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弘扬湖湘人文精神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97.28 KB
- 文档页数:2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南教育现代化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区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域文化。
其心忧天下的思想精髓、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经世致用的价值标尺、不屈不饶的拼搏精神等,影响与激励一代又一代三湘民众。
湖湘文化正是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如李谷一、宋祖英、张也、谭盾等。
大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历程,学生们在这个阶段接受新的知识与新的文化。
因此,什么样的教育品格、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教育内容,必将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教育影响。
把湖湘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活动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两者的结合,是教育的使命,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提高湖南高校音乐教育的精神品格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湖湘文化具有鲜明化、个性化的观念标签,它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存在的反映。
其中所包裹的丰富思想价值与深邃精神内容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学习的。
作为接受音乐教育的湖南高校学生们,绝大部分来自于湖湘本土,生于此,长于此,受教于此。
对于他们而言,感受湖湘文化、体验湖湘文化、了解湖湘文化、探寻湖湘文化、品读湖湘文化,是身为湖湘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补给和文化馈赠。
因此,湖湘文化需要以教育这个桥梁,在客观上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活动中。
在音乐教育中研究、传播、弘扬湖湘文化,不仅能拓展音乐教育中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其精神层面、价值取向、知识构建等方面受益良多,培养更加亲切的'教育情感。
(二)多样湖南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内涵湖湘文化中的艺术,就像一座珍藏了奇珍异宝的宝藏。
有的显露在外,登入艺术的殿堂,有的却隐匿民间,等待我们去采挖。
湖湘的传统剧目如花鼓戏、目莲戏、巴陵剧等,湖湘的传统曲艺如长沙弹词、祁阳小调、常德丝弦等,湖湘的传统舞蹈如土家族摆手舞、湘西苗族鼓舞、衡南七巧龙舞等,湖湘的传统民歌如桑植民歌、湘西苗族民歌、土家族打溜子等。
这一切表明,湖湘文化的艺术宝库值得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发掘研究、弘扬传播,让湖湘文化的艺术焕发出光彩夺目、璀璨亮丽的光芒。
如何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作文哎呀,说起湖湘传统文化,那可是咱们湖南人的骄傲啊!它可不仅仅是那些古老的典籍和礼仪规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
那么,如何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呢?别着急,我这就给你支招!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咱们可以讲究一下“食不言,寝不语”,这可是湖湘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之一。
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谈论琐事,要有修养,要有教养。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能够影响到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受到感染。
我们要学会欣赏湖湘传统文化的美。
比如说,湖湘地区的风景名胜可是世界闻名的。
岳阳楼、张家界、凤凰古城等等,这些地方都是湖湘文化的瑰宝。
我们要学会去欣赏这些美景,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
我们还要学会欣赏湖湘的传统艺术,比如说湖南花鼓戏、湘剧等等。
这些艺术形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是湖湘文化的精髓所在。
我们要学会传承湖湘传统文化。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要想传承湖湘传统文化,首先要了解它。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等方式来了解湖湘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然后,我们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让他们从小就接触湖湘传统文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里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湖湘传统文化。
我们要学会创新和发展湖湘传统文化。
湖湘传统文化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来看待。
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让湖湘传统文化更加生动、活泼。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湖湘的传统艺术与现代音乐、舞蹈相结合,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把湖湘的美食与现代烹饪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美味佳肴。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湖湘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还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它。
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是一件光荣而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学会欣赏、传承和创新湖湘传统文化。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湖湘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养育人文精神的学校德育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
基础教育阶段正是一个人“立志、培智、陶情”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多年来,学校抓住人文精神养育这条主线以应对时代的挑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将此作为学校相当长时期的一条德育工作主线,对中学生基本道德品德的养成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养育人文精神学校德育的必要性人文精神是尊重人的个性与价值,追求民主、和谐与公正,强调责任、奉献与合作,崇尚科学与创造,通过自强与奋斗,从而造福人类、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风尚、道德行为的集中表现。
我们强调人文精神养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地、深刻地理解并妥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养成人文精神的思想风尚、道德行为以求得人文与科学的结合,为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一)它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2000年,我校制定学校四年办学规划,确定了学校的育人目标为:“做一个有赤诚之心报国之志的中国人,有高雅气质高尚道德的文明人,有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现代人”。
我校的德育工作正是以此为目标,将培养“中国人”、“文明人”、“现代人”的落实,具体地体现于人文精神养育的德育工作主线。
(二)它是应对科技进步挑战的有力措施我们正处在科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时期,社会上种种诱惑和发展进程出现的不能避免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他们辨别是非、抵御干扰的能力较弱,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能正确地评价和估量自己,加之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实质上是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由于科学技术高速的发展,精神贫乏、道德沦丧,曾经是经济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教育上遭遇到的严峻问题。
