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一次方程组二复习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探究1一、导学1.导入课题: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用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以及如何解方程组.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2.学习目标:(1)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体会数学建模思想.(2)能根据题目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正确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组并求解.3.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组,由方程组的解解释实际问题.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课本P99探究1.(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要求:同学们可以先独立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得出问题的解答,然后再互相交流.(4)探究提纲:①题目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有几个等量关系?②要检验饲养员李大叔的估计正确与否,就要求出每头大牛每天所需饲料和每头小牛每天所需饲料.③如果设每头大牛和每头小牛1天各约用饲料xkg和ykg,根据你发现的等量关系,可列方程组3015675 4220940.x yx y+=⎧⎨+=⎩④能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问题吗?⑤请你解③中方程组,并交流一下你是如何解的.⑥饲养员李大叔的估计正确吗? 二、自学同学们可结合探究提纲相互研讨学习. 三、助学 1.师助生:(1)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自学中存在的问题.①能否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和方程组.②能否正确解出方程组. (2)差异指导:对少数学有困难和学法不当的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2.生助生:小组内学生相互提出学习疑点,相互帮助. 四、强化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和要注意的问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2.练习:某校七年级学生在会议室开会,每排坐12人,则有11人无座位;每排坐14人,则最后一排只有1人独坐.这间会议室共有座位多少排?该校七年级有多少学生?解:设这间会议室共有座位x 排,该校七年级有y 名学生,根据题意,得12111413.x y x y +=⎧⎨-=⎩,解得12155.x y =⎧⎨=⎩,答:这间会议室共有座位12排,该校七年级有155名学生. 五、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各小组代表介绍本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和收效进行点评.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抓住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模型.教学难点是利用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学中,采取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在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时间:12分钟 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60分)1.(20分)现用190张铁皮做盒子,每张铁皮8个盒身或22个盒底,而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个盒子.设用x 张铁皮做盒身,y 张铁皮做盒底,则可列方程组为(A )2.(20分)解下列方程组:解:(1)①+②,得4y=11. (2)整理,得解得114y =.89173 2.x y x y +=⎧⎨-=-⎩,①② 把114y =代入①, ①+②×3,得11x=11. 得11354x -=. 解得x=1.解得3112x =.把x=1代入②,得1-3y=-2. ∴这个方程组的解为解得y=1.311211.4x y ⎧⎪=⎨⎪=⎪⎪⎩, ∴这个方程组的解为11.x y =⎧⎨=⎩,3.(20分)一支部队第一天行军4h ,第二天行军5h ,两天共行军98km ,且第一天比第二天少走2km ,第一天和第二天行军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解:设第一天行军的平均速度为xkm/h,第二天行军的平均速度为ykm/h.由题意,得4598 425x yx y+=⎧⎨+=⎩,,①②①+②,得8x=96,解得x=12,把x=12代入①,得48+5y=98. 解得y=10.∴这个方程组的解为1210. xy=⎧⎨=⎩,答:第一天行军的平均速度为12km/h,第二天行军的平均速度为10km/h.二、综合运用(20分)4.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解:设大车一次可以运货x吨,小车一次可以运货y吨.由题意,得2315.5 5635.x yx y+=⎧⎨+=⎩,①②②-①×2,得x=4.把x=4代入①,得4×2+3y=15.5.解得y=2.5.∴3x+5y=3×4+5×2.5=24.5.答: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24.5吨.三、拓展延伸(20分)5.某家商店的帐目记录显示,某天卖出39支牙刷和21盒牙膏,收入396元;另一天,以同样的价格卖出同样的52支牙刷和28盒牙膏,收入518元.这个记录是否有误?如果有误,请说明理由.解:有误,理由:设一支牙刷的价格为x元,一盒牙膏的价格为y元.由题意,得39213965228518x yx y+=⎧⎨+=⎩,,即137132137129.5.x yx y+=⎧⎨+=⎩,方程组无解.∴这个记录有误.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2课时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探究2一、导学1.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方程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解应用题.2.学习目标:(1)在对各类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学会构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2)养成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3.