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分类大全 1
- 格式:docx
- 大小:44.36 KB
- 文档页数:6
工业污水及循环水用杀菌剂的种类及特性1、氧化型杀菌剂(1)氯氯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次氯酸电离出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根,在PH值6-8时杀菌效果最好。
氯的应用范围广泛,通常是在水源处加入即可使整个系统保持一定浓度从而达到控制细菌数的目的。
杀菌原理:氯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次氯酸电离出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根;优点:应用范围广泛、高效、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缺点:环境污染,对人有害对形成生物膜的细菌杀菌效果不好。
(2)含氯杀菌剂包括漂白剂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他们比氯气使用方便,操作危险性小,但价格偏高。
但会引入大量钙离子易造成系统结垢。
杀菌原理:水解电离出次氯酸根;优点:杀菌效果与氯气相当,比氯气使用方便,操作危险性小;缺点:易导致结垢问题,价格偏高,比氯气用量大。
(3)二氧化氯是高效氧化型杀菌剂,适用于清洗过程,用于除去有机物、生物粘泥及硫化铁沉积。
二氧化氯受PH值限制小,杀菌效果不受有机物和氨的影响。
因受温度和压力影响,一般使用在线发生,用次氯酸钠、亚氯酸钠和盐酸经两步反应形成二氧化氯。
首先,15%盐酸和10%次氯酸钠生成6%合成氯,之后再与亚氯酸钠反应形成二氧化氯。
杀菌原理:氧化作用;优点:不受PH值限制,不受有机物影响,对生物粘泥有特效,能溶解硫化铁垢。
缺点:须特殊装置,毒性大,价格高。
(4)氯胺是次氯酸和氨的反应产物,氯胺的杀菌性能比氯气低5%。
但氯胺能穿透微生物膜并杀死细菌,它与生物膜组织不反应,可用于消毒处理。
优点:对生物膜菌种有杀菌活性,杀菌活性持续时间长,对设备腐蚀性小,毒性低。
缺点:耗氨,比单独使用氯价格高。
(5)溴与氯类似,在水中形成次溴酸,电离出次溴酸根,在广泛的PH范围杀菌效果都很好。
溴杀菌剂一般为固体化合物,如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在水中释放次溴酸杀菌。
杀菌原理:电离出有杀菌活性的次溴酸根;优点:广谱、高效、低毒,适用范围广,杀菌活性比氯高。
缺点:价格高。
强力溴,杀菌速度快,药效持久,安全无毒、环保、不腐蚀、不产生耐药性、耐污染耐氨氮能力强、适合高浓缩倍数、高PH水体。
三十种常用杀菌剂通用名称有效成分商品名称作用机理防治对象氢氧化铜波尔多液(Copper hydroxide) 氢氧化铜可杀得101、冠菌铜、杀菌得、冠菌清、猛杀得、瑞扑、真菌克主要靠铜离子,铜离子被萌发的孢子吸收,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以杀死孢子细胞,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此作用仅限于阻止孢子萌发,也即仅有保护作用。
细菌性病害,适用于瓜类的叶斑病、早(晚)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以保护作用为主。
代森锰锌(Mancozeb)代森锰锌大生M45、大生富、喷克、新万生、山德生、丰收、大胜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主要防治蔬菜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
三乙膦酸铝乙磷铝Fosety-Aluminium 三-(乙基磷酸)铝疫霉灵、乙磷铝、疫霜灵抑制病原真菌的孢子的萌发或阻止孢子和菌丝体的生长。
主要防治黄瓜和白菜霜霉病、水稻纹枯和稻瘟病、棉花疫病、烟草黑胫病、橡胶割面条溃疡病、胡椒病甲霜灵·锰锌metalaxyl+m ancozeb[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瑞毒霉.锰锌、蕾多米尔.锰锌、甲霜灵主要是抑制了对a-鹅膏蕈碱不敏感的RNA聚合酶A,从而阻碍了rRNA前体的转录,具体胡抵制机理尚不清楚。
代森锰锌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对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所致的病害均有效氟吗啉flumorph 4-[3-(3,4-二甲基苯基)-3-(4-氟苯基)丙烯酰]吗啉灭克有关氟吗啉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Kuhn等根据其杀菌谱、杀菌活性及形态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推测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细胞壁物质的合成或组装。
