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石学实验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99.16 KB
- 文档页数:12
花岗岩的实践报告1. 引言花岗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壳中的火成岩,由于其坚固耐用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装饰材料。
本报告旨在介绍花岗岩的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经验。
2.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花岗岩是由于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以下是花岗岩形成的主要步骤:2.1 岩浆的形成岩浆是由地壳下部熔融的岩石物质组成,随着地壳的运动和地球内部热力活动,岩浆被推向地表。
2.2 岩浆的冷却一旦岩浆冷却,其中的矿物质开始结晶并逐渐形成固体岩石。
花岗岩的冷却速度相对较慢,使得其矿物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结晶,并形成其特有的晶体结构。
2.3 结晶过程在冷却过程中,花岗岩中的矿物质会按照一定的顺序结晶,从而形成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晶体。
常见的花岗岩矿物有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3. 花岗岩的特点花岗岩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3.1 坚固耐用花岗岩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使其在建筑和装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高硬度和抗压强度使其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重量。
3.2 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由于花岗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使其在室内和室外使用都能够长时间保持美观和功能。
3.3 多样的颜色和纹理花岗岩由不同的矿物质组成,因此具有多样的颜色和纹理。
这使得花岗岩能够满足不同设计需求,并为建筑物增添独特的视觉效果。
4. 花岗岩的应用经验花岗岩在建筑和装饰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经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4.1 建筑外墙由于花岗岩的坚固耐用和抗风化性能,常用于建筑物的外墙装饰。
其特殊的纹理和颜色也能够为建筑物增加美感。
4.2 地板和台面花岗岩的耐磨性和易于清洁的特性使其成为地板和台面的理想选择。
其多样的颜色和纹理也能够为室内空间增添独特的视觉效果。
4.3 艺术雕塑由于花岗岩的坚固性和可塑性,常用于雕塑和艺术品的制作。
艺术家可以根据其特殊的纹理和颜色,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5. 结论花岗岩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具有坚固耐用、多样的颜色和纹理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实验二火成岩肉眼鉴定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典型的喷出岩、深成岩的特征;2. 熟悉典型的火成岩结构、构造;3. 掌握肉眼鉴定火成岩的基本方法;4. 初步认识其他类型的火成岩,如:浅成岩、脉岩等。
二、仪器设备1. 各种火成岩标本2. 放大镜三、简述原理不同类型的火成岩由于成分和形成环境的不同,有其外观形态及结构、构造上的特征。
四、实验步骤1. 观察8种典型火成岩的颜色、结构、构造及矿物组成,并作记录和鉴定;2. 观察火成岩的典型结构和构造,并绘制示意图;3. 简单观察其他类型的火成岩标本。
五、结果及分析1. 完成主要火成岩的鉴定特征表如下:2. 绘制如下的火成岩结构的示意图:(1)等粒结构(2)斑状结构(3)似斑状结构(4)自形结构(5)半自形结构(6)他形结构3. 绘制如下的火成岩构造的示意图:(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流动构造(4)气孔构造(5)杏仁构造附:火成岩肉眼鉴定和描述内容及注意事项火成岩的手标本在肉眼鉴定时的观察描述内容包括岩石的颜色、结构和矿物成分,最后、予以定名。
其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如下:一、颜色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
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
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
火成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
按色率可将火成岩划分为: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中色岩色率为30-60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浅色岩色率为0-30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火成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
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矿物成分对于显晶质结构的岩石,应注意观察描述各种矿物,特别是主要矿物的颜色、晶形、解理、光泽、断口等特征,并目估其含量(注意每种矿物应选择其最特征的性质进行描述)。