学习重点、难点: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设计的应用题.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课本P99探究2.(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要求:画出示意图,借助图形直观地分析理解题意.(4)探究提纲:①这里研究的实际上是长方形的面积的分割问题,你能画出示意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吗?②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小长方形,有哪些分割方式?若保持宽不变,把长分成两段(即竖向分割,如上图所示),左边种植甲种作物,右边种植乙种作物,设AE=xm,BE=ym.(a)根据原长方形的长为200m,可列出方程:x+y=200.(b)因为长方形宽为100m,所以两小长方形面积分别为100xm2,100ym2,又因为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为1∶2,所以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比可表示为100x∶200y,于是再由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比为3∶4,列出方程:100x∶200y=3∶4.③你能求出由②中(a)、(b)的方程联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吗?④根据求出的结果应如何表述你的种植方案?⑤你还能设计其他种植方案吗(如右图)?二、自学同学们结合探究提纲相互研讨学习.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进度和自学中存在的问题.①能否顺利表示出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②能否求出方程组的解并规范作答.(2)差异指导:对少数学有困难和学法不当的学生进行点拨引导.2.生助生: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研讨、互帮互学.四、强化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2.展示设计出的其他种植方案,并相互交流.五、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各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学习得与失.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和收效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解题方法,扩大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体验解题的技巧,从而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60分)1.(20分)如图,AB⊥BC,∠ABD的度数比∠DBC的度数的2倍少15°,设∠ABD与∠DBC的度数分别为x°、y°。
第二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1.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2.能根据实际条件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3.重难点:正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的.知识导入如何用一对实数来表示平面内的位置呢?早在1637年以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受到了经、纬线的启发,地理上的经纬度是以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为标准的,这两条线从局部上看是平面内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所以笛卡儿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的数轴,其中水平的数轴叫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y 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 轴或Y 轴统称为坐标轴,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笛卡儿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面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称为x 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直角坐标系所在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例 (1)在如图6.1-10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4,5),B(-2,3),C(-4,-1),D(2.5,-2),E(0,-4),F(3,0)(2)观察各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总结各象限内的符号规律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分析要根据坐标描出点的具体位置,应先找到该点横坐标在x轴上的位置,过该位置作y轴的平行线;再找到该点纵坐标在y轴上的位置,过该位置作x轴的平行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要描出的点的位置.解析 (1)先在x轴上找出表示4的点.再在y轴上找出表示5的点,过这两个点分别作x轴和y轴的垂线,垂线的交点为A.同理可描出点B、C、D、E、F.点A、B、C、D、E、F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如图6.1-11所示(2)符号规律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即x轴上的点的坐标为(a,0).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即y轴上的点的坐标为(0,a).点拨平面内点的坐标是一对有序数对,即有序数对与坐标面内的点对应的,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任意一点,都有一对有序数对和它对应.因此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明确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及坐标轴上点的特点.以便快捷解题.知识点二: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例2 一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6.1-12所示.(1)分别写出A、B、C、D、E、F、G、H、L各点的坐标(2)注意观察点B、H、L、E的坐标和坐标轴的位置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个规律.