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霜霉病及晚疫病等病害.。
霜霉威Propamocarb 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甲酸丙酯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丙酰胺可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形成,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减少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防治蔬菜、果树的霜霉病、疫病、猝倒病(腐霉和疫霉)有优异的效果(对霜霉病、晚疫病特效)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石化行业使用杀菌剂的原因在石油工业中,油田污水系统、注入水系统、采油泥浆系统等,所处的环境非常适合腐殖菌、硫酸还原菌、铁细菌等各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加速管线的腐蚀,腐蚀产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极易形成垢,造成堵塞地层,损害油层渗透率,降低设备传热效率,对正常的生产极为不利。
因此,必须使用杀菌剂进行杀菌处理。
石油行业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分为三类:1.可自由游动的细菌;2.可附着于设备结构上的藻类;3.可侵蚀并破坏设备。
杀菌剂的种类及特性:种类:(1)氧化型杀菌剂氯氯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次氯酸电离出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根,在PH值6-8时杀菌效果最好。
氯的应用范围广泛,通常是在水源处加入即可使整个系统保持一定浓度从而达到控制细菌数的目的。
杀菌原理:氯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次氯酸电离出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根;优点:应用范围广泛、高效、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缺点:环境污染,对人有害对形成生物膜的细菌杀菌效果不好。
含氯化合物含氯杀菌剂包括漂白剂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他们比氯气使用方便,操作危险性小,但价格偏高。
但会引入大量钙离子易造成系统结垢。
杀菌原理:水解电离出次氯酸根;优点:杀菌效果与氯气相当,比氯气使用方便,操作危险性小;缺点:易导致结垢问题,价格偏高,比氯气用量大。
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高效氧化型杀菌剂,适用于清洗过程,用于除去有机物、生物粘泥及硫化铁沉积。
二氧化氯受PH值限制小,杀菌效果不受有机物和氨的影响。
因受温度和压力影响,一般使用在线发生,用次氯酸钠、亚氯酸钠和盐酸经两步反应形成二氧化氯。
首先,15%盐酸和10%次氯酸钠生成6%合成氯,之后再与亚氯酸钠反应形成二氧化氯。
杀菌原理:氧化作用;优点:不受PH值限制,不受有机物影响,对生物粘泥有特效,能溶解硫化铁垢。
缺点:须特殊装置,毒性大,价格高。
氯胺氯胺是次氯酸和氨的反应产物,氯胺的杀菌性能比氯气低5%。
但氯胺能穿透微生物膜并杀死细菌,它与生物膜组织不反应,可用于消毒处理。
常用杀菌剂的种类、性质及作用奥美塞克——750g/十三吗啉1、“奥美塞克”杀灭枝干腐烂病、干腐病、轮纹病特效。
是目前防治枝干病害最为特效的产品。
2、“奥美塞克”具有内吸、保护、治疗、铲除四大高能作用。
既安全,又不易产生抗性。
对白粉病、霉心病、赤星病、褐斑病及烂根病也具有显著防效。
(一)农用抗生素1、多抗霉素【中文通用名称】多抗霉素【英文通用名称】polylxin【商品名称】宝丽安、多氧霉素、科生霉素、多氧清等。
【化学名称】肽嘧啶核苷类抗生素【制剂类型】10%、3%、2%、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0.3%多抗霉素水剂【理化性质】该类抗生素含有A至N14种同系物的混合物。
