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化学 课时跟踪检测(五)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鲁科版选修3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6
第2课时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课标要求]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
2.了解电负性的应用。
3.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方法。
1.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
2.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3.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是氟,电负性最小的是钫。
4.电负性的应用:(1)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2)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与应用1.电负性(1)概念: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
(2)标准:指定氟的电负性为4.0,并以此为标准确定其他元素的电负性。
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递增;(2)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递减。
[特别提醒](1)决定元素电负性大小的因素:质子数、原子半径、核外电子排布。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递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因而电负性递增。
(3)同一主族自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因而电负性递减。
(4)在周期表中,右上方氟的电负性最大(稀有气体除外),左下方钫的电负性最小;同一周期,碱金属元素的电负性最小,卤族元素的电负性最大。
3.电负性的应用(1)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电负性小于2的元素为金属元素(大部分);电负性大于2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大部分)。
(2)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元素易呈现负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易呈现正价。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之间主要形成离子键;电负性差值小的元素原子之间主要形成共价键。
[特别提醒](1)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没有明显的界线,不能把电负性的大小作为衡量金属和非金属的绝对标准。
(2)电负性差值较大的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并不是一定形成离子键,如AlCl3、HF 均为共价化合物。
第2课时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学习目标 1.掌握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能运用电负性说明元素的一些性质。
一、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1.概念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________________的标度称为电负性。
2.意义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__________。
3.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1)变化规律①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________。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________。
③金属元素的电负性________,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________。
(2)应用①利用电负性可以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通常电负性小于2的为金属元素,大于2的为非金属元素。
②利用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电负性大的元素易呈________,电负性小的元素易呈________。
③利用电负性差值可以判断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
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之间形成__________,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__________。
二、元素的化合价1.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____________排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2.除第Ⅷ族的某些元素和0族元素外,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____________。
3.非金属元素的______________和它的最低____________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氢元素、氟元素、氧元素除外)。
4.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0,过渡金属元素的____________较多,并且各级电离能相差不大,因此过渡元素具有多种价态。
三、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取决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取决于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_的递增。
2.同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取决于原子价电子排布的相似性→递变性――→取决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递增3.主族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取决于原子中____________的多少。
化学:1. 3. 2《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教案(鲁科版选修3)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第3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学习目标】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2. 能根据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3. 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学习过程】二、电负性:1. 定义:原子在分子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相对大小的量度。
<1)元素电负性的值是个相对的量,没有单位。
电负性大的元素吸引电子能力,反之就。
<2)元素电负性的概念最先是由于1932年在研究化学键性质时提出来的。
氟分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然后根据化学键的键能推算其元素的相对电负性的数值。
后人做了更精确的计算,数值有所修改。
<3)电负性小于2的元素,大部分是,大于2的元素,大部分是,电负性越,非金属性越活泼;越小越活泼。
<4)利用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电负性大的易呈现价,小的易呈现价。
<5)利用元素的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学键的性质。
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间形成的主要是键,电负性差值小或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主要是键;当电负性差值为零时,通常形成键,不为零时易形成键。
b5E2RGbCAP2. 变化规律: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电负性如何变化规律?如何理解这些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表明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p1EanqFDPw3. 实例应用:根据电负性大小,判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哪个强?三、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如:锂的电负性:1.0 镁的电负性:1.2 。
课时跟踪检测(五)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1.下列各组元素中,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 )A.K、Na、Al B.O、Cl、HC.As、P、H D.O、S、Cl解析:选B A项,电负性:Al>Na>K;B项,电负性:O>Cl>H;C项,电负性:P>As>H;D项,电负性:O>Cl>S。
2.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的是( )A.Li、Na、K B.N、P、AsC.O、S、Cl D.Si、P、Cl解析:选D 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越来越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越来越小。
A、B中均为同一主族,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C中,O、S同主族,电负性O>S,S、Cl 同周期,电负性Cl>S;D中为同一周期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
3.对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描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最小B.原子序数为7C.第一电离能最大D.电负性最大解析:选D 该元素为氟元素,因F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所以电负性最大。
4.下列各组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S<N<O<F B.S<O<N<FC.Si<Na<Mg<Al D.Br<H<Zn解析:选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增大,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减小。
B中应O>N;C中Si电负性最大;D中应Zn<H<Br;A正确。
5.下列元素电负性最大的是( )A.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的短周期元素B.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C.没有负化合价的元素D.没有正化合价的元素解析:选D A中元素为S,B中元素为ⅣA族的元素,C中元素为金属元素,D中元素是氟元素,氟元素的电负性最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都可以形成离子键B.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C.电负性相差越大的元素间越容易形成离子键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均增大解析:选C A项,金属和非金属电负性相差较大时可以形成离子键;B项,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不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如氢的电负性为2.1,而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于2.1;D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趋势,但并不是依次增大。
课时跟踪检测(五)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1.下列各组元素中,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 )A.K、Na、Al B.O、Cl、HC.As、P、H D.O、S、Cl解析:选B A项,电负性:Al>Na>K;B项,电负性:O>Cl>H;C项,电负性:P>As>H;D项,电负性:O>Cl>S。
2.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的是( )A.Li、Na、K B.N、P、AsC.O、S、Cl D.Si、P、Cl解析:选D 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越来越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越来越小。
