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杀菌剂生物活性
- 格式:xls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一、实验目的掌握抑菌圈法测定杀菌剂的生物活性的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采用抑菌圈法来测定杀菌剂的生物活性。
抑菌圈法是利用杀菌剂在琼脂平板上产生的抑菌效果来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
通常,将杀菌剂溶液滴加到琼脂平板上,使其均匀地分布在琼脂上。
然后,将含有细菌培养物的琼脂平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平板上是否出现了抑菌圈,并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来评估杀菌剂的生物活性。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显微镜2.恒温箱3.滴定管或移液管4.琼脂平板5.细菌培养物6.杀菌剂溶液四、实验步骤1.准备琼脂平板。
将琼脂平板置于恒温箱中,加热至溶化状态后取出,待其稍微冷却后均匀地倒入培养皿中。
2.滴加杀菌剂溶液。
将杀菌剂溶液滴加到琼脂平板上,并用移液管在平板上转动,使杀菌剂均匀地分布在琼脂上。
3.检验杀菌剂效果。
取一定量的细菌培养物,将其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4.培养细菌。
将含有细菌培养物的琼脂平板放入预先恒温箱中,设置合适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5.观察抑菌圈。
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琼脂平板,用显微镜观察平板上是否出现了抑菌圈。
6.测量抑菌圈直径。
使用直尺或量角器等工具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并记录结果。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注意无菌技术,以避免细菌污染。
2.滴加杀菌剂溶液时要均匀并轻柔,以保证杀菌剂能充分分散在琼脂平板上。
3.培养细菌时要控制好温度和培养时间,以确保细菌能够充分生长。
4.观察抑菌圈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放大倍数,以免错过细小的抑菌圈。
5.测量抑菌圈直径时要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六、实验结果处理根据实验所得的抑菌圈直径数据,可以通过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来评估杀菌剂的生物活性。
较大的抑菌圈直径通常表示杀菌剂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反之则表示其抑菌效果较弱。
可以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杀菌剂的生物活性。
七、实验结果分析根据测得的抑菌圈直径结果,可以对杀菌剂的生物活性进行分析。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1.广谱杀菌活性:三唑类杀菌剂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广泛的杀菌活性。
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各种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具有特异性杀菌作用。
2.持久性效果:三唑类杀菌剂具有较长的持效期。
它们可以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持久性的保护膜,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传播和侵染。
这使得三唑类杀菌剂成为一种较为持久的防治措施。
3.抗逆性强:三唑类杀菌剂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
它们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湿润和耐紫外线的能力,能够在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保持长久的杀菌效果。
4.低毒性:三唑类杀菌剂对人体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低。
它们对哺乳动物和鱼类等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小,且在土壤中有较好的降解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5.良好的吸收和转移性:三唑类杀菌剂在植物体内具有良好的吸收和转移性。
它们可以通过根、茎、叶等部位迅速吸收并转移到植物体内各个组织中,起到全面和长效的杀菌作用。
6.单一靶标: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相对单一,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中特定的酶活性、蛋白合成或细胞膜构建等方式发挥杀菌作用。
这使得病原菌难以迅速产生抗药性,从而保持了三唑类杀菌剂的高效性和持久性。
7.菌毒数据丰富:三唑类杀菌剂早期研发时,针对大量病原菌进行了菌毒测试,其菌毒数据相对丰富可靠。
这为病害防治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有助于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三唑类杀菌剂。
总之,三唑类杀菌剂以其广谱杀菌活性、持久性效果、抗逆性强、低毒性、良好的吸收和转移性、单一靶标和菌毒数据丰富等特点,成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病害防治手段之一、但需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药剂、正确使用和控制使用量,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发挥杀菌作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 三十种常用杀菌剂
.
.
3 / 4
.
