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 格式:pdf
- 大小:278.42 KB
- 文档页数:6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表单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腹股沟疝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7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2-3天(手术日)主要诊疗工作□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 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 伴随疾病会诊□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情变化,行术前病情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术前准备□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贵重用品协议书□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 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必要时行立位阴囊/腹股沟B超长期医嘱:□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拟明日在硬膜外或局麻+监测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术前禁食水□ 常规皮肤准备□ 青霉素及普鲁卡因皮试□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 其他特殊医嘱长期医嘱:□ 今日在硬膜外或局麻+监测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二级护理□ 饮食:根据病情临时医嘱:□ 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 切口处沙袋加压□ 观察伤口情况□ 其他特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护理计划□ 指导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静脉取血(当天或□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物品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时间住院第3-4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4-5天(术后第2天)住院第5-7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人情况,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检查有无手术并发症□ 完成病程、病历书写□ 手术及伤口评估□ 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检查有无手术并发症□ 完成常规病程、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今天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及拆线日期□ 将出院小结及出院证明书交患者或其家属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二级护理□ 普食(流食/半流食)临时医嘱:□ 止痛□ 伤口换药□ 抗菌药物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二级护理□ 普食(流食/半流食)□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抗菌药物治疗临时医嘱: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此日晨)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签名□ 伤口换药(酌情)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 指导患者术后康复锻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10天时间住院第1天(急诊手术)住院第2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3天(术后第2天)□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书写病历□ 上级医师、术者查房□ 制定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 汇总辅助检查结果□ 完成术后第1天病□ 观察切口情况□ 切口换药□ 完成术后第2天病程记录主要诊疗工作□ 完善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 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通知手术室,急诊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程记录□ 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酌情开始进食□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抗菌药物治疗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临时医嘱:□ 术前禁食水□ 手术医嘱□ 急查血、尿常规(如门诊未查)□ 急查凝血功能□ 肝功能、肾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 胸透或者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必要时)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术后半流食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术后半流食临时医嘱:□ 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检查项目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评估:一般情况、营养状况、心理变化等□ 术前准备□ 术前宣教□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嘱患者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切口情况□ 患者下床活动,观察患者是否排气□ 饮食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4天(术后第3天)住院第5天(术后第4天)住院第6-10天(术后第5-9天)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复查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 完成术后第3天病程记录□ 观察患者切口有无血肿、渗血□ 观察患者进食情况、生命体征□ 观察切口情况,有无感染□ 检查及分析化验结果□ 检查切口愈合情况与换药□ 切口一期愈合,7天可拆线出院;继发切口感染的,可开放切口,局部换药并延长住院时间□ 确定患者出院时间□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和拆线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处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半流食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及相关指标长期医嘱:□ 三级护理□ 普食临时医嘱:□ 通知出院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8-14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3天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病历书写□ 开具化验和检查单□ 上级医师查房及术前评估□ 初步确定手术日期□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术前准备及评估□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根据体检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讨论制订手术方案□ 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签署手术同意书、自费用品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文件□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重点医长期医嘱:□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胸片、心电图、下肢血管彩超□ 