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第2---5课)基础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课仁者爱人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
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字音字形(1)衣轻裘.()(2)冕.()(3)瞽.者()(4)厩.() (5)齐衰..() (6)弋.()(7)被.发左衽.() (8)沟渎.()2.重要词语(1)谨.而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道一以贯.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盍.各言尔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愿无伐.善,无施.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然,固相.师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过之,必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3)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通假字(1)出则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师言之道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管仲非仁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于”和“若”字的用法(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食于.有丧者之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词类活用(1)老者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钓而不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敝.之而无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特殊句式(1)吾道一以贯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阶也,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然,固相师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成语积累(1)行有余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以贯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立人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近取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积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泛爱众而亲仁。
1单选(2分)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表述了孔子对“性”的看法? 得分/总分∙ A.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B.人性本恶,其善伪也。
C.仁义礼智根于心D.性相近,习相远。
2.00/2.002判断(2分)孔子认为,只有天资不好的人才有必要学习。
天生具有善良天性的人没有必要学习。
得分/总分∙ A.∙ B. X 2.00/2.00 3单选(2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这里的“罔”如何理解? 得分/总分∙ A.不知所措∙ B.白费苦心C.迷惑而无所得 2.00/2.00D.灰心丧气4单选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里的“文”指的是? 得分/总分∙ A.文学∙ B.文章∙ C.六艺 2.00/2.00∙D.文字5填空(2分)孔子认为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在于通(),而非明小用。
得分/总分6多选(2分)在孔子看来,好学的标准是什么? 得分/总分∙ A.入则孝∙ B.不迁怒 1.00/2.00∙ C.不贰过 1.00/2.00∙ D.出则悌7多选(2分)“益者三友”指的是哪三友? 得分/总分∙ A.友善∙ B.友直 1.00/2.00∙ C.友正∙ D.友谅 1.00/2.008判断(2分)之所以要“学而时习”,是为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样才能学得牢固。
得分/总分∙ A.∙ B.X 2.00/2.00 9多选(下面哪些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 得分/总分∙ A.因材施教 0.50/2.00∙ B.全面发展 0.50/2.00∙ C.举一反三 0.50/2.00∙ D.有教无类 0.50/2.00 10单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出自哪一部文献? 得分/总分∙ A.论语∙ B.尚书∙ C.礼记 2.00/2.00 ∙ D.易经11判断(2分)孔子认为,当朋友犯错时,应该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忍让纵容。
得分/总分∙ A. 2.00/2.00 ∙ B. X12多选(2分)“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反映了什么孔子的什么思想? 得分/总分∙ A.以德定位∙ B.反求诸己 1.00/2.00∙ C.和而不同∙ D.名实相副 1.00/2.0013判断(2分)孔子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优秀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论语》选读阶段检测答案【基础知识】一、指出下列各组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为政以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同“拱”。
环抱,环绕。
)道之以政(道,同“导”。
训导。
)道千乘之国(道,同“导”。
治理)是谁之过与(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2.《克己复礼》周监于二代(监,同“鉴”。
借鉴。
)盖十世希不失矣(希,同“稀”。
少。
)民无所错手足(错,同“措”。
放置。
)其为仁之本与(与,同“欤”。
疑问语气词。
)于女安乎(女,同“汝”。
你。
)盖阙如也(阙,同“缺”。
空缺。
)孝弟也者(弟,同“悌”。
敬爱兄长。
)4.《知其不可而为之》趋而辟之(辟,同“避”。
避开。
)是鲁孔丘之徒与(与,同“欤”。
疑问语气词。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而,同“尔”。
你)(辟,同“避”。
避开。
)植其杖而芸(芸,同“耘”。
除草。
)使子路反见之(反,同“返”。
返回。
)5.《仁者爱人》出则弟(弟,同“悌”。
敬爱兄长。
)愿无伐善(无,同“毋”。
不。
)吾其被发左衽矣(被,同“披”。
披散。
)与师言之道与(与,同“欤”。
疑问语气词。
)二、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古今异义词1.《为政以德》民免而无耻(两个词,没有羞耻心)节用而爱人(两个词,爱惜人民)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指军事等重大行动)举善而教不能(指能力不足的人)2.《克己复礼》一日克己复礼(一旦)先生馔(年长者)是以为孝乎(固定结构,把……当作)弟子服其劳(即子弟,年轻人)4.《知其不可而为之》使子路问津焉(打听渡口。
两个词)遇丈人(对老人的尊称)明日,子路行(第二天)子路从而后(动词“从”和连词“而”的组合)5.《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惠爱别人)弟子入则孝(年轻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文化典籍)冕衣裳者与瞽者(指穿着礼服的贵族)己欲达而达人(使别人行得通,动宾短语)三、指出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1.《为政以德》富.之(使动用法。
使……富裕)足.食,足.兵(使动用法。
使……充足)于斯二者何先.(名作动。
把……放在前面)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关于______的观点。