我国生产的多抗霉素主要成分是多抗霉素A和多抗霉素B,是多抗霉素金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 chromogenes)所产生的代谢物,含量为84%(相当于84×10单位/g),系无色针状结晶,熔点(m.p.)180℃。
日本产的多抗霉素称为多氧霉素,是可可链霉素阿苏变种(Streptomyces cacaoi var.asoensis)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多抗霉素B,占22%~25%(相当于22×10~25×10单位/g),系无定形结晶,分解温度(m.p.)为160℃。
多抗霉素易溶于水,多抗霉素对人、畜低毒,在动物体内无蓄积,易排出体外。
对鱼、水生生物及蜜蜂低毒。
是环保型绿色农药。
【作用】多抗霉素是广谱性、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抗生素类杀菌剂。
对链格孢菌、葡萄孢菌、灰霉菌等真菌病害有较好防治效果。
当药剂喷到病菌体上后,病原菌细胞壁壳多糖的生物合成受到干扰,使以壳多糖为基质构成细胞壁的真菌,芽管和菌丝体局部膨大、破裂,细胞内容物溢出,导致病原菌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死亡。
同时,该药剂还具有抑制病菌产生孢子及病斑扩大等作用。
多抗霉素在北方落叶果树上,主要是用来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霉心病、梨黑斑病、草莓的灰霉病等。
抗菌药物按作用性质的分类
1.杀菌剂:
(1)β-内酰胺类(繁殖期杀菌剂)
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氨基青霉素类、羧基青霉素类、磺基青霉素类、酰脲类青霉素)等。
头孢菌素类:包括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包括单环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2)氨基糖苷类(静止期杀菌剂)
(3)磷霉素(快速杀菌剂)
(4)糖肽类(快速杀菌剂)
(5)利福霉素类(杀菌剂)
(6)氟喹诺酮类(快速杀菌剂)
2.抑菌剂
(1)大环内酯类(快速抑菌剂)
(2)四环素类(快速抑菌剂)
(3)氯霉素类或酰胺醇类(快速抑菌剂)
(4)林可霉素类(快速抑菌剂)
(5)磺胺类(慢速抑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常见种类和优缺点展开全文保护性杀菌剂优势是持效期长,杀菌谱广,大部分药剂可同时防治多种病害。
缺陷是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作物发病前使用,发病后使用效果不佳。
铜制剂分类1、铜制剂铜制剂的使用起源于1885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前,法国波尔多地区的果农,为了防止路人偷食葡萄,在葡萄上喷洒的硫酸铜与石灰混合溶液,无意中开启了现代农药的先河,诞生了人类第一个化学农药——波尔多液。
铜制剂喷施后,会在叶片表面缓慢的释放铜离子,铜离子与病原菌接触后,对病菌产生氧化杀菌作用,进而阻止病菌侵染。
铜制剂的杀菌活性,取决于铜离子的浓度,铜制剂的安全性和持效期,取决于铜离子的释放速度。
如波尔多液喷施后,铜离子释放速度受天气影响,湿度越大释放速度越快,这就是波尔多液在多雨时节易出药害的原因。
喹啉铜,松脂酸铜等有机铜产品,喷施后铜离子释放速度稳定,不受天气影响,持效期更稳定,安全性更好。
松脂酸铜优势是成本低廉,杀菌谱较广,对炭疽病防效稳定,松脂酸铜喷施后在叶片表面附着能力强,成膜性强,抗雨水冲刷。
经典配方:23%松脂酸铜乳油使用浓度:500-800倍代森锰锌2、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作用机理完全一致,杀菌谱广,对草莓的炭疽病及大部分其他真菌性病害均有防治效果,持效期较长,但这些成分不具有内吸活性,因此喷雾必须均匀周到,尤其是叶片背面的喷施效果。
代森锰锌在三个药剂中,防治效果占优势,持效期更长。
丙森锌及代森联的防治效果不及代森锰锌,但是安全性更佳,并且这两个成分在防病的同时,可以发挥一定的叶片补锌效果。
常规含量: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使用浓度:500-800倍3、百菌清百菌清上市与1963年,是目前全球第三大保护性杀菌剂。
百菌清混配性强,是一个很好的复配搭档,可与其他作用方式的杀菌剂混用。
像先正达许多治疗性和选择性的杀菌剂基本选择与百菌清复配。
百菌清虽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叶面喷施后,在植物体表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被雨水冲刷,因此持效期较长,尤其是百菌清悬浮剂,在叶片上的黏着性更好,是雨季防治炭疽病的必备产品。