必要时下肢静脉造影长期医嘱:□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必要的会诊意见及处理□ 明日准备于◎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或腔内激光烧灼术◎小腿曲张静脉切除/环缝/刨吸/电凝/激光闭锁治疗嘱□ 术前禁食水□ 备皮□ 术前用药(鲁米那,阿托品)□ 准备预防性抗菌药物□ 一次性导尿包(必要时)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及设施□ 告知手术相关注意事项□ 告知医院规章制度□ 入院护理评估□ 宣传教育及心理护理□ 执行术前医嘱□ 心理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3-4天(手术日)住院第4-5天(术后第1天)主要诊疗工作□ 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 术后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查看患肢情况及伤口□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重长期医嘱:□ 今日在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或腔内激光烧灼术◎小腿曲张静脉切除/环缝/刨吸/电凝/激光闭锁治疗长期医嘱:□ 普食□ 二级护理临时医嘱:□ 止呕、止痛药物□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补液□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点医嘱□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6小时后普食□ 抬高患肢30度□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观察患肢血运情况临时医嘱:□ 吸氧(酌情)□ 补液(酌情)□ 抗菌药物常,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抗菌药物治疗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反应及麻醉恢复情况□ 观察患肢情况□ 伤口渗出情况□ 心理和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肢情况□ 伤口渗出情况□ 心理和生活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5-6天(术后第2天)住院第6-7天(术后第3-4天)住院第8-14天(出院日)主要□ 上级医师查房□ 术后病程记录□ 查看患肢情况及伤口□ 观察生命体征变□ 上级医师查房□ 术后病程记录□ 查看患肢情况及伤口□ 观察生命体征变□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伤口评估,决定是否可以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诊疗工作化化等文件□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复查时间、出现疾病意外情况时的处理等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普通饮食临时医嘱:□ 伤口换药长期医嘱:□ 二/三级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治疗临时医嘱:□ 视具体情况而定临时医嘱:□ 拆线、换药□ 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肢情况□ 伤口渗出情况□ 心理和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肢情况□ 伤口渗出情况□ 心理和生活护理□ 指导办理出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K80.5)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16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1-3天(手术日)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完善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确定诊断和初定手术日期□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患者及/或其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知情同意书□ 术前小结和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手术□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麻醉师完成麻醉记录□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向病人及/或其家属交待手术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重点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低脂半流食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凝血功能、血长期医嘱:□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改善肝脏储备功能的药物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常规准备明日在全麻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术前禁食水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禁食水□ 胃肠减压接负压吸引记量□ 尿管接袋记量□ T管引流腹腔引流管接袋记量医嘱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 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超声心动、腹部CT、MRCP(必要时)□ 明晨留置胃管、尿管□ 抗菌药物:术前30分钟使用□ 记24小时出入量□ 抗菌药物临时医嘱:□ 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 补液□ 复查血常规、血氨、凝血功能(必要时)□ 其他特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护理计划□ 指导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静脉取血(当天或次日晨)□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物品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观察T管引流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2-4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3-8天(术后第2-5天)住院第8-14天(出院日)主□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病人情况,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观察T管引流情况□ 观察患者排气情况、腹部症状和体征变化□ 观察T管引流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术后12天,闭T管2-3天后拨除,拨管前先行T管造影□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能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家属出要诊疗工作□ 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检查有无手术并发症□ 完成常规病程、病历书写□ 复查异常化验指标院□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准备出院带药□ 通知出院处□ 将出院记录副本交给患者□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安排,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总结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县医院医疗实际,研究制定了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实际,在我部制定的临床路径原则内,指导辖区内县医院细化各病种的临床路径并组织实施。