一、真菌
1、猝倒病、绵腐病、疫病、霜霉病(卵菌)
发病条件:1.潮湿、多雨 2.低温、冷凉
化学防治:金雷多米尔、普力克、霉多克、甲霜铜、乙膦铝、杀毒矾、安克、抑快净、克露2.叶斑类病害、炭疽病(半知菌)
防治方法:多菌灵、代森锰锌、施佳乐、施保功、大生、安世高、福星、富力库、敌克脱
3. 灰霉病(半知菌)
发病条件:高湿
传播途经:风雨,气流
防治方法:施佳乐、扑海因、速克灵
4. 白粉病
发病条件:低湿
传播途经:风雨,气流
防治方法:粉锈宁、多硫悬浮剂、翠贝、福星、百里通、特富灵、世高、富力库、代森锰锌、施佳乐、施保功、大生、安泰生、敌力脱
5.枯萎病、蔓枯病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
传播途经:土壤、流水、粪肥
防治方法:施佳乐、扑海因、万兴、适乐时、
6.锈病、黑粉病
发病条件:低温低湿
传播途经:风雨,气流
防治方法:粉锈宁、萎锈灵、烯唑醇、三唑酮、克黑净
二、细菌
叶枯、青枯、褐腐、软腐
链霉素、新植霉素、春雷霉素、琥胶肥酸铜、络氨铜、可杀得、代森锰锌、波尔多液
三、线虫
根结线虫病
益舒宝、米乐尔、福气多
四、病毒
病毒病
预防:病毒必克、病毒灵、病毒A、病毒K 、植病灵、抗毒剂1 号
治蚜防病:艾美乐、抗蚜威、吡虫啉
4 / 4。
常用杀菌剂介绍公布日期: 2011-12-20人气:11319根源:北京园林植保网1 、宝丽安又叫多氧霉素,宝丽安是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的生物杀菌剂, 通用名为多氧霉素 B. 常用剂型为10% 可湿性粉剂 .宝丽安对多种经济作物的病原菌具有激烈的杀灭作用, 对其惹起的病害如黑斑病,叶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赤星病等拥有预防和治疗两重功能;对人畜安全性高; 对作物安全无药害.拥有高效内吸治疗的成效,一般用药浓度为800-1200倍液,能够防黑斑、灰霉、疫病、立枯。
注意:( 1 )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
( 2 )与多菌灵、代森锰锌混用成效更好2 、多抗霉素与宝丽安有效成分同样,属国产多氧霉素。
是广谱性肽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是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黑斑、白粉、锈腐、灰霉、立枯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当前市场上有水剂和粉剂两种。
水剂一般施药浓度在800-1000 倍。
注意:( 1 )不行与碱性或酸性农药混用,免得影响药效。
( 2 )与菌核净混用,对预防灰霉有殊效。
3 、井冈霉素又叫有效霉素,是从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产生的水溶性葡萄糖苷类抗生素,特色是一种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易被菌体细胞汲取并在其内快速传导,扰乱和抑制菌体细胞生长和发育。
拥有极强的内吸性,也有治疗作用可用于防治多栽种物病害,对高等动物低毒,残效期为15-20 天, 20% 井冈霉素联合其余农药喷施,防治多种病害,一般用药浓度为 1000-2000 倍。
注意:( 1 )不可以与碱性农药混用;( 2 )拥有杀菌、促长、增效的作用;( 3 )、属抗菌素类农药,应寄存在阴凉干燥处,并注意防腐、防霉、防热。
4 、 72% 农用链霉素又叫细菌清、细菌特克。
性能与特色农用链霉素为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杀菌谱广,特别是对细菌性病害成效较好,拥有内吸作用,能浸透到植物体内,并传导到其余部位。
对人、畜低毒,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毒性亦很小。
本品属于抗生素类农药,低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是有杀菌的作用,对防治各样细菌性病害有殊效。
50种常用杀菌剂,都能防治什么病【1】代森锌广谱保护性杀菌剂。
触杀作用较强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主要起预防作用。
防治对象:霜霉病、晚疫病、绵疫病、炭疽病、早疫病、叶霉病、斑枯病、褐纹病、锈病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及含铜药剂混用,安全间隔期为15天。
【2】代森锰锌杀菌谱广。
预防、保护作用为主。
病菌不易产生抗性,对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真菌性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褐纹病、十字花科黑斑病、白菜白斑病、西葫芦根霉腐烂病。
注意事项:不可与含铜或碱性药剂混用;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5天。
【3】氢氧化铜预防、保护作用为主,并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
防治对象: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芹菜烂心病、早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白菜白斑病等多种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尤其对细菌性病害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1)不能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用(2)蔬菜幼苗期、对铜敏感的蔬菜、高温气候、高湿气候慎用(3)鱼类及水产动物有毒,使用时避免药液污染水源。
