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Ⅱ)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10
拾躲市安息阳光实验学校第1讲 三大观点在力学综合问题中的应用(建议用时:40分钟)1.(2017·高考天津卷)如图所示,物块A 和B 通过一根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跨放在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两侧,质量分别为m A =2 kg 、m B =1 kg.初始时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B 悬于空中.现将B 竖直向上再举高h =1.8 m(未触及滑轮),然后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细绳绷直,A 、B 以大小相等的速度一起运动,之后B 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取g =10 m/s 2,空气阻力不计.求:(1)B 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时的运动时间t ;(2)A 的最大速度v 的大小;(3)初始时B 离地面的高度H .解析:(1)B 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有h =12gt 2①代入数据解得t =0.6 s .②(2)设细绳绷直前瞬间B 速度大小为v B ,有v B =gt ③细绳绷直瞬间,细绳张力远大于A 、B 的重力,A 、B 相互作用,由动量守恒得m B v B =(m A +m B )v ④之后A 做匀减速运动,所以细绳绷直后瞬间的速度v 即为A 的最大速度,联立②③④式,代入数据解得v =2 m/s.⑤(3)细绳绷直后,A 、B 一起运动,B 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说明此时A 、B 的速度为零,这一过程中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12(m A +m B )v 2+m B gH =m A gH ⑥ 代入数据解得H =0.6 m.答案:见解析2.如图是阿毛同学的漫画中出现的装置,描述了一个“吃货”用来做“糖炒栗子”的“萌”事儿:将板栗在地面小平台上以一定的初速度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衔接而成的轨道,从最高点P 飞出进入炒锅内,利用来回运动使其均匀受热.我们用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代替栗子,借用这套装置来研究一些物理问题.设大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半径分别为2R 、R ,小平台和圆弧均光滑.将过锅底的纵截面看做是由两个斜面AB 、C D 和一段光滑圆弧组成.斜面与小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而且不随温度变化.两斜面倾角均为θ=37°,AB =C D =2R ,A 、D 等高,D 端固定一小挡板,小滑块碰撞它不损失机械能.滑块的运动始终在包括锅底最低点的竖直平面内,重力加速度为g .(1)如果滑块恰好能经P 点飞出,为了使滑块恰好沿AB 斜面进入锅内,应调节锅底支架高度使斜面的A 、D 点离地高为多少? (2)接(1)问,求滑块在锅内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3)对滑块的不同初速度,求其通过最高点P 和小圆弧最低点Q 时受压力之差的最小值.解析:(1)设滑块恰好经P 点飞出时速度为v P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v 2P2R得v P =2gR到达A 点时速度方向要沿着斜面AB ,则 v y =v P tan θ=342gR所以A 、D 点离地高度为h =3R -v 2y2g =3916R .(2)进入A 点时滑块的速度为v =v P cos θ=542gR假设经过一个来回能够回到A 点,设回来时动能为E k ,则E k =12mv 2-4μmg cosθ·2R <0,所以滑块不会滑到A 而飞出.因mg sin θ>μmg cos θ,则根据动能定理得mg ·2R sin θ-μmg cos θ·s =0-12mv 2得滑块在锅内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s =221R16. (3)设滑块的初速度和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由牛顿第二定律,在Q 点F 1-mg =mv 21R在P 点F 2+mg =mv 222R所以F 1-F 2=2mg +m (2v 21-v 22)2R由机械能守恒有12mv 21=12mv 22+mg ·3R得v 21-v 22=6gR 为定值代入v 2的最小值(v 2=v P =2gR )得压力差的最小值为9mg . 答案:(1)3916R (2)221R16(3)9mg3.(2016·高考全国卷Ⅱ)轻质弹簧原长为2l ,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 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 .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与物块P 接触但不连接.AB 是长度为5l 的水平轨道,B 端与半径为l 的光滑半圆轨道B C D 相切,半圆的直径B D 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 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用外力推动物块P ,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 ,然后放开,P 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若P 的质量为m ,求P 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 上的位置与B 点之间的距离;(2)若P 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 的质量的取值范围.解析:(1)依题意,当弹簧竖直放置,长度被压缩至l 时,质量为5m 的物体的动能为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弹簧长度为l 时的弹性势能 E p =5mg l①设P 的质量为M ,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B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 p =12Mv 2B +μMg ·4l ②联立①②式,取M =m 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 B =6gl ③若P 能沿圆轨道运动到D 点,其到达D 点时的向心力不能小于重力,即P 此时的速度大小v 应满足mv 2l-mg ≥0④ 设P 滑到D 点时的速度为v D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 2B =12mv 2D +mg ·2l ⑤ 联立③⑤式得v D =2gl ⑥v D 满足④式要求,故P 能运动到D 点,并从D 点以速度v D 水平射出.设P 落回到轨道AB 所需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2l =12gt 2⑦P 落回到轨道AB 上的位置与B 点之间的距离为s =v D t ⑧联立⑥⑦⑧式得s =22l .⑨(2)为使P 能滑上圆轨道,它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不能小于零.由①②式可知5mgl >μMg ·4l ⑩要使P 仍能沿圆轨道滑回,P 在圆轨道上的上升高度不能超过半圆轨道的中点C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 2B ≤Mgl ⑪ 联立①②⑩⑪式得53m ≤M <52m .答案:见解析4.如图所示,长L =5.5 m 、质量M =2 kg 的滑板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滑板右端放一质量m =1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已知滑板A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2,滑块B 与A 的动摩擦因数μ2=0.1,可认为A 与地面、A 与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10 m/s 2.试求:(1)要将滑板从滑块下抽出,施加在滑板上的水平拉力至少要大于多少? (2)若施加的水平拉力F =11 N ,要使滑板从滑块下抽出,F 作用的最短时间.解析:(1)B 在A 上的最大加速度:a B =μ2mg m=1 m/s 2要使A 从B 下抽出,必须满足:a A >a B ① 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1(M +m )g -μ2mg =Ma A ②联立①②代入数据解得:F >9 N . (2)当F =11 N ,代入②式解得: 滑板加速度大小a A 1=2 m/s 2此时B 的加速度大小a B =1 m/s 2F 作用t 秒时相对滑动的距离Δx 1=12a A 1t 2-12a B t 2③此时A 、B 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a A 1t ④v B =a B t ⑤撤去F 后,B 的加速度大小仍为:a B =1 m/s 2A 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A 2=μ1(m +M )g +μ2mg M=3.5 m/s 2若滑到滑板左端时,两者相对静止,相对滑动的距离为Δx 2由相对运动得:(v A -v B )2=2(a A 2+a B )Δx 2⑥由题意得:Δx 1+Δx 2=L ⑦联立③④⑤⑥⑦代入数据,解得:t =3 s. 答案:(1)9 N (2)3 s(建议用时:40分钟)1.(2018·福建龙岩质量检查)一长木板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在t =0时刻将一物块无初速度轻放到木板上,此后长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 =2kg ,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g =10 m/s 2,求:(1)物块的质量m ;(2)这一过程中长木板和物块的内能增加了多少?解析:(1)长木板和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Mv =(M +m )v 共将M =2 kg ,v =6.0 m/s ,v 共=2.0 m/s ,代入解得:m =4 kg.(2)设这一过程中长木板和物块的内能增加量为Q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Q =12Mv2-12(M +m )v 2共=24 J. 答案:(1)4 kg (2)24 J2.如图所示,固定于同一条竖直线上的A 、B 是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A 、B 相距为2d ,MN 是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另有一个穿过细杆的带电小球P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可视为点电荷,不影响电场的分布),现将小球P 从与点电荷A 等高的C 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P 向下运动到距C 点距离为d 的O 点时,速度为v ,已知MN 与AB 之间的距离为d ,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求:(1)C 、O 间的电势差U CO ;(2)O 点处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解析:(1)小球由C 运动到O 时,由动能定理得 mgd +qU C O =12mv 2-0,解得U C O =mv 2-2mgd2q.(2)小球经过O 点时所受电场力如图所示,由库仑定律得F 1=F 2=k Qq(2d )2它们的合力为F =F 1cos 45°+F 2cos 45°=2kQq2d2O 点处的电场强度E =F q =2kQ2d 2.答案:(1)mv 2-2mgd 2q (2)2kQ2d23.如图所示,质量m B =3.5 kg 物体B 通过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的轻弹簧与地面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k =100 N/m.轻绳一端与物体B 连接,另一端绕过两个光滑的轻质小定滑轮O 1、O 2后,与套在光滑直杆顶端E 处的质量m A =1.6 kg 的小球A 连接.已知直杆固定不动,杆长L 为0.8 m ,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初始时使小球A 静止不动,与A 相连的一段绳子保持水平,此时绳子中的张力F 为45 N .已知EO 1=0.5 m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绳子不可伸长,现将小球A 从静止释放(sin 37°=0.6,cos 37°=0.8).求 (1)在释放小球A 前弹簧的形变量.(2)若直线CO 1与杆垂直,求小球A 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绳子拉力对小球A 做的功.(3)小球A 运动到底端D 点时的速度大小.解析:(1)释放小球前,B 处于静止状态,由于绳子中的张力大于物体B 的重力,故弹簧被拉伸,设弹簧形变量为x ,有kx =F -m B g ,解得x =0.1 m.(2)对A 球从E 点运动到C 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W +m A gh =12m A v 2A -0①其中h =x CO 1cos 37°,而x CO 1=x EO 1sin 37°=0.3 m物体B 下降的高度h ′=x EO 1-x CO 1=0.2 m ②由此可知,弹簧这时被压缩了0.1 m ,此时弹簧弹性势能与初始时刻相等,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m A gh +m B gh ′=12m A v 2A +12m B v 2B ③由题意知,小球A 在C 点时运动方向与绳垂直,此时B 物体速度v B =0④ 由①②③④得W =7 J.(3)由题意知,杆长L =0.8 m ,由几何知识可知EC =CD ,∠CDO 1=∠CEO 1=37°,故DO 1=EO 1当A 到达D 时,弹簧弹性势能与初状态相等,物体B 又回到原位置,将A 在D 点的速度沿平行于绳和垂直于绳两方向进行分解,平行于绳方向的速度即B 的速度,由几何关系得v ′B =v ′A cos 37°⑤ 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可得m A gL sin 37°=12m A v ′2A +12m B v ′2B ⑥由⑤⑥得v ′A =2 m/s. 答案:见解析4.(2018·滨州二模)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MN 的左端M 处固定有一能量补充装置P ,使撞击它的物体弹回后动能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一定值.右端N 处与水平传送带恰好平齐且靠近,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恒定速率v =6 m/s 匀速转动,水平部分长度L =9 m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相同小物块A 、B (均视为质点)间有一被压缩的轻质弹簧,弹性势能E p =9 J ,弹簧与A 、B 均不粘连,A 、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块质量m A =m B =1 kg.现将A 、B 同时由静止释放,弹簧弹开物块A 和B 后,迅速移去轻弹簧,此时,A 还未撞击P ,B 还未滑上传送带.取g =10 m/s 2.求: (1)A 、B 刚被弹开时的速度大小.(2)试通过计算判断B 第一次滑上传送带后,能否从传送带右端滑离传送带. (3)若B 从传送带上回到光滑水平面MN 上与被弹回的A 发生碰撞后粘连,一起滑上传送带.则P 应给A 至少补充多少动能才能使二者一起滑离传送带. 解析:(1)弹簧弹开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E p =12m A v 2A +12m B v 2B由动量守恒有m A v A -m B v B =0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A =3 m/s ,v B =3 m/s.(2)假设B 不能从传送带右端滑离传送带,则B 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小到零,设位移为s.由动能定理得-μm B g s =0-12m B v 2B解得s =v 2B2μg=2.25 ms<L ,B 不能从传送带右端滑离传送带. (3)设物块A 撞击P 后被反向弹回的速度为v 1 由功能关系可知:E +12m A v 2A =12m A v 21由物块B 在传送带上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小到零,然后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由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物块B 回到皮带左端时速度大小应为v 2=v B =3 m/s.B 与A 发生碰撞后粘连共速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 A v 1-m B v 2=(m A +m B )v ′要使二者能一起滑离传送带,要求 12(m A +m B )v ′2≥μ(m A +m B )gL 由以上四式可得:E ≥108 J. 答案:见解析。