农药杀菌剂分类及作用机理一、核酸合成抑制剂(1)作用机理:核酸是重要的遗传物质,抑制和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分裂,会使病菌的遗传信息不能正确表达,导致生长和繁殖停止。
(2)化学结构类型:有酰苯胺类、酰胺类、杂环类、嘧啶类。
(3)通性: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多为复配剂;嘧啶类对哺乳动物低毒,不易在土壤中积累;易产生交互抗性。
(4)有效成分:苯霜灵、甲霜灵、精甲霜灵、精苯霜灵、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恶霜灵。
二、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1)作用机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典型抑制剂。
苯菌灵和硫菌灵在生物体内也转化成多菌灵起作用,所以它们有类似的生物活性和抗菌谱。
多菌灵通过与构成纺锤丝的微管的亚单位β-微管蛋白结合,阻碍其与另一组分α-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或使已经形成的微管解装配,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表现为染色体加倍,细胞肿胀。
芳烃类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最主要的作用机理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可观察到影响真菌DNA的功能,出现DNA断裂和染色体畸形,从而抑制有丝分裂或减少分裂次数。
(2)化学结构类型:苯并咪唑类和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噻唑类、脲类。
(3)通性: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通常使用复配制剂;易产生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紧紧结合于植物表面,降解速度慢,其残留物活性高,沉积于植物表面可用于再分配。
对寄主植物和土壤具有高选择性毒性和强吸收作用。
目前抗性十分严重。
对大多数病原真菌都具有内吸治疗性防效,但对链格孢菌、轮枝孢菌、长蠕孢菌以及卵菌和细菌无效。
氨基甲酸酯类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与苯并咪唑类有负交互抗性。
在土壤中残留时间短,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脲类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可提高持效性。
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谱较窄,对卵菌纲防效显著。
(4)有效成分: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乙霉威、苯酰菌胺、噻唑菌胺、戊菌隆、氰烯菌酯、氟吡菌胺。
fraca杀菌剂分类
FRACA(Fung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对杀菌剂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FRACA杀菌剂分类及其详细说明:
Qo 抑制剂(Complex III Inhibitors): 这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bc1复合体中的单胺氧化酶(Qo位点)而发挥作用。
例子包括氟苯唑(Fluopyram)和阿莫拉尔(Amorolfine)。
Qi 抑制剂(Complex III Inhibitors): 这类杀菌剂作用于真菌细胞色素bc1复合体中的多胺氧化酶(Qi位点),如喹唑酮(Azoxystrobin)和(Pyrifluquinazon)。
醚脱氢酶抑制剂(Ergosterol Biosynthesis Inhibitors - DMIs): 这类杀菌剂抑制真菌合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即麦角固醇。
典型的代表包括三唑酮(Triazoles)和噻唑酮(Imidazoles)。
脱醇酮酰辅酶A合成抑制剂(Fatty Acid Synthesis Inhibitors): 这类杀菌剂干扰细菌和真菌中脂肪酸的合成。
草酰胺类杀菌剂就属于这一类。
核酸合成抑制剂(RNA Polymerase Inhibitors): 该类杀菌剂作用于细菌的核酸合成,如氟哌啶(Flupyradifurone)。
这些分类有助于理解不同杀菌剂的作用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管理杀菌剂,以减缓抗药性的发展。