答案:1. 孔子2. 学而3. 求知4. 述而5. 教育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一篇?A. 为政B. 学而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原则?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利益B. 道德C. 权力D. 财富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字意思是?A. 反省B. 检查C. 省察D. 节约答案:A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卫灵公B. 雍也C. 述而D. 子罕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2. 解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含义。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看法?答案:1.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之间可以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必在所有观点上都一致;而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和谐。
2.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人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并在看到不优秀的人时反思自己,以促进自我提升。
4.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而小人则常常忧虑和烦恼。
《〈论语〉选读》测试试题参考答案1.B本选项是“儒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的依据,不能作为“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和谐‟”的依据。
2.DA.强加因果关系。
判断依据是“在儒家看来,道德虽然是超功利的,但道德实有极大的功用,这功用就是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
B.是非颠倒。
荀子是重力的。
判断依据是“孔子、孟子贱力,荀子则相当重视力。
他说:“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故宫室可得而居也。
故序四时,载万物,兼利天下。
”(《荀子•王制》)这些情况表明,在重义轻德的前提下,给以利和力一定的地位还是可能的”。
C.混淆程度深浅。
判断依据是“但是,在与其他各派特别是法家的论战中,在反对世俗价值观的努力中,儒家……这就很成问题了。
汉代的董仲舒……问题就更严重了。
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陆王学派大力宣扬“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造成了严重后果”。
3.BA.张冠李戴。
判断依据是“正因为如此,孔子将中庸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
中庸就是要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
C.以偏概全。
判断依据是“尽管宋元明清时期也有一些儒者在义利、王霸、德力、理欲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较全面的观点,但毕竟未能取得主导地位”。
D.是非颠倒。
判断依据是“因此,把“存天理,灭人欲”概括为“禁欲主义”并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等量齐观,是不正确的”。
注意“并”字。
4.CA.过:责备/ 过错B.伐:攻打/ 夸耀C.相:辅助D.安:使……安定/ 安于,习惯于5.BA.于:介词,引进动作的直接对象,不译/ 介词,引进动作的来源,从B.以:介词,把C.则:连词,表承接关系,就,那么/ 连词,表转折,却D.而: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承接6.C②是冉有“要攻打颛臾”的原因。
③虽是孔子的话,但与原因无关。
①④⑥是孔子反对“攻打颛臾”的直接原因,⑤也可以看作是孔子反对“攻打颛臾”的间接原因。
7.D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冉有的责任更大。
《论语》选读(2—5)基础测试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题目一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1、解释加点词语3%阙如()错()苟()2、在划线处填空4%3、下列词语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A、必也正.名乎B、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C、欲洁.其身,而乱大伦D、杀鸡为黍而食.之4、翻译划线句子并指出其句式5%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有是哉,子之迂也!()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解释加点词5%归()目()敏()鲜()务()2、下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A、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C、请事.斯语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回虽.不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3、下列句子的宾语前置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A岁不我与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C无乃尔是过与?D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4、翻译划线句子4%克己复礼为仁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三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延伸阅读(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10~11题。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10.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
B.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思”严格要求自己。
C.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
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
孔子这么说,主要是为没能做到而自责。
解析:D项孔子这么说,一是自责,二为勉人。
答案:D1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结合上面《论语》选段,简述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和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君子内存仁德,心胸宽广,明白大义,知礼谦恭,不忧不惑不惧,不贪小利,不同流合污。
《论语》选读阶段测试题(1-8课)班级姓名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譬(pì)如木椟(dú)后稷(jì)耻恶(wù)衣恶食者B.孝弟(tì)酒馔(zhuàn)木铎(yí)不得与(yù)于斯文C.怃然(wǔ)食黍(shǔ)击磬(qìng)敝(bì)之而无憾D.沟渎(dú)曲肱(gōng)便佞(nìng)杀鸡为黍而食(shí)之2.下列各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①忠告而善道之②取于吴,为同姓③孙以出之B.①吾其被发左衽矣②归孔子豚③孔子时其亡也C.①邦有道,则知②夫子之说君子也③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D.①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则民无所错手足③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特点与“己欲达而达人”的“达”相同的是:A.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B.修己以安.百姓C.饭.疏食,饮水D.子钓而不纲.4.下列各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尧舜其犹病诸”中的“其”相同的是:A.民到今受其.赐B.如之何其.废也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D.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5.下列各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小心谨慎地)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B.