A、B中均为同一主族,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C中,O、S同主族,电负性O>S,S、Cl同周期,电负性Cl>S;D中为同一周期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
3.对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描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最小B.原子序数为7C.第一电离能最大D.电负性最大解析:选D 该元素为氟元素,因F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所以电负性最大。
4.下列各组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S<N<O<F B.S<O<N<FC.Si<Na<Mg<Al D.Br<H<Zn解析:选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增大,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减小。
B中应O>N;C中Si电负性最大;D中应Zn<H<Br;A正确。
5.下列元素电负性最大的是( )A.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的短周期元素B.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C.没有负化合价的元素D.没有正化合价的元素解析:选D A中元素为S,B中元素为ⅣA族的元素,C中元素为金属元素,D中元素是氟元素,氟元素的电负性最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都可以形成离子键B.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C.电负性相差越大的元素间越容易形成离子键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均增大解析:选C A项,金属和非金属电负性相差较大时可以形成离子键;B项,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不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如氢的电负性为2.1,而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于2.1;D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趋势,但并不是依次增大。
7.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 m+和Y 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比Y小B.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C.电负性X>YD.第一电离能X<Y解析:选D X m+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可知X位于Y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
A项,原子半径:X>Y;B 项,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C项,电负性:Y>X。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族元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取决于原子价电子排布的相似性B.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时该原子越易失去电子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越强D.电负性大的元素易呈现正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易呈现负价解析:选D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故在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元素易呈现负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易呈现正价。
9.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放射性元素除外):(1)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
(3)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4)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
(5)第2、3、4周期原子中p轨道半充满的元素是______。
(6)电负性相差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解析: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除ⅡA族、ⅤA族反常外)逐渐增大,同周期中金属元素最小,稀有气体元素最大,故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为Na,最大的为Ar。
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故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氟,电负性最小的为铯。
答案:(1)Na Ar (2)F Cs (3)Cs (4)F(5)N、P、As (6)F与Cs10.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值x来表示,若x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为带负电荷的一方。
下面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x值:(1)推测在同周期的元素中x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________。
短周期元素x值的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变化规律。
(2)通过分析x值的变化规律,确定Mg、N的x值范围:__________<x(Mg)<__________,__________<x(N)<________。
(3)在P—N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________原子。
(4)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成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x差值即Δx>1.7时,一般为离子键;Δx<1.7,一般为共价键。
试推断:AlBr3中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
(5)推测元素周期表中,x值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6)从电负性角度,判断AlCl3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判断的方法);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从Li→F,x值越来越大。
而我们已知的同一周期元素从Li→F,原子半径越来越小,故原子半径越小,x值越大。
(2)根据(1)中的规律,Mg的x值应大于Na的x值(0.93)小于Be的x值(1.57);N的x值应大于C的x值(2.25)小于O的x值(3.44)。
(3)从P和N的x值大小可看出,N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P原子的强,在形成的分子中N原子带负电荷,故共用电子对偏向N原子一方。
(4)根据规律,Br的x值小于Cl的x值(3.16),AlCl3中的Δx=3.16-1.61=1.55,所以AlBr3中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5)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推测x值最大的应为F。
答案:(1)原子半径越小,x值越大周期性(2)0.93 1.57 2.25 3.44(3)氮(4)共价键(5)F(6)Al元素和Cl元素的电负性差值为1.55<1.7,所以形成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将氯化铝加热到熔融态,进行导电性实验,如果不导电,说明是共价化合物1.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Ge的第一电离能高于C的,而电负性低于C的B.在同一主族中,元素电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大C.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D.在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越小的元素越可能显正价解析:选D Ge与C同主族,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Ge的电负性与电离能均小于C的,A项错误;B项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小,B项错误;有些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于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C项错误。
2.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A.1s22s22p4B.1s22s22p63s23p3C.1s22s22p63s23p2D.1s22s22p63s23p64s2解析:选A A项,为O元素;B项,为P元素;C项,为Si元素;D为Ca元素。
据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大,同一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可知,电负性:O>S>P>Si>Mg>Ca,故氧元素电负性最大。
3.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B.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酸性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n X解析:选B X、Y同周期,且电负性:X>Y,说明X位于Y的右边,但第一电离能不一定存在X>Y。
如电负性:O>N,但第一电离能:N>O。
4.下列不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大的是( )A.与氢化合时X单质比Y单质容易B.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C.X的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D.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解析:选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不一定容易失去电子,故电负性不一定大。
5.下图是第3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离能B.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负性C.y轴表示的可能是原子半径D.y轴表示的可能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解析:选B 对于第3周期11~17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Mg、P特殊,故A项错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C项错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依次为:Na为1,Mg为2,Al为3,Si不易形成离子,P为3,S为2,Cl为1,故D项错误。
6.现有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解析:选A 由电子排布式可知:①为S,②为P,③为N,④为F。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第一电离能为④>③>②>①,A项正确;原子半径应是②最大,④最小,B项不正确;电负性应是④最大,②最小,C项不正确;F无正价,②、③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D项不正确。
7.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0~18之间,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X<Y<ZB.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按X、Y、Z顺序增加D.元素电负性:按X、Y、Z顺序变小解析:选D 据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可知,其最高化合价依次为+7、+6、+5,又因为X、Y、Z均为10~18号元素,故X为Cl、Y为S、Z为P。
8.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属性:B>A>C>DB.原子半径:B>A>C>DC.元素的电负性:D>C>B>AD.离子半径:C3->D->B+>A2+解析:选C 据题意可知,A、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则金属性:B>A>C>D,原子半径:B>A>C>D,电负性:D>C>A>B,离子半径:C3->D->B+>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