【4】百菌清对多种蔬菜真菌病害有较强预防作用,而治疗作用较小。
防治对象:预防多种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早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灰霉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百菌清对鱼类有毒,要避免药液污染池塘和水域。
【5】甲基硫菌灵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
防治对象:麦类黑穗病、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油菜菌核病;棉花病害;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菜豆灰霉病;豌豆白粉病、褐斑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含铜和碱性、强酸性农药混用。
连续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但不宜与多菌灵轮换使用。
不少地区用此药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已难奏效,需改用其他对路药剂防治。
【6】多菌灵多菌灵为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
防治对象: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黄瓜黑星病、白菜白斑番茄叶霉病、枯萎病。
三十种常用杀菌剂
1、猝倒病、绵腐病、疫病、霜霉病(卵菌)
发病条件:1。
潮湿、多雨 2。
低温、冷凉
化学防治:金雷多米尔、普力克、霉多克、甲霜铜、乙膦铝、杀毒矾、安克、抑快净、克露
2。
叶斑类病害、炭疽病(半知菌)
防治方法:多菌灵、代森锰锌、施佳乐、施保功、大生、安世高、福星、富力库、敌克脱
3. 灰霉病(半知菌)
发病条件:高湿
传播途经:风雨,气流
防治方法:施佳乐、扑海因、速克灵
4. 白粉病
发病条件:低湿
传播途经:风雨,气流
防治方法:粉锈宁、多硫悬浮剂、翠贝、福星、百里通、特富灵、世高、富力库、代森锰锌、施佳乐、施保功、大生、安泰生、敌力脱
5、枯萎病、蔓枯病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
传播途经:土壤、流水、粪肥
防治方法:施佳乐、扑海因、万兴、适乐时、
6。
锈病、黑粉病
发病条件:低温低湿
传播途经:风雨,气流
防治方法:粉锈宁、萎锈灵、烯唑醇、三唑酮、克黑净
二、细菌
叶枯、青枯、褐腐、软腐
链霉素、新植霉素、春雷霉素、琥胶肥酸铜、络氨铜、可杀得、代森锰锌、波尔多液
三、线虫
根结线虫病
益舒宝、米乐尔、福气多
四、病毒
病毒病
预防:病毒必克、病毒灵、病毒A、病毒K 、植病灵、抗毒剂1 号
治蚜防病:艾美乐、抗蚜威、吡虫啉。
酸杀菌剂——常用消毒剂酸杀菌剂在毒理方面平安,而且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常用于漂洗和杀菌过程中。
有机酸如乙酸、过氧乙酸、乳酸、丙酸以及甲酸使用最广泛。
酸可以中和清洁剂残留下来的碱,防止形成碱性沉积物并起杀菌作用。
由于细菌表面带有正电荷,负电荷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带正电荷的细菌反应,致使其细胞壁被穿透,细胞组织的功能性遭到破坏。
因此,酸杀菌剂是通过穿透并裂开细胞膜,离解分子,然后酸化细胞内容物,最终达到破坏微生物的目的。
酸对芽孢和病原微生物的处理取决于剂量。
这些化合物对不锈钢表面或那些接触时间可以延长的地方特别有效,并且它们对嗜冷微生物也具有高杀菌活性。
在食品工厂中,将杀菌和最终的清洗结合起来操作是比较抱负的。
随着自动清洗系统的进展,酸杀菌剂已成为抱负的使用对象。
一般设备在经过最终的清洗后,为了避开污染和腐蚀,都需要将它们封闭过夜。
虽然这些化合物对pH变化敏感,但与碘相比,不易受硬水的影响。
过去,这些用于自动清洗系统的合成去垢剂的缺点是形成泡沫,使设备上的杀菌剂难以去除。
非泡沫型酸去垢杀菌剂解决了这个困难,从而得以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
但是,这种杀菌剂在pH较高的环境中对耐热微生物的杀菌效率较差,高浓度时其作用不及辐射有效,会使食品(如肉)表面发生稍微变色并产生臭味。
酸杀菌剂的价格-效能还没有得到充分评估,对乙酸的讨论表明,其在降低沙门氏菌属污染方面缺乏效力。
酸杀菌剂作用快,能有效反抗酵母和病毒污染,酸杀菌剂的最适范围是pH<3。
阴性酸杀菌剂可以作为设备的清洗剂,能促使设备无锈、光泽、闪亮。
这些杀菌剂有很好的润湿性,不会引起生锈和腐蚀,允许设备整夜暴露在外。
硬水和残余有机物不影响阴离子酸杀菌剂杀灭微生物力量的主体效果,它们可通过喷洒或就地清洗(CIP)方式使用,若加入起泡剂,就可以实施泡沫清洗。
假如存在碱性残留物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酸性杀菌剂将彻底失效。
因此,在使用酸性杀菌剂之前,需要清洗表面以除去全部的清洗剂。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二、实验原理抑菌圈法即水平扩散法基本原理是在已接种供试菌的琼脂培养基上施以少量抗菌性物质或杀菌剂,使之接触培养基和病菌,经定温培养一定时间后,因药剂的渗透扩散作用,施药部位周围因杀死了病菌而抑制了其在培养基上的生长,从而产生了抑菌圈。
