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影视改编
- 格式:ppt
- 大小:671.50 KB
- 文档页数:59
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3篇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1《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
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
在福贵的一生当中,最初的纸醉金迷,到五颗枪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痛,再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接受,影片结尾时吃饭时的辛酸苦楚,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
《活着》是跨越年代的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个人的命运。
看《活着》时,我想到了一句话,“当你第一百次跌倒时,请不要忘记前面的九十九次你都站起来了!”我认为福贵的这一生便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家产败光、父亲离世、被拉壮丁的拉去打仗却成了战俘、妻子病了无钱医治、儿子被抽血致死、女儿又聋又哑死于难产,就连女婿、外孙,都死于非命,仿佛那个特殊年代的全部灾难都落在了福贵身上。
而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一个强魄的人去掉大半精魂。
可是福贵在这一系列的打击后,仍好好的活着,还可以幽默轻松的向别人讲述他这一生。
福贵的坚强,不同于保尔和牛虻那样为信仰而生的坚强;不同于司马迁为实现先父遗愿苟活著书的坚强;不同于张自忠上将为了抗日大局忍受“汉奸”骂名的坚强。
他只是一个标准的败家子,普通的壮丁,平凡的农民。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坚强更能激励人心,如周国平所言:“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在这个世界上,如保尔等人轰轰烈烈的坚强毕竟在少数,承受着这些平凡苦难的人,始终卑微而又坚强的生活在社会最不起眼的一角!而每一天,我们的身边都会有这样的人:为情所困、为钱所迫、为生活所打击、为学习所压抑的林林总总的平凡之人。
自以为世界放弃了他们,于是他们也放弃了世界!我想这些人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承担的所谓的苦难都没有福贵一个来的大,而他们走了,永远的离开了,福贵却依然爱着自己,爱着生活,好好的活了下去。
是福贵没心没肺吗?他在亲人离开时的眼泪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那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福贵可以那么孤独的活着呢?他那样孤苦伶仃的活着,幸福吗?我只想说,活着便是最大的幸福!好好活着,或者就是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
浅谈影视剧《红高粱》片尾曲《九儿》演唱的民族元素《红高粱》是张艺谋执导的一部著名电影,该影片由杨洪基、巩俐、李保田等主演,该片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该片讲述了在动荡年代,一个父亲带着母亲被抢走的九儿长大成人的故事,片尾曲《九儿》是该影片的主题曲。
《九儿》是由杨洪基演唱的,这首歌曲在整个影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因为它是片尾曲,更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的民族元素。
从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上来看,《九儿》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歌曲的开头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笛子独奏,音色悠扬,使人心旷神怡,这正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民族乐器。
而随后歌曲中出现了一段短暂的鼓击乐,它不仅增添了整个歌曲的节奏感,也使人联想到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中,劳动者辛勤耕作的身影。
在整首歌曲中,还穿插着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木鱼的声音、中国古筝的琴弦声等,这样的处理不仅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同时也让人们在听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在歌曲的歌词中,《九儿》也融入了很多中国的民族元素。
歌曲的副歌部分:“九儿长大飘飘然,白雪配美艳,在场的帅哥都沉迷;早把心托付给她,金戒指要让人妒忌。
”这其中的一些词句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白雪”这个词语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自然景物,它常常和女性的美丽、纯洁相联系。
而歌词中提到的“金戒指”,则是古代中国婚礼仪式中常用的结婚物品,它代表着爱情的承诺和责任。
《九儿》中的歌词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爱情的重视。
歌中歌词“我不敢陪着你望夕阳…..我不敢北京四环那头有多远”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家庭的责任与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的重要性,重视家庭和谐和亲情,这正是《九儿》中歌词所体现的。
《九儿》这首歌曲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的民族元素。
无论从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上还是从歌词中,都能看到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影子。
这也使得这首歌曲成为了该影片的一大亮点,更使得观众在听歌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摘要由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于1989年问世,取景于乔家大院,无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而读过其原著《妻妾成群》的人们普遍反映电影不如小说,电影在各种细节和人物结局已不再忠于原著,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各种人物与复杂的内心世界已经借由镜头无限的放大,而其中电影与援助之间的文学差异便是此文的讨论之处。