专题6 动量1.[2016·全国卷Ⅰ35(2)10分]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i)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ii)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答案:(i)ρv0S(ii)v202g -M2g 2ρ2v20S2解析: (i)设Δt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体积为ΔV,质量为Δm,则Δm=ρΔV①ΔV=v0SΔt②由①②式得,单位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质量为ΔmΔt=ρv0S③(ii)设玩具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h,水从喷口喷出后到达玩具底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对于Δt时间内喷出的水,由能量守恒得1 2(Δm)v2+(Δm)gh=12(Δm)v20④在h高度处,Δt时间内喷射到玩具底面的水沿竖直方向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Δp=(Δm)v⑤设水对玩具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根据动量定理有FΔt=Δp⑥由于玩具在空中悬停,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Mg⑦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得h=v202g -M2g2ρ2v20S2⑧2.[2016·北京卷] (1)动量定理可以表示为Δp=FΔt,其中动量p和力F都是矢量.在运用动量定理处理二维问题时,可以在相互垂直的x、y两个方向上分别研究.例如,质量为m的小球斜射到木板上,入射的角度是θ,碰撞后弹出的角度也是θ,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都是v,如图1所示.碰撞过程中忽略小球所受重力.图1a.分别求出碰撞前后x、y方向小球的动量变化Δp x、Δp y;b.分析说明小球对木板的作用力的方向.(2)激光束可以看作是粒子流,其中的粒子以相同的动量沿光传播方向运动.激光照射到物体上,在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现象的同时,也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光镊效应就是一个实例,激光束可以像镊子一样抓住细胞等微小颗粒.一束激光经S点后被分成若干细光束,若不考虑光的反射和吸收,其中光束①和②穿过介质小球的光路如图1所示,图中O点是介质小球的球心,入射时光束①和②与SO的夹角均为θ,出射时光束均与SO平行.请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分析说明两光束因折射对小球产生的合力的方向.a.光束①和②强度相同;b.光束①比②的强度大.图1答案: (1)a.0 2mv cos θb.沿y轴负方向(2)a.沿SO向左b.指向左上方解析: (1)a.x方向:动量变化为Δp x=mv sin θ-mv sin θ=0y方向:动量变化为Δp y=mv cos θ-(-mv cos θ)=2mv cos θ方向沿y轴正方向.b.根据动量定理可知,木板对小球作用力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木板作用力的方向沿y 轴负方向.(2)a.仅考虑光的折射,设Δt 时间内每束光穿过小球的粒子数为n ,每个粒子动量的大小为p .这些粒子进入小球前的总动量为p 1=2np cos θ从小球出射时的总动量为p 2=2npp 1、p 2的方向均沿SO 向右根据动量定理F Δt =p 2-p 1=2np (1-cos θ)>0可知,小球对这些粒子的作用力F 的方向沿SO 向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光束对小球的合力的方向沿SO 向左.b .建立如图所示的Oxy 直角坐标系.x 方向:根据(2)a 同理可知,两光束对小球的作用力沿x 轴负方向.y 方向:设Δt 时间内,光束①穿过小球的粒子数为n 1,光束②穿过小球的粒子数为n 2,n 1>n 2. 这些粒子进入小球前的总动量为p 1y =(n 1-n 2)p sin θ从小球出射时的总动量为p 2y =0根据动量定理:F y Δt =p 2y -p 1y =-(n 1-n 2)p sin θ可知,小球对这些粒子的作用力F y 的方向沿y 轴负方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光束对小球的作用力沿y 轴正方向.所以两光束对小球的合力的方向指向左上方.3.[2016·江苏卷] (2)已知光速为c ,普朗克常数为h ,则频率为ν的光子的动量为________.用该频率的光垂直照射平面镜,光被镜面全部垂直反射回去,则光子在反射前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h νc 2h νc解析:因为光速c =λν,则λ=c ν,所以光子的动量p =h λ=h νc,由于动量是矢量,因此若以射向平面镜时光子的动量方向为正方向,即p 1=h νc ,反射后p 2=-h νc ,动量的变化量Δp =p 2-p 1=-h νc -h νc =-2h νc ,则光子在反射前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2h νc. 3.[2016·全国卷Ⅲ] [物理——选修35]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个静止的小物块a 和b ,其连线与墙垂直;a 和b 相距l ,b与墙之间也相距l ;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34m .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现使a 以初速度v 0向右滑动,此后a 与b 发生弹性碰撞,但b 没有与墙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满足的条件.图1解析:设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要物块a 、b 能够发生碰撞,应有12mv 20>μmgl ① 即μ<v 202gl② 设在a 、b 发生弹性碰撞前的瞬间,a 的速度大小为v 1.由能量守恒有12mv 20=12mv 21+μmgl ③ 设在a 、b 碰撞后的瞬间,a 、b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mv 1=mv ′1+3m 4v ′2 ④ 12mv 21=12mv ′21+12⎝ ⎛⎭⎪⎫3m 4v ′22 ⑤ 联立④⑤式解得v ′2=87v 1 ⑥ 由题意,b 没有与墙发生碰撞,由功能关系可知12⎝ ⎛⎭⎪⎫3m 4v ′22≤μ3m 4gl ⑦ 联立③⑥⑦式,可得μ≥32v 20113gl⑧ 联立②⑧式,a 与b 发生碰撞、但b 没有与墙发生碰撞的条件32v 20113gl ≤μ<v 202gl⑨ 4.[2016·全国卷Ⅱ] [物理——选修35]如图1所示,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某时刻小孩将冰块以相对冰面3 m/s的速度向斜面体推出,冰块平滑地滑上斜面体,在斜面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3 m(h小于斜面体的高度).已知小孩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1=30 kg,冰块的质量为m2=10 kg,小孩与滑板始终无相对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i)求斜面体的质量;(ii)通过计算判断,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能否追上小孩?图1解析:(i)规定向右为速度正方向.冰块在斜面体上运动到最大高度时两者达到共同速度,设此共同速度为v,斜面体的质量为m3.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2v20=(m2+m3)v①1 2m2v220=12(m2+m3)v2+m2gh②式中v20=-3 m/s为冰块推出时的速度.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m3=20 kg ③(ii)设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20=0 ④代入数据得v1=1 m/s ⑤设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分别为v2和v3,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2v20=m2v2+m3v3⑥1 2m2v220=12m2v22+12m3v23⑦联立③⑥⑦式并代入数据得v2=1 m/s ⑧由于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与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相同且处在后方,故冰块不能追上小孩.5.[2016·天津卷] 如图所示,方盒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盒内有一小滑块B,盒的质量是滑块的2倍,滑块与盒内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以速度v开始向左运动,与盒的左、右壁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滑块在盒中来回运动多次,最终相对于盒静止,则此时盒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滑块相对于盒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图1答案: v 3 v 23μg解析: 设滑块的质量为m ,则盒的质量为2m .对整个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 =3mv 共 解得v 共=v 3由能量关系可知μmgx =12mv 2-12·3m ·⎝ ⎛⎭⎪⎫v 32解得x =v 23μg。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 • 物理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
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物理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6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其中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 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
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 900 J ,他克服阻力做功100 J 。
韩晓鹏在此过程中( )A. 动能增加了1 900 JB. 动能增加了2 000JC. 重力势能减小了1 900 JD. 重力势能减小了2 000 J2. 如图所示,接在家庭电路上的理想降压变压器给小灯泡L 供电,如果将原、副线圈减少相同匝数,其他条件不变,则( )A. 小灯泡变亮B. 小灯泡变暗C. 原、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比值不变D. 通过原、副线圈电流的比值不变3. 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 ,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 的地球同步轨道上。
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1a ,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2a ,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3a ,则1a 、2a 、3a 的大小关系为( )A. 213a a a >>B. 321a a a >>C. 312a a a >>D. 123a a a >>4. 如图所示,正六边形abcdef 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
2016 ·全国卷Ⅱ(物理)14.[2016 全·国卷Ⅱ] 质量为m 的物体用轻绳AB 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 F 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1-所示.用T 表示绳OA 段拉力的大小,在O 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图1-A .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大B.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小C.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大D.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小15. [2016 全·国卷Ⅱ] 如图1-所示,P 是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 为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Q 在P 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 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Q 仅受P 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b、c 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a b、a c,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v c,则( )图1-A .a a>a b>a c,v a>v c>v bB.a a>a b>a c,v b>v c>v aC.a b>a c>a a,v b>v c>v aD.a b>a c>a a,v a>v c>v b16.C5、D6、E2[2016 全·国卷Ⅱ] 小球P 和Q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 球的质量大于Q 球的质量,悬挂P 球的绳比悬挂Q 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1-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图1-A .P 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 球的速度B.P 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 球的动能C.P 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 球所受绳的拉力D.P 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 球的向心加速度17.I3J1[2016 全·国卷Ⅱ] 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 C 及电池E(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1-所示电路.开关S 断开且电流稳定时, C 所带的电荷量为Q1;闭合开关S,电流再次稳定后, C 所带的电荷量为Q2.Q1 与Q2 的比值为( )图1-A. 2512B.3 5 C.2 3 D.18.K2[2016 全·国卷Ⅱ] 一圆筒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筒的轴平行,筒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直径MN 的两端分别开有小孔,筒绕其中心轴以角速度ω顺时针转动.在该截面内,一带电粒子从小孔M 射入筒内,射入时的运动方向与MN 成30°角.当筒转过90°时,该粒子恰好从小孔N 飞出圆筒.不计重力.若粒子在筒内未与筒壁发生碰撞,则带电粒子的比荷为( )图1-A. ω3BωB.2Bω2ωC. BD.B19.A2 、C2、E1 [2016 全·国卷Ⅱ] 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20.L2[2016 全·国卷Ⅱ] 法拉第圆盘发电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铜圆盘安装在竖直的铜轴上,两铜片P、Q 分别与圆盘的边缘和铜轴接触.圆盘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 B 中.圆盘旋转时,关于流过电阻R 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若圆盘转动的角速度恒定,则电流大小恒定B.若从上向下看,圆盘顺时针转动,则电流沿 a 到b 的方向流动C.若圆盘转动方向不变,角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则电流方向可能发生变化D.若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 2 倍,则电流在R 上的热功率也变为原来的 2 倍21.C2、E3[2016 全·国卷Ⅱ] 如图1-,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 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 点.已知π在M、N 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 <∠OMN <2 .在小球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 )图1-A .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B.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D.