请注意,具体的杀菌剂可能属于多个分类之一,取决于其化学性质和作用方式。
卵菌纲 - 常规药剂1、多作用位点的保护性杀菌剂用于防治卵菌病害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是铜制剂和硫代氨基甲酸盐及类似物,它们均是能量生成抑制剂。
自1874年在法国发现葡萄霜霉病、1882年Millardet 发现波尔多液对该病的杀菌活性至今,铜制剂用于防治卵菌病害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波尔多液后来被誉为杀菌大王,是杀菌剂发展的里程碑。
铜制剂早期使用的品种主要是硫酸铜、王铜和波尔多液,从使用硫酸铜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出现的药害中人们注意到古老的铜制剂对作物的为害。
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的发现,增加了杀菌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对卵菌病害的防治起到过重要作用。
主要品种有代森锰、代森锌、代森锰锌、代森胺等,该类药剂具有广谱性,除对卵菌病害具有防效外对大部分植物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此类药剂具有表面保护作用,可以抑制卵菌的抱子囊释放游动抱子和抱于萌发,不易产生抗药性。
但杀菌活性较低,用药量较大。
由于这些药剂不能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转移,病菌一旦侵人寄主体内再施药基本无效,因此,用此类药剂防治卵菌病害必须在病害发生前使用。
具有此特点的还有百菌清和灭菌丹。
2、专化型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对卵菌杀菌活性高,残留低,内吸性强,可被植物迅速吸收并在植物组织内运转,在卵菌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主要有甲霜灵、苯霜灵、恶霜灵、乙磷铝、霜霉威、霜脲氰等。
甲霜灵、苯霜灵、恶霜灵属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很强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卵菌病害防治剂中活性较高、使用量最大的一类杀菌剂。
乙磷铝是卵菌防治剂中另一个重要的品种,对疫霉菌的大多属和霜霉菌有较高活性,并具有独特的杀菌机理,它被植物吸收后与植物发生互作,产生对病菌有毒物质或诱导植物的免疫反应。
在防治卵菌的内吸性杀菌剂中应用较多的还有霜霉威和霜脲氰。
霜霉威特别适用于土壤处理、球茎及根浸渍和种子处理,防治由疫霉菌、腐霉菌引起的根茎部病害。
霜脲氰对霜霉目真菌的活性因不同属而有较大差异,对致病疫霉具有很高活性,在病菌侵人初期使用疗效很高,主要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但是霜脲氰只有局部内吸性,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短距离传导,持效期短,通常不能单独使用,应与铜制剂、代森锰锌等混配,以提高药效及延缓抗性产生。
氟吗啉、烯酰吗啉、高效甲霜灵、高效苯霜灵、双氯氰菌胺、磺菌胺、甲磷菌胺、噻氟菌胺、噻酰菌胺、氟菌胺、叶枯酞、环丙酰菌胺、环氟菌胺、环酰菌胺、氰菌胺、硅噻菌胺、氟吡菌胺、吡噻菌胺、双炔酰菌胺、苯酰菌胺、萎锈灵、甲呋酰胺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乙菌利、异菌脲、腐霉利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嘧菌胺、氟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肟嘧菌胺、啶氧菌酯、唑菌胺酯、肟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四、三唑类杀菌剂氧环唑、糠菌唑、环丙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高效烯唑醇、氟环唑、腈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己唑醇、亚胺唑、种菌唑、叶菌唑、腈菌唑、戊菌唑、丙环唑、丙硫菌唑、硅氟唑、戊唑醇、四氟醚唑、三唑醇、灭菌唑、联苯三唑醇五、咪唑类杀菌剂噻菌灵、麦穗宁、抑霉唑、高效抑霉唑、咪鲜胺、咪鲜胺锰络合物、氟菌唑、氰霜唑、咪唑菌酮、恶咪唑、稻瘟酯六、噁唑类杀菌剂噁唑菌酮、啶菌噁唑、噁霉灵、恶霜灵七、噻唑类杀菌剂噻唑菌胺、土菌灵、辛噻酮、苯噻硫氰十二环吗啉、丁苯吗啉、十三吗啉九、吡咯类杀菌剂拌种咯、咯菌腈十、吡啶类杀菌剂氟啶胺、啶斑肟、环