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2.08 KB
- 文档页数:4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防火设计的影响及意义!《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的实施,对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设计,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建筑功能及建筑高度分类,与建筑防火有较大区别,需区别对待,本文共8大章节:1、建筑功能及防火分类;2、建筑高度分类;3、避难层的设置要求;4、人流股数的区别应用;5、暗装消火栓不能减弱墙体耐火等级;6、关联术语;7、关联条文索引。
8、争议处置:建筑高度是否考虑女儿墙高度?第一章建筑功能及防火分类建筑分类因目的不同而有多种分法,如按功能、防火、等级、规模、收费等不同要求有不同的分法。
一、《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按使用功能分类,将民用建筑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其中居住建筑又分为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
按此分类要求,汽车库、供平时使用的人防工程等,均属于民用建筑的公共建筑。
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按火灾危险性特点和防火要求分类: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防火要求为划分原则,将民用建筑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注:考虑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与公共建筑接近,因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民用建筑分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两大类,详见专题:民用建筑-建筑分类!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适应《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3、供平时使用的人防工程,适应《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4、其他工业或民用建筑,根据基本特定的功能需求或火灾危险性特点,也可能需要适应相关专用建筑设计规范或标准。
第二章建筑高度分类按建筑高度分类,《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大致相同,但仍有区别,当建筑高度按照防火标准分类时,其计算方法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一、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要求,住宅建筑不再按层数分类的方式,统一采用按高度分类的方式,民用建筑按地上建筑高度进行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3.1.2)1、建筑高度不大于27.0m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0m的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24.0m的单层公共建筑为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2、建筑高度大于27.0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0m的非单层公共建筑,且高度不大于100.0m的,为高层民用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00.0m为超高层建筑。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为了确保建筑安全、提高建筑质量,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
下面将就其中几项重要措施进行介绍。
1.抗震技术措施:地震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全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抗震技术措施,如采用特殊结构形式、筒体结构、隔震与减震技术、结构防震加固等方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能够充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2.防火技术措施:防火技术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各地普遍制定了建筑防火技术规范,要求建筑物在设计、材料选择、施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防火措施,如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涂料等,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节能技术措施:为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全国建筑行业提倡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理念,积极采用节能技术措施。
例如,在建筑物的外墙、屋顶、窗户等部位采用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利用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热能技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还推广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等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4.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建筑方式。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制定了绿色建筑技术指导文件,鼓励建筑企业和建筑师采用可再生材料、节水技术、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立体绿化等措施,达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智能化技术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行业普遍引入智能化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例如,智能化建筑自控系统可以实现建筑物温度、湿度、照明等设备的自动控制;智能化安防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监控和报警功能;智能化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管理。
综上所述,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的制定和推广,旨在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节能性和环保性,为人们创造更加安全、舒适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5.2.1、5.2.2 防火墙是阻止火势蔓延的有效措施,在设计中我们应注意和重视。
许多火灾实例说明,防火墙设在建筑物转角处,不能有效防止火势蔓延。