原则上,各县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时应当参照本通知下发的县医院版临床路径实施,有条件的县医院可参照我部下发的临床路径(2009年-2011年版)实施。
请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管发〔2009〕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供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参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三日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参照本指导原则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第三条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下分别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
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应当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以下简称实施小组)。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
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六条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胸膜炎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胸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膜炎(ICD-10:A15.6,A16.5,R09.1,J90.X,J86.9)。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可有发热、胸痛、干咳,可伴有呼吸困难。
2.体征:中到大量积液有胸腔积液体征,如胸廓饱满,叩诊浊音,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
小量胸腔积液则体征不明显。
3.影像学检查:X线表现、超声波检查显示胸腔积液征象。
4.胸腔积液检查:(1)胸水细胞分类计数:渗出液有核细胞常大于500*10^6/L,脓胸或肺炎旁积液其有核细胞数大于10*10^9/L且以多核细胞为主,结核性胸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红细胞数显著增加与血胸相关。
(2)胸水生化检查:满足Light标准任意一条考虑渗出液(胸腔积液总蛋白/血清总蛋白大于0.5,胸水LDH大于200U/L,胸水LDH/血清LDH大于0.6),反之为漏出液。
渗出液常见病因为:结核性胸膜炎、脓胸、肺炎旁积液、恶性胸腔积液、自身免疫疾病相关胸膜炎、肺栓塞合并胸腔积液等,漏出液常见病因为: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缩窄性心包炎、粘液性水肿等。
pH小于7.35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脓胸、血胸、类风湿关节炎胸腔积液,pH大于7.35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恶性胸腔积液。
葡萄糖明显下降提示脓胸和类风湿关节炎胸腔积液。
(3)腺苷脱氨酶(ADA)大于45U/L,胸液/血清比值大于1,提示结核性胸腔积液可能。
(4)胸水肿瘤标记物检查: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可有相应肿瘤标记物升高,如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可有NSE升高。
(5)胸水病原学检查:胸水涂片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培养可辅助诊断脓胸,抗酸染色和结核菌培养可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6)胸水病理细胞学检查:胸水细胞学染色或石蜡包埋后切片染色见恶性细胞均可确诊恶性胸腔积液,其中后者可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或分子病理检查进行肿瘤分型分期。
5.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提示结核性胸膜炎可能。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ICD-10: P23.900*001)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肺炎感染的前驱病史,包括流涕、咳嗽、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差等。
2.以出现症状早晚将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为早发性(生后7天内)及晚发性(出生7天后),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可有吃奶差,吐奶、呛奶、也可表现为气急、发绀、呼吸困难等。
肺部体检可发现双肺呼吸音低、可有干湿罗音。
3.实验室检查:血气、血常规、C反应蛋白、痰培养及呼吸道病原检测等。
4.肺部X线变化:肺炎的X线表现。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ICD-10: P23.900*001)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平均7-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痰培养、呼吸道病原检测;(2)定期监测血气分析、血生化、电解质、血糖,监测频率随胎龄、病情严重性而定;(3)胸部X线片,并复查;(4)心脏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可能需要反复检查痰培养、血培养、TORCH检查。
2)如伴随全身感染时需做尿培养、腰穿以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抗感染治疗:诊断明确后尽早给药,在未明确病原以前,可经验性选用抗生素。
如为晚发感染性肺炎,则注意区分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
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目录1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 2. 2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3. 3食管癌临床路径8.. 4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1.4 5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20 6漏斗胸临床路径25 7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30 8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35 9纵膈良性肿瘤临床路径41 10食管裂孔疝临床路径46 11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临床路径52 12气管恶性肿瘤临床路径57 13食管平滑肌瘤临床路径63 14纵膈恶性畸胎瘤临床路径691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ICD-10 : K22.001)行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或+胃底折叠术(经胸或经腹)(ICD-9-CM-3:42.7+44.66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有吞咽梗噎感,可伴有反胃或呕吐;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可见贲门部鸟嘴样狭窄,贲门上段食管扩张、钡剂存留;胃镜可见贲门上段食管食物潴留,粘膜充血水肿,贲门关闭,但镜体仍可顺利通过; 食管测压显示食管下段高压带,吞咽时压力无下降。
3.鉴别诊断:贲门癌、弥漫性食管痉挛以及结缔组织病导致的食管硬化症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非手术治疗:(1)口服药物:钙通道拮抗剂、硝酸盐制剂等。
适用于不能耐受扩张及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作为进一步治疗的准备治疗。
(2)局部注射肉毒碱:适用于高龄或不适于做扩张及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作为扩张后的辅助治疗。
(3)球囊扩张:适用于药物治疗不满意、病情较重的病人,但不适于小儿及高龄患者。
2.手术治疗: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术或加胃底折叠术。
