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9)
- 格式:doc
- 大小:861.50 KB
- 文档页数:9
(必考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检测(答案解析)(5)一、选择题1.下面四个分数中,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是()。
A. B. C. D.2.3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
A. 4B. 6C. 12D. 363.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A. 12B. 96C. 244.是假分数,这样的分数有()个。
A. 6B. 7C. 无数5.的分子乘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A. 加上6B. 乘上9C. 加上27D. 加上45 6.一筐苹果有若干个(少于100个),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都刚好能数完,这筐苹果可能是()个。
A. 80B. 50C. 607.与相等的分数是()。
A. B. C. D.8.把3米的铁丝平均剪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
A. 米B.C. 米D.9.如果A=2×3×7、B=2×5×3,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 6B. 35C. 3D. 210 10.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公倍数的个数是()。
选()A. 1、1B. 2、2C. 无限的、有限的D. 有限的、无限的11.a是b的因数(a≠0,b≠0),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 aB. bC. a和b的乘积12.下列分数,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13.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________米,每段是全长的________。
14.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差66,约分后是,原分数是________。
15.一个钟面被分成两部分(如图),较小部分面积占整个钟面的 ________,较小部分面积相当于较大部分面积的 ________。
16.A=2×3×5,B=2×3×7,A和B的最大公因数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17.把2千克葡萄干平均装在3个袋子里,每袋葡萄干是这些葡萄干的 ________,每袋葡萄干重________千克。
(必考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测试(包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如果A=2×3×7、B=2×5×3,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 6B. 35C. 3D. 2102.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则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 aB. bC. abD. 无法确定3.要使是真分数,同时是假分数,x应该是()。
A. 7B. 8C. 94.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2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那么()。
A. 分母增加2B. 分母除以2C. 分母乘25.11是44和66的()。
A. 公倍数B. 最大公因数C. 公因数D. 最小公倍数6.把4千克水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A. 千克B. 总重量的C. 千克D. 总重量的7.的分子乘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A. 加上6B. 乘上9C. 加上27D. 加上45 8.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A. B. C. D.9.一筐苹果有若干个(少于100个),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都刚好能数完,这筐苹果可能是()个。
A. 80B. 50C. 6010.淘气用下面的方法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
这两个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分别是()。
A. 6、8,24B. 6、16,24C. 8、16,16D. 6、8,1611.与相等的分数是()。
A. B. C. D.12.如果是一个真分数(a是自然数),那么a可取的值有()。
A. 8个B. 7个C. 6个D. 无数个二、填空题13.把一根长5米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长________米,每段占全长的________。
14.9÷15=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515.________= = ________=16÷________=________(填小数)16.把下面这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占这些桃子的 ________,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占这些桃子的________,有________个。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检测卷(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90分钟完成)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68分)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是()。
其中,整个圆形表示();分母()表示();分子()表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
2.()()()()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310,710,1910。
5.苹果占这批水果的();梨占这批水果的();香蕉占这批水果的()。
苹果梨香蕉一批水果6.1719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7.5个18 是( );11个( )是1120 ;( )个117 是917。
8.715 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的数;也可以表示把( )米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1份的数。
9.在 79 14 77 115 1613 1045 中,真分数有( ),假分数有( ),带分数有( )。
10.在下面的○里填上“>”、“<”或“=”符号。
910 911 1315 1316 1 1112 239 213 119 129 335 34511.把A 分解质因数2×2×5,把B 分解质因数2×3×5,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2.从 56 416 810 1215 1040 312 49 28 2430 1620选出合适的分数,分别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14 =( )=( )=( )=( ) 45 =( )=( )=( )=( )13.两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51,这两个质数是( )和( )。
