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 教案 化学键
- 格式:docx
- 大小:127.66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中化学教案:理解化学键和分子结构一、引言化学键和分子结构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和性质起着关键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方式来介绍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化学键的概念与特点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指由原子间的电子对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力,用于保持原子之间的连接。
在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化学键的特点(1)化学键在物质中起到连接原子的作用,使得原子形成稳定的分子或离子。
(2)化学键的形成涉及原子外层电子的重新排列或共享,以达到稳定化学状态。
(3)化学键的强弱与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程度相关,电子云越重叠,化学键越强。
三、化学键的分类化学键根据原子间电子的共享或转移方式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电子从金属原子或轨道向非金属原子或轨道转移而形成的。
形成离子键的化学键通常包括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其中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则会接受这些电子,形成负离子。
离子键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2. 共价键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在形成分子时共享一对或多对电子而形成的键。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共价键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3. 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而形成的特殊结构。
金属键通常具有高电导率和良好的导热性。
四、分子结构1.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以化学键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实体。
2. 分子结构的特点(1)分子结构由原子间的化学键的类型、数目、长度和角度所决定。
(2)分子的三维空间构型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性质之间的差异。
3. 分子的二维和三维结构表示(1)二维结构表示常用化学式表示法,如结构式。
(2)三维结构表示常用空间结构模型,如球棒模型、空间填充模型等。
五、实例分析与练习1. 实例分析以水分子为例,分析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化学键教案优秀6篇《化学键》教案参考篇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
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
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
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
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3.课标要求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一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
在电子式的教学中,而其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就行了。
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复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1.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将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 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学生将感受化学键的物理本质。
4.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学生将理解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应用和意义。
5.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化学键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
6. 学生将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分析不同分子中的化学键特点。
7.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键概念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8.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理解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9. 课堂中将采用多媒体展示,辅助学生理解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10. 期望学生了解化学键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11. 课堂中将引导学生思考共价键和离子键在材料制备中的不同应用方式。
12. 学生将通过文献查找,探索金属键在材料工程中的重要性。
13. 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化学键的设计原则。
14. 学生将参与小组探究活动,观察和讨论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
15. 期望学生掌握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16. 学生将共同制作化学键模型,加深对不同类型键的理解。
17. 教师将使用图表和示意图,直观展示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生成过程。
18. 通过实验展示,学生将亲身感受不同类型化学键的性质差异。
19. 本节课将强调化学键的重要性和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作用。
20. 学生将参与学科交叉讨论,探究化学键在生物学和地球科学中的意义。
21. 课堂中将设置化学键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2. 通过应用案例,学生将理解不同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23.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键的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24.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共价键和离子键对物质性质的不同影响。
25. 教师将组织学生展开化学键相关领域的科普知识普及。
26. 期望学生能够将化学键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和科研中。
27.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键的数学描述和计算方法。
28. 学生将参与化学键实践操作,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键的种类与相关实验化学键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构成化合物的基础。
根据原子之间电子的共享与转移情况,化学键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一、离子键1.实验目的:观察离子键形成的条件和性质。
2.实验步骤:(1)将少量钠粒与氯气反应,观察现象。
(2)将稀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观察现象。
3.实验结果及讨论:(1)实验1中,钠粒和氯气反应生成白色结晶固体,为氯化钠。
此实验证明了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
(2)实验2中,稀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此实验也证明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离子键。
4.实验总结:离子键的形成需要具备电子转移的条件,即金属元素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
离子键的性质包括有高熔点、良好导电性和良好溶解性等。
二、共价键1.实验目的:观察共价键形成的条件和性质。
2.实验步骤:(1)将少量氢气与氯气反应,观察现象。
(2)将少量氮气与氢气反应,观察现象。
3.实验结果及讨论:(1)实验1中,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氢氯酸,此实验证明了氢原子与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共价键。
(2)实验2中,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此实验也证明了氮原子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
4.实验总结:共价键的形成需要具备电子共享的条件,即原子的外层电子数都不足以填满其电子层,因此通过共享外层电子来实现电子填充。
共价键的性质包括有低熔点、低沸点、不导电等。
三、金属键1.实验目的:观察金属键形成的条件和性质。
2.实验步骤:(1)将少量铜粉与锌粉混合,用加热方法观察现象。
(2)将钠金属与液氨反应,观察现象。
3.实验结果及讨论:(1)实验1中,铜粉与锌粉加热后形成合金。
此实验说明了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之间通过电子海模型形成金属键。
(2)实验2中,钠金属与液氨反应生成含钠离子和氨分子的溶液。
此实验也证明了钠与氨形成金属键。
4.实验总结:金属键的形成是在金属原子中形成电子海,因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化学键》教案范文教案:化学键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本质;2.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3.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4.了解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和种类;2.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食盐、金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如何形成。