小球到达N 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N 两点的重力势能差22.E4[2016 全·国卷Ⅱ] 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图1-(1) 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①把纸带向左拉直②松手释放物块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 图(b)中M 和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_ 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图1-23.J10[2016 全·国卷Ⅱ]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 2.5 V 的电压表V 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 5 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 3 V),开关 1 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图1-①按电路原理图(a)连接线路;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a)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00 V ,记下电阻箱的阻值.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1”或“R2”).(2) 根据图(a)所示电路将图(b)中实物图连线.图1-(3) 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 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4) 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100 μA B.250 μAC.500 μA D.1 mA24.L4[2016 全·国卷Ⅱ] 如图1-所示,水平面(纸面)内间距为l 的平行金属导轨间接一电阻,质量为m、长度为l 的金属杆置于导轨上.t=0 时,金属杆在水平向右、大小为 F 的恒定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t0 时刻,金属杆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且在磁场中恰好能保持匀速运动.杆与导轨的电阻均忽略不计,两者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 金属杆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电动势的大小;(2) 电阻的阻值.图1-25.D6、E6[2016 全·国卷Ⅱ] 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 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 A 点,另一端与物块P 接触但不连接.AB 是长度为5l 的水平轨道, B 端与半径为l 的光滑半圆轨道BCD 相切,半圆的直径BD 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 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放开,P 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 若P 的质量为m,求P 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 上的位置与 B 点间的距离;(2) 若P 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 的质量的取值范围.图1-33.H2H3[2016 全·国卷Ⅱ] [物理——选修3-3]H2、H3(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bc、cd、da 回到原状态,其p -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ac 的延长线过原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图1-A .气体在a、c 两状态的体积相等B.气体在状态 a 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 c 时的内能C.在过程cd 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D.在过程da 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小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E.在过程bc 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在过程da 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3,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20 个大气压.某实验H2(2)(10 分)一氧气瓶的容积为0.08 m3.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 2 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若室每天消耗 1 个大气压的氧气0.36 m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这瓶氧气重新充气前可供该实验室使用多少天.34.N3[2016 全·国卷Ⅱ] [ 物理——选修3-4]N3(1)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B.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C.电磁波在真空中自由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D.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但电磁波不能通过电缆、光缆传输E.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G2(2)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 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 cm.O 和A 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 和x=5 cm 处的两个质点.t=0 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 的位移为y=4 cm,质点 A 处于波峰位置;t=13 s 时,质点O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 s 时,质点 A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i) 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ii) 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35.O2[2016 全·国卷Ⅱ] [物理——选修3-5]O2(1)在下列描述核过程的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β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裂变的是________,属于聚变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14 146C→7N+0 -1eB.C. 32 32 015P→16S+-1e238 234 4 92U→90Th+2HeD. 14 47N+2He→17 18O+1HE. 23592U+1 140 94 1 0n→54Xe+38Sr+20nF. 3 2 41H+1H→2He+1 0nF3(2)如图1-所示,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某时刻小孩将冰块以相对冰面 3 m/s 的速度向斜面体推出,冰块平滑地滑上斜面体,在斜面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3 m(h 小于斜面体的高度).已知小孩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1=30 kg,冰块的质量为m2=10 kg,小孩与滑板始终无相对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i) 求斜面体的质量;(ii) 通过计算判断,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能否追上小孩?图1-。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14.A由题意知,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分析O点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其中T'=G恒定不变,F方向不变,T大小方向均改变,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θ角逐渐变大,由动态矢量三角形可知F、T均逐渐变大,故A项正确。
15.D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a==,E=k,因为r b<r c<r a,所以a b>a c>a a;由动能定理有W ab=q Q U ab=m-mW bc=q Q U bc=m-m因为W ab<0,所以v a>v b因为W bc>0,所以v c>v b因为|U ab|>|U bc|,所以v a>v c故有v a>v c>v b,D项正确。
16.C设小球的质量为m,绳长为L,根据动能定理得mgL=mv2,解得v=,L P<L Q,所以v P<v Q,故A项错误。
小球动能E k=mgL,其中m P>m Q,L P<L Q,所以无法判断它们的动能大小关系,B项错误。
F拉-mg=,将v=代入得F拉=3mg,因为m P>m Q,所以P球所受绳的拉力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故C项正确。
向心加速度a==2g,所以在轨迹的最低点,P、Q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同,故D 项错误。
17.C当开关S断开时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U=E,所带的电荷量Q1=CU=CE;当开关S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U'=E,所带的电荷量Q2=CE。
所以=,C项正确。
图1图218.A定圆心、画轨迹,由几何关系可知,此段圆弧所对圆心角θ=30°,所需时间t=T=;由题意可知粒子由M飞至N'与圆筒旋转90°所用时间相等,即t==,联立以上两式得=,A项正确。
19.BD甲、乙下落的时间与加速度有关,应先求加速度,由m甲=ρV甲=ρ(π)得R甲=,阻力f甲=kR甲=k,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甲==g-k,同理a乙=g-k,因m甲>m乙,所以a甲>a乙,故C项错误;再由位移公式h=at2可知t甲<t乙,故A项错误;再由速度位移公式v2=2ah得v甲>v乙,B项正确;甲球受到的阻力大,甲、乙下落距离相等,故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D项正确。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
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
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A】A. 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 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C. 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 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15. 如图,P是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为圆心的两个圆。
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
若Q仅受P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b、c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a b、a c,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v c。
则【D】A. a a>a b>a c,v a>v c>v bB. a a>a b>a c,v b>v c>v aC. a b>a c>a a,v b>v c>v aD. a b>a c>a a,v a>v c>v b16. 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
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
将两球由静止释放。
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C】A. 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B. 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C. 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D. 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17. 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C及电池E(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II 卷)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质量为m 的物体用轻绳AB 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 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 ,如图所示.用T 表示绳OA 段拉力的大小,在O 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A .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大B .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小C .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大D .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小15.如图,P 是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 为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Q在P 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 、b 、c 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Q 仅受P 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 、b 、c 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b a ,c a ,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b ,v c ,则 A .a a > a b > a c ,v a > v b > v c B .a a > a b > a c ,v b > v c > v a C .a b > a c > a a ,v b > v c > v a D .a b > a c > a a ,v a > v c > v b16.小球P 和Q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 球的质量大于Q 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 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A .P 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 球的速度B .P 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 球的动能C .P 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 球所受绳的拉力D .P 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 球的向心加速度17.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C 及电池E (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 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 所带的电荷量为1Q ;闭合开关S ,电流再次稳定后,C 所带的电荷量为2Q .1Q 与2Q 的比值为A .25B .12C .35D .2318.一圆筒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筒的轴平行,筒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直径MN 的两端分别开有小孔.筒绕其中心轴以角速度ω顺时针转动.在该截面内,一带电粒子从小孔M 射入筒内,射入时的运动方向与MN 成30︒角.当筒转过90︒时,该粒子恰好从小孔N 飞出圆筒.不计重力.若粒子在筒内未与筒壁发生碰撞,则带电粒子的比荷为A .3BωB .2BωC .Bω D .2Bω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20.