14.分数的分母扩大4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_________________;分数的分子缩小4倍,分母_________________,分数的大小不变。
15.按要求写出分母为6的分数。
①所有最简真分数是( ); ②最小假分数是( ); ③最小带分数是( )。
(必考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检测(有答案解析)(7)一、选择题1.分数的分子加上3后,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A. 减去3B. 乘2C. 加上3D. 除以22.是假分数,x有()种可能。
A. 8B. 9C. 无数D. 103.关于和这两个分数,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意义相同B. 分数单位相同C. 分数值相等D. 以上都不对4.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则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 aB. bC. abD. 无法确定5.是假分数,这样的分数有()个。
A. 6B. 7C. 无数6.11是44和66的()。
A. 公倍数B. 最大公因数C. 公因数D. 最小公倍数7.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A. B. C. D.8.12、30的最大公因数是()。
A. 1B. 2C. 4D. 69.如果是自然数,且是真分数,是假分数,应该是()。
A. 13B. 14C. 1510.如果是一个真分数(a是自然数),那么a可取的值有()。
A. 8个B. 7个C. 6个D. 无数个11.15和45的公因数有()个。
A. 3B. 4C. 512.军军不小心把作业中的一些数字弄脏了,现在看到式子<0.5。
被遮住的数可能是()。
A. 1,2,3B. 4,5,6C. 1,2,3,4,5,6二、填空题13.把5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占这条绳子的________,每段长________m。
14.= 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填小数)15.分母是9的最大真分数是________,最小假分数是________,最小带分数是________ 16.如果a÷b=7,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a,b均为非0自然数)。
17.8和12的公因数有__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4次,每份是这张纸的()。
A. B. C. D.2.是假分数,x有()种可能。
A. 8B. 9C. 无数D. 103.如果A=2×3×7、B=2×5×3,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 6B. 35C. 3D. 2104.的分子乘3,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A. 3B. 6C. 8D. 95.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从第二根上截去米。
余下的部分相比较,()。
A. 第一根长B. 第二根长C. 不能确定6.把4千克水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A. 千克B. 总重量的C. 千克D. 总重量的7.一筐苹果有若干个(少于100个),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都刚好能数完,这筐苹果可能是()个。
A. 80B. 50C. 608.每行植树8棵或10棵,都剩5棵,至少需()棵树苗.A. 45B. 85C. 40D. 809.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A. 加上12B. 乘以3C. 加上18D. 乘以410.与相等的分数是()。
A. B. C. D.11.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乘上()。
A. 3B. 4C. 5D. 6 12.把3米的铁丝平均剪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
A. 米B.C. 米D.二、填空题13.把5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占这条绳子的________,每段长________m。
14.把一根长5米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长________米,每段占全长的________。
15.9÷15=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516.在20克盐中放入100克水中,这时盐占盐水的 ________。
17.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是全长的________,每段长________米。
(必考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测试(包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4次,每份是这张纸的()。
A. B. C. D.2.3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
A. 4B. 6C. 12D. 363.的分子乘3,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A. 3B. 6C. 8D. 94.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A. 12B. 96C. 245.,要使等式成立,a应该是()。
A. 2B. 4C. 146.是假分数,这样的分数有()个。
A. 6B. 7C. 无数7.11是44和66的()。
A. 公倍数B. 最大公因数C. 公因数D. 最小公倍数8.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A. B. C. D.9.12、30的最大公因数是()。
A. 1B. 2C. 4D. 6 10.下面的分数中,是最简分数的是()。
A. B. C. D.11.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乘上()。
A. 3B. 4C. 5D. 6 12.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
A. B. 米 C. D. 米二、填空题13.在、、、、这些分数中真分数有________,假分数有________,最简分数有________。
14.在,3.5,2.75和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相等的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15.甲乙两地相距9km,小明步行全程用了3小时,行1km要用________时,平均每时行________千米,平均每时行全程的________16.同时是2,3,5的倍数中,最小的三位数是________,最大的两位数是________。
17.________= = ________=16÷________=________(填小数)18.8和12的公因数有__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
19.如果A=2×2×3,B=2×3×3,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必考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测试题(有答案解析)(5)一、选择题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4次,每份是这张纸的()。