适用于诊断明确,症状明显的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K22.001贲门失弛缓症疾病编码。
胸腔积液病例分析及临床路径分析报告背景介绍:胸腔积液是指在肺和胸膜之间积聚的液体,常见的原因有感染、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本文将针对一例胸腔积液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临床路径。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位64岁女性,主诉右侧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3周。
患者体格检查发现右侧胸腔有明显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
胸部X线检查显示右侧胸腔积液征象。
患者病历中还提到既往无胸腔积液症状,并无特殊过敏史或者遗传疾病。
治疗过程:患者被送至急诊科进行评估和初步处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征,医生决定为其进行胸腔穿刺,并提取液体进行分析。
穿刺结果显示积液为渗出性,液体中白细胞计数增加,蛋白含量升高,胸腔积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
诊断与临床路径:根据病例分析和胸腔积液的性质,我们初步推断患者胸腔积液的原因可能是感染性疾病。
在临床路径的制定中,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准确性:在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之前,确保进行充分的检查和测试,如胸部X线、CT扫描、病原学检测等。
2. 治疗选择:根据胸腔积液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例如,如果是感染引起的积液,可以选择抗生素治疗;如果是肿瘤引起的,可以考虑手术或放疗等。
3. 治疗响应监测:根据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并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化验指标变化。
4. 康复与护理:针对胸腔积液的原因,设计合适的康复和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
例如,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应该加强术后切口护理和恢复训练。
结论:通过对该胸腔积液病例的分析和临床路径的制定,我们可以提供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临床路径仅提供了一种指导,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对胸腔积液病例分析及临床路径分析的报告。
希望通过这次分析对医生和患者们在胸腔积液的治疗上能够提供一些帮助与指导。
胸腔积液临床路径表单(2010年版)
表单简介
该表单是用于记录胸腔积液病患临床路径的一项工具。
它旨在帮助医生和护士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以便优化临床决策和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
表单内容
1.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
年龄
性别
联系方式
2.胸腔积液病情评估
积液类型
积液性质(浆液、血样、脓性等)积液的位置和范围
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3.检查和实验室结果
X光/CT扫描结果
细胞学检查结果
生化学检查结果
免疫学检查结果
4.治疗计划
采取的治疗方法
使用的药物和剂量
手术或其他操作决策
5.随访和观察
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随访时的病情观察
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估
表单使用说明
1.医生或护士在患者入院或初次发现胸腔积液时填写该表单。
2.所有的病情评估、检查结果和治疗计划都应当真实准确地记录。
3.表单中的信息可以随时更新和修改,以反映患者最新的情况和变化。
4.表单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当保持完整,以便供医生随时查阅和参考。
该表单是一个重要的临床工具,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和追踪胸腔积液病患的治疗过程。
它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优化临床决策,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胸腔积液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背景介绍胸腔积液是指在胸腔腔隙中异常聚积的液体。
它可以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和癌症等。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针对一位患有胸腔积液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通过临床路径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病例分析患者为一位50岁的男性,主诉右侧胸部闷痛和呼吸困难已持续数月,并伴有咳嗽和疲劳感。
身体检查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快,呼吸音减弱并伴有浊音感,胸部X光和CT检查显示存在大量右侧胸腔积液。
根据这些症状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胸腔积液。
临床路径分析1. 确认诊断:首先需要确认胸腔积液的性质,建议进行胸腔穿刺,并将积液样本进行化验和细胞学检查。
这有助于确定积液的病因,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 引流治疗:对于积液量较大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是必要的。
可以选择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方式进行引流,以缓解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3. 病因治疗:根据积液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果积液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应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如果胸腔积液是由于肿瘤引起的,可以考虑使用放疗、化疗或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4. 佐剂治疗: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使用佐剂进行辅助治疗。
例如,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可以使用胸膜导管的复杂化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5. 随访和复查:胸腔积液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是否存在复发。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表现,其治疗需要根据积液的病因进行个体化制定方案。
临床路径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参考及规范,以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胸腔积液的治疗中,及时诊断和积极引流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加入佐剂以提高治疗效果。
进一步的随访和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进展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改善预后。
在实际临床实践中,胸腔积液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各种临床参数,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最终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治疗方案。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
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发绀及三凹征。
