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
- 格式:pdf
- 大小:839.35 KB
- 文档页数:10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指:若在一个三角形中,边长满足a^2 + b^2 = c^2,则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a、b为两条其他边的长度。
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主要有几种,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证明方法一: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假设一个三角形ABC,其中∠C为直角,边长满足a^2 + b^2 = c^2。
我们需要证明∠A和∠B都为直角。
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CB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即∠A = ∠ACB,∠B = ∠ABC。
由于∠C为直角,则∠A和∠B 的和必须为180°。
因此,若∠A或∠B不为直角,则另一个角必然为直角。
假设∠A不为直角,则∠B为直角。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a/sinA = c/sinCb/sinB = c/sinC将等式两边进行平方,可以得到:(a/sinA)^2 = (c/sinC)^2(b/sinB)^2 = (c/sinC)^2由于a^2 + b^2 = c^2,我们可以将等式进行代入,得到:(sinB)^2 + (sinA)^2 = 1根据三角恒等式sin^2A + cos^2A = 1,我们可以得到:(sinB)^2 + (sinA)^2 = (cosA)^2 + (sinA)^2 = 1由此可见,当∠A不为直角时,∠B必然为直角。
同理,当∠B不为直角时,∠A必然为直角。
因此,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若在一个三角形中,边长满足a^2 + b^2 = c^2,则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证明方法二: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假设一个三角形ABC,其中∠C为直角,边长满足a^2 + b^2 = c^2。
我们需要证明∠A和∠B都为直角。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a/sinA = c/sinCb/sinB = c/sinC将等式两边进行平方,可以得到:(a/sinA)^2 = (c/sinC)^2(b/sinB)^2 = (c/sinC)^2由于a^2 + b^2 = c^2,我们可以将等式进行代入,得到:(sinB)^2 + (sinA)^2 = 1根据三角恒等式sin^2A + cos^2A = 1,我们可以得到:(sinB)^2 + (sinA)^2 = (cosA)^2 + (sinA)^2 = 1由此可见,当∠A不为直角时,∠B必然为直角。
初二勾股定理逆定理公式1.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提出的。
勾股定理的公式表达如下:a^2 + b^2 = c^2其中 a、b、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满足该公式的三条边的比例关系。
2. 逆定理逆定理是勾股定理的一个重要推论,它在解决初中数学中一些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
逆定理的公式表达如下:如果 a^2 + b^2 = c^2 成立,那么这三个数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逆定理的意义在于,当我们已知某个三角形的边长满足勾股定理的公式时,可以根据这个公式判断该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 应用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逆定理的应用,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例子: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 3、4 和 5,我们要判断这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根据逆定理,我们可以将已知的三边长度代入勾股定理的公式中,并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3^2 + 4^2 = 5^29 + 16 = 25计算结果符合等式,所以根据逆定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4. 注意事项在应用逆定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应用逆定理时,必须满足勾股定理的公式,即 a^2 + b^2 = c^2,才能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如果已知三边的长度满足 a^2 + b^2 = c^2,但等式的两边可能相差一个数的误差,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近似值来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在进行计算时,应注意数值的精确性,尽量避免精度误差带来的影响。
5. 总结初二勾股定理逆定理公式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几何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逆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已知三边长度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为解决几何问题提供了便利。
在应用逆定理时,我们应注意勾股定理公式的条件和计算的精确性,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初二勾股定理逆定理公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提高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2.学习目标(1)理解勾股数的含义.(2)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4.学习难点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请写出几组能作为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正整数.2.预习自测1.由7、24、25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2.我们知道以3、4、5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那6、8、10呢?9、12、15呢?你发现了什么?(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什么?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勾股数●活动一理解定义像3、4、5这样,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成为勾股数. 即满足的三个正整数就称为勾股数.再如:…●活动二推理论证我们知道3、4、5是一组勾股数,那么3k 、4k 、5k (k 是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吗? 因为,,所以且3k 、4k 、5k 均为正整数,所以3k 、4k 、5k 也是一组勾股数.●活动三 推广提升一般地,如果a 、b 、c 是一组勾股数,那么ak 、bk 、ck (k 是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吗? 