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下化学培优二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三化学培优卷1.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A.变大不变B.变大变小C.不变变大D.不变不变解析:由于溶解度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该兴趣小组实验过程中没有改变温度,故溶解度不变。
2.向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Zn B.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C.滤液中可能只有Zn2+D.滤液中可能存在Cu2+3、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B.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C.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D、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解析:不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4、下列各组括号内,除去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A、CuCl2溶液中混有CuSO4(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B、CO2中混有CO(灼热的CuO)C、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钙粉末(溶解,过滤)D、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泥沙(过滤)5、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如果滤液显蓝色,则滤渣一定没有CuB.如果滤渣只含一种金属,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三种C.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两种D.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Ag和Cu6、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题图DCDABD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可观察到低的蜡烛先熄灭,A 错误;打开止水夹,瓶中二氧化碳减少,气压变小,移开玻璃片,大气压会把二氧化碳压出,现象明显,若不移开玻璃片,只有少量二氧化碳进入烧杯底部,观察不到明显现象,B 错误;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C 错误;打开止水夹,二氧化碳从集气瓶中进入烧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观察到烧杯中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故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D 正确。
初三化学培优补差记录二初三化学培优补差记录篇四(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利用课余时间和第八节课,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具体方法如下: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
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
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
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
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
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5.每周进行一次测试—“周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四)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一、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首先我做到真诚,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宽容,即能从差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对不对.二、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课练3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变化————————————狂刷小题·夯基础————————————1.[2021·广东汕头一模]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为蛋白质,不易受到酸、碱腐蚀B.“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蜡”为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越窑青瓷,“翠色”来自于氧化铁D.“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2.[2021·河北衡水七调]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新中国化学题材邮票是我国化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邮票甲中的人物是侯德榜,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索尔维制碱法B.邮票乙中的图是用橡胶生产的机动车轮胎,塑料、橡胶和纤维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C.邮票丙中的图是显微镜下的结晶牛胰岛素,我国首次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属于氨基酸D.邮票丁是纪念抗击非典的邮票,冠状病毒可用紫外线、高温等杀死3.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D.清·乾隆“瓷母”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Na2O、Fe2O3、Al2O3属于碱性氧化物,CO2、SiO2、NO2属于酸性氧化物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③漂白粉、水玻璃、Fe(OH)3胶体、冰水混合物均属于混合物④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⑤硅导电,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均属于物理变化⑥盐酸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A.①③⑤B.④⑤⑥C.②④⑥D.②③5.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化学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姓名: 班级4.2 蛋白质本课重点(1)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特点与主要性质。
本课难点 (2)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选择题1.(2021·浙江·高二阶段练习)下列物质对应的俗名与结构正确的是A .丙氨酸:22HOOCCH NHB .甘油:C .碳铵:()432NH COD .明矾:()242423K SO Al SO 12H O ⋅⋅【答案】B【详解】 A .丙氨酸也可命名为α-氨基丙酸,结构简式为:23HOOCCH(N )CH H ,故A 错误; B .甘油是丙三醇的俗称,含有3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连有1个羟基,结构简式为:,故B 正确;C .碳铵是碳酸氢铵的俗称,其化学式为:43NH HCO ,故C 错误;D .明矾为十二水硫酸铝钾,其化学式为:()422KAl SO 12H O ⋅或()242423K SO Al SO 24H O ⋅⋅,故D 错误;答案选B 。
2.下列哪种元素不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A .碳B .氢C .氮D .氯【答案】D【详解】A .蛋白质有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组成,故A 中的碳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不符合题意;B .蛋白质有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组成,故B 中的氢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不符合题意;C .蛋白质有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组成,故C 中的氮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不符合题意;D.蛋白质有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组成,氯不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符合题意;故选D。
