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进展随着高龄人口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p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pff)病例开始增加,对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造成很大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进展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早期内固定治疗成为一种趋势,非手术治疗已很少应用[1~2]。
目前对pff患者,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大多数学者都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pff 手术方式有很多种,下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简述。
1 多针(钉)固定早期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多,pff患者多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或有限切开,用3~4根斯氏针、螺纹钉或改良型的折断钉、双头加压螺钉等进行固定。
目前多根针(钉)已很少用于pff患者。
2 钉板系统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系统,包括鹅头钉(richards)、动力髋螺钉(dhs)和动力髁螺钉(dcs)。
jacobs[3]等证实dhs具有静力加压与动力加压的双重功效,能保持良好的颈干角,利于骨折愈合。
但随着其广泛使用,缺点也暴露出来:可导致股骨颈变短,出现肢体短缩畸形及行走障碍;在严重粉碎或骨质疏松者,过度加压可使钉头穿出股骨头;无有效抗旋转作用;对于内侧皮质骨缺损患者,内植物承受的内翻应力增大,出现疲劳断裂、髋内翻的机率增加;滑动加压用于反转子骨折时可导致骨折端分离、骨折不愈合[4~5]。
dhs改良出现了medoff钢板(msp)、经皮加压钢板(pccp)、锁定钢板、双钩螺钉、侧方钢板联合髓内针等,但其疗效均有待临床验证[6,7]。
dcs类似悬臂梁系统,符合髋部的生物力学要求。
适用于不稳定骨折,尤其适用于股骨近端的转子下骨折。
3 髓内周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主要有: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pfn-a 等.目前髓内固定已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的首选固定方法[8]。
3.1 gamma钉能将股骨头颈部与股骨干牢固固定,允许骨折部嵌插,增加稳定性,克服了由于大转子骨质粉碎后,局部无支撑点这一力学缺陷。
股骨大转子骨折铆钉固定方法
股骨大转子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其中,铆钉固定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
铆钉固定方法是通过在股骨大转子上钻孔,然后将铆钉插入钻孔内,通过加压将铆钉与骨骼固定在一起。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
在进行铆钉固定手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铆钉尺寸和长度,以确保铆钉能够准确地插入骨骼内部,并且能够有效地固定骨折部位。
2. 在进行钻孔前,需要使用X射线等影像学技术对骨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以确保钻孔的位置和方向准确无误。
3. 在进行钻孔和插入铆钉时需要注意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力量和速度,避免对骨骼造成额外的损伤。
4. 在完成铆钉固定后,需要对手术区域进行适当的缝合和覆盖,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铆钉固定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股骨大转子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1 -。
股骨转子间骨折整复手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整复手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于老年人。
因
为肌肉的组织结构不如年轻人紧密,所以容易被外力破坏而导致骨折。
本文将介绍一个整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法。
手法步骤
1. 患者卧位,手托腕部向外旋转受伤腿,大腿向上抬起,使股骨头重
新进入髋臼。
2. 保持旋转方向,手托小腿向内旋转受伤腿。
3. 同时手托足部朝头侧内旋,以便缓解重压和肌肉张力。
4. 动作缓慢,均匀,必须在受伤片刻之内完成所有步骤。
5. 完成最终整复手法后,需将受伤的肢体固定,以确保骨折处在最佳
恢复位置。
注意事项
1. 整复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其他骨折一样,需要经过专业医师的确认和治疗。
请勿自行操作以确保最佳的治疗结果。
2. 在操作整复手法时,请确保操作缓慢、均匀。
不要用过度的力量或者太快的速度来完成整复。
3.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折,应该在确认骨折之后及时接受治疗,以确保恢复和康复。
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折,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整复。
手法的正确性和成功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患者康复的效果。
在操作整复手法是,必须小心、谨慎、专业,并且在不破坏受伤部位的基础上完成。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从股骨小转子到股骨干中段与近端交界处的——也就是说,骨髓腔最狭窄的部位之间的骨折。
髋骨折的发生率占髋骨折的比例10%~34%。
其年龄分布为2组,20~40岁和60岁以上。
老年组骨折主要是由低能量创伤引起的,而年轻组骨折主要是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通常与其他骨折和损伤相结合。
作者报告了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死亡率,从8.3%~20.9%。
由于股骨转子下生理应力分布的特点,手术治疗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失用率高。
骨折发生后,在肌肉的牵拉下,股骨干短缩、外旋畸形、股骨头颈展、后倾。
因此,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目的是矫正股骨干内收、短缩、外旋、股骨头颈外展、后倾、外旋,恢复髋关节内收肌的张力,从而恢复肢体功能。
因此,对股骨转子下生物力学特性的了解,对骨折类型的分析,以及对各种内固定物的应用和适应证的了解,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单纯股骨转子下骨折多见于年轻人,多由大直接暴力引起。
许多病例的骨折是粉碎性的。
伴有转子间骨折的转子下骨折可发生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可由平地跌倒等轻微创伤引起。
转子下骨折后,近端受臀肌、髂腰肌和外旋肌的牵拉,向上、向内、向后移位,远端受内收肌和下肢重力的影响。
股骨转子下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急肢内收、短缩畸形、局部出血较多,常伴有失血性休克。
由于外力强,应注意多发性伤害和复合性伤害。