因为,,而,∴∴,则ak 、bk 、ck (k 是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请你再写几组勾股数.问题探究二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知识★ ●活动一 初步应用 例1 如图,某港口P 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nmile ,“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nmile, 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E NRP Q【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详解:根据题意PQ=16×1.5=24,PR=12×1.5=18, QR=30,因为,即,所以QPR=90o .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 点拨:由已知条件易想到求出两轮船航行的路程,即为三角形的边长,从而已知C A 三角形的三边长,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而解决问题 .●活动二 拓展提升例2 如图,南北向MN 为我国领域,即MN 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反走私A 艇发现正东方向有一走私艇C 以13海里/时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MN 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已知A 、艇的距离是13海里,A 、B 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B 测得离C 艇的距离是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间进入我国领海?【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详解:设MN 交AC 于E ,则∠BEC=90°.又AB 2+BC 2=52+122=169=132∴△ABC 是直角三角形,∠ABC=90°.又∵MN ⊥CE ,∴走私艇C 进入我领海的最近距离是CE ,则CE 2+BE 2=144,(13-CE )2+BE 2=25,得26CE=288,∴CE=13144. 13144÷169144≈0.85(小时),0.85×60=51(分).9时50分+51分=10时41分.答:走私艇最早在10时41分进入我国领海.点拨:由题意可得△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ABC=90°,由题可知走私艇C 进入我领海的最近距离是CE ,再利用勾股定理建方程求出CE 的长,从而解决问题.问题探究三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运用例3. 某中学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 ,如下图所示,学校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A=90°,AB=3m ,BC=12m ,CD=13m ,DA=4m ,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问学校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买草皮?【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详解:连接BD. 在Rt△ADB中∠BAD=90o,BD==5,在△DBC中,则∴∠DBC=90o,∴S四边ADBC=S△ADB+ S△DBC=5×12=36∴36×200=7200(元).答:学校需投入7200元买草皮.点拨:根据条件易想到链接BD,将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由AB=3,AD==4,易求BD=5,而△CBD中已知三边的长,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面积计算公式求出答案.3.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 一般地,如果a、b、c是一组勾股数,那么ak、bk、ck(k是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难点突破】1.三个数是勾股数,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较小的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较大数的平方.(2)三个数必须是正整数.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时,首先应想到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3.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运用时需注意正确区分:勾股定理是在直角三角形中运用,而其逆定理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4.随堂检测1. 在△ABC中,三边长a、b、c满足 = 0,则此三角形为()A . 钝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答案】D2. 将勾股数3,4,5扩大2倍,3倍,4倍,…,可以得到勾股数6,8,10;9,12,15;12,16,20;…,则我们把3,4,5这样的勾股数称为基本勾股数,请你也写出两组基本勾股数:, .【知识点:勾股数】【答案】5,12,13;9,40,41.3.如图,甲乙两船从港口A同时出发,甲船以16海里/时速度向北偏东50°航行,乙船以12海里/时向南偏东方向航行,3小时后,甲船到达C岛,乙船到达B岛.若C、B两岛相距60海里,问乙船出发后的航向是南偏东多少度?东【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思想:模型思想】【答案】∵AC=16×3=48,AB=12×3=36,∴222222+=-==,BC AC AB604836∴△ABC为直角三角形且∠CAB=90°,∴乙船出发后的航向是南偏东40o.4.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与∠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零件各边尺寸:AD=4,AB=3,BD=5,DC=13 , BC=12,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思想:模型思想】【答案】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在△ADB中,,则,∴∠DAB=90o,同理,在△DBC中,则∴∠DBC=90o,∴这个零件符合要求.。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一、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基础定理之一,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的关系。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用公式表示就是:c² = a² + b²,其中c表示斜边的长度,a和b分别表示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勾股定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和印度,但最早被发现并应用的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家勾股。
因此,这个定理被称为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测量和计算方面。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角度以及面积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使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的情况。
