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基础——线性分组码
- 格式:ppt
- 大小:860.00 KB
- 文档页数:75
10.3 线性分组码10.3.1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1. 线性分组码及其描述方法()k n ,线性分组码是把信息码元序列的每k 个码元(Symbol)分成一组,通过线性变换,映射成由n 个码元组成的码组,且每一码组仅与本码组的k 个信息位有关,与其他码组的信息无关。
对于线性分组码,码组中任一码元都是信息码元的线性组合。
例10.3.1 设某(7,4)二进制线性分组码编码器的输入信息组(又称信息段)是m ()0123m m m m =,编码输出是A ()0123456a a a a a a a =,已知输入、输出码元之间的关系式是36m a =,25m a =,14m a =,03m a =,1232m m m a ++=,0231m m m a ++=,0130m m m a ++=,这里,“+”指模二加。
求编码时“码组到信息”间的映射关系以及输出码组集合。
解 将题中所给输入、输出码元之间的线性变换关系用线性方程组描述如下:⎪⎩⎪⎨⎧++=++=++=⎪⎪⎩⎪⎪⎨⎧====o o oomm m a m m m a m m m a m a m a m a m a 1323112323142536监督位信息位 (10.3.1) 还可以将式(10.3.1)改写成矩阵形式: A []⎥⎥⎥⎥⎦⎤⎢⎢⎢⎢⎣⎡=00010110010101010011010001110123m m m m (模2加) = m G (10.3.2) 分别令信息组()0123m m m m 为(0000),(0001),…,(1111),代入上面的矩阵算式,不难算得各信息组对应的码组,列于表10.3.1 。
2. 线性分组码性质表10.3.1 反映出线性分组码所具备的基本性质:(1) 一个()k n ,线性分组码共有k 2个许用码组;(2) 对加法满足封闭性,即线性分组码中任意两个码组之和(模二加)仍是分组码中的一个码组;(3) 全零码是线性分组码中的一个码组;(4) 线性分组码各码组之间的最小码距,等于除全零码外的码组的最小重量。
一、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原理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作法是:在发送端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建立校验关系。
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检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校验关系将受到破坏,从而可以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误。
对于(n ,k )线性分组码编码器,输出的n 比特码字包含k 比特信息码元和k n -比特监督码元。
如图1所示。
根据图1的表示法,码字最右边的k n -比特为监督比特,最左边k 比特与相应的信息比特相同。
因此有⎩⎨⎧--=--==+-1,, , 1,,1,0 , n k n i m k n i b c k n i i i (1)k n -个监督比特是k 个信息比特的线性和,可以用一般的多项式表示:1)1(1100--+++=k k i m p m p m p b i i i (2) 系数的定义如下⎪⎩⎪⎨⎧=i im ,0m ,1不依赖于如果依赖于如果j j ij b b p (3)系数ij p 的选择要是生成矩阵的各行线性独立,且校验式唯一。
式(1)和式(2)给出了(n ,k )线性分组码的数学结构。
这两个等式可以用矩阵表示法重新表示为一种紧凑的形式。
为此,我们定义k ⨯1的信息矢量m ,()k n -⨯1监督矢量b 和n ⨯1的码矢量c ,其形式分别为 ],,,[021m m m k k --=m (4)],,,[021b b b k n k n ----=b (5)],,,[021c c c n n --=c(6)注意,这三个都是行矢量。
这样就可以用紧凑的矩阵形式将定义监督比特的联立等式写为m P c = (7) 其中,P 为()k n k -⨯的系数矩阵,其定义如下:⎥⎥⎥⎥⎥⎦⎤⎢⎢⎢⎢⎢⎣⎡=------------------0,02,01,00,22,21,20,12,11,1p p p p p p p p p k n k n k k n k k n k k k n k k n k P (8) 其中,ij p 取值1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