为了防止火势从防火墙的内转角或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蔓延,要求门、窗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具体数据采用了《建规》第7.1.5条的规定。
从火灾实例说明,如相邻两窗之间一侧装有耐火极限不低于0.9h的不燃烧固定窗扇的采光窗,也可以防止火势蔓延,故可不受距离限制。
5.2.3 本条对在防火墙上开门、窗提出了要求。
在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浓烟和火焰通常穿过门、窗、洞口蔓延扩散。
为此,规定了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在开口部位设置防火门、窗。
实践证明,耐火极限为1.20h的甲级防火门,基本能满足控制一般火灾所需要的时间。
当然防火门的耐火极限再高些对防火就更好,但因目前经济技术条件所限,采用耐火极限为1.20h的防火门较为适宜。
5.2.4 经过近10年的实践,证明本条规定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修订时仍保留了本条。
防火墙是阻止火势蔓延的重要分隔物,应有严格的要求,才能保证在火灾时充分发挥防火墙的作用。
故规定输送煤气、氢气、汽油、乙醚、柴油等可燃气体或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
其它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墙时,为了防止通过空隙传播火焰,故要求用不燃烧材料紧密填塞。
为防止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扩大火势蔓延,要求管道外面的保温、隔热材料采用耐火性能好的材料,并对穿墙处的缝隙要用不燃烧材料仔细堵塞好。
5.2.5 本条根据原规范第4.2.5条的内容修改。
管道穿过隔墙和楼板时,若留有缝隙或堵塞不严,一旦室内发生火灾,是非常危险的。
燃烧产物,如烟气和其它有毒气体会很快穿过缝隙和孔洞而扩散到相邻房间和上部楼层,影响楼内人员疏散,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如西班牙萨拉戈市中心科拉纳旅馆地下餐厅厨房着火,火势很快蔓延扩大,通过吊顶上没有堵死的管道洞口蔓延到上面一层直到十一层的办公室,造成火灾迅速蔓延,扩大了灾情。
探讨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何纲发表时间:2018-05-21T13:44:09.7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期作者:何纲[导读] 人们对建筑质量以及性能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建筑防火技术的高效应用是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南京市消防支队鼓楼区大队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在民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引发火灾的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通过建筑防火技术的高效应用有效的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
对此,设计人员要从建筑的整体规划入手,较好的完成各个环节的设计工作,从而有效的提升民用建筑的防火功能,为建筑内的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建筑防火技术;应用引言建筑防火设计对于民用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单位要从建筑材料、防排烟系统、火灾报警及灭火系统、火灾扑救面设计以及疏散出口设计等方面严谨规划、合理设计,以降低火灾的发生,确保让人们不受火灾的侵害,构建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园。
1民用建筑出现火灾的特点分析最近几年,经济和科技飞速的发展,建筑行业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栋栋配置完善的高楼屹立在人们面前,规模也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但是它的防火性能,却非常的令人堪忧,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民用建筑出现火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人口疏散的难度相对较大对于民用建筑而言,尤其是那些高层的民用建筑,设计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是高于24m。
一部分的民用住宅楼层比较高,而且聚集了较多的人员,安全的疏散通道显得特别的少,一旦发生了火灾,楼道内会聚集大量的毒气,现场也很容易陷进一个混沌的场面。
当火灾呈现蔓延的态势时,很多人会瞬间聚集到通道位置,极大的限制了人员的疏散,一般情况下,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时会有垃圾通道、电缆井和暖水井等部分,如果设计民用建筑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大火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蔓延开来,楼上的住户不能很快的下来,这种情况下,居住在上层的住户生命和财产遭到了极大的威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内部公消〔2018〕57号关于印发《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总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消防局:为保障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设防水平,提高其抗御火灾能力,我局组织制定了《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见附件,以下简称“《加强性技术要求》”),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同时落实以下工作要求:一、强化属地管理。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对建筑高度大于250米的建设工程所采取的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由各总队组织专家评审研究确定。
二、严格专家评审。
各总队应在落实《加强性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灭火救援能力情况,对建筑构件耐火性能、外部平面布局、内部平面布置、安全疏散和避难、防火构造、建筑保温和外墙装饰防火性能、自动消防设施及灭火救援设施的配置及其可靠性、消防给水、消防电源及配电、建筑电气防火等消防设计内容进行全方位技术审查,确保所采取的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能够切实增强超高层建筑火灾时的自防自救能力。
专家评审意见应当明确、具体,不得提出模棱两可、无法实施或需要另行解释的原则性意见,不得采取任何变通方式规避执行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严禁以管理性措施替代或减少国家标准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
本通知下发之日以前,建筑高度超过250米的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已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受理,并已按程序形成专家评审意见的,可按专家评审意见内容进行审核,但应鼓励建设单位积极按照《加强性技术要求》对原消防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第一条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民用建筑高层主体部分(包括主体投影范围内的地下室)的防火设计。