实习报告:岩浆岩实习之旅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下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为了更好地理解岩浆岩的形成过程、特征及分布规律,提高我们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岩浆岩实习之旅。
此次实习旨在让我们在实际观察和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岩浆岩的性质,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一片岩浆岩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锤、放大镜等工具进行岩浆岩的采集和观察。
我们先后观察了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类型的岩浆岩。
侵入岩结晶程度较高,晶体颗粒较大,颜色以黑色、灰色为主;喷出岩则具有气孔构造,颜色以深灰色、暗红色为主。
实习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一片火山岩分布区。
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过程中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我们观察了火山岩的熔岩流、火山弹、火山角砾等特征,了解了火山岩的形成过程和构造特点。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根据火山岩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判断其形成的环境和条件。
实习第三天,我们来到了一片岩浆侵入体分布区。
岩浆侵入体是指岩浆在地壳内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我们观察了岩浆侵入体与周围围岩的接触关系,了解了岩浆侵入体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岩浆侵入体的形态、颜色、晶体颗粒大小等特征,判断其形成的时间和温度条件。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岩浆岩实习,我们对岩浆岩的特征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观察和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地质学知识,分析和判断岩石的性质和形成环境。
此次实习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实习过程中,我们还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的魅力。
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我们深感自己的渺小,同时也对自然界的神奇力量感到敬畏。
这次实习让我们更加热爱地质学,激发了我们对地质学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四、实习总结此次岩浆岩实习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岩浆岩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一 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一、实习目的:1.复习矿物学与晶体光学内容熟悉造岩矿物系统鉴定内容;2.认识并掌握主要造岩矿物的形态及矿物的鉴定标志;3.掌握造岩矿物的基本特征,区分矿物的成因类型;4.了解矿物的共生规律。
二、实习内容及方式:1.常见造岩矿物的种类课堂实验:铁镁矿物:橄榄石类、辉石类、普通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硅铝矿物: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开放实验:副矿物:磷灰石、锆石、榍石、尖晶石;蚀变矿物:蛇纹石、绿帘石、绿泥石、纤闪石、绢云母。
2.常见造岩矿物手标本特征1)二辉橄榄岩 观察橄榄石、辉石和尖晶石,以及蚀变矿物蛇纹石。
2)闪长岩 观察角闪石和斜长石、以及蚀变矿物绿帘石、绿泥石、纤闪石。
3)花岗岩 观察黑云母、石英和碱性长石、以及蚀变矿物绢云母。
三、使用仪器设备:偏光显微镜、放大镜、小刀。
《光性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四、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1.橄榄石类橄榄石类按阳离子组成可分为三个类质同象系列: 镁橄榄石Mg2〔SiO4〕—铁橄榄石Fe 2〔SiO 4〕; 锰橄榄石Mn 2〔SiO 4〕—铁橄榄石Fe 2〔SiO4〕; 钙镁橄榄石(Ca ,Mg)〔SiO 4〕—钙铁橄榄石(Ca ,Fe)〔SiO 4〕。
镁橄榄石(Fo)—铁橄榄石(Fa)形成完全的类质同象系列。
按其中镁橄榄石及铁橄榄石分子含量不同,分为镁橄榄石(Fo 100-90)、贵橄榄石(Fo 90-70)、透铁橄榄石(Fo 70-50)、镁铁橄榄石(Fo 30-50)、低镁铁橄榄石(Fo 10-30)、铁橄榄石(Fo 0-30)等。
而岩浆岩中常见的是镁橄榄石、贵橄榄石。
橄榄绿、绿灰、墨绿色,不等粒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硬度6.5~7,{010}及{100}不完全解理,比重 3.2~4.39,次生变化主要为蛇纹石。
薄片中无色;正高突起,糙面显著;(010)、(100)解理不完全,裂纹发育。
Ⅱ级末-Ⅲ级干涉色。
平行消光。
自形晶者是结晶较早的产物,多数被熔蚀呈浑圆状。
实验一 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一、实习目的:1.复习矿物学与晶体光学内容熟悉造岩矿物系统鉴定内容;2.认识并掌握主要造岩矿物的形态及矿物的鉴定标志;3.掌握造岩矿物的基本特征,区分矿物的成因类型;4.了解矿物的共生规律。