法拉第圆盘发动机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铜圆盘安装在竖直的铜轴上,两铜片P 、Q 分别与圆盘的边缘和铜轴接触.圆盘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 中.圆盘旋转时,关于流过电阻R 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圆盘转动的角速度恒定,则电流大小恒定B .若从上向下看,圆盘顺时针转动,则电流沿a 到b 的方向流动C .若圆盘转动方向不变,角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则电流方向可能发生变化D .若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则电流在R 上的热功率也变为原来的2倍21.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 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 点,已知在M 、N 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π2ONM OMN ∠<∠<,在小球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A .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B .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 .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D .小球到达N 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 、N 两点的重力势能差第Ⅱ卷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 )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图⑴ 实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⑵ 图(b )中M 和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由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 m /s .比较两纸带可知, (填“M”或“L”图b23.(9分)某同学利用图(a )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V 的电压表○V 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 (最大阻值99999.9Ω),滑动变阻器1R (最大阻值50Ω),滑动变阻器2R (最大阻值5k Ω)E 3V ,开关1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原理图(a )连接线路;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a )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V ,记下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⑴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 (填“1R ”或“2R ”). ⑵根据图(a )所示电路将图(b )中实物图连线.图b⑶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 Ω(结果保留到个位).⑷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 (填正确答案标号). A .100A μ B .250A μ C .500A μ D .1mA24.(12分)如图,水平面(纸面)内间距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间接一电阻,质量为m、长度为l的t=时,金属杆在水平向右、大小为F的恒定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金属杆置于导轨上.0t时刻,金属杆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运动.且在磁场中恰好能保持匀速运动.杆与导轨的电阻均忽略不计,两者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⑴金属杆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电动势的大小;⑵电阻的阻值.25.(20分)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RD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放开,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0.5速度大小为g.⑴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的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 上的位置与B点之间的距离;⑵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的质量的取值范围.(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⑴(5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 、bc 、cd 、da 回到原状态,其p -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ac 的延长线过原点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气体在a 、c 两状态的体积相等B .气体在状态a 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c 时的内能C .在过程cd 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D .在过程da 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小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E .在过程bc 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在过程da 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⑵(10分)一氧气瓶的容积为30.08m ,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20个大气压.某实验室每天消耗1个大气压的氧气30.36m .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2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若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这瓶氧气重新充气前可供该实验室使用多少天. 34.【物理——选修3-4】(15分)⑴(5分)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 B .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C .电磁波在真空中自由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D .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但电磁波不能通过电缆、光缆传输E .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 ⑵(10分)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 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cm .O 和A 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0x =和5cm x =处的两个质点.0t =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 的位移为4cm y =,质点A 处于波峰位置;1s 3t =时,质点O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1s t =时,质点A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ⅰ)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ⅱ)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35.【物理——选修3-5】(15分)⑴(5分)在下列描述核过程的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属于β衰变的是 ,属于裂变的是 ,属于聚变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 .14140671C N +e -→B .3232015161P S +e -→ C .238234492902U Th +He →D .1441717281N +He O +H →E .235114094192054380U +n Xe +Sr +2n →F .32411120H +H He +n →⑵(10分)如图,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前面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某时刻小孩将冰块以相对冰面3m /s 的速度向斜面体推出,冰块平滑地滑上斜面体,在斜面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3m h =(h 小于斜面体的高度).已知小孩与滑板的总质量为130kg m =,冰块的质量为210kg m =,小孩与滑板始终无相对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10m /s g =. (ⅰ)求斜面体的质量;(ⅱ)通过计算判断,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能否追上小孩?参考答案:14.A ;动态平衡问题,F 与T 的变化情况如图:可得:'''F F F →→↑ '''T T T →→↑15.D ;由库仑定律可知,粒子在a 、b 、c 三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关系为b c a F F F >>,由Fa m=合,可知b c a a a a >>,由题意可知,粒子Q的电性与P 相同,受斥力作用,结合运动轨迹,得a c b v v v >>.16.C ; 由动能定理可知,2102mgL mv =-2v gL = ①由 12l l <,则P Q v v < A 错 2kQ Q E m gl =1kP P E m gl = 大小无法判断 B 错受力分析T mg F -=向 ② 2v F m L=向 ③F F ma ==向合 ④由①②③④得3T mg = 2a g = 则p Q T T > C 对 P Q a a = D 错17.C ;由已知可得:11Q =U C 22Q =U C 则1122Q U =Q U ,S 断开时等效电路如下()()()()1R R +R R +R +R 1U =E R R +R 2R +R +R +R⋅⨯1E 5=S 闭合时等效电路如下2R R1R +R U =E R R 3R +R +R ⋅=⋅则1122Q U 3=Q U 5= 18.A ;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的运动轨迹圆心为'O ,''30MO N ∠=o由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可知22πF m r T ⎛⎫= ⎪⎝⎭向 ①=F F qvB =向合 ②由①②得2m T Bq π=即比荷2q m BTπ=③ 由圆周运动与几何关系可知 t t =粒子筒即3090360360T T ︒︒⋅=⋅︒︒粒子筒 则3T T =粒子筒 ④又有2T πω=筒 ⑤由③④⑤得3q m Bω= 19.BD ;由已知 设f kR = ① 则受力分析得F mg f =-合 ② F ma =合 ③343m R πρ=⋅ ④由①②③④得243k a g R πρ=-⋅ 由m m >甲乙 ρρ=甲乙 可知a a >甲乙 C 错 由v-t 图可知甲乙位移相同,则v v >甲乙 B 对 t t <甲乙 A 错由功的定义可知 =W f x ⋅克服 x x =甲乙 f f >甲乙 则W W >甲克服乙克服 D 对20.AB ;将圆盘看成无数幅条组成,它们都在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出现感应电流:根据右手定则圆盘上感应电流从边缘向中心,则当圆盘顺时针转动时,流过电阻的电流方向从a 到b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感生电动势212E BLV BL ω== A 对,C错;由2E P R = 得24214B L P Rω= 当ω 变为2倍时,P 变为原来的4倍. 21.BCD ;由题意可知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如下小球的位移为MN则从M A → 弹簧处于压缩态,则弹力做负功 从A B → 弹簧从压缩变为原长,弹力做正功从B N → 弹簧从原长到伸长,弹力做负功,则A 错 在A 点受力如下则F mg =合 即a g =,B 对在B 点弹簧处于原长则受力如下在A 点时,F 弹 垂直于杆,则=cos =0P F V α弹弹 ,C 对 从M 到N 小球与弹簧机械能守恒,则k P E E =增减 即0kN P M P N P N P M E E E E E -=-+-重重弹弹由于M 、N 两点弹簧弹力相同,由胡克定律可知,弹簧形变量相同,则P N P M E E =弹弹,即KN P M P N E E E =-重重,D 对.22.【答案】⑴④①③② ⑵1.29 M ;【解析】:⑴略⑵脱离弹簧后物体应该匀速直线运动,则22.58 2.5710 1.29/0.04v m s -+=⨯=由能量守恒可知,物体的末动能越大,则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越大, 则PM PL E E >23.【答案】⑴1R ⑵ 如图 ⑶ 2520 ⑷ D 【解析】⑴实验原理类比于半偏法测电表内阻电压表所在支路的总电压应该尽量不变化,即滑动变阻器选最大阻值小的即选1R ⑵ 略⑶ 近似认为电压表所在电路的总电压不变,且流过电压表与变阻箱的电流不变,2 2.52V R R-= 则42520V R R ==Ω ⑷ 由欧姆定律可知,U 2.5=1mA 2520I R =≈满满24.【答案】⑴()0Blt E F mg m μ=- ⑵ 220B l t R m=【解析】⑴ 由题意可知 00~t 时间内受力分析如下F F f =-合 ① f mg μ= ②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F ma =合 ③物体匀加进入磁场瞬间的速度为v ,则0v at = ④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E Blv = ⑤ 由①②③④⑤可得()0BltE F mg mμ=- ⑥⑵ 金属杆在磁场中的受力如下即由杆在磁场中匀速直线运动可知 0F F f --=安 ⑦ f mg μ= ⑧ 由安培力可知 F BIl =安 ⑨由欧姆定律可知 EI R= ⑩由⑥⑦⑧⑨⑩可知220B l t R m= 25.【解析】⑴地面上,P E 重转化为P E 弹,E 机守恒∴P P E E ∆=∆重弹5P mgl E =,此时弹簧长度为lA B →:能量守恒:P KB E E Q =+即215462μ=+⋅⇒=B B mgl mv mg l v gl B D →:动能定理:22112222-⋅=-⇒=D B D mg l mv mv v gl 此后,物体做平抛运动:21422l y l gt t g==⇒= 22D x v t l ==∴B 点速度6B v gl =,落点与B 点距离为22l⑵假设物块质量为'm则A B →:能量守恒:''p KB E E Q =+ '215''42B mgl m v m g l μ=+⋅ 解得:'252'B mgl v gl m =- 若要滑上圆弧,则'0B v ≥,即'20B v ≥,解得5'2m m ≤ 若要滑上圆弧还能沿圆弧滑下,则最高不能超过C 点此时 假设恰好到达C 点,则根据能量守恒:'p pc E Q E =+5'4'mgl m g l m gl μ=⋅+解得:5'3m m = 故若使物块不超过C 点,5'3m m ≥综上:55'32m m m ≤≤33.【答案】(1)ABE (2)4天【解析】⑴A :PV nRT =nR P T V=⋅ P kT = 即体积V 不变,a c V V =B :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T 的函数而a c T T > 故a c E E >C :cd 过程为恒温升压过程,外界对系统做正功,但系统内能不变,故放热,放热量Q W =外D :da 过程为恒压升温过程,体积增加,对外做功,故吸热但吸热量Q W E =+∆外內故Q W >外E :bc 过程恒压降温,体积减小 bc W P V nR T =∆=∆da 过程da '''W P V nR T =∆=∆因为bc da T T ∆=∆ 故'W W =⑵瓶中气体量33200.08 1.6PV atm m atm m =⨯=⋅剩余气体量3320.080.16P V atm m atm m =⨯=⋅剩剩每天用量 3310.360.36P V atm m atm m =⨯=⋅用用 1.60.1640.36n -==(天) 34.【答案】 ⑴ABC ⑵(i )=4s T 7.5cm /s v = 30cm λ= (ii )50.08sin(t )26y ππ=+或者10.08cos(t )23y ππ=+ 【解析】(1)A 选项,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变,与波长/频率无关B 选项,电磁波的形成即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互相激发得到C 选项,电磁波传播方向与电场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D 选项,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可在光导纤维中传播E 选项,电磁振荡停止后,电磁波仍会在介质或真空中继续传播(2)(i )0s t =时,A 处质点位于波峰位置1s t =时,A 处质点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可知1s 4T =,=4s T 1s 3t =时,O 第一次到平衡位置 1s t =时,A 第一次到平衡位置可知波从O 传到A 用时2s 3,传播距离5cm x = 故波速7.5cm /s x v t==,波长30cm vT λ== (ii )设 0sin(t )y A ωϕ=+ 可知2rad/s 2T ππω== 又由0s t =时, 4cm y =;1s 3t =,0y =, 代入得 8cm A =,再结合题意得 056ϕπ= 故50.08sin(t )26y ππ=+或者10.08cos(t )23y ππ=+ 35.【解析】⑴α衰变C β衰变AB 裂变E 聚变F⑵(ⅰ)规定水平向左为正对小冰块与鞋面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m v m M v 冰冰冰共 由能量守恒:()2211=+22m v m M v m gh +冰冰冰共冰 解得1m /s v =共 20kg M = (ii )由动量守恒()+M m m M v Mv m v =+冰共冰由能量守恒222111=222M m m v Mv m v +冰冰冰 联立解得 2m /s M v = 1m /s m v =- 对小孩和冰块组成的系统: 0m v m v =+小小冰冰 解得1m /s v =-小 1m /s m v v ==-小 即两者速度相同 故追不上。