在一定范围内,抑菌圈直径的平方或面积与药剂浓度的对数呈直线函数关系,从而可比较供试样品杀菌活性大小。
其最大优点是精确度高,操作简单,能较快得出结果。
但测定结果受药剂溶解性和扩散能力影响很大,具一定局限性。
根据药剂施加在琼脂培养基表面方式不同,又分为管碟法(牛津杯法)、滤纸片法、孔碟法、滴下法等,其中以管碟法和滤纸片法应用最广。
三、实验材料供试药剂:速克灵或扑海因。
供试病原菌:番茄灰霉病菌。
实验器材:无菌水、无菌接种针、灭菌三角瓶、玻璃珠、灭菌双层纱布、75%酒精棉球、消毒摄子、移液管、试剂瓶、吸耳球、超净工作台、胶头滴管、尺子。
四、实验方法采用管碟法。
将供试药剂加于放置在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用不锈钢制成的小圆筒(又称为牛津杯,一般为外径8 mm,内径6 mm,高10 mm)内,定温培养一定时间后测量抑菌圈大小。
1.配制药液:用灭菌蒸馏水将供试药剂配成一系列梯度浓度,一般5-7个浓度。
灭菌蒸馏水为对照。
2.制备一定“浓度”的供试菌悬浮液:如真菌,则宜用孢子悬浮液。
在培养好的菌种上倒入10 mL灭菌水,用接种针轻轻刮动平面孢子悬浮,倾于灭菌三角瓶内(事先装数粒玻璃珠)摇动5 min,将孢子悬浮液用灭菌双层纱布过滤入另一灭菌三角瓶内。
用低倍(15×20倍)显微镜检查,调节孢子浓度,每视野80-100个孢子为宜;以上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动作要迅速准确。
常见生物杀菌剂1.木霉菌其他名称为生菌散、灭菌灵、特立克,是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木霉属的真菌孢子,剂型为1.5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防治草坪、牧草、观赏植物霜霉病,使用该可湿性粉剂3000~4500g/hm2,加水稀释200~300倍液,每公顷用稀释药液900kg喷雾。
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d喷1次药,连续喷药3次;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用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2.绿泰宝本剂为低毒杀菌剂,可将防病、抗病、抗逆、营养多种功效一次完成,对防治真菌引起的各种植物物病害有良好效果,对柑橘疮痂病、溃疡病有特效,是一种药肥合一的新型生物制剂。
剂型为0.05%水剂。
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茄子褐纹病、绵疫病,辣椒炭疽病、疫病,豆角炭疽病、锈病、轮纹病,芹菜叶斑病、斑枯病、菌核病,白菜霜霉病、炭疽病,大葱紫斑病、锈病、霜霉病等,并能显著提高作物品质和耐贮性,可使作物增产15%以上。
稀释600~800倍喷施,每隔7~10d喷施1次,连喷2~3次。
与其他酸性农药混合使用有增效作用。
3.重茬敌本剂为生物活性菌,对土传有害菌具有拮抗作用,特别是在设施园艺条件下效果显著,可防治黄萎病、枯萎病、早疫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褐斑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
除防病之外,还兼有活化土壤、改良土壤、培肥土壤、防止土壤盐渍化作用及补充微量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
其活性物质能刺激植物各部分生长,使植株健壮、叶片浓绿肥厚。
剂型为粉剂,每袋1kg装。
用量为120~150袋/hm2,按1:10的比例与细土混匀后,在做畦时放入深15cm处混匀后定植或播种,穴施、条施、冲施均可。
本剂不宜与化学杀菌剂混用。
4.多抗霉素其他名称为多氧霉素、多效霉素、宝丽安、保利霉素,属低毒杀菌剂。
主要防治白粉病、赤星病、霜霉病、枯萎病、黑斑病、果树斑点落叶病、草莓及葡萄灰霉病、林木枯梢及梨黑斑病等多种真菌病害。
常见杀菌剂作用机理通用名称有效成分商品名称作用机理防治对象氢氧化铜波尔多液铜制剂可杀得101、冠菌铜、杀菌得、冠菌清、猛杀得、乙酸铜主要靠铜离子,铜离子被萌发的孢子吸收,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以杀死孢子细胞,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此作用仅限于阻止孢子萌发,也即仅有保护作用。
细菌性病害,适用于瓜类的叶斑病、早(晚)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以保护作用为主。
代森锰锌代森锰锌大生M45、大生富、喷克、新万生、山德生、康护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主要防治蔬菜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
甲霜灵·锰锌[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瑞毒霉.锰锌、爽可清甲霜灵主要是抑制了对a-鹅膏蕈碱不敏感的RNA聚合酶A,从而阻碍了rRNA前体的转录,具体胡抵制机理尚不清楚。