3.(2022·重庆·高二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态氨基酸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熔点较高,易溶于有机溶剂B.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俗称火棉,它是一种烈性炸药C.蛋白质及多肽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玫瑰色D.油脂与碱作用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答案】A【详解】A.固体氨基酤主要以内盐的形式存在,熔点较高,不易挥发,内盐指两性离子是总电荷为0,电中性的化合物,两性离子为极性,通常易溶于水,难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A错误;B.纤维素上的羟基与浓硝酤在浓硫酤的催化反应下发生酯化反应,含氮量高的叫火棉,是一种烈性炸药,B正确;C.多肽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蛋白质及多肽的特性,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玫瑰色,C 正确;D.油脂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如烃类、醇类、酮类、酗类和酯类等。
一、选择题1.过量铁与少量稀硫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适量NaCl溶液B.加入适量的水C.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D.再加入少量稀硫酸2.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②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观察现象证明其中含有K+B 将等浓度等体积的KI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中存在平衡:3+-2+22Fe+2I2Fe+IC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CuSO4作反应的催化剂D蒸发铝与稀盐酸反应的溶液制备无水AlCl3A.A B.B C.C D.D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6v正(O2)=5v逆(H2O)B.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逆(H2O)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5.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3A(g)B(g)+2C(g)△H<0,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t1阶段c(B)变化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t1=15s,则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0.004 mol/(L·s)B.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70%C.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D.t0~t1阶段,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3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A(g)B(g)+2C(g)△H=-50a kJ/mol6.利用反应6NO2+8NH3 == 7N2+12H2O构成原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
高一化学培优练习(2)高一化学培优练习(2)红岭中学高中部高一化学培优班综合试题(2)202*-03-02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你认为“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A.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B.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或不排放有害物质C.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D.在化工厂种草、种树,使其成为花园式工厂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B.潜水艇在紧急情况下可用过氧化钠供氧C.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D.工业上常用硅制造光导纤维;用铝粉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来制金属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泪”分别是纤维素和油脂B、“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等等,这里的碘、钙、氟、硒指的是分子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D、“雨后彩虹”和“海市蜃楼”既是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4、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0.5gC3H4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1×6.02×1023B.3.0g淀粉和葡萄糖混合物中共含碳原子数为0.1×6.02×1023C.25℃时pH=1的醋酸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6.02×1023D.标准状况下,2.24LCHCl3含有的分子数为0.1×6.02×10235、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中正确的说法共有()①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翻失火,可立即用湿布盖灭②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③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④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⑤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⑥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所称药品均可放在纸上,并置于天平的左盘⑦测定溶液的pH时,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⑧浓硝酸与浓盐酸均易挥发,故均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⑩可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000molL1KMnO4溶液A.4个B.5个C.6个D.7个6、广州202*亚运会金牌直径为70mm,厚6mm。
高中化学培优最完整方案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高中化学培优的最完整方案,以帮助学生实现优秀的学业成绩。
以下是本方案的主要内容:1. 制定研究计划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是成功的基础。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每天的研究时间,并且在研究计划中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和重点。
2. 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化学的研究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生应早日复和巩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反应方程式等等。
3. 注重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化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应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课,并且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自己在实验方面的能力。
4. 多做题通过多做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可以使用教材、题册以及在线资源来进行题的练,重点关注一些经典题型和难点题目。
5. 阅读辅助材料除了教材,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化学方面的辅助材料,如参考书、科普读物等。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6. 寻求帮助和反馈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应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寻求帮助和反馈。
可以参加研究小组或请教老师,及时解决自己的疑问和问题。
7. 做好复准备在每次考试前,学生应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复。
可以制作复提纲、总结笔记,并进行题目的针对性练。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惯,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
以上就是高中化学培优的最完整方案。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努力和坚持,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化学成绩!。