关键词:大红灯笼封建婚姻制度扭曲的人格矛盾的内心世界引言长期以来,对“忠实原著”成为电影改编的一个主导思想。
改编的“像”与“不像”成为衡量一部改编电影好坏的标准。
但是所谓的“忠实”,绝不是把原著的书面语言、人物形象原封不动、刻板拘泥地变为影视语言。
改编不应该是形式的转化,而应是艺术的再创造。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的改编就很好的在抓住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虽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总体上是突破了一直以来的桎梏,带来了影视改编的新视角。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改编是一次成功的运作。
影片的核心是由“一夫多妻”制生成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
影片讲述了受过新式教育的女主人公颂莲,在父亲去世后,迫于无奈,自愿嫁入深宅大院,给有钱的陈家做四姨太。
影片中的弑父英雄基本缺席,因而,在妻妾成群的陈家大院中,就只得上演成群妻妾丫鬟向老爷陈佐千争宠的反讽游戏。
影片中极具镜像特征的“点灯—灭灯—封灯”的程式化规矩代表了父亲权威的具体化施用与对妇女的精神控制。
和小说相比,《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独特的仪式和环境描写,大大激发了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原作中的文化象征意义反倒被遮蔽了。
一.情节的置换(一)故事发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故事的发生地从江南水乡转换到了西北内陆。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地是陈佐千老爷家的花园,描写到的海棠树、知更鸟、绵延不绝的细雨、苏州丝绸,以及多次出现的紫藤花都是江南风光的代表,这些透着生机的景物在某种程度上给人舒缓和放松的感觉。
而电影则把故事安排在了封建气息非常浓郁的乔家大院,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有的只是青砖灰瓦,以及西北地区干涸的黄土,女主人公颂莲生活的环境不过是高高的四方围墙下一片没有任何自由可言的狭窄庭院。
从《归来》看张艺谋艺术电影的回归与创新【摘要】张艺谋是中国当代著名导演,他的电影作品融合了传统与创新。
《归来》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品,通过对抗战时期的家庭故事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张艺谋电影传统上注重叙事和影像表现,同时不断进行技术和形式上的创新。
在《归来》中,他运用了大量细腻的画面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与其他作品相比,这部电影更注重家庭情感和历史背景的融合。
张艺谋通过自己的导演风格和技巧,塑造了独具个性的作品,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艺谋电影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在《归来》中展现了他作为电影大师的地位。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对观众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张艺谋,艺术电影,回归与创新,《归来》,传统与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导演风格,影响,电影大师,艺术价值。
1. 引言1.1 介绍张艺谋和他的电影张艺谋是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被誉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磅礴的场面著称,作品常常深刻地揭示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张艺谋的电影风格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主题的表达,其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在国际上备受关注。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包括历史剧、现代故事、戏剧改编等,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他都能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展现出自己的风格。
张艺谋以其对演员的精心把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张艺谋的电影在国内外均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多次斩获国际电影节大奖,被誉为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不仅在电影制作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还在中国电影界的发展和推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艺谋所创作的作品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珍贵财富,他的电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和创作实力。
1.2 《归来》电影简介《归来》是张艺谋执导的一部电影,于2014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小说《返校路上的遥望》,讲述了军人陈凯因事迹被传媒报道而被召回去参加节目录制。
国产电影大全中国电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国产电影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影视世界。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国产电影,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的一部经典国产电影。