代森锰锌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对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所致的病害均有效氟吗啉flumorph 4-[3-(3,4-二甲基苯基)-3-(4-氟苯基)丙烯酰]吗啉灭克有关氟吗啉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Kuhn等根据其杀菌谱、杀菌活性及形态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推测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细胞壁物质的合成或组装。
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霜霉病及晚疫病等病害.。
霜霉威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甲酸丙酯普力克、普而富可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形成,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减少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防治蔬菜、果树的霜霉病、疫病、猝倒病(腐霉和疫霉)有优异的效果(对霜霉病、晚疫病特效)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重点卵菌门烯酰吗啉·锰锌4-[3-(4-氯苯基)-3-(3,4-二甲氧基苯氧基)丙烯酰]吗啉和代森锰锌安克、烯酰吗啉·锰锌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而起作用,只有Z型异构体有活性,但是,由于在光照下两异构体间可迅速相互转变,因此Z型异构体在应用屯E型异构体是一样的,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灰霉病等病害氟吡菌胺·霜霉威氟吡菌胺和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甲酸丙酯银法利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特点特异性蛋白而表现杀菌活性,具有独特的“薄层穿透力”,可加强药剂的横向传导性及纵向输送力,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另一单剂霜霉威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病菌细胞膜成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化合成,抑制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孢子萌发,具有局部内吸作用主要防治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纲病害霜脲氰·锰锌1-(2-氰基-2-甲氧基亚胺基)-3-乙基脲和代森锰锌克霜、优露通过抑制病原菌细胞线粒体的电子转移使氧化磷酸化的作用停止,使病原菌细胞丧失能量来源而死亡对疫霉、壳二孢属、尾孢属等真菌性病害如疫霉病、霜霉病均特效。
各种杀菌剂的杀菌原理杀菌剂是一种用于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它们对于防止疾病传播、保护农作物和食品的质量以及维持环境卫生起着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些常见的杀菌剂并分析它们的杀菌原理。
1. 酒精(乙醇):酒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菌剂,它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杀菌作用。
通过含有酒精的溶液,细胞膜被破坏,从而破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酒精还可以通过蛋白质变性,破坏微生物的生物活性。
乙醇的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强。
2. 过氧乙酸(PAA):过氧乙酸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它具有广泛的杀灭能力。
过氧乙酸能与细胞蛋白质和DNA发生反应,导致细胞膜断裂和核酸的破坏。
PAA 杀菌剂还具有渗透性,可以有效地穿透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发挥其杀菌作用。
3. 氯己定(Chlorhexidine):氯己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卫生领域的杀菌剂。
它能够与细菌表面的带电部分结合并杀灭它们。
氯己定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阻碍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这种杀菌剂对细菌的长期杀菌效果也很好。
4. 漂白粉(含氯漂白剂):漂白粉中的活性氯能与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中的蛋白质和细胞结构发生反应,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氯化合物能氧化微生物细胞质,使其蛋白质和核酸变性、损伤细胞的代谢和能量系统,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5. 杀可疑活动家(SDC,Silver Dihydrogen Citrate):SDC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它是由银离子和柠檬酸盐组成的化合物。
