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5课《红马的故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6
《红马的故事》教材分析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
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1、在美术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提示: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2、在文章中找一找,美术老师画的什么?画得怎么样?3、把美术老师说的话打上横线,想一想,他说的是什么意思?4、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5、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激情导趣: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字词乐园:(课件出示)1、学习生字词。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写: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红马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红马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5.《红马的故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10个生字,认识9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及生活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你喜欢画画吗,都画了些什么内容。
学习过程:同学们,平时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问什么?一、学习任务:1.听红马故事,,说说故事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2.自由读课文1——3遍,圈出生字词。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
4.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抄写本课所圈得带有生字的词语一遍。
读本课中会认的九个字三遍。
理解词语:自由、含苞待放、居然5.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自主、合作、探究1.比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相互促进,帮助别人读好。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组内交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三、达标检查1.小组听写本课所圈的生字词语。
(写在自己的听写本子上)2.我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话,3.我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我知道“居然、怪物”的含义。
四、我的收获学习目标:1.分角色读课文。
2.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2.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用法。
知识链接:谁来说说尝试后成功的喜悦的事情。
学习过程: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小组自学,相互交流,教师巡视。
1.读课文思考, a. “我”为什么最喜欢美术课?用彩笔画出说明理由的有关句子。
小学二年级语文《红马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马的故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马的故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红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 学生回答。
3. 教师总结:好的,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红马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
1.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红马的故事。
2. 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教师提问:课文中红马有什么特点?它帮助人们做了什么事情?
4. 学生回答。
5. 教师总结:课文中红马是一匹非常勇敢、善良的马,它帮助人们拉车、驮货,还救了火灾中的孩子们。
三、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你们觉得红马是一匹怎样的马?它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红马是一匹非常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马,它的这些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四、作业布置
1. 请同学们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红马的故事。
2. 收集一些关于红马的成语和名言,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五、结束语
同学们,红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是人还是动物,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去为社会做贡献。
希望我们都能像红马一样,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红马的故事》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lO个生字,会认9个字(其中1个为多音宇)。
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是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l自然段。
)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14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渎课文2—14自然段,想想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
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
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
我是从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中读到的。
教师相机板书:老师画得妙(2)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
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浸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导语】课⽂再现了⼩作者画红马受到⽼师的充分肯定⽽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童化的语⾔,既贴近孩⼦的⽣活,通俗易懂。
⼩编整理了⼩学⼆年级上册语⽂《红马的故事》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红马的故事》教案⼀ 教学⽬标: 1独⽴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字,认识9个⽣字;学习运⽤⼯具书及联系上下⽂,理解“⾃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般⽤法。
3能正确、流利、分⾓⾊朗读课⽂。
4理解课⽂内容,知道在学习、⽣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字; 2、能正确、流利、分⾓⾊朗读课⽂。
3、体会⽂中融洽的师⽣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 学习冒号的⽤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认识⽣字新词,读顺课⽂,初步了解⽂章内容。
2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起来学习⼀篇故事,故事的题⽬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的问题写在⿊板上。
) ⼆、初读课⽂,整体感知。
(⼀)学法指导:(课件出⽰) 1、标:标出⾃然段。
2、记:画出⽣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问,记⼀记。
3、画:画出⾃⼰喜欢的句⼦。
4、问:不懂的问题。
(⼆)讨论: ⼩组长检查⾃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按⾃学步骤⾃学课⽂ 3、检查⽣字情况 A出⽰⽂中⽣字的词语,学⽣⾃由读,⽤⾃⼰喜欢的颜⾊在⽂中圈出,再齐读。
B扩词。
含苞待放滑稽⾃由⼀⽚叶瓣⼀只苍蝇⼀头⽜⼀匹马 C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幅画) (三)师⽣交流。
1课⽂写的是⼀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画⼀画⼩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红马的故事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一)学材准备:1教材分析:本课课文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语言极富儿童化,学生易于接受。
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
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
2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二)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2学生认知起点分析:本节课要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冒号的用法,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孩子们接受,如结合具体的句子来体会,可能容易些。
可以先让孩子们读课后练习三,让孩子们体会冒号的两种用法,然后自己在各写一句,让孩子们在实战中记住冒号的用法。
(三)学习策划:第一课时目标一: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其中待为多音字)。
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目标三: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目标四:会写“候、桌”等9个字。
达成目标目标一: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其中待为多音字)。
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环节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5、红马的故事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
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学习冒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级(高级)(年级)术(算术)(武术)
由(理由)(由来)挥(指挥)(挥手)
粉(米粉)(粉红)板(木板)(黑板)
妙(奇妙)(美妙)瓶(水瓶)(酒瓶)
合(开合)(合上)盛(茂盛)(盛开)
丑(丑八怪)(美丑)兴(兴奋)(兴旺)
奋(勤奋)(兴奋)干(干净)(饼干)
标(鼠标)(目标)补(补救)(修补)
认(认识)(认出)
B、扩词。
含苞待放滑稽自由一片叶瓣一只苍蝇一头牛一匹马
C、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
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示范写以下几个字:老、师、由、画、妙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等等。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用“瓶”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5、红马的故事
牛
画得妙
百合花
(总起)(分说)
自由的画
画得好创新的画
教学反思:
学生读这篇文章应该不仅是从文中感受到一些有趣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这位教师看似随意的教学中蕴涵的一种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作,重视培养学生的个
性。
这种对自由的追求贯穿在文章始终——我手画我心。
学生在这样的美术课上,毫无约束、自由驰骋,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作品。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在充分地享受这样独立创作、自由创造带来的巨大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