2016-2018年物理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试题部分磁场1.【2018·全国I卷】(多选)如图,两个线圈绕在同一根铁芯上,其中一线圈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另一线圈与远处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在纸面内的直导线连接成回路。
将一小磁针悬挂在直导线正上方,开关未闭合时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开关闭合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B.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C.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D.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再断开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转动2.【2018·全国II卷】(多选)如图,纸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长直绝缘导线L1、L2,L1中的电流方向向左,L2中的电流方向向上;L1的正上方有a、b两点,它们相对于L2对称。
整个系统处于匀强外磁场中,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已知a、b)A. 流经L1的电流在bB. 流经L1的电流在aC. 流经L 2的电流在bD. 流经L 2的电流在a 3.【2018·北京卷】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
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两类运动无关的是A. 磁场和电场的方向B. 磁场和电场的强弱C. 粒子的电性和电量D. 粒子入射时的速度4.【2017·全国Ⅰ卷】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 、b 、c 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c 。
已知在该区域内,a 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 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a b cm m m >> B .b a c m m m >> C .a c b m m m >> D .c b a m m m >>5.【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三根相互平行的固定长直导线L 1、L 2和L 3两两等距,均通有电流I ,L 1中电流方向与L 2中的相同,与L 3中的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L 1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L 2、L 3所在平面垂直B .L 3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L 1、L 2所在平面垂直C .L 1、L 2和L 3单位长度所受的磁场作用力大小之比为D .L 1、L 2和L 36.【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如图,虚线所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P 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使用地区: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重庆、陕西、西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共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S —32 Ca —40 Fe —56 Ni —59 Cu —64 Zn —65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 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 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随后细胞中的DNA 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RNA 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4.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 、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 对g 完全显性。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问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第问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先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题文】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A.保持静止状态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场以及力的合成;对微粒受力分析如图,可知其所受合力向左下方,故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选项D正确。
【题型】单选题【备注】【结束】15.【题文】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U b、U c。
已知bc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 a>U c,金属框中无电流B.U b>U 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金属框中无电流D.,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磁感应定律;对ab来说,没有切割磁感线,因此Ub=Ua;对于bc来说,由右手定则可判定若有感应电流,则由b向c,c相当于电源正极,电势高于b点,即Ub=Ua<Uc,由,又因为线圈内磁通量不变,因此没有感应电流,选项C正确。
【题型】单选题【备注】【结束】16.【题文】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m/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西偏北方向,1.9×103m/sB.东偏南方向,1.9×103m/sC.西偏北方向,2.7×103m/sD.东偏南方向,2.7×103m/s【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对转移轨道上的卫星上的分解可知 以及,附加速度应该使减为零,而变为,即向东的增大,故附加速度应该在东偏南方向,大小约为,选项B正确。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我国成功研发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堪称隐身飞机的克星,它标志着我国雷达研究又创新的里程碑,米波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在1~10m范围内,则对该无线电波的判断正确的是A、米波的频率比厘米波频率高B、和机械波一样须靠介质传播C、同光波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D、不可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2、右图是a、b两光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后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则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B、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临界角大C、照射在同一金属板上发生光电效应时,a光的饱和电流大D、若两光均由氢原子能级跃迁产生,产生a光的能级能量差大3、我国即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生“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
假设“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B、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E 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个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p 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
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A、θ增大,E增大B、θ增大,p E不变C、θ减小,p E增大D、θ减小,E不变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在交流电源上,图中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一平行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2.(6分)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A.11B.12C.121D.1443.(6分)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3Ω,1Ω,4Ω,A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
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A.2B.3C.4D.54.(6分)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A.1h B.4h C.8h D.16h5.(6分)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6.(6分)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
专题十二实验与探究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1.(2016·全国卷Ⅰ,22,5分)(难度★★★)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 Hz、30 Hz和40 Hz,打出纸带的一局部如图(b)所示。
图(a)图(b)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它题给条件进展推算。
(1)假设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打出C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2)已测得s1=8.89 cm,s2=9.50 cm,s3=10.10 cm;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
由此推算出f为Hz。
2.(2016·全国卷Ⅱ,22,6分)(难度★★)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展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
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图(a)(1)实验中涉与到如下操作步骤:①把纸带向左拉直②松手释放物块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2)图(b)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m/s。
比拟两纸带可知,(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图(b)3.(2016·全国卷Ⅲ,23,10分)(难度★★★)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
2016年全国高考统一物理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1.(6分)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2.(6分)关于静电场的等势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可能相交B.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相互垂直C.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D.将一负的试探电荷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移至电势较低的等势面,电场力做正功3.(6分)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B.C.D.4.(6分)如图,两个轻环a和b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a和b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
平衡时,a、b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
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A.B.m C.m D.2m5.(6分)平面OM和平面ON之间的夹角为30°,其横截面(纸面)如图所示,平面OM上方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粒子沿纸面以大小为v的速度从OM的某点向左上方射入磁场,速度与OM成30°角.已知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与ON只有一个交点,并从OM上另一点射出磁场.不计重力.粒子离开磁场的射点到两平面交线O的距离为()A.B.C.D.6.(6分)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a和b.当输入电压U为灯泡额定电压的10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9:1B.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9C.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9:1D.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1:97.(6分)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设质点P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N,则()A.a=B.a=C.N=D.N=8.(6分)如图,M为半圆形导线框,圆心为O M;N是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导线框,圆心为O N;两导线框在同一竖直面(纸面)内;两圆弧半径相等;过直线O M O N的水平面上方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
高考真题物理全国卷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高考物理,以下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历年来的高考真题物理全国卷,供大家参考。
1. (2019年全国卷I)如图所示,两相同的小球Q1和Q2均匀分布在一圆环的直径两端A、B上。
对Q1的电场强度方向如图所示,请参照图形,判断Q2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2. (2018年全国卷I)如图所示,一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P和一质量为2m的小球Q。