SDC可以通过与微生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干扰细胞壁的完整性,使细菌和真菌无法正常生长和分裂。
银离子也具有氧化剂的性质,能与细菌和真菌中的酶和DNA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细胞的代谢过程,导致细菌和真菌死亡。
6. 氟对三氯(TFC):TFC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特别是在水处理领域。
TFC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通过与细菌膜脂肪酸相互作用,破坏膜的完整性。
这种杀菌剂还具有氧化性,对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和核酸发挥杀菌作用。
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杀菌效果评估与改进研究生物活性杀菌剂是一种通过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来保护农作物免受疾病侵袭的农药。
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一些病原微生物对常规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因此需要对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杀菌效果进行评估与改进研究,以提高农作物防病效果。
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杀菌效果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抑菌环实验:将生物活性杀菌剂溶解在琼脂中,制成一定浓度的琼脂平板,然后在平板上均匀涂布病原菌,观察生物活性杀菌剂对病原菌的生长抑制效果。
2.活菌数计数方法:通过制备生物活性杀菌剂的不同浓度溶液,接种病原菌悬浮液,定时取样,每次取样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方法,计算出生物活性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杀菌效果。
3.根际抑制效应评估:将生物活性杀菌剂喷施在植物根系周围,观察病原菌在植物根际的存活情况,评估生物活性杀菌剂对病原菌根际侵染的抑制效果。
改进研究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杀菌机理研究:通过研究生物活性杀菌剂对病原菌的作用机理,深入了解其抑制病原菌生长的原理,进而找到改进杀菌效果的途径。
2.优化配方研究:通过改变生物活性杀菌剂的配方,如添加辅助剂、改变pH值等,优化其杀菌效果,提高其稳定性和持效性。
3.杀菌剂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通过研究不同生物活性杀菌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找到最佳的配比和配伍方式,提高杀菌效果。
4.抗药性研究:研究生物活性杀菌剂可能引发的抗药性问题,探索减轻或避免抗药性的途径,保持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持久杀菌效果。
总之,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杀菌效果评估与改进研究是提高农作物防病效果的关键。
通过深入研究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杀菌机理,优化其配方和协同作用,并充分考虑抗药性问题,可以提高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杀菌效果,为农作物防病提供更有效的保护。
继续改进研究方面,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5. 应用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最佳时间和条件研究:研究生物活性杀菌剂在不同发病期和气候条件下的最佳应用时间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施用时机和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杀菌效果。
1.1 Bt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属于活体细菌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一种蛋白质毒素,被鳞翅目害虫蚕食入体后,溶解释放出较强毒性,使害虫中毒、厌食、上吐下泻,不再危害,一段时间后引起败血症死亡。
苏云金杆菌药效较缓慢,一般在施用后2~3天起效,残效期7~10天左右;18℃以上才能发挥杀虫作用,温度愈高,害虫取食愈多,效果愈好;能有效防治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刺蛾、尺蠖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防治效果达到80%~90%。