二、实习内容及方式:1.常见造岩矿物的种类课堂实验:铁镁矿物:橄榄石类、辉石类、普通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硅铝矿物: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开放实验:副矿物:磷灰石、锆石、榍石、尖晶石;蚀变矿物:蛇纹石、绿帘石、绿泥石、纤闪石、绢云母。
2.常见造岩矿物手标本特征1)二辉橄榄岩 观察橄榄石、辉石和尖晶石,以及蚀变矿物蛇纹石。
2)闪长岩 观察角闪石和斜长石、以及蚀变矿物绿帘石、绿泥石、纤闪石。
3)花岗岩 观察黑云母、石英和碱性长石、以及蚀变矿物绢云母。
三、使用仪器设备:偏光显微镜、放大镜、小刀。
《光性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四、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1.橄榄石类橄榄石类按阳离子组成可分为三个类质同象系列: 镁橄榄石Mg2〔SiO4〕—铁橄榄石Fe 2〔SiO 4〕; 锰橄榄石Mn 2〔SiO 4〕—铁橄榄石Fe 2〔SiO4〕; 钙镁橄榄石(Ca ,Mg)〔SiO 4〕—钙铁橄榄石(Ca ,Fe)〔SiO 4〕。
镁橄榄石(Fo)—铁橄榄石(Fa)形成完全的类质同象系列。
按其中镁橄榄石及铁橄榄石分子含量不同,分为镁橄榄石(Fo 100-90)、贵橄榄石(Fo 90-70)、透铁橄榄石(Fo 70-50)、镁铁橄榄石(Fo 30-50)、低镁铁橄榄石(Fo 10-30)、铁橄榄石(Fo 0-30)等。
而岩浆岩中常见的是镁橄榄石、贵橄榄石。
橄榄绿、绿灰、墨绿色,不等粒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硬度6.5~7,{010}及{100}不完全解理,比重 3.2~4.39,次生变化主要为蛇纹石。
薄片中无色;正高突起,糙面显著;(010)、(100)解理不完全,裂纹发育。
Ⅱ级末-Ⅲ级干涉色。
平行消光。
自形晶者是结晶较早的产物,多数被熔蚀呈浑圆状。
火成岩实验报告火成岩实验报告引言火成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形成于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却凝固过程中。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火成岩的形成过程,探究其组成、结构和形态特征,并分析其对地壳演化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室中,我们准备了所需的实验材料,包括岩浆模拟物质、熔融炉、冷却装置和显微镜等。
2. 岩浆熔融将岩浆模拟物质置于熔融炉中,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使其达到熔融状态。
岩浆的成分和温度是形成不同类型火成岩的重要因素。
3. 冷却凝固将熔融的岩浆缓慢冷却,观察其凝固过程。
冷却速率对岩浆成岩过程中晶体的生长和排列有重要影响。
4. 切片制备从凝固的岩浆中选取适当的样品,进行切片制备。
切片的厚度和精细度对后续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至关重要。
5. 显微镜观察将制备好的岩石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功能,我们可以观察到岩石中的晶体、矿物和其他微观结构特征。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火成岩的组成火成岩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如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
其中,长石是最常见的火成岩矿物,其含量在岩石中占据重要地位。
2. 火成岩的结构特征火成岩中的晶体通常呈现出排列有序的结构,晶粒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晶体的大小和形态与岩浆冷却速率密切相关,冷却速率较慢时,晶体有更多的时间生长,晶粒较大,反之则晶粒较小。
3. 火成岩的形态特征火成岩的形态特征与其形成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深成岩通常呈现出大块状或板状,而浅成岩则呈现出细粒状或玻璃状。
4. 火成岩对地壳演化的影响火成岩的形成与地壳构造和地壳演化密切相关。
火成岩的喷发和侵入会导致地壳的抬升和变形,同时也为后续的构造变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火成岩的形成过程、组成、结构和形态特征,并明确了其对地壳演化的重要影响。
火成岩作为地球内部岩石的产物,对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分类和成岩机制等方面的内容,以加深对火成岩的认识和理解。
肉眼鉴定岩浆岩实验报告
一、实验介绍
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是地壳深部受极高温和压力改造作用而形成的,它的组成主要
是由矿物晶体构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种类繁多,有花岗岩、玄武岩、斑岩等。
其中,花岗
岩最为普遍,其构造特征有较复杂的岩石结构,有着独特的规律性,可以用来划分岩浆岩
及其形成背景。
本次实验选取某岩浆岩样品进行肉眼鉴定,样品组成以岩石与晶体为主,岩石为矿物
晶粒和杂质组成,晶体分布有序,晶粒有均匀不一的大小。
二、肉眼鉴定结果
1.样品的外观:样品表面呈金属灰、绿灰色,布满小的坑洞,有绿、白、灰等多种颜
色的晶体,界面光滑,可见多种矿物晶体;
2.触味:样品表面触感清凉,无异味;
3.宏观结构:样品结构以矿物晶体和真空为主,晶体呈均匀不一的大小,有片状、粒状、急折现象;
4.微观构造:微观上由粗大的晶体组成,粒度不均匀,有晶粒形状及结构;
5.折射率:样品的折射率较低,不致发出球形玻璃反色;
6.其他特殊性质:样品无其他特殊性质。
三、结论
本次肉眼鉴定的岩浆岩样品,外观为金属灰、绿灰色,晶体有均匀不一的大小,表面
布满小的坑洞,组成以岩石为主,由粗大的晶体构成,晶体分布有序,可见多种矿物晶体,折射率较低,以及无其他特殊性质。