(3)再分别观察H、F、C的坐标和坐标轴的位置关系?点L、G、D的坐标和坐标轴的位置关系,又能得到什么规律?(4)注意观察点F和点G的坐标,你又能发现什么?如果在y轴上的点又有什么特点呢?分析(1)写坐标系中点的坐标时要确定各点的纵横坐标,也就是要确定各点对应的横轴(x轴)和纵轴(y轴)的数据, 把横坐标写在纵坐标的前面即可.如A点先找到对应横轴(x轴)的数据-2,再找到对应纵轴(y轴)的数据3,写成坐标的形式为(-2,3);再如坐标轴上的点亦按同样做法.如点E,先确定横轴(x轴)上的数据位0,纵轴(y轴)上的数据1,写成坐标的形式为(0,1).(2)通过观察点B、H、L、E的坐标可以发现它们的纵坐标都相等,与横轴(x 轴)平行,与纵轴(y轴)垂直.(3)通过观察H、F、C的坐标可以发现它们的横坐标都相等,与纵轴(y轴)平行,与横轴(x轴)垂直.(4) )通过观察点F和点G的坐标发现它们的横坐标都为0,在横轴(x轴)上.结合图形可以得到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解析 (1)各点坐标分别为A(-2,3),B(-4,1),C(-3,-1),D(-1,-1),E(0,1),F(-3,0),G(-1,0),H(-3,1),L(-1,1).(2) 点B、H、L、E的纵坐标相同都为1,都平行于横轴(x轴).与纵轴(y轴)垂直.(3)通过观察H、F、C的坐标可以发现它们的横坐标都相等,与纵轴(y轴)平行,与横轴(x轴)垂直.(4) )通过观察点F和点G的坐标发现它们的横坐标都为0,在横轴(x轴)上.结合图形可以得到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点拨由此题要归纳出规律,以便快捷解答. 纵坐标相同的点,都平行于横轴(x 轴);与纵轴(y轴)垂直.横坐标都相同的点,与纵轴(y轴)平行;与横轴(x轴)垂直.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中至少有一个是0;横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纵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知识点三: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糸例3 如图6.1-1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1)如果以点A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坐标系,那么y轴是哪条线?(2)写出正方形的顶点A、B、C、D的坐标.(3)请你另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此时正方形的顶点A、B、C、D的坐标又分别是多少?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可知y轴是AD所在直线.(2)根据坐标系写出各点坐标.(3)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不同,则各点的坐标也不同.要尽量使更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解 (1)y轴是AD所在直线.(2)A(0,0),B(0,6),C(6,6),D(6,0).(3)以点B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坐标系,那么y轴是BC所在的直线. A(-6,0),B(0,0),C(0,6),D(-6,-6).点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要尽量使更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知识探究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及点符号特征(1)定义: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直角坐标系所在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2)相关概念: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了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如图所示,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A的坐标用(a,b)来表示,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这里的两个数据,一个表示水平方向与A点的距离,另一个表示竖直方向上到A 点的距离。
案(全国通用版)人教版 学习内容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学习目标 1、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2、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进一步体会消元转化思想.学习重点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进一步体会消元转化思想. 学习难点 进一步体会消元转化思想导学方案复备栏一、【温故互查】(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二、【设问导读】1、阅读课本提出的“问题”.思考:题目中有几个未知数?含有几个相等关系?你能根据题意列出几个方程?这个方程组有 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并且一共有 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就是我们要学的 元 次方程组.2、思考:怎样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呢?你能不能设法消云一个或两个未 知数,把它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 x y z x y z x y 12,2522,4.++=⎧⎪++=⎨⎪=⎩有几种解法? ① ② ③3、归纳: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转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即三、【自学检测】: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x z x y z x y z 3472395978+=⎧⎪++=⎨⎪-+=⎩三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① ② ③四、【巩固训练】教材p39 练习1、2五、【拓展延伸】在等式y ax bx c 2=++中,当x =-1时y =0;当x =2时,y =3;当x =5时,y =60.求a 、b 、c 的值.板书设计安全提示【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目标导学: 1.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乘后加减)2.