裙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第二条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承重柱(包括斜撑)、转换梁、结构加强层桁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h;2 梁以及与梁结构功能类似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3 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50h;4 核心筒外围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5 电缆井、管道井等竖井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6 房间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7 建筑中的承重钢结构,当采用防火涂料保护时,应采用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防火建筑设计-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越来越多,防火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本文将探讨防火建筑设计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2. 防火建筑设计原则在防火建筑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3. 科学选材,确保质量。
4. 严格标准,强化管理。
3. 新技术应用3.1 防火隔离带技术防火隔离带是一种用于防止火势蔓延的创新技术。
它通过在建筑外墙设置一定宽度的防火隔离带,有效地阻止火势向上蔓延。
防火隔离带材料可选用岩棉、玻璃棉等无机材料,具有较好的防火、隔热性能。
3.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建筑防火的重要设施,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喷水灭火系统相结合,实现火灾的早期发现和快速灭火。
新技术下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灭火效率高、覆盖面积广等特点。
3.3 防火涂料技术防火涂料是一种具有防火功能的涂料,能在火灾发生时形成防火隔热层,减缓火势蔓延。
新型防火涂料具有较好的附着力、耐候性和防火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屋顶等部位。
4. 新材料应用4.1 防火玻璃防火玻璃是一种具有防火隔热性能的特种玻璃。
新材料的应用使得防火玻璃具有更高的防火等级、更好的隔热性能和较高的透明度。
防火玻璃可用于建筑的门窗、幕墙等部位。
4.2 防火板材防火板材是一种新型防火装饰材料,具有较好的防火、隔热、防潮性能。
新材料的防火板材可用于建筑内部的墙面、地面、天花板等装饰装修部位。
4.3 防火混凝土防火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好防火性能的混凝土。
在混凝土中加入防火剂,可提高混凝土的防火性能,延长建筑在火灾中的耐火极限。
5. 结论在防火建筑设计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对于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防火隔离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涂料等新技术,以及防火玻璃、防火板材、防火混凝土等新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引言在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可持续发展,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包括建筑结构设计、能源节约设计和环境保护设计等方面。
建筑结构设计技术措施建筑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措施:1.使用优质材料:选择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2.合理布局:合理布置建筑结构,例如合理设置柱、梁和墙等,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
3.导电接地:在建筑物内部和外部设置接地装置,可以有效地排除静电和电磁干扰,提供安全的电气环境。
4.防火设计:采用防火材料和结构设计,以及合理的防火分区和应急通道设计,可以保护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
能源节约设计技术措施在当前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的形势下,能源节约设计成为民用建筑中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能源节约设计技术措施:1.优化建筑能耗: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屋顶、墙体和窗户等部分,以减少能源的损失和透过。
使用高效节能的暖通设备和照明设备等,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2.太阳能应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
3.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建筑物中的空调、照明、通风等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和调节,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4.建筑节能评估:在设计阶段进行建筑节能评估,通过模拟分析和调整设计方案,达到最优节能效果。
环境保护设计技术措施保护环境同样是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保护设计技术措施:1.水资源管理: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有效管理。
2.废物处理:合理规划建筑物内部的垃圾分类和收集设施,促进废物的再利用和环保处理。
3.绿色建筑材料: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和释放,保护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
4.植被设计:合理规划建筑物周围的植被,增加绿地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生态环境。
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的运用发布时间:2022-08-11T01:44:33.57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4月7期作者:宁平伟[导读]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各个领域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推动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宁平伟身份证号:61043119880619****摘要: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各个领域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推动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建筑物环境的关注点更加侧重于安全这一方面,防火设计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扩展建筑市场,建筑防火设计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为设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现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进步,工作规模的扩大,以及逐年增加的工作数量,都在影响着整个工程建设,其中建筑防火设计更体现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防火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施工环境以及建筑火灾的特点。