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指,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满足c² = a² + b²,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这个逆定理也被称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
为了证明逆定理的正确性,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推导来证明。
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为a、b、c,且满足c² = a² + b²。
首先,我们可以假设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即不存在直角。
根据三角形的角度性质可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度。
如果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个角度之和一定小于180度。
假设三个角度分别为A、B、C,且A + B + C < 180度。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推导c²的表达式。
根据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
将这个表达式代入c² = a² + b²中,得到a² + b² - 2ab·cosC = a² + b²。
经过简化后可得- 2ab·cosC = 0,即cosC = 0。
根据余弦函数的性质可知,当cosC = 0时,角C等于90度。
商南县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编号 14课 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主备人:杨培朝 二次齐备时间 三次备课人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 培养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增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五、课时设计:1课时六、教学流程:(一)学生自学自助探究:1、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 定理;它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 定理.2、请写出三组不同的勾股数:、 、 .3、测得一块三角形麦田三边长分别为9m ,12m ,15m ,则这块麦田的面积为________㎡。
4、借助三角板画出如下方位角所确定的射线:①南偏东30°;②西南方向;③北偏西60°.(二)对学 已知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一点,若AB =10,BD =6,AD =8,AC =17。
(1)判断三角形ABC 的形状。
(2)求CD 的长(3)求S △ABC .① ② ③ACB D(三)群学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 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海天”号的航行方向.(四)教师点拨1实际问题向三角形转化,斜三角形向直角三角形转换。
2讲解群学中的习题。
(五)当堂检测:1、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3,BC =4,CD =5,AD =25,∠B =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六)课后反馈:教师阅评“学后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反思。
干货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常用的11公式是什么勾股定理大家都非常熟悉,在高中学习数学的时候经常用到,那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什么,来看一下!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最长边所对的角为直角。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断三角形是否为锐角、直角或钝角三角形的一个简单的方法。
若c为最长边,且a²+b²=c²,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a²+b²>c²,则△ABC是锐角三角形。
如果a²+b²<c²,则△ABC是钝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在中国,《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蒋铭祖对《蒋铭祖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证明。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即“勾”,“股”)边长平方和等于斜边(即“弦”)边长的平方。
也就是说,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那么a²+b²=c²。
勾股定理现发现约有4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2勾股定理常用的11个公式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那么a²+b²=c²;2.(3,4,5),(6,8,10)……3n,4n,5n(n是正整数)。
3.(5,12,13),(7,24,25),(9,40,41)……2n+1,2n^2+2n,2n^2+2 n+1(n是正整数)。
4.(8,15,17),(12,35,37)……2^2*(n+1),[2(n+1)]^2-1,[2(n+1)]^2+1(n是正整数)。
5.m^2-n^2,2mn,m^2+n^2(m、n均是正整数,m>n)。
6.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内容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勾股定理逆定理(二)课时修改意见知识与能力:1 •掌握互逆命题的意义,会写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成立;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建立实际问题转化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
2、灵活应用勾股定八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心理特征趋于逐渐成熟时期,是学生由试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种急于尝试和运用的冲动,若不能正确引导,则必将对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造成伤害。
通过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再探究,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发展推理能力。
引导、尝试、发现、探究、合作交流。
效果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可能出现补救措施修改意见的问题)启动课堂 (知 识再现)[活动1]知识回顾:一、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文字和几何语言的叙述:1、勾股定理(“形”到“数”的结合):文字表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和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表达:•••/C=902 . 2 2…a +b=c2、文字表达:如果三角形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几何语言表述:a+b=C•••/ C=903、点评学生汇报。