理解加减消元法所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探索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重点:用加减法解较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难点: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加减消元.自学质疑:1.完成下面的解题过程:(用加减法解方程组)(1) ①②3x 2y 4 , 3x 3y 10. ⎧+=⎨+=⎩ (2) ⎩⎨⎧=+=-944543n m n m解:①-②,得___________. 解:①+②,得___________.解这个方程,得y=_____. 解这个方程,得y=_____.把y=__代入__,得______, 把y=__代入__,得______,x=_____. x=_____.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x ____ ,y ____.⎧=⎨=⎩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x ____ ,y ____.⎧=⎨=⎩2.加减消元法的步骤:①原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_____________。
②把这两个方程____________,消去一个未知数。
③解得到的___________方程。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确定原方程组的解。
3.自主教材助读用加减法解方程组(1)②3x 4y 16 , 5x 6y 33. ⎧+=⎨-=⎩①②3x 4y 16 , 5x 6y 33. ⎧+=⎨-=⎩ (2)②3x 4y 16 , 5x 6y 33. ⎧+=⎨-=⎩①②3x 4y 16 , 5x 6y 33. ⎧+=⎨-=⎩ 解:①×5,得 _______________. ③ 解:①×3,得 _______________. ③②×3,得 _______________. ④ ②×2,得 _______________. ④③-④,得 _______________. ③+④,得 _______________.解这个方程,得y=_____. 解这个方程,得x=_____.把y=___代入___,得____________, 把x=___代入___,得____________,x=______. y=______.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x ____ ,y ____.⎧=⎨=⎩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x ____ ,y ____.⎧=⎨=⎩4.自主检测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1)⎩⎨⎧=+=-944523y x y x ①②3x 4y 16 , 5x 6y 33. ⎧+=⎨-=⎩ (2)⎩⎨⎧=+=+923535y x y x ①②3x 4y 16 , 5x 6y 33. ⎧+=⎨-=⎩互助探究:1.用加减法解下面方程组时,你认为先消去哪个未知数较简单,填写消元的方法.(1) 3254x y x y -=⎧⎨-=⎩________. (2) 731232m n n m -=⎧⎨+=-⎩消元方法_________. 2.已知⎩⎨⎧=-=+31y x y x ,则2xy 的值是__________.3.在等式y=kx+b 中,当x=0时,y=2;当x=3时,y=3;则k=______,b=_______.4.已知⎩⎨⎧=+=+8272y x y x ,则y x y x +-=_________. 5.用加减法解方程组(1) ⎩⎨⎧=+=-19452578y x y x ①②3x 4y 16 , 5x 6y 33. ⎧+=⎨-=⎩ (2)⎩⎨⎧=+=+10514151213y x y x ①②3x 4y 16 , 5x 6y 33. ⎧+=⎨-=⎩6.归纳小结加减消元法的步骤:①将原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化为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_____________的两个方程。
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目标:1、复习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的知识点 2、会应用知识点解答相关的题目 学习重点:点的坐标特征与点的平移 学习难点:点的坐标与图形的综合应用 课堂引入: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组成?2、几类特殊点的符号特征?3、点的坐标的平移规律?自学例题: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ΔABC 的位置如图所示 (1)把ΔAB C 平移后,三角形某一边上一点P (x ,y )的对应点为()4,2P x y '+-,平移后所得三角形的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2)如果第一象限内有一点D ,与A 、B 、C 点同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顶点,则点D 的坐标是 (3)请计算ΔABC 的面积。
当堂训练:1、如果点A (x ,y )在第三象限,则点B (-x ,y -1)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2、已知点A (1,0),B (0,2),点P 在x 轴上,且三角形PAB 的面积为5,则P 点的坐标为( ) A .(-4,0) B .(6,0) C .(-4,0)或(4,0) D .(-4,0)或(6,0)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B (0,2),以O 、A 、B 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不可能是( ) A .(-3,2) B .(3,2) C .(3,-2) D .(-3,-2)4、已知点A 在x 轴上,位于原点右侧,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则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1,3),线段AB ∥X 轴,且AB=4,则点B 的坐标为6、若过点P 和点(3,2)A 的直线平行于x 轴,过点P 和(1,2)B --的直线平行于y 轴,则点P 的坐标为( ) A 、(1,2)- B 、(2,2)- C 、(3,1)- D 、(3,2)-7、坐标平面内,点P 在y 轴右侧,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2,到y 轴的距离是3,则点P 的坐标是 ( )A .(2,3)B .(3,2)C .(2,3)或(2,-3)D .(3,2)或(3,-2)8、我区某校七年级(1)班周末组织学生进行创新素质实践“活动”,参观了如图中的一些景点和设施,为了便于确定方位,带队老师在图中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和纵轴均为小正方形的边所在直线,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个单位C BA-3-2-11234012345-4-1-2-3-4长度)(1)若带队老师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网球场的坐标为(—3,2),请你在图中画出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