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源接入管理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并网管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电力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并网发电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
第三条并网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二)高效利用,提高电力系统整体效益;(三)公平公正,维护并网发电设施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四)科技创新,推动电力行业技术进步。
第二章并网条件第四条并网发电设施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符合国家有关电力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二)具备必要的并网设备和技术;(三)并网发电设施的技术参数应当符合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四)并网发电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五)并网发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
第五条并网发电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向电力管理部门提交以下资料:(一)并网发电设施的技术参数、设备清单、工程图纸等;(二)并网发电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三)并网发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方案;(四)并网发电设施的建设单位资质证明;(五)其他相关资料。
第三章并网程序第六条并网程序如下:(一)申请:并网发电设施建设单位向电力管理部门提出并网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二)审查:电力管理部门对并网申请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三)协议签订:并网发电设施建设单位与电力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四)设备接入:并网发电设施建设单位按照协议要求完成设备接入;(五)调试:并网发电设施进行调试,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六)验收:电力管理部门对并网发电设施进行验收,合格后正式并网。
第七条电力管理部门在收到并网申请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第八条并网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并网发电设施的技术参数、设备清单、工程图纸等;(二)并网发电设施的运行方式、调度方式;(三)并网发电设施的上网电价、结算方式;(四)并网发电设施的维护、检修责任;(五)违约责任;(六)争议解决方式。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典型设计1.接口设计: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需要与电力系统中的主网进行连接。
为了确保安全可靠地将分布式电源接入到主网中,需要设计合适的接口。
接口设计应考虑主网电压、频率等参数,确保分布式电源能够稳定地接入主网。
2.保护设计: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需要具备保护功能,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保护设计包括过电压、过电流、短路等情况的保护措施,以防止分布式电源对电力系统造成损害。
3.网络通信设计:为了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管理和调度,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需要具备网络通信功能。
通信设计应考虑与电力系统中的监测设备、控制中心等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远程监控和调度。
4.电量计量设计: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需要对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进行电量计量。
电量计量设计应具备精确的计量能力,以确保对分布式电源的电量进行准确统计。
5.控制与调度设计: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需要具备对分布式电源的控制和调度能力。
通过对接入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和调度,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和负荷调节。
6.数据管理设计: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需要对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数据进行管理。
数据管理设计应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功能,以提供对分布式电源接入情况的综合管理和分析。
7.安全性设计: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需要具备安全性设计,以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
安全性设计包括系统防护、安全监测、数据加密等措施,以防止系统遭受恶意攻击或数据泄露。
8.故障检测与处理设计: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需要能够进行故障检测和处理。
通过对接入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诊断,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相应处理,以保证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典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设计应包括接口设计、保护设计、网络通信设计、电量计量设计、控制与调度设计、数据管理设计、安全性设计以及故障检测与处理设计等方面。
这些设计可以提高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管理和调度。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11272—2014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控制规范Operation and control specificati on for distributed resource island2014-12-20发布2014-12-20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 W11272—2014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3)5 分布式电源孤岛转换控制 (3)6 有功控制与电压调节 (4)7 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监控 (4)8 通信 (5)9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 (5)10 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黑启动控制 (5)编制说明 (7)Q/GD W11272—2014前言为规范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控制,保障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的安全运行,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义明、季宇、于辉、苏剑、马珂、张小奇、刘海涛、吴鸣、李洋、吕志鹏本标准首次发布。