A. B. C. D.2.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其中一份是整张纸的()。
A. B. C.3.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A. 12B. 96C. 244.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则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 aB. bC. abD. 无法确定5.把4千克水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A. 千克B. 总重量的C. 千克D. 总重量的6.如果是自然数,且是真分数,是假分数,应该是()。
A. 13B. 14C. 157.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是16,约分后是,这个分数是()。
A. B. C.8.下面的分数中,是最简分数的是()。
A. B. C. D.9.与相等的分数是()。
A. B. C. D.10.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公倍数的个数是()。
选()A. 1、1B. 2、2C. 无限的、有限的D. 有限的、无限的11.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从第二根上截去米。
余下的部分相比较,()。
A. 第一根长B. 第二根长C. 不能确定12.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
A. B. 米 C. D. 米二、填空题13.= 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填小数)14.分母是9的最大真分数是________,最小假分数是________,最小带分数是________15.把2千克葡萄干平均装在3个袋子里,每袋葡萄干是这些葡萄干的 ________,每袋葡萄干重________千克。
16.________= = ________=16÷________=________(填小数)17.一根绳子,用去4米,还剩3米。
剩下的米数是用去米数的 ________,用去的米数是全长的 ________,剩下的米数是全长的 ________。
(必考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9)一、选择题1.下面四个分数中,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是()。
A. B. C. D.2.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A. 12B. 96C. 243.,要使等式成立,a应该是()。
A. 2B. 4C. 144.如果是一个真分数(a是自然数),那么a可取的值有()。
A. 8个B. 7个C. 6个D. 无数个5.同样长1米的两根绳子,如果甲用去米,乙用去,那么余下的绳子相比,()。
A. 甲比乙长B. 乙比甲长C. 一样长D. 无法确定6.加工一样多的零件,小李用了时,小王用时,小张用了时,()做得快些。
A. 小王B. 小张C. 小李D. 无法确定7.把3米的铁丝平均剪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
A. 米B.C. 米D.8.下面的分数中,最大的是()A. B. C.9.a是b的因数(a≠0,b≠0),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 aB. bC. a和b的乘积10.下列分数,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11.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A. 加上12B. 乘以3C. 加上18D. 乘以4 12.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
A. B. 米 C. D. 米二、填空题13.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差66,约分后是,原分数是________。
14.把10kg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________kg,每个小朋友可分得这些糖的________。
15.一根绳子,用去4米,还剩3米。
剩下的米数是用去米数的 ________,用去的米数是全长的 ________,剩下的米数是全长的 ________。
16.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7÷8= ________ ________÷11=17.将6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________,每段长________米。
18.m、n是不为0的自然数,若m=n+1,则m、n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若m=3n,则m、n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19.五年级(1)班学生人数在45~60之间。
参加植树活动时,如果每6人一组或8人一组都刚好分完而无剩余。
这个班有________人。
20.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分数。
11时 =________日 53厘米 =________米三、解答题21.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
如果要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几厘米?2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列各分数。
23.六年级的2名同学进行投篮比赛:小刚投了20个,投进9个;小强投了25个,投进12个。
老师该选择谁去比赛呢?为什么?24.学校舞蹈队(人数少于100人)在六一儿童节这天举行校园集体舞表演,如果排成8排则少1人,如果排成10排也少1人,学校舞蹈队可能有多少人?25.同学们去采集蝴蝶标本,第一组4人,捉到蝴蝶15只;第二组6人,捉到蝴蝶21只;第三组9人,捉到蝴蝶30只。
哪组平均每人捉到的蝴蝶多?26.一根圆木长12m,平均锯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锯成2m长的小段,每段长是这根圆木的几分之几?【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1.C解析: C【解析】【解答】25=5×5,能够化成有限小数。
故答案为:C。
【分析】最简分数的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最简分数的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C解析: C【解析】【解答】8=2×2×2,12=2×2×3,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把每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把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相乘,它们的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
3.B解析: B【解析】【解答】要使等式成立,a应该是4.故答案为:B。
【分析】14是7的2倍,分母增加了2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也要增加2倍,2的2倍是4.4.A解析: A【解析】【解答】解:因为7+a<15,所以a可以是0、1、2、3、4、5、6、7,共8个。
故答案为:A。
