
多次(2次及2次以上)献血者28191人,发生献血反应14人,血流不畅43人。
1.2方法1.2.1用采血袋,按标准操作规程采集200ml或300ml或400ml全血,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献血者是否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心慌、晕厥等献血反应的情况,及时对症处理,记录相关过程。
1.2.2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血流情况,若有采血过程中呈滴注状或中断即血流不畅,及时处理,记录相关过程。
1.2.3对献血者进行咨询,是否有意向再次献血,记录其意向。
强化献血服务质量促进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目前采供血机构采血护士占多数,她们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现行的志愿无偿献血的一般模式,基本上都是以街头献血车或献血屋开展献血活动,整个献血活动中献血者招募动员,健康征询、体检、献血、发证等多数岗位都以采血护士为主,这也就体现出献血护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强化献血护理质量,对促进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对加强献血服务质量方面作些探讨。
1 树立人文服务理念1.1 人文服务质量的提高,窗口科室和窗口岗位是重点,抓好重点岗位的人文服务质量,以点带面,推动血站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首先是确定人文服务质量的标准,从站立、行走、坐姿、语言等方面确定礼仪服务标准,文明语言不离口,即使有个别献血者有非礼语言和行为,也要耐心开导,牢固树立服务对象无过错的思想。
对护理人员强调换位思维,让每位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始终代表血站整体。
1.2 抓重点岗位的服务质量,献血护理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的专业工作,献血服务依靠护理人员通过指导、关怀及照顾措施来体现献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献血办公室咨询台、采血护理、初筛检验及体检、献血后的回访等相关岗位人员,强调职工必须用良好的衣着形象、正确的坐姿、文明的语言在第一时间为献血者服务。
而且采血护士的衣着形象、与献血者沟通的语言艺术和良好的穿刺技术,使献血者感受亲切感,并消除紧张感,愉快地完成整个献血过程。
对重点人群、重点对象以及在献血过程中有不愉快经历的献血者定期回访,进一步体现血站良好的人文关怀,同时还通过回访得到献血者对我们献血服务质量提高的期望。
2 采血服务工作2.1 由于献血者都是来自社会不同岗位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态、知识层次及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程度也不同,我们的护理工作人员要主动、热情、礼貌的接待他们,用亲切、友善的语言和献血者进行思想交流及心理沟通。
认真核对献血者姓名、采血量,提供安全、整洁、舒适、有序的献血环境,消除献血者的恐惧、担忧、紧张的心理,让每个献血者真正从内心深处乐于接受无偿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