面对今天的教育现状,我们从学生生理、心理需求出发,探索和实践以人文精神养育为主线的德育工作的内容和途径,积极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如何发挥人文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价值功能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精神以人为本论文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着眼于精神建设,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了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实践途径。
校园文化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人格完善、价值趋向以及促进学生的思想、文化、心理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往往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以人文精神为特质,通过环境熏陶,着眼精神建设,达到情感与心理之间的共融与互换,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如何发挥人文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耳熏目染,把人文精神贯穿于和谐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总称。
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前提和条件,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种显性为主的文化。
良好的物质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
在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中,要善于把人文精神贯穿其中。
我国古代的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使学生获超然世外之感,在万籁俱寂之中悟通皈真”。
现代教育更加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师生人文精神养育中的作用,不仅注重校址的选择,而且积极地把自然环境创设成为理想教育场所。
高大的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宽敞明亮的教室、清洁卫生的校道、精致的雕塑,与绿树、草坪、园林小品相互村托,形成错落有致、协调一致的景观。
师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人文教化,耳懦目染,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2层层深入,把人文精神深化于和谐校园的精神文化培育中和谐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为全校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而且具有特色的理念和精神。
在初中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初中阶段是我们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德育建设对我们的人格形成和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来简单探讨一下在初中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性1.助力人格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精神被认为是一种探求人性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它包含着人类的价值观,工具价值和非物质价值。
正是由于人文精神的存在和引导,我们人类才被赋予了丰富的灵魂和高尚的品格。
在初中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个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人文素质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同时,人文精神也对人格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助力作用。
2.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人文精神是一种介于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理念和文化价值,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后盾。
在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提高他们的社会情感和服务意识,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3.增强知识传承和创新能力人文精神是一种具有非常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的精神财富,它蕴含了人类智慧和历史经验的积累。
在初中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储备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人文精神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引领学生思考和探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二、实践弘扬人文精神的方法1.多方位地强化课程建设在初中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和教学案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增强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
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和互动教学的手段来丰富课程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集体行动和智力碰撞的场所,这里可以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师德修养的重要方面。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具体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些个人心得和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文观。
人文精神是指人以人为本,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思想理念和道德准则。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起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只有我们自己拥有了人文精神,才能用心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是一个社会小型化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们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相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鼓励他们以正确的方式与他人交流,从而培养出他们的人文精神。
第三,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文精神不仅仅是关注个体,更要关注社会整体。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年轻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关心社会、关心弱势群体,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学生才能真正具备人文精神。
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学科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不同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与人文精神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力量。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思辨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有情怀、有格局的人。
最后,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
家庭是培养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在家庭中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和家长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从而形成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良好教育氛围。
浅谈初中德育建设中人文精神的弘扬摘要:一个班级应团结进取、互帮互助,班级就是大家庭。
只有班级中的每个同学都品行良好,那么我们班级才算好,才能起到通过人文精神渗透,做好初中生健康心灵的守护者的目的。
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沟通的桥梁,用我们的“爱”,在德育工作中弘扬人文精神,做好初中生健康心灵的守护者。