初中化学培优训练题11、右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B.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中有单质生成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2、把金属镍(Ni)、锰(Mn)分别放入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Mg Ni Mn Cu B.Cu Ni Mn Mg C.Cu Mn Ni Mg D.Mg Mn Ni Cu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KCl、NaOH、CuSO4B.Na2CO3、Ca(OH)2、NaNO3 C.NaOH、KNO3、NaCl D.Ba(NO3)2、K2SO4、NaCl 4、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B.三甲基一氯硅充分燃烧的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C.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的pH小于7 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5、某同学在自家厨房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对此粉末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B.该粉末一定是碳酸氢钠C.该粉末一定是氯化钠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6、右图是两种稀酸与铁铬合金反应随铬(Cr)的质量分数变化的实验结果(铬与稀酸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稀硫酸、稀盐酸中的阳离子都是H+B.图中的“5%”表示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同一种酸与铁铬合金的反应速度随着Cr质量分数的增加一直加快D.与相同铁铬合金反应,5%硫酸比5%盐酸反应快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8、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到敬老院给李奶奶送去鲜花和生日蛋糕。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精选13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工作计划。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工作计划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篇1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对学生来说,取得好成绩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结合上个学期化学工作的得失,就培优补差方面的工作我做了以下安排:一、指导计划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化学基本能力。
二、制定目标:在下个学期的培优补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等化学能力,成绩稳定在57分左右,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帮助差生取得进步。
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特别是在基本和应用的考试能力方面。
三、定内容: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化学的严谨性。
做题必须做到:1、看清题目;2、了解解题方法;3、明白解题思路。
辅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
四、主要措施:l、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例如:午饭后到午觉前这段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6、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差生的学习问题。
2023年春季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二)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S—32 Na—23 Cl—35.5 Zn—65Mg—24 Al—27 Ca—40 Fe—56 Ag—108 N—14一、选择题(单选,18分)1、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②二瓶气体元素组成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③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④配制6%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高;⑤所谓“低碳”就是较低二氧化碳的排放;⑥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炭粉,可采用在空气中灼混合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水蒸气杂质,可通过饱和的Na2CO3溶液,再通过浓H2SO4B、硝酸铵、苛性钠、氯化钠、碳酸钙四种白色固体用水不可以鉴别出来C、用Zn、ZnO、Zn(OH)2、ZnCO3、CuCl2和盐酸6种物质制备ZnCl2的方法共有5种D、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部分变质,可取样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即可完成检验3、某同学将mgMg、Al、Zn、Fe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g不含结晶水的固体,则m的取值范围是()A、2.4≤m≤6.5B、2.4<m<6.5C、1.8≤m≤6.5D、1.8<m<6.54、下列物质间的各步转化中不能一步全部实现的是()A、Ca(OH)2→NaOH→Cu(OH)2→CuOB、Fe2O3→Fe→Cu→AgC、H2SO4→HCl→HNO3→Cu(NO3)2D、Na2CO3→NaCl→MgCl2→Mg(OH)25、甲、乙两种均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设它们从溶液中析出时也都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上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将甲、乙各17g分别加入到50g 水中,所得两溶液的质量相等B、将甲、乙两种溶液由t3℃降温至t2℃,所得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先配制较高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再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将t3℃时甲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是59.4g6、把CaCO3、NaCl、MgCl2三种固体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逐一分离所需要的试剂依次是()A、H2O NaOH HClB、H2O KOH HClC、H2O NaOH H2SO4D、H2O KOH H2SO47、甲、乙、丙、丁、X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表示一步转化)。
化学培优
1、下列物质①FeCl3②ZnCl2③CuCl2④AlCl3中,能用金属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物质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下列几种溶液敞口置于空气中,溶质成分不变,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浓硝酸D.石灰水
3、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无明显现象的是()
A.锌B.碳酸钠C.氧化铜D.氢氧化钾溶液
4、区别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可用()
A.稀盐酸B.二氧化碳C.紫色石蕊D.酚酞
5、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是()
A.Fe2O3B.CO2C.CuSO4D.HCl
6、.要除去氮气中混有少量H2、CO、CO2,得到干燥的氮气,(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通过下列试剂的先后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浓硫酸②苛性钠溶液③灼热的氧化铜.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7、现有①pH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⑤石蕊试液.能够用来鉴别稀硫酸、纯水、澄清石灰水三瓶无色液体的一组试剂是()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D.①②④⑤
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浓盐酸的挥发性B.浓硫酸的腐蚀性
C.浓硫酸的吸水性D.碳酸的不稳定性
9、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区分开来,该试剂是()A.二氧化碳B.石蕊试液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
10、将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共同的变化是()
A.颜色发生变化B.发生化学变化
C.质量变小D.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11、下列氧化物中,通常情况下既不与酸反应,又不与碱反应的是()
A.CO2B.CO C.CaO D.Fe2O3
12、图中广口瓶里分别装入下列各组中的气体,滴管分别滴入各组中的液体时,玻璃管下
端所系的气球能够鼓起来的是()
A.氢气、浓硫酸B.氮气、苛性钠溶液
C.HCl、水D.CO2、烧碱溶液
13、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膜,清洗白膜的方法是先加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水冲净.
14、将一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色的铜丝表面变成_____色;然后将它浸入稀硫酸里并微热,反应后的溶液呈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实验室有铁、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