从这几方面出发,结合工程实际掌握好其中的防火问题,确定切实有效的设计方案,以便于推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建筑项目;防火设计;建筑设计;应用分析引言建筑行业近几年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分析建筑物本身的特点了解到,其结构复杂、人员密集、设备系统繁多,为防火设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我国现代建筑行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在我国综合实力提升的条件下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与优化,实现建筑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建筑防火技术的完善,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篇文章,主要以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为中心,展开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逐一对建筑设计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建筑防火设计水平的提升,以此满足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
1 建筑防火设计的基本概述分析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防火中的地位了解到,其能够为建筑防火提供重要的预防性措施,通过对建筑进行整体性的防火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或者是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最大化的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住宅建筑防火中简易喷淋灭火系统的应用摘要:在民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防火技术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建筑防火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火灾发生的几率,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
在民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防火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建筑设计的质量以及可靠性。
关键词:住宅火灾;简易喷淋;灭火系统;应用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需要提高防御火灾的能力。
在民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引发火灾的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通过建筑防火技术的高效应用有效的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
对此,设计人员要从建筑的整体规划入手,较好的完成各个环节的设计工作,从而有效的提升民用建筑的防火功能,为建筑内的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从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特点、实体火灾实验及防火效能高等特性,分析了其在住宅类建筑防火中的应用。
1民用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分析1.1人员密集,不利于疏散当前阶段,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民用建筑领域,因此其中居住的居民数量较为庞大,同时,许多民用建筑普遍缺乏必要的人员疏散通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导致人群出现大面积的拥堵以及混乱的现象,同时有毒的烟气也得不到及时的排除,从而造成人员伤亡。
在火灾蔓延的过程中,出于求生的本能,大量的居民会涌入到建筑的通道之中,这对楼内居民的疏散是十分不利的。
此外,建筑中存在诸如电缆井、水暖井等设施,如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能进行合理的配置,就会进一步促进火势的增大,在极短的时间内蔓延到整栋住宅。
在楼层较高的情况下,上层的居民无法及时跑出建筑。
建筑设计的不合理同样也会影响消防人员及时赶到火灾现场,从而无法针对火灾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的会危及人们的生命。
1.2火势蔓延较快当前阶段,大多数的民用建筑针对其中的建筑物种都缺乏必要的防火分隔,这就导致一旦出现火灾,火势的蔓延将会十分迅速。
其次,大多数民用建筑的外墙保温材料都是由B2级的材料构成的,同样会对火势的蔓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建筑防火设计的实践探究发布时间:2021-09-14T06:26:15.596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3期作者:梁玩鹏[导读]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各类建筑在建筑设计梁玩鹏身份证号44078519930715****摘要: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各类建筑在建筑设计,尤其是防火设计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下的建筑具有楼层高、人员密集、设备系统复杂、结构复杂等特点,火灾隐患多,对防火设计的要求非常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防火设计;常见问题;应对措施前言: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在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方面发展迅速。
为了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质需要,同时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建筑物质量,我国相关部门规定:在进行建筑物的初步构想与设计阶段,必须要按照国家的标准要求,进行建筑物的防火设计。
同时,相关建筑质量审查部门,会派遣专业人员对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标准进行衡量与检测。
接下来,笔者将在下文中就建筑火灾因素的特点,以及我国在建筑防火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必要时,笔者会提出解决存在建筑物防火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对建筑火灾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我国传统的建筑物设计整体进行分析,会发现:我国传统的建筑物大多缺乏防火逃生设计,尤其是在那些传统民居建筑物中。