【分析】真分数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由此判断a可以取的数值即可。
5.C解析: C【解析】【解答】解:乙用去的长度是1米的,也就是米,用去的长度相等,剩下的绳子也一样长。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先确定乙用去的长度,然后比较用去的长度即可判断剩下的长度。
6.C【解析】【解答】解:,所以小李做得快些。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比较用时的长短,用时少的做得就快些。
7.D解析: D【解析】【解答】把3米的铁丝平均剪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填写。
8.A解析: A【解析】【解答】选项A,=,选项C,=,因为>>,所以>>。
故答案为:A。
【分析】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大小,可以先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据此解答。
9.A解析: A【解析】【解答】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a是b的因数,说明a和b成倍数关系,a小b大;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10.B解析: B【解析】【解答】选项A,因为3<4<5,所以>>,原题排列顺序错误;选项B,因为=,=,=,>>,所以>>,原题排列顺序正确;选项C,=,=,=,>>,所以>>,原题排列顺序错误;选项D,因为>,<,所以>>,原题排列顺序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分母越小,这个分数反而越大,据此比较大小;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大小,可以先约分,再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据此解答。
11.D解析: D【解析】【解答】12÷4=3。
3+1=4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加上12,即分子增加了3倍,也可以理解为分子扩大到4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乘以4.12.D解析: D【解析】【解答】解:4÷7=(米)故答案为:D。
【分析】用绳子的长度除以平均分的段数,用分数表示每段的长度即可。
二、填空题13.14377【解析】【解答】解:设原来的分子是13x则分母是7x13x-7x=66 6x=66 6x÷6=66÷6 x=11原分数为:13×117×11=14377故答案为解析:【解析】【解答】解:设原来的分子是13x,则分母是7x,13x-7x=666x=666x÷6=66÷6x=11原分数为:=。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可以列方程解答,设原来的分子是13x,则分母是7x,依据条件:分子-分母=66,可以列方程求出约分的最大公因数,然后求出原来的分数,据此解答。
14.103;13【解析】【解答】10÷3=103(kg);1÷3=13故答案为:103;13【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糖的总质量÷平均分的小朋友人数=每个小朋友分的质量;把糖的总量看作单位1解析:;【解析】【解答】10÷3=(kg);1÷3=。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糖的总质量÷平均分的小朋友人数=每个小朋友分的质量;把糖的总量看作单位“1”,单位“1”÷平均分的小朋友人数=每个小朋友分的占总量的分率,据此列式解答。
15.34;47;37【解析】【解答】3÷4=34;4÷(4+3)=47;3÷(4+3)=37故答案为:34;47;37【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已知用去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要求剩下的米数是用去解析:;;【解析】【解答】3÷4=;4÷(4+3)=;3÷(4+3)=。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已知用去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要求剩下的米数是用去米数的几分之几,剩下的米数÷用去的米数=剩下的米数是用去米数的几分之几;要求用去的米数是全长的几分之几,用去的米数÷(用去的米数+剩下的米数)=用去的米数是全长的几分之几;要求剩下的米数是全长的几分之几,剩下的米数÷(用去的米数+剩下的米数)=剩下的米数是全长的几分之几,据此列式解答。
16.78;3【解析】【解答】解:7÷8=78;3÷11=311故答案为:78;3【分析】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中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商相当于分数值解析:;3【解析】【解答】解:7÷8=;3÷11=。
故答案为:;3。
【分析】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中,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商相当于分数值。
17.15;12【解析】【解答】1÷5=156÷5=12(米)故答案为:15;12【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这条彩带的长度看作单位1单位1÷平均分的段数=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要求每段的长度解析:;1.2【解析】【解答】1÷5=,6÷5=1.2(米)。
故答案为:;1.2 。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这条彩带的长度看作单位“1”,单位“1”÷平均分的段数=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要求每段的长度,这条彩带的总长度÷平均分的段数=每段的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18.1;mn;n;m【解析】【解答】mn是不为0的自然数若m=n+1则mn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mn;若m=3n则mn的最大公因数是n最小公倍数是m故答案为:1;mn;n;m【分析】如果mn是不为解析: 1;mn;n;m【解析】【解答】 m、n是不为0的自然数,若m=n+1,则m、n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mn;若m=3n,则m、n的最大公因数是n,最小公倍数是m。
故答案为:1;mn;n;m。
【分析】如果m、n是不为0的自然数,若m=n+1,则m、n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也就是互质数,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若m=3n,则m、n是倍数关系,存在倍数关系的两个数,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
19.【解析】【解答】6=2×38=2×2×2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3×2×2=24五年级(1)班学生人数在45~60之间则这个班有24×2=48人故答案为:48【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解析:【解析】【解答】6=2×38=2×2×2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3×2×2=24,五年级(1)班学生人数在45~60之间,则这个班有24×2=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