1、Seinsheimer分型Seinsheimer根据骨折块的数量,骨折线的位置和形状分为5型。
Ⅰ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Ⅰ型:骨折移位为两个骨折块,分为三亚型,ⅠA小粗隆下横行骨折;ⅠB螺旋骨折,小粗隆近侧骨折块,ⅠC螺旋骨折,小粗隆在远处骨折。
Ⅰ型:除粗隆下骨折外,还有三个骨折块,ⅠA,还有小粗隆骨折,ⅠB蝶形骨折块在粗隆下骨折中间。
Ⅰ型:有4个或更多的破碎性骨折。
Ⅰ型:粗隆下骨折伴有粗隆间骨折。
2、Russell和Taylor分型Russell和Taylor根据小粗隆的连续性和骨折线向后延伸至大粗隆累及梨状窝,提出了一种分类:Ⅰ型:骨折线延迟到梨状窝,ⅠA在型骨折中,折块和骨折线从小粗隆延伸到股骨峡部区域,可以在各种程度上粉碎骨块,包括双侧皮质骨块;ⅠB多骨折线和骨折包括在小粗隆至狭窄区域。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如何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损伤,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所以要重视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什么是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本病可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作用引起,即老年人走路摔伤当时髋部着地造成的一种暴力性骨折,若老年人有骨质疏松症,明显的下肢外旋就能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伤区肿胀瘀斑、压痛明显、压痛点位于大转子处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下肢活动功能受限制,不能站立或者行走、瘀血以及肿胀等症状。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治疗,还会发生髋内翻畸形、骨延迟愈合以及骨不连等并发症,所以要重视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如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原则为:迅速稳定骨折,促使患者早起活动,预防系统器官并发症,治疗期间应防止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不论何种治疗方法,都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准合理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2.1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用方法有抗外旋“钉子鞋”和牵引疗法(皮牵引和骨牵引)。
非手术治疗的优点是患者无需忍受手术的痛苦与风险,易于患者及家属接受。
对于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基层医院来讲,非手术治疗是比较常用的手段。
该方法的缺点是疼痛明显,容易发生心肺功能不全、肺炎、褥疮、血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此外,治疗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髋内翻畸形的情况,长期下肢牵引,解除牵引后膝关节容易发生僵直和屈曲功能障碍,需要在长时间的锻炼与康复下才能恢复。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非手术治疗的应用率较低,主要是对存在绝对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应用,也是骨科临床治疗的最后选择。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分析目的:分析研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10年2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选取51例病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术治疗的治疗A组(8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术治疗的治疗B组(21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的治疗C组(12例)及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治疗D组(10例)。
观察4组各组治疗情况。
结果:不同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手术相关情况均存在所差异,其中治疗4组的疗效及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其它组别(p<0.05)。
结论:不同手术方法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实际,通过综合评价后,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给予治疗。
标签: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疗效;比较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常为临床常见类型,多见于老年人群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交通事故频发等因素,该类型骨折上升趋势明显【1】。
为分析研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5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不同组别治疗进行,观察各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0年2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选取51例病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在66-87岁间,平均(72.62±4.21)岁。
致伤原因:骑车摔伤6例,走路跌伤44例,交通事故1例。
51例患者均是闭合性骨折,其中14例Ⅰ型,19例Ⅱ型,10例Ⅲ型,6例Ⅳ型,2例Ⅴ型。
患者均伴有一种或多种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肝肺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4组,具体组别分配见下表。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疼痛缓解干预处理,对并发症进行针对治疗,并对患者的伤病状况及活动能力进行初期评估。
A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仰卧体位,垫小枕于臀下,于髋外侧行切口并进入,剥离股外侧肌,暴露大转子,行复位牵引,之后将髋螺钉植入;B组手术方法与A组一致,区别为在最后以解剖型钢板置入;C组患者性硬膜外麻醉,侧卧体位,患侧朝上,于股骨大转子的顶端处以常规下切口的方式放置髓内钉,开骨槽,扩髓,将髓内钉置于髓腔中,于骨折复位完成后上髓部螺钉、自攻股骨颈螺钉、远端螺钉,最后拧入髓内钉尾部的螺帽。