这种缺乏防火设计的建筑物,倘若爆发火灾事故,火势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蔓延,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由于没有系统的逃生装置,或者是逃生通道,在火灾事故发生期间,人们很难保持理性的思维方式,这样就会导致整个逃生局面一片混乱,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大型踩踏事故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二、对当前建筑防火设计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一)有关建筑防火供水方面的压力问题。
当前我国在建筑防火方面,最长利用的消防资源为水资源。
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消防人员到达火灾事故现场,利用大型喷射水枪进行灭火。
多层民用建筑敞开式外廊防火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9T09:06:31.632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4月12期作者:李成[导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持续加深李成61010319720306****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持续加深,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速。
在城市中,各类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也给人们带来了舒适、安全的环境体验。
但是,无论是普通建筑,还是一些超高层、超大体量的建筑,在设计环节,都需要重视防火设计。
消防安全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繁荣息息相关,而建筑作为人员密集、使用功能复杂、用火用电频率高的场所,存在较多的消防安全隐患。
所以,有必要将现代建筑防火设计理念和方法全面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进一步提高建筑系统的防火能力。
本文对多层民用建筑敞开式外廊防火设计中若干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多层民用建筑;敞开式;外廊防火引言外廊式建筑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各类街区式商业综合体、步行街,中小学、幼儿园建筑,公寓、办公类建筑等。
相较于北方建筑对保暖防冷风要求较高,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对通风散热要求更高,地域性影响也导致具有敞开外廊特征的建筑在南方出现更多。
敞开外廊作为建筑的水平枢纽,又可以遮风避雨,连接单体之间的室外构件连廊。
1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1.1防火材料质量没有得到应用重视民用建筑的整体防护设施的基础是充分使用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因此,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保证好建筑防火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但是,目前在许多民用建筑的设计中,设计建筑消防方案时并没有充分重视防火材料的质量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建筑消防防火设计的作用和可靠性。
现在市场中相关材料的供应商较多,产品性能和质量不一,难以准确分辨,并且在性能上也有一定差异,一些管理部门也未能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建筑防火材料的生产,一旦建筑施工单位没有把控好防火材料的质量,必然会严重影响整体建筑设施的防火性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内部公消〔2018〕57号关于印发《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总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消防局:为保障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设防水平,提高其抗御火灾能力,我局组织制定了《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见附件,以下简称“《加强性技术要求》”),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同时落实以下工作要求:一、强化属地管理。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对建筑高度大于250米的建设工程所采取的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由各总队组织专家评审研究确定。
二、严格专家评审。
各总队应在落实《加强性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灭火救援能力情况,对建筑构件耐火性能、外部平面布局、内部平面布置、安全疏散和避难、防火构造、建筑保温和外墙装饰防火性能、自动消防设施及灭火救援设施的配置及其可靠性、消防给水、消防电源及配电、建筑电气防火等消防设计内容进行全方位技术审查,确保所采取的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能够切实增强超高层建筑火灾时的自防自救能力。
专家评审意见应当明确、具体,不得提出模棱两可、无法实施或需要另行解释的原则性意见,不得采取任何变通方式规避执行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严禁以管理性措施替代或减少国家标准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
本通知下发之日以前,建筑高度超过250米的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已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受理,并已按程序形成专家评审意见的,可按专家评审意见内容进行审核,但应鼓励建设单位积极按照《加强性技术要求》对原消防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第一条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民用建筑高层主体部分(包括主体投影范围内的地下室)的防火设计。
裙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第二条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承重柱(包括斜撑)、转换梁、结构加强层桁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h;2 梁以及与梁结构功能类似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3 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50h;4 核心筒外围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5 电缆井、管道井等竖井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6 房间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7 建筑中的承重钢结构,当采用防火涂料保护时,应采用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中的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2-01-07T03:28:34.895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26期作者:王祝磊[导读] 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建筑防火技术也开始在各种民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应用。