文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修饰,讲究仪表)小人之过必文.(掩饰)郁郁乎文.哉(完美)C.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一日,大母过.余曰(探望,看望)过.也,人皆见之(有了过错)D.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动词,结党)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类别)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偏袒)6.下列倒装句式的性质与例句“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矣”不相同的一项是:A.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C.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自我小测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一)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年怀之。
”(《公冶长》二十六)(二)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颜渊》二十)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颜渊季路侍.。
()(2)盍.各言尔志?()(3)愿无伐.善,无施.劳。
()(4)在邦必闻.()(5)色取.仁而行违()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年怀之。
(3)何哉,尔所谓达者?(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综合拓展提升二、课外《论语》鉴赏3.翻译画线句子。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1)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2)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3)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
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洪武中,坐累戍朔州。
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
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
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
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
客以红氍毹②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论语》练习一(1~5)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1)翻译<6>(2)孔子要求学生如何处理物质享受和追求理想的关系?<3>(3)孔子的交际之道是什么?<4>2、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翻译<3>(2)选段中说弟子“服其劳”“先生馔”容易做到,而“色难”,请问“难”在哪里?<4>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1)翻译<3>(2)孔子评价管仲有哪些事实依据?<3>(3)结合以上两个语段,分析为什么孔子如此激烈地批评季氏?<4>4、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翻译<6>(2)第一句告诉我们,孔子认为没有仁德会有怎样的后果?<3>(3)结合语段,说说仁德对我们个人修养有怎样的影响?<4>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1)曾子对自己提出什么要求?<3>(2)根据以上内容,说说儒家是如何看待“反省”?<4>。
《论语》选读(2---5)基础测试
命题、校对陆引娟(嘉善中学高二语文组)2007-11-15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题目
一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
..也。
,;
,。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1、解释加点词语3%
阙如()错()苟()
2、在划线处填空4%
3、下列词语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
A、必也正.名乎
B、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C、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D、杀鸡为黍而食.之
4、翻译划线句子并指出其句式5%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有是哉,子之迂也!()
二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解释加点词5%
归()目()敏()鲜()务()
2、下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A、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
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C、请事.斯语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回虽.不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3、下列句子的宾语前置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
A岁不我与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C无乃尔是过与?D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4、翻译划线句子4%
克己复礼为仁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三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1、解释加点词5%
济()病()死()相()赐()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组3%
A尧舜其.犹病诸吾其.被发左衽矣
B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尧舜其犹病诸.!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己欲立而.立人人而.不仁,如礼何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3%
A、管仲非仁者与B、吾其被发左衽矣C、今女安,则为之D、吾道一以贯之
4、翻译划线句子6%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5、孔子为什么认为管仲是一位仁者?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
6%
四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
..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1、解释加点词语5%
津()辍()怃然()芸()易()2、文中划线处填空2%
3、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3%
A子路行以(这件事)告(孔子)B(子路)至(丈人)则行矣
C天下有道,丘不与(斯人之徒)易也D鸟兽不可与(人)同群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是()3%
A是鲁孔丘之徒与.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B是寡人之过也是.知津矣
C夫执舆者为.谁杀鸡为.黍而食之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使子路反见之.
5、翻译划线句子6%
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6、请问这两段文字中三位隐士所说的话的言外之意分别是什么?6%
长沮“是知津矣”的言外之意
桀溺的话:
丈人的话:
五
名句填空10%
1、子曰:,,少者怀之。
2、弟子入则孝,,,。
3、,来着犹可追。
4、八佾舞于庭,,?
5、天下有道,;天下无道,。
六
给下面那段话用“/”断句。
12%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