P和Q用一不可伸长的线连接,过定点O垂直向上的力F受到使两球得以保持平衡,d为静止小球P 与球杆的最大距离。
3. (2017年全国卷I)如图所示,在弯曲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一小球和一木块分别从A处同时释放,小球自动径线滑落,木块始终与轨道接触,当木块从轨道滚出时,小球离开直线且处于自由落体运动状态。
比较两者位移s后有尤如项正确的分析。
4. (2016年全国卷I)在一电路中,一交流电源接有一个表面半径为r、长度为l的绕线,共N匝,如图所示。
若绕线中通过的感应电流为I,则绕线端两P = μ0SIN^2 l计算。
5. (2015年全国卷I)在一光栅摆动实验中,光栅以θ的角速度围轴心O迅速转动。
光源S发出的平行光束经过光栅后,聚焦在屏上形成n级行刺,与此同时,观察者处于静止条件,考虑n=1时,描述条纹移动量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
以上为部分高考真题物理全国卷的题目,希望同学们在备考高考时,通过解答这些题目来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祝愿大家
取得优异的成绩!。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地面上方某一点将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随后的运动中A.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都在不断变化B.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一直减小C.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率的该变量相等D.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能的改变量相等2.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面体P,两长方体物块a和b叠放在P的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a和b、b与P、P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分别用f1、f2和f3表示。
则A.f1=0,f2≠0,f3≠0B.f1≠0,f2=0,f3=0C.f1≠0,f2≠0,f3=0D.f1≠0,f2≠0,f3≠03.如图,光滑圆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已知小球在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1,在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N1–N2的值为A.3mgB.4mgC.5mgD.6mg4.如图,一圆形金属环与两固定的平行长直导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环的圆心与两导线距离相等,环的直径小于两导线间距。
两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向下的恒定电流。
若A.金属环向上运动,则环上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B. 金属环向下运动,则环上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C. 金属环向左侧直导线靠近,则环上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D.金属环向右侧直导线靠近,则环上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5.沿固定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其下滑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课标卷高考命题分析年份题号·题型·分值模型·情景难度2015年Ⅰ卷35题(1)·填空题·5分光电效应易Ⅱ卷35题(1)·填空题·5分波粒二象性易2016年Ⅰ卷35题(1)·填空题·5分光电效应易Ⅱ卷35题(1)·填空题·5分核反应方程易Ⅲ卷35题(1)·填空题·5分核反应与动量守恒易2017年Ⅰ卷17题·选择题·6分核能的计算中Ⅱ卷15题·选择题·6分半衰期;动量守恒定律;质能方程易Ⅲ卷19题·选择题·6分光电效应中1.氢原子能级图(1)能级图如图1所示.图1(2)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时,最多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N =C 2n=n (n -1)2. 2.原子核的衰变衰变类型 α衰变β衰变衰变方程A Z X →A -4Z -2Y +42HeAZ X → A Z +1Y + 0-1e衰变实质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整体射出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211H +210n →42He10n →11H + 0-1e 衰变规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3.核能(1)原子核的结合能:克服核力做功,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吸收的能量,或若干单个核子在核力的作用下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的现象.注意质量数与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质能方程:E =mc 2,即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4.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这个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板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会超过10-9 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5.光电效应方程(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子的能量hν和逸出功W 0的关系为:E k =hν-W 0. (2)极限频率νc =W 0h.高考题型1光电效应与光的粒子性例1(多选)(2017·全国卷Ⅲ·19)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νa、νb的单色光a、b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 a和U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k a和E k b.h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νa>νb,则一定有U a<U bB.若νa>νb,则一定有E k a>E k bC.若U a<U b,则一定有E k a<E k bD.若νa>νb,则一定有hνa-E k a>hνb-E k b答案BC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hν-W0,由动能定理得E km=eU,若用a、b单色光照射同种金属时,逸出功W0相同.当νa>νb时,一定有E k a>E k b,U a>U b,故选项A错误,B正确;若U a<U b,则一定有E k a<E k b,故选项C正确;因逸出功相同,有W0=hνa-E k a=hνb-E k b,故选项D错误.1.处理光电效应问题的两条线索一是光的频率,二是光的强度,两条线索对应的关系是:(1)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2)光强→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数多→光电流大.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的研究对象是金属表面的电子,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如图2所示),直线的斜率为h,直线与ν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是极限频率νc,直线与E k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逸出功的负值.图21.(2017·广东广州市模拟)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强度减弱,而频率不变,则()A.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D.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答案 C解析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仍然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知,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最大初动能不变.故B错误.光的强弱影响的是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入射光强度减弱,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故C正确.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非常短,可认为是瞬时的,故D错误.2.(多选)(2017·山东临沂市模拟)如图3所示,N为金属板,M为金属网,它们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各电池的电动势和极性如图所示,己知金属板的逸出功为4.8 eV.现分别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板(各光子的能量已在图上标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A图中无光电子射出B .B 图中光电子到达金属网时的动能大小为1.5 eVC .C 图中的光电子能到达金属网D .D 图中光电子到达金属网时的最大动能为3.5 eV 答案 AB解析 因入射光的能量3.8 eV 小于金属板的逸出功4.8 eV ,依据光电效应发生条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 正确;因入射光的能量为4.8 eV(等于金属板的逸出功4.8 eV),因此光电子逸出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则在电场力加速作用下,到达金属网的动能为1.5 eV ,故B 正确;入射光的能量为5.8 eV ,大于金属板的逸出功4.8 eV ,依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逸出来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1.0 eV ,根据动能定理,知光电子不能到达金属网,故C 错误;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 km =E 光-W 0=6.8 eV -4.8 eV =2.0 eV ,到达金属网时最大动能为2.0 eV -1.5 eV =0.5 eV ,故D 错误.高考题型2 原子结构和能级跃迁例2 (2017·辽宁大连市3月模拟)如图4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25 eV 的金属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2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小C .金属钾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84 eVD .金属钾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2.86 eV 答案 C解析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根据玻尔理论hν=E m -E n (m >n )得知,从n =3跃迁到n =2所发出的光能量最小,由E =hν=h cλ得知,频率最低,波长最长,故A 、B 错误;从n =3跃迁到n =1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光子能量最大值为13.60 eV -1.51 eV =12.09 eV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 =hν-W 0=12.09 eV -2.25 eV =9.84 eV ,故C 正确,D 错误.1.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密立根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构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是有结构的.居里夫妇首次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带正电荷的核,叫做原子核,而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能级和能级跃迁: (1)轨道量子化核外电子只能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运动 r n =n 2r 1(n =1,2,3,…) (2)能量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E n =E 1n 2(n =1,2,3,…)(3)吸收或辐射能量量子化原子在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只能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 -E n (m >n ).3.(2017·湖北武汉市2月调考)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汤姆孙根据气体放电管实验断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B.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C.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D.玻尔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玻尔的原子模型答案 C解析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明线光谱.4.关于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B.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任意的C.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能和势能,电子动能可取任意值,势能只能取某些特定值D.电子由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答案 A解析根据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知,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A项正确;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一些特定的值,B项错误;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能和势能,由于轨道是量子化的,则电子动能也是一些特定的值,C项错误;电子由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D项错误.5.(2017·山东青岛市模拟)原子从A能级跃迁到B能级时吸收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跃迁到C能级时发射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能级跃迁到C能级时将要()A.发出波长为λ1-λ2的光子B.发出波长为λ1λ2λ1-λ2的光子C.吸收波长为λ1-λ2的光子D.吸收波长为λ1λ2λ1-λ2的光子答案 B解析由λ1>λ2知ν1<ν2,A到B吸收光子的能量小于B到C辐射光子的能量,故A跃迁到C放出能量,AC间能级差E A-E C=h cλ2-h cλ1=hcλ3,得λ3=λ1λ2λ1-λ2.高考题型3核反应和核能的计算例3(2017·全国卷Ⅱ·15)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238 92U→234 90Th+4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答案 B解析静止的铀核在α衰变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p Th+pα=0,即钍核的动量和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B正确;根据E k=p22m可知,选项A错误;半衰期的定义是统计规律,选项C错误;铀核在衰变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能量放出,即衰变过程中有一定的质量亏损,故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选项D错误.1.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之间的区别名称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实质氦核流电子流光子速度约为光速的110约为光速的99%光速电离作用很强较弱很弱贯穿能力很弱较强最强2.核反应、核能、裂变、轻核的聚变(1)在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2)质能方程: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即E=mc2或ΔE =Δmc2.