王祝磊潍坊市消防救援支队青州大队山东省潍坊市 261000摘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建筑防火技术也开始在各种民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应用。
而且,建筑防火技术的合理运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民用建筑设计中,若是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建筑防火技术,那么便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加强建筑防火技术的有效运用,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民用建筑;实践1民用建筑火灾特征1.1火灾疏散难度大高层建筑的设计高度一般在24m以上,其楼层数量较多,人口密度较高。
尽管建筑内部会设置多个安全疏散通道,但出现火灾之后,安全疏散通道内部往往会被烟雾所笼罩,进而导致整个火灾现场陷入一种较为混乱的局面。
根据以往的火灾案例可以发现,火情发生后,建筑内部的火灾警报响起,建筑内部居民会迅速进入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内部的人口数量高度集中,整体疏散速度相对较慢,且在有幼儿、老人的情况下,自身的移动速度较慢,一旦安全疏散通道设计的较窄,则很容易造成拥堵现象。
1.2火势蔓延速度快现阶段,我国针对高层建筑的防火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必须设置防火隔离层,以保证在火灾发生之后控制火势蔓延。
而在部分老旧的高层民用建筑当中,由于其自身的建设年限较长,初期阶段并未明确指出要设置防火隔离层,其发生火灾之后火势容易迅速扩大。
1.3扑救难度高从某种角度来看,建筑物自身的高度越高,其扑救难度也就越高。
对于高层及超高层民用建筑而言,云梯的数量和高度相对有限,无法通过外部途径及时开展救援活动,且常规的水炮、水枪等灭火设施的扑救能力有限,难以达到迅速控制火情的效果。
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中应用到的电气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防火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筑防火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
重要的位置,不仅关系着人身财产问题,而且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
全问题,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防火技术是尤为重要的,要对其进行
格外的重视。
建筑防火技术应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逐渐更新,满
足建筑工程的功能需求。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中防火技术的几个关键
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防火技术;民用建筑;应用
在我国的早期民用建筑中,由于建筑技术、建筑工艺等的限制,防
火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并不广泛,即使是有建筑防火的设计,也仅
仅停留在表面,这使得建筑火灾时常发生,给人民的财产以及生命
安全造成威胁。
如今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建筑水平也有了很大
的提高,对建筑防火技术的应用也逐渐重视,防火技术也有了突飞
猛进的提高,给我国的民用建筑提供了进一层的保护。
本文将对建
筑工程中防火技术的主要应用部分进行探讨,对民用住宅进行设计时,该如何设计才能够起到防火的作用。
一、民用建筑中防火建筑材料的选择
根据多年的民用建筑火灾引发原因调查表明,很多住宅的火灾发生
都是因为建筑材料选择不当所引起的,很多建筑材料的燃点都非常高,一旦遇到高温或者是明火便会造成大面积的燃烧,可见建筑材
料在民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建筑防火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民用建筑中,因材料引起的火灾总结出有两个方面,一是工程设
计师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只考虑工程建筑的经济效益,忽略了对
材料防火性能的考虑,通常选择的材料燃点都较高,从而使得建筑
投入使用时火灾的发生率较高;二是很多建筑材料燃烧后会释放出
大量的有毒气体,这些燃烧后的气体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阻碍
了居民的正常撤离,也妨碍了救援人员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对民
用建筑的材料进行选择时,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
更要将防火能力考虑在前,选择燃点低、质量优的防火材料。
二、防火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在对民用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将防火技术应用到
结构的设计中,但是正是因为这些较为容易的工作在实际中越容易
被忽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建筑中的防火强通常不会设置在U或者是L字形的建筑拐角处。
若在转角的附近设置防火墙,则需要两侧的门窗具有水平的洞口,
且两侧洞口与洞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在四米以上,此距离也不是固定
不动的,若有一侧安置了乙级防火窗,那么两洞口的水平距离将不
被限制。
但是两侧洞口的水平距离最小也要在两米以上,若距离小
于两米时,必须在两侧洞口之间设置防火窗。
其次,管道井应该在每二到三层的楼板位置进行防火隔离,此防火
隔离体要选择防火性极强,不易燃烧体作为材料。
当民用建筑的高
度在一百米以上时,则需要对每层楼板进行防火隔离设置。
井壁上
的门要设置成丙级的防火门。
最后,门窗以及输送通道的设置要设置在同层的防烟楼梯间的前室
和封闭楼梯之间外,其它位置是不可以设置门窗的。
对消防电梯进
行设置时要尤为注意,要将电梯的前室设置在外墙一侧,电梯要在
整个建筑的每一层停靠。
通往直通室出口的长度要在三十米以内。
根据我国的相应的防火规范,对建筑钢筋的保护层进行设计时,仅仅将锈蚀对钢筋的影响考虑其中,而火灾对钢筋的影响没有考虑其中,而大量的实践证明,钢筋是受到高温影响的。
当建筑发生火灾时,高温会使得钢筋出现变形现象,这样使得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力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高温对钢筋的影响,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对钢筋的保护层进行设置,通常要将正常的钢筋保护层加厚。
而在防火规范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较小,甚至小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这样使得耐火的能力减弱。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要加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或者是通过抹灰来提高耐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