啶菌胺、啶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啶菌胺十一、嘧啶类杀菌剂嘧菌环胺、氟嘧菌胺、嘧菌腙、嘧霉胺、氯苯嘧啶醇、氟苯嘧啶醇十二、喹啉类杀菌剂灭螨猛、二氰蒽醌、乙氧喹啉、8-羟基喹啉、丙氧喹啉、苯氧喹啉十三、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乙霉威、异丙菌胺、苯噻菌胺、霜霉威、磺菌威十四、有机磷类杀菌剂敌瘟灵、异稻瘟净、吡菌磷、甲基立枯磷十五、抗生素类杀菌剂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十六、常见杀菌剂品种有效霉素、井冈霉素、链霉素、甲霜灵、呋霉灵、苯霜灵、呋酰胺、灭锈胺、多菌灵、苯菌灵、甲基硫菌灵、三唑酮、乙嘧酚磺酸酯、二甲嘧酚、乙嘧酚、克菌丹、灭菌丹、乙烯菌核利、氟氯菌核利、菌核净、百菌清、稻瘟灵、稻瘟净、叶枯唑、五氯硝基苯、福美双、代森锰锌、丙森锌、三乙膦酸铝、硫磺、波尔多液、硫酸铜、氧氯化铜、氯化亚铜、氢氧化铜十七、其他类杀菌剂、杀病毒剂活化酯、戊菌隆、哒菌酮、苯锈啶、四氯苯酞、咯喹酮、螺环菌胺、三环唑、嗪氨灵、霜脲氰、多果定、双胍辛盐、双胍辛胺、氯硝胺、苯磺菌胺、甲苯磺菌胺、吲哚酯、敌磺钠、喹菌酮、烯丙苯噻唑、溴硝醇十八、杀线虫剂劲牛云商,是国内专业的第三方农资批发电商平台。
杀菌剂大全1
酰胺类杀菌剂
卵菌纲:高效甲霜灵、高效苯霜灵、噻酰菌胺、环丙酰菌胺、氟吡菌胺、
吡噻菌胺(菌核病、灰霉病、白粉病)、双炔酰菌胺、苯酰菌胺、噻唑菌胺、
氟啶酰菌胺、双炔酰菌胺
稻瘟病:氰菌胺、双氯氰菌胺、环酰菌胺(灰霉病)
土壤病害:磺菌胺、噻氟菌胺、
叶枯酞(抑制细菌)、环氟菌胺(白粉病)、硅噻菌胺(全蚀病)、萎锈灵(黑
穗病、黄萎病、立枯病、防腐剂、具有生长刺激作用)、甲呋酰胺(黑穗病)、
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啶酰菌胺(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
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
甲磷菌胺、氟菌胺
通过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破坏病菌呼吸而致效
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
谱比较窄,近期又有许多新颖的化合物商品化,最明显的结构特点是杂环,特
别值得提及的是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和啶酰菌胺(boscalid)具有较广的活
性谱。
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
创制的农用杀菌剂、是首次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的农用杀菌剂。具有良好
的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对卵菌亚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疫病如黄
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烟草疫病等有
优异的活性。
噻氟菌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即在真菌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
脱氢酶的合成。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和
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
氰菌胺和双氯氰菌胺分别是由日本农药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酰胺类
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
环酰菌胺主要用于防治各种灰霉病以及相关的菌核病、黑斑病等。
硅噻菌胺是含硅的噻酚酰胺类杀菌剂。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ATP
抑制剂。主要用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
胺类杀菌剂,主要抑制真菌线粒体中琥珀酸的氧化作用,具有优异的预防和治
疗效果。
噻唑菌胺(ethaboxam)是韩国LG农化公司研制开发的噻唑酰胺类杀菌剂,
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
噻酰菌胺(tiadinil)是由日本农药公司开发的噻二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