Q/GD W11272—2014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控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分布式电源在计划性孤岛运行状态下应满足的运行控制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分布式电源孤岛转换控制、有功控制与电压调节、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监控、通信、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黑启动控制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以同步发电机、感应发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k 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6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94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DL/T584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995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Q/GDW667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电网公司对分布式光伏接入的管理模式及方法摘要:随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常规能源日渐枯竭,国家与地区宏观政策正大力倡导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其中分布式电源发展尤为迅速。
电网公司围绕国家政府制定的“为新能源发电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广大投资者和电力用户满意,让政府放心”目标,贯彻新能源发电并网政策,抓住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条主线,推广光伏接入服务,促进光伏项目规划计划管控,加快地区光伏发电项目并网,保障电网及时消纳和安全稳定运行。
确保了地区光伏发电项目便捷高效接入、电网及时消纳、安全稳定运行,为服务地区光伏小康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电源电网管理办法一、光伏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优势清洁能源:无噪音、无污染、不影响用户电压环境,而且具有一定的遮阳和隔热效果。
维护简单:系统模块化设计,各部件无需要经常更换,操作维护简单,无后顾之忧绿色节能:与相同发电量发电可节约标准煤360吨,减排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气体。
经济实惠:白天发电自用,余电出售给电网公司。
有效讲啥高阶点和峰点的用电开销,回收成本快,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光伏发电发展的措施补助,光伏发电设备可享受国家工程应用补贴资金、电价补贴。
二、电网公司的管理模式及方法光伏发电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但其并网同样也会给电力系统运行和稳定性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短期内局部地区迅速增加的光伏接入容量,使部分区域电网光伏渗透率迅速提升,对就地消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带来诸多挑战。
1、做好电源并网规划为此,电网公司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和电网建设的相关研究,深入了解分布式光伏、光伏电站接入带来的影响和机理,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技术原则,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对外争取纳入政府电力规划边界条件,对内完善分布式光伏、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标准,通过电网的规划建设提升对光伏发电接入的适应性。
湖北电网主动对接基层政府和光伏业主,以电源规划文件为指导,以电网建设时序为条件,从源头提升计划匹配合理性,保证了每一个项目的顺利投产,能源的100%消纳。
附件:微电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微电网作为“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支撑以及与大电网友好互动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清洁能源的接入和就地消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为促进电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微电网建设运营管理,逐步建立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体系,特制定本办法.第一章定义与范围第一条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必要时含储能装置).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型微电网,可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治管理.并网型微电网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离网独立运行;独立型微电网不与外部电网连接,电力电量自我平衡.第二条微电网作为整个电网系统的一部分和重要补充,可向特定用户提供经济、安全、可靠的供电,是推动集中与分散相协调的新一代电网发展模式,其发展方向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微型,主要体现在电压等级低,电压等级一般在35kV 及以下;系统规模小,系统容量不大于20MW,通常为兆瓦级及以下。
清洁,电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或以天然气多联供等能源综合利用为目标的发电型式;并网型微电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与最大负荷的比值在50%以上,或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在70%以上.自治,微电网内部基本实现电力供需自平衡。
并网型微电网与外部电网的年交换电量一般不超过年用电量的50%,独立运行时能保障重要负荷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供电;独立型微电网应具有黑启动能力.友好,可减少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造成的冲击,并网型微电网与外部电网的交换功率和时段具有可控性,通过对电源、负荷和储能系统的协同控制,实现与电网之间的功率交换。
第三条微电网应适应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等快速发展,满足多元化接入需求。
结合城市、工商业园区、新型城镇、新农村以及海岛、绿洲等发展需要,鼓励利用当地资源,进行融合创新,培育能源生产和消费新业态.第二章建设管理第四条微电网发展规划应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并与能源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第五条省级能源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将微电网项目纳入地区配电网规划,组织完善配电网结构,加快推进配电网智能化,为微电网发展提供保障。
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控制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11272—2014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控制规范Operation and control specificati on for distributed resource island2014-12-20发布2014-12-20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 W11272—2014目次前言................................................................................................................................................ ..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3)5 分布式电源孤岛转换控制 (3)6 有功控制与电压调节 (4)7 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监控 (4)8 通信 (5)9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 (5)10 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黑启动控制 (5)编制说明 (7)前言为规范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控制,保障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的安全运行,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义明、季宇、于辉、苏剑、马珂、张小奇、刘海涛、吴鸣、李洋、吕志鹏本标准首次发布。
