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43
翟辉单位名称呼图壁县第三中学填写时间2021年8月20日学科地理年级/册七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难点名称气温变化曲线图的阅读方法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气温变化曲线图是虽然直观,但是学生初次接触这种图,没有对这种图的读图方法积累,需要老师逐层引导来逐步掌握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读图分析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引导。
难点教学方法利用比照法、启发引导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引入如何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呢?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读图3.15 ,完成以下要求(答案写到书上):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4.估算该地的年平均气温。
展示2个同学的答案,让学生纠错,在纠错中进行深入的读图分析,掌握读图方法。
二、读甲、乙图答复:1、甲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2、乙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3、甲、乙两地,地是在北半球;地是在南半球。
总结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气温变化曲线呈波峰状,南半球气温变化曲线呈波谷状。
课堂练习〔难点稳固〕1.北半球某陆地7月月平均气温为26℃℃,那么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2.比拟哈尔滨和广州,哪个城市气温年较差较大?3.读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1) A、B、C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地,其各月气温大约为℃;(2) 位于热带的是;(3) 位于温带的是;(4) 位于寒带的是。
小结总结气温曲线图的阅读方法:1找极值——即找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2、看弯曲、析变化——即看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的大小;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气温的年变化就越大,气温的年较差就越大。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时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学会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学会关注生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布置一项任务,收听天气预报,并搜索气温对我们生活影响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同学用最简短的词语描述今天的天气状况。
2、让学生猜一猜现在的气温,并让一位学生来读一下温度计。
3、今天与昨天的气温相比明显下降了,大家在生活上有什么改变呢?从而引入这节课的学习主题:气温的高低和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新课:1、气温与生活(1)活动设计一:小组交流气温对你准备好的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提示:可以分别从衣、食、住、行、体育运动、农作物等方面进行讨论)(2)活动设计二: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A、让学生读图,4个时间段的气温和计算日平均气温(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让学生讨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3)过渡:刚才这些气温数值说明气温有什么特点?气温是不断变化的。
(气温在一天、一年中是变化的。
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2、气温的变化(1)提出问题:⑴根据大家的的经验,你觉得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呢?⑵一年当中大陆出现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在那个月份?海洋一样吗?(2)验证答案:同学们请看学案探究学习的第1题。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气温日较差约为7℃。
章节测试题【答题】假如由你来完成上面表格的填写,32℃的气温值将填在哪个时间栏内()A. 2时B. 8时C. 14时D. 20时【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温的时间分布,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何时【解答】一天之中,最高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题目中32℃为当天的最高温,所以应该填在14时时间栏内,C对,ABD错。
故选C。
1.【答题】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与成都相比,拉萨()A. 气温日较差大B. 日均温更高C. 正午气温更高D. 气温变化曲线起伏更小【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图能力【解答】由图可知,图中拉萨的气温日较差更大,成都的日均温更高,正午气温也更高,气温变化曲线起伏更小,A对,BCD错。
故选A。
2.【综合题文】下图为徐州市某年11月3日10时至11月4日10时的气温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答题】一天之中,徐州市()A. 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气温最高B. 12点左右气温最高C. 半夜时分气温最低D. 日落时气温高于日出时气温【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能力【解答】由图中徐州市的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出,一天中,徐州市气温最高的时候是在14时左右,而不是12时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故A和B错误。
气温最低的时候是在日出前后,故C错误。
日落时气温会高于日出时气温,故D正确。
根据题意可知,故选D。
【答题】影响徐州气温日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云量B. 植被C. 太阳高度D. 降水量【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解答】影响一个地方气温的日变化主要是受太阳高度的影响,气温最高时是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后再持续两小时左右;在日落后热量散发一直持续到日出前后达到最低,云量、植被和降水量的影响不是最主要的,故选C。
【答题】赤道与两极地区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纬度位置C. 海陆位置D. 人为因素【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解答】离地球十分遥远,体积非常巨大的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的。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等。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并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通过课堂“学案”的形式,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阅读并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利用学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什么是气温日变化
二、气温的变化
年变化三、气温曲线图的判读及绘制。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选择题1.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青岛3月17日气温为2~8℃,气温2℃出现在一天中()A. 午夜B. 日出前后C. 日落之后D. 早晨8时【答案】B【解析】【分析】题中气温为2~8℃,2℃为该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8℃为该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
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了解一天中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
难度一般。
需要学生识记。
2.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 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 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C. 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D. 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答案】D【解析】【分析】A、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气温越高,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南半球地形单一,以海洋为主,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3.下图为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B.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C. 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D. 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答案】B【解析】【分析】A.该区域气温由南向北降低,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为海洋.故不符合题意;B.该区域气温由南向北降低,位于北半球,甲地7月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为陆地.故符合题意;C.该区域气温由南向北降低,位于北半球,甲地7月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为陆地.故不符合题意;D.该区域气温由南向北降低,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为海洋.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一天中最高气温应出现于()A. 日出前后B. 正午时分C. 日落前后D. 午后2时【答案】D【解析】【分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答案:(1)14时前后(2)日出前后(3)7月(4)1月(5)大(6)小(7)降低(8)海洋和陆地(9)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1.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2)气温的观测①观测工具。
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有很多种,如下图所示,不同的温度计测量范围和用途不同。
析规律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一般分为液体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和感应温度计三类,我们常用的体温计就是液体温度计,最方便的是感应温度计。
②测量方法。
气象站观察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是离地面1.5米处。
③测量时间和温度的计算。
一般在每天的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和2时观察,把四次结果相加除以4,就得出了一天的平均气温。
如下图所示:点技巧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把一个月的日平均气温相加除以天数,得到的就是月平均气温;把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得到的是年平均气温。
④气温的表示。
国际上一般有两种气温的表示方法,分别是摄氏度和华氏度,我国采用摄氏度表示气温,单位是“°C”。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100℃【例1-1】下列关于气温和气温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冷热的程度B.气温的测量一般每天要进行4次,分别是北京时间的8时、14时、20时和2时C.测量气温的时候,要把温度计放置在离地面1.5米处的室内D.气温是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测量气温的时候,不能放置在室内,要放置在百叶箱内部,这样才能正确地测量空气的温度。
答案:C(3)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
据测量,一天中气温总是在变化,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释疑点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在学习地球运动的时候知道,在12时的时候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此时的光照最强,但是这时候空气中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最高值,在继续上升,一直到午后2时左右才达到最高值,此后就开始下降,到第2天日出前后达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