该片讲述了两位京剧艺术家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的爱恨情仇,以及他们在历史巨变中的沉浮命运。
影片剧情感人,演员表演精湛,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
《活着》。
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主演的《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在中国20世纪的动荡岁月中所经历的沧桑巨变。
影片以其深刻的人性关怀和对历史的反思,成为中国电影的一部经典之作。
影片中的表演和情感都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是由万籁鸣执导,刘慈欣编剧,由邓华、白萍、马德华等主演的一部经典国产动画电影。
该片改编自中国古典神话故事《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
影片以其精美的画面和精彩的剧情,成为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
《红高粱》。
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由姜文、张国荣、巩俐主演,讲述了中国北方一个农村家庭的传奇故事。
影片以其宏大的场面和深刻的人性关怀,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苦难与坚韧,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影片中的表演和情感都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是由姜文执导,姜文、葛优、周润发等主演的一部黑色幽默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山村被恶霸统治,而被恶霸骗去身份的故事。
影片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精彩的剧情,成为中国电影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
以上就是一些优秀的国产电影推荐,这些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希望大家能够抽出时间,欣赏这些优秀的国产电影,感受中国电影的魅力,体验不一样的观影感受。
红高粱电影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红高粱影视鉴赏在《红高粱》里,张艺谋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积淀而成的一个隐秘的故事,他以红色为影片的基调,通过人物的塑造歌颂了自由的生命的真谛——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因而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所具有的那种漫溢的激情、漫溢的野性和漫溢的自由的追求。
红色,幸运的颜色,应为常用作结婚喜服和红包,而在<<红高粱》中红色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样被呈现出来的,从巩俐身上穿的红色喜服到天上的太阳,从被打破的酒缸里到血管里流出来的鲜红的血液,各种形式的红色充溢着银幕的每一寸。
在电影里红色有多种可能的理解,仅将它视作幸运的象征显然太轻率了,因为这个意义并不适用于电影的每个场景。
而且红色经常被用来代表生命力:血液是红色的,酒的成色,太阳光线以及喜服下包裹的女人的身体这些也都是红色的。
整个第一部分就是对生命的礼赞,洋溢着生命的本质的精神和激情。
而影片的第二部分则是被日本的侵略和由此带来的暴力所占据。
在电影的那个结尾,在一场日全食中,画面整个这射成红色。
这样红色就构成了前后两个部分的对比,繁盛的生命场面和一片空白,这种对比带给观众一种极大的落差。
但是我对这个结局还有另一种看法,及日本国旗上的红太阳给中国共产党的红旗所代替。
很难说清楚电影所安排的确切寓意。
用假定性的色彩造型把整个天地变成红色,来显示人物壮烈的心理真实,也是《红高粱》的艺术之笔,它给观众留下了一种神奇及激动之处。
这要比小说中的一带而过的一些描述更加渲染和表现。
提到这些,又不难想象,片中的“颠轿”一场戏,在那崎岖的道路上,滚滚的黄尘,轿夫那近似疯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轿中“我奶奶”的表情;酿酒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通过烟气,来回走动的人而营造出来的热气腾腾的气氛;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风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声和呐喊似的唢呐声拔地而起……这些热烈鲜明的氛围,表现的多么震撼人心啊!分析其原因,无处不和电影强调形象直观冲击力有关系。
红高粱电影简介----f3570e9e-6eb9-11ec-883f-7cb59b590d7d篇一:红高粱影视鉴赏在《红高粱》中,张艺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中国古代文明积累的秘密故事。
他以《红色》为电影基调,通过人物塑造来歌颂自由生活的真谛——爱是真爱,恨是真恨,爱与恨,生与死,因此,它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疯狂无序的时代英雄们洋溢的激情、野性和自由的追求。
巩俐婚礼的红色不是巩俐婚纱的红色,而是巩俐婚纱的红色。
电影中对红色有很多可能的理解。
将其视为幸运的象征显然过于轻率,因为这一含义并不适用于电影的每一个场景。
红色经常被用来代表活力:血液是红色的,葡萄酒的颜色,阳光和喜欢被衣服包裹的女人的身体也是红色的。
整个第一部分是对生命的赞美,充满了生命本质的精神和激情。
而影片的第二部分则是被日本的侵略和由此带来的暴力所占据。
在电影的那个结尾,在一场日全食中,画面整个这射成红色。
这样红色就构成了前后两个部分的对比,繁盛的生命场面和一片空白,这种对比带给观众一种极大的落差。
但是我对这个结局还有另一种看法,及日本国旗上的红太阳给中国共产党的红旗所代替。
很难说清楚电影所安排的确切寓意。
用假定性的色彩造型把整个天地变成红色,来显示人物壮烈的心理真实,也是《红高粱》的艺术之笔,它给观众留下了一种神奇及激动之处。
这要比小说中的一带而过的一些描述更加渲染和表现。
提到这些,又不难想象,片中的“颠轿”一场戏,在那崎岖的道路上,滚滚的黄尘,轿夫那近似疯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轿中“我奶奶”的表情;酿酒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通过烟气,来回走动的人而营造出来的热气腾腾的气氛;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风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声和呐喊似的唢呐声拔地而起……这些热烈鲜明的氛围,表现的多么震撼人心啊!分析其原因,无处不和电影强调形象直观冲击力有关系。