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控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分布式电源在计划性孤岛运行状态下应满足的运行控制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分布式电源孤岛转换控制、有功控制与电压调节、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监控、通信、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黑启动控制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以同步发电机、感应发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k 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
国网重庆市供电公司发布《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管理办法》佚名
【期刊名称】《农电管理》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日前,国网重庆市供电公司发布了《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推出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
发电量有三种方式可供客户选择:全部上网、全部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用户不足电量由电网提供。
上、下网电量分开结算,电价暂按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0.4491元/千瓦时)进行收购,由电力公司提供装置进行电能计量。
【总页数】1页(P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614
【相关文献】
1.14小时的逆袭!电网版“速度与激情”!——国网鹰潭供电公司雄鹰QC小组国网发布实战侧记 [J], 徐可;曹坚;朱维佳
2.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思》 [J],
3.国网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布式电源发展迎“春天”? [J], 王思童
4.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意见 [J], 本刊通讯员
5.新版《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发布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总则为保障并网安全,规范并网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电力系统、新能源项目、分布式电源等并网运行的安全管理。
三、并网安全管理要求1. 并网前的安全检查(1)并网前,应对并网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检查内容包括设备外观、性能、绝缘电阻、接地电阻、保护装置等。
(3)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确保并网设备安全可靠。
2. 并网过程中的安全管理(1)并网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方法。
(2)操作人员应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3)并网过程中,应密切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并网后的安全管理(1)并网后,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定期对并网设备进行绝缘电阻、接地电阻、保护装置等检测,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4. 应急处理(1)发生并网设备故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确保人员安全,防止事故扩大。
四、并网安全管理职责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并网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并网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并网安全措施的落实。
2. 电力系统运行部门负责并网设备的运行管理,确保并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并网设备的维护、检修和更新改造。
4. 操作人员负责并网设备的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五、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并网安全管理规定,确保并网安全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并网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事故或安全隐患的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分布式电源接入管理规范(讨论稿)前言为规范分布式电源接入管理,提高分布式电源接入运行管理水平,适应电网技术进步和当前管理工作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提出并解释。
本规范由*****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目录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3)4.总则 (4)5前期管理(规划、设计) (4)6 投产管理(调试、验收) (6)7运行管理(正常、异常) (6)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运行控制管理规定和基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以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7883 0.2S和0.5S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 584-200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1040 电网运行准则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 5202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IEEE 1547 IEEE Standard for Interconnecting Distributed Resources with Electric Power SystemsIEC61000-4-30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Power Quality Measurement MethodsQ/GDW 370-2009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GDW 156-2006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CSA Std.C22 3 9 Interconnection of Distributed Resources and Electricity Supply Systems-Draft3 术语和定义3.1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ion Resource)本规定所指分布式电源是指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分布式电源,包括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变流器等类型。
3.2 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电力系统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
3.3 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对于通过变压器接入公共电网的电源,并网点指与公用电网直接连接的变压器高压侧母线。
对于不通过变压器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电源,并网点指电源的输出汇总点,并网点也称接入点。
3.4 变流器(converter)用于将电能变换成适合于电网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电能的电气设备。
注1:具备控制、保护和滤波功能,用于电源和电网之间接口的静态功率变流器。
有时被称为功率调节子系统、功率变换系统、静态变换器,或者功率调节单元。
注2:由于其整体化的属性,在维修或维护时才要求变流器与电网完全断开。
在其他所有的时间里,无论变流器是否在向电网输送电力,控制电路应保持与电网的连接,以监测电网状态。
“停止向电网线路送电”的说法在本规定中普遍使用。
应该认识到在发生跳闸时,例如过电压跳闸,变流器不会与电网完全断开。
变流器维护时可以通过一个电网交流断路开关来实现与电网完全断开。