2012年第17期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但是关于硫酸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适应症及其把握,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谭国据,朱炯断,林涛等.纳洛酮醒脑静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7,10(5):881-882.[2]Temkin NR,Anderson GD,Winn HR,etal.Magnesium sulfatefor neuroprotec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randomised con -trolled trial[J].Lancet Neurol.2007Jan;6(1):29-38.[3]贾卓鹏.镁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89-4390.[4]武婕,章柏松.ET 和NO 在脑出血中的变化以及硫酸镁的干预作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4(1):32-36.双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张泽义*管英*聂俊杰*中图分类号:R68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7-0005-02摘要: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
方法:对60例股骨转子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双钢板、多枚克氏针加石膏固定及单钢板固定进行治疗,术后比较3组治疗方法的效果。
结果:I 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最高,其次是III 手术组,II 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最少(P <0.05);3组的愈合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
3组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可以有效地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但是双钢板固定术更适合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
关键词:双钢板;克氏针加石膏固定;单钢板固定;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贵州省水城矿业(集团)总医院(553000)2012年6月10日收稿本研究筛选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分别采用双钢板、多枚克氏针加石膏固定及单钢板固定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股骨转子间骨折诊疗规范一、诊断:(一)、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998年第二版)1、老年人多见于跌倒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患肢不敢活动。
2、青壮年者多见于强大暴力损伤。
3、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大转子向上移位。
4、髋关节正轴位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临床分型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转子间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上方斜向小转子。
2、逆转子间骨折颈中型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下方斜向小转子。
3、转子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转子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二、中西医辩证分型:(一)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病象: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
舌质紫暗,脉强涩均为骨折初期瘀血阻滞之象。
(二)中期:血瘀气滞型临床病象:伤后3~6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功能丧失未恢复,动则有疼痛感,舌质暗淡,脉弦细。
证候分析:伤后中期,经适宜的治疗及正气抗邪的作用下,使气血瘀滞逐渐消退,故肿胀逐步消退,疼痛减轻。
断骨初步连接而未坚,瘀滞虽消而未尽,故功能未恢复,动则有疼痛,舌质紫暗,脉弦细为气血仍有瘀滞之征。
(三)后期:肝肾亏虚型临床病象:伤后7~8周,疼痛已消,或年迈体弱,头晕目眩,腰膝瘰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
证候分析:年老体弱,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润清窍,故头晕目眩,“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肝肾精血不足,故腰膝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皆为肝肾两亏精血不足之象。
三、中西医结合诊断(—)西医诊断:1、病名:股骨转子间骨折2、分型:(顺转子间骨折型、逆转子间骨折型、转子间下骨折型)如:股骨转子间骨折(顺转子间骨折型)(二)中医诊断1、病名:股骨转子间骨折2、分期分型;早期气血瘀阻型,中期血瘀气滞型,后期肝肾亏虚型。
股骨转子下骨折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方法,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股骨转子下骨折应该吃什么药。
*股骨转子下骨折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是患肢股骨髁上牵引。
股骨近端均为强大的肌群包绕,骨折后骨折端受肌肉牵引而发生明显畸形。
骨折近端在内收肌、外旋肌及髂腰肌作用下呈屈曲、内收、外旋。
骨折远端在外展肌作用下呈外展,在重力作用下轻度外旋。
在所有肌肉收缩作用下骨折端出现明显短缩畸形。
牵引治疗可以控制短缩,但对于其他畸形则难以矫正。
另外,牵引时患肢需置于90°/90°体位(屈髋90°屈膝90°),这在成人很不易维持。
牵引治疗对于明显移位的骨折无法减小骨折间隙,因而延长愈合时间。
由于留有畸形,骨折愈合后病人常存在一定症状。
主要是臀肌步态和大腿前侧疼痛。
骨折近端外展畸形使得大转子顶点上移,髋关节外展肌松弛,从而造成臀肌步态。
骨折近端的屈曲则是大腿前侧疼痛的主要原因。
Waddell报道非手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满意率只有36%。
因此,目前认为手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已成为主要方法。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剖复位或矫正所有畸形及牢固内固定。
(1)Enders针: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医师应用Enders 针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由于Enders针固定强度较弱,其结果不甚满意。
Pankovich等人应用Enders针的结果显示,愈合率100%,由于畸形需要再手术者30%。
对于稳定型骨折(横断及蝶形型)Enders针则不足以控制旋转、成角及短缩。
术后需加牵引维持3~6周,很大地限制了肢体活动,从而减慢了肢体的功能恢复。
目前,除特殊情况外Enders针很少应用。
(2)传统髓内针:髓内针固定的牢固程度,主要取决于髓内针与骨髓腔之间接触的长度。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近端髓腔宽大,至中部逐渐变窄,再向远端又逐渐增宽。