(3)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聚变.(4)核能的计算:①ΔE=Δmc2,其中Δm为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亏损;②ΔE=Δm×931.5 MeV,其中质量亏损Δm以原子质量单位u为单位.(5)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14N+42He→17 8O+11H7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9Be+42He→12 6C+10n4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27Al+42He→3015P+10n,3015P→3014Si+01e136.(2017·四川宜宾市二诊)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居里夫人最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B.伦琴射线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在衰变方程239 94Pu→X+42He+γ中,X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34答案 C解析贝可勒尔最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故A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C正确;根据质量数守恒可得,X的质量数:A=239-4=235.故D错误.7.(多选)(2017·辽宁葫芦岛市一模)用中子轰击235 92U原子核产生裂变反应,其可能的裂变方程为235 92U +10n→144 56Ba+8936Kr+310n,235 92U、10n、144 56Ba、8936Kr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235 92U原子核的半衰期为T,其比结合能小于144 56B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44 56Ba原子核比235 92U原子核更稳定B.144 56Ba原子核中含有56个中子C.裂变时释放的能量为(m1-2m2-m3-m4)c2D.若提高235 92U的温度,235 92U的半衰期将会小于T答案AC8.(多选)(2017·贵州凯里市模拟)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131和铯137.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会释放β射线;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30年,发生衰变时会辐射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131释放的β射线由氦核组成,β衰变的方程是131 53I→131 54Xe+0-1eB.碘131释放的β射线是电子流,β衰变的方程是131 53I→131 54Xe+0-1eC.与铯137相比,碘131衰变更慢,且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D.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γ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能量答案BD解析β射线实际是电子流,故A错误,B正确;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铯137半衰期为30年,碘131衰变更快,故C错误.γ射线是高频电磁波,其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故D正确.题组1全国卷真题精选1.(2016·全国卷Ⅰ·35(1))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E.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答案ACE解析在发生光电效应时,饱和光电流大小由光照强度来决定,与频率无关,光照强度越大饱和光电流越大,因此A正确,B错误;根据E k=hν-W0可知,对于同一光电管,逸出功W0不变,若入射光频率变高,则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变大,因此C正确;由光电效应规律可知,当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论光照强度多大,都不会有光电流产生,因此D错误;由E k=eU c和E k=hν-W0,得hν-W0=eU c,遏止电压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入射光强度无关,因此E正确.2.(2016·全国卷Ⅱ·35(1))在下列描述核过程的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β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裂变的是________,属于聚变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14 6C→14 7N+0-1eB.3215P→3216S+0-1eC.238 92U→234 90Th+42HeD.14 7N+42He→17 8O+11HE.235 92U+10n→140 54Xe+9438Sr+210nF.31H+21H→42He+10n答案C AB E F3.(2015·新课标全国Ⅱ·35(1))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________.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答案ACD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突出体现了电子的波动性,故A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突出体现了β射线的粒子性,故B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突出体现了中子的波动性,故C正确;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了电子束的衍射现象,突出体现了电子的波动性,故D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突出体现了光的粒子性,故E错误.4.(2014·新课标全国Ⅰ·35(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答案BCD解析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元素没有放射现象,选项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与原子核结构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B、C正确;α、β和γ三种射线电离能力依次减弱,穿透能力依次增强,选项D正确;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不能同时发生α和β衰变,γ射线伴随这两种衰变产生,故选项E 错误.题组2各省市真题精选5.(2015·福建理综·30(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D.210 83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 83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答案 B解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而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选项A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绕核运动的电子距核更近,动能增大,选项B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选项C错误.10天为两个半衰期,剩余的210 83Bi为100×1()2tg=100×(12)2 g=25 g,选项D错误.6.(2014·山东理综·39(1))氢原子能级如图5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图5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答案cd解析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能级差越大,辐射的光子频率越大,波长越小,a错误;由E m-E n=hν可知,b错误,d正确;根据C23=3可知,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3种,c正确.专题强化练1.(2017·山东滨州市模拟)用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A.改用紫光照射B.改用红光照射C.增加原绿光照射的强度D.延长原绿光的照射时间答案 A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贝可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把放射性元素放入温度很低的冷冻室中,其衰变变慢,半衰期变长D.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可以进行人体的透视答案 A解析贝可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A项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项错误;温度不影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C 项错误;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不能对人体进行透视,因为γ射线对人体细胞有伤害,D项错误.3.(2017·山东淄博市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论入射光的频率如何,只要该入射光照射金属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D.核力存在于原子核内的所有核子之间答案 C4.(多选)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C .对于同种金属,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与照射光的波长成反比D .发生光电效应后,再提高入射光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答案 BD解析 光电流几乎是瞬间产生的,其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有关,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A 项错误;设U c 为遏止电压,eU c =E k =hν-W 0,入射光的频率ν越大,遏止电压越高,B 项正确;由E k =hc λ-W 0可知E k 与λ不成反比,C 项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知,频率ν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D 项正确.5.(多选)(2017·山东烟台市模拟)如图1甲所示,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相同频率的单色光,分别照射阴极材料为锌和铜的两个不同的光电管,结果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图乙为其中一个光电管的遏止电压U c 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函数关系图象.对于这两个光电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A .因为材料不同,逸出功不同,所以遏止电压U c 不同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C .两个光电管的U c —ν图象的斜率不同D .两个光电管的饱和光电流一定相同答案 AB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E k =hν-W 0又eU c =E k联立得:eU c =hν-W 0即U c =hνe -W 0e,可知,入射光的频率相同,逸出功W 0不同,则遏止电压U c 也不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同,故A 、B 正确.由U c =hνe -W 0e 可知,U c -ν图象的斜率k =h e=常数,所以两个光电管的U c-ν图象的斜率一定相同,C错误.虽然光的频率相同,但是光强不确定,饱和光电流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6.(2017·陕西宝鸡市二检)如图2所示是氢原子四个能级的示意图.当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辐射出a光;当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出b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2A.a光光子的能量大于b光光子的能量B.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C.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D.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答案 B解析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的能级差小于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能级差,根据E m-E n=hν知,光子a的能量小于光子b的能量,所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故A、C错误.光子a的频率小于光子b的频率,则有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故B正确;在真空中光子a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子b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7.(2017·福建省4月模拟)用波长为λ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有波长分别为λ1、λ2、λ3的三条谱线,且λ1>λ2>λ3,则()A.λ0=λ1B.λ0=λ2+λ3C.1λ0=1λ1+1λ2D.1λ0=1λ2+1λ3答案 C解析用波长为λ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波长分别为λ1、λ2、λ3的三条谱线,因λ1>λ2>λ3,则三条谱线中波长为λ1的频率最小,且λ3=λ0,h cλ1+h cλ2=hcλ3=hcλ0,化简,则有:1λ0=1λ1+1λ2,故A、B、D错误,C正确.8.(2017·陕西咸阳市二模)已知类氢结构氦离子(He+)的能级图如图3所示,根据能级跃迁理论可知()图3A.氦离子(He+)处于n=1能级时,能吸收45 eV的能量跃迁到n=2能级B.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氦离子(He+)向低能级跃迁,只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氦离子(He+)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光子的波长大D.若氦离子(He+)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一定也能使该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答案 C解析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才能发生跃迁,从n=1跃迁到n=2,吸收的光子能量为40.8 eV,故A错误.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氦离子(He+)向低能级跃迁,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n=4和n=3的能级差小于n=3和n=2的能级差,则从n=4跃迁到n=3能级释放的光子能量小于从n=3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所以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光子的频率低,波长大,故C正确.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量为-13.6 eV-(-54.4) eV=40.8 eV,若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能量为-3.4 eV-(-13.6) eV=10.2 eV<40.8 eV,则不能使该板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9.(2017·全国卷Ⅰ·17)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1H+21H→32He+10n.已知21H的质量为2.013 6 u,32He的质量为3.015 0 u,10n的质量为1.008 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A.3.7 MeV B.3.3 MeVC.2.7 MeV D.0.93 MeV答案 B解析根据质能方程,释放的核能ΔE=Δmc2,Δm=2m H-m He-m n=0.003 5 u,则ΔE=0.003 5×931 MeV=3.258 5 MeV≈3.3 MeV,故B正确,A、C、D错误.10.(2017·黑龙江哈尔滨市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B.对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C.核泄漏事故污染物Cs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其核反应方程式为137 55Cs→137 56Ba+x,可以判断x为正电子D.一个氢原子处在n=4的能级,当它跃迁到较低能级时,最多可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答案 B解析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核反应方程式13755 Cs→137 56Ba+x中x为电子;一个氢原子(不是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11.(2017·江西赣州市模拟)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是来自于原子的外层电子B.—个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发生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总能量增大答案 C。