独自写出 两个定理的两 种表达方式, 并作好汇报准 备。
学生汇报。
前因后果 可能混淆“数”与“形”的完美结 合,才产生勾股 定理及其逆定 理,怎样结合, 其结果可以让 学生讨论后加 深印象,并将定 理和逆定理区 别开来。
二、复习训练:1、如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64和49,则AC=2、由五根木棍,长度分别为3、4、5、12、13,若取其中三根木棍,组成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取法;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种取法。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要点讲解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 、c,且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我们在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时,可直接运用这个逆定理.如图1所示,在△ABC中,如果AC2+BC2=AB2,那么△ABC就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与勾股定理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两者都与a2+b2=c2有关,(2)两者所讨论的问题都是直角三角形区别:勾股定理是以“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为条件,进而得到这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a2+b2=c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则是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为条件,进而得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判别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方法.特别说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勾股定理一样,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古代科学家们在实践中逐步发现和认识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勾股定理时,也应通过实践来认识和理解它.如通过勾股数画图、剪纸、户外实践等活动认识和理解逆定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印象深刻,认识清楚,理解透彻.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依据,是运用直角三角形各种性质的先决条件,它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在生产实践与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2 如图2所示,在△ABD中,∠A 是直角,AB=3,AD =4,BC=12,DC=13,△DB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图2分析:要判断△DBC是不是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有它的三条边,而其中的BD边需要通过Rt△BAD得到,所以,解答这个问题的步骤应是,先由Rt△BAD 中的AB、AD求得BD,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判定.解: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在Rt△BA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2=AD2+AB2=33+42=25,所以BD=5 .在△DBC中,BD2+BC2=25+144=169=132=CD2.所以△DBC是直角三角形.例3 如图3所示,在某市的地图上有三个景点A、B、C,已知景点A、B 之间的距离为0.4cm,景点C、B之间的距离为0.3cm,景点A、C之间的距离为0.5cm,问这三个景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分析:要判别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只要验证AB2+BC2=AC2即可.解:因为0.3 2+0.42=0.52,所以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说明:在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时,一是要根据三角形中的三条边,看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边的平方;二是注意将一组勾股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所得数仍是勾股数.。
专题0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要点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用是判定某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为“形”,是通过计算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要点二、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1)首先确定最大边(如c ).(2)验证2c 与22a b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222c a b =+,则△ABC 是∠C=90°的直角三角形;若222c a b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当222a b c +<时,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当222a b c +>时,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三角形的最大边.要点三、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222x y z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 y z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熟悉下列勾股数,对解题会很有帮助:①3、4、5;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9、40、41……如果a b c 、、是勾股数,当t 为正整数时,以at bt ct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1)22121n n n -+,,(1,n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2)2222,21,221n n n n n ++++(n≥1,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3)2222,,2m n m n mn -+(,m n m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一、单选题1.