根据上述信息可判断该样品属于岩浆岩。
观察岩石实验心得实用范文
在进行观察岩石实验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形成和变化。
通过使用放大镜和其他工具,我能够更仔细地观察岩石的纹理、颜色和形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在实验中,我注意到不同种类的岩石有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火成岩通常呈现出坚硬的表面和颗粒状的结构,而沉积岩则往往有着层层叠叠的结构和较为平滑的表面。
这些特征帮助我区分不同类型的岩石,并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地球历史中扮演的角色。
此外,我还观察到一些岩石中含有矿物和晶体。
这些微小的结构使岩石变得更加有趣,也让我对地质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通过这次实验,我意识到岩石是地球历史的记录者,它们封存了亿万年来地球的变迁和演化,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起源和生命的成长。
总的来说,观察岩石实验为我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地质学的机会,让我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会进一步探索岩石和地球的奥秘,从而更好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美丽而神秘的星球。
抱歉,我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实验一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一、实习目的:1.复习矿物学与晶体光学内容熟悉造岩矿物系统鉴定内容;2.认识并掌握主要造岩矿物的形态及矿物的鉴定标志;3.掌握造岩矿物的基本特征,区分矿物的成因类型;4.了解矿物的共生规律。
二、实习内容及方式:1.常见造岩矿物的种类课堂实验:铁镁矿物:橄榄石类、辉石类、普通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硅铝矿物: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开放实验:副矿物:磷灰石、锆石、榍石、尖晶石;蚀变矿物:蛇纹石、绿帘石、绿泥石、纤闪石、绢云母。
2.常见造岩矿物手标本特征1)二辉橄榄岩观察橄榄石、辉石和尖晶石,以及蚀变矿物蛇纹石。
2)闪长岩观察角闪石和斜长石、以及蚀变矿物绿帘石、绿泥石、纤闪石。
3)花岗岩观察黑云母、石英和碱性长石、以及蚀变矿物绢云母。
三、使用仪器设备:偏光显微镜、放大镜、小刀。
《光性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1四、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1.橄榄石类橄榄石类按阳离子组成可分为三个类质同象系列:镁橄榄石Mg2〔SiO4〕—铁橄榄石Fe 2〔SiO4〕;锰橄榄石Mn2〔SiO4〕—铁橄榄石Fe 2〔SiO4〕;钙镁橄榄石(Ca,Mg)〔SiO4〕—钙铁橄榄石(Ca,Fe)〔SiO4〕。
镁橄榄石(Fo)—铁橄榄石(Fa)形成完全的类质同象系列。
按其中镁橄榄石及铁橄榄石分子含量不同,分为镁橄榄石(Fo 100-90)、贵橄榄石(Fo 90-70)、透铁橄榄石(Fo 70-50)、镁铁橄榄石(Fo 30-50)、低镁铁橄榄石(Fo 10-30)、铁橄榄石(Fo 0-30)等。
而岩浆岩中常见的是镁橄榄石、贵橄榄石。
橄榄绿、绿灰、墨绿色,不等粒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硬度6.5~7,{010}及{100}不完全解理,比重3.2~4.39,次生变化主要为蛇纹石。
薄片中无色;正高突起,糙面显著;(010)、(100)解理不完全,裂纹发育。
Ⅱ级末-Ⅲ级干涉色。
平行消光。
自形晶者是结晶较早的产物,多数被熔蚀呈浑圆状。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室内装饰装修行业日益繁荣,各类装饰材料层出不穷。
岩石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材料,因其自然、美观、耐用的特点,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我对岩石的认识,掌握岩石的特性,了解岩石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我参加了本次室内岩石认识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岩石的分类、特性及用途。
2. 掌握室内岩石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
3. 提高室内装饰设计水平,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岩石分类及特性(1)岩石分类: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①火成岩:由岩浆或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②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将岩屑、生物遗体等沉积物堆积、压实、胶结形成,如砂岩、页岩等。
③变质岩:在地壳深处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原有岩石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形成,如大理石、板岩等。
(2)岩石特性:岩石具有硬度高、耐磨、耐腐蚀、色泽丰富、纹理独特等特点。
2. 岩石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1)墙面装饰:岩石可用于墙面装饰,如天然石材、人造石材等。
墙面装饰可选用不同颜色、纹理的岩石,营造出不同的室内氛围。