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治疗的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19-07-31T12:37:42.2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6期作者:张本生[导读] 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等都是决定患者骨折愈合的成败的关键因素。
四川友谊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066一、什么是股骨转子间骨折看到股骨两个字,大部分人都会想起自己的大腿。
我们大腿的骨头就是股骨,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后,就可能由于暴力或者一些其他因素出现股骨的骨折。
老年人出现大腿的骨折,在股骨转子间这个特殊的部位容易好发。
这是位于股骨颈基底和小转子之下的平面出现的骨折,由于远离关节囊,受伤后并不会影响到股骨头的供血,此外由于这部位的骨头为松质骨,内含丰富的血运所以相比较股骨头而言出现坏死,骨质愈合以及感染的风险小得多,所以预后也较好。
但是也不能够忽视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容易出现髋部内翻,对于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对于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预后有时候并不理想。
所以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案应当以综合治疗为主,加快患者的恢复,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等都是决定患者骨折愈合的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1.在考虑诸多因素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最佳方案还是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能够快速帮助患者恢复骨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通过有效的固定手段牢固固定。
良好的复位以及固定,能够帮助患者尽量快的能够下床活动。
患者的早期的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着不可媲美的好处。
而对于那些症状比较轻微且骨折比较固定的患者,可以先选择保守治疗,用牵引或者防旋鞋以及外固定等方式为患者进行保守治疗。
但是保守治疗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以及肢体制动,这些都会为患者带来诸多的并发症。
所以尽量选择手术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可能有较大的帮助。
针对不同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上将其分为各种不同的临床类型以帮助诊断。
一般来说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通过保守治疗以及功能锻炼就能获得治愈,预后明显较好而对于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时候使用手术治疗也不能够完全纠正其解剖结构。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患者恢复情况等。
方法在2004年~2012年65例65~80岁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后的愈合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在65例患者中有56例受伤前能在户外活动,有7例能在室内活动,2例能独立行走但需拄拐行走。
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退行性骨关节病是这65例患者每个人所患的。
髓内钉棒固定系统是外科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二选择。
结论非手术治疗会导致患者长期卧床产生水肿、静脉回流不畅、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已成为此病治疗的主要方法。
治疗股骨转子的外科方法有多种,固定效果好、复位性强、组织损伤小均是运用髓内钉固定系统的原因。
标签:高龄股骨骨折;手术治疗;髓内钉由于老年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行动不便易摔倒等原因,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很高。
高龄患者因机体功能渐衰退,当发生骨折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并发症,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对于任何疾病,预防是最好的防护措施,早期治疗也成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尽早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可以减少肌肉萎缩、血流不畅、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卧床并发症是早期治疗的优点之一,进而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们在2004年~2012年65例65~80岁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32名,女性患者33名,年龄65岁~80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年龄在65~69岁7例,70~80岁58例,。
在这65例中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不同程度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
其中顺转子间型11例、顺转子间粉碎型32例、反转子间型8例、转子下型14例。
1.2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固定骨头的钉板系统包括DHS和DCS等,注入骨髓腔系统包括Gamma钉和PNF。
现在手术中一般用髓内钉系统内固定,髓内钉系统包括Gamma钉和PNF等,Gamma钉在临床上运用多见,但是其并发症多、会引起患者疼痛感。
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方法
嘿,你问股骨转子间骨折咋固定啊?这事儿咱得好好唠唠。
咱先说这得看骨折的情况严重不严重。
要是不厉害,可能用保守治疗就行。
比如说,弄个牵引啥的,让骨头慢慢长好。
就跟咱修东西似的,小毛病就简单修修。
要是骨折比较严重呢,就得手术固定了。
常见的有髓内钉固定。
这髓内钉就像个大钉子,从骨头中间穿过去,把断的地方固定住。
医生会在腿上划个小口,把髓内钉放进去,可神奇了。
这就跟盖房子打地基似的,得把关键的地方固定牢。
还有钢板固定。
就是在骨头外面放一块钢板,用螺丝拧上。
把断的骨头夹在中间,让它长好。
这就跟用夹板夹东西一样,让它不能乱动。
手术固定完了,可不是就完事儿了。
还得好好养着。
腿不能乱动,得听医生的话。
在床上躺一段时间,等骨头长好了才能下地。
就跟咱种庄稼似的,得有个过程。
俺给你举个例子哈。
俺们村有个大爷,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股骨转子间摔骨折了。
去医院一检查,挺严重的。
医生就给他做了髓内钉固定手术。
大爷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回家后也很听医生的话,好好养着。
现在大爷的腿恢复得可好了,又能下地干活了。
所以说啊,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固定完了还得好好养着,这样才能让骨头长好,恢复健康。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