1.2 核型多角体病毒一类专性昆虫病毒,属于病毒杀虫剂。
核型多角体病毒寄主范围较广,主要寄生鳞翅目昆虫,但是一种病毒只能寄生一种昆虫或其邻近种群。
常见的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等。
核型多角体病毒经昆虫的口或伤口感染,经口进入虫体的病毒被胃液消化,游离出杆状病毒粒子,进入昆虫体腔,侵入细胞增殖,从而破坏昆虫细胞结构,之后再侵入健康细胞,直到昆虫致死。
该类病毒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增殖,病虫死亡后通过粪便和死虫再传染其他昆虫,或通过卵传到昆虫子代,使病毒病在害虫种群中流行,从而控制害虫危害。
1.3 灭幼脲灭幼脲是一种昆虫激素类农药,属生物化学农药,为苯甲酰脲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侵入昆虫和卵的表皮,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从而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
灭幼脲可杀卵和幼虫,宜在初龄幼虫期用药,虫龄越大,防效越差,对成虫无效。
以胃毒作用为主,兼触杀作用,害虫在药后3天开始死亡,5天达死亡高峰,持效期15~20天;对鳞翅目及蚊蝇幼虫活性高,用于防治桃树潜叶蛾、茶黑毒蛾、茶尺蠖、菜青虫、甘蓝夜蛾、小麦粘虫、玉米螟及毒蛾类、夜蛾类等鳞翅目害虫。
1.4 苦参碱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源农药,属广谱杀虫剂,兼有杀菌活性和调节植物生长功能。
杀菌剂大全1酰胺类杀菌剂卵菌纲:高效甲霜灵、高效苯霜灵、噻酰菌胺、环丙酰菌胺、氟吡菌胺、吡噻菌胺(菌核病、灰霉病、白粉病)、双炔酰菌胺、苯酰菌胺、噻唑菌胺、氟啶酰菌胺、双炔酰菌胺稻瘟病:氰菌胺、双氯氰菌胺、环酰菌胺(灰霉病)土壤病害:磺菌胺、噻氟菌胺、叶枯酞(抑制细菌)、环氟菌胺(白粉病)、硅噻菌胺(全蚀病)、萎锈灵(黑穗病、黄萎病、立枯病、防腐剂、具有生长刺激作用)、甲呋酰胺(黑穗病)、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啶酰菌胺(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与根腐病等)、甲磷菌胺、氟菌胺通过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破坏病菌呼吸而致效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得历史,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得杀菌谱比较窄,近期又有许多新颖得化合物商品化,最明显得结构特点就是杂环,特别值得提及得就是吡噻菌胺(penthiopyrad)与啶酰菌胺(boscalid)具有较广得活性谱。
氟吗啉就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得丙烯酰胺类杀菌剂。
就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创制得农用杀菌剂、就是首次获得中国与美国发明专利得农用杀菌剂。
具有良好得内吸、保护与治疗活性。
对卵菌亚纲病原菌引起得病害如霜霉病、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烟草疫病等有优异得活性。
噻氟菌胺就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即在真菌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得合成。
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与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得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
氰菌胺与双氯氰菌胺分别就是由日本农药公司与住友化学公司开发得酰胺类杀菌剂。
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
环酰菌胺主要用于防治各种灰霉病以及相关得菌核病、黑斑病等。
硅噻菌胺就是含硅得噻酚酰胺类杀菌剂。
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可能就是ATP抑制剂。
主要用于小麦全蚀病得防治。
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就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得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抑制真菌线粒体中琥珀酸得氧化作用,具有优异得预防与治疗效果。
通用名称有效成分三十种常用杀菌剂商品名称作用机理防治对象氢氧化铜波尔多液氢氧化铜(Copperhydroxide)可杀得 101 、冠菌铜、杀菌得、冠菌清、猛杀得、瑞扑、真菌克大生 M45、大生主要靠铜离子,铜离子被萌生的孢子汲取,当达到必定浓度时,就能够杀死孢子细胞,进而起到杀菌作用,但此作用仅限于阻挡孢子萌生,也即仅有保护作用。
细菌性病害,合用于瓜类的叶斑病、早(晚)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以保护作用为主。