2016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一.题型与数量二.考察的内容及分布()ma r f m =22π23 电路设计 中 电路的功能综合分析和计算。
整体难度中等以上,计算量较简单、但坑较多。
三、试卷整体分析1、试卷的整体难度中等偏上,符合全国卷一贯的风格,知识点分布较为均匀,较往年试卷相比类型较像,但题型重合度不高。
比较侧重于考察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整体试卷对学生的数字数据计算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相比于2017年试卷难度较大。
(一)刘建廷讲解试卷选择题和填空题14. 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12R R 、和3R 的阻值分别是31ΩΩ、和4Ω,○A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 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
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当S 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 。
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 A. 2 B. 3C. 4D. 5【答案】B 【解析】 解法一:当S 断开时,电路如右图所示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原线圈两端电压11U U IR =-得13U U I =- ① 根据变压器原副边电压关系:1122U n U n = ② 副线圈中的电流:222235U U I R R ==+ ③ 联立①②③得:21235n U In I ⎛⎫-= ⎪⎝⎭④当S 闭合时,电路如右图所示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原线圈两端电压114U U I R '=-⋅得112U U I '=- ⑤ 根据变压器原副边电压关系:1122U n U n ='' ⑥ 副线圈中的电流得:22221U U I R ='''= ⑦ 联立⑤⑥⑦得212124n U In I ⎛⎫-=⎪⎝⎭⑧联立④⑧解得123n n = 解法二:设开关S 断开前后,变压器的等效电阻为R 和R ',由于变压器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同,S 闭合前:2223()()II R R R n⋅=⋅+,得232R R R n += ①S 闭合后:2224(4)'()II R R n⋅=⋅,得22R R n '= ②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S 闭合前: 1U I R R =+ ③S 闭合后: 14U I R R ='+ ④根据以上各式得:212223122131=543R R n n R R R n n++=+++ 解得,3n =15. 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4.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
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
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15.如图,P为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为圆心的两个圆。
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
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
若Q仅受P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b、c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a b、a c,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v c,则A. a a>a b>a c,v a>v c>v bB.a a>a b>a c,v b>v c> v aC. a b>a c>a a,v b>v c> v aD.a b>a c>a a,v a>v c>v b16.小球P 和Q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 球的质量大于Q 球的质量,悬挂P 球的绳比悬挂Q 球的绳短。
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
将两球由静止释放。
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A.P 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 球的速度B.P 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 球的动能C.P 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 球所受绳的拉力D.P 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 球的向心加速度17.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C 及电池E (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
开关S 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 所带的电荷量为Q1,;闭合开关S ,电流再次稳定后,C 所带的电荷量为Q2。
Q1与Q2的比值为 A. 25 B. 12 C. 35 D.2318.一圆筒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筒的轴平行,筒的横截面如图所示。
图中直径MN 的两端分别开有小孔,筒绕其中心轴以角速度ω顺时针转动。
在该截面内,一带电粒子从小孔M 射入筒内,射入时的运动方向与MN 成30°角。
当筒转过90°时,该粒子恰好从小孔N 飞出圆筒。
不计重力。
若粒子在筒内未与筒壁发生碰撞,则带电粒子的比荷为A .3B ωB .2B ωC .Bω D .2B ω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质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
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
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20.法拉第圆盘发电机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铜圆盘安装在竖直的铜轴上,两铜片P 、Q 分别于圆盘的边缘和铜轴接触,关于流过电阻R 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圆盘转动的角速度恒定,则电流大小恒定B.若从上往下看,圆盘顺时针转动,则电流沿a到b的方向流动C.若圆盘转动方向不变,角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则电流方向可能发生变化D.若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在R上的热功率也变为原来的2倍21.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
现将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点。
已知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
在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A.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B.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D.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N两点的重力势能差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快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五块连接。
向左推物快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快,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1)试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①把纸带向左拉直②松手释放物快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快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2)图(b )中M 和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
由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试验中物快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m/s 。
比较两纸带克制,________(填“M ”或“L ”)纸带对应的试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23.(9分)某同学利用图(a )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V 的电压表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 (最大阻值99999.9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50Ω),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5k Ω),直流电源E (电动势3V)。
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如下① 按电路原理图(a )连接线路;② 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a)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 ;③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④ 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V ,记下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1) 试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填“1R ”或“2R ”)。
(2) 根据图(a )所示电路将图(b )中实物图连线。
(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
(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100μAB.250μAC.500μAD.1mA24.(12分)如图,水平面(纸面)内间距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间接一电阻,质量为m、长度为l的金属杆置于导轨上,t=0时,金属杆在水平向右、大小为F的恒定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t0时刻,金属杆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且在磁场中恰好能保持匀速运动。
杆与导轨的电阻均忽略不计,两者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金属杆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电动势的大小;(2)电阻的阻值。
25.(20分)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
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
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如图所示。
物块P与AB简的动摩擦因数μ=0.5。
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释放,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上的位置与B点间的距离;(2)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得质量的取值范围。
(二)选考题: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注意所选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 、bc 、cd 、da 回到原状态,其p –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ac 的延长线过原点O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气体在a 、c 两状态的体积相等B .气体在状态a 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c 时的内能C .在过程cd 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D .在过程da 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小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E .在过程bc 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在过程da 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2)(10分)一氧气瓶的容积为0.08 m 3,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20个大气压。
某实验室每天消耗1个大气压的氧气0.36 m 3。
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2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
若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这瓶氧气重新充气前可供该实验室使用多少天。
3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B .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C .电磁波在真空中自由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垂直D .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但电磁波不能通过电缆、光缆传输E .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2)(10分)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 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 cm 。
O 和A 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 =0和x =5 cm 处的两个质点。
t =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 的位移为y =4 cm ,质点A 处于波峰位置:t =13s 时,质点O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 =1 s 时,质点A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求(i )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ii )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35.[物理——选修3-5](15分)(1)(5分)在下列描述的核过程的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属于β衰变的是,属于裂变的是,属于聚变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B.C.D.E.F.(2)(10分)如图,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