两肺可闻及固定性湿罗音。
2.全身临床表现:起病多较急,常伴发热,可有神志或意识改变、腹泻或呕吐、心率增快等多系统症状。
多见于老年或伴随严重基础疾病如COPD患者。
3.胸部X线: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浅而模糊,无实变征象,以两肺下野多见。
4.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和PCT多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上升不明显,PCT大多正常。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推荐根据不同病原体和医院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查。
需要鉴别的病原包括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腺病毒等)、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细菌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保持呼吸道通畅。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适当补充液体。
2.抗菌药物治疗: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适宜剂量、合适疗程,轻症患者可口服,重症宜静脉联合用药。
3.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烦躁不安者可予适当镇静;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注意气道湿化;气喘者可用解痉平喘药;有低氧表现者吸氧;并发脓胸、脓气胸者进行胸腔抽气、抽脓、闭式引流。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8.0支气管肺炎编码。
胸膜炎(县医院适用版)胸膜炎临床路径(2021年县医院适用版)一、胸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于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膜炎(icd-10:a15.6,a16.5,r09.1,j90.x,j86.9)。
(二)确诊依据。
1.临床症状:可有发热、胸痛、干咳,可伴有呼吸困难。
2.体征:中到大量积液有胸腔积液体征,如胸廓饱满,叩诊浊音,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
小量胸腔积液则体征不明显。
3.影像学检查:x线整体表现、超声波检查表明胸腔积液征象。
4.胸腔积液检查:(1)胸水细胞分类计数:喷出液存有核细胞常大于500*10^6/l,脓胸或肺炎旁积液其存有核细胞数大于10*10^9/l且以多核细胞居多,结核性胸膜炎以淋巴细胞居多,红细胞数明显减少与血胸有关。
(2)胸水生化检查:满足light标准任意一条考虑渗出液(胸腔积液总蛋白/血清总蛋白大于0.5,胸水ldh大于200u/l,胸水ldh/血清ldh大于0.6),反之为漏出液。
渗出液常见病因为:结核性胸膜炎、脓胸、肺炎旁积液、恶性胸腔积液、自身免疫疾病相关胸膜炎、肺栓塞分拆胸腔积液等,渗出液常见病因为:心功能不全系列、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缩窄性心包炎、粘液性水肿等。
ph 大于7.35载于结核性胸膜炎、脓胸、血胸、类风湿关节炎胸腔积液,ph大于7.35载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恶性胸腔积液。
葡萄糖显著上升提示信息脓胸和类风湿关节炎胸腔积液。
(3)腺苷脱氨酶(ada)大于45u/l,胸液/血清比值大于1,提示结核性胸腔积液可能。
(4)胸水肿瘤标记物检查:恶性肿瘤胸膜迁移,可以存有适当肿瘤标记物增高,例如大细胞肺癌胸膜迁移需有nse增高。
(5)胸水病原学检查:胸水涂片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培养可辅助诊断脓胸,抗酸染色和结核菌培养可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6)胸水病理细胞学检查:胸水细胞学染色或石蜡上皮组织后切片染色见到恶性细胞均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其中后者可以进一步展开免疫组化或分子病理检查展开肿瘤分型分期。
胸腔积液治疗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胸腔积液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腔积液(ICD-10: J94.808)
行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ICD-9-CM-3:
34.9101/34.04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反复呼吸困难、咳嗽、胸闷、胸痛等症状。
2.体征:少量胸腔积液时,可无明显体征。
中至大量积液时,患侧胸廓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局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可伴有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
病程较长者可见杵状指(趾)等慢性缺氧改变。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显示胸腔大片高密度阴影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患者少量胸腔积液可以待其自行吸收;
2.中-大量胸腔积液需行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
3.特异性胸腔积液根据病因(结核、肿瘤)等请相关
科室会诊进行相应处理。
(四)标准住院日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94.808胸腔积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胸腔积液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痰培养+药敏、血沉、结核菌素试验、降钙素原;
(2)凝血功能、血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测定;
(3)胸水常规、生化、抗酸染色、肿瘤标记物、胸水脱落细胞、胸水细菌培养;
(4)心电图;
(5)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胸部B超、胸部CT;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纤维支气管镜、结核病相关检查、超声心动图、胸部增强CT、心脏彩超、动脉血气分析等。
(七)胸腔穿刺或胸腔引流
1.根据胸腔积液的部位、积液量决定是否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
2.麻醉方式:局麻。
3.穿刺及引流部位:局部包裹性胸腔积液,需在B超引导下穿刺;中-大量的胸腔积液,选择腋中线第6、7肋间行胸腔引流。
(八)特殊针对性治疗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主要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制定)执行。
预防性用药时机为术前半小时-1小时(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手术超过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超过1500ml时加用一次。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胸水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及种类、使用时间。
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2.明确为结核性胸腔积液,需请专科会诊,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
3.肿瘤所致恶性胸腔积液,需请肿瘤科会诊,必要时胸腔内注射抗肿瘤药物。
(九)出院标准。
1.病人病情稳定,体温正常,生命体征平稳;
2.复查胸部X线或CT,提示胸腔积液基本消失;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胸腔穿刺或引流出现胸腔出血、气胸,顽固性胸腔积液、诊断困难,需延长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时间。
二、胸腔积液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腔积液(ICD-10:J94.808)
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ICD-9-CM-3: 34.9101/34.04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