(2020ꞏ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八年级月考)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在△ABC中,若∠A:∠B:∠C=1: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B.在△ABC中,若a2=(b+c)(b-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C.在△ABC中,若∠B=∠C=∠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D.在△ABC中,若a:b:c=5:4: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答案】C【分析】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或三边满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则为直角三角形,否则则不是,据此依次分析各项即可.【详解】A.△ABC中,若∠B=∠C-∠A,则∠C=∠A+∠B,则△ABC是直角三角形,本选项正确;B.△ABC中,若a2=(b+c)(b-c),则a2=b2-c2,b2=a2+c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本选项正确;C.△ABC中,若∠A∶∠B∶∠C=3∶4∶5,则∠,故本选项错误;D.△ABC中,若a∶b∶c=5∶4∶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本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确定三角形的最长边;②分别计算出最长边的平方与另两边的平方和;③比较最长边的平方与另两边的平方和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直角三角形.2.(2020ꞏ山西九年级专题练习)已知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AM=MN=2,NB=1,以点A为圆心,AN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为圆心,BM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则△ABC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答案】B【分析】依据作图即可得到AC=AN=4,BC=BM=3,AB=2+2+1=5,进而得到AC2+BC2=AB2,即可得出△ABC是直角三角形.【详解】如图所示,AC=AN=4,BC=BM=3,AB=2+2+1=5,∴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3.(2020ꞏ广西防城港市ꞏ八年级期中)在△ABC 中,AB =1,AC =2,BC 形为()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解析】解:在△ABC 中,AB =1,AC =2,BC ∵22212+=,∴△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4.(2020ꞏ陕西九年级专题练习)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里记载有这样一道题:“问有沙田一块,有三斜,其中小斜五里,中斜十二里,大斜十三里,欲知为田几何?”这道题讲的是:有一块三角形沙田,三条边长分别为5里,12里,13里,问这块沙田面积有多大?题中“里”是我国市制长度单位,1里=500米,则该沙田的面积为()A .7.5平方千米B .15平方千米C .75平方千米D .750平方千米【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而结合直角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详解:∵52+122=132,∴三条边长分别为5里,12里,13里,构成了直角三角形,∴这块沙田面积为:12×5×500×12×500=7500000(平方米)=7.5(平方千米).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三角形的形状是解题关键.5.(2019ꞏ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若较小的两个半圆的面积之和等于较大的半圆的面积,则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答案】B【解析】设最大半圆半径为c,最小半圆半径为a,第三个半圆半径为b,则三角形中最长边为2c,最短边长为2a,第三边为2b;∵较小的两个半圆面积之和等于较大的半圆面积,∴πa 22 πb22πc22,化简得,a2+b2=c2,∴(2a)2+(2b)2=(2c)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6.(2020ꞏ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八年级月考)在一个长为8分米,宽为5分米,高为7分米的长方体上,截去一个长为6分米,宽为5分米,深为2分米的长方体后,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一只蚂蚁要从该几何体的顶点A处,沿着几何体的表面到几何体上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________分米.【答案】;13或【解析】试题分析:把立体图展开可得①根据侧面展开图可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AB最短,故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13分米;②根据立体图形可知把AC,BE向外展开,得到直角边长为5+1+=7,把中间凹面展开可得到直角边为6+2+2=10,=③同②的方式,得到两直角边分别为11和6,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最短距离为.考点: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7.(2019ꞏ,三角形的最大边上的高等于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即可.,∴22212+==∴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122高⨯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8.(2020ꞏ河北九年级其他模拟)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3AB =,4BC =,12CD =,13AD =,90B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______,【答案】36【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CD △的形状,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在ABC 中,3AB =,4BC =,90B ∠=︒∴5AC ===∵12CD =,13AD =∴在ACD △中,有2225+12=13即222AC CD AD +=∴ACD △是以AC 、CD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Rt ABC Rt ACDABCD S S S =+ 四边形1122AB BC AC CD =⋅+⋅113451222=⨯⨯+⨯⨯36=故答案是:36【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够将求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求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是解题的关键.9.(2019ꞏ全国)如图,点P 在第一象限,△ABP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当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运动时,点B 随之在y 轴的正半轴上运动,运动过程中,点P 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______;若将△ABP 的PA 边长改为,另两边长度不变,则点P 到原点的最大距离变为______.