用于防治稻瘟病。
啶酰菌胺(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0(boscalid)
是由巴期夫公司开发的吡啶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菌核病、锈病、马铃
薯早疫病和灰霉病等。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是由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
剂。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等。
氟啶酰菌胺(fluopicolide)和双炔酰菌胺(mandipropami)分别由拜耳和先
正达公司开发,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均对霜霉病有特效。
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
乙菌利(黑穗 菌核 白粉)、异菌脲(灰霉病)、腐霉利(菌核病、灰霉病、黑星病、
褐腐病、大斑病)、乙烯菌核利(菌核菌、白粉、黑斑病、灰霉病)、克菌丹(地下
地上方方面面保护)、灭菌丹(多种病害)、菌核利(菌核病、灰霉病)
传统杀菌剂,通过抑制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破坏类酯类和膜的合成而致效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基本上所有真菌病害: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唑菌胺酯、烯肟菌酯、烯肟菌
胺
嘧菌胺(白粉/霜霉/纹枯)、啶氧菌酯(麦类病害)、肟菌酯(白粉/叶斑等)
苯氧菌胺、肟嘧菌胺
主要通过阻碍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转移,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超高
活性,广谱性
此类化合物来源于天然产物Strobilurin,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
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防治对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
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具有保护、治疗、
铲除、渗透、内吸活性。目前已有十数个品种如嘧菌酯、醚菌酯、肟菌胺、苯
氧菌胺等商品化或在开发中。尽管该类化合物作用机理独特,但病原菌对其产
生抗性的速度也很快,如醚菌酯在实际应用1a后就有关于白粉病抗性发生的报
道,故应用时多以混剂出现。
三唑类杀菌剂
氧环唑、糠菌唑、环丙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高效烯唑醇、氟环唑、腈
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己唑醇、亚胺唑、种菌唑、叶菌唑、腈菌唑、
戊菌唑、丙环唑、丙硫菌唑、硅氟唑、戊唑醇、四氟醚唑、三唑醇、灭菌唑、
联苯三唑醇
此类杀菌剂主要针对的是白粉、黑穗、锈病、叶斑等。。。
甲基甾醇合成抑制剂
三唑类是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近期开发的化合物特点是除
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等有活性外,对网斑病、灰霉病、眼纹病等多种病害
亦有很好的活性,持效期长;另一特点是与常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
变化较大,且大多含氟,活性谱更广。
氟环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不仅具有优良的保护、
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氟喹唑可用于防治由担子
菌纲、半知菌类和子囊菌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
四氟醚唑属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优良的广谱生物活性,持效期长达
4-6周。硅氟唑是含硅、含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
叶菌唑的作用机理虽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样,但活性谱则差别较大。既