(2)地面装饰:岩石可用于地面装饰,如天然石材、人造石材、抛光砖等。
地面装饰可选用不同颜色、纹理的岩石,提高室内空间的档次。
(3)家具装饰:岩石可用于家具装饰,如石材台面、石材茶几等。
石材家具具有自然、美观、耐用的特点,可提升室内装饰品味。
(4)景观装饰:岩石可用于室内景观装饰,如山水画、石雕等。
岩石景观装饰可营造自然、宁静的室内氛围。
3. 室内岩石装饰设计原则(1)协调统一:室内岩石装饰设计应与整体风格协调统一,避免过于突兀。
(2)突出重点:在室内装饰中,岩石应作为重点装饰元素,突出其自然、美观的特点。
(3)注重实用性:岩石装饰设计应注重实用性,避免因装饰而影响室内功能。
(4)创新设计:在室内岩石装饰设计中,可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进行创新设计,提升室内装饰效果。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室内岩石认识实习,我对岩石的分类、特性及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室内岩石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验三认识常见火成岩一、实验目的1、掌握观察和描述火成岩的颜色、结构和构造的方法。
2、了解火成岩的命名方法,并能对常见的火成岩命名。
3、学会肉眼鉴定火成岩的方法,熟悉火成岩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器材1.实验工具:尺子、放大镜2.实验标本:辉长岩、闪长岩、辉绿岩、安山岩、、花岗斑岩、白岗岩、正长岩、钾长花岗岩、辉石岩、流纹岩、黑曜岩、浮岩。
三、实习内容(一)颜色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
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
火成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
按色率可将火成岩划分为: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中色岩色率为30-60%相当于灰褐色、红褐色、灰色等;浅色岩色率为0-30%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二)结构所谓结构是指岩石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相对大小、晶粒形状等)1、结晶程度: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结构2、晶粒大小可分为:(1)显晶质结构: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看出晶粒的大小,粗粒结构---晶粒直径>5mm;中粒结构---晶粒直径1-5mm;细粒结构---晶粒直径0.1-1mm。
(2)隐晶质结构:晶粒小于0.1mm,用显微镜才能辨别。
3、晶粒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
4、晶粒形状:分为自形晶、半形晶和他形晶。
(三)构造指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空间分布,反映其形成时的岩浆活动、成岩环境特点。
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1、块状构造:其特点是岩石中各部分结构相似,各种矿物分布均匀而无定向排列,岩石中无空洞,一般侵入岩中常见这种构造。
2、流动构造:其特点为板状、片状、柱状矿物呈定向排列所表现出来的构造。
3、流纹构造:其特点为不同颜色的条纹和被拉长的气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平行构造。
4、气孔构造:熔岩在冷却时,其中含有未逸出的气体,冷却后在岩石中形成各种大小不等的孔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火成岩分布与鉴定报告一、概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内部分布有多种火成岩建材,为地质学子提供了了解学习多种火成岩的机会。
学生在充分学习《岩石学·岩浆岩》专业课后,就校园内各种火成岩进行了详细描述鉴定工作。
二、分区鉴定与描述1、北区1.1、北综楼门口石阶描述:浅红棕色,色率约为15±,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斜长石、角闪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
矿物粒径大小约3mm,暗色矿物含量约15%。
分布都很均匀。
钾长石呈自型-半自型板状,浅肉红色,粒径多在3mm左右,玻璃光泽,未见解理面,含量约为35%±。
石英多为它形粒状,烟灰色,粒径多在1-2mm,油脂光泽,含量约为30%。
斜长石,自型-半自型板状,灰白色,粒径多为3mm左右,含量约为20%。
角闪石为长柱状,黑色,大小多为3mm,含量约为10%。
黑云母,片状,黑色,粒径多为2mm,强玻璃光泽,含量约为5%。
定名:浅红棕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1.2、北区机房石阶描述:浅肉红色,中细粒自型-半自型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有钾长石、石英、斜长石,次要矿物为角闪石。
矿物粒径约在3mm,暗色矿物约10%。
钾长石为浅肉红色,自型-半自型板状,浅肉红色,粒径多在3-4mm左右,玻璃光泽,课件两组解理,含量为40%。
石英为他型粒状,暗灰色,油脂光泽,粒径为3mm左右,含量约为30% 斜长石为他型粒状,灰白色,玻璃光泽,粒径约在2mm,含量约20%。
角闪石为长柱状,黑色,大小多为2mm,含量约为10%。
定名:浅红棕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1.3北区机房北侧石阶描述:肉红色,中粗粒半自型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有钾长石,石英,次要矿物为斜长石。
颗粒大小约在5mm,少见暗色矿物。
钾长石为浅肉红色,自型-半自型板状,粒径多在5mm左右,未见解理,抛光面可见玻璃光泽。