【解析】分析:根据当O 到AB 的距离最大时,OP 的值最大,得到O 到AB 的最大值是12AB=1,此时在斜边的中点M 上,由勾股定理求出PM ,即可求出答案;将△ABP 的PA 边长改为另两边长度不变,根据(22222+=,得到∠PBA=90°,由勾股定理求出PM 即可.详解:取AB 的中点M ,连OM ,PM ,在Rt △ABO 中,OM=12AB =1,在等边三角形ABP 中,无论△ABP 如何运动,OM 和PM 的大小不变,当OM ,PM 在一直线上时,P 距O 最远,∵O 到AB 的最大值是12AB=1,此时在斜边的中点M 上,由勾股定理得:∴,将△AOP 的PA 边长改为,另两边长度不变,∵(22222+=,∴∠PBA=90°,由勾股定理得:,∴此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理解题意求出PD的值是解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0.(2019ꞏ广东云浮市ꞏ八年级期末)学校要对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BCD进行绿化,已知AD=4米,CD=3米,AD⊥DC,AB=13米,BC=12米.(1)若连接AC,试证明:OABC是直角三角形;(2)求这块地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这块地的面积是24平方米.【分析】(1)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1)∵AD=4,CD=3,AD⊥DC,由勾股定理可得:5==,又∵AC 2+BC 2=52+122=13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2)△ABC 的面积-△ACD 的面积=115123422⨯⨯-⨯⨯=24(m 2),所以这块地的面积是24平方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和b ,斜边为c ,那么a 2+b 2=c 2.反之也成立.11.(2020ꞏ全国)ABC ∆三顶点坐标()4,5A ,()1,3B -()1,2C -,通过运算,判断ABC ∆形状.【答案】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求出AB 、AC 、BC 的长度,然后进行判断.【详解】AB ==AC ==BC ==AB BC ∴=且222AB BC AC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勾股定理逆定理,能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求出AB 、AC 、BC 的长度是解题关键.12.(2019ꞏ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欲将一根长129cm 的木棒放在长、高、宽分别是40cm ,30cm ,120cm 的木箱中,能放得进去吗?请说明理由.【答案】能【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得可以放最长的长度,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果.【详解】由22221203040130++=,得木箱的体对角线长为130cm .∵130cm 129cm >,∴能放得进去.【点睛】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可以放最长的长度.13.(2020ꞏ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x 轴上,已知点C 的横坐标为3,AC 长为2,OC ,CB OA ⊥,垂足为B .请你判断AO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详解.【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先在Rt OBC 中算出BC 的长度,然后在Rt ABC 中算出AB 的长度,最后得出222AC OC AO +=,然后就可以确定这是直角三角形.【详解】∵点C 的横坐标为3,∴OB=3在Rt OBC 中:OB ⊥OA,OB=3,OC=,由勾股定理得:222BC OC OB =-=12-9=3,在Rt ABC 中:CB ⊥BA,23BC =,AC=2,由勾股定理得:222AB AC BC =-=4-3=1,∴AO=OB+AB=4,在AOC △中,,AC=2,AO=4,∴22AC OC +=4+12=16=2AO ,∴AOC △为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根据题目条件逐一求出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14.(2018ꞏ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在图1、图2的网格中,每个小四边形均为正方形,且边长是1.如果三角形的顶点均在网格交点处,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格点三角形.下面的三角形均为格点三角形.(1)如图1,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在图2的网格中,请你以DE为底边,画一个面积为7.5的等腰三角形.【答案】(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解可得;(2)先作出线段DE的中垂线,再在此直线上找到满足条件的格点,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2=BC2=12+32=10,AB2=22+42=20,∴AC2+BC2=AB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所示,△DEF即为所求.设所求三角形的高为h,∵∴17.52⨯=,∴h=2,∴腰长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15.(2019ꞏ全国)已知a ,b ,c 为正数,满足如下两个条件:a+b+c=32①14b c a c a b a b c bc ca ab +-+-+-++=②,【答案】以为三边长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最大内角为90°【解析】试题分析:两个方程,有三个未知量,不能解出具体数值,但是能求出a,b,c 关系,本题利用代入,因式分解,求出a,b,c 关系.试题解析:解法1:将①②两式相乘,得8b c a c a b a b c a b c bc ca ab+-+-+-++++=()().即:()()()22222244b c a c a b a b c bc ca ab +-+-+--+-+=0,即()()()222222b c a c a b a b c bc ca ab +-+-+-++=0,()()()222222b c a c a b a b c bc ca ab +-+-+-++=0,即())22220b c a ab a b c abc ⎡-+--+⎣=,即()())220b c a c a b abc ⎡-+--⎣=,即()()()0b c a c a b c a b abc-++--+=,所以b ﹣c+a =0或c+a ﹣b =0或c ﹣a+b =0,即b+a=c 或c+a=b 或c+b=a .90°.解法2:结合①式,由②式可得得1024-2(a 2+b 2+c 2)=14abc ,又由①式得(a+b+c )2=1024,即a 2+b 2+c 2=1024﹣2(ab+bc+ca ),代入③式,得1024-2[1024-2(ab+bc+ca )]=14abc ,即abc=16(ab+bc+ca )﹣4096.(a ﹣16)(b ﹣16)(c ﹣16)=abc ﹣16(ab+bc+ca )+256(a+b+c )﹣163=﹣4096+256×32﹣163=0,所以a=16或b=16或c=16.结合①式可得b+a=c或c+a=b或c+b=a.因此,以为三边长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最大内角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