2.探究共价键的形成(30分钟)a.向学生介绍原子的电子构型和价电子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氢气、氯气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原理;c.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氢气和氯气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总结共价键的特点。
3.探究离子键的形成(30分钟)a.向学生介绍正负离子的概念和电离能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c.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总结离子键的特点。
4.讲解氢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20分钟)a.向学生简要介绍氢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键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5.小结与展望(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总结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并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
四、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材料:氢气、氯气、钠片、氯化钠晶体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评价: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完成一个与化学键相关的实验项目,并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延伸活动:1.带领学生了解化学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晶体的形成、化学反应的进行等;2.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研究,了解其他种类的化学键,如π键、金属键等。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讲义的复习;2.完成相关的习题和练习。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共价键与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键一、引言化学键是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在高中化学中,最常见的两种化学键是共价键和离子键。
本文将介绍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
二、共价键1. 概念与形成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电子的共享而形成的。
每个原子都希望达到稳定状态(满足八个外层电子),因此它们通过共享电子来实现目标。
2. 特点(1)强度:共价键通常比离子键强,但比金属键弱;(2)方向性:共价键在空间中具有方向性,这种方向性可影响分子形状;(3)非极性与极性:根据不同元素之间的电负性差异程度,可以区分出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4)单、双和三重共价键:根据原子之间所分享的电子对数目,可以区分出不同类型的共价结构。
三、离子键1. 概念与形成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静电力所形成的。
金属元素通常失去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则获取这些电子,形成阴离子。
2. 特点(1)强度:离子键通常比共价键强;(2)晶体结构:由于离子间相互吸引力的存在,离子化合物通常形成晶体结构;(3)导电性:在熔融状态或溶解于水中时,离子化合物可以导电;(4)溶解性:离子化合物因为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易于溶解。
四、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应用1. 共价键的应用(1)有机化合物:许多有机化合物都由碳、氢以及其他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2)生命中的共价键:DNA、蛋白质等生命分子中含有大量的共价键,决定了其结构和功能。
2. 离子键的应用(1)盐类:所有盐类都是通过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如氯化钠等;(2)药物和肥料:很多药物和肥料是由具有较强溶解性质的离子化合物构成的;(3)陶瓷材料:陶瓷材料中通常含有氧化物或硅酸盐等离子化合物。
五、结论共价键和离子键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共价键通过电子的共享产生分子结构,而离子键则是通过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晶体结构。
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共价键与离子键一、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基本概念共价键与离子键是化学反应中两种常见的化学键类型。
共价键主要形成于非金属原子之间,而离子键则主要形成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本文将重点介绍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特点以及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共价键的形成原理与特点1. 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共价键形成是由于非金属原子间电子的共享。
在共价键形成过程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轨道重叠,从而使得电子在两个原子之间共享。
共价键的共享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其中σ键是轴向重叠,而π键是侧向重叠。
2. 共价键的特点共价键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共价键通常形成于非金属原子之间;(2)共价键形成后,原子外层电子数目得到共享,形成共价键后的原子会出现电子构型的改变;(3)共价键的强度一般较弱,化学键的断裂需要一定能量;(4)共价键的极性可以通过元素的电负性差异来判断。
三、离子键的形成原理与特点1.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离子键是由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一种特殊化学键。
在离子键形成的过程中,金属原子由于较低的电负性,倾向于失去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原子由于较高的电负性,倾向于接受电子形成阴离子。
由于电荷的吸引作用,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与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形成了离子键。
2. 离子键的特点离子键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离子键通常形成于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2)离子键形成后,创建了具有正负电荷的离子;(3)离子键的强度较大,一般需要较高的能量才能够断裂;(4)离子键在固体中形成离子晶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热导性和电导性。
四、共价键与离子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 共价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共价键在化学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1)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是有机反应中的关键步骤,例如酯化反应、酰化反应等。
(2)共价键的极性可以影响分子的性质,如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存在会导致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
(3)共价键的键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平衡常数。
高一化学键教案(3篇)高一化学键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学键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化学键教案1【基础知识导引】一、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用结构式表示简单共价分子。
3.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及其形成。
二、重点难点1.重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难点:离子键和共价键本质的理解。
【重点难点解析】(一)离子键1.氯化钠的形成[实验5—4]钠和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钠实验目的:巩固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性质;探究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实验步骤:取一块黄豆大小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和白烟。
实验结论:钠与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钠2Na?Cl2点燃2NaCl注意:钠的颗粒不宜太大,当钠粒熔成球状时就迅速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不宜太迟。
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试用已学过的原子结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钠、氯的电子层结构为不稳定结构,钠原子易失去电子,氯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电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当钠与氯气相互接触并加热时,钠、氯原子具备了发生电子转移的充要条件,发生电子转移形成了稳定的离子——Na和Cl。
带异性电荷的Na和Cl之间发生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2.想一想:Na与F、K与SO4、Ca与O等阴、阳离子之间能否产生静电作用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2.离子键的定义与实质(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实质:就是阴离子(负电荷)与阳离子(正电荷)之间的电性作用。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键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能够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化学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2. 理解分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稳定性。
教学准备:
教材、幻灯片、实验器材、化学键模型等。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10分钟)
1. 共价键的概念和特点
2.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金属键的特点和应用
第三步:示例分析(15分钟)
通过示例分析不同种类的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实验操作(20分钟)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键的实验操作,观察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加深
对化学键的理解。
第五步:验收与总结(10分钟)
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验收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化学键的种类及特点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
教学反思:
化学键是化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但很多学生常常会混淆不同种类的化学键。
因此,本节
课要重点讲解不同种类的化学键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键》教案参考内容(最新4篇)化学教案《化学键》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1.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
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
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典型化合物形成的分析,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进而认识化学键的含义(2)、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3)、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重组(4)、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氯化钠生成过程的实验观察和微观想象,产生探究欲望(2)、了解模型方法在解决化学问题上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5—10分钟);⑤家庭作业;○6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如:
Na、Cl、Mg、S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B型(如NaCl):
AB
2型(如MgCl
2
):
A 2B型(如Na
2
O):
注意:
1.离子须标明电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
如:
用电子式表示Cl
2
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
4、共价键的种类:
①非极性共价键:在H
2、N
2
、Cl
2
这样的单质分子中,由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
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
②极性共价键:在HCl、H
2O、CO
2
这样的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
共用电子对将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显负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一方显正电性,这样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四、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如:H
2O、CO
2
、SiO
2
等都是共价化合物。
2、表示方法:用电子式表示含共价键的分子形成过程:
HCl :
CO
2
:
五、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概念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粒子间的作用阴离子与阳离子键存在离
子键
原子间存在共价键
熔沸点较高一般较低,个别很高(如SiO
2
)导电性熔融态或水溶液导电
熔融态不导电,溶于水有的导电
(如硫酸),有的不导电(酒精)
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一定破坏离子键,可能破
坏共价键(如NaHCO
3
)
一般不破坏共价键
实例
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
属的氧化物中酸、非金属的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中
【注意】熔融态是否导电是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最可靠的依据,因为所有共价化合物在熔融态时都不导电,所有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态时都导电。
六、化学键
1、定义: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分类:
3、化学反应的本质:
注意:
1.当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2.当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3. 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4. 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个别含有金属元素,如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
5. 非金属单质只有共价键,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
6.简单地说,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是极性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是非极性健;有机物中碳碳之间是非极性健;碳与其他原子,其他原子与氢原子之间是极性健。
7.
8.晶体共有五种: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过度晶体
金属晶体熔化破坏金属键,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原子晶体破坏共价键,分子晶体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和氢键),过度晶体(主要是石墨)破坏共价键和范德华力。
所以,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原子晶体和过度晶体,原子晶体如金刚石、金刚砂、单晶硅、二氧化硅,过度晶体如石墨。
(二)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一、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分子之间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特点:
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
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气态、液态、固态非金属单质分子之间。
但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微粒之间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3、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
例如,熔、沸点:I2>Br2>Cl2>F2
二、氢键
1、定义:分子间存在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
2、形成条件:除H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O、F、N
3、存在:氢键存在广泛,如蛋白质分子、H2O、NH3、HF等分子之间。
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4、
【解析】A 不正确,两个氯离子均要单独写,不能合并在一起表示,应改为。
离子电荷表示法(如R 2-
)与化合价(如R -2
)不同,“2-”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而“-2”则表示化合价为-2价,另外,化合价应写于元素符号正上方,故B 项不正确,应
改为。
在简单阳离子符号周围不再用方括号[ ],而只用简单离
子符号表示,所以C 项不正确,应改为Mg 2+[·
×O ·×]2-。
D 项正确。
E 中有错误:Na +
电子式加了方括号且阳离子不标明最外层电子数。
F 中Na +
、Br -
都没有标离子所带电荷数。
G 中,应把氟原子、氟离子分写在镁原子、镁离子的两侧,两个氟原子不能合并表示。
【答案】DH
【当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B .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
C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Ba(OH)2 B.C aC l2 C.H 2O
D.H 2
3.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4.在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 .CO 2
B .P
C l3
C .CC l4
D .NO 2
5.下列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 A .C 2H 5OH B .Cl 2 C .SiCl 4 D .CH 3Cl 6.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①Na 2O 2 ②CCl 4 ③FeS 2 ④NH 4Cl ⑤H —O —O —H ⑥Ca (OH )2 A .①②③④ B .④⑤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7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 6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 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C 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 .C 60中含离子键 D .C 60的分子量是720
8.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 .碘升华 B .溴蒸气被木炭吸咐 C .酒精溶于水 D .HCl 气体溶于水
9.在下列H 2O 、H 2O 2、Ba (OH )2、Na 2O 2、K 2O 等化合物中,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化合物是 ;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化合物是 ;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化合物是 .
10.在NaCl 、NaOH 、N 2、H 2S 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只含有极性键的是
,只含有非极性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