这些场面最能体现淳朴的民俗和传奇的色彩以及片中人物的心境,由于编导者的刻意渲染,使作品在总体上透出了一种强悍的,狂野的,生机勃勃的气质,观众也从中感受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
题目:小说《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电影《红高粱》是张艺谋的代表作,请运用所学习的文艺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分析二者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并着重分析电影《红高粱》对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答:《红高粱》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红高粱》以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故事中塑造的一系列的抗日英雄却都是正义和邪恶的化身。
主人公余占鳌是一个热血汉子,身体里面充满了正义与野蛮。
他为了心爱的女人去杀人放火,并且霸占了之后成为他妻子的戴凤莲。
余占鳌为报仇雪耻,苦练枪法,把曾经非礼过他妻子的土匪一网打尽。
他身上散发着十分鲜活的人性,但是在其身上也充满了野蛮与无知的兽性。
在小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一种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英勇搏杀,充满着既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
1988年,张艺谋第一次当导演,这部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处女作抒发了他的个人电影理念,更表达了中国电影的国际话语权,它一举夺得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第一部获此奖项的亚洲电影,这使得莫言和《红高粱家族》也一并进入国际视野。
莫言擅长通过语言描述把读者带进他所营造的小说世界中去,他特别喜欢将小说语言尽可能的感官化,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构造丰富的画面。
莫言的小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给读者带来一种视听感受,同时他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也充满着戏剧性,这些因素使得导演特别青睐将莫言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小说是通过想象而形成的艺术,读者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来想象作者想刻画的画面和想表达的深意。
因此,不管作家对画面的刻画逼真到何种程度,都需要依靠读者的想象力的加入。
影视则不同,影视可以依靠视觉和听觉直接传达出实际的影像。
莫言小说中的影像化特点是指小说中包含了很多具体性、客观性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想象出小说中所描述的场景的特点。
莫言本人曾说过:“我不是鲁迅,也不是茅盾,改编他们的作品要忠实原著。
苏童《妻妾成群》与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评析一、《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介绍1、导演简介张艺谋,电影导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他以执导充满浓浓中国乡土情味的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的浪漫互相映照,是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2010年5月24日获颁美国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基本信息:1991年出品,原著小说:苏童《妻妾成群》演员:颂莲—巩俐梅珊—何赛飞陈佐千—马精武二太太—曹翠芬大太太—金淑媛飞浦—初晓雁儿—孔琳3、剧情介绍4、获奖情况1991年香港《电影双周刊》十大华语片之一;1991年意大利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圣马克银狮奖;1991年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1992年第18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赵非);1992年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巩俐)1993年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巩俐);1993年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1993年比利时影评人协会大奖;1993年第4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1990年第6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5、影片评论影片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秉承并发扬了原作的主旨和风格,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女主人公颂莲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本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在陈府这样一个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能有一席之地,性格逐渐扭曲和变形。
演员巩俐对颂莲塑造非常成功,而饰演三姨太的何赛飞和二姨太的曹翠芬也在片中有出彩表现。
陈老爷的扮演者马精武在片中没有任何正面镜头,主要以声音来体现出他的存在,却将一个冷酷无情的封建家长式的人物表现得入木三分。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也是张艺谋的一部极品之作,获奖无数。
这部影片,对中国来说可谓是家喻户晓,甚至于在国外也是影响极大。
影片赏析:这里没有春天。
这是一部没有春天的电影。
影片的一开始,是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