3.5 变流器类型电源(converter-type power supply)采用变流器连接到电网的电源。
3.6 同步电机类型电源(synchronous-machine-type power supply)通过同步电机发电的电源。
3.7 异步电机类型电源(asynchronous-machine-type power supply)通过异步电机发电的电源。
3.8 孤岛现象(islanding)电网失压时,电源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
孤岛现象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现象和计划性孤岛现象。
非计划性孤岛现象(unintentional islanding)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现象。
计划性孤岛现象(intentional islanding)按预先设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现象。
3.9 防孤岛(anti-islanding)防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
注:非计划性孤岛现象发生时,由于系统供电状态未知,将造成以下不利影响:①可能危及电网线路维护人员和用户的生命安全;②干扰电网的正常合闸;③电网不能控制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从而损坏配电设备和用户设备。
4.总则4.1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等,并结合分布式电源接入管理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各单位应遵照本规范,结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本地区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相关规程、规定。
4.2 本规范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资料管理及培训工作五个方面规范化要求。
4.3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
5前期管理(规划、设计)5.1管理要求5.1.1电网规划及设计部门在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结构、厂站主接线时,应以不影响配电网的安全稳定为原则,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应满足Q/GDW 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对分布式电源的要求。
5.1.2在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工程设计阶段,相关一、二次设备的选型配置应充分考虑电网发展的需要和电网安全稳定的要求,做到一、二次系统的协调配合。
5.1.3电网调度部门应与规划设计部门、工程建设管理部门配合,提前参与分布式电源接入规划、设计工作,参加分布式电源接入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审查工作。
5.1.4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分布式电源接入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工程设计、设备选型、招标采购、设计联络、装置出厂验收等),相关调度部门、工程设计、运行维护、调试试验等单位均应参加。
5.1.5分布式电源接入设备配置和规范应符合继电保护国家技术规程和工程要求,并经相应调度部门认可。
设备选型应坚持“技术优先、质量优先”的原则,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5.2基本技术要求5.2.1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压等级宜按照:200kW及以下分布式电源接入0.38kV电压等级电网;200kW以上分布式电源接入10kV(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分布式电源采用低一电压等级接入优于高一电压等级接入时,可采用低一电压等级接入。
5.2.2分布式电源接入公共线路时,其最大输出功率之和不应超过接入公共线路容量的30%;其采用专线接入时,其最大输出功率之和不应超过其所接入的上级变电站单台主变容量的30%。
5.2.3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的短路电流与分布式电源额定电流之比不低于10。
5.2.4分布式电源单相接入配电网,在其运行中应满足三相平衡的技术要求,不满足时应退出运行。
5.2.5分布式电源的运行不应改变现有配电网保护的配置。
5.2.6分布式电源的接地和防雷应符合GB1405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和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相关要求。
5.2.7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总容量小于50kW时仅对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当接入点的总容量为50kW及以上时应对其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控制,其输出功率应是可调节的。
5.2.8分布式电源分三相和单相接入配电网,其输出电压、频率和相位应与接入点一致。
6 投产管理(调试、验收)6.1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工程设计、安装调试。
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建设与工程设计图实相符。
加强现场工作安全管理,防止发生因现场施工、调试原因对运行产生影响。
6.2工程投产前3个月,工程管理部门向相关调度部门提供分布式电源接入工程设计图纸、参数和相关技术资料,以便开展分布式电源接入工程投产的准备工作。
6.3工程调试项目齐全、试验完整,逻辑功能的正确性得到全面验证,确保调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和运行要求,并报送相关调度部门确认。
6.4工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工程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单位进行工程验收,并建立工程设计、安装调试质量追溯制度,完善工程后续管理措施。
7运行管理(正常、异常)7.1管理要求7.1.1电网调度部门应加强分布式电源接入的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
分布式电源接入应纳入电网统一管理,设备配置和设计严格遵守和执行技术规程、标准规范及“反事故措施”要求。
7.1.2分布式电源电厂应按时向相应调度部门报送运行月度、季度、年度运行分析报告,由调度部门统一进行分布式电源接入运行评价,以便有效实施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技术监督,促进分布式电源接入运行管理。
7.1.3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按照容量和电压等级遵循分散布置、分层控制、分级调度的原则,其运行应按当地电力部门批准的运行方案实施,当地电力部门负责分布式电源的运行和控制。
7.1.4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能向配电网输送电能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电能,实现有功的平衡,且不影响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7.2基本技术要求7.2.1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控制基本要求(1)需要进行功率控制的分布式电源应安装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具备有功功率调节能力、远方控制和就地控制功能,能够执行电网调度部门远方发送的有功出力控制命令,调节电站的有功功率输出,分布式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及功率变化率应符合当地电力部门批准的运行方案,保障配电网在故障和特殊运行方式时系统的稳定性。
(2)分布式电源投运前应根据接入配电网的不同运行方式合理配置无功容量,使分布式电源的功率因数在合理的范围内。
(3)需要进行电压调节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无功功率调节能力,能自动调整无功出力,保证输出功率因数在合理范围内,改善配电网的电压水平。
(4)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电压正弦波畸变率和注入配电网的谐波电流不得超过GB/T14549的规定。
当分布式电源接入点注入的谐波电流和引起接入点电压正弦波畸变率超过标准时,分布式电源应退出运行。
(5)分布式电源的电压波动、闪变及三相不平衡度不得超过GB/T 12326-2008 、GB/T 15543-2008 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