可茎叶处理也可作种子处理。茎叶处理,持效期5-6周。灭菌唑对种传病害有
特效。持效期长达4-6周。从化学结构上看,灭菌唑加氢即得叶菌唑。
2002年英国Brighton会议报道的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几乎对麦类所有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
咪唑类杀菌剂
噻菌灵、麦穗宁、抑霉唑、高效抑霉唑、咪鲜胺、咪鲜胺锰络合物、氟菌唑、
氰霜唑、咪唑菌酮、恶咪唑、稻瘟酯
这类主要是..........好乱呀。。青霉病、绿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
霜霉病、黑穗病、叶斑病、黑斑病等
阻碍病菌细胞有有丝分裂而致效
噁唑类杀菌剂
噁唑菌酮(白粉病、锈病病、霜霉病)、啶菌噁唑(灰霉病、白粉病)、噁霉
灵(土传病害)、恶霜灵(霜霉病、疫病病、褐斑病)
此类杀菌剂是目前国外公司研究的热点之一。商品化的恶唑菌酮、氰霜唑(也
可归为酰胺类)和咪唑菌酮,均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主要用于防除卵菌纲病
原菌引起的病害,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如甲霜灵无交互抗性。
噻唑类杀菌剂
噻唑菌胺(霜霉、疫病)、
土菌灵(土壤处理、真菌、细菌、病毒及类菌体都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苯噻硫氰(土壤及种子传播的真菌或细菌性病害 稻瘟病、白叶枯病 纹枯
病、炭疽病、立枯病)
针对细菌:噻菌铜、噻枯唑、噻菌茂
杀细防真菌:噻唑锌、噻森铜、辛噻酮(据说腐烂也就是说细菌、真菌)
吗啉类杀菌剂
十二环吗啉(白粉病)、丁苯吗啉(白粉、锈病、黑穗)、十三吗啉(白粉/锈
病/叶斑)苯锈啶(麦类白粉病、锈病)、丁苯吗啉(白粉病、黑粉病、锈病、
谷类黑穗病)、螺环菌胺(白粉病 锈病)氟吗啉(卵菌纲)、烯酰吗啉(卵
菌纲)
甾醇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
吡咯类杀菌剂
拌种咯、咯菌腈
吡咯类杀菌剂来源于天然产物硝吡咯菌素,是非内吸性的广谱杀菌剂,对灰霉
病有特效。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
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因其作用机理独特,故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主要品种有两个即拌种咯和咯菌腈,均由先正达公司(先正达)开发,两者的
活性谱相似,前者主要作种子处理用,后者既可作为叶面杀菌剂,也可作为种
子处理剂,且活性高于前者。
吡啶类杀菌剂
氟啶胺(根霉、叶斑、菌核)、啶斑肟(白粉、黑星、叶斑)、环啶菌胺(锈
病、白粉、霜霉)、啶酰菌胺(白粉、腐烂、根腐)、氟啶酰菌胺(杀线虫、
霜霉、疫病) 、啶菌胺(灰霉、稻瘟、立枯)
嘧啶类杀菌剂
各种白粉、黑星等
嘧菌环胺、氟嘧菌胺、嘧菌腙(稻瘟)、嘧霉胺(灰霉病)、氯苯嘧啶醇、
氟苯嘧啶醇、嘧啶环胺(灰霉病)
抑制病菌细胞的细胞壁分解酶而致效
苯胺基嘧啶类化合物对灰霉病等有特效;有三个品种商品化,嘧霉胺和嘧
菌胺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分泌,包括降低一些水解酶水平,据推测
这些酶与病原菌进入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而嘧菌环胺是蛋氨
酸生物合成抑制剂;同三唑类、咪唑类、吗啉类、二羧酰亚胺类、苯基吡咯类
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敏感或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性。苄胺基嘧啶类化合
物目前已有一个品种商品化即氟嘧菌胺。
喹啉类杀菌剂
灭螨猛(白粉、螨类)、二氰蒽醌(叶斑、锈病、霜霉)、乙氧喹啉(灼伤
病)、8-羟基喹啉(真菌、细菌)、丙氧喹啉(白粉)、苯氧喹啉(白粉)
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
卵菌纲:异丙菌胺、苯噻菌胺、霜霉威、
乙霉威(灰霉病)、磺菌威(水稻枯萎病)
有机磷类杀菌剂
敌瘟灵(稻瘟、赤霉病)、异稻瘟净(稻瘟、叶蝉、飞虱)、吡菌磷(白粉
病)、甲基立枯磷(枯萎、黑斑、立枯)
抗生素类杀菌剂
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井冈霉素
此类杀菌剂较多,很多都是真细菌双杀,也有专杀真菌或细菌的成分,最重要
的是此类产品基本都为生物制剂,对植物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