关键词:初中;德育建设;人文精神初中生的发展,不仅包括学习知识,更包括学会做人做事以及自身的道德水平。
因此,在班级教育上,要充分融入我们的爱。
鼓励学生学习要竭尽全力,踏实奋斗。
在开展初中德育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德育建设理念,突出德育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握人文精神的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初中生对人文精神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强化自身对带班育人理念的理解。
一、做好德育建设的意义要进行全面的德育建设,要结合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具体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体现自己德育建设对学生一定的影响,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接受相关德育建设,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真正变成自己的思想生活。
我国教育要求教师将德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从内心有一种文化自信,不同于文化课的一般教育,加入传统文化教育后,学生内心中的责任感会不断提升,学习主动性才会更强烈。
二、德育建设理念内涵与作用1.具备仁爱之心,弘扬人文精神基于德育建设理念,教师在德育建设中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要用心去引导学生,明白德育建设德育建设理念,教师要常怀一颗温柔细致的教育之心,可以通过图画、文字和视频展示德育建设内容,宣扬人文精神内涵文化。
另外,在德育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德育建设理念的影响力,坚守本心,坚守育人理念。
开展德育建设工作时,我们要坚守育人理念,结合德育建设理念的概念及内涵,例如指导学生参与到图书馆展览当中,能够使学生对德育建设理念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使德育建设理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提倡奉献精神,把握人文精神新的形势下,我们开展德育建设的时候要提倡奉献精神。
传承地方名人文化丰富学校德育内涵■贺向红/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摘 要:优秀地方名人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在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中,传承地方名人文化,是丰富学校德育内涵的重要手段。
地方名人文化融入到学校德育的过程之中,能更好地提升校园德育活动实践的内涵价值。
关键词:地方名人文化 提升 德育 内涵地方名人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承和遗产,也是及其珍贵的教育资源。
我大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绝,本身就是不断传承、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传承和发展地方名人文化是教育理所当然应承担的责任,也是教育功能的不断体现。
名城苏州,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人文底蕴非常深厚,地方名人资源非常丰厚,需要我们去认真地挖掘和传承。
这些地方名人身上凝聚的文化精神,既是历史遗产的重要结晶,又是弘扬校园精神的重要支撑。
没有他们的突出贡献,苏州的文化就不会如此灿烂。
我们传承地方名人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这对丰富学校德育内涵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必须十分重视地方名人文化的传承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如何发展和弘扬地方名人文化,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尽管有一些自觉不自觉的行为,但既缺少具有深度的理性认识,又缺少大规模的实践活动。
如何传承地方名人文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传承地方名人文化的爱国理念地方名人,往往具有独立特行的创新精神和高尚精神品质。
在这些被大众公认的地方名人身上有着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这些地方名人的精神品质往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质,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下面选择几位苏州地方名人的代表人物略加说明:如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凝聚了范仲淹先生一生心志,成为激励后代仁人志士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句口号,成为一个具有深长远意义和影响力的口号,成为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和教育机构承担起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部分: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品质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1. 倡导正面行为:学校应该明确传达对于正面行为的期望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2. 建立奖励机制:学校可以制定奖励机制,以表彰那些表现出道德行为和品质的学生。
这将激励其他学生效仿,久而久之,形成整个学校的道德风尚。
3. 提供角色模型: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角色模型,例如请优秀的教师来和学生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价值观。
这样的经历能够激励学生追求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第二部分: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合作。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 提供跨学科课程:学校可以安排一些跨学科的课程,例如艺术、音乐、文学等,来引发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兴趣。
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
2. 鼓励团队合作: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例如团队项目、合唱团等,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
这将帮助他们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3. 注重社会交流: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交流活动,例如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参观博物馆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第三部分: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摘要:湖湘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来源。
我国当代大学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便培养出具有优秀民族精神的社会人才服务我国社会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只中尤为突出的便是湖湘文化。
本文简单探湖湘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湖湘文化;思想政治;大学教育湖湘文化特征鲜明,传承悠久,早在先秦两汉便形成最初的文化形态——楚汉文化。
湖湘文化经过宋元儒学研究的发展蜕变,在近代成型,获得“材半中国”等美誉。
大学是社会精神展露的风向标,更是创造弘扬社会精神的重要领地。
大学生代表国家知识与精神财富,所以大学教育不仅要塑造出学识丰富的社会人才,更要注重人才的精神理念与社会价值观。
湖湘文化深远而渊博,是大学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领域,如何开展融入湖湘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在于强烈的爱国情感。
湖湘地带自古称楚,湖湘文化发展于楚汉文化,经历史的历练和演变形成现今的“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其内在本质展现出特立独行的民族刚韧气魄,孕育出诸多能人异士和社会圣贤。
如最早的伟大诗人的屈原到近代历史中的黄兴、蔡锷,以至于后来我们伟大的民族领袖毛泽东都是从优秀的湖湘文化中萌生而出。
经天纬地,才学致用于天下的伟大抱负。
近代湖湘文化的传扬人王船山层说过“格物致知”,本着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在唯物主义观点下传承孔子的革新辩证治学精神,将所学所知发扬于天下,应用于天下,使得才学化为富有实际意义的具体功用。
这种务实精神,在当代社会经济面临转型的重要档口,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代大学生对于湖湘文化刚韧务实的精神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进一步改进深化,以便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