主要防治蔬菜霜霉病、炭疽代森锰锌( Mancozeb)三乙膦酸铝代森锰锌富、喷克、新万生、山德生、丰产、大胜克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病、褐斑病等。
主要防治黄瓜和白菜霜霉病、乙磷铝Fosety-Aluminium 三-( 乙基磷酸) 铝克制病原真菌的孢子的萌生或阻挡孢疫霉灵、乙磷子和菌丝体的生长。
铝、疫霜灵水稻纹枯和稻瘟病、棉花疫病、烟草黑胫病、橡胶割面条溃疡病、胡椒病甲霜灵·锰锌metalaxyl+ mancozeb氟吗啉flumorph霜霉威Propamocarb烯酰吗啉·锰锌Mancozeb+ Dimethomorph,W. P.[D,L-N-(2,6-二甲基苯基)-N-(2 甲氧基乙酰 ) 丙氨酸甲酯 ]4-[3-(3,4-二甲基苯基)-3-(4- 氟苯基 ) 丙烯酰 ]吗啉3-( 二甲基氨基 ) 丙基氨基甲酸丙酯4-[3-(4-氯苯基)-3-(3,4-二甲氧基苯氧基)丙烯酰 ] 吗啉和代森锰锌瑞毒霉.锰锌、蕾多米尔.锰锌、灭克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丙酰胺安克 - 锰锌甲霜灵主假如克制了对a- 鹅膏蕈碱不敏感的RNA聚合酶 A,进而阻挡了rRNA前体的转录,详细胡抵制机理尚不清楚。
代森锰锌主假如克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相关氟吗啉的详细作用体制当前仍不清楚。
Kuhn 等依据其杀菌谱、杀菌活性及形态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推断其主要作用体制是扰乱病菌细胞壁物质的合成或组装。
实验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了七杀菌剂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抑菌圈法。
该方法通过在琼脂平板上播种细菌,再在平板上施加一定浓度的七杀菌剂,观察并测量周围的抑菌圈直径,从而评估七杀菌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抑菌圈直径与七杀菌剂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且抑菌圈直径越大,表示七杀菌剂的抑菌效果越好。
通过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地评估七杀菌剂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菌机制和优化配方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七杀菌剂;抑菌圈法;生物活性;抑菌圈直径一、引言七杀菌剂是一类特殊作用机制的植物杀菌剂,具有广谱杀菌、低滴效、低残留、不发生抗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防病生产中。
评估七杀菌剂的生物活性是研究抗病机理、筛选优良品种和优化配方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七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包括最小抑菌浓度法、抑菌圈法和微量滴定法等。
本实验采用抑菌圈法对七杀菌剂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该方法简单易行、时间短,能够客观直观地评估抗菌剂的抑菌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杀菌剂的筛选和评估中。
二、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七杀菌剂: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七杀菌剂;-革兰氏染色培养基:包括琼脂和所需培养成分;-细菌: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细菌菌种;- 培养皿:直径90 mm的培养皿;-无菌棉花:消毒后用于吸水;-直尺:用于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2.2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琼脂平板1)按照革兰氏染色培养基的配方将琼脂和所需培养成分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2)加热溶液,使其均匀溶解;3)微量加热,使溶液达到沸腾状态;4)关火,冷却至50-60°C左右;5)待溶液冷却至室温,但还能滴落时,加入适量的细菌菌液;6)快速均匀摇晃培养皿,使菌液均匀分布;7)等待琼脂凝固,形成琼脂平板。
步骤二:制备七杀菌剂根据使用七杀菌剂的需要,按照使用说明书中的配方调配适量的七杀菌剂浓度。
步骤三:进行抑菌实验1)在琼脂平板表面平均涂布一层细菌菌液;2)在涂布完成后,使用消毒的锥形杯钻按规定距离在琼脂平板上扎孔;3)将七杀菌剂溶液滴入孔内,注意控制滴入的量和浓度;4)将培养皿倾斜,使溶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5)撤去孔内的溶液,用无菌棉花吸干孔内的溶液;6)将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恰当的环境中进行培养;7)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的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