含量约在50%。
石英为他型粒状,暗灰色,粒径约在4-5mm,抛光面可见玻璃光泽,含量约在40%。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地质岩石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野外实地观察和分析各种地质现象,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学生应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了解地质构造的特点以及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概况实习时间为2023年4月10日至4月15日,实习地点为我国某地质公园。
实习期间,我们跟随导师参观了多个地质景点,如山脉、峡谷、瀑布、岩溶地貌等,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样。
三、实习内容1. 岩石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特点,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粒度、结构等特征,掌握了识别不同类型岩石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描述岩石的层理、节理和断层等构造特征。
2. 地质构造: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褶皱、节理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的特点。
通过观察山脉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了解了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3.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
掌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手标本的采集技巧以及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记录。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绘制地质剖面图和编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地质构造,掌握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此外,实习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在野外实地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存在差距。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本次地质岩石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我国地质事业做出贡献。
火成岩石学实验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O一四年十月
造岩矿物光性特征观察鉴定记录
造岩矿物光性特征观察鉴定记录
造岩矿物光性特征观察鉴定记录
斜长石鉴定记录
岩矿鉴定报告
样品编号:产地:产状:
野外名称:
手标本观察鉴定(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
特征,含量估计%):
薄片观察鉴定(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次生变化等特征):
附注:
鉴定名称:鉴定人:
岩矿鉴定报告
样品编号:产地:产状:
野外名称:
手标本观察鉴定(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
特征,含量估计%):
薄片观察鉴定(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次生变化等特征):
附注:
鉴定名称:鉴定人:
岩矿鉴定报告
样品编号:产地:产状:
野外名称:
手标本观察鉴定(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
特征,含量估计%):
薄片观察鉴定(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次生变化等特征):
附注:
鉴定名称:鉴定人:
岩矿鉴定报告
样品编号:产地:产状:
野外名称:
手标本观察鉴定(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
特征,含量估计%):
薄片观察鉴定(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次生变化等特征):
附注:
鉴定名称:鉴定人:
岩矿鉴定报告
样品编号:产地:产状:
野外名称:
手标本观察鉴定(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
特征,含量估计%):
薄片观察鉴定(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次生变化等特征):
附注:
鉴定名称:鉴定人:
岩矿鉴定报告
样品编号:产地:产状:
野外名称:
手标本观察鉴定(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
特征,含量估计%):
薄片观察鉴定(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次生变化等特征):
附注:
鉴定名称:鉴定人:
岩矿鉴定报告
样品编号:产地:产状:
野外名称:
手标本观察鉴定(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
特征,含量估计%):
薄片观察鉴定(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